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通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通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通意见

民通意见范文1

一、充分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群体。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少数民族群众强身健体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特殊需要,是在体育工作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实际举措,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对西部大开发和各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二)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形成了四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把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纳入了各省(区、市)的民族体育工作规划;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经过发掘整理,内容不断丰富,规则不断完善,水平不断提高,人才不断涌现;群众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日益活跃,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作为全民健身项目进入城乡社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增进交流,推动民族团结,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现状与民族地区发展要求和国家群众体育形势相比仍然滞后,还不能适应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一些地区和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经费投入太少,项目挖掘整理工作不够系统,缺少培训基地和专门人材,项目的宣传、普及、规范、提高等都有待进一步加强,群众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还需要努力扩展和积极推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行机制还在探索之中。

(四)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经过艰难的起步阶段,现已进入发展期。抓住机遇,巩固成果,创造条件,大力推进,这是当前民族体育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

二、民族传统体育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把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政府主导与民间推动相结合的方针,立足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各级体育部门与民族工作部门要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民族传统体育工作。民族地区的各级体育部门,应有专门负责民族传统体育的工作人员,有条件的还应设立民族传统体育工作机构。在民族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中,要有一定数量的民族传统体育指导员。建立健全各级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协助政府做好民族传统体育工作。

(六)各级民族工作部门每年要从民族工作经费中安排民族传统体育专项经费,体育部门每年要在体育事业经费中专门安排民族传统体育专项经费,用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民族地区进行体育设施建设,要考虑当地的特殊需求,建设适应民族传统体育需要的设施。体育部门开展的扶助西部、支持农村体育的活动,要向民族传统体育倾斜。要通过制定奖励和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资助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扩大民族传统体育的经费来源。

三、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七)继续办好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定期检阅和指导群众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带动全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各民族自治地方要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散杂居地方要根据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各级民族和体育工作部门要密切配合并筹办好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要逐步完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竞赛制度,加强对运动会的组织和管理,突出运动会的民族性、体育性、观赏性和科学性。

(八)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体育部门要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日程,会同民族工作部门研究并推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群众健身活动,支持民族传统体育健身项目进入城乡社区,并在经费、场地、设施、器材、训练、比赛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和支持民族传统体育参与旅游,进入健身中心,使民族传统体育在更大范围为各族人民服务。

四、发掘整理和研究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九)各级民族和体育工作部门要有计划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和整理工作,提高项目认定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保证挖掘和整理以及推广、普及工作所需的必要经费。体育工作部门对属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活动申报等要给予特殊扶持政策。

(十)要扶持民族传统体育器材的生产,对民族传统体育器材按民族特需用品对待,给予政策优惠。

五、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基地

(十一)各地要选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项目,集培训和训练于一体,逐步建立和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民委共同制定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管理办法,定期进行考核评比,命名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

六、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

(十二)鼓励和支持各类学校在开展现代体育教学和活动的同时,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和活动,培养民族体育人才。民族学校和民族地区的体育学校应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并创造条件将民族传统体育列为正式体育课程或乡土教材。民族高等院校体育系和民族地区体育院校应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和研究。尽快制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级标准,加强规范化管理。

七、加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力度

民通意见范文2

    论文关键词 新型民商事案件 处理现状 必要性

    2008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了新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以取代该院于2001年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据不完全统计,在这短短七年间,民商事案件的类型增加了61种之多 。随着我国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人们关系越来越多元化,以纠纷形式昭示的人们关系失衡的表象也不再单一、照旧,这就使纠纷的最后裁决机关及裁决者——法院及法官(尤其是基层法院及其法官)不断面临着遭遇新型民商事案件的局面。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型民商事案件,法院及法官是如何应对的?其实务处理现状如何?是否有必要对新型民商事案件的裁判尺度予以统一?笔者在后文对此作出分析。

    一、我国审判实务中对新型民商事案件的处理现状

    在审判实务中,各法院、各法官因对法律规定的认识、理解或者对新型民商事案件的把握不同,因此,对于新型民商事案件的处理,不同法院、不同法官的处理方式不同,可谓是五花八门、纷繁复杂。纵观各法院、法官的处理方式,审判实务中对新型民商事案件的处理现状主要出现以下五种做法:

    (一)充分发挥法官各自的自由裁量权,以自己认为合适的裁判标准作出判决

    这主要针对法律尚未作出明确规定的新型民商事案件,但对于法律规定不明确的部分新型民商事案件,很多法官亦会自觉不自觉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作出裁判。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在此种情况下的发挥,由于不同法官对案件的认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同,且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情感、情绪、脾气、品质、爱好等其他非法律因素的影响 ,因此,不同法官处理相同案件或同类案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从而出现“同案异判”的现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司法权威。

    (二)针对法律尚未规定的新型民商事案件,采取以原告诉讼请求没有法律依据为由,驳回其诉讼请求或者驳回起诉

    这种结果与法官拒绝裁判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在实务中,有些法官以拒绝裁判的方式处理新型民商事案件,这不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与当前我国提倡的司法为民指导思想相悖。

    (三)召开庭务会、审判委员会或两级法院审判长联席会议 ,使部分新型民商事案件的处理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达成共识

    这种做法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减少同类案件不同判决现象的出现,也为处理同类型案件的法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然而,其与会人员的范围也难免导致案件处理结果统一性的局限。

    (四)下级法院请示上级法院

    我国的请示制度由来已久,虽遭学术界与司法界的共同批评 ,且我国各级法院亦意识到该问题之弊端,并出台相应的规定对请示制度予以规范 ,但对于新型民商事案件特别是处理结果影响巨大或者敏感案件、群体性案件,下级法院处理起来相对棘手,且社会影响大,下级法院依然会采用请示的办法来处理该类案件。采用请示上级法院处理新型民商事案件的做法,除学术界批评的诸如违反两审终审制原则等弊端 外,其最大的不足是请示制度只解决了个案,而不能解决同类型所有案件。实践中,除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答复或许具有普遍适用的影响力外,一般法院的答复只是为一定范围内甚至只是审理个案的法官所掌握。

    (五)形成内部指导意见

    这又分为基层法院的内部指导意见、中级法院的内部指导意见及高级法院的内部指导意见。在审判实务中,对于新型民商事案件的处理方法,各法院自行出台一些内部的统一指导意见,或者上级法院针对某一类型的案件向下级法院及本院审判业务庭一些内部指导意见。在实践中,有些高级法院还针对新法实施后出现的新类型民商事案件与相关部门联合发文的形式出台一些内部指导意见。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颁布实施后,部分高级法院陆续出台相应的具体处理规定,以方便各部门具体操作。 这种做法具有针对性强、反应快及范围较广等优点,但由于全国各省、市、区的情况不同,因此,各地的指导意见会出现规定各异的情形。

    二、新型民商事案件统一裁判尺度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实务界对新型民商事案件的处理现状并不统一、形式各异,必然会出现同案异判的结果,这对司法权威及司法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新型民商事案件的处理进行统一裁判尺度。

    (一)合理规范与指引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发挥,避免“同案异判”的现象出现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发挥因人而异,因此会出现不同的判决结果。实践中,即使在同一法院中,仍会出现不同法官针对相同或相似案件出现不同判决结果的现象。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某基层法院因房地产案件偏多,分成两个合议庭。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楼盘因迟延办证,业主起诉该房地产开发公司履行办证义务并支付迟延办证违约金。由于房地产开发公司与业主签订合同时约定的违约金计算方式很高,该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应诉时请求予以调整。一个合议庭先审理了两件案件,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将违约金调整为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1.3倍后作出判决。该判决二审期间,其他业主又起诉到法院,由另一个合议庭承办,因不了解已有判决,该合议庭将违约金调整为按日万分之五计。后在执行阶段,业主们发现判决的不同并因该房地产开发商没有财产可供执行,以此为由游行示威,造成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统一裁判尺度,以规范与指引法官自由裁量。

    (二)有效保护新型民商事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

    新型民商事案件的当事人一般而言是随着社会发展新出现的利益群体,虽然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规定不明确,但既然可以起诉到法院,则其已具有诉权,或者其权利确被侵害需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其合法利益,或者其认为自己的权利被侵害需要法院予以保护。然而,对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新型民商事案件,有些法官以没有法律依据为由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不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这就需要统一裁判尺度,对于该驳回的驳回,不该驳回的依法裁决。

    (三)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需要

    新型民商事案件多为敏感、影响重大的案件,单独由一个法官轻易下判,难免过于草率,且因影响面大,给社会造成的影响比一般案件大。因此,有必要对新型民商事案件特别是影响大的案件从各方面衡量后统一裁判尺度,作出合法合理的裁决,以减少负面影响,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四)提高司法效率的需要

    从整个国家审判机关的角度出发,如果每个法官或者每个法院遇到某一类型新型民商事案件后,根据各自的条件和理解去钻研案件以求得合适的判决,这与有目的地组织一部分人去进行研究得出统一的裁判尺度相比较而言,司法资源相对浪费,且从总体而言,降低了审判效率。因此,针对某一类型的新型民商事案件,统一研究裁判方法及处理结果,则不但减少了浪费还提高了效率。

民通意见范文3

出借方:(以下简称甲方)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

住址:

借款方:(以下简称乙方)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

住址:

现乙方欲向甲方借部分资金使用,双方经过充分协商,特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由甲方借给乙方人民币 元整 。年利率按百分之二十计算。如提前还款月利率按百分之二计算。

第二条 乙方还款计划如下: 年 月 日一次性归还本息共计 元整 。如提前还款月利率按百分之二计算。

第三条 乙方如不按规定时间、数额还款,应付给甲方违约金。违约金按每天加借款数额的1%计算。

第四条 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执行本合同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

第六条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出借方: (签字)

借款方: (签字)

签约日期:

签约地点:

简单借款合同范本

立合同人: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双方兹因借款事宜,订立本件契约,条款如下:

一、甲方愿贷与乙方人民币__________元整,于订立本约之同时,由甲方给付乙方,不另立据。

二、借贷期限为_____年,自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三、利息每万元月息________元,乙应于每月____日给付甲方,不得拖欠。

四、届期未能返还,乙方除照付利息外,并按利率一倍加计的违约金给付甲方。

五、本契约书的债权,甲方可自由让与他人,乙方不得异议。

六、乙方应觅保证人一名,确保本契约的履行。而愿与乙方负连带返还本利的责任,并抛弃先诉抗辩权。

甲方: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

民通意见范文4

著名儿童学家金波教授认为,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能滋润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童谣这种文学形式,孩子们最容易掌握,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并且对儿童开朗乐观人格的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都有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童谣教学,让童谣进驻幼儿的心田,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幼儿园中度过智慧快乐的童年。本学期,我积极认真地在班级开展课题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提高了幼儿对民间童谣的兴趣

通过日常观察、测查、家长座谈等形式,我们对幼儿的兴趣进行了解。结果表明,实验前幼儿不知道什么是民间童谣,更谈不上喜欢。实验中我们针对实验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通过多手段、多形式、多角度对幼儿进行童谣教学,结果95%的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活动中幼儿对民间童谣的兴趣稳定持久;现在80%的幼儿入园时会看着教室里的童谣挂饰,自然地诵读起来。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一个人玩耍时嘴里也念念有词,有时还会在家人面前表演一些童谣,给家人带来了欢乐。这说明童谣教学取得了成效,孩子们对童谣有了浓厚兴趣,已经从内心深处爱上了民间童谣。

二、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民间童谣语言简练、节奏感强,内容和语言都符合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富有童趣,动作性、游戏性很强,深受幼儿喜欢。我们发现在童谣教学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改编创编能力、语言表达完整性等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1.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中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我们通过学童谣“打城门”、“常州的船”、“摇呀摇”等,同时利用实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幼儿的感悟力,使幼儿们充分感知、理解和接受朗朗上口、诙谐有趣的童谣。这半年,在童谣学习中,培养幼儿用常州话念童谣起到很好的成效。幼儿们口齿更清楚,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很多;97%的幼儿能听懂常州语言,喜欢学念童谣和表演童谣;新居民的孩子也能背上几首简单、短小、易理解的童谣,且敢单独表演童谣。

2.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童谣类型丰富多样,有许多童谣是留有仿编和创编的空间的。在童谣教学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理解、朗诵大量民间童谣,了解童谣的语言、节奏、韵味,理解童谣的意境、主题、情感,有了丰富的词汇,孩子们就能仿编、创编童谣了。如创编《新闸荷花》:“一朵大荷花,趴着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爬上大荷花,八朵粉红大荷花,趴着八只小青蛙。”这首童谣浅显易懂、节奏鲜明、意境优美、朗朗上口,让幼儿体验了仿遍、创编童谣的方法和过程,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更锻炼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三、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现代幼儿对“家乡”的概念认识模糊,对家乡的民间文学和民间童谣并不了解,缺乏对自己家乡应有的感情。一年来,我们挖掘、教授的一些民间童谣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味,常州方言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深刻体现了家乡的特殊文化气质。通过这一课题,激发幼儿对常州本土文化的兴趣。如《过新年》主题背景下的童谣《过年啦》等教学活动,让孩子在童谣教学活动中了解人们过新年时欢庆活动的多样化,体验过新年的快乐,拓展他们的知识范畴。并让幼儿对家乡童谣文化产生自豪感,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总之,好的童谣能滋润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通过吟读童谣,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撒下民间文化的种子,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并且对幼儿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常州方言美感的熏陶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让民间童谣融进驻幼儿心田,传承常州的独特文化,实现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3,32.

[2]吴东梅.客家童谣的特点及其教育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12(01).

民通意见范文5

关键词:民间传统工艺;传承;社会网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157-03

一、引言

在全球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文明冲击,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正被工业文明同化:文化趋同现象更为明显,文化多样性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综合分析已有文献,传统工艺技术传承的研究大多是通过田野调查资料收集等对个案或某地区进行个体属性和本质特征的分析,没有将其放入一个相互联系和影响的社会结构中去考量。研究的结论一般为促进工艺技术的传承的宏观性对策。

而宏观政策与微观个体行为间之间会存在偏差,如建议选定的传承人是否在工艺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等。社会网络分析正好是构建宏观层次与微观个体行为间的中层理论。通过社会网络的学理分析,可以为政策的制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可行性建议。

二、社会网络分析与民间工艺传承

社会网络是社会学家用来分析一组行为主体之间关系结构特征的方法。社会网理论视社会为一个网络图,图中有许多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有线段相连,也就是具有社会连带。节点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或其它社会主体,而社会连带则既可指朋友关系、亲戚关系、同事关系,也可指因分享经验、资源或信息而产生的互动关系。它主要分析的是不同社会单位(个体、群体或社会)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及其属性。网络分析者特别关注特定网络中的关联模式如何通过提供不同的机会或限制,从而影响到人们的行动。人们可以通过社会网络了解谁拥有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利用社会网络中的关系进行知识的转移,从而最大程度的利用知识。

民间传统工艺很多是包含了民间手工艺人的经验、技巧、诀窍,是要靠手工艺人长年累积实践摸索和体验来获得的。这些工艺知识由个人的经验、技能和洞察力构成、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隐性知识。它难以甚至无法转化成独立表达、并能够传授的显性知识,只有掌握这类知识的人才能亲自使用它。

社会网络分析则可以映射及量化民间传统工艺传承的社会关系网络――隐性知识传播的重要方式,使不可见的信息、知识传播转变为清晰的图景。更重要的是,这种定量分析提供具体手段,确立民间工艺传承构成的社会网络中各种关系的模式,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平均联系数量、亚群体的数量和质量、信息瓶颈和知识经纪人。

三、应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步骤

(一)调查问卷设计

根据民间传统工艺知识咨询网络的问卷设计、调研的经验,此方面研究至少应该区分清楚4类不同内涵的、与知识共享及传播有关的社会网络, 如表一。

在明确目标、设计问题之后,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并按照分析结果制成图示。

(二)收集数据

最理想的整体社会网资料收集是进行总体调查,然而,整体社会网资料收集非常困难,在进行调查时,除少数小规模网络进行总体调查具有可行性,多半只能从一个待研究的总体中抽取出有代表性的个案样本,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构造一个样本网络。然而,随机样本和抽样会造成一些关系数据的丢失,从而难以代表目标总体的关系结构。

(三)绘制网络结构图

根据调查的数据,将其转换为节点之间的各类关系数据,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辅助软件(比如UCNET、Pajak等)得到初步的社会网络图。

收集到了整体社会网资料才能够做社会网分析,分析中主要可以得到两类变量,第一类是个人的网络结构位置,第二类是一个群体的网络结构型态。第一类变量可分析个人的网络位置在群体中的影响。第二个变量可以了解群体结构特质分析集体行为。

四、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民间传统工艺传承考量的重点

在民间工艺传承社会网络分析图中,主要考量和分析的重点如下:

(一)进行网络整体结构分析,了解民间工艺传承的社会网络规模及团队外网络的大小

里根和麦克爱威立(Ray Reagans,Bill McEvily)发现网络的聚合力和网络规模都会影响知识转移。节点i的度ki是指网络中节点i与其他节点的关系数量,即节点i连接边的总数目,也等于与他直接相连的邻居节点的个数。节点度数是网络最基本的几何参数,对网络和节点的结构、功能有重要的意义。节点度数决定了网络规模,决定了知识流动的通路数量。

网络规模描述了网络大小和网络连接数。网络中的节点多,连接关系多,网络规模就大。这在知识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中都有正面影响:网络中节点的知识流通渠道也就越多,新的节点也更容易加入,随着知识到达的节点的递增,知识的传播速度也就越快。网络规模对知识的传承与创新也有正面效应。

民间工艺传承中由于一些工艺属于祖传秘方、传统手艺等“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的传播局限于狭小的血亲关系的社会网络之内,甚至是世代单传异致不少此类民族瑰宝失传或散佚。另外一些工艺依托共同地域传统文化,在地缘内的传播,但是由于城镇化的推进,传统生活的改变,年轻一代流向大城市导致传统工艺的后继无人。

团队外网络大小对个体隐性知识的转移也有一定的影响。团队外网络大小用来评估个体在团队外的联系程度的大小,是个体在团队外与其他个体有直接社会联系的数量。通过激励团队外网络大的个体,让其发挥传播民间工艺知识的作用,扩大民间工艺传承网络。

民通意见范文6

关键词:建筑、消防系统、设计、重要性、理念、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99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以其庞大的身躯将人类裹于其中,给予人类舒适的同时也给心灵带来最深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然而近年来,随着各地不断有火灾的上演,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惨无人道的火龙无情的让人恐慌,灾后视野上的冲击和灵魂深处的心有余悸,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建筑设计阶段加强消防意识和消防设计的重要性。

1、建筑消防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消防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的物质财产安全和精神生命食粮。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及生产经营的需要,大型商用综合建筑、民用建筑、地下建筑等迅速崛起屹立于城市之中。这些大规模,高投资的建筑,功能复杂,火灾隐患也随着上升,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社会损失不可估量,所以对建筑前期的消防设计要求就越来越高,设计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规范、规定,认真研究仔细推敲每个环节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靠性,力争设计出完善的消防设计方案,才能保证建筑的生命安全、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社会的长久效益。由此可见,建筑的消防设计是极其重要且刻不容缓的。

2、建筑消防设计的理念及建议

理念是人类思想活动的结果,结果是否称心如意,就在于理念是否超前是否正确是否有合理的切入点。以下就结合自身的一些经验,小议一下笔者眼中的消防设计理念。

2.1设计要与时俱进,引入消防四新技术的应用

消防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建筑领域带来诸多方便,尤其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重要的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其技术进步性表现在报警时间提前、报警可靠性提高、特殊场所火灾的探测报警、报警系统网络化、消防联动控制智能化、消防通信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接警指挥管理更加先进化。同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意见》提出的:坚持科技先行,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防火、灭火和救援能力的要求,推进消防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增强建筑内部、外部防控火灾能力”,所以消防设计更应与时俱进,依托科技的进步,设计中多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达到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出既经济又安全,既合法又合理的消防方案。

2.2设计时要充分理解规范的立法本意,充分利用时间的概念。对消防技术规范的运用不能死般照抄,要充分理解其立法本意,要明白这个规范之所以这样规定是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的在不降低其安全性的前提下达到预期目的。而对于时间的概念从始至终都贯穿在消防技术设计中,从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开始,就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安全疏散,疏散宽度、疏散距离,它们都是以火灾时人员从室内逃生到室外安全地带的时间来规定的。因此,设计时计算好人员的安全疏散时间可以解决好有关的疏散问题。

2.3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项指标。消防设计的指标有很多,设计时要衣衣考虑清楚,尤其是一些重要指标,就拿火灾荷载来说,单位面积内的火灾荷载大小与建筑的消防安全性能有莫大关系,直接影响到疏散距离、防火分区、建筑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自动消防设施等。所以应重点设计合理计算。

2.4设计要前后联系,融会贯通。众所周知,任何设计最重要的是要前后联系,因地制宜,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建筑消防设计也不例外,只有把握好设计的理念,才能在设计时做到游刃有余。

3、民用建筑消防系统设计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在目前的民用建筑消防系统中,设计时除了要高度重视消防设计的重要性和掌握正确的设计理念外,还要注意因对规范理解的不同,在同一问题上的不同设计法,探讨如下:

3.1消防系统的分区消火栓减压。《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消火栓的静水压力不应大于1.00Mpa,若大于应采取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5Mpa 时,应采取减压措施。现一般采取稳压设备以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的静水压力要求,如设在屋面,其扬程一般在250KPa左右。这时就产生一个问题: 用来确定分区的静水压力究竟是屋面消防水箱最低水位到最低的消火栓的几何高差H1,还是两者的几何高差H1再加稳压设备的扬程H2。多数设计人员设计时通常会选择前者,个人认为后者更合理,因为稳压设备的存在,就象抬高了屋面消防水箱,无疑最低消火栓所承受的静水压力应为H1+H2,在考虑分区及消火栓栓口减压时也应该以此为根据。

3.2稳压设备的设置。对于稳压设备应该放在屋面, 还是放在消防泵房中?笔者认为设于屋面最合适。然而现在许多厂家都生产成套的消防气压给水设备,设计人员省事期间通常选用成套的设备,将其设于底部的消防泵房内,而实际上这时屋面消防水箱的水等于没用,因为其出水管处的压力低于屋面消防干管处的压力,故水箱的水根本流不出来,而且设在消防泵房内的稳压设备的扬程和主消防泵一样,所以个人认为十分不合适,若改设在屋面则稳压设备的扬程扬程要小很多,功率也小,运行起来也很节能,故稳压设备应以设置在屋面优先,不得已时方才能选择设于泵房。

3.3民用建筑扑救面的位置。对高层民用建筑来讲:扑救面的位置应设置在高层建筑的较高一侧,因为设置扑救面是为了解决高层建筑较高部分人员安全疏散的问题。目前我们装备的登高车的高度可达56米,在实际设计中,有的设计员有时将扑救面设在高层建筑物较低一侧,虽然此部分的建筑高度超过要求高度,但对于较高一侧的建筑的扑救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所以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合理设置扑救面的位置。

3.4自动喷淋系统水泵接合器的位置。统水泵接合器设置在报警阀前或后的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设置在前,这跟喷淋规范的屋顶水箱出水管接在报警阀前的要求相吻合,这样能更快的启动报警阀。但设置在前,又无端端损失了几米水柱。接合器的作用就是满足消防不利情况下向系统供水,从这个作用看,设置在后更有利,但如果是多个报警阀,设置在后时就需要多个接合器或多个接入点接入不同的报警阀,所负担的管网造成极大浪费。所以笔者认为实践中应结合工程具体要求,进行综合效益评定,优中取胜,也可参照国外的规范要求,选择最适合工程需求的设计。

3.5发电机房灭火系统的选择。对于电机房应采用气体灭火还是水喷雾灭火的问题,笔者认为发电机房设置气体灭火系统更合理, 因为自喷系统的供水泵由市电和自备发电机两路供电, 如果在市电发生故障时,若发电机房发生火灾,及可能因发电机组的损坏而导致自喷泵的停止。而气体灭火系统控制分自动控制、 手动控制、 机械应急操作三种方式。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工作人员可以采用机械应急操作,氯气启动瓶,实施灭火。

3.6消防电梯排水井容积设计。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电梯排水井容量不应小于2.0m³,排水泵的排水容量不应小于 10L/S。因此,其排水井容量取2m³即可。但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容量太小,因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有规定集水池的有效容积不宜小于最大一台污水泵5min的出水量,按消防电梯排水泵计算为 3.0m³。笔者觉得其实这两处的排水泵工作情况不同,污水泵要经常运停,考虑到其电机电器的寿命,集水池容积要大一些, 而消防电梯排水泵使用的机会很少,考虑到消防电梯井坑一般要比地下室地面低1.5m左右, 排水井的井底一般要比消防电梯井坑底还要降1.0m以上,要做这样一个3.0m³的排水井,对结构专业来说很难处理,所以综合考虑,消防电梯排水井容积取 2.0m³更为可行。

总之,建筑消防设计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作,实践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还有许多,我们只要端正工作态度,高度重视消防设计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的设计理念,站在统筹的高度,严格按照规范设计,在同一问题上寻求不同的设计法,不断摸索创新,才能找到最佳的消防设计方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张文山;消防改革的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2]梅秀娟;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方法及其应用情况[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4年01期

上一篇指导意见

下一篇考察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