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道德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道德的含义范文1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在众多国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中,都存在以下共同之处: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强调要把企业建成一种人人都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命运共同体。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有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在国内学者的介绍中,强调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中最核心的是人,人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中一切的存在形式,都在为树立企业成员的正确价值观、约束人的行为而服务。职业道德根源于会计人员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堵住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
在企业文化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对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有着众多看法。本文采用的是《企业文化――公司生活的礼节和仪式》中作者的观点,认为构成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项: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礼节与仪式、文化网络,以此具体阐述其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积极意义。
(二)商业伦理的含义。商业伦理是在商务(经济)活动中,组织或个人处理责、权、利之间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商业伦理又称商业道德,不仅要研究商业道德规范及其作用、形式,还要研究商业道德规范的建设、商业道德的评价和商业道德品质的塑造等。其研究内容是商业道德,包括企业内外关系中形成的各种理论。商业伦理行为准则能够调整企业内部和外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经营作风、交往风格、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方面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领域中因会计活动引起的道德现象,以及由此归纳出来的道德理论的总称,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在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标准的会计职业道德标准,只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有相关规定,总体包括: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在2004年10月确定了五项基本原则:诚信、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谨慎、保密性、职业行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等都有相应的道德准则,提出了基本原则。可见,更多的职业道德探讨集中于注册会计师,对于内部会计人员的道德规范相对较少。本文采取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道德原则进行探讨。
二、企业文化、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商业伦理共同指导促进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和商业伦理的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和商业伦理形成的一般规范,在会计领域的会计活动中也适用。
(一)企业价值观与会计诚信、保密性。企业价值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企业命运。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对生产经营和目标追求以及自身行为的根本看法和评价。而在会计道德中要求的诚信原则,是指职业会计师在所有职业和商业关系中必须坦率、诚实。保密性要求职业会计师应对在职业和商业关系中所获得的信息保密,除非有法定的或专业的披露权力或义务,否则未经适当的特别授权,职业会计师不得向第三方披露任何所获得的信息。职业会计师不能利用在职业或商业关系中所获得的信息为自己或第三方获益。企业价值观要求员工要忠诚企业,这与会计中的诚信与保密是一致的。建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就是促进会计人员诚信保密意识,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保密行为。
(二)企业环境与会计客观性。企业环境有内外之分,在这里主要指企业内部环境。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客观性,是指职业会计师不应当允许偏见、利益冲突或者他人的影响超越其职业判断或商业判断。在企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要求从管理层到工人都坚持企业价值观,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领导出面干预会计人员工作的情况,不会形成管理层与会计人员的冲突,一切从企业利益出发,不存在潜在利益冲突。这对于会计人员坚持客观性有着重要意义。
(三)英雄人物与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谨慎。英雄人物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他的作用在于给企业员工提供可效仿的榜样,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会计道德中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谨慎,是指职业会计师有义务随着业务、法规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上,以确保客户或雇主能享受到合格的职业服务。职业会计师在提供职业服务时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勤勉作风,并且遵守适用的技术和职业准则。企业树立英雄人物,可以激励企业内部人员,包括会计人员,学习榜样,不断进步。由于榜样的存在,使其感到危机感,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与英雄人物的事迹相靠近。在工作中,为了达到高标准的工作要求,时刻保持职业谨慎,防止错误的发生。
三、企业文化、商业伦理在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应用
(一)塑造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部会计人员的道德根源也是价值观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中的首要工作。
1、领导重视。有效企业文化的建立,首先要从领导开始,正如我们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想有效开展,也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带头作用。在文化建设中,首先要领导重视提倡企业文化的建设;其次要时刻坚持树立企业文化,做企业文化的宣传人,以实际行动感染企业成员,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例如,北京王府井大楼以“一把火”精神作为企业价值观,企业领导者为了宣传推广这一理念,把典型张秉贵的生前活动制作成录像带和宣传手册,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探讨,开展主题活动,代代传承这一精神。
2、进行有效沟通。有效沟通不仅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沟通,在这里也包括管理层与会计人员、会计人员与非会计人员、企业员工与顾客之间的沟通。企业文化表现在企业中员工的价值观、理念、处事指南等,如海尔的“真诚到永远”、澳科玛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些都在员工的行动中得以体现,在员工与顾客的交流中宣传。员工是企业的元素,企业文化在与员工的沟通中不断形成、不断发展。
企业管理层与会计人员的有效沟通,可以使管理层掌握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的价值观、精神状态;在沟通中树立会计人员的正确价值观,坚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和观念,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3、团队精神与个人价值相结合。一个团队是有机的整体,个人的价值也需要在团队中实现。如利皮特博士所说的:“人的价值,除了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赋有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的能力。”会计人员是企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与其他部门人员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经济业务。通过建立团队精神,使得企业人员形成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团体,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发生任何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团队的排斥,必然对会计人员形成道德约束力。
商业道德的含义范文2
[关键词] 商业伦理 现状 原因 建议
自从人类开始了商业活动,商业伦理也就有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时至今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现代化、信息化条件下,商业活动由初始的物物交换发展到今日的现代商业。与此相适应,商业伦理也被赋予了全新的涵义,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在现代商业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现代商业伦理是现代商业的道德必然,是构建和谐商业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商业精神的思想基础。
一、我国商业伦理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相当一批企业已经完成原始积累,具备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规模优势。但回头再看看走过来的路,心情又是格外的沉重。“中国制造”以其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席卷全球,在这背后是许多企业盘剥、克扣、拖欠工人工资,肆意延长工作时间、无视生产环境与安全的违法行为。
中国企业一直走的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有资料表明,中国原油消耗量占世界的7.4%,原煤占31%,铁矿石占30%,氧化铝占25%,而创造的GDP仅是世界的4%。让环境做出了巨大牺牲,也对资源形成了巨大浪费。中国企业信用缺失严重,造假账,偷逃枕款,不尊重知识产权,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无视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是中国企业的严重问题,也是今天中国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最大障碍,后果已经在逐渐显现并放大:因为无视劳工权益,从2006年开始,许多地方陆续出现“民工荒”现象;因为无视生产安全,矿难连连,许多煤矿被政府强制关闭;因为“为富不仁”,贫富差距急剧拉大,社会“仇富”心态越来越浓,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二、商业伦理问题的提出
商业活动主要是通过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买卖行为而实现的经济活动方式,因此协调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伦理关系就成为商业伦理的主要内容。此外,协调商家与供货方、商家与商家之间的伦理关系,也是商业伦理所要规范和协调的内容。由此,交换自由、诚实守信、服务至上、公平竞争等原则就成为商业伦理的基本原则。
在美国,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商业伦理的说法; 70年代,西方各国开始有学者专门从事商业伦理的研究,发表了有关商业伦理的专题文章,出版了有关商业伦理的专题杂志和教科书,同时产生了以商业伦理为研究课题的社会团体。在日本,商业伦理的研究,不仅有专题杂志的出版,而且产生了一批社会团体和组织,成立了商业伦理问题的专题研究组。
三、我国商业伦理问题原因分析
商业作为企业的一种特殊的行业,是沟通企业与消费者、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是通过市场交换的方式促进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单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对商业的伦理思考和建设也就成为经济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国内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乏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国内GDP的百分之十至二十。商业伦理已经成为我国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国内市场经济环境下信用危机和道德缺失的广泛批评。
我国市场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伦理道德问题十分突出,其现状可由“危机四伏”四字来形容。我国的商业伦理问题相当严重,其中有深刻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遵守交换自由原则
交换自由原则是商业伦理的首要原则。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含量超标被曝光;肯德基“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被发现含有可能致癌的“苏丹红一号”成分;亨氏被发现“苏丹红一号”成分。外资品牌不再是优质的代名词,它们接二连三地“跌下了神坛”,这些著名品牌所暴露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商业领域作为市场经济中从事商品流通的专门行业,自由交换的法则更是其必备的伦理原则。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使商家信誉受损。平等互利是商家与企业生产者、供货方建立交往关系的基础,而平等互利首先就要建立在交换自由的基础上,没有双方自由、自愿的交换活动,也就谈不上平等互利也就会破坏双方之间的交易关系和合作关系。
2.违背诚实守信原则
诚实与守信既是社会道德的准则,也是经济伦理的主要原则,更是商业伦理的基本原则。生产领域中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销售领域的坑蒙拐骗、尔虞我诈,管理领域的贪污腐化欺上瞒下,科研领域的抄袭剽窃、欺世盗名,学术领域的弄虚作假、哗众取宠,人际交往中的不守信用、表里不一,都是信用危机的表现。从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来看,也需要从法律和制度上确立信用至上、信誉至上的伦理原则,做到诚实无欺、买卖公平、货真价实、真诚服务。诚实守信可以说是商业的生命,有了良好的信誉才会赢得效益,不讲信用就会失去市场、失去效益,信誉至上是商业的立足之本。
3.忽视服务至上的基本原则
商家不能忽视商品供应者的利益与需要一方面,商家要将供货方视为“顾客”,为商品供应者提供服务,不能损害供货方的积极性和权利;另一方面,商家还有义务将消费者的购买率及时反馈给企业和供应方,以有利于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所以,对商家而言“顾客至上”有着双重含义,既要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又要兼顾供货方的权益,只有获得顾客和厂家双方的满意,才有商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服务方式上,要求商家及其从业者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和周到服务。在服务环节上,要做到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环节的衔接与沟通,保证顾客的需要的及时满足。
4.挑战公平竞争是商业伦理的内在道德准则
经济领域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的竞争,一是利润的竞争。一些行业的垄断行为常常会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使公平竞争难以实行,也极大地挫伤了厂家和商家的积极性。就商家来看,其自身的特殊利益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使其忽视道德建设的内在原因。出现了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只讲小集团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只讲物质利益不讲精神利益等各种问题。市场经济造成的一切向钱看,会使一些不法商贩靠不择手段巧取豪夺而迅速致富,这势必也会影响到商业行业的行风建设,容易使商业行业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丧失道德要求和伦理自律。
商业交易中,利益主体侵害其它公司的利益。首先是竞争中的伦理问题。垄断经营是破坏竞争体制的一个主要原因,垄断企业往往会采取收购与之竞争的公司或削减产品价格来消除竞争对手,获得垄断造成的超额利润,这种做法并不违法,但它无疑对市场产生了抑制作用,并给小公司和消费者带来伤害。致使我国企业信用程度很低,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商务中的形象。企业侵害职工的利益。许多企业没有给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国家法定的福利保障金。有些企业随意让员工加班,随意加大工作量,使员工不堪重负。如华为科技的员工过劳死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些小企业更是随意雇用童工,随意打骂员工,随意剥夺员工的假期,从来没有给员工发过加班费。这些现象在中国非常普遍,在中小企业,特别是私企工作过的人都对此深有体会。
四、对我国的适当对策及建议
伦理是道德问题和道德思想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商业伦理研究商业活动中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问题的学问。它包括商业活动中的伦理要求,如商业竞争中的伦理要求,契约与合同中的伦理要求、市场营销中的伦理要求等,也包括商业体的伦理观念、道德行为与道德活动,同时也涉及人的品质与人的素质、商业活动的环境、商业伦理的教育与普及等诸多问题。
1.努力形成良好有序的经济环境
我国应在经济环境的建设上狠下工夫。在道德上,社会以公认的最低准则来要求,低于最低准则的行为应该受到道义的谴责;在执法上,社会要以是否违法作为基本依据,只要触犯就加以惩处。制度的作用在于让不讲商德者在市场中寸步难行。政府应通过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及经济手段来规范市场秩序。当有好的商业道德的时候,商业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反而是一种相对低成本的关系员工也更愿意为公司效力。这些都会促进商业效率的提高。
2.建立信用评价系统
商业信用是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诚信和信誉程度的综合性反映。它体现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特征、经营方式、信誉状况、信贷能力和在市场中的公众形象。了解一个企业机构的商务信用状况有利于经营者们在商务活动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决定,而良好而完整的信用将有助于客户对企业的合作信心。从更深一层的意义看,它有利于规范企业的市场经济行为,增大经营透明度,从而有效防范经济欺诈等犯罪活动,因而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信用评价系统十分必要。
3.努力形成诚实守信的商业文化
商业伦理的建设需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考虑现实可操作性,并反映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商业伦理回避不了,也不是一个人就可以改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既需要经济的繁荣,又需要包括企业伦理在内的文化道德的同步发展。商业伦理形成以公平竞争等制度环境为前提从这个角度看,尽管我国传统文化所涉的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等都有许多关于道德方面的论述,但还是不足以构建支撑商业运作的完整伦理框架。因为,这些论述更多地强调的是个人内修,而不是制度上的平等。所以,在继承的同时,还要有所发展。
4.企业应建立基于责任的伦理机制
首先要提高商业主体的伦理道德意识。商人从事经济活动的主导动机都是谋利,但要做到遵纪守法,遵守商业游戏规则,在经营活动中做到诚信同时注意平衡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社会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和谐。企业要做到赚钱不忘良心,利己不忘利他,发达不忘社会,做一个伦理型企业。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具有广阔的外延,这些责任的履行有利于维护行业的健康和市场的繁荣,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还有利于企业构建起实实在在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信誉优势。
其次,建立公司系统的伦理制度。公司成立时应制定一套伦理道德的行为准则,然后让每个员工学习和遵守。当有这种制度时,公司首先会从内部得到约束,当公司内部有良好的约束和秩序时,它就不会轻易触犯政府的各种法律和社会道德准则。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指出,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目标,从表面上看是为了博得更多的认同和社会影响,而实质上,则有利于公司竞争力的加强。
5.公民应养成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在法律要求与道德要求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人选择空间,这就需要有个人的人格自律来把握商业行为的伦理尺度。当一个人明白了遵守商业道德的原因后,就要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和价值观。如果忽视了对商业伦理的重视,日后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加强制度监督和舆论监督,也会为商业伦理的建设提供有效的途径。通过法律的监督、制度的监督,可以加强商业伦理的底线规范的建设,做到对商业伦理的基本规范的遵守。商业伦理建设虽然要依靠法律、制度的他律作用,但也要依靠伦理道德的自律,只有加强自律与他律建设的统一,才能切实保障商业伦理原则和规范的普遍遵守与实现。加强商业伦理建设,除了法律、制度建设之外,还需要通过道德教育、伦理规范等形式来进行建设,这是商业伦理的确立与实施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李燕:《论诚信制度及其社会人文原则》.《管理世界》
[2]孔子 论语(四库全书•经部)[M]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3]哈达 马力:商业伦理势在必行[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1(5)
[4]周学勇:《企业诚信问肠初探》.《宁夏大学学报》
[5]复春艳:《企业城信建设的对策建议》.《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6]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7
商业道德的含义范文3
一、关于“诚信”的内涵分析
对于“诚信”这一语词的内涵,可以从传统内涵、现代含义、法律语境中的意义这三方面去分析探究。
1.传统文化中“诚信”的内涵分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者即“信”,“信”求于人“,诚”本于天。诚信合一,实为本我一统,天人合一。《礼记•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一个人要做到不欺骗他人,就必须要做到不欺骗自己,使自己保持老老实实而不弄虚作假的心理状态是做到不欺骗他人的前提,因只有真诚的心,方可形之于外。
2.法律层面上“诚信”的内涵分析。在法律层面上“,诚信”已不再只是简单的为人之道的一种“内在道德”,而是一种外在的法律制度,一种因其意思表示所引发的应然义务。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特征在于其是善良公平的道德观念的法律化,一方面将个人道德修养中的诚实、信用上升为法律规范,以实现道德的约束力;另一方面,在法律规范中添加道德情素,以增加法律规范的应变性。诚实信用原则实现了道德观念的法律化,其在民事活动中最本质的要求是“任何一方必须本着善意进行民事活动,任何恶意的即以损害对方或社会利益为代价获得己方利益的民事行为都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不是法律指导、约束社会成员行为的具体规则,而是作为法律解释的重要原则之一,以克服在实际运用法律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不确定、不公平等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法律解释是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二、诚信原则法律化的理由
1.诚信原则法律化是道德法律化的内在要求。诚信原则法律化本质上就是道德法律化。道德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普适意义上的道德,即为社会人员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如不偷盗、不杀人等社会得以正常运行所必需的那些道德;第二个层次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优化人的自身修养为指向的道德,这种道德不一定必须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但是,它在促进社会进步、提升社会文明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一个层次的道德是社会赖以存续、得以运行的必要前提,因而,这部分道德必须借助国家机器的强制力量得以推行。也就是说,普适意义上的道德必须上升为法律约束的层次,以发挥其真正效力。在小农经济时代,甚至是在计划经济时代里,由于社会分工不明确,商品经济不发达,所以诚信原则在那里的必要性是不突出的。然而在一个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市场交易活动日趋频繁的社会中,诚信原则的重要性就日渐凸显出来了。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与市场竞争的影响与冲击,象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仿制假冒,背信毁约,弄虚作假等违背中国传统“诚信”道德和现代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精神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近年以来发生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种种另人震惊、另人义愤填膺的事件,无不说明了在经济活动中那种以金钱追求为唯一目的所造成的道德伦理的丧失。这种商业道德感的缺失,如果不加以扭转、控制,造成的结果不仅仅是商业领域中欺骗、欺诈、黑心等现象的发生,还会延及整个社会心态的扭曲,冲跨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结构,最终甚至会造成民族精神的沦丧。有人认为,在当代中国,全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广泛的成信危机,这话一点也不假。所以,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但市场经济监管体制又相对落后的今天,中国急需诚信资源和加强诚信环境建设。将社会基本道德的践履提升到法律约束的高度,借助国家意志的力量来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诚信”在适用上的不确定性要求诚信原则法律化。在法律的具体运用过程中,法官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这种自由裁量权,在一定意义上是必须的,其目的在于使法律成为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适用的最普遍的方式之一,从而使法律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其理由是,任何明确化、具体化的规定都不可能将社会中所有的问题都予以涉及,故对明确化、具体化的规定之外的问题的调整必将依靠法官的主观理解上,如果某些应当得到法律调整的问题,在实际上却因为缺乏具体性的规定而游离于法律之外,那不能不说是一种法律的悲哀。
三、民法中诚信原则的实现路径探讨
1.加强“诚信”原则制度化建设加快“诚信”原则的制度化、法制化工作,使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时有法可依,有意可循。不能也不应仍然只以“诚信原则”这一道德上的模糊语词囫囵吞枣地“移植”到法条中来,我们必须为之寻求一个可供操作的法律语词,建立可以实施和操作的规范程式,在程序上和实体上实现“诚信”法律化,以求尽量避免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因词义笼统模糊而造成可能的混乱与随意性。这个法律语词就是“约因制度”,它才是诚信原则在法律层面上的实现程式和制度保证。
2.强化对法官审判权的制约。法官作出公正裁判的决定因素在于法官的自由裁量。为有效地防止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施,可援引诚实信用原则在审判机制上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予以合理的配置,有效地遏制法官司法审判权的滥用与膨胀。首先,法官审判权的行使必须立足于案件事实,这是法官进行自由裁量的基础。在司法过程中。
商业道德的含义范文4
一、广义概念:责任与道德的不可分割性
“企业社会责任”与“责任”是不同概念,如果将责任和道德都放在一个广义的角度,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企业社会责任”既可以说是“责任”问题也可以说是“道德”问题。
(一)道德的定义道德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古至今,横贯中外关于道德定义和本质的研究文献可谓汗牛充栋。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道德描绘出丰富的图景。有道德的德性论、情感论、功利论、现象论、活动论、价值论等等不胜枚举。仅从道德的字面来看,有四个方面的意义:第一,表示“关于对与错的”之意。即指与行为的对、错原则和与好、坏区别相连的,如道德感,道德困境等。这里表明的是道德所涉及的范围是关于对错的问题。第二,表示“基于什么是对的”之意,基于你的思想关于什么是对的,而不是什么是合法的或者实用的,如道德责任、道德权威等。即从立足点考虑,特指一种与合法性或者实用性相区别的回答“在精神与道义上什么是对的”问题。第三,专门用来表示好的行为的原则和标准的集合体,带有明显的正面含义的、人们意识中普遍认可的原则和标准,如公共道德。第四,表示道德主体的品质或行为特性,是表示一个人始终以一种基于很强的关于对和错的原则的方式行事。比如说一个人道德或不道德。
我们认为对道德的理解要和其所处的语境相联系。“企业道德”或“商业道德”可以依据上述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只是多了“企业”或“商业”的限定。
(二)责任的定义 “责任(responsilfility)”的词根“response”有“反应、回应、答复”之意。根据其形容词“负责任的(responsei-ble)”的解释,可以看出,责任最为广义的含义是对事件负责、对人负责、对行为负责、对某个职务负责、对他人委托之事负责等,所以,“责任(responsibility)”是指能够做出适当反应的性质。“责任”应该包括所有因果关系引起的责任,人和动物均可以对某一事件负有因果责任。有的因果关系引起的责任有对错之分,而有的因果关系引起的责任则没有对错。“对错”之分,也就是对行为进行道德的判断,只有对人才可以进行道德判断,只有人才能负起道德责任。这里所说的“广义”责任是指因果关系中人所能够负起的道德责任,也就是康德的观点“责任是人们自身立法意识所产生的一种道德必要性,也可以叫做人的自我强制性,或约束性。”PeterStrawson认为,某人是一个负有道德责任的人,因为他能够适当地对他的至少某些行为(或者他的性格的某些方面)进行道德判断。也就是说,可以把一个有道德责任的人解释为一个具有道德性质的适当人选。在这里把责任归因解释为于一个人的道德价值有关的首要判断。广义的责任是指人的责任,人的与道德直接相关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从这一点上来说,就是在经济世界企业的与其道德意识水平相关的对社会压力或期望的一种反应、一种行为的自我强制与约束。
(三)责任与道德的不可分割性根据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责任的性质必然地与道德相关联,责任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源泉,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承担责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条件。而使人恪守责任的意志就是道德力量,而正是这种道德力量是一种把责任的“应该”转变为“现实”的力量。人们正是通过责任的观念找到道德规律;通过责任的履行来实现道德价值。责任与道德是不可分割的,责任是人通往道德的“必经”之路,是道德的核心,而道德是责任的意识层次,是责任之所以为责任的根本。道德与责任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层面:道德是意识层面的,而责任则是实践层面的。尽管企业作为行为主体与个人主体存在很大差别,但是,企业以其独特的角色在社会中存在,是人的集合,其行为符合道德与责任的基本规律。因此,“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是责任问题还是道德问题的答案是:既是责任问题,又是道德问题。
二、狭义概念:责任和道德的层次性
(一)责任和道德的层次性我们采用的狭义的“责任(通常用于特定原因,如法律引起的具体限制)”是指主体在外在的法律强制下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是与法律规范紧密相联的概念,即责任总是因外在强迫而履行的与权利对应的义务,这些权利和义务通过法律规范约定,此时“责任”不是主体行为的动机,获得法律赋予的权利才是动机。所以主体的满足是在履行责任后,而不是在履行责任之中或之前。虽然在法律之中也蕴含了道德的观念,法律的强制性和明确的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才是狭义责任的本意。
而我们专指狭义的“道德”为道德“义务(尤指出于道德或伦理的考虑而受到的限制)”,是指主体不以权利或报偿的获得为动机而自觉履行的义务,即道德义务的非权利动机性。“道德义务不仅仅是他人、社会对主体自身的行为要求,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主体自身对自己的要求。这种自觉性表现在道德义务使自身成为行为动机。”(为论题的需要,我们不考虑道德权利问题。)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责任与道德同指的是义务,但是两者处于不同的层次。责任是一种完全责任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完成的责任,履行法律责任是处于底层次的伦理,是“底线伦理的底线”而道德义务则是一种不完全责任是可以根据环境权衡的责任,是在狭义责任(法律责任)层次之上的。而叔本华关于责任和义务的区别的论述也表达出了这两个层次的含义。广义的责任就包含外在强制性的狭义责任含义和有意承担责任的道德义务含义两个层次。
(二)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层次性道德规范不是静态的、僵死的原则和规范的组合体,是个动态的、发展着的指导人生的、调节关系的准则和促使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活动的意识反映。而法律法规等成文性的规范,则是相对静态的,其变迁是随道德发展而行的,即“法律的变革也常常是根据人们调整了的道德观念”。所以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存在有很大部分的重合,制度变迁存在的时间上的滞后性,总会导致法律在某一时段的空白,以及两者之间的层次性使他们存在着很大差异。
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层次性表现在:一是法律规范随道德规范而变革,道德规范对法律规范引领、导向性的作用。二是法律规范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处于最低层次,底线伦理的底线。三是道德规范没有边界,而法律规范有边界,道德规范绝对地包含法律规范,并在法律规范的上层超出它的范畴。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层次性还表现在它们在实践层面与意识层面的差异。法律规范专注于行为和结果,而道德却要考虑内在动机和社会背景。而且与不同的制裁手段相适应的,法律采用了强制的手段,硬约束,直接的、刚性的。而道德则是通过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起作用,是一种软约束,间接的、较温和的,但也是长久的。法律要得到有效遵守有
赖于制裁的机制和人们的法律观念,也有赖于人们的道德意识。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回答“企业社会责任(CSR)问题是责任问题还是道德(道德“义务”)问题的答案是:既有低层次的责任问题,也有高层次的道德问题。
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责任与道德
“企业社会责任”是广义的责任概念,加上对主体及范围“企业”与“社会”的限定。普遍接受的Carroll的观点,“企业社会责任意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或道德)和慈善(自由决定)的期望。”这一观点涵盖了企业对社会期望的反应,同时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用包括了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以及慈善责任四个层次的金字塔结构来表示。而且Carroll等对这一理论结构进行了实证检验(Aupperle,Carrolland Hatfield,1985)。站在企业伦理和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看,企业社会责任的这一定义具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以此观点作为我们的分析基础。把经济责任看成是受托责任与法律责任一起并入狭义的责任范畴,而把伦理和慈善责任归入狭义的道德义务范畴(如图1纵轴所示)。那么,企业社会责任既有责任问题也有道德问题。对应此责任和道德,其信息披露是否也就一一的应为责任和道德呢?结论是否定的。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责任与道德区域企业尽了责任,是否相应的信息披露就一定也是责任,企业履行的道德义务是否其信息披露就一定不是责任呢。我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及其信息披露的责任与道德应如图1所示,在大的方面存在四个区域(不看图中虚线)。
图中1部分是边界可以明确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企业履行信息披露的责任对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监管是通过确定这一区域的边界来进行的。
图中Ⅱ部分是对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的信息非强制性披露,法律法规规定了企业的责任,但却没有规定企业必须披露相关信息(或者披露内容与程度在技术上难以实现),也就是说尽管企业在确保社会责任的某些方面履行了法律责任,但其并不需要就其相关政策、行为或结果等方面进行公开披露,甚至也不需要向有关部门提交任何报告,除非在涉及到法律诉讼的调查时候。企业是否披露取决于企业的道德水平(或技术水平,如对社会成本的计量等)。这个区域比较大,是信息披露监管的空白区域。对该区域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监管的目的是:区分信息的披露动机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使留在监管之外的信息披露是企业会有动机自愿披露的信息。
图中Ⅲ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但理论上应该存在这一区域。基于信息的社会性,以及信息的有用性来考虑,对某些利益相关者,该部分信息也是重要的,因此要强制性披露。如对企业的股东而言,企业的慈善支出的金额、对象及过程信息是重要的。该区域的信息披露的监管目的在于:体现公平。
图中Ⅳ部分是没有边界的,是最大的区域,是无从监管的。进一步的细化可以是在非强制性披露中再给出一个层次(如图1中虚线划出的边界):自律性披露。所谓自律性披露,这里将其定义为除了国家的法律强制披露和企业内部自愿披露以外的,诸如行业协会或其他民间组织的自律性规定中要求的信息披露。企业作为这些协会或组织的成员,应该遵循这些要求。对这些规定的违背,可能并不会遭受多少明确的惩诫。但是,肯定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
(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层次根据上面的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就分为下面的三个层次(图2)(根据图1中的横轴划分的):
在这三个层次中,强制性披露是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满足这一层次的披露要求是企业的完全责任,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有上面两个层次的披露。对于中间层次,可以在法律精神和国家政策鼓励和指导的基础上,由企业的行业协会、社会媒体联盟或其他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民间组织等制定企业社会信息披露的规程、准则等非强制要求企业披露,以满足社会的一些较高层次的期望,这些社会期望尚未达到能够立法的程度。企业的披露与否受到一定程度的来自自律性的压力。这一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企业的不完全责任。而自愿性的披露则是企业完全自主的社会责任意识促使的行为,对此社会没有期望更没有强制性的要求,这一层次的披露完全取决于企业的道德水平。所以企业的自愿披露是企业自愿履行的道德义务。
(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及后果针对上述不同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企业会根据自身的状况及对可能后果的预期来选择自己的披露行为。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的评价如下(表1)所示:
企业披露或不披露社会责任信息都会有一些后果,首先对强制性披露的信息,企业必须披露,不披露则可能带来法律的惩诫;其次对自律性披露的信息,企业披露的话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但不披露的负面影响会更大,可能会伤害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受到社会的道德谴责、影响企业的社会声誉等等;最后,是对自愿性披露的信息,企业不披露所受到的影响不大,倒是披露会让企业多方斟酌,避免披露成本、避免提高利益相关者对企业预期从而加重企业的负担等等。
四、道德建设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弹性监管
如果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监管的目的在于扩大图l中第1区域,有理由怀疑这一区域的扩大能否提高企业的最终的道德水平,如果单纯地认为强制性披露就可以促成企业的道德进步,那也只能是一种感觉,并没有充分的理由和证据。但在道德建设的漫长过程中,法制的作用确是不容忽视的。立法的过程就是将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在于这部分道德规范已经是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的最低的要求,法律使之不容违背;在法律规范面前道德水平不同的人都一律平等。强制性的法律通过惩诫让人们遵循这部分道德规范,让人们形成法律意识。但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之间尚存在很大的差距,这需要一个相反的过程,由他律性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自主意识。道德主体仅仅是遵循道德规范还不能说他就是道德的,道德的判断还是取决于主体行为后面的真正动机。“只要道德主体尚未将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品格,尚未从他律到自律的历程,那么道德规范的道德性就是不完全的,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道德规范”。道德他律向自律的转化需要一个道德社会化的过程。这一社会化的过程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力量的推动:社会整体利益的提高,强化人们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动机;二是道德自律的他律源泉,即法律的作用。
存在于企业层面的观点是“对组织最好的,就是对社会最好的,并由此推出来:社会责任正被企业很好地把握着”(Rob Gray,2000),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很多的证据表明,企业并没有利用其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其所做的只是履行法律和经济责任而已,其动机并非出于道德。因此,社会必须使企业的权力与其应负的责任对应起来,并让其正式地对社会承担责任,将道德规范法律化在这样的阶段是基础的。因此,图1中第1区域的扩大起码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奠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责任”基础。这也就是国外学者认为“责任必须是社会责任会计的核心”观点的来源。
然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除了责任的层次,还有很大一部分处于道德层面,使其披露行为出于自愿才是社会的最高理想。而且,由于人性本质、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立法进程、人类技术的各种各样的局限,使得责任永远不可能完全代替道德。所以,我们的观点是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的监管要采用分层次的,随社会发展阶段而变的弹性监管。这三个层次对应不同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并且不同层次的范围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我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从广义上讲既是责任问题也是道德问题,从狭义上讲既有责任问题也有道德问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从狭义上来说,既有责任问题也有道德问题,其与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有四个大的区域。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责任与道德的层次,具体又有强制性披露、自律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三个层次,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监管应该相应地采用弹性机制。
商业道德的含义范文5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广告时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解读与翻译英汉商业广告语言时,既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满足和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等因素,还要兼顾社会道德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等因素。
"Advertising(广告)”一词源于拉丁语,意为“唤起大众对某种事物的注意,并诱导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广告是运用隐蔽的“操纵术”,对顾客的情感施加影响,发挥其最大程度的感染力。因此,广告语言决不是简单的商业语言,而是一种富有语言技巧和艺术魅力的鼓动性语言。在当今社会,广告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无论你打开电视、收听广播、翻阅报刊杂志,还是在路上、商店、游乐场,广告无时、无处不在,使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判断,改变人们的观念。既然是一种鼓动性语言,广告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因此,广告的传播对于宣扬社会道德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道德观人手,阐述英汉广告语在创作、解读与翻译中应注意的营销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因素。
一、中西方道德观与企业广告促销活动
中国的传统道德以儒家思想为根基,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儒家伦理中的“仁”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具体到企业广告促销活动中,“仁”就是使顾客满意。只有对消费者“仁”,消费者才能以“仁”来回报企业,回报社会。“义”是儒家重要的道德规范,要求人要自觉地做合理之事。现代企业的广告促销活动固然要求“利”,但应坚持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以义求利,反对不仁不义、重利轻义、见利忘义、惟利是图的不义之举。“礼”是外在的伦理行为,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对待顾客及其他合作伙伴彬彬有礼,是“礼”的重要体现。企业在广告促销宣传战中应遵循“礼”,不能以谎言欺骗消费者或合作伙伴。“智”是指人的聪明才智和专业技能。“智”离不开人才,在广告促销活动中,不仅要体现爱才、惜才、广揽人才,而且要信才、容才、用才,还要做到以人为本、人尽其才。“信”是“仁、义、礼、智”的必然结果。“言必信,行必果”既是人的处世原则,也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基本保证。企业在广告促销活动中,必须守“信”,以赢得顾客信任,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信誉。
西方道德的源泉是宗教,虔诚的宗教信仰是人们经济道德最丰富的源泉。西方人认为,获取财富要用上帝最喜爱的方式,即用最有效、最合理、最公平、最职业的方式来创造财富;财富应该以上帝所喜欢的方式使用出去,不应该用于个人的欲望,而应该用于社会。这样的伦理道德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西方企业在广告活动中遵守“诚实、感恩、公正、行善、自我完善、不作恶”的道德规范,要求企业在广告促销中信守诺言、履行合约,避免欺骗和误导性的宣传。企业应助人为乐,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尽其所能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使其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其自身价值。
二、解读英汉广告语中企业的营销道德与社会资任因素
道德价值原本就是人类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参考量。企业不仅要考虑自身利益和消费者利益,还要考虑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如果企业不顾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只能是砸了自己的牌子,结果适得其反。广告作为企业宣传自身价值与推销产品的重要手段,是表明企业的营销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以赢取更多客户青睐的重要媒介。因此,中外企业在创作广告语时,都应注意体现这一点。
(一)解读汉语广告语中企业的营销道德与社会责任因素
孔子说:“仁者,人也。’他认为仁的本质是人,仁所讲的就是做人的道理。汇仁肾宝打出的广告语“仁者,爱人”和百年老店同仁堂的大堂对联“同声同气济世济人,仁心仁术医国医民”,都直截了当地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中“仁”的精髓。在传统的商业道德中,有“明码实价”、“童史无欺”之说,而“挂羊头,卖狗肉”就是对违背广告道德行为的谴责。
中国国民稳固的心理结构,也是以“仁”、“务实”、“忍耐”为基本内容的。另外,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处肥沃之地,衍生出以居住地为本的“家本位”观念。汉语广告语中处处体现着“爱家”、“爱国”、“团结”、“奉献”和“忠孝”的思想。
海尔,中国家电业的佼佼者,在中国家电工业走向成熟的时候,果断打出“海尔,中国造”的旗号来塑造海尔全球化的品牌形象,既振奋了国人的自信心,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长虹,作为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在中国彩电工业逐渐走向成熟的时候,承担起民族昌盛的责任,提出“以产业报国,以民族昌盛为己任”。
中国联通,它的标志是州个中国结,本身就充满了亲和力,其推出的“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的广告语,把自己的标志和品牌名称自然地融在一起,做到了表里和谐统一,反映了企业团结一心、报效祖国的精神理念。
另外,还有一些广告语,如金鹿蚊香“默默无‘蚊’(闻)的奉献”强调的是“奉献”,“威力洗衣机,献给母亲的爱”、“孝敬爸妈,脑白金”说的是“孝顺”,“孔府家酒,叫人想家”、“舒肤佳,促进健康为全家”提的是“爱家”等,这些都体现了重视亲情和尊老爱幼,宣扬了中国人的伦理道德。
针对国民受教育程度还不够高,文盲、半文盲较多的状况,我国以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为基本国策,重视大众教育水平的提高。一些企业在营销中注意把宣传教育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适合了很多家长的心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山叶钢琴提出的“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是我国台湾地区最著名的广告语,它从学钢琴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长的角度出发,把握父母的心态,倡导“让孩子健康成长”。
台湾日盛国际商业银行自视为“富有知识的银行”。在其广告中,可爱的小朋友们观天文、学游泳、接触计算机、下西洋棋,背景音乐唱着“I”VE ADREAM一一一TO SEE THE WORLD",字幕上出现“学习+学习”、“尝试+尝试”、“累积十累积”、“挑战+挑战”,这些正是孩子们摸索成长的写照。广告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知识让人富有”。这样的广告,在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今天,无疑是深人人心的。
《羊城晚报》提出“真知影响人生”,它用“真知”揭示传播内容的特质,提倡“读报益智”的理念。同样,《大连日报》的广告语是“真知引导生活”,并配以解说词“真实新闻引导生活方向,真知灼见引导生活目标”。它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要学习‘真知’,过健康向上的生活”。
东风公司,曾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其在品牌宣传和广告语中,不忘宣扬健康的思想与生活观念,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激情和豪迈。2000年7月1日,东风公司水厂首次提出这条广告语—“做高尚的人,送纯洁的水”。这10个字就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它表达了水厂职工的精神境界、追求目标,不仅倡导人们要做纯洁、高尚的人,而且让这种健康的思想和生活观念像“东风”一样吹遍大江南北。另外,东风公司车架厂的广告语—“东风车架,挺直脊梁走天下”也格外引人注目。它把车架比作人的脊梁,体现了一种自信与潇洒,同时也向人们传达了“要挺起脊梁做正直的人”的观念。
近年来,国人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企业在广告宣传中也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田七洗洁精在电视广告中,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几个非常典型的场景,如削苹果皮、反复清洗餐具、对餐具进行消毒等,完美地诊释了“草本除菌更安全、更放心”的理念,契合了现代人对于果蔬残留农药的焦虑以及追求环保健康的心理,塑造了天然、健康、清新的品牌形象,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绿色食品”也就是无污染、健康安全的食品越来越多,企业也提出“绿色营销”,即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向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引导并满足消费者有利于环境保护及身心健康的消费需求。
(二)解读英语广告语中企业的营梢道德与社会责任因素
西方国家的历史不及我国悠久,加之地域狭小,经常迁徙、移民,家园观念淡化,使得西方人的心理结构较为松散,“人本”、“认知”、“行为”是其基本内容。因此,英语广告重在以人为本,突出个性,立足于褒扬自我,推崇创新。
雪碧Obey your thirst .(服从你的渴望)
佳能打印机:Impossible made possible .(使不可能变为可能)
雀巢冰激凌:Take time to indulge .(尽情享受吧)
耐克运动鞋:Just do it(想做就做)
诺基亚:Connecting people.(科技以人为本)
欧美国家的经济比较发达,人们更加讲究生活质量。因此,企业在宣传时,更突出产品的舒适性、安全性、健康性和环保性。
Bayer阿司匹林的广告语为:
What this headache needs is 100% pure painreliever. And that’ s Bayer Aspirin . Bayer Aspirin is not80% """nor 90%,it’ s 100 % pure pain reliever.
这则广告用数据强调了Bayer阿司匹林是一种100%安全、可靠的止痛药。
还有一种服饰的广告语为:
Now, Light Protection So Comfortable.
You’ ll Wear It Any Time .
这则广告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突出了产品的舒适性。
有一种药丸的广告语很有特色:
Yes, Beecham’s Pills can bring the health thatmeans more than wealth .
它提出“健康”比“财富”更为重要。
另一种减肥丸则用:
Lose weight the safe , natural way without beinghungry .
Ask your chemist for Metercal, and lose up to 1/21b. a day.
它是说明要减肥,必须“安全”地减。
环境污染是西方社会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现代化工业生产在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这引起人们对生态平衡、自身健康以及后代生存环境的关注。许多企业以号召大家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广告主题,既获取公众的好感,又达到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目的。
SANARA是一种洗发水,它的广告在列举其一系列优点之后,用一半的篇幅强调“不污染水和土壤,连外包装都是可再循环的”:
You~’t actually see how king Sanara is to theenvironment but it’s nice to know the whole range isbiodegradable, so it down’t pollute water or the soil.And naturally, the packaging is recyclable.
Sanara . Kind to you , kind to nature
Wella. You can see the thinking.
在西方国家,妇女解放也是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在一则题为Why Can’ t A Woman Be Like AWoman?的香水广告中,作者从妇女解放这一角度出发,列举了妇女形象、地位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矛盾和困惑,最后点出:
Cabriole is full of delicious contradictions . Exac街like the woman who’s clever enough to enjoy being awoman。
三、英汉广告语翻译时应注意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因紊
英汉广告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倡导企业的营销道德和社会责任,让广告起到激发美好联想,弘扬民族文化,传播进步意义的作用。否则,就会误导消费者,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移动电话市场第一品牌Nokia(诺基亚)的广告语是“Connecting People",译为“科技以人为本”,就把这句话“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言之有物。
美国著名运动鞋品牌Nike(耐克)精心打造的广告语是“Just do it"(想做就做),它以对自我、个性、叛逆的推崇和张扬而风靡美国,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理念。但是,直接译成“想做就做”在中国香港和泰国等地播放时,却没有产生应有的共鸣。因为香港是华人社会,人们的心理状况还是很传统的,不少人认为这则广告有诱导青少年不负责任、干坏事之嫌,纷纷投诉。直至后来广告词改译为“应做就去做”,才平息了风波。
美国Budget出租车中心的广告语是“Big thrills;small bills"大刺激,小花费),这会让人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不良的联想,一味地追求刺激。另有家酒店推出的广告语“)Jnjoy your glass to the full"(尽情喝吧),则有让人歼酗酒”之嫌。因此,如果翻译时进行适当变化,改为“大惊喜,小花费”和“快乐地喝吧”,就能减弱广告文字对人“过分的鼓动作用”,避免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再如,1995年初香港街头出现了一则广告:"Shewants to put her tongue in your mouth .”乍一看,有人可能认为这是婚姻介给所的广告,也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应召女郎服务公司的广告,因为从字面意思翻译是“她要把舌头放进你的嘴里”。其实,这是“香港学习语言中心”( The Hong Kong learning languageCenter)的广告。其关键词是“tongue,如果按“舌头”直译,就会使人产生低级的联想,所以应挖掘"tongue的另一层含义—“语言气翻译成“她要把她的语言教给你”就一目了然了。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出口商品在注册商标和广告翻译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在政治、文化、习俗.中有特别含义、容易引起误解或不良联想的译文。
我国产的“大鹏”牌帆布鞋曾被译为‘恤邻”。大鹏是中国神话中最大的一种鸟,、也是英语中的巨鸟,这样翻译本无可厚非。但用了三个大写字母,就与“中华民国”的英文缩写一模一样,这是一个常用的新闻词语,难免在经常读报的海外华侨和英美人士中产生误解和不必要的联想,所以改译为“GiantEagle’’才妥当。
我国的“金鸡”牌闹钟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声誉,但它译成“Golden Cock”却让国外的消费者望而却步,因为cock一词除有“公鸡”的意思外,还会使人产生“男性性器”的不雅联想,给人一种粗俗、缺乏教养的印象。
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反映在广告翻译上也有所不同。例如,“白熊”这一商标可译成“White Bear”或"Polar Bear"。选用哪个更合适呢?这要与时代背景相联系。随着近年来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 PolarBear"(北极熊)已另有所指,人们易将其作为绰号与世界上的一种政治势力联系起来,所以还是译为"White Bear’,较为妥当。
商业道德的含义范文6
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等。企业社会责任超越了以往企业只对股东负责的范畴,强调对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社区、客户、政府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最基本的是企业的法律责任,包括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不违背商业道德。在高层次上是企业对社区、环境保护、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和捐助。
从经济全球化进程和跨国公司自身的利益驱动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它既是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又是企业用来约束企业内部包括供应商生产经营行为的一套管理和评估体系。企业社会责任守则不同于其他的技术标准,它超越了以往企业只是强调技术性指标,只是把赚取利润作为唯一目标这样的传统理念,而更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注重生产过程中人的健康、安全和应该享有的权益。企业社会责任还强调企业对消费者、对环境和社区的人文关怀,注重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形成
在西方,从20世纪60年代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纷争到90年代众多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同和支持,期间经历了30 多年的时间,到90年代末期,“企业社会责任”才逐步走上制度化的发展轨道。在这个期间,欧美企业家在经营理念上经历了很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企业家自身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假设、再到“企业公民”理念的转变,而且在企业经营理念上,由原来的只对股东利益负责到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也经历了很大的转变。这些转变也是在一系列社会事件和社会运动的促动下发生的。20世纪60年代,欧美的企业也并不认为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但是,“伦敦烟雾事件”等一系列污染环境和损害公众利益事件的发生,以及这些事件所引起的西方消费者运动、可持续发展运动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迫使企业家不得不承认企业与环境、与社会的关系不再是分离的、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好处的,不承担社会责任就会付出很大代价。企业家也认识到不仅要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而且,企业还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的社会形象,才能够更多地赢得顾客的青睐和消费者的满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企业家的企业社会责任也是被逼出来的。
企业社会责任守则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到2000年,全球共有246个以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环境和员工权益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社会责任生产守则,其中118个由跨国公司制订,92个由行业和贸易协会制定,32个由多边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制定。这些跨国公司不仅制订并推行公司社会责任守则,而且要求供应商和合约工厂遵守劳工标准,安排公司职员或委托独立审核机构对其合约工厂定期进行现场评估。其中,家乐福(Carrefour)、耐克(Nike)、锐步(Reebok)、阿迪达斯(Adidas)、迪斯尼(Disney)、美泰(Mattel)、雅芳(Avon)、通用电气(GE)、玩具反斗城(Toy R Us)等50多家跨国公司已经在我国开展社会责任审核,有些公司还在中国设立了劳工和社会责任事务部。目前,我国沿海地区有8000家企业接受过这类审核。除了跨国公司制定的社会责任守则以外,还有国际性的行业协会制定的守则,如国际玩具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Toy Industry, ICTI)、世界体育用品行业协会(WFSGI)、服装厂行为标准组织(WRAPP)、由英国政府支持的道德贸易联盟(Ethical Trading Initiative, ETI)、美国全球社会责任信息和咨询服务机构(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BSR )、全球工人与社区合作联盟(Global alliance for Workers and Communities,GAWC) 、公平 (体面)劳动联盟(the FairLabor Association,FLA)等。SA8000是由美国非政府机构“经济优先权委员会认可委员会” (the 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 Accreditation Agency, CEPAA) 制定的,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旨在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最终达到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其主要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及世界人权宣言制定的,主要内容包括童工、强迫劳动、安全卫生、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及管理体系9个要素(见周国银、张少标《SA8000:2001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实施指南》)。在这200多个企业社会责任守则中,都有具体的保护员工权益的条文,如FLA、ETI和SA8000标准中的非歧视性原则规定,工厂的招聘、工资福利、培训、提升、解聘及退休政策不得歧视不同种族、社会阶层、国别、宗教、身体状况、性别、性取向、工会团体或政治团体的工人。SA8000还规定禁止性强迫、性辱骂或性剥削行为(见谭深、刘开明主编《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与中国社会》)。在FLA、WRAP、ETI、WRC和SA8000中,都有禁止辱骂工人、禁止强迫劳动的规定。SA8000和ETI还规定不得要求工人缴纳押金或将身份证件交给工厂保管(见谭深、刘开明主编《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与中国社会》)。这些条文都明确指示了要尊重劳动者的价值,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些是与我国的劳动保护法完全一致的。
“以人为本”理念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中的含义
“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尊重劳动者作为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中“以人为本”有这样三层含义:
第一,“以人为本”意味着作为劳动者的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产品价格中不仅包含了原材料的成本,而且还包含了劳动者所付出的价值,那么,在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劳动者不仅是一个生产或推销的工具,而且是一个通过劳动实现个人价值的主体。劳动者的价值是由多方面来决定的,保证生产安全就是劳动者的人身安全,改善工作环境,也是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使其在生产过程中,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