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美术设计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脑美术设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脑美术设计论文

电脑美术设计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现今电脑美术设计已成为艺术设计人员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引起和推动了艺术设计方法的变革。电脑美术的应用给人们带来的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 

 

现代技术孕育的电脑技术,标志着人类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它飞跃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它不仅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的熟悉,而且或迟或早地、直接或间接地冲击着人们对社会、对美、对艺术的再熟悉。电脑美术是用电脑提供的操作软件和工具作为创作手段来从事美术创作。提起电脑美术人们就会联想到是利用电脑高新技术具有特效的绘画艺术,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电脑美术已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身影,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电脑美术现主要用于游戏业、数字电影、建筑设计、影视广告、广告招贴、商业插画、服装网版印花、医疗卫生等许多行业。 

 

1 电脑美术与传统美术的比较 

传统美术,是用笔画在纸上的画是美术作品,用刀刻在木板和画在石板上再经过腐蚀的画也是美术作品。用相机拍摄的画面经过冲洗打印出来的照片也是美术作品。 

电脑美术,继承了传统美术的基本含义和概念,具有传统美术的表现形态和特征。要创作出优秀的电脑美术作品,除了掌握高科技的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可技能外,还要具有扎实的传统美术知识和技巧,需要有传统绘画要求的色彩、透视、解剖等基本知识。 

电脑的发展给那些在传统绘画中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找到了新的出路,并使一些复杂的技法变的简单化了。从广义上说,它使电脑美术工作者跳过了技法训练而直接切入创造性工作。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创造力,极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这是前所未有的。无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哪一步创作,即便是最复杂的构图,比如线条的变化、结构的取舍等,在造型软件中都可以将其中任何—个过程进行修改调整。由于电脑的精确度,在创作过程中对色彩的判断除直接用肉眼观察显示器外,还可在特定的色彩模式下,用具体的数字来判断描述,达到准确及标准化的效果。如果要制作出一种色彩渐变的效果,计算机绝对不会在渐变中产生不均匀的层次,如果要画一个特定观点的透视效果,计算机也绝对不会产生不符合透视规律的视图。你将不再为如何调制出不同层次的颜色、复杂的透视而头痛了。这在传统绘画创作中是无法实现的,传统绘画创作的连续性使我们要极其注意每一个过程的制作,任何一个过程的失误,往往意味着你的工作又必须重新开始。 

 

2 在平面设计中展露锋芒 

电脑美术设计无论从桌面排版技术到字体设计再到图像、图形上的处理,都为平面设计带来了新的风格。电脑表现形式的运用给设计者提供了实现创意的表现空间和便利。在泛泛的广告中,大多数广告表现平淡无奇、缺少新意,人们或一看了之,或置之不理。而少数广告内容却能激发人们的兴趣,广告表现独特,新意盎然,给人以耳目一新,或是为之一惊,这样的广告当给人们以深刻印象,甚至有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记住了广告的内容。广告效果为什么会有如此悬殊的差别?而这个差别的重要因素是广告创意的优劣所决定的。广告的真正目的是要使观众在一瞬间发出惊叹,立即明白商品优势,而且永不忘记,这就是创意的真谛。电脑美术设计正是因此而成为继广告摄影手法之后,新时代的创意手法。电脑美术设计解决了大量拍摄之前制作众多道具以及后期制作的许多烦恼,节省了大笔的拍摄费用,实现了过去难以用摄影技法完成的甚至难以想象的广告创意,极大地增强了广告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电脑美术设计使设计者在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拓展以及富于独创的意念的同时,使设计具有了更新颖的表现形式, 对信息时代的平面设计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3 在三维动画中大显伸手 

电脑美术在电视制作领域应用被称为“电视数码美术”,即运用电脑美术特技来包装电视节目的艺术,如今它已经成为电视节目包装的主要形式。 

电脑美术不仅仅表现在平面领域中,在三维领域、影视、多媒体等众多媒体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discreet公司的3d studio max是一个功能强大,具有丰富内涵的三维造型软件,她的诞生,将艺术学、美学、力学等推向一个崭新的平台,在三维动画设计、影视广告创作、工业设计、多媒体制作等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影视动画是使用电脑美术设计频率很高的行业。大量的影视动画的片头都是运用计算机美术设计制作完成。电影特技公司的电脑部, 很早就已经把计算机美术设计运用于电影制作。我们所熟知的好莱坞影片《魔鬼终结者》、《侏罗纪公园》、《星球大战》、《泰坦尼克号》、《独立日》、《龙卷风》等大片均是在sgi等公司的数字图形工作站上制作出来。世界著名的各大汽车厂商、飞机制造商,世界各国主要电视台、气象台等都可以看到sgi公司的图形工作站的身影。 

 

4 在装潢设计的异军突起 

4.1 建筑设计 

电脑美术设计支持建筑设计已经有较长的时间。每个建筑方案在设计以及宣传等过程中, 一般有两种方法来展示其最终效果;一种是建筑设计图及效果图。另一种是实体模型, 无论从质感到细节表现都无法达到尽善尽美, 而且制作成本高,不易流动展示。效果图则可以很好地克服以上缺点。而运用电脑技术制作的效果图则更胜一筹。因此,电脑建筑效果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从建筑设计到广告宣传等各个环节之中。计算机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虚拟建筑物设计建筑师可以在正式盖楼之前,让用户通过虚拟建筑物来观察其外形是否美观,并可让用户自己选择内部的各个部位,对房间的内部装修进行观察,这就便于修改设计、缩短设计周期。(2) 建筑效果图设计它是静态的,过去它是由建筑设计师用手工来完成的,现在靠计算机技术来完成,可以缩短时间。(3) 建筑动画设计,可以三维立体地显示一个建筑物的立体效果,甚至建筑群的设计效果,像我国自己设计的“申办奥运会”运动场地设计动画就是这种类型的例子。 

4.2 网版印花 

在黑色或其他深色织物上印花,必须选择具有高遮盖油墨进行印刷,在高遮盖油墨条件下印出层次逼真图象,只用cmyk四色印花是不够的,所以把设计好的图案利用 photoshopcs2软件多通道、色彩范围、曲线、亮度/对比度、计算等功能,制作成专色网点。把设计好的具有特色花型图案打样、编印成册、刻录光盘、建立网站让客商们任意挑选,同时满足不同客商需求。 

 

5 结语 

电脑美术是一门建立在高科技技术手段基础之上的特技艺术创作,它遵循着传统艺术创作法则,同时又有它自身独特的艺术创作规律。它既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影特技、卡通动画片的生产、电子游戏设计、电视节目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平面设计、出版及印刷等领域,也可以成为独立的美术作品。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彻底改变了传统美工的制作概念,更使艺术家们的创作空间发生了无法估量的改变。 

 

参考文献: 

电脑美术设计论文范文2

一、立足地域传统文化之本,构建特色人文教育环境

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依赖于精神世界的原初生活,教育不能独立,它要服务于精神生活的传承,这种生活在人们的行为举止中直接表现出来,然后成为他对存在的关注和国家的现实态度,并在掌握创造性的精神作品中得到高扬。在我们的时代里,精神命运必然决定着教育的内涵。”[2]因此,传统文化精髓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的精神内涵。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它们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生生不息之本。以广府文化为核心的岭南文化具有浓郁的南国特色,其中“工艺美术不只是一种美术活动,而应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多方面的内涵”。[3]

广州民间工艺和绘画以及广州特有的建筑艺术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我国都享有盛名。同样,外来艺术在广东的传播与发展更是得到世人的首肯。立于这样丰厚的传统文化沃土上,在探索特色化办学时,我院把挖掘、研究岭南传统民间工艺作为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在广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的领导下,我们组建了广州市岭南艺术重点研究基地,下设岭南美术研究所、岭南工艺美术研究所、廖冰兄漫画研究所、岭南音乐研究所、岭南戏曲研究所、岭南舞蹈研究所、岭南艺术名人名家研究所等。承担了二十多项国家、省市级岭南文化艺术研究项目,发表了《20世纪岭南水彩画》、《岭南画派高剑父》等多部学术专著和数十篇有较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在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吸收和运用岭南造型元素,完成多项设计项目,特别是在广州亚运会期间,参与了广州市政改造等设计项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通过这些学术研究,我们打造了学术团队,也构建了教学平台,不断把相关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美术、设计类的课程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加大岭南文化和广东民间艺术的学习内容,先后开设了《岭南建筑史》、《岭南造型艺术语言》、《岭南民间工艺美术欣赏》、《广绣艺术与欣赏》、《端砚艺术与欣赏》等选修课,在学生课程作业、毕业设计与创作,以及各种参赛中导入岭南艺术符号运用,让学生们学习、理解、亲近岭南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艺术的认同感,加强地域艺术对学生专业素养的熏陶,不仅帮助学生们找到专业学习的“基座”,使他们不致迷失在时尚文化的浮华中,还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塑造学生乐观人格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以地方特色为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形成我校独特的学科教学特色。

二、依托综合性大学学科交叉之优势,打造素质教育新模式

传统观念认为,置于综合大学中的艺术教育存在诸多劣势,例如学校为了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在教学计划制定时往往要求各个专业的学时比例保持一致,而无法顾及美术与设计专业有着技能要求较高、师资和教学的专业性较强的特殊性,导致学生专业学习课时减少,专业能力不足。我们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认为任何矛盾都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以避短扬长的思路,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之优势,构建多学科渗透交叉培养美术设计人才模式。首先,我们采用了精选必修课、加大选修课、提高实践课比例、组建各种校内外实践基地、延伸课堂教学等措施,通过院内跨专业选修,院际间合作参赛等手段提高实际教学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学生整体素质,我院学生与新闻学院、土木学院、建筑学院、机械学院、人文学院、旅游学院等学生多次同台竞技,互相学习,实现了不同学科的融合。

我们还搭建了多个跨学科教育平台,其中广州大学美术专业和音乐专业合作成为教育部“艺术主辅修”人才培养的示范和试点单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教育部体卫艺司的好评;美术教育专业提供的有关课程在学校教师教育类课程平台上占有不可缺少的席位。通识艺术教育是面向学校全体学生的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艺术教育,我校自2000年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在学校通识教学中,我院多门课程受到全校学生的喜爱。我们开设了美术鉴赏、岭南民间美术、中国画、书法、陶艺、雕塑、影视艺术、时装欣赏、动漫欣赏等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拥有美术鉴赏、世界经典电影导读、中国园林艺术等一批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艺术类精品通识课程。不仅为学校素质教育作出了贡献,也提高了教师队伍在专业之上的人文素养,又进一步推进了专业教学。在与其他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科交流中,我们也注意吸收他者之长。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我国文科类实验室建设起步晚、基础差,为此我院在实验室建设之初就注意学习校内理科实验室建设经验,从硬件和内涵方面展开扎实的工作,一举成为省级美术与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们编写了国内美术与设计教育首套系列化实验教材,标志着美术实验教学由依靠感性经验向理性规范转变,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多层次、多元化培养满足地域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美术设计人才

多年来根据珠三角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尤其是广东省建立文化大省的迫切需求,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与各种层次人才的需求,我院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先导、专业培训为补充的三层次培养人才体系。贯彻“以用为本”的理念,将这三个层次培养目标分别定位为实践性美术设计人才、高层次创新性应用型美术设计人才和实用性美术设计人才。

1.在本科教育中重视“以学生为本”,推行“综合素质+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三?三”制教育模式

“三?三”制模式是指人才培养过程的“三个培养阶段”和“三条发展路径”。“三个培养阶段”是指本科生在四年学习当中实行大平台基础教学、专业教学和跨专业自选学习三个阶段;“三条发展路径”是指学生在完成专业教育阶段规定的学分之后,可以在“本专业、跨专业、创业”三条发展路径中自由选择,实施个性化的课程计划。即除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大核心模块之外,再设立个性化课程的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完善具有传统意义上的课程体系的同时,重构具有一定特色、特长方向的课程。为此,在本科生培养阶段还设立了创新学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学分,是为学生在学术论文、艺术竞赛、科技发明、专利成果和文艺创作等方面取得高水平的成绩而设立的一种特别学分。它区别于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内(课内)学习而取得的学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强有力的措施。形成以技能训练、科学研究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融合,多个环节相互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

2.在研究生教育领域重视对学员创造力的培养,创建“H”型培养体系

“H”型培养体系是指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研究生培养体系齐头并举,并在严格考核和审查的基础上,允许学员根据自身特长选择转型,使学术型和专业型人才培养体系能够相互融通、相辅相成。利用全国艺术硕士(MFA)改革试点单位的条件优势及诸多的实践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探索文化机构、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形成社会上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设计师与本学科教师联合的教学团队,使学生能跳出学校单一课程学习所形成的禁锢,结合社会的需求,综合性地思考艺术所涉及的诸多问题,拓宽应用型人才的发展空间。

3.专业培训注重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实用专业人才

电脑美术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

近年来,高师美术教育在“艺考热”、扩招热及火爆的艺术品市场推动下,其办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数高师院校打破了单一培养教师的传统,面向市场设置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一种办学模式多元化的强劲态势。同时,在基础教育新课改和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推动下,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学过程数字化两种趋势也十分明显给高师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培养目标趋于多元化

(一)设计艺术成为高师美术教育新的生长点

传统上,我国美术教育大体延续着美术学院工艺美院和高师美术教育三大类型并存的格局。其中,美术学院设置国、油、版、雕、史论等传统专业,培养专业美术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工艺美院以实用设计门类划分专业,培养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高师美术教育大体沿袭了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培养各级各类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为专业培养目标。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社会对纯艺术类人才需求量不断缩小,中小学美术教师在大中城市也渐趋饱和,而设计类实用型人才需求量逐年递增。至90年代,设计类专业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热点。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争相开办设计类专业,而高师美术院校也不甘落后,相继增设了“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以教育部属六所师范大学为例,华东师范大学设有综合绘画、美术教育和环境艺术设计三大学科,并按“综合绘画和美术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招生;东北师范大学设有美术教育、油画、水彩画、中国画、雕塑、环境艺术与服装艺术设计、装潢艺术与电脑美术设计等7个系,其中只有美术教育系为师范类专业;陕西师范大学设油画、国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四个系,并按照美术教育、绘画、装潢设计三个专业培养人才;北京师范大学下设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专业,专门培养从事美术、书法、艺术设计教学、创作、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人才;西南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绘画及雕塑四个本科专业,只有美术学为师范类专业;华中师范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为非师范类专业;华南师范大学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三个本科专业,设有美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新媒体艺术等系,多数为近年来新兴的非师范类应用型专业。

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席卷全国的大学综合化总趋势的一部分。从高师美术教育的角度看,这种综合化趋势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美术教育的综合化。在以往,美术学专业有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之分在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师范类”被“教师教育”所代替。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而是为培养主体多元化开辟了道路。当前,不少艺术学院都开设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其在师资、科研、教学基础等方面的优势立刻显现出来,并对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劲的挑战。二是教师教育综合化。近年来,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1991年,在欧洲教师联合会上,由欧共体12个成员国60位专家共同提出了“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口号,认为“大学应该在教师培养和培训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我国,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工作,在有条件的综合高等学校中试办教育学院。2003年11月,全国一百多所非师范类院校召开会议,共同《非师范院校积极参与教师教育的行动宣言》,明确指出:“中国教师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从数量满足向质量提高转变的历史新时期。实现这种转变,鼓励师范院校综合化和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其办学经费充足、硬件设施先进、学校认同感较好等优势,他们的毕业生后劲足、适应性强,更加受到中小学校和同行的好评,这也成为高师院校实现培养目标多元化的原因之一。

(二)培养目标多元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专业的多元化根源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科专业的综合化。但在现有的高师本科教学模式下,学科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二者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因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也是大势所趋。主要途径有:一是形成“大美术”的理念。今天,美术在人们的观念中除了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外,还有建筑设计、工业造型、服装设计、家具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染织设计、装潢艺术、多媒体网页设计等等,在这些专业中还可以分出多个分支,它们都是美术的范畴。二是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当前,多数高等师范院校都撤系建院,并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统一进行基础教学,在充分了解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及就业形势之后,再由学生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少高师院校,已经开始试行弹性学制和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1)“2+2”的小学师资、“3+1”的中学师资培养模式。小学师资前两年学习基础公共课和主修专业,后两年进行辅修专业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学师资前三年进行基础公共课、主修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学习教育理论并进行教学实践。(2)辅修及双专业、双学位模式。许多高校都允许学有余力、并对教师工作感兴趣的学生选择辅修教育类课程,修读双专业并获得双学位,为其以后取得教师资格证打基础。(3)“4+X”的教师教育模式。其中,实行“4+0”模式者,学生毕业即就业;实行“4+2”模式者,学生本科毕业后再读两年硕士学位,培养目标是重点中学的骨干美术教师;实行“4+3”教师教育模式者,采取本硕连读的办法获取硕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美术类高校担任专业课教师。

二、教师教育趋于专业化

(一)“教师专业化”已经从理论走向现实

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职业意识更倾向于是一个画家而非美术教师。这种状况随着教师地位的提高,尤其是随着“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提出而有所改变。教师专业化理论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CarrSaunders,A.M.)于1933年提出来的。1986年,卡耐基公司和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的《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两份报告,指出公共教育质量只有当学校教育发展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时才能得到改善。在我国,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明确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000年,《职业分类大典》也将教师归人“专业技术人员”。从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全面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这些都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奠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化是针对其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突出,以至于产生较大的职业可替代性提出来的,意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和专业地位。尽管与“画家”的名头相比,美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比较低。但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逐步加深,美术教育必将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职业而获得普遍的尊重。

(二)促进专业发展是高师美术教育的义务

在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本质上看仍属于职业教育,其课体系基本上是参照美术学院绘画专业设置的,教师专业化程度很低。为此,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三个层面来提高未来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一是加强专业课教学。教育部于2005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明确指出,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根据这一目标,《课程方案》从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五条规格要求并从课程体系中辟出一个专门领域——“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其中“中小学美术教学论”与“美术教育实习”为必修课,“中国美术教育史”、“教学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外国美术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为选修课,其目的就在于体现课程的师范性。二是增强人文内涵。多年来,我国的高师美术专业一直以培养画家、雕塑家和设计师为取向,注重专业技能课训练,忽视美术史论课学习,这种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这在美术课程观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在新课程方案中,美术欣赏课被放在突出位置。它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因而需要在美学、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有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人。三是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一般说来,教师的知识可分成两类,即“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师美术《课程方案》中的实践性课程达20—22周之多,其中包括社会实践(军训、社会调查、就业指导、劳动等)、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答辩、艺术实践、艺术考察等,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专业发展。

三、教学过程趋于数字化

(一)数字化改变了人们关于美术的感知方式

一般认为,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艺术形象。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关于美术作品的感知方式越来越技术化了。上世纪90年代后,数字化的印刷、摄影技术高度成熟,大幅广告、精美照片、时尚杂志、网络世界、数码影像等,凡是能够吸引眼球的功能都被商家广为采用,以致导致人们普遍的审美疲劳。而关于美术创作的经典手法,也被数字化时代颠覆了。以前,从设计到完成一幅作品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对手绘技术要求很高。现在,人们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摆脱了铅笔纸张、直尺圆规、颜料调色盒等绘画工具限制。即使是一个没有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人,只要使用Photshop等普通绘图软件,也可以制作出令人满意的图片来。不仅如此,数字时代还促生了以美术学为基础的创意产业,尤其是广播、电视、动漫、环境、设计、广告等新兴产业的迅速成长,对高校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大的拉动。为适应这一需求,许多高师类院校都开设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艺术设计专业。比较典型的有;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三维动画创意及制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广告、新传媒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后期合成、电脑剪辑、特效制作以及影视作品技术处理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游戏动画设计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游戏制作领域胜任原型设计、模型制作、纹理制作、动画调试等岗位的工作,并进行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技能型人才,等等。这些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与传统美术人才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所从事的美术活动很难以传统的美术概念来界定与归类,但往往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也引领高师美术教育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电脑美术设计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介绍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项目教学法的特点,针对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项目设置环节,提出运用学习迁移理论、支架式教学思想,从项目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设置项目。 

photoshop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使用最广的图像处理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图像编辑处理、网页制作、平面设计、照片处理等领域。因此在很多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photoshop被列入其中。photoshop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训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效对能否实现教学培养目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经过探索尝试,在photoshop课程的实训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的实现这些教学要求。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依赖于项目的设置,下面对基于项目教学法的photoshop课程实训项目设置方式进行探讨。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时,存在照搬教材实例的步骤或者凭借对老师讲解演示的印象完成任务,即使了解该部分的知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分析和探究精神,过度注重对操作过程步骤的详细描述而忽略了对创作、设计思路的分析和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便产生了依赖心理,碰到新的任务或者知识的新应用时不懂得分析、探究、举一反三,变成只会学不会用,偏离了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分解教学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学生完成的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标,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样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的工作任务。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教学阶段进行: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 

三、项目设置探究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依赖于项目的设置,制定科学有效的项目,能更好地体现photoshop在其最终运用时的专业指向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实施项目教学法必须先解决项目设置的问题。在充分考虑photoshop的应用领域以及运用对象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设置项目是行之有效的。总的来说在实训项目设置时应从项目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项目设置的广度原则 

学习迁移理论指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的影响”,是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结构对于新知识的理解、掌握乃至应用的影响[1]。学习的迁移可分为“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同一学科不同知识水平的影响。而“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指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这种迁移[2]。而学习迁移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两种材料的学习可能产生正迁移,也可能同时产生负迁移。为了促进学习的正迁移,防止干扰,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项目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应用行业设置项目 

photoshop主要运用的对象是影楼、广告公司、印刷企业、服装企业和网络公司等,常见的应用包括照片处理、宣传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ui界面设计、室内设计后期、企业vi设计、服装设计等。因此在设计项目时应针对这些行业及其具体应用进行,力求贴近实际工作过程,同时应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灵活调整,例如,学生是室内装修设计方面的专业,则设置的项目应向此方面进行倾斜,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行业竞争力。 

2.项目应涵盖所学知识和行业应用 

从能力目标上来说学生应当具备图片素材加工、色彩调整、抠图、图像合成、特效制作等方面的能力。因此,项目设计时应涵盖这些知识点,考虑软件各工具的使用和各种常见平面设计作品的设计方法。 

3.适当引入电脑美术设计知识 

项目设计时融入一些实用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方面性知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作品设计水平。 

4.在贴合实际的前提下提高项目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项目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项目设置的深度原则 

在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经常被忽略的方面就是设置项目的难度层次问题。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教学法是以维果斯基的“辅助学习”思想为基础的,在支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能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然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开始时先由老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老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逐步攀登。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3]。 

实训项目的设置应该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以“辅助学习”的思想为基础,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进行,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分别是:实践、拓展、探究应用。 

1.实践项目的设置 

实践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并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加深印象,通过模仿获得对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感性认识,达到“知其然”的目标,所以这一层次的实践项目设置可以采用教材中有详细介绍的项目或老师上课所演示的项目。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上手,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兴趣。 

2.拓展项目的设置 

拓展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比所要完成的任务与实践阶段所学例子的异同,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类比应用,实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所以拓展项目的设置应该与实践阶段的任务相近,或者处理思路、方法相同而对象不同的项目,让学生在实践阶段所获得的经验基础上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对比、迁移知识的能力。 

3.探究应用项目的设置 

探究应用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思考,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图像处理与设计的思路、总结规律。所以设置项目时可考虑让学生分析、总结前面两个部分所完成任务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在此基础上探索完成项目的其他方法,并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优劣;或者提出实例中不足的地方,让学生思考、探究改进的方法。同时适当融入后期制作、印刷制版等方面的知识。由于本阶段的项目通常需要查找资料并进行分析对比,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另外考虑到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可以考虑以选作的形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对完成任务或完成部分任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 

四、结语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依赖于项目的设置,设计科学有效的项目,并认真贯彻实施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支架式教学思想从项目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设置项目可以使项目更贴合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从而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逐步提升和迁移应用,有效提高学习效果。以上是笔者结合photoshop课程教学和项目教学法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项目设置环节提出的实践方案,以期为项目教学法在photoshop及其他课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莫雷.论学习迁移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