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的职业技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运营的职业技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运营的职业技能

新媒体运营的职业技能范文1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form and research of Internet and new media teach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must break the original copy of the way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emphasizes theory but ignores practice, emphasizes technology but ignores application. It should form its own feature in accordance with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mand of social requirements. In this paper, new media and network as the object, all-around reform and research are done on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and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关键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

Key words: network and new media specialty;teaching mode;curriculu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272-02

1 围绕高技能型人才定位,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就业面广等特点。在制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按照相应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具体要求确定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设计符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下面以佳木斯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方案制定为例。①观念更新:高等院校特色人才培养教学观。围绕社会岗位对技能型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从教学计划中跳出来,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狭隘教学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的大教学观。②学期改革:增加一个专业认知实践学期。总结我院近两年实习工作,发现很多学生在实习三个月左右后,很想再返校,再学习!原因是他们发现:实习之前,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对专业的认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果不佳。经过三个月左右的岗位实习,他们增强了对专业的认知同时发现以前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牢固,不够用,所以非常愿意再返校学习。为此,我们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在大一下学期也就是第二学期设定一个10~12周的小学期――专业认知实践学期。这样共有7个学期,尽管学生在此之前还没学习多少专业知识,但是这个专业认知实践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岗位实习。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与自己专业相近或相关的岗位上经过认知实习,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学生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后,他们会对今后专业模块的学习会有更多的思考。这样有利于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在专业课程模块上选择更加理性。同时,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通过学生认知实践实习反馈的信息,教师可以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补充和修正。这也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真正主体的一种体现。③增设课程:专业导论课。遵循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培养其专业兴趣,我们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一门专业导论课。可以由专业教授和企业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共同担任,其授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讲座、演示或者企业生产参观等等。

2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包括:专业构建、教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职业资格认证等。

2.1 专业建设目标 我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立足于新兴科技,以服务新闻传播和网络传播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全面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2 专业建设流程 专业建设应该以岗位的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从行业调查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分解和提炼出从事具体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及能力要素,按照各个能力专业模块来组织课程和实践,见图1。

2.3 岗位能力要求 专业主要目标是培养各类企业所急需的网站建设、网站管理、网站策划、网络安全、互联网运营、网络编辑、新媒体传播等岗位的技术人才。专业定位于网站建设方向、网站策划方向、网络编辑和新媒体传播方向。

2.4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从培养目标出发,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以实验、实训项目来组织实践性教学内容,以掌握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变传统实践教学中的“实验围绕理论教学转”的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以适应新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需求。

2.5 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完成实践技能培养的主要场所,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应坚持先进性、真实性、工程性、开放性的建设原则,实施校企合作策略,将实训基地建成具备多种网络架构真实环境,集教学、实训、培训、职业技能认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网络技术与工程中心。在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或者案例实践教学方法。对项目流程进行分步骤完成,对于每一个步骤都提供一段集中的时间(如一周)让学生进行操作。为了避免某时间段,人数过多,原则上以学生所选择的专业模块所对应的项目小组为单位,为每个项目小组分配一段时间让其进行实验,其他时间仍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进度预约实验时间。项目式教学见图2。

开放式实验室的改革,就是实验实训机房除了正常的实验课教学时间外,其余时间包括晚上和周末都对学生开放,相当于学生的实验实训自习室。允许学生利用各种时间进实验室进行预习、补做实验,学生完全独立操作,达到随到随做的程度。目的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实验室利用率,为提高学生操作能力提供时间和场地的支持。

2.6 综合考核方法 对实践教学的考核,是检验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技能水平的考核可以应用综合考核办法: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模块所对应的职业技能力水平分学校考核、社会考核和生产实践考核。其中学校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和职业技能的初步形成进行考核;社会化的考核体现在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生产实践考核是学生在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由企业根据学生的岗位技能表现、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评定。

3 结束语

佳木斯大学商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经过改革和实践,已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通过培养方案的实施,学生职业技能和发展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适应社会岗位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赞赏,办学质量也受到社会认可。正努力向着所制定的专业目标奋斗前进。

参考文献:

[1]陈飞.新媒体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2).

新媒体运营的职业技能范文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现状;问题;人才培养模式

1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现状

1.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

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有35个城市开通了185条线路总运营里程已达5761.4公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已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大中城市,从运营线网规模看:国内共有17个城市的线网规模达到100公里或以上,其中2018年上海784.6公里、北京713公里、广州463.9公里位列前三,均超过400公里;此外,南京、武汉、成都、重庆4市运营线路长度均超过300公里;深圳、天津2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超200公里;大连、青岛、苏州、郑州、沈阳、西安、长春、杭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超100公里[1]。

1.2城轨交通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缺口大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运营人数需求在50~70人之间,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占人数比例在17%~26%之间。若按在我国“十三五”时期,新建的3000公里来计算,就需要新增至少15万城轨专业员工。可见城轨交通的人才需求缺口之大,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已迫在眉睫。1.3轨道交通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质量高当前城轨交通人才市场来看:一是具备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施工、设计、运营方面经验人才稀缺;二是院校开设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数量少、质量低[2]。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工作任务分析,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大致可分为四类:工程建设人才、管理研发人才、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应用与维护人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监理、设计、检测、养护等工作的学生。当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需要大量的人才来进行填充,这样的定向培养方式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但是调查和研究显示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问题。

2.1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是一门技术性要求比较高的专业,而且实践性比较强,这就形成了在这方面达到硬实力的人才缺乏。教师需要首先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这样才能言传身教。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品德以外,还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主要是对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地铁、高铁等)的设计、勘测、施工、养护等,需要较高实操能力,教师必须全面精通才可以。然而,由于本专业设计的知识面广泛,较高实践性和技术要求。该领域有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并不多,能去高校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就更少,高职院校的教师多为硕士研究生毕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实践性不强,导致人才匮乏。

2.2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边做笔记,教师主导整个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效率不高。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进行部分应用于教学,并不能实现完全的多媒体教学。随着一些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式被引入教育界,教学显得比较被动,实行起来较晚。年长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方式需要适应,年轻教师数量不多,导致教学方式陈旧。

2.3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需要以其技术岗位上的工作任务为标准,并且将其分为为职业素养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三方面。其中职业素养课为高职各专业的公共课,职业基础课为专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为专业课。许多院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并不明确。需结合当下城轨行业的发展趋势,与企业生产一线的关键技术相结合,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导向授课。

2.4实践环节薄弱

作为工程类专业,其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涵盖传统工程实训中的力学、材料、测量等,还需要建设自身的城轨实训室。轨道实训室造价昂贵,且只能进行轨道方向的实训,而对于目前城轨行业热门技术盾构、明挖等工艺,很难通过在校实训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进行学习。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对策

3.1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高职院校为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就必须根据市场发展需求进行教育改革。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求符合本专业培养需求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不应少于学生应修总学分的三分之一[3]。按企业需求而设置,随企业变化而调整。充分地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加强核心技能的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为轨道交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提供人员保障[4]。此外,还应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健全监督及评价机制。科学的方法制定城轨交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人员需求。

3.2政府为城轨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当前人才培养的困境很大的原因在于:没有形成规划好统一的行业人才培养标准及法律制度保障。为了促进城轨人才培养目标,政府要为其提供法律性、监督性和技术性等制度保障[5]。在法律性制度中,要明确和规范校企合作中的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及违约将承担怎样的后果;在监督性制度中,要进行全面、科学和系统的设计,以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作用;在技术性制度中,要及时出台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给工程建设和院校提供参考标准,制订校企合作实施细则等措施,使高职校企合作更加规范、操作性更强。

3.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及就业创业能力,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学校的专业特色。与轨道交通建设企业高度融合,以施工员、工程质检员、试验检测员、养护施工员等岗位技能要求为重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形成基于工作过程,岗位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采用“2+0.5+0.5”培养模式。即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半年以社会实践的形式在企业实习,半年在企业顶岗实习。

新媒体运营的职业技能范文3

一、指导思想

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和稳定就业的实际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转业转岗所需技能水平,并提供相应的技能鉴定和技能岗位对接服务,增强劳动者技能,促进下岗失业人员更多更好地实现再就业。

二、目标任务

按照每年2万的目标,在*年至2010年五年内,对10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率90%以上,培训后再就业率60%以上。建立再就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的衔接机制。

三、主要内容

(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开发和选定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已经开展这项工作的市县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抓好做实,为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的实施起到示范作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强化职业技能实训,突出操作训练,着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要采取开办日夜班、长短班以及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吸引和方便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促使更多的劳动者掌握就业技能。

(二)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提供技能水平认证服务。对参加培训并有鉴定要求的下岗失业人员,鉴定机构要主动提供鉴定服务,对鉴定合格的,要按规定发放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通过初次技能鉴定、生活确有困难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和我省相关政策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三)做好就业服务,促进技能岗位对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对定点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进行公告和公示,广泛开展职业指导,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继续实施“技能岗位对接行动”,完善就业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劳动保障事务、社会保险服务等工作,为技能劳动者培训后就业提供有效支持,切实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积极沟通合作,共同推动再就业培训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再就业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要对再就业培训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专项工作计划,逐级落实目标责任,定期督促检查考核,逐步建立培训、鉴定和就业服务相结合的促进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再就业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工作的主动性,提高协调沟通能力,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共同推动再就业培训工作。

(二)强化培训机制,健全培训网络,实现岗位对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条件公开、平等竞争、合理布局、择优认定、社会公示和公布”原则,确定一批社会信誉佳、专业特色强、培训质量高、就业效果好的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要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定点机构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实现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有条件的市县可建立公共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展技能操作训练和技能鉴定服务。

(三)落实补贴经费,完善补贴办法,健全培训效果评价机制。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各级财政促进再就业资金中落实培训和鉴定补贴经费,要根据培训和鉴定的实际成本,合理确定补贴标准,进一步完善经费补贴与培训质量和促进就业效果挂钩的机制和办法,要根据培训合格率、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率、就业率以及培训计划落实等情况对定点机构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业绩考核。

(四)积极引导,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劳动网站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培训就业政策,宣传提高职业技能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性,宣传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教育培训机构的经验做法,宣传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后成功实现再就业的典型事例,引导更多劳动者参加培训,提高技能,实现技能再就业。

五、时间安排

(一)2006年5月1日前,布置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完成培训项目和定点培训机构的认定等准备工作。

(二)*年6月1日前,按照再就业培训计划,在部分市县进行试点。

(三)*年8月1日前,对试点市县进行培训效果检查。

(四)*年9月1日前,全面启动再就业培训计划。

能力促创业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要求,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和能力促创业计划的通知》(劳社部发[*]30号,以下简称《通知》),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国家发展中小企业促进就业和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需要,通过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措施,面向下岗失业人员、青年学生、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以及其他群体开展创业培训,增强其创业能力和经营能力,为劳动者成功开业和带动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在*年至2010年五年内,对1万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力争培训结束后3个月内开业成功率达到30%,半年内开业成功率达到50%,稳定经营一年以上的比率达到80%,实现1人创业平均带动至少3人就业的倍增效应。

(二)建立社会化、开放式创业服务体系,实现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三、主要内容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在海口、三亚等劳动力密集地区,积极推广“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培训。对有创业意向但尚未创业的人员,要帮助他们创新观念,明确创业目标,掌握创业必备的专业知识,提高其创业基本能力。对已开办企业的人员,重点开展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要采用案例剖析、互动教学、现身说法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利用现代培训技术,开发远程多媒体教学课件,丰富培训内容和手段,不断提升劳动者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提供开业指导,搞好项目开发。聘请有经验的企业家、经营管理专家和政府有关人员组建创业专家队伍,收集和开发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发展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建立省市(县)两级项目资源库,为创业者提供指导和服务,帮助创业者掌握基本开业技巧,并能运用经营策略和国家有关政策,制定科学、适用的开业方案,指导其成功开业。

(三)搞好创业孵化。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争取支持,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或利用关闭破产企业的闲置厂房,建立相对集中的创业市场或孵化基地,完成创业见习,丰富创业者的创业体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强做稳做大企业奠定基础。

(四)开展融资服务。一方面,要进一步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创业者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贷款人的诚信教育,跟踪了解资金使用情况,协同有关部门完备贷款程序,建立创业者诚信档案,提高创业者的诚信意识和资金运作能力。

(五)加强跟踪扶持。在省市县(区)就业部门设立创业指导中心或创业者接待站,开通咨询热线或网站,跟踪了解所办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并根据创业者需要,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提高经营能力和改善经营状况。同时,要支持创业学员自发成立创业者联谊会(或协会),鼓励他们加强创业交流和信息沟通,不断提高创业者的经营能力,实现共同发展。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工作力度,统筹规划,分解落实,要从各级财政促进就业再就业资金中,尽快落实创业培训所需经费。要建立以培训合格率、企业开办率、稳定经营率、带动就业率等为重点的创业培训绩效考评体系。海口、三亚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规模,树立城市培训品牌。

(二)密切部门合作,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密切与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经贸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合作,加强与企业界和企业服务机构、小额贷款担保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共同搭建面向创业者的公共服务平台,使符合条件的人员能够及时享受到国家和我省的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不断改善和优化创业环境。

(三)加强创业培训队伍建设,确保创业培训质量。*年至2010年五年内,我省要通过考核选拔方式,每年推荐1-2人参加SIYB教师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在创业培训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方面,要选派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负责这项工作,并通过举办专业培训、业务考察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创业培训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

(四)大力宣传创业典型,逐步形成全民创业氛围。各地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劳动网站等新闻媒体,以及举办创业论坛、创业大赛、创业座谈会、创业成果展示活动、编辑创业明星事迹集锦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政府鼓励劳动者创业和就业的政策,宣传在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培训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经验,宣传成功创业的典型事迹,引导和带动更多劳动者走自主创业、能力创业道路,逐步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氛围。

五、时间安排

(一)*年5月1日前,布置工作,落实经费,制定实施方案,完成定点机构的认定等准备工作。

(二)*年6月10日前,力争在海口、三亚启动技能促创业计划。

新媒体运营的职业技能范文4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园网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718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24-01

2012年伊始,教育部发出通知,将用四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约100个区域试点和约1600所学校试点信息化教学,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在当今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要把握机遇,跟上时展的步伐,建设有特色的校园网,实现数字化校园,这不仅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中职学校走向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校园网是在学校范围内,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是一种立足于校园,着眼于师生需要,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局域网。中职学校的校园网建设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以满足职业教育需求,服务于职业教育需要为己任,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要构建校园网,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即前期筹备、中期建设和试运营及后期维护与管理。

1 组建校园网的前期筹备

校园网要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科研需要,因此,在组建校园网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和征求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校园网组建前还要充分调研学校各职能部门需要,服务于学校管理,实现无纸化办公。组建校园网还要考虑学校经济承受能力,构建一个兼顾开放性、实用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完整性与高效性于一体的网络。校园网在做好内部教、学、研服务的同时,还要加大外部的宣传力度,创办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树立学校的外部形象,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软实力。

2 组建校园网的中期建设

2.1硬件系统构建

首先,校园网要根据服务器的类型与数量以及网络负载,选购相应的网络设备,以满足网络运营的需要。其次,要确定校园网的网络选型和技术选型,从而进一步确定和实施校园网的布线系统设计。校园网采用何种拓扑结构,要依据学校规模大小和用户群体多少而定,一般规模较小的学校宜采用星型结构,这种网络系统结构简单、建网容易,便于控制和管理。规模较大的学校宜采用树型、网状或蜂窝拓扑结构,这种网络系统结构可靠性高,便于扩充和管理。服务器与客户端结构的选型直接影响校园网站的开发平台和服务器操作系统的选择。再次,进入网络的布线工程实施阶段,根据校园网的用户群体,将校园分为教学区、办公区、图书馆、多媒体网络中心、公寓区和生活区等不同的受众群体,分别设置不同的网段,为它们合理分配IP地址。校园网主干网络与重要分支网络应依据需求在百兆和千兆之间做性价比较,网络规划还要考虑对未来应用需求更佳的支持能力、灵活的扩展能力、可重组能力以及平稳的升级能力。

2.2软件系统设计

校园网建设要围绕着学校的需求和应用展开,服务于教学、教研及学校管理等环节。中职校园网除了应在辅助教师教学,提高教学手段;提供网络服务,方便师生教研;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开放对外窗口,树立学校形象等方面实现校园网的常规功能外,还要依据学校自身的专业开设情况,在信息化教学、仿真或虚拟实训资源建设、职业技能竞赛、技能鉴定及考核认证,实现信息化学籍管理和教务管理,以校企联合为依托开展远程职业技能培训,创新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新模式方面突出自己的特色。因此,校园网的应用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通过建立对外信息站点,实现学校信息上连Internet 和提供对外信息服务(包括校际交流、学校Intranet互访等)。

(2)开发仿真或虚拟实训平台,开辟技能实训和考核新模式;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多媒体信息交换、视频点播,远程职业教育和培训,开展校企合作,服务社会,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等。

(3)建立专业学科教学资料库、试题库、课件及相关技能考核和评价系统,辅助教学和考核; 建立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信息技术中心和网络管理中心,实现图书馆信息管理自动化、快速检索和电子阅览;为教学和科研提供资源和平台,实现数字化校园。

(4)组建OA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利用校园MIS软件,实现全校计算机辅助管理;建立远程访问(RAS),利用校园网实现在家备课、办公和接入Internet。

在所有软硬件建设完成之后,要进行工程验收和试运行,并在试运行期间让各项部门提出整改意见,不断完善和优化网络性能。

3 校园网的后期管理和维护

新媒体运营的职业技能范文5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 准企业 运营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of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building of college-inside advertising company

Wen Liou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commerce, Beijing, 10001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ccurred in building the training base of advertising company in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commerce, the paper provided the strategy and methods to implement, execute, and manage the college-inside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of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advertising professional.

Key words: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practical enterprise; operation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企事业单位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突出职业岗位的训练,因此,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培养学生树立敬业、创新精神,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强有力的保障。

1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良好状态是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教师科技成果、技术革新和设备、技术、管理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的校内准企业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技术人员以及管理者的指导下,按照校内广告公司的实际要求,努力完成工作任务。管理和生产成本单独核算,作品要受社会用户检验。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职业技能素养,同时能保证公司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示范性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实训基地建设无疑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工程项目之一。但是,从生产性实训基地应该承载的内涵来看,主要问题有:

1.1 实践教学队伍力量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缺少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教师,实践教学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也不够,现有师资力量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和实训需要。当前,拥有“双师”证的教师大部分是通过考试方式获得的,很多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只局限于理论知识。而聘请的兼职实训教师,虽然实际操作技能强,但缺少对教学方法、教学规律的把握,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各个学院对兼职教师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考核也不够规范科学,由此,无法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更为堪忧的是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沟通协商共同承担教学实训任务的团队精神尚未形成。

1.2 没有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

实训基地的运作需要校企共识、共管、共利,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目前实训基地停留在以仿真为主的运作模式上,其缺点包括:一是沿袭了高校的思维定势,受校内教学模式、方法及手段束缚;二是生产性实训基地缺乏来自企业的反映本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的知识和技术;三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尚未形成品牌效应,产品的知名度不高,缺少市场支持,缺少激励效应。

2 校内广告公司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思想

我校校内广告公司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建成校企深度合作下的校内准企业模式。实训基地的生产工艺或技术服务的设备力求与企业相仿,设施布局、文化氛围企业化;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建成集产学研一体的研究机构与广告设计技能型人才实训、商业广告运营基地。充分发挥公司在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学院精诚合作、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平台,为教师提供理论研究实践平台;面向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开拓商业广告市场,提供广告设计服务,提升经济效益,实现校企双赢。

3 校内广告公司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

我校校内广告公司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既要能够与市场接轨,又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地,即将实践教学与企业运营结合。它既融入了学校有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又渗透了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为学生打造成学校广告设计技能型人才的实训基地,为教师打造成学校商业广告科研中心,使之成为企业的人才摇篮,学校的培养熔炉。

3.1 教育培训功能

作为校内准企业,它是学生进行专业训练的主要场所,是我校广告设计与制作、电脑艺术设计、会展设计与策划专业的学生开展专业课程学习的教育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进取、合作、创新精神。其功能主要包括:开发和学校课程相对应的常规培训项目;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公司项目研发与实施;面向社会开展设计咨询,承担职业责任、职业技能培训等任务。

3.2 生产服务功能

校内广告公司生产性实训基地既然面向市场,就要承担企业运营必须有的业务开发、设计制作等环节,为客户做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校内广告公司生产性实训基地应致力于通过产品、服务建立品牌意识,从而获得社会对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认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认可。社会对服务成果的质量评价,一方面看其是否培养了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在于是否取得了合理的经济利润。

3.3 研究开发功能

参与广告中心重点项目、大型项目的研讨和执行;负责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模式创新及实训教材编写,承担机构内所有科研任务和理论研究。组织岗位技能讲座、职业规划讲座,加强对外交流;开展多媒体教学、主题讲座;同时也是参加各级美术大赛学生的赛前强化训练基地和学生美术专业深造的培训基地,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和各类美术比赛提供支持。

4 校内广告公司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思路

目前北京广告市场具有市场巨大,信息需求量巨大,前景广阔且政策环境较好;虽广告院系多,从业人员多,但有经验的人才、高端人才较少;广告公司多,但品牌形象价值高的广告公司数量不多等特点。所以,有必要充分发挥高校和公司的各自优势,成立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专业广告研发机构,为学生提供面向职业的技术实践机会,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输送复合技能型广告人才;加强理论研究,为学校提供科研支持,扩大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同时,面向市场提供商业广告服务,为学校和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基于以上原则,校内广告公司生产性实训基地可实行三阶段发展战略,科学管理,有序经营,稳扎稳打。具体规划是:

4.1 第一阶段

(1)搭建“教学做一体化”平台,完成学生岗位认知、顶岗实习、项目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为教师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服务。充分利用广告公司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优势资源,校企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开展新技术与科研项目的需求与合作,承接公司的技术与客户资源。力争在3年内,将公司建成初具规模、小有名气的专业广告公司,使得资源充分利用,尽可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2)满足学院相关专业学生技能培训的基本要求,并重点培养优秀骨干学生,为优秀学员提供长时间实习和就业机会,力争在机构运营第二年实现所有员工在学校内部招聘。

(3)探索专业技能教学实践体系,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模式,编撰相适应的工程项目教学教材。

(4)通过组织专业讲座、论坛、年会等活动,在行业内形成一定的知名度与专业影响力。

4.2 第二阶段

在第二个3年内,初步形成集广告设计与制作、人才培训、课程开发、教材编写于一体的专业机构,并在北京市形成一定的专业影响力。紧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建立健全“双师型”培养制度和激励制度。例如对“校对校”引进

(下转页)

(上接页)

的没有企业经验的教师,安排其到企业或实训基地锻炼;每年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了解最新的技术信息。同时进一步完善“学生意见反馈”“学生技能掌握情况测评”等评估制度。

4.3 第三阶段及长期发展

长期发展中,不断拓展业务,扩大规模,打造北京市一流广告公司的品牌形象,产学研一体的商业广告研究机构与广告设计高级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采取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的共建模式,密切关注社会需求,与行业开展全方位合作,构筑艺术设计类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为此,学校应注重与广告公司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联系,从多方面支持实训基地建设,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为企业提供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合理有效安排。

4.4 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准企业的操作规范

校内广告公司生产性实训基地要针对学生实训实习的培养方案,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制定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实践证明,学生在实训基地实习,只有在一定的企业环境中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依照规范进行操作,才能使学生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思想观念融入自身的价值观念中,才能使从事艰苦、复杂、创新工作必备的事业心、胆识、职业情感等得到较好的锻炼。

5 结束语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深度合作,使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是高职院校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需要,能较好地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我们应力争将其建成一流的广告设计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

参考文献

[1] 闻立鸥.浅谈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7):69-70.

[2] 闻立鸥.非计算机专业《网页制作》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J].中国科技纵横,2012(19):189-190.

[3] 张丽娜.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问题探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22(3):144-146.

新媒体运营的职业技能范文6

关键词 VBSE;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7-0047-04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企业在用人时都希望学生知识型和创新型并重,技能型和复合型兼顾,具备跨领域、跨岗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然而大部分财经类院校的实训以课程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企业全貌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构建一个高仿真的商业社会环境,全面提升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VBSE的概念

VBSE(virtual business society)即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是一种新型跨界实践教学模式,以“把企业搬进校园”为教学理念,通过在校园内搭建全景虚拟商业社会环境,高度仿真企业中的真实工作场景,设置企业职能部门、岗位、流程、执照、仿真货币、产品、物流等,学生自主选择企业、银行、工商、税务等各行业工作岗位,在虚拟的现代商业社会环境中学会工作、学会思考,以培养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的综合职业素养及全局合作意识。

二、VBSE实践教学设计

(一)前期专业课程准备

在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践教学中,学生应具备企业、银行、工商、税务等各行业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在前期必须设置与各岗位群对接的相应专业课程作为支撑。为配合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践教学,应有计划地设置《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办公自动化》《会计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等财经类专业公共平台共享课程,打造基础共享平台,使学生在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训时能胜任各行业工作位,实现财经专业群“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前期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见表1。

在财经专业群公共平台课程的基础上,各财经类专业要继续开设各专业核心课程,实现专业课程的中层分立。如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产品推销技巧》《网络营销学》等;财务会计专业开设《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管理》等;金融保险专业开设《金融学》《保险理论与实务》等。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培养财经类学生不同专业的理论及核心职业技能,提升其专业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在职场生涯中实现职业成长。

(二)VBSE综合实训框架设计

VBSE实训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已完成公共平台共享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即将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习。此时学生已具备职业通识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在学生生涯的最后阶段安排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全仿真的商业环境中检验知识能力。VBSE综合实训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所处位置如图1所示。

VBSE实训课程在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训中心完成,将前期各专业、各课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办公自动化》《会计基础》等)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引入企业的真实数据展开实训,让学生在实训平台体验企业运作原理和规律,熟悉企业运作流程。本课程设计包括课程标准设计,内含课程名称、参考学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学习情境/教学项目的教学方案设计,包括教学流程的描述、教学阶段 、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教学方法手段等;支撑教学实施过程的资源、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及评价工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表格、评价工具等)。通过严谨的教学设计,将高仿真企业经营场所、办公环境、实训软件、资源管理系统与多媒体演示教学、场景教学、交互探讨、案例教学、网络教学、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融合,构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立体交互式全新校内综合实践模式。VBSE实训课程能使学生认知企业内部、外部组织运营流程及各组织间的相互关系,深切感知企业各岗位工作对其他岗位业务的影响,明确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依据各岗位职责完成对应的工作任务,对于职业岗位认知、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