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运营标准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运营标准化范文1
全媒体联络中心,具有多渠道统一运营,统一监控和管理,以扁平化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促进服务广度和融合度的突出特点。同时依托丰富的呼叫中心经验,该中心可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即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首先,全渠道共享,坐席单一界面,零切换。全媒体联络中心是一个集成语音、WEB、微信、微博、易信、APP等几乎覆盖现有交流媒体接入的呼叫中心平台。
在坐席设置方面,打造单一界面应对多个服务渠道工作模式,窗口做到零切换,整体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感知。
在任务管理方面,引入ACD自动分配模型,包括依次分配、优先分配等多种分配策略,让客户技能和效率达到完美的平衡,有效提升访客的满意度。
全媒体联络中心,以“渠道+资源=整合统一交互平台”集成理念,提供扁平化协同服务所需要的多媒体联络能力,帮助用户实现各部门扁平化交互,提供高效的业务协同调度。同时,又以“视图+业务=目标客户”为服务理念,通过多媒体流程引擎,对全渠道实现统一监管,统一服务,进行全渠道、全业务数据采集,帮助用户建立以数据为支撑的企业智库。
新媒体运营标准化范文2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CDN已经在全球互联网上广泛部署和使用,应用范围覆盖了网络游戏、网络视频、SNS以及网站服务等各个领域。随着新应用的快速发展, CDN的重要性和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推动CDN的标准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标准化是CDN产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需求持续高涨的情况下,我国产业界对CDN的发展也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国内CDN的网络建设和运营最初大多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出现,目前国内已有多家IDC厂商转型提供附加值更高的CDN服务。大型基础电信运营商为了缓解流量激增对带来的骨干网扩容压力,同时提升其价值,也纷纷涉足CDN市场。近年来,尽管我国CDN服务市场逐年快速增长,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市场普及率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偏低。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点。
一是市场认知程度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虽然近几年大型网站的CDN使用率快速上升,但总体上市场对CDN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调查显示,部分客户对CDN的概念、功能还缺乏清晰的认识,甚至片面地认为CDN服务仅仅是用来解决电信南北互通的问题,更多的客户将CDN与简单的网络加速混淆在一起。较低的认知度加大了CDN市场拓展的难度,阻碍产业发展。认知程度低的关键因素是服务质量得不到准确定义和有效保障。据调查,我国CDN产业由于服务质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导致客户流失在10%以上,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CDN的功能本质上是对网络服务质量的优化,客户对其应用效果本来就很难直接客观地进行衡量,再加上不同背景和技术水平的主体不断加入到CDN服务商的行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造成客户在对CDN使用认识上的进一步混乱。
二是CDN行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的蓝汛、网宿、世纪互联等CDN龙头企业不断加大关键技术研究,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然而应该看到,国内CDN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近来很多IDC和其他互联网企业通过简单的购买设备、租用带宽、搭建网络的方式提供CDN服务,有些CDN公司还成为运营商带宽的转包商,鱼龙混杂引发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率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三是对CDN的监管方式有待改善。CDN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网络架构、网络应用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由于CDN应用范围和领域的扩张,其在网络安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理应承担更重要的责任。然而我国行业主管部门对CDN的产业定位还不清晰,监管政策也未明确。到目前为止,主管部门还未明确界定CDN业务的定义,也未将CDN纳入《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一直以来都将CDN业务作为IDC的一项功能监管,对CDN在网络和信息安全方面所担负的责任也没有界定。
为了解决CDN产业发展面临的这些问题,开展CDN的标准化工作是必然的选择。标准化的主要目的是为实行科学管理奠定基础,为保证产品质量提供依据,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科研新成果的迅速推广和利用,从而加速科学技术进步。CDN产业在我国发展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但国内在CDN标准化方面的研究不多。结合我国CDN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展标准化的工作,有助于统一对CDN的认识,提高市场认知度,保障CDN服务质量和消费者利益,提升CDN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最后也有利于政府监管的有效实施,从而为CDN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CDN的标准化需求分析
具体来看,CDN的标准化需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本概念。CDN技术和产业发展到今天,在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方面已经基本稳定,需要通过标准化进一步明确界定CDN的定义、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消除业界对CDN认识上的偏差,促进CDN市场发展。
第二,服务质量。CDN最核心的应用目的在于帮助客户改进服务质量,CDN的服务质量越来越成为客户关注的焦点。但目前业界对从哪些方面来评价CDN服务,以及如何评价缺乏一致的认识。因此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CDN服务质量评价标准,通过可量化的指标全面、客观地反映CDN的服务质量。
第三,安全。CDN作为越来越重要的基础设施,不仅需要确保自身系统的安全性(如防DDoS攻击),还需要确保所承载客户的内容安全(如DRM、防盗链),确保最终用户的安全(如防病毒),并且要满足安全监管(如非法内容监管)的要求。为此,需要制定CDN安全相关标准,明确界定CDN的安全需求,定义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
第四,互操作。随着CDN产业规模的扩大,CDN将面临不同层面的互操作标准化需求。首先是CDN与内容提供者之间需要通过标准接口实现内容注入、管理、运维等功能;其次是不同CDN之间互联以便扩大覆盖范围,需要CDN-CDN互联(Interworking)标准;再次,为了优化CDN的分发和路由决策,更好地利用承载网资源,CDN需要与承载网实现信息交换与对接,需要制定CDN与承载网的接口标准;最后,随着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的介入,未来可能需要采用多厂家设备组建CDN,为此也需制定不同CDN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标准。
第五,CDN技术架构。近几年来,在P2P、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带动下,CDN的技术架构酝酿着重大变化。国内学术界和产业界对新型CDN架构(如P2P-CDN混合架构)的研究非常活跃,我们认为已经具备了孕育CDN技术变革的土壤。据笔者粗略统计,仅2008年新型CDN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的中文学术论文就达320多篇,与“内容分发”相关的已公开国内发明专利达到289项。然而这些创新的研究成果却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各项新技术尚未形成一个能够协同工作的技术体系,制约了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标准化是对创新成果的提升和总结,可使CDN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得以巩固,为创新成果的应用提供途径。为此,需要联合产学研各方相互配合,加强新型CDN技术框架的研究和标准化,通过标准化促进我国CDN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CDN的国际标准化概况
国际上,IETF、W3C等组织早在2000年左右就开始CDN的标准化工作。近几年来,在网络视频、IPTV、移动流媒体等业务的推动下,CDN的重要程度日益提高,CDN的标准化重新受到各主要标准组织的重视,IETF、ETSI等纷纷启动下一代CDN标准研究工作。
IETF
IETF在CDN相关标准化方面的研究起步早,研究范围广,影响非常广泛。IETF早在Web Cache时代就制定了ICP协议(RFC2186和RFC2187),定义了相邻缓存之间交换数据的机制。2000年,思科发起成立了内容联盟(Content Alliance),并在IETF下成立CDI(Content Distribution Interworking)工作组,着手制定CDN操作标准。2003年,CDI互联相关的三个RFC先后,包括CDN互联场景(RFC 3570)和互联模型(RFC 3466),以及主要的CDN请求路由机制(RFC 3568)。除了上述议题,CDI工作还就CDN互联的其他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包括CDN互联的内容分发需求和CDN互联架构的宏观研究,也包括CDN之间的AAA互通和请求路由互通的技术细节研究。然而由于技术和市场等多方面原因最终未能形成正式的RFC。随着CDI在2003年关闭,IETF相关工作就此停止。
近年来,IETF相继启动了应用层流量优化(ALTO)和去耦合的应用和数据(DECADE)等与内容分发密切相关的研究。ALTO工作组主要对利用网络信息优化应用层流量的问题进行研究。ALTO服务的目标是向P2P、NAT穿越等应用提供信息,以帮助其在节点选择时进行更好的决策,在提高应用性能的同时降低底层网络的资源消耗。2010年,ALTO工作组提出了CDN使用ALTO服务的草案,目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ALTO向CDN服务提供更精确的承载网信息,有助于提高内容部署和请求路由的有效性,从而使得CDN与承载网的关系更为密切,网络传输和分发效率也能得到提升。
IETF的DECADE工作组的主要目标是定义开放的协议,解除各种P2P缓存技术与特定P2P协议的紧耦合,促进各种P2P系统对网络中的存储空间(in network storage)的充分利用,降低P2P对网络带宽的无序消耗。目前DECADE已经完成了需求分析草案。DECADE方案进一步将缓存功能与路由器、交换机等数据设备融合在一起,使得承载网络部分地具有了CDN的能力,对未来CDN技术走向的影响值得关注。
ETSI
ETSI于2008年底成立了媒体内容分发(Media Content Distribution,MCD)工作组。MCD的主要目标是促进IPTV、手机电视和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内容分发互操作。目前,MCD在CDN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互操作方面。正在制定中的标准《CDN互联用例与需求》(TS 102 990),针对CDN互联时不同的商业模式分别提出了资源共享(Resource sharing)和联合(Federation)两种场景,并计划提出互联场景下的接口、QoS控制、转码、DRM等需求。MCD未来还将开发CDN之间的互通接口协议。与IETF前期以Web CDN的标准化范围相比,ETSI MCD更侧重于多媒体内容的分发。
W3C
以往CDN网页缓存机制只能保证静态页面数据被缓存,而大量的个性化数据、认证数据、服务器动态生成的数据等动态内容无法通过缓存实现加速。为了解决动态内容加速问题,2001年,Akamai和Oracle向W3C提交了ESI(Edge Side Includes)的框架、语言规范等草案。ESI技术定义一种基于XML的标记语言,将可缓存静态内容和不可缓存的动态内容加以区分,这样一个包含动态和静态内容的网页就可以部分地被缓存并在网络边缘组装和,缩短网页的整体传输时间。ESI技术在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等企业网加速领域有所应用。
国内CDN标准化动态
为促进我国互联网CDN服务市场规范健康发展,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于2010年4月19日组建了互联网CDN技术与服务标准项目组。CCSA是我国唯一的通信行业标准化的权威组织,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组织运营企业、制造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通信网和互联网技术标准研究和制修订工作。目前,CCSA的CDN项目组成员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蓝汛、Akamai、世纪互联、高明网络、华为、中兴、中国电信、UT斯达康、网宿科技、中科院声学所、神州坤达、中国互联网协会等13家单位。
鉴于当前提高产业认知度、改善服务质量是我国CDN产业发展中的紧迫任务,项目组将定义服务质量指标体系作为首要工作。目前,《互联网内容分发网络 定义与基本指标》草案已起草完成,并于2010年8月提交CCSA审查并进入了送审程序,计划2010年底制定完成。《互联网内容分发网络 定义与基本指标》草案规定了互联网CDN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服务的基本指标体系。CDN的服务质量指标主要是从CDN的使用者角度提出,用于对CDN的外部特点进行全面评价,主要包括:1.容量和冗余度指标;2.分发性能指标;3.服务质量保障指标;4.服务易用性指标。
《互联网内容分发网络 定义与基本指标》是该组成立后启动的第一个CDN服务标准项目,也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互联网CDN服务设立的技术标准。项目组将按照该指标体系联合开展相关的评测,公开评测结果,并广泛征求CDN用户和提供商的意见,推动标准完善,并借此促进我国CDN产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下一步,项目组将围绕CDN的安全等问题,开展相关的标准化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定义CDN产业链中监管者、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用户、网络运营商等不同角色的安全需求,根据需求确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此外,项目组还将重点开展CDN与承载网对接的标准化工作,促进CDN与承载网和谐发展。
长远来看,我国在新型CDN体系架构创新方面存在重大机遇。为此,项目组将联合产学研各方,共同携手开展下一代CDN的技术研究和标准化的调研,为新一代CDN的标准化做好技术储备,在条件成熟时启动标准化工作。同时,项目组将以国内标准化研究成果为基础,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化竞争中去,提升我国CDN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结论与建议
我国互联网CDN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市场对CDN的认知程度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二是CDN行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低水平同质竞争严重;三是对CDN的监管方式有待完善。为了破解CDN产业发展面临的这些问题,结合我国CDN产业实际情况开展标准化工作是必然选择。CDN的标准化需求具体体现在基本概念、服务质量、安全、互操作和新型CDN技术架构五个方面。
新媒体运营标准化范文3
一、传统电信基础网络的特点与不足
传统的电信网络主要是基于TDM的PSTN话音网,以电路交换为主,当初主要是为了传输话音、保证语音质量、承担语音业务而设计、建造了该网络,它只能提供64kbit/s的业务,且业务和控制都由交换机完成。网络结构拓扑如图1所示。
随着时下数据业务的迅猛增长,原来专为传输语音设计的网络在数据业务面前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与不足:通信价格高、上网速度慢、等待时间长、传输质量低以及新业务增加难等,这种尴尬的现实让人们认识到,当初设计的语音网络越来越不能适应多元通信的需求,甚至转变为业务发展的阻碍。因此,随着电信企业战略转型企业规划的实施,构建适应当前业务发展模式的新一代网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NGN概念及应用
从字面上理解,我们可以把NGN叫做下一代网络。从发展的角度来看,NGN从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PSTN网络逐渐迈出了向以分组交换为主的步伐,它承载了原有PSTN网络的所有业务,同时把大量的数据传输卸载(offload)到ATM/IP网络中以减轻PSTN网络的重荷,又以ATM/IP技术的新特性增加和增强了许多新老业务。从这个意义上讲,NGN是基于TDM的PSTN语音网络和基于ATM/IP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它使得在新一代网络上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了可能。
1. NGN网络架构
在构建NGN的网络结构时,要充分考虑现有包括PSTN、ATM/IP网络的结构特点,我国NGN整体的物理网络拓扑如图2所示。
大体看来,NGN网的结构与原先的PSTN网
相同,但真正的区别在于其物理承载网络与相应的网管系统,正是这些硬件设施保障了该网络既能包容原有PSTN网的各项传统业务,又很好地适应了当前数据带宽型业务的发展趋势与需要。NGN功能构架如图3所示。
2.NGN网络架构
通过将NGN层次化,可以达到如下特点。
(1)控制与承载分离。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最大好处是,承载部分可以重用现有分组网络(ATM/IP),就成本和效益而言,这可以大大降低运营商的初期设备投资成本,对现有网络挖潜增效,提高现有分组网络的利用率;就容量而言,重用现有分组网络,其容量经过多年的投资,部分地区容量已经存在一定冗余;就可靠性而言,网络单点或局部发生故障对NGN网络没有影响或影响有限。
由于在媒体层上采用现有分组网络,现有分组网络上的业务能够得到充分继承。另外,承载采用分组网络,NGN可以很好地与现有分组网络实现互联互通,结束原PSTN网络、DDN网络、IP城域网等孤岛隔离,独自运营状况。再者,不同域的互联互通,也必将从中衍生出一些在单一媒体上无法开展的新业务。
(2)业务与呼叫分离。业务是网络用户的需求,需求的无限性决定了业务将是无限和不可收敛的。如果将业务与呼叫集成在一起,呼叫的规模和复杂度也必将是无限的,而无限的规模和复杂度是不可控和不安全的。事实上,呼叫控制相对于业务而言是相对稳定和收敛的,我们将呼叫控制从业务中分离出来,可以保持网络核心的稳定和可控性,人们可以通过业务服务器(ApplicationServer)的方式不断延伸用户的需求。
(3)接口标准化、部件独立化。部件之间采用标准协议,如媒体网关控制器(或软交换)与媒体网关之间采用MGCP、H.248、H.323或SIP协议,媒体网关控制器(或软交换)之间采用BICC、H.323或SIP-T协议等。接口标准化是部件独立化的前提和要求,部件独立化是接口标准化的目的和结果。部件独立化,可以简化系统、促进专业化社会分工和充分竞争,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并进而降低社会成本。另外,接口标准化可以降低部件之间的耦合,各部件可以独立演进,而网络形态可以保持相对稳定,业务的延续性有一定保障。
(4)核心交换单一化、接入层面多样化。在核心交换层(即MediaLayer),NGN采用单一的分组网络,网络形态单一、网络功能简单化,这与IP核心网络的发展方向一致。因为核心网络的主要功能是快速路由和转发,如果功能复杂,则难以达到这个目标。接入层面向最广大用户,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决定了需要的差异性,所以,单一的接入层面根本无法满足千差万别的需求。以个性化、人性化的接入层面亲近用户是网络发展的方向。核心层面单一化与接入层面多样化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但实际上是可以调和的,这种矛盾可以通过媒体网关这个桥梁来解决。
(5)开放的NGN体系架构。不但NGN之间采用开放的标准接口,而且NGN还对外提供OpenAPI,开放的网络接口设置可以满足人们业务的自编自演。
三、小结
新媒体运营标准化范文4
大力推进党的理论“下基层”。在宣讲队伍方面,既要有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组成的专业队伍,也要组建一支由基层宣讲达人组成的身边宣讲队伍,他们能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能把党的理论通俗易懂地讲清楚,只有受众愿意听、能听进的才是最好的理论宣讲。在宣讲方式方面,既要有集中统一组织的宣讲活动,也要充分利用文化墙、农民文化乐园、道德讲堂等载体阵地,灵活运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生动活泼方式,广泛借用地方戏曲等群众乐于接受的艺术手段,不断增强宣讲的感染力、吸引力。
紧密结合基层实际“讲故事”。做好基层宣传工作,关键要把讲好故事作为一项基本功,着力解决“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的问题。在“讲什么”上,要上下兼顾、以小见大,既传播中央精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中国梦等“大故事”,又讲身边贯彻落实的先进典型等“小故事”,通过“小故事”彰显大道理。在“怎么讲”上,要创新方式、生动鲜活,深化“走转改”、倡导“短实新”,说真话、说实话、说老百姓喜欢听的话,使宣传更接地气、更有底气。在“谁来讲”上,要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共同推进,尤其要重视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的运用,最大限度壮大网上正能量。
推进核心价值建设“具体化”。在落细落小落实上着力,在融入贯穿结合上聚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体化”到群众身边。内容要具体化。在做好“24字”宣传贯彻的同时,要注重把核心价值观与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公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结合起来,通过身边的日常行为规范来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载体要具体化。近年来组织开展的文明创建、好人建设、诚信建设、志愿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效果很好,在基层要重在深化拓展、常态长效上下功夫,设计更加符合基层实际的项目,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示范要具体化。建好用好“好人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和主题社区,让群众能随时感知核心价值观、学习好人事迹。注重选树培育身边典型,大力开展各级好人、道德模范、心动人物评选表彰,在全社会倡导“好人有好报”、“有德者有得”的鲜明价值导向。
新媒体运营标准化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抢抓“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创响“们”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畅通农产品“上行”网络销售渠道,培育农村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助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实现“美丽、幸福”提供强劲动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做好引导和扶持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协调统筹,建立完善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
(二)坚持靶向明确,巩固脱贫。充分发挥农村电子商务助力巩固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不断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将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全县农副生产加工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等有机结合,注重培育带动贫困群众的电商主体,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帮扶力度,助推全县巩固脱贫攻坚,稳步实施乡村振兴。
(三)坚持强化服务,聚焦上行。加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产品、乡村旅游及服务产品的电商化、品牌化、标准化,提高农村产品商品化率和电子商务交易比例,提升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资源优势和农村产业特色,着力发展“一清二白”(一清即青梨、二白即手工空心挂面、蚕桑)、红枣、杂粮等特色产业,加速传统企业转型发展,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电子商务全产业链。同时积极探索具有特色、可复制及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不断提升示范效应。
三、工作目标
实现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六个持续”的创建目标。即:继续实施电商鼓励激励政策;培养一批电商优秀人才,树立一批电商致富典型;持续加强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及推广;进一步加强红枣、挂面等产品标准化建设;巩固一批可持续发展的电商服务站点;强化物流体系建设,畅通“网货下乡,农品进城”通道。以电子商务带动市场化、促进规模化、提升品牌化,具体指标如下:
持续发挥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运营能力,不断拓展5个镇级服务站和28个村级服务站功能,为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提供保障。
持续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500人次以上,网商数量同比增长5%以上。树立一批电商典型,孵化一批本地直播带货网红。
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20%以上。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5%以上,其中手工空心挂面等优势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同比增长30%以上。
四、工作重点
(一)聚焦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服务提升
1.对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进行服务升级。强化整体运营服务能力,优化提升电商服务中心专业团队,完善更多增值服务,提供咨询、培训、孵化、快速检测、商标注册等服务功能;继续孵化培育电商企业、个体网店和返乡青年;深挖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农特产品供应链,做好农特产品产销对接;对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进行市场化运营改造,丰富日常生活用品,定期开展惠民活动,增强服务中心造血功能。
2.加强电商示范公共宣传。加大电商宣传,营造浓厚发展氛围,举办县域电商发展论坛、电商创业大赛,邀请电商专家参观指导我县电商工作,及时总结报道我县电商经验做法、电商创业典型等。
(二)聚焦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功能提升
1.拓展提升服务站点服务能力。支持已经建设完成的5个镇级综合服务站、28个村级综合服务点提升改造,提供封口机、真空机及工作运营必需品,持续稳定站点业务工作;优化个别网点布局,继续完善电商宣传、便民缴费、商品物流集散、金融服务、扶贫农产品代销等功能;嫁接创业培训村播和农资销售两项便民服务业务;加强站点业务管理人员培训,严格站点工作人员考核,确保站点长效运营,将站点升级为集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工业品下行、农产品及农资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化服务站点。
2.突出服务站点巩固扶贫职能。发挥站点巩固脱贫,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引导电商站点联动村集体经济、各相关民营企业及相关业务部门,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开发销售扶贫产品,以电商销售促进消费扶贫。
3.完善县电商物流服务中心商品配送服务功能。支持县电商物流中心升级改造,购置快递分拣机等设备设施;完善配送路线;强化县级运营中心统筹调度职能,对县域内2个镇进行“滴滴”共享物流试点推广运营,通过招募物流司机带货,打通农村物流末端最后一公里;整合现有物流快递资源,实现县、镇、村三级集中收取、统一配送,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三)聚焦农产品上行推广
1.支持县域公共品牌打造,提升公共品牌影响力。以区域公共品牌“们”为核心,利用互联网+农产品销售的方式,打造县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加强公共品牌授权及运营管理,并通过活动推介、媒体宣传、主流电商平台销售等方式深化公共品牌培育,提高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县农特产品内生力。新增2个以上地方农特产品开发,纳入到“们”区域公共品牌中。
2.多渠道对接农产品销售。线上积极对接阿里、京东、淘宝、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开展线上合作营销活动,推动本地农产品的网络大宗交易。线下通过高档连锁超市等渠道招商、展会营销、农产品专营店等形式,提升产品外销能力。
3.加快企业品牌化、标准化进程。提高农特产品商品化、网络化水平,积极帮助本地企业建立品牌文化、打造产品分级包装设计、制定网络营销策略等。加强本地小微型电商、微商创业者专业化、标准化服务,指导农村农民开展手工空心挂面、红枣等标准化生产,促进该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扶持本地1家红枣企业进行紫晶枣标准化生产线改造,并协助该企业完成紫晶枣SC办理。为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电商企业、农产品网销个体户等经营主体提供“SC认证”“三品一标”、名特优新等资质申请服务。
4.强化溯源体系建设。完善红枣、挂面、青梨、设施农业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体系,加强品质标准化管理。覆盖农产品标准化应用、农业物联网智能监测、农产品检验检测管理、标识管理、农产品溯源信息查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县域电商农产品质量保障数据分析等,推广数字化、信息化与物联网应用,建立政府可监管、企业严内控、消费者易识别的质量保障与溯源体系。
(四)聚焦农村电子商务精准培训
委托专业电商培训机构,制定长效培训机制,培训人数500人次以上。培训对象为微商、网店店主、电商服务站点负责人、骨干电商企业负责人、贫困户等,通过培训,实现大部分人员能熟知电商基础知识,掌握电商基本开店流程、产品美化、店铺运营、产品包装与设计、代缴话费、网上支付、网上订购等专业技能;同时开展社群零售、抖音营销、直播营销、跨境电商等新型电商营销培训,免费发放相关教材,随时指导促使学员在实践中成长。
(五)进行全程大数据统计分析
依托权威第三服务商,为我县提供网络零售行业结构、优势店铺排行、农特产品全国经销商热力图、农特产品全国需求热度分布等,同时对我县电商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定期形成监测报告并提出参考意见。
五、实施期限
2021年4月2022年4月
六、资金安排
后续专项资金实施分为5个标段实施,计划总投资500万元,资金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专项资金列支,投资概算各分项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可适当调整。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后续工作的统筹与领导,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对照后续工作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强化资金保障。县工贸局要对项目资金使用计划严格审核,严禁随意改变资金用途,项目建成后,由县工贸局、财政局等部门进行整体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资金拨付。各项目承办企业具体负责项目评审、建设、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确保项目实施资料详实、程序合规。
新媒体运营标准化范文6
关键词:95598;电力客户;功能集成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2-0138-02
95598客户服务系统是利用统一的供电特服号和互联网站等信息交互平台,向电力客户提供除柜台服务方式外的一个集信息查询、搜索、共享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层次、全方位、实时动态服务的综合信息交互人性化业务服务平台。做好供电的优质服务,不仅可以在激烈竞争环境中开拓新电力市场、增供扩销,同时可以满足电力客户和社会各行业对供配电企业不断增长的人性化功能服务需求。因此,改变常规的服务流程、工作内容及管理模式,利用新技术、新手段等促进供电优质服务工作更好的发展,已成为电力营销服务的发展的重要方向,于此同时建立集中的集约式95598客服服务系统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1 县级分散式95598客户服务系统现存问题分析
虽然国内的95598电力客户服务系统,其逻辑组成结构、核心功能以及服务对象等方面,均没有太大差别。鄂尔多斯地区各县级供电企业由于各地电力企业其供电服务特点及对95598客户服务系统的功能存在一定差异,使得各县级供电公司现有的95598客户服务系统在操作流程、业务功能种类等方面存在不统一、兼容性能偏差、交互共享能力不足、关联程度较低等问题。上述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让电力用户对95598客户服务系统平台产生不规范、不统一等不良影响,对供电公司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等,均带来较大困难。
1.1 系统运营维护管理成本偏高
目前95598客服系统主要在各县级供电公司根据各自对象服务功能需求,分别部署一套客服系统,且各县级供电公司需要组织专人对客户系统的软件、硬件等设备系统进行长期维护保护,运维成本普遍偏高。另外,各供电公司设置一套客户服务系统,导致95598系统中许多软、硬件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其应用功能,综合利用率偏低,运营、维护、管理成本较高,影响到95598客服系统运营的经济效益和人性化统一服务功能的实现。
1.2 系统隐蔽性故障点多面广
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规范和标准,许多供电公司只是从自身服务对象功能出发建立系统功能结构。另外,现状95598客户服务系统,其隐蔽性故障点多面广,且维修养护技术难度较大。95598系统是各县级供电公司面向对象服务的窗口平台,也是供电公司的人性化服务核心设备系统,其对设备的软硬件、网络传输可靠性安全性等要求均非常高,集成自动化程度较高,任一设备或子系统出现单点故障,则可能导致整个95598系统不能正常稳定运行。加上各县级供电公司95598运维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技能水平,维护难度偏大,系统安全可靠性运行保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1.3 系统功能集成兼容性偏差
由于各县级供电公司在95598系统建设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作为指导,加上其服务对象功能的不一致,所建立的系统在结构、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相互间的信息资源实时交互共享性能偏差,不利于供电公司电能运营服务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共享。加上分散式部署模式中,各县级供电公司其营销服务数据存在独立特性,各县级公司在营销基础档案信息建设方面存在不完善、不规范等问题,营销基础信息、服务视频信息等各类电能营销服务信息数据分散在不同客服系统中,其相互兼容度又较差,共享度偏低,不利于省电力公司对营销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电力市场的统一评估。
2 集约式95598客户服务系统架构方案
集约式95598客户服务系统,其架构组成方案是在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运营、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等指导原则下,结合“营销MIS”销标准化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集营销业务应用、95598客户服务子系统等功能系统为一体的新型功能集约化95598人性化交互共享客服服务系统,其逻辑架构组成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集约式95598客户服务系统架构组成方案
从图1可知,集约式95598客户服务系统分为接入平台层、业务支撑层、业务应用层三层,其中接入平台有包含客户层、服务接入层、媒体处理层、功能支持层四层结构,主要实现接入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监控服务。电力客户通过电话、PDA手持式移动服务终端、手机、传真、电脑等通过电话、传真、短信、Internet网络等接入到服务接入层,由媒体处理层中的计算机语音集成(CTI)和自动呼叫分配(ACD)功能模块将相关信息传输到功能支持层,实现95598客户服务系统接入平台中的具体功能提供,包括:自动语音服务、自动传真服务、短信互动服务、人工坐席应答、主动外拨服务、网上客户服务等功能,这些功能是由CTI服务器、IVR服务器、TTS服务器以及录音服务器等相关系统服务器相互集成互联实现。
业务支撑层中主要完成工作流管理、日志管理、消息管理、权限管理、配置管理等系统管理功能,同时完成消息通讯、数据集成、Web Service等信息功能的集成。95598客户服务系统是一个集消息通讯、数据通信、信息资源交互共享等功能为一体的集成数字化平台,需要同营销业务应用功能的整体集成融合。
95598系统作为面向电力客户提供对外人性化服务的信息交互平台,其将营销业务应用有效集成在系统中,包括新装增容及变更用电、抄表管理、用电稽查、市场管理、绩效管理、业务监督等功能。供电公司相关操作、监督管理部门,按照统一的工作流程依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操作。95598客户服务子系统中主要实现人性化业务功能的应用,包括业务咨询、信息查询、故障报修、投诉、举报、订阅服务等功能,以确保为电力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客户的综合满意度。同时结合信息管理、电力知识库管理、公共信息管理等信息功能系统,提高客户回访满意度,并根据客户回访全过程对服务水平进行全过程在线跟踪、督办,即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95598客服系统具有较高的人性化集成集约化服务水平。
95598客服系统中的网上服务营业厅,通过Internet等对外形象交互平台,向用户提供客户服务中心介绍、小区住宅电力配套、电力平衡预警、网上业务办理(个人资料登记、业扩报装、故障报修、电价查询、电费查询、投诉处理等)、停电公告等相关功能信息的同步对外。
3 结语
对基于SG186工程营销标准化信息系统基础上的功能集成集约式95598电力客服信息系统的整体架构组建思路进行了探讨,形成了整合各种先进技术和开发技术手段为一体的,集约式95598客服系统。该系统的整合集成开发,是在充分利用原有电能营销服务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系统宝贵数据信息资源和硬软件资源的基础上,组建起一个统一标准、统一架构的信息集成自动化平台,可以实现客户信息实时接入、信息资源自动整合、营销信息对外在线实时公布等功能为一体,使营销管理更趋技术化、规范化、标准化,有效提高电能运营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电力客户的人性化服务工作质量和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 彭松海.95598信息系统建设和实施人性化管理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4):71-72.
[2] 陈冉.95598电力服务管理的建议[J].大众用电,2011,(8):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