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生活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生活调查报告范文1
暑假生活马上就要过去了,对过去的假期,你有什么感受呢~~
非常感谢您能抽出宝贵的3分钟填写这份调查问卷
性别 男 女 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主修专业 文 理 工
1、对假期的整体感觉___
a、无聊 b、充实,很喜欢
c、无聊但也很喜欢 d 无事可做,不如上学
e 没什么感觉
2、假期中你有计划做什么吗?
a、有,且很具体 b、有,但只是个方向
c、没有,就是随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d、完全不知道做什么
3、 若有计划能按计划进行么?
a、都能 b、一般能
c、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d、完全实现不了
4、假期生活的主要活动?
a、打工 b、去公司实习
c、主要就是在家待着,休息 d、旅游了
e、学习 f、其他_______
5、假期闲暇时的最常做的事?
a、上网 b、睡觉 c、看电视
d、打游戏 e、逛街 f、看书
g、学习 h,其他
6、你对打工或做兼职怎么看?
a、可以锻炼自己,并且也积极的寻找机会
b、有这样的想法,但只是想想而已,没有实际行动
c、放假就是要休息,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7、如果假期里你要学一样东西,你会选择____?
a、外语 b、 下学期的课程
c、游泳 d、 驾驶
e、音乐 f、 其他__________
8、如果假期里没事做时,有什么感觉呢?
a、 会觉得日子很逍遥自在,很舒服呢
b、 暂时还没出现过这种状况
c、很自责觉得浪费了很多时间
d、有点不知所措,有点慌
e、就是觉得自己很颓废,但也很无奈
9、你认为理想的假期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如玩的开心或锻炼自己之类的观点)
10、假期里有没有特别的烦恼?
大学生生活调查报告范文2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不断出现大学生漠视生命的重大事件,不管是轻生还是恶意杀人,都无不令人痛心与反思。不断增高的大学生轻生率已引起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肇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600名在校学生作为数据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开展调查,本次问卷共设置了28个问题,从个人基本资料、在校情况、压力情况等方面逐步深入。调查共发出600份问卷,收回592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问卷592份,有效率为100%。
三、数据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
(1)由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可以看到,在有效样本中,男性214人,占总数比例的36.15%;女性378人,占总数比例的63.85%。
(2)调查对象的学习成绩分布较均衡,这说明选取的样本是具有代表性的,能让我们更好地分析不同学习成绩层次学生的心理情况。
2.调查对象的在校情况
根据选择的心理排解方式的数据分析可得,每当意识到心里有偏差r,他们会选择多种多样的方式来排解,其中大多数人愿意选择找朋友聊天倾诉,而选择轻生这样的极端方式的比例较低,可见大多数学生能够找到正确的排忧方式,但还需进一步心理开展辅导工作。
3.调查对象的压力情况
(1)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渠道多种多样,有家庭的压力、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其中就业压力占了48.82%。
(2)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如果由于压力过大而采取轻生的行为,是对家人,对社会不负责的一种表现。只有极少同学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
(3)造成大学生轻生的原因主要是人际关系失败,学习压力过大,其次是失业、失恋、家庭原因等。
四、建议
1.预防高校学生轻生的对策
(1)制定隐性自杀的发现与预防机制。制定完整体系的心理健康建设机制,明确心理健康建设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充分调动各个团体的力量,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异常和反常举动,提前预防,将危险压制于苗头之中。
(2)建立发现学生消极情绪的更多渠道,建立心理健康保障制度。制定班级心理日记制度,定期春季、秋季心理排查制度、定期团体辅导制度、心理月刊制度、专业心理辅导派遣站制度以及心理委员反馈制度,等等。为班级同学提供更多排解抑郁的途径。
(3)注重对有特殊情况学生的个人隐私保护。建立全校的个人心理健康信息站,由校领导、各学院党委副书记、专业心理健康老师等人员作为心理健康信息站的成员,为以后对学生的观察与干预提供真实可信的资料。
(4)建立心理委员以及心理健康辅导站成员的培训制度。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的干预机制,帮助心理健康辅导站得到学生心理异常的第一手信息。
2.大学生对建立良好心态的建议
(1)多参与心理健康课程。大学生应该多学习心理健康知识,避免对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无知,让自己能够将自身的不良情绪转化成为积极的情绪。
(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应积极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在学生社团活动、机构工作、社会实践、公益志愿活动中接触更多的人,在活动中实践自己学习道德心理健康知识。
(3)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正确的排遣压力的方式。让自己能够在全面发展、肯定自我的同时建立良好的心态;选择正确的减压方式,学会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参考文献:
大学生生活调查报告范文3
一、调查对象及样本选择
本次调查所针对的对象是目前在读的驻济高校大学生,学历涵盖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三个层次。
此次抽样我们采取了“分层+随机+偶遇”的方法。首先,我们将驻济高校划分为三个层次,即部属高校、省属本科和普通专科三个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内部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一所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选择,我们确定了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济南城建学院三所院校。在确定了调查院校之后,我们在每个学校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并利用中午或下午吃饭时间在各个学校的食堂门口进行偶遇拦问。通过调查,我们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
二、数据分析
⒈在读报习惯一栏中,有248人填写有阅读都市生活类报纸的习惯,占被调查总数的86.7%,仍有13.7%的学生几乎不看都市类报纸。这说明,目前济南的大学生普遍具有读报的习惯。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读报的频率具有较大差异,其中有大概10.5%的人每天阅读都市类报纸,26.6%的人一周阅读3次―5次都市类报纸,更多的人则是每周有选择的阅读一两次该类报纸,这些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43.4%。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对都市生活类报纸的忠诚度还很低,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恰恰说明都市生活类报纸在大学校园中还有很大的潜力尚待开发。
⒉在感兴趣的报纸版面内容方面,新闻类和娱乐类版面受关注的程度较高,分别占到受访学生的65.7%和62.2%。这非常符合该年龄段人的心态,也说明了在网络极为发达的今天,报纸仍然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原因主要是报纸特定栏目的吸引(29.4%)、新闻报道的深度(23.8%)和对其他媒体的信息印证(18.2%)等。财经类和广告类栏目受关注程度较低,特别是报纸广告,受关注程度只有1.4%,这充分说明了广告在媒介信息中所处的绝对弱势地位丝毫没有得到改善。另外,性别的差异基本上没有影响到对都市类报纸的阅读,但是很明显地影响到了对报纸版面内容的关注,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对于娱乐和体育内容的取舍上。调查显示,在受访的186名女生中,76.3%的人选择了关注娱乐类栏目,只有21.5%的选择了关注体育类栏目。相反,在受访的100名男生中,有70%的人选择了关注体育类栏目,有40%的人选择了关注娱乐类栏目。
⒊在新闻的地域性选择方面,大学生也表现出了不同于济南当地市民的某些状况。一般来说,新闻关注有地域性限制,也就是说本地人更加关注本地事。但是,调查显示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有着不同于当地人的关注点和媒体视野。在新闻关注的地域性方面,30.1%的大学生首先关注的是国内新闻,24.5%的是所在高校新闻,18.9%的是国际新闻,16.8%的是山东新闻,只有9.7%的学生选择首先关注济南新闻。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学生的主流是济南以外的学生,济南本地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大。外地来济的大学生更多扮演的是“过客”的角色,毕业之后大部分离开济南,缺乏一种对济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较高,更加关注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事件。在受访的50名济南当地的大学生中,将济南新闻列为首选的也仅有4人。当然,大学生尽管有其特殊性,但也不会背离新闻规律太远,有时只是用一种特殊形式表现着新闻规律。例如,对所在高校新闻的关注程度排名第二(24.5%),这一点就说明了新闻的接近性规律仍然在起作用,学生们仍然关心身边发生的事。另外,在受访的学生中,回答了解“济南新闻”时会选择济南当地都市类报纸的占到了50%。因此,作为一家济南当地的主流媒体,《济南时报》仍然有机会成为驻济大学生了解济南大事小情的首选媒介,前提是帮助他们在济南找到归属感,使他们想“了解”济南。
⒋在影响大学生选择一份都市类报纸的原因方面,受访者的回答较为集中:有70%的人选择了“报纸内容”,分别只有11.9%、6.3%、5.6%和2.8%的人选择了“购买方便”“版面设计”“价格”和“精美广告”,另外还有极少数学生自行填写了“习惯”“换零钱”等购买原因。由此可见,都市类报纸吸引大学生购买的主要法宝是报道内容,“内容为王”在现代报纸竞争中显得异常重要。当然,大部分同学选择“报纸内容”的原因,恐怕也说明了目前都市类报纸在内容上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如多家报纸内容雷同、缺乏反映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新闻报道等。读者在这方面的要求比较突出,从而使另外几个方面显得不那么重要。
⒌经过在济南市场上十余年的打拼,《济南时报》如今已经成长为济南当地的一家主流报纸媒体。既然如此,如今的时报带给大学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印象呢?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对时报的评价基本上是积极的。其中有37.1%的人选择了用“人文”一词来评价时报,19.6%的人选择了“时尚”,18.2%的人选择了“责任”。合计下来,正面、积极的评价达到了74.9%。这几项评价之所以选择的人较多,与时报这些年的办报思路恐怕有直接的关系。
时报是“人文”的。翻看时报,文人办报的痕迹较为明显。特别是评论和副刊,经常让读者“从文学的角度,去认识时报,认识时报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城市,认识这个城市的人文底蕴和文人气质”①,“人文”一说或许由此而来。
时报是“时尚”的。“我们的时报,我们的时代”是时报的一贯口号。在年轻人眼里,她的时尚更多地体现在时报的文娱和体育板块中。特别是“时报体育”这块金字招牌,已经成为时报“时尚”的标志。在受访的100名男生中,有70%的人选择了关注体育类栏目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时报是“责任”的。到目前为止,由时报发起的“泉城义工”这项大型公益活动已坚持两年之久,“报名人数近4万人,累计有6万多人参与各主题活动,收益市民多达12万人次”②。如此长时间、大规模的公益活动,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无法坚持下来的。
⒍与济南市场上的其他同类报纸相比,《济南时报》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劣势。在优势方面,排名第一的是时报的“特色”,有52.1%的受访者认为时报的特色鲜明。与“特色”优势相比,排名第二的“关注面”只得到了34.5%的大学生的认可,二者相差近20个百分点。其他的优势则更加不明显,“知名度”有17.6%,“权威性”只有12%。与优势相差悬殊不同,大学生对时报劣势的选择较为接近。认为《济南时报》在“知名度”方面劣势较大的人最多,占到了30.3%,“权威性”“关注面”“其他”都在20%上下,差距极小。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家市级都市类报纸,对于来自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来说,尽管“特色”鲜明,但“知名度”有限。没有知名,何来接受?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给时报的建议中提出:增加时报在校园内的宣传力度,增设校园售报点,方便学生购买。
⒎既然对《济南时报》的评价没有到100%满意,那就说明读者对时报仍有不满之处,这些可能就是时报应该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大学生读者就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回答应该加强“就业指导”的人次最多,占到了49.7%;回答应该加强“高校新闻”的次之,占到了35%;排在第三位的是加强“时政评论”,也占到了32.2%。剩余的几个选项选择的人次不是太多,分别是“济南民生”17.5%、“体育报道”11.2%和“其他”7.7%。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就业指导”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从媒体中得到的信息。而且从问卷中所设置的最后一道开放式问题的回答来看,大学生对《济南时报》进校园所给出的建议中,“提供就业指导”仍然是答案中涉及最多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用“我们很需要”来加以强调。其次,“贴近校园(大学生)生活”、“增加高校新闻”、“开辟大学生专版”等类似的建议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这与前面提到的时报应加强“高校新闻”报道的回答是相吻合的。这再一次印证了加强高校新闻报道的必要性。
三、几点建议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对目前驻济高校大学生在接触济南当地的都市生活类报纸方面的情况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济南时报》如何更加有效地进入驻济高校、密切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⒈坚持目前业已形成的、被大学生广泛认可的办报风格,继续在“人文”“时尚”和“责任”等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年轻人喜爱,同时又是时报所擅长的文体类新闻报道,要继续做深、做透。
⒉对某些版面加以适当改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读报需要。加强深度报道和“时政评论”是许多大学生对时报提出的改进建议,在这方面他们的需求较为强烈,时报不妨尝试开辟深度专版。另外,在“不经常购买《济南时报》”的原因调查中,有36.6%的学生填写了“垃圾广告太多”的选项,这一点也值得时报注意。
⒊增设某些新的栏目或版面。目前的《济南时报》每周都会出版一期招聘专版,但是这些招聘信息大部分是针对社会上的求职人员,真正适合大学生的招聘信息并不多见。一方面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十分巨大,但是他们缺乏必要的择业技巧或相关指导;另一方面则是目前的各种媒体,特别是都市类报纸缺乏针对大学生群体就业指导方面的专门栏目。开辟这片广阔的“蓝海”,或许能为时报打开大学生市场提供一个不错的契机。
⒋利用各种机会走进校园,帮助大学生找到归属感。作为济南当地的媒体,时报应该利用好各种机会走进校园,和大学生“亲密接触”。每年的新生报到和老生离校是可以利用的时机。其余时间,在济南高校组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很多学生提出的“增加校园售报点”也应该是时报走进校园的一个重要途径。
⒌关注校园动态,及时反映大学生身边的事。既然报纸上“没有太多大学生关注的东西”成为了大学生不购买时报的首要原因,那么时报或许应该以此为突破口,适当加强济南高校新闻的报道力度,使学生感到有人在时刻关注着他们。在各个高校招聘学生充当业余通讯员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这样一方面可以给大学生一个实习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捕捉到最“生鲜”的校园新闻,可以做到一举两得。
(新闻调查组的其他成员:马云云、季静静、李振、刘艳艳、纪楠、李斌、蔡清香)
注释:
①尹波:《时报十年》,山东友谊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序言
大学生生活调查报告范文4
2017大学生兼职状况调查报告
2017大学生兼职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大学生兼职情况、进行兼职的目的、工种及影响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兼职的态度,特别是刚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的兼职情况。
组长:xxx
组员:
调查员:xxx、xxx、
文献调查员:xxxxxx
文字编辑:xxxxxxxxxxxxxxx
兼职,已成为许多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我们从高中时期三点一线的紧张生活中解脱出来,进入相对宽松的大学生活时,就怎样处理空余时间方面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观念的改变,兼职现象在大学校园中已经非常普遍。无论同学们有没有做过兼职,眼下都存在着一条漫漫兼职路,这条路我们到底要不要走,该怎么走,要走向何方呢?为了更了解大学生的兼职情况,我们就长沙市内的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长沙大学等几所高校的在校学生(多是大一新生)的兼职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三天的调查研究方案的设计,四天的调查研究实践,一天的统计,三天的调查研究报告讨论,我们小组顺利完成了关于大学生兼职情况的问卷调查。这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率100%,其中82名为大一新生。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得出如下启示:
一、看待兼职的态度
有这样一种说法:态度决定一切,而学生对兼职的态度究竟对他们兼职的取向有多大的影响呢?有80%的大学生对兼职持接受但不支持的态度,而剩下的20%便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这样看来大学生兼职的情况不容乐观。而亲友对学生兼职的态度有48%的表示赞同并鼓励,44%的可接受,但不支持,仅有8%的是坚决反对。看来亲友们并不十分反对兼职,他们大多认为兼职是一种锻炼孩子的方式能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吸取经验,而少数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大学还是应以学习为重,不应该进行什么社会实践而扰乱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他们坚决反对。
二、大学生兼职的经验(主要针对大一新生)
对于初入大学的新生而言,接触兼职机会较少,在接受调查的100个人中仅有35人有过兼职的经历,60%的大学生有想过兼职但从未实践过,仅有5%的学生从未想过兼职。从数据来看,大多数的学生希望兼职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而由于多种原因并没有实现。剩下的同学不是一心想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便是认为无所谓,不兼职也没什么影响,只要自己把学习搞好就行了。但就我的观点来看,对大学生来说,兼职经验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我们以后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不管大学生是怀着怎样的目的从事兼职,只要能从兼职中有所收获我们对兼职还是应该怀着友好的态度的。
三。做兼职的目的
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认为可锻炼自己的能力,积累社会经验的比例占84%,选择可以赚钱,减轻家庭负担的则占14%,选择可充实大学生活的比例仅为2%。由数据可知,做兼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多的同学是为了通过兼职来接触社会,拓宽交际面,积累社会经验,锻炼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有些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同学考虑得更多的是增加自己的生活补助,从而缓解经济压力,减轻家庭负担。总而言之,绝大部分同学从事兼职的目的比较明确,认为兼职的收获主要是积累社会经验的同时可缓解经济压力。
四。影响兼职的因素
大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学们在做兼职便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有54%的同学认为如果选择兼职至少要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可见有很多大学生还是以学习为重的。30%的大学生考虑较多的便是工作的报酬,如果辛苦半天还得不到相应的报酬,自己的劳动力便这样白白浪费还不如回寝室睡个大觉养会儿神咧。剩下16%的同学认为工作环境应该是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尽可能找到靠近学校的工作场地,为同学更好地协调兼职与生活的关系提供方便。
五。做兼职的目的
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认为可锻炼自己的能力,积累社会经验的比例占84%,选择可以赚钱,减轻家庭负担的则占14%,选择可充实大学生活的比例仅为2%。由数据可知,做兼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多的同学是为了通过兼职来接触社会,拓宽交际面,积累社会经验,锻炼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有些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同学考虑得更多的是增加自己的生活补助,从而缓解经济压力,减轻家庭负担。总而言之,绝大部分同学从事兼职的目的比较明确,认为兼职的收获主要是积累社会经验的同时可缓解经济压力。
大学生生活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调查法 主动学习
现代汉语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除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性知识外,还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和解释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现象的能力。
近几年来,现代汉语教材建设不断出现新成果,先后出版了一批既新又实用的教材,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二版、增订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胡欲树主编《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钱乃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江苏教育出版社);邵敬编的《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等。相对于现代汉语教材的建设和发展步伐,现代汉语的教学方法却是基本停滞不前、一成不变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对语言学课程的兴趣不及文学类课程,究其原因,一是语言学理论色彩浓重,学生不易掌握运用;其次是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其三是教学方法滞后,没有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将乏味的理论演绎地生动。如何将教材更好地通过教学途径,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有效地掌握现代汉语这门专业基础课,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1 将现代汉语教学最大限度地延伸到课堂之外
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文字等知识的系统讲授,使学生了解语言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正确使用语言,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目前高等院校的现代汉语课程计划周时数一般是3:3或3:2,对这一门既要讲授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基本技能的课程来说,课时远远不够。一般教师们只能根据经验侧重重点、难点教学,忽视语言学基础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周密性,基本技能的训练只能停留在可数的几次作业上,即使是讲解作业也常常以贴答案或精选典型实例讲解草草解决。即便如此,课程经常还处在赶进度状态(如词汇和语法部分),学生们也只能囫囵吞枣,对概念、定义似懂非懂,基础不扎实,一触及具体语言实例分析,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不知如何下手或应付了事,这样不仅不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更不利于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对现代汉语课程容易产生畏难心理,经常处在半知半解的状态下,而汉语的自身的结构特点决定汉语的学习经常是一环扣一环的,这样造成的不良循环,使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难以较好完成,还影响学生对语言学后续课程的学习。
目前,现代汉语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通过分析练习达到巩固课堂讲授内容的目的,课堂讲授一般要占总课时量的70%-90%。这种方法使用较为普遍。一种则是只讲授基本原因,布置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原理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实践又促进学生提高这种能力。后一种方法更为先进,但它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分析思辨能力的基础上,这对现在刚从中学走入大学的大多数大一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也易使他们产生厌烦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前一种就显得稳妥得多。总的来看,目前这两种方法都还是很好地完成了现代汉语的课堂教学任务,但对课堂之外的空间都重视不够。
我们认为,除了紧张的课堂学习,大学生课后的语言学习也是很关键的。相对于广泛的文学阅读而言,大学生课余主动学习或关注语言学的时间是很少的。往往一个学期可以阅读几本或十几本文学作品,却很难看完一部语言学专著,图书馆中语言学方面的杂志、报刊也少有人问津。即使有些愿意学习的,也只是通过课余语言学专著和语言学类期刊杂志了解语言学的发展动态,很少参与实践活动,或者说不知道如何去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可以说除了课后布置的练习外,学生几乎没有实践能力的机会,而且这种课后练习往往还处在被动的应付之中,即为了完成作业才上图书馆查阅一些资料。
2 将调查法应用于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之中
调查法是对某一社会现象通过访问、座谈、测验或发放问卷等方式获得调查指标,以达到分析、研究的目的。调查法在汉语言文字学科中应用的比较成功的是在汉语方言研究方面。自1924年北京大学成立语言调查会,开始运用现代汉语言调查方法进行方言调查,至今已有80个年头了。这期间从1928年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方言调查著作――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出版以来,陆续出版了一系列调查研究汉语方言的专著,如《湖北方言调查报告》(1948)、《云南方言调查报告》(1968)、《湖南方言调查报告》(1974)、《四川方言调查报告》(1984)、《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三卷(1987、1988、1990)、《云南方言志》(1989)、《闽语研究》(1991)等,乃至一些只是记录、描写一县一市一村一镇方言土语的研究专著。调查法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成果是引人注目的。
近几年来,调查法的应用已不局限在汉语方言语音上,还涉及方言词汇、语法;其次,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数理统计语言学等新兴语言学科的兴起,为调查法在汉语文字学研究中的广泛运用打开了大门。我们认为将调查法应用于现代汉语教学,是提高现代汉语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首先,无论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调查法在汉语言学研究中都已成熟,完全适宜而且能够为现代汉语的课堂教学提供丰富语料。其次,调查法运用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只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它可以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经验和素材,其本质还是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社会语言现象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目、或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置调查研究专题,让学生在调查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学会选择、判断解释和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的积极欲望。这种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更接近生活实际,让生活中活生生的语料去激发学生分析研究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基础知识,以满足分析和解决语言问题的需要,从而提高实践能力。这时这种学习方法也有利于学生边探索边学习边积累,弥补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的不足,以课外促课内,提高学习效率。
3 现代汉语教学如何应用调查法
3.1 注意与方言调查的区别
应用于现代汉语教学的调查法,其调查的目的、范围,都不同于方言调查。方言调查的目的是对某一地区或民族的语言进行诘音、词汇、语法全方面的记录,达到描写、分析和比较目的。其调查的范围一般设定为某一特定的地域,和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而应用于现代汉语教学的调查法,则是以收集语料,应用课堂所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达到更好地消化课堂教学内容为目的的,对大一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问题,其调查范围会随着调查的目的、内容的不同而不同,有时甚至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一些同学、家长,对调查对象的选择没有很高的要求。
3.2 注意把握语言调查的原则
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语言学习理论很薄弱,自主的调查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无法自己设计调查的内容,也缺乏调查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这就需要先讲清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基本原理,讲深讲透。课堂中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是调查的实战培训。这种练习也可以先从同学之间的相互调查开始,先使他们有所发现,进而引导他们进行一些简单讨论或是写一些评论性的总结,几句话或是体会都可以,主要是激励他们去发现问题,有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才会将问题带入课堂,引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同时,那些亲身体会也可以作为课堂例证的有力补充,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能很快地应用到实践中,让他们领略现代汉语课程学以致用的实质。因而调查的原则应把握:①重过程,即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成果。调查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其本质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并获取知识,积累语料;②重体验,即让学生自主参与调查分析研究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渐形成在日常生活中乐于观察、捕捉,并分析和研究语言现象的学习习惯,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③重参与,即强调学生集中参与,相互探讨、相互促进;④重思考,即注重学生对语言现象的分析和研究,培养思考的习惯,在思考中发现自方言语法使用调查、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3 注意语言调查形式的多样化
语言调查的内容可以涉及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示等方面,也可以从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学生们关注的角度入手,如规范用字调查、语音规范调查、方言词汇使用调查,招牌店名用字调查、中小学生错别字调查等。调查的时间主要是利用课堂外的时间,周末或节假日,可以组织3-5人的小组,分区调查,如进行招牌店名的用字调查时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城区、近郊、远郊、县城的不同情况,各小组讨论后写出总结报告;也可以个人进行家族内方言词汇使用情况的调查等等。调查报告的设计要简洁,一般分为两个部分,调查内容和调查总结。调查内容必须详细记录调查的时间、地点、被调查人的具体情况;调查总结包括调查的心得、遇到的问题、自己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今后学习方向。对指导教师而言,应强调调查的科学性、真实性、理论性,防止学生将之作为个人调查;在学生需要时给予适当的建议,引导他们认真细致地完成调查。当然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主设计调查内容,调查报告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总之,调查法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科学道德。在他们丰富的感性认识下,主动构建起对现代汉语课程的基本认识,并把认识应用到本学科和语言学后续课程的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并为将来从事语言学教学和研究积累丰富的材料。课外的语言调查既能培养兴趣又能培养基本技能,变课堂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又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2002.
[2] 邵敬敏. 现代汉语通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3]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现代汉语(重排本)[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2004.
大学生生活调查报告范文6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调查目的: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学生收支情况,学习支出情况,一是消费情况,电子通讯情况,电子通讯消费情况,消费观念。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针对在校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消费现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月消费总额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占比重较小,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 饮食方面开销大。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 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4、 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 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00元以上。电脑的普及率在学校中也是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学校网费预算,每月收取网费20元,没有电脑的同学每月的上网费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 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 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 在校大学生在购买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识有所增强,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较好的用品,特别是女生对衣饰化妆品方面。这也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品牌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以自身的需求为主,以质量为主。
7、 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有些学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学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19 元居多,有8%还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结果: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与社会发展逐渐接轨。从调查中可至,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步得到认可和接受,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娱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规划。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感觉钱不够花,有许多的东西需要购买,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积蓄。
对策与建议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费,提出如下建议:.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做好开支计划,控制自己的消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把握消费时机,学会利用很多大商场换季时衣服的低折扣销售。生活费由父母按月给,不至于开学第一月就成为“月光族”。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钱欲的人,出门前最好根据当天需购品的大致价格带定量的钱。理性消费意识需加强,学会合理利用银行卡,相对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费。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品位”,这会引起高消费,不适合学生的实际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