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收会计的工作难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收会计的工作难点范文1
一、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二、经营管理方面xx年,在王总和杨总的关心指导下,财务部员工基本能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按月进行财务核算,坚持完成各项日常工作,服从酒店工作安排,配合完成酒店新员工入职培训,积极组织参与酒店各次各项活动,随做好各种财务保障工作,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保证了酒店全年整体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总体来说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工作:
制度建设和流程管理:
一年来,我们对酒店财务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了重新修订,明确了各自岗位职责,完善各种流程工作,加强各流程的可操作性,并根据岗位需求设计、制作、印刷各类经营用表单,使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监管部门的流程运作顺畅,为经营决策提供了准确、详实的依据。
2、补充完善酒店薪酬制度:通过服务销售奖的制定、核算、执行发放,体现同岗不同酬,多劳多得的竞争薪酬制度,合理地配合了酒店工资薪酬改革。
3、会计账务的规范和整理:
借助中支内审查账的时机,财务部首先进行了问题自查,后又针对内审查出的问题及时认真地进行处理和改正,拼弃原有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而达到整体账务的规范性;并结合经营的需要制定了新的更适用的会计科目,逐月进行账务规范,以更好地完整地核算经营状况。
4、经营报表的分析和变动:根据经营需要,合理改变报表格式及内容,以便更明确反映各种收入项目;对各季度经营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了解处理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经营提供有力借鉴和参考依据。
5、加快往来资金运转:制定完善相应的应收应付账款归集和传递程序及加以表格规范,理清每月应收账款数量,防止死账、呆账发生,加快资金回笼;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和协作,保障酒店物资供应,提供后备经营需求。
6、加强账务审核监督:严格监督控制酒店财务政策和财务程序的执行情况,对任何违反酒店财务制度并使酒店遭受损失的任何行为及时坚决予以制止,切实保证酒店利益不受损害。
7、建立合理物资流转程序:合理节能降耗,管理各种材料物资,有效控制成本,合理核算各种收入成本,监督各种材料物资的购进、发出和保管,建立起各种相关流程和明细台账及记录,加强仓库物资清理整顿和管理,加强出入库手续管理,建立物品存放、使用等程序。
8、加强安全检查监督: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安全事故无大小,件件危害皆大,增强安全检查力度,防范各类安全隐患,做到季季大查、月月小查、处处细查、各方面盘查,涉及财物、食品、卫生、办公、操作、环境、人身等各种安全,防患于未然,制定了部门安全检查规范,保证了财务部安全经营,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9、提高科技操作程度,拓展酒店新业务:依靠本酒店有利办公条件,加强系统操作,加强日常经营系统审核监督,严格监管酒店管理系统的操作及流程操作,认真执行各种表单的操作规程,审查各种收入支出账单,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要求进行监控和审查原始凭证、现金和物资的出入等;规范系统账户设置,为开展贵宾卡业务和其它新业务奠定基础,使酒店操作、管理再上新台阶。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其一要发扬团队精神,公司经营不是个人行为,个人能力必竟有限,如果大家拧成一股绳,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其二要学会与部门、领导之间的沟通,财务部牵带着酒店每一个点和面,日常业务和每个部门打交道。多听听部门意见与建议,及时发现纠正问题,充分有效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及时反馈信息给领导层,变被动为主动。
其三还要不断学习业务,多方学习会计新涉及的金融、税务、计算机应用、公司法、企业管理等诸多领域,才能更利于今后的工作。
应收会计的工作难点范文2
一、执行新《医院会计制度》的现状
(一)新旧《医院会计制度》衔接情况
在被调查的公立医院中,财务人员选择“比较熟悉”新制度的占100%。90%左右的财务人员对新制度持认可态度,认为新制度不仅比旧制度更科学、更适应医院核算需要,而且新制度从核算要求、精细化程度、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医院会计基础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在新旧制度衔接过程中,普遍认为增加了医院会计工作量。其中大约30%的财务人员认为新旧制度衔接过程中没有任何困难,另有70%的财务人员认为新旧制度衔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药品按进价核算、资产的全面清查盘点、固定资产追溯计提折旧、医院全成本核算以及财务软件的衔接等。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情况
在被调查的公立医院中,财务人员普遍认为新制度对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医院年度报表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更有利于规范和提高医院的会计信息质量。主要表现在执行新制度以后,通过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基建并大账、取消修购基金以及增设待冲基金等,使医院的资产信息较旧制度更加真实。但也认为新《医院会计制度》执行后,医院收入信息的真实性较旧制度来看,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新制度中医保结算扣款的处理方式对医院收入核算信息基本没有产生影响。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对财务行为的影响情况
1.药品进价核算方面
在新医改背景之下,新《医院会计制度》规定药品按进价核算,95%的财务人员认为该方法可以促进医院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管理信息化水平,并为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发挥积极作用。但也认为目前公立医院结转本期销售药品成本的方法主要是从医院HIS系统统计(即统计药品实际消耗成本),而该系统未及时进行更新和升级,导致无法与财务核算软件接口,所以药品的进货价格计算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随着药品加成的逐步取消,认为政府制定“药事服务费”新增收费项目标准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诊次成本中药品费的比例和床日成本中药品费的比例。
2.固定资产核算方面
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医院按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90%的财务人员认为这一规定会使医院和各科室更加重视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另有10%的财务人员认为固定资产追溯计提折旧并按资金来源进行明细核算这种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增加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工作量与难度,然而,从现实中来看,这种难度与工作量医院尚且能够适应。
3.全成本核算方面
被调查对象中,有98%的医院已经实施了成本核算,并且目前能核算科室成本(指完成“三级分摊”后的科室成本)、诊次成本和床日成本。但由于医院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建设成本太高,医院无法承担,所以很多医院尤其是旗县医院成本核算的相关软件系统尚未安装到位,大大增加了会计人员核算工作量,而且缺乏统一的成本核算口径和分摊方法,成本数据的可比性较差。所以财务人员认为要更好地实施医院全成本核算,首先应加强领导重视,加强对各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其次要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制定适合内蒙古公立医院特点的成本核算实施办法并统一成本核算口径及分摊方法。
4.防范财务风险方面
被调查的财务人员认为执行新制度后,下列规定使医院有效地防范了财务风险。
(1)按医疗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医疗风险基金;(2)新增“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使资产负债率更真实;(3)要求必须进行科室全成本核算,更有利于经济效益分析;(4)事业基金弥补亏损的规定。
5.其他方面
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报告内容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为了提供数据真实、内容完整、说明清楚的医院财务报告,财务人员认为首先应提高医院各级管理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预算执行分析;但其中约9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操作难度大,预算执行分析难以及时、全面和真实;而且医院的全面预算与财政部门预算编制要求无法衔接,财政部门应改革对医院的预算编制管理模式。其次财务人员要加强与医疗业务部门的联系,主动、及时掌握医疗业务工作情况。最后应改革医院劳务分配模式,建立新的医院内部绩效考评模式。
(四)新《医院会计制度》对财务状况的影响情况
1.新制度对资产的影响
通过对15家公立医院会计报表的对比分析,发现新制度实施以后,公立医院的资产信息更加真实但同时账面价值减少,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及应收款项账面价值变动较大。虽然新制度要求基建按月并入大账,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会增加。但是新制度同时要求固定资产必须按月计提折旧,并提高了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使得旧制度下的部分固定资产被重新划分为低值易耗品,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减少;而且由于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其账面价值也在减少。由于这两项资产账面价值的变动,最终使资产账面价值发生变化。
2.新制度对负债的影响
新制度增设了“应付票据”“应交税费”“应付福利费”三个负债类科目,其中前两个科目分别对应旧制度中“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对于旧制度中通过“专用基金”科目核算的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新制度改为通过“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所以新制度的实施对负债金额影响不大。
3.新制度对净资产的影响
新制度实施以后,由于核算方式及核算科目的变化,细化了会计核算内容,使得医院的净资产信息更趋真实。旧制度中,净资产按照资金用途分为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收支结余、结余分配五类。新制度按照资金来源和最终用途将净资产分为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待冲基金、财政补助结转(余)、科教项目结转(余)、收支结余、结余分配。
4.新制度对收支的影响
旧制度未将科教项目收支纳入医院收支管理,而是通过“专用基金”或“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新制度明确了“大收大支”的概念,分别将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归集到“医疗收入”科目核算,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归集到“医疗业务成本”科目核算,并将科教项目纳入收支管理,真实反映了医院收支的情况。
(五) 执行新《医院会计制度》需要解决的难点
在被调查的财务人员中,普遍认为在实施新会计制度中最需解决的难点依次是(由高到低):医院领导的支持、财务信息系统的构建、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医院会计组织构架的整合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重点问题
(一)药品结转成本及计价问题
按照国家及相关部门下达的要求,公立医院应时刻遵循社会效益以及公益性双向原则,逐步推行医药分开,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同时新制度要求药品采用进价核算方法,将“药品成本”“药品收入”和“药品”三个科目分别列入“医疗业务成本”“医疗收入”以及“库存物资”等科目。然而,就目前而言,医院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因为药物种类较为繁冗,一部分采用进价加成这种销售方式,另一部分则实行零差率政策,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增加了后期会计核算的难度,尤其是在结转药品成本这一环节,由于核算人员并未掌握充足的数据,令整个核算工作变得枯燥且复杂,不仅阻碍了医院的正常运作,还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为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增加了难度。
(二)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问题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人们对医疗水平以及医疗人员的综合性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充分满足群众的多方面需求,各大医院竞相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医疗设备,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与医疗规模,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增加了医院的固定资产。但是,因为自身条件以及客观环境所限,很多医院在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上存在问题。一是固定资产账目不清。由于员工缺乏对核查固定资产这一工作的了解与认识,促使其忽略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实际质量以及当前的保存状况,由此导致账目不清、核算数据不准确,影响了医院会计信息的质量及会计决策。二是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在当前社会,医院属于一种特殊的行业,为了确保在短时间内治愈患者,引进了大量的先进设备。但是,使用这些设备的次数较少,造成了浪费资源的后果。
(三)成本核算及评价体系
问题不完善、不规范的成本核算体系,是新制度推行的主要障碍。新制度中对成本核算对象、成本管理目标、成本核算范围、成本分摊流程以及成本分析和控制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医院全成本核算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因为各公立医院发展状况各异,内部管理制度相差甚远,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同等,导致了成本核算口径与分摊方法口径存在较大差异,令成本核算变得毫无意义。除此之外,作为一个数据结果,成本核算并不具有辅助决策这一功能,促使其无法实现自身的真正价值。
三、有效执行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药品成本结转,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药品进货价格
为了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应对药品实行辅助核算管理、信息化管理以及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提供药品进价成本的核算依据与相关信息,随后,财务人员对其进行验证,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按照当期药品的收入与成本,对加成率进行核算,与销售加成率进行对比,进行反复计算之后,才能进入结转核算这一环节,以此来验证药品成本,确保其顺利结转。同时针对医院科室齐全,部门分类繁杂,需要药品数量很大的实际情况,医院应建立规范化、精确化、现代化以及科学化的会计核算体系,在对药品进行核算时,可引入移动加权平均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其工作效率,保证新《医院会计制度》得以顺利推行。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固定资产核算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固定资产的核算标准,要求会计人员定期清查、盘点已有的固定资产,剔除一些不符合确认标准的资产单位,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重新对固定资产进行验证与分类,为不同类别的资产设置编号,分别设置明细账与总账,引进现代化、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技术,减轻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量,实现固定资产的价值功能;建立健全资产调拨制度、日常维护制度、出入库制度以及采购制度,要求不同的科室均参与到监督、核查工作环节中,确保各项制度顺利实施。
(三)完善成本核算及评价体系
首先,相关部门应通过调研,统一制定并科学合理的医疗成本核算实施细则,使不同医院能够提供有关成本核算和分摊的可比性基础数据,真正发挥其辅助决策作用;其次,建立一套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符的成本评价机制,一般涵盖产出分析与投入分析两个方面。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所谓的投入分析指标,一般涵盖三方面,即为财力、物力与人力,反映了医院的所有费用与成本;而产出分析指标则包含两个方面,一种为社会效益指标,另一种则为经济效益指标,要求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医院的综合性水平与医疗服务质量。
应收会计的工作难点范文3
征求意见稿引入了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将基建会计纳入高校“大账”,资产计提折旧,同时兼顾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仿效了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同时又充分尊重了高校的实际,体现了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将极大地提高高校的会计信息质量。
与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比较,征求意见稿有六大变化:新增了与公共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按净值反映;将基建会计纳入“大账”;对收入支出类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行政支出、后勤支出、后勤收入等科目;平行设置财务会计科目与预算会计科目;高等学校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及报表附注,并相应重新设计表中项目构成(如取消了现行资产负债表中收入、支出项目),改进了报表格式、完善了报表体系,可以更好地反映高校的会计信息。
征求意见稿的一项重大改变是:明确要求高等学校会计核算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改变了原来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式。“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是指原则上采用权责发生制,对某些特定业务,如政府拨款、捐赠收入和奖励支出、赞助支出等则偏向于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高校的许多经济活动逐步向企业靠拢,因此应向权责发生制转变,但高校的性质又决定了不能采用完全的权责发生制,而应以收付实现制作为补充。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可以准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负债状况、偿债能力、债务风险以及项目运行成本等。
二、征求意见稿的变化给高校财务工作带来的影响
其一,征求意见稿的变化必将给高校筹资融资工作带来影响。(1)为了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征求意见稿要求固定资产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现行制度的固定资产以原值在资产负债表列示,新制度要求固定资产以原值减累计折旧后的净值列示。这就是说累计折旧的数额大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资产总额,进而影响到筹资的重要数据――资产负债率。高校的资产将会因累计折旧的计提而大大缩水,很多有巨额贷款的高校将面临着贷款到期因资产负债率过高而无法续贷。(2)新的会计制度要求按权责发生制反映债权债务,目前没有入账的应付工程款、应付设备款、材料款等将按规定在当期列支,必然会加大学校的负债总额,进一步影响学校的资产负债率,增大学校的贷款难度。(3)基建会计、后勤收支纳入高校“大账”后,资产负债表的数据一目了然,给银行等单位提供的报表数据更接近真实情况,大大减少了原来在合并事业费、基建、后勤等账表时的职业判断等模糊因素。
其二,征求意见稿的变化必将给高校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影响。征求意见稿的变化必将大大增加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将基建账纳入“大账”。基建账将如何合并到“大账”上,这是研究难点,也是合并建账不可回避的问题,要求会计人员“未雨绸缪”,提早研究做好这方面的准备。(2)将要求按权责发生制反映债权、债务、收入、支出,要求会计人员改变传统固化的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核算观念,潜心研究学习如何确认债权、债务、收人、支出才能更符合新制度的要求。(3)要求平行设置财务会计科目与预算会计科目,必将大大增加会计人员的入账难度,进一步加大会计人员的入账工作量。(4)要求增设“后勤收入”、“后勤支出”会计科目,意味着后勤财务全部纳入“大账”核算,将对会计核算机构的设置、财务管理体制等产生巨大影响。
其三,征求意见稿的变化必将对高校预算工作带来影响。(1)资产要求计提折旧、权责发生制要求以实质取得收到款项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责任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这就要求在编制下年度预算时要更具有预见性,进一步给预算编制带来了难度。在编制预算时不仅要考虑本年应计提的折旧数,还要考虑到以前没有入账的应付工程款、应付设备款等因素。基建账并入大账,编制预算时必须考虑基建收支,即要将学校的基建等贷款、还款数据纳入预算,这些因素并非财务部门所能左右,因此会计制度的改革必将对预算编制体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必将会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2)要求平行设置财务会计科目与预算会计科目,要求核算能提供预算管理需要的预算收支信息,将进一步密切核算与预算的关系。预算更具科学性,核算才能更好地执行预算,这就要求校内预算须提前下达,预算编制须科学合理。(3)征求意见稿对收支科目进行了调整,明确了教学支出、科研支出、行政支出、后勤支出等科目,有利于预算分析各项教育成本,给预算控制带来了方便,更利于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其四,征求意见稿的变化必将给学校资产管理工作带来影响。征求意见稿要求固定资产按类按月计提折旧,高校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以后,每年资产的列支数为折旧金额,将来就是一项刚性支出,而新增资产不再全额列支。这必将对高校的收支、年底的决算平衡产生直接的影响,至于影响程度的大小,需要高校在计算出每年应计的折旧额后,再做评估。哪些固定资产应提折旧、应如何提取折旧、应提多少折旧等固定资产的信息要求,必将对原有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直接影响,对资产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校应对新会计制度改革的措施建议
新会计制度改革必将对高校财务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及相关人员深入学习研究征求意见稿,为迎接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作好准备,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给高校财务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学校应对现有资产进行彻底清查,逐步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制度,并做好相关的基础工作。为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增加了“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会计科目。期初建账时,需明确“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的数据,这就需要高校对现有资产进行认真清查,建立起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制度,建立起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基础数据库。
其次,建议学校协调有关部门对应收及暂付款项进行清理。目前基建账是单独核算,将基建账纳入“大账”之前,必须对基建账的应收、应付款项进行清理。建议学校协调纪委、审计等部门对基建账和事业账的往来款项进行清理,便于年初合并建账。
第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推进该项改革,高校需加强队伍建设,拓宽财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知识领域,提高其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使其尽快熟悉新的会计制度改革内容,确保新的会计制度在高校顺利实施。
最后,加强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学校应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程序编制部门预算,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校内预算编报、批准、执行、考核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建立高效、功能齐备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以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四、新会计制度实施的政策建议
第一,财政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并账实施细则。新的会计制度科目设置与原制度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净资产类科目变化非常大,原会计科目余额如何过渡到新会计科目,财政部应做出统一规范,避免口径不一。基建账如何并入“大账”,也是期初建账不可回避的问题,建议财政部为此做出统一并账细则。
第二,财政部门应组织力量对新的会计制度进行培训。为了顺利实施新的会计制度,建议财政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会计人员尽快从“收付实现制”思维模式向“权责发生制”思维模式转变。
应收会计的工作难点范文4
一、事后监督资金风险防范中的难点新形势下基层人行事后监督风险防范工作的难点,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
(一)、支付系统上线后潜在的资金风险
1、支付系统上线后会计核算存在的资金风险
(1)、联行风险。会计核算四集中后,联行往帐、会计信息、原始凭证及联行核对环节相分离,特别是50万元以下汇款无需会计主管签字,县支行只要录入原始凭证有关信息,中心支行核算中心生成和发出联行业务,县支行虽然持有原始凭证而无法与实际发出的往帐相核对,核算中心联行柜按照县支行发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却无法核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造成联行核对环节中断,若汇款人故意作案或收款人、金额信息有误,那么该笔资金通过支付系统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到达收款人帐户,由此可能形成新的联行风险。同时,在系统中,联行柜查询查复工作存在“一手清”现象,操作上缺乏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
(2)、同城票据交换风险。一是业务操作风险。同城交换要求交换员与制单员、记帐员与复核员、综合员相互分离,以起到相互制约、相互牵制、查错防弊、堵塞漏洞的作用,但有些支行只设交换员、记帐员、复核员,交换员有时存在“一手清”现象。二是柜面监督不力。由于人民银行只清算各银行应收应付资金并扎差处理,对每笔资金的来龙去脉关注不够,个别金融机构和个人出于自己的目的,通过同城交换系统空提空转资金或进行洗钱活动。三是个别单位交换票据时存在交接手续不严、交换途中办私事等现象,存在传递风险。
(3)、操作风险。一是核算中心综合柜业务处理权限过大,目前在经合柜上处理各个网点的所有业务,没有任何设计限制;二是系统对操作人员的重复登录和签退没有严格的限制,同一个操作人员可以在多个终端上进行重复登录,而且系统也没有设置自动签退功能,容易形成操作风险。
2、国库核算存在的风险
(1)、密押证管理使用风险。现行国库业务操作规范中规定:“当有来账信息时,系统会自动弹出提示画面,打印国库资金汇划专用凭证,经核对内部往来密押正确后,点击记账。”该规定没有很好地体现核押控制,资金清算岗在未核押的情况下也能点击来帐信息进行记账,使国库业务“印、押、证”实行严格的三分管制度在此流于形式,国库资金存在潜在资金风险。建议在核算系统中增加核押控制功能,实行核押授权。
(2)、库款支拨及退库风险。预算收入的拨付,国库部门主要凭财政部门开出的拨款书,而拨款书却没有纳入财政或国库监管的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凭证传递缺乏严格封闭的运行路经;退库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财政部门手续费退库,政策较难掌握,其退库依据政出多门,有分税前规定、有分税后文件,有财政部门规定,也有政府部门政策,国库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准确把握;二是审批机关有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退库种类多,国库部门缺乏具体统一的操作规程,特别是年检无据可依,无程序可循。
(3)、对账环节存在的风险。与开户单位进行账务核对,是人民银行会计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防范会计风险的重要手段,支行网点在内账务核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查找人民银行本身的会计凭证,但是在会计集中核算后,支行网点会计凭证已交到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中心集中保管,由于地域相隔较远等原因,支行不便到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中心调阅凭证,导致支行内外账务核对工作难免会“走过场”不落实。
3、计算机及网络存在的风险。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是以网络为载体,通过科技部门路由器把集中核算系统服务器与中国支付系统连接,再延伸到各专柜和网点。若网络所需硬件或软件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核算的中断和数据的丢失,进而影响正常营业和汇路畅通,潜藏隐患。
4、国库往来资金清算风险。现行国库业务操作规范中规定:“当有来账信息时,系统会自动弹出提示画面,打印国库资金汇划专用凭证,经核对内部往来密押正确后,点击记账。”该规定没有很好地体现核押控制,资金清算岗在未核押的情况下也能点击来帐信息进行记账,使国库业务“印、押、证”实行严格的三分管制度在此流于形式,存在潜在资金风险;实行集中核算和大额支付系统后,国库资金帐务处理改变了原来的行库往来处理模式,通过支付系统和同城支付系统与各商业银行直接往来,同城差额的清算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有误,一旦支付系统关闭,就会出现垫款或透支现象;资金岗无法及时查询内部往来发生额及余额,只有在业务截止日终处理后综合岗生成对账单时,才可查询到该科目的发生额和余额,余额查询与核对的滞后及对账的不完整性,影响到国库资金汇划的及时、安全,并存在风险隐患。
二、事后监督防范资金风险的难点
1、监督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识别风险。会计核算四集中、国库行库往来新程序的上线运行,资金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管理制度有了质的变化,这需要监督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但不少员工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对新系统、新知识了解不深,对业务规程操作不熟,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有效地识别各类风险。如在过去“分级管理,分级核算”模式下,对会计工作现场检查已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检查方法,“四集中”后,如何组织现场检查、检查什么,尚需统一规范和摸索。同时,由于会计档案的集中管理,支行只有业发出、接受登记薄、流水帐、余额报告表、凭证信息核对表,给基层行现场检查监督带来难度。
2、监督时间滞后,难以及时发现风险。事后监督集中后,由于凭证传递环节增多,时间延长,完成业务监督的时间严重滞后,一般比业务发生的时间滞后二天,遇双休日,则滞后四天,遇“五一”长假,则滞后七至九天,不符合事后监督的及时性原则,当监督部门发现问题时,往往为时已晚,甚至已经酿成风险。
3、监督方式单一。目前新系统上线后,相应的监督系统尚未开发运行,监督工作全部依靠手工现场监督,耗时费力,难以对业务进行全面系统监督,难以有效控制风险。
4、监督的深度、广度不够,难以消除风险隐患。事后监督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及附件、总帐、分户帐、流水帐、发出接受业务清单、登记簿、余额表等各类会计帐表、日志等,而对联行、同城交换、发行资金、再 贷款、财务资金、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等缺乏有效的监督。监督力度往往仅限于帐平表对、要素齐全,风险监督、预警监督明显滞后。
三、加强监督,防范资金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前台风险控制,防范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业务风险。强化会计前台监督,一是把好票据进入关。主要是加强对柜面受理票据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的审查,重点审查票据是否为本行受理的票据,是否为有效票据、要素是否齐全。二是要严格操作规程,同城交换的接柜员、录入员、复核员要严格审核各类单据,在处理完业务后要及时签退,减少其他人员进入业务系统的可能;对大额资金的汇划,要由会计主管审批,对同一收款人在同一天多次汇入的大额资金,要加强复核,严禁“一手清”现象发生。对有问题票据不能提出交换,他行提入的错误票据要由对方纠正;票据传递实行签名登记制度,非经票据交换员传送的票据不得入帐,杜绝企事业单位人员带票交换或场外交换;三是柜组间、岗位间要各司其责,联行柜要监督往帐汇出要素是否齐全,帐务是否透支,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退回;综合柜对其他柜组提出的确认事项,及时给予答复,严格防范联行风险。
(二)、突出监督重点,细化审核项目。事后监督工作不应该是简单的全面复核和审验,更不应该面面俱到,否则只会导致事后监督工作目标不明、任务不清、出现走过场的现象,达不到防范资金风险的目的。应突出监督重点,要结合人行自身业务的特点,认真研究每一项业务的流程,找准风险环节,深入分析各被监督部门的相关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深入查找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重点加大对业务疑点和重大问题的核查力度,逐步向重点监督、预警分析和加强事中监督方向发展,力争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佳的监督效果,切实提高事后监督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抓好风险防范机制的健全完善,将风险防范工作延伸到每位员工、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时段;建立风险防范工作定期检查、分析、汇报制度,做到日常工作实行事中查,规范业务操作事后监督查,部门工作科股长定期查,重点工作集中力量突击查,全面性工作性领导督促重点查;严格对帐工作,要确定专人负责内外帐的核对,核对结果报主管审核,对弄虚作假、应付了事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同时加强对一线重点业务的日常监督,将易导致风险的内容纳入考核范围,专人对差错情况逐一记载,按季通报,并与工作绩效挂钩,建立和完善预防风险的长效机制。
(三)、加大科技开发,完善监督功能,不断提高监督工作效率。随着现代化支付系统的推广运用,当前人民银行在会计核算和支付清算方式、手段现代化方面已经或即将实施一系列重大改革,资金的风险点更多,风险的隐蔽性更强,防范风险的难度也更大,而目前事后监督部门对各类核算业务的监督主要依靠手工进行,严重制约着事后监督职能的发挥。建议由上级行牵头组织和协调,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开发一套统一的、符合业务发展和操作需要,包含央行全部核算业务的事后监督系统,通过该系统与各个核算系统的对接,准确、快捷地采集有关核算信息,并通过与原始信息进行比对,实现即时、高效监督。同时,借鉴国有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人民银行也应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和映像技术,逐步实现监督过程中会计凭证的“无纸化”。对原始会计凭证进行“缩微”处理后,及时通过局域网络传输到监督中心,以解决因远程资料传递引起的监督“时滞”和毁损风险问题。
(四)、拓宽监督方式,建立现场监督和再监督机制。为解决事后监督时效性差的问题,一是可借鉴商业银行做法,实行会计主管派驻制,由中心支行统一委派,并归口事后监督中心统一管理,会计主管履行对派驻支行核算业务的事中控制和监督职能,会计主管委派制将突破传统的事后监督模式的局限性,使事后监督部门主动介入到事中处理和控制过程中,解决事后监督迟滞问题,特别对节假日前的核算业务,可由委派的会计主管加班完成监督,及时防范资金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发生。二是事后监督部门可参与事前控制如制定内部控制规范,对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制度提出建议性意见;为解决事后监督的全面性与重点性难以兼顾的问题,事后监督部门要改进工作方法,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对原则性和涉及严重违反制度问题,及时发出事后监督通知书,客观地予以披露和纠正;对一些规范问题,督促其整改到位;三是完善查处机制。应赋予事后监督部门对有关严重问题的处理权,将监督权、建议权、查处权合为一体,从而对案件的发生起到有的震慑作用。四是建立再监督机制。对监督人员的监督工作实施再监督,对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成绩突出的事后监督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对不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工作严重失职的要从严处理。
(五)、大力提高人员素质,合理选配优秀监督人员。要切实加强事后监督人员的业务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学习金融政策、法规、财经纪律及相关的业务理论知识,学习<lt;A业务处理办法>gt;、<lt;A操作手册>gt;和<lt;A操作规程>gt;等制度,特别是要重点学习事后监督方法和技巧;监督人员可以采取跟班学习、业务骨干传、帮、带以及岗位练兵等方法提高业务素质和操作水平;着力解决事后监督部门请示无门、反映无果、培训无望、交流太难等问题;同时,合理选配事后监督人员,可在全辖范围内把精业务、会电脑、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过硬的人员选调充实到事后监督队伍中来,以提高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监督效果。
(六)、开发完善业务操作系统,杜绝操作隐患。
应收会计的工作难点范文5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1 触类旁通,强化动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财务管理基于会计学、金融学等相关专业而构建,需要具体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方法来解决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各学科知识互为补充、互为启发,会计学是财务管理的专业基础,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的依据都是会计信息,而金融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财背景知识,提供企业投融资实务中所必须的基本技能。因此学习财务管理必须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避免成为樗栎之材。
提高动手能力,不仅需要学生熟悉各种基于会计实务操作的软件,提高电算化水平,同时,由于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对各项财务活动建立决策模型计算评价指标,因此,高校应提倡学生尝试用Excel VBA编制软件并建立各种模型,包括应收账款、财务预测、利润管理等模型。这些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使用价值,可以提高财务分析的精确性和决策判断水平,需要学生利用实验课,结合理论知识同步地反复尝试与操练,高校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软硬件条件,包括投入建设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安装必备软件,配备指导教师等,校外实习可以利用校企联合设立的实习基地,实现供需对接,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提高就业竞争力。
2 金针度人,潜移默化提高综合素质
即使是以企业为典型应用,学生面对的也是不同情境的企业模式,如集团型、中小型等,因此现代教学理念是以通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毕业生通过2年的学习,可胜任复杂背景的就业环境,财务管理专业应当通过合适的手段和策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构成自己的理解,通过行为投入,认知投入,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形成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
以投资学课程的教学为例,企业对外投资是重要的战略活动,投资学的核心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可行性分析,最重要的部分是基于报表的财务分析,作为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有益尝试,可以让学生组成团队,以同业竞争的上市公司并购为背景项目,首先是通过信息技术搜集整理相关财务信息和政策背景,项目组可自行分配流程与任务,将敏感性分析、筹资分析、风险分析、赢利分析分别赋予不同的项目成员完成,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指导,总结评价,形成投资可行性报告,完成从资金投入到价值增值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利用资源,组织协调,沟通交流,分析判断的综合能力。
3 注重实效,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
针对教材内容与实际脱节的情况,应联系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对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应予保留,比如财务管理目标、资金时间价值、投资风险价值、资本成本等,而对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知识,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财务预算的编制等,应结合实际通过大量的实例,引导学生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企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深刻理解这些内容在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与此同时,要充分注意会计学科发展的成果和动态,更新和充实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力求从学科前沿的角度,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教学内容的充实与调整还要处理好前沿与基础的关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4 顺应时代,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
4.1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过去,教师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讲授法,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黑板和粉笔为工具、注重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呈现。这种单项信息传输方式的最大弊端是缺乏双向交流、轻视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创设,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其结果必然是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性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为克服讲授法的缺点,不断推进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我院教师尝试多元化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例如采用比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创设情境法和实验法等。这些方法以其实践性、综合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学生接受,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2增大启发式教学的比重
《财务管理》的教学以往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虽然完成了教学内容,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很理想,尤其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本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精神,学生的学习潜能没有完全启动。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采取注入式与启发式并用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对难点、疑点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提问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然后由主讲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逐一肯定正确的回答或否定错误的认识,将学生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观点和方法上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
4.3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是就某一个问题发动学生共同参与,可以分组,组际间可以交流。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
应收会计的工作难点范文6
关键词:会计准则;商业银行;风险监管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8-0040-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8.11
一、引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2009年,新会计准则在所有金融机构实施。新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四项金融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会计确认、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方面进行了重新界定。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也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监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杨树润(2006)认为新会计准则对银行监管的主要影响是监管资本数量的计算、增加银行收入和损失真实性判断的难度、影响加权风险资产的计算以及对监管人员的素质的要求提高[1]。程丽丽,许莉(2008)从会计目标与监管目标的差异性、会计口径与监管口径的差异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贷款风险管理的冲突方面分析了会计准则对银行监管的影响[2]。李珍珍等(2008)认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加大了非现场监管信息的采集难度、增加了对单一机构非现场监管信息的分析难度、增加了横向评价银行机构的难度[3]。施其武(2006)认为新会计准则实行后,衍生工具从表外转向表内披露,会改变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突出了衍生工具的地位;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增加商业银行资本的波动性;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改变与银行业监管的审慎要求不一致等[4]。梁小冰(2009)指出应从会计信息的披露、国家的监管和银行内部监管等方面加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5]。范珍珍(2010)选取风险抵补指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准则对银行风险的监管的影响,并指出要重点监管公允价值的运用[6]。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银行的影响主要有衍生工具表内核算、公允价值计量、减值准备计提三个方面,并认为这三方面也是对监管的主要挑战。
(二)国外文献综述
新会计准则基本是与国际接轨,与商业银行相关的部分,在国际上称为IAS39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国外学者对IAS39对银行的影响也进行了相关研究。Yiannis An-
agnostopoulos and Roger Buckland研究表明在公允价值计量下,银行收益波动明显增加。同时增加了银行的会计处理难度,表现在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很多假设,其中的某个条件变化,将会对银行资本、损益的计算结果产生很大影响[7]。甘培根(1992)指出在公允价值会计下,银行更难以达到资本充足性的监管要求,因为IAS39使一些衍生工具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随着衍生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化,其资本会出现波动[8]。Katrina and Strausz研究表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会促使银行采取更为冒险的投资行为,这种行为将会导致较高的违约概率,降低银行的价值,因此公允价值会计加大了监管者和银行之间的分歧[9]。
三、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风险监管带来的不利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一是公允价值的引入,资产和交易得到了公允反映;二是衍生金融工具表内核算,充分、及时地反映银行的衍生工具业务所隐含的风险及其对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三是新准则对金融资产分类增强了银行管理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利益相关方对银行风险管理作出判断;四是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缩小了金融企业利润操纵的空间,增强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但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仍无法解决市场不稳定导致公允价值波动大,并带来银行资产价格波动稳定等问题,扩大衍生金融工具表内核算的难度,难以顾及银行监管的审慎性和前瞻性等要求。
(一)监管难以全部覆盖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对商业银行防范信用风险提出更高的要求。按照新准则对金融资产减值的规定,银行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和贷款及应收款项的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并以摊余成本计量,在期末还要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测试要求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这样得到的数据更加真实、具体、准确。但是采取这种方法不仅要求银行充分了解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及债务人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还要了解抵押品市场行情,必然给银行应对信用风险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资产质量不高、信用风险控制压力大的银行来说,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必然给银行增加信用风险管理压力[10]。另外,套期会计要求银行对套期行为的有效性进行持续评价,要求提供每笔业务的风险管理书面要求,对银行管理信用风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实施五年来,我国商业信用风险监管的内外监管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信用风险、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规章弥补了审慎监管的不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等法规丰富了监管手段。银监会积极推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盈利状况等信息披露。但我国目前金融监管仍是重市场准入管理和合规性监管,轻持续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信用风险监管的理念和管理技术及监管体制还存在严重不足,关联交易和关联担保融资导致的信用风险未能引起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
(二)可能存在操作风险监管真空
新会计准则要求银行取得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采用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欠发达,公允价值难以直接从市场上取得,需要依赖财务人员或资产评估机构专业人员利用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得到,这不仅提高了成本,还可能导致人为操纵,增加了银行的操作风险。新准则实施五年来,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违规操作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的案件仍居高不下,说明在对操作风险的监管仍存在问题。如重视事后监控,轻视事前防范;重视基层人员防范,轻视高层管理人员监督。
(三)增加对市场风险监管难度
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公允价值频繁的波动增加了银行资本的波动性,从而导致会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这将银行会计核算与宏观经济环境和复杂的资本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金融市场环境变化通过会计信息放应出来,对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银行的金融衍生工具都在表内反映,要求银行能够很好的预测所处的宏观环境下的市场经济,这种预测能力体现在银行对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等市场风险的管理能力上。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规定,商业银行应将交易性业务与传统的银行业务分开。交易账户按市场价格计价,银行账户按照历史成本计价。而新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在取得时采取公允价值计量,还允许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相互转换,这使得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更加模糊,增加了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审慎资本监管的难度,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套利机会。
四、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政策建议
(一)健全信用相关法律制度
我国已颁布一些针对信用问题的法律法规,确定了某些失信行为的惩罚措施,但这些法律法规都是零星分布在其他法律框架之下,可执行性不强。针对国内信用问题频现,必须对信用问题专门立法,使社会信用建设得到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制定出台《中国商业银行监管基本法》、《金融信用评级制度》、《金融信息披露管理规定》、《反不正当银行业竞争法》、《集团公司信用评级制度》等。同时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严惩故意欺诈、违规违约行为,防止道德风险。
(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确保公允价值公允性和公正性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使会计信息能真正反映资产市场价值,信息更加真实、公允、可靠。还要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交易和事项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公允价值的准确性,提高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国内商业银行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对不同商业银行开发内部评级法,在公允价值计量时实行严格“盯市”制度,监督其波动情况[11]。
(三)建立有效的监管法律体系和监管执行机制
建立一套有效的法律体系,完善监管部门的激励机制,激励并约束监管人员恪尽职守,使公允价值的使用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对于商业银行运用新会计准则进行利润操纵和风险掩盖行为,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新会计准则的需要。监管部门还要加强与司法部门的配合,防止商业银行和企业串通蓄意作假。
(四)完善商业银行会计报表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
新准则对金融资产的规定和要求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主观性和商业银行的风险,这会导致商业银行经营指标巨大波动。而监管部门要求的是金融稳定,为了更有效的监管商业银行,必须完善商业银行的会计报表体系,对商业银行的主要指标进行改进,让监管部门更容易分析和监管各项经营指标的变动状况。通过完善商业银行会计报表体系,充分披露银行会计信息,充分揭示商业银行的风险,从而监管部门可更加有效地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监管。
参考文献:
[1]杨树润.正视新会计准则对银行经营和银行监管的挑战[J].中国金融,2006(11).
[2]程丽丽,许莉.新会计准则对银行监管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8,(12).
[3]李珍珍,陈伟国,谈晨,王珍.新会计准则在商业银行实施中的操作难点与监管对策[J].三江论坛,2008(6).
[4]施其武.银行业监管如何在新会计准则下谋变[J].银行家,2006(6).
[5]梁小冰.次贷危机下国内银行风险监管的反思[J].现代商业,2009(24).
[6]范珍珍.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影响分析――以风险抵补类指标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0(13).
[7]Yiannis Anagnostopoulos and Roger Buckland,Historical cost versus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 banking:Implications for supervision,provisioning,financial reporting and market discipline[R].Journal of Banking Regulation,109-129.
[8]甘培根.外国金融制度与业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
[9]Katrina and Strausz,The impact of hair value accounting on commercial banks and banking regulation[R].Banking reaserch,2006:26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