会计失真的原因和对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失真的原因和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失真的原因和对策

会计失真的原因和对策范文1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内部监督 市场经济 严格执法 人员素质

1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基本原因

1.1市场经济体系和机制尚不完善

市场经济的建立在我国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积累,但是应该看到,对于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依然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导致对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留有一定的怀疑和否定,不能真心全面地接受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的要求,着导致企业不能真正尊重市场规律,也不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科学管理,这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同时会计工作的总体管理体制也存在着与市场经济不相融合的部分,企业领导和管理方式过于依赖行政手段,这势必会造成会计信息迎合领导意图的趋势,进而产生信息失真;会计人员的聘用和管理机制还远未市场化操作,很多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屈从于各类压力,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反映实际经济状态,产生会计信息的失真。

1.2会计工作监督体系不健全

监督由两个方面构成,分别是内部监督体系和外部监督体系,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来自于企业或单位内部的管理或领导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的监督;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来自于企业或单位的外部,例如:审计、财税、银行等部门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的监督。会计工作监督体系的主旨是维护会计工作的稳定、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实现经济活动的有序和安全,从系统上看,监督体系使会计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和组成部分。当前会计工作监督体系存在不健全、不完整的问题,这会造成企业和单位会计工作失去基本约束和控制,难于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安全,使企业和单位在经济上失去灵活性,丧失会计工作的价值和作用。

1.3会计收入、分配和激励制度存在问题

会计收入、分配和激励制度是会计人员工作的基础,合理的收入、分配和激励制度可以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安心本职工作,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而会计收入、分配和激励制度不健全将会严重影响会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小集体利益不惜铤而走险的现象层出不穷,在一些单位小金库、两本账等虚假会计信息现象十分突出,这就是会计收入、分配和激励制度存在问题的真实反映。

1.4法律制度执行不严

经过30多年的法制化建设,我国基本已经建立了会计工作的法律体系,会计各项工作基本上有了法制化的准则和标准。但是法律的完整不代表就能制止会计信息造假和会计行为违法现象的发生,当前涉及会计法律问题出现了两个特点,一是,有法不依,一些单位和个人对于会计违法有着以罚代管的趋势,导致会计违法成本过低;二是,执法不严,一些执法机关对于会计违法不能依法严惩,客观上助长了社会上会计违法的行为,这样的错误如果长期发展和积累,会计信息失真也就成为必然[1]。

2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2.1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

企业和单位要力主建立和完善现代经济制度,实现各项工作的科学管理[2],使企业和单位在自觉遵守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重新思考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为会计工作营造更好的内外环境和支撑。

2.2强化会计工作内部监督

必须对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严格的会计考核、调整、任免和管理提高会计工作的基础,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的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他们自觉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建立会计工作的监督制度,在体系上丰富会计工作的日常监督和临时监督,做好会计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使会计监督经常化、制度化[3]。

2.3变革会计的收入、分配和激励制度

企业和单位要充分引入竞争机制,为会计人才的流动创造宽松环境,以按劳分配为基础,在收入分配上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同时要逐步缩小会计工作与其他工作的收入差距,激励和鼓舞会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2.4严格执法

应该根据新修改的《会计法》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执法,特别是加大了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打击力度,在确保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受到法律的制裁的基础上,提倡会计工作的严谨性,进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

2.5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要严格审批会计证培训班和教育机构,对师资及教学质量进行经常性的考核、监督,保证持证会计人员真正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对非法办班、办证者要严厉打击,以保证会计证的权威性、严肃性。应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4]。改革现行会计人员只要有一定的工龄和学识水平,通过考试,就能取得一定技术资格,聘任和年度考核由所在单位决定的作法,这样主管单位可对会计人员履行有效的监督。国家应明确对外提供真实信息是聘任、考核会计人员的重要内容,并把这一重点赋予会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前提,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总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从宏观方面讲,要真正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单位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营;从微观角度看,应加强单位内部制度的建设,强化内部监督,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5]。

参考文献:

[1]王德亮.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5):17-19.

会计失真的原因和对策范文2

【关键词】 会计信息 失真 原因 对策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对各种原始资料和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企业外部相关决策的需要。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提供的财务报告及相关的业绩评价指标不真实,虚报了单位的实际情况。为什么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甚至在某些造假者受到处罚后还屡禁不止?分析其必有滋生的土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找出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控制对策,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使会计信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

1. 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1.1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是指由于会计规则本身的缺陷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知识的相对性和人的有限认知理性所造成的。因此,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1.2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执行人违背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而为之。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存在由来已久。从某种程度上讲,审计之所以能够产生并不断取得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存在。

1.3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执行人未透彻理解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无意而为之。人类的有限性是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存在的根本原因。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会计学界的认可。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2.1法制不健全,没有形成“造假犯法”的法制环境。

从法制角度上看,我们的经济立法已形成体系,但执行缺乏力度。从《会计法》到《会计人员管理条例》,多数条文都是从宏观上进行控制,细化不够,没有具体的条文可以遵循;某些条文之间有重复现象,导致同一问题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制度执行不力,避重就轻,甚至免于处罚,使会计信息造假成本低,从而削弱了会计法规的力度,起不到控制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弱,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外部控制环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

2.2企业的价值取向、利益趋动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

保证会计数据的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一些单位为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有关部门的信任,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以获得投资、贷款、减少税金或财政拨款等经济利益,单位的负责人认为自己说的算,要求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信息获得所需要的利益,并给会计人员以薪金、升迁、鼓励等利益。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更加助长了作假之风,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滋生。

2.3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

会计素质是指会计人员所具备的会计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因素的总和。会计人员的心理因素和专业知识水平决定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会计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存在着主观性,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不能完全排除利益干扰,失去客观公正的判断力就会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这是导致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3. 解决会计失真的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使有关核算资料发生扭曲,掩盖了某些矛盾,使国家宏观调控失去可靠的基础,严重影响经济预测和决策,不能科学预测将误导投资对象,造成社会经济资源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必须彻底解决会计失真现象,通过法律、规章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式,杜绝会计失真现象的发生。

3.1建立会计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会计法》和《会计人员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在执行过程中要坚持违者必究,按照规定、制度进行经济处罚,以维护法律的尊严。要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订,减少虚假会计信息的施展空间,完善并严格规范现金流量的呈报和审核,制订和出台新的会计准则。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加大处罚力度。

3.2强化会计监督。

首先,提高企业对会计监督的认识。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会计监督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其次,正确处理会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之间的关系。各经济监督部门既要明确各自监督职能的管理目标、职权、业务范畴,又要在各监督职能之间实行相互协调,保证各监督职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协调、有机结合,从整体上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实现经济监督的总体目标。第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对本单位及其下属部门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会计监督内容进行的再监督。

3.3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感,社会主义道德感,提高工作质量。

要建立规模体系,树立“爱岗敬业、坚持准则、提高技能、诚实守信、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信念,加强环境建设,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以德治企的重要内容,引导典型,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培养会计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把遵守会计的职业道德变成会计人员的自觉行动,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政治觉悟。

3.4加强会计管理,建立激励制约机制。

为防止和减少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实行会计信息质量激励制度,完善会计信息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以确保会计岗位和会计信息的严肃性。

3.5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

会计人员委派制是目前人们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通过实行委派制,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完全受制于企业负责人,避免了“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这种两难境况。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确实起到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再者,实行委派制,可避免—些有关系而低素质的人进入会汁行列,保证会计人员的素质。

3.6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越来越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结束语

会计失真的原因和对策范文3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性 原因 对策

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还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可以说“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弄虚作假的财务欺诈行为,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将会给我国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各有关部门相互协调,齐抓共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竞争和发展能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会计信息的质量是评价会计工作的标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完整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但近年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部分企业并没有按照新《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利用弄虚作假的报表提供错误的信息,“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没有真实地进行反映与监督。会计信息失真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实或不准确,一种是造假。会计信息不实和会计信息造假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概念,虽然在动机、手段、结果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原始凭证作假

原始凭证是记账的依据,原始凭证不真实会直接导致相应的财务指标失真。如一些会计主体购物时,在物品名称、数量和金额上做假,多开数量和金额;有的是找税务局代开发票,而发票的内容与实际不相符等等。

(二)账目不一

还有一部分企业设内账和外账。内账供企业决策者使用,而外账才是法定的账册。部分企业将一部分经济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并没有记入法定的账册中,而只在内账里面反映。造成利润减少的假象。而这一部分的收入,则转到企业自己的小金库中。

(三)财产帐目不符

部分企业对财产清查并不重视,没有定期对财产进行盘点,造成货币资金、原材料、成品、固定资产等账面结存与实际不符,最终导致会计信息不准确。

(四)收入支出不一致

部分企业在核算成本时,没有按照会计规定的配比原则来核算,导至收入与发生的成本不实,虚增或减少利润。

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企业随时都想到把资产利润最大化,无论是从员工的成本、产品的成本,还是从税务角度去减少,都是要求在会计账上做文章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人为因素,有的是技术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者或经营者利益驱使

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让会计人员少计支出,多计收入,以此来增加利润,利用虚假的会计报表,人为的提高自己的工作业绩。有的投资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让会计人员按照自己的意志,多列支出、少计收入,甚至转移资产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部分会计人员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为了企业的利益,置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规范于不顾。不仅对领导的违法干预言听计从,甚至利用自己的会计知识为领导出谋划策,人为的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有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

尽管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违反会计法行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处罚对象上来说,执法部门往往只对企业进行处罚,而对相应的责任人的处罚力度明显不够。而且处罚手段一般也是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只占极少的比例。

(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

有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不能有效的进行反映和监督。而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受其专业水平的局限,也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

三、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实(不准),一种是造假。会计信息不实和会计信息造假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概念,虽然在性质、动机、手段、结果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一)增强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

首先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对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要坚决按照《会计法》予以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其次,会计人员也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完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也要承担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三是要不断改善会计工作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中如发票管理不严、竞争环境不公平等都对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有关方面需要做好管理工作,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

首先,督促各单位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一方面,能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通过其对经济活动全面、经常、及时的监督,保证单位内部控制逐步完善。其次,要加强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运行企业的会计报表必须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才有效的机制。第三,加大财政、税务、工商、审计等政府职能部门监督检查的力度,对违反《会计法》导致会计信息不完整和不真实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惩。

(三)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首先,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要认真认真贯彻《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规定会计人员的岗位与职责、权限。其次通过建立会计凭证制度、帐薄制度、报表制度等,完善财务部门的内部稽核。三是通过内部审计,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审计,防止违规操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

(四)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坚决实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不断要求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出贡献。

(五)加强队伍建设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要对企业现任的经理和财会主管人员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自觉抵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增强企业自我约束能力,把实事求是放在第一位。

四、结语

我国不少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见不鲜。“假帐真作,真帐假作”相当严重。这种现象已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大隐患,如不根治,势必会给国家、金融机构及企业自身带来严重后果。为此,本人想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对于这一课题,学术界有过一些讨论,但都让人感觉到深度不够。总之,只要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坚持原则,会计失真的现象一定会杜绝。

本文集中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等问题。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些主要方面,我相信,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各有关部门相互协调,齐抓共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竞争和发展能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桂芳.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思考[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2009年05期

[2]左继男,唐素香.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辽宁经济.20084年01期

会计失真的原因和对策范文4

摘 要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本文从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出发,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危害,最后提出防范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 原因 危害 对策

大多数人都把会计信息失真局限定义为会计作弊,本人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范围应该比会计作弊更为宽泛,只要是有悖于法律制度规定或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信息,都可以定义为会计信息失真,它应该包括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法会计信息失真。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性和真实性原则,不能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有:数据不实,事项不真,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要素虚假,会计报告失真等。其形成原因概括为“五不”:

1、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前提。企业经营者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隐瞒或虚报经营成果,使有关各方获得的会计信息不均衡,不对称,不共享,严重影响经济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

2、会计体制不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存在弊端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员工,受企业负责人的控制和制约,须按企业负责人的意志进行会计核算,做假帐、提供虚假会计报告,使会计信息不能真正反映企业实际经济状况。

3、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经济体制改革赋予企业很大的经营自和会计核算灵活性,但急功近利、损公肥私的错误思想认识却“越权”使用经营自和会计核算灵活性。由于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监督的实时性经常性不够,未能很好地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4、惩治措施不到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有些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对法律孰视无睹,法律观念极为淡薄,部分执法机构有章不循,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大,人情味浓,对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从而助长了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减弱了法律效力。

5、会计人员素质及职业判断能力不高。会计人员本身素质、职业判断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业务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迫于单位领导的压力,丧失职业操守,出现了“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出于自我保护,不得不屈服于单位领导,会计核算缺乏独立性,内部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和社会存在较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损害各方利益。会计信息失真,其实质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分配。企业经营者受利益的驱动,可能减少产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或推迟确认时间,增加成本费用数额,达到减少利润逃避税收的目的;反之,若经营者想夸大经营业绩,也会相应歪曲这一信息。

2、诱发经济犯罪。伪造变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设“账外账”、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等行为会导致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科学化、制度化,削弱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力,势必造成经济秩序混乱,从而诱发经济犯罪。

3、危害会计人员。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使操作人员在执行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上大打折扣,或者说是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纪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财经法纪的践踏。会计人员应当强化职业道德修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否则,轻者丢官免职,重者锒铛入狱。

三、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与对策

从目前来看,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须采取多种对策进行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公司治理机制。在内部治理结构方面,切实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会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空间和能力;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细化企业经营者的职责权利;完善业绩评价机制,使企业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目标挂钩;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经营者的短期行为。

2、从立法执法的角度,加大处罚力度和造假成本。一是提高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是从执法角度对造假单位和责任人进行经济和刑事处罚,不仅要其付出倾家荡产、声名狼藉的代价,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还要追究刑事责任,使恶意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会计造假成本,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队伍综合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伦理修养和法制观念,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筑牢思想防线;同时,应切实做好会计人员的日常性管理和后续教育,使会计人员始终站在会计改革发展的最前沿。总之,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监管部门、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制造者的共同努力,加强会计信息失真在源头制造,使用过程,监督环节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极力化解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社会化与会计信息制造者的个体化之间的矛盾,切实解除会计信息失真对经济发展的桎梏,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会计失真的原因和对策范文5

关键词:会计信息 真实性 失真 现状 成因 对策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

会计信息一般包括管理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前者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后者是企业对外提供的有关经营状况的信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能够完善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但会误导企业做出错误的经营管理决策,还会破坏企业的形象,产生一些了负面的连锁反应,信息真实性不但能够为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还能够为企业之外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依据,使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特点及危害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企业实际经济活动的相关数据和会计人员记录的数据不相符合,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有些是不全面的反映实际情况,有些是错误的反映实际情况。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在会计信息中虚增资产,使得实际资产与信息中记录的资产不一致,误导投资者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特点

会计信息失真一般分为两类,一个是人为原因而造成的信息失真,另外一种是非人为意愿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前者属于违法性的会计信息失真,后者属于非违法性的会计信息失真。人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企业或者会计工作人员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主观造假,给信息使用者带来重大经济损失,非人为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不达标造成的。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从小的方面来说,会计信息失真为本企业造成很大的困扰,企业做出的经济决策要依据会计信息来决定,如果会计信息失真,那么企业做出的经济决策就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会把企业引上发展的误区,造成企业决策失败,阻碍了企业发展;从对外影响来说,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往往会根据被投资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来决策,信息失真会让投资者蒙受巨大的损失;从大的方面来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威胁到社会经济秩序,给社会风气带来不好的影响,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会计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

会计信息管理制度能够对会计信息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会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权利、责任、义务不明确,也没有完善的责任制,企业管理者能够按照个人意愿来处理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很容易失真。

(二)会计准则存在主观因素

虽然我国的会计准则是有政府等权威机构制定,参与准则制定的人员也是会计行业的专业人员,但是准则的制定难免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制定相关制度、法律法规时很容易掺杂个人情感,使会计准则存在主观因素,不能完全和客观实际相契合,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就容易导致会计准则与实际问题相偏离,出现信息失真。

(三)社会各界缺乏对会计信息的监督

会计信息失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监督机制的完善程度影响,对会计信息的监督不仅是企业内部的事情,社会和政府也应该参与到对会计信息的监督中来,但在实际中,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政府、社会,都没有对会计信息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会计信息监督体系,政府部门缺乏与财政、税务等部门的联系,会计事务所缺乏独立性等,都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不正之风。

四、治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完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真实性依赖于制度管理,企业应该在内部建立会计信息管理制度,明确会计工作人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对人为篡改会计信息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罚,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减少由于失误或自身素质的缺陷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提高会计准则的客观性

在制定会计准则时,会计专业人员应该尽可能的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减少主观情绪,政府应该广泛征求会计事务所和各级财政部门的意见,针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开展专题讨论会、洽谈会、并与法律界的专家保持沟通,争取取得社会各界专业人士的共同认可,提高会计准则的客观性。

(三)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监督机制

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的建立应该使社会各界联合起来,企业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形成合力,严厉打击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督,政府应该发挥监督职能,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严格监控,社会应该加强对会计事务所的监督管理,发挥社会监督的职能。

五、总结

会计信息真实性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活动,关系到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管理,认识到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根据会计失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从而找到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方法,发挥会计信息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康均.卢海平.会计信息真实性辨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03)

会计失真的原因和对策范文6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监督机制管理体系

会计信息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国家进行经济管理和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财务会计制度的完善,财务会计工作逐步迈入规范化和正规化道路。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仍然严重,在实际财务工作中,一些单位和个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捏造财务数据,选择不恰当的计算程序和计算方法,制造虚假的财务报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失真的会计信息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会计信息失真?这将是我们在实际财务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能够引起人们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关注。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会计信息失真并非是单一的原因作用的结果,它是利益的驱使、会计人员素质低下、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内部管理缺失、监督体制不健全等多种原因所致。

1、利益的驱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是利益的驱使。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人将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进行各项活动的出发点,为了获得最大利益,很多人不得不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大家都知道,会计人员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他们必须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自己的活动,不过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往往需要按照相关负责人的要求来完成任务,以便获得薪资、福利、晋升等更方面的利益。有些时候相关负责人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需要制作虚假的会计信息来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在利益的驱使和相关负责人的要求下,会计人员不得不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除个人利益外,经济利益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原因,如企业为了筹措资金,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来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又如,企业为了偷逃税款,虚构财务信息。

2、会计人员素质低下。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就他们的业务素质来看,很多会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普遍业务不熟练。就道德素质来看,部分会计人员思想道德觉悟不高,缺乏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况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会计人员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发生很大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逐渐侵蚀会计人员。如一些会计人员经不起金钱、物质的诱惑,工作作风蜕变,道德观念沦丧;一些会计人员素质低下,虚构财务信息,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侵吞公有财产;一些会计人员明知同事或者领导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进行违法乱纪活动却不出来制止,听之任之。

3、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近年来,为了进一步规范财务会计的各种行为,促进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相继修订和颁布了《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等关于财务会计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遏制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保证会计行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而言,这些法律法规仍然有许多不健全、不完善之处。首先是这些法律法规的很多条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会计行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进行有效的规范和调整;其次是很多条款过于笼统、宽泛,缺乏可操作性,缺乏与之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这就给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信息以可乘之机;再次,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遇到有关会计违法犯罪行为时,常常采用行政处分代替刑事惩罚,以缴纳少量的罚款代替没收财产。同时,相关部门对会计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不力,这实际上是对会计财务犯罪进行纵容,由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行为日益泛滥。

4、内部管理缺失。会计信息失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内部管理缺失。会计行业普遍缺乏一套防范会计造假行为的约束机制,如组织控制制度,包括设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和人事控制制度。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身兼数职,既是财务人员又是管理人员,有的从事会计工作的是相关领导的亲戚、朋友,这样使得难以对会计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

5、监督体制不健全。从现行的制度来看,企事业单位内部和外部监督体制都不健全,难以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督。就内部来看,会计信息基本上由生产者控制,由于组织管理混乱,难以对会计信息和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这也给会计造假工作提供了便利。就外部监督来看,行政机关监督不力,对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听之任之,实际上也就是放纵了会计信息的造假行为;而社会监督又缺乏约束力,有时候注册会计师在利益的诱惑下,违反法律规范和职业道德,披露虚假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后果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会状况和经营成果。在实际财务工作中,会计信息应当是真实的,应当如实反映财务状况,这样才能为作出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失真的会计信息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总的来说,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掩盖财务真实情况,容易导致决策失误。众所周知,会计信息能够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它是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不管是银行、物价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制定经济管理政策,还是企业或者相关领导制定经济决策,他们都需要以会计信息为参考。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财务运行的真实情况,不能满足决策的需要,无法为决策者提供合理的依据,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2、破坏生产经营秩序,降低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企业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需要稳定的财务会计运行状况来做保障,而稳定的财务运行状况也需要会计人员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如果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管理者将难以掌握企业运行的真实情况,在作出经营管理决策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而管理决策又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一旦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出现错误,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便会受到破坏。同时,会计信息失真会影响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作风,一些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的行为会对其他会计人员产生不良影响,使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降低。

3、助长不正之风,容易导致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由于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财务运行的真实情况,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捞取不当的利益,浑水摸鱼,将单位或集体的财产窃取为个人所有。有些人通过制作假帐,虚构财务信息,使一些违法犯罪行为表面合法化,由此引发行贿受贿等不正之风和违法犯罪行为。这样不仅损害了国家或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助长了不正之风,同时也会损害会计人员的形象。

4、损害单位利益和职工利益。会计信息失真会引发单位财务工作混乱,助长不正之风,容易导致财产的不当流失,同时还会对经营管理决策产生不良影响,损害单位的利益。财务工作又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一旦会计信息失真,财务工作出现问题,企业的财产不当流失,可能会对职工的福利和待遇产生不良影响,损害职工的切身利益。

5、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一方面,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企事业单位财务的真实情况,一些会计人员通过隐蔽手段将企事业单位财产归为己有,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另一方面,在企业改制或者产权转让过程中,相关负责人不照价评估资产,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压低财产应有的价值,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为了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促进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会计信息失真。

1、强化内部管理,健全会计管理体系。健全和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能够规范会计管理人员的行为,可以对会计人员进行有效的约束,因此应该建立健全的会计管理体系。一方面,要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及相关法律对会计工作流程的要求,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在符合《会计法》及相关法律的前提下,建立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把会计人员的管理纳入行业管理之中,使会计人员自觉接受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职业道德的规范,同时进一步规范会计人员的选用聘任制度,要对会计人员的德、勤、廉等方面进行考核。

2、完善相关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实践表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证会计行业健康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会计法》是有关会计工作的主要法律规范,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主要

依靠《会计法》的有关规定。所以,当前要进一步完善与《会计法》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加各项会计法规的实施细则,改变其中笼统的、宽泛的条款,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此外,针对会计行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出台相关的法律规范,为治理各项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依据,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为了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相关部门还需要做好法制宣传工作,使各级会计人员熟悉会计法律法规,熟悉财务纪律和财务制度。

3、完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两个方面。完善会计信息的内部监督机制,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形成完整的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行业的各项基础工作。所以,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需要帮助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管理体系,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督包括行政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一方面,相关行政部门如审计部门、税务部门、财政部门需要不定期地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检查,发现失真的会计信息应予以及时纠正,对信息失真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当事人的责任。另一方面,要完善会计事务所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

4、严格执法,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在执法上,对于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来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在处罚方式上,除了罚款、行政处分等方式外,对于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相关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5、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软化和素质偏低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而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教育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所以,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思想政治素质、法制观念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刻苦钻研精神。同时完善会计证的审核、发放和年审制度。为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应该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会计工作的实际。

参考文献:

[1]陈永玲.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学社会科学版),2011(6)

[2]乔士俊.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思考[J],商业经济,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