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职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防教育职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防教育职责

国防教育职责范文1

(一)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全面部署国防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关于深化国防教育改革、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部署要求,积极抓好各项改革任务任务的落实,着力构建党委政府重视、军地密切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全民踊跃参与的国防教育格局。

(二)加强沟通协调,整合各类资源,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积极谋划、当好参谋助手,向上级部门、县委政府、人民武装主动请示汇报,争取各级的重视和支持,把国防教育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人武部议事日程。充分运用党政军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国防教育资源,切实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加强协调沟通,围绕主题教育和专项活动推进资源整合,推进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梳理影响和制约工作发展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办法、提出整改措施。

(三)充分利用大数据方法手段,着力提高国防教育建设。紧紧围绕扶贫攻坚战略,加强探索创新贫困地区的国防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视野和素质;适应信息时代新需求,贯彻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部署,紧紧围绕大数据战略,加强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运用信息化手段普及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拓展互联网+国防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一)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学习。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国防理论和国防知识的教育;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做好领导干部培训;进一步落实把国防教育列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学习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培训计划要求;通过国防知识讲座、国防教育军事日活动、参加国防动员演练等形式,加强领导干部经常性国防教育;加大公务员国防教育力度。

(二)抓好青少年国防教育。把学校作为主要阵地,突出抓好青少年国防教育,推动国防教育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会同教育局加强改进初高中学军训工作,提高学生军训质量和实效;开展国防教育示范校建设、军事夏(冬)令营、少年军校等课外活动,激发青少年学生尚武热情;结合教育领域改革,研究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工作。

(三)抓好民兵预备役国防教育。在征兵工作开始前,协调人民武装部赴初高中学习宣讲国防教育,激发青年学生参军报国的热情;紧贴民兵预备役组织任务和训练,加强民兵预备役组织国防教育工作,提高民兵预备役人员热爱人民、担当履职、勇于奉献、忠于职守的品质。

(四)抓好企业、农村、社会等领域群体国防教育。紧紧围绕扶贫攻坚战略,将扶贫攻坚与国防教育进农村有机结合,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退伍军人、农村骨干分子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利用各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图书室、宣传栏等设施,普及和宣传国防教育知识。

(一)深入开展纪念胜利80周年活动。以“发扬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深入开展纪念胜利80周年活动。结合我县实际召开座谈会、组织到烈士陵园祭奠、到战斗遗址参观,以缅怀革命先烈崇尚革命英雄,发扬精神、建设美丽家园。加强现有基地的管理和使用,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按照《国防教育基地命名管理办法》,根据州国防办要求,做好红色基地、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申报工作;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参与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提倡和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展出或提供具有国防教育意义的实物和史料。

(二)集中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月活动。结合纪念胜利80周年,以“发扬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在9月份集中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月活动。一是结合教育“五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及时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报告会或国防军事知识讲座;积极做好州国教办牵头组织国防教育宣讲团到我县进行国防教育宣讲专题报

告会;主动邀请军事机关首长上讲坛,讲军事。二是结合9月30日的烈士纪念日活动,组织到烈士陵园祭奠、到战斗遗址参观,以缅怀革命先烈、崇高革命英雄。三是结合征兵和学校军训工作,开展讲座、宣讲活动。让青年更多了解国防、了解军队,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尚武精神和参军热情。(三)加大国防教育宣传力度和水平。依靠主流媒体,发挥电视、报纸及其他媒体的作用,借助新兴媒体的力量,提高加强对国防教育的宣传渗透力度。一是依托县电子政务网信息平台、手机等媒介加强对国防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二是依靠主流媒体,围绕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加强同电视、报纸及其他媒体的合作,借助媒体的力量,提高普及国防教育的力度和水平。

《贵州省国防教育条例》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各相关工作部门要严格按照《贵州省国防教育条例》,充分运用本部门的国防教育资源,切实发挥优势,共同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工作。

教育部门:把国防教育列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并进行检查、考核。

宣传部门:根据形式和任务需要,做好国防教育宣传工作。

民政部门:结合拥军优属和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等开展国防教育工作。

人社部门:结合转业军人安置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在公务员初任培训和其他相应就业培训中安排国防教育方面的内容和其他相应就业培训中安排国防教育方面的内容。

国防动员、征兵、国防科研生产、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军事设施保护、学生军训工作主管部门按照法定职责,开展国防教育工作。

国防教育职责范文2

一、高度认识,强化领导,确保双拥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做好双拥工作关系到国家安全、人民安康,意义非凡,责任重大。我局多年来始终把双拥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抓紧抓好,为此专门成立了由局党支部书记为负责人的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组织,明确双拥职责。同时制订年度计划、阶段性计划,在全局干部职工中经常性地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活动,认真贯彻《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和双拥各项政策法规,增强全体人员做好双拥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更好地做好双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排除万难,千方百计,确保双拥政策法规落到实处。衡量一个地方双拥工作的优劣,政策的落实是最为重要的方面。我局始终把国防教育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制定了国防教育实施意见,跟踪督办、跟踪问效,并且把考核纳入全面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安排职工政治教育活动时,把国防教育列为其中一项重点内容,统盘考虑,确保了国防教育落在实处。

三、倾情参与,积极活动,确保为军民共建多办实事。坚持经常开展军民共建、军地互办实事活动能很好地融洽军政、军民关系,巩固军政、军民鱼水深情。到官兵营地开展系列慰问活动,为官兵添置音响、多媒体等多种用品,并安排经费对进行维护和整理。

四、周密部署、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好“八•一”期间的各项拥军优属活动,与驻地官兵开展了走访、见面交流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共叙军民鱼水之情,增进了相互了解,结成了军地结对友好互助对子。充分利用横幅、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国防知识、国防法规和新时期拥政爱军、拥军优属活动的重大意义,以及爱军拥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等等。还定期选择一批保家卫国,建设祖国的优秀爱国主义影片,在电教室集中时间播放,加大了国防教育的覆盖面。

国防教育职责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同志曾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垒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人才培养、领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国防教育成绩显著。但是,大学生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垒面的方向发展。

一是大学生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基本了解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和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当兵从军、献身国防的意识,对革命光荣传统、军队战斗精神、我军使命职能等基本知识不清楚。有的认为国防建设与己无关,国家安全应该由军队负全责,有的认为参加军训的最大意义是体验生活,能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有的甚至反对和抵制军事训练课,不喜欢僵化死板和不人性化的军事管理制度,认为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

二是教育手段方法少,教育效果不明显。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媒体、报刊杂志、课堂教育等3种形式,占到其知识获取量的95%以上,反映出当前国防教育手段单一,信息渠道少的现实窘境。而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多采用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授受的方式教受,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老师也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进行条理分割和融汇贯通,没有很好地找知识准切入点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

三是教育缺乏连贯性.教育成果难巩固。大学生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抓好了大学生军训,就上好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高校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清醒和一致的认识,下很大功夫抓好了大学生军训。但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领导不力,缺乏阶段性计划,考核指标难落实等因素,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没有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四是成长环境安逸舒适,缺乏吃苦尚武精神。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都生活在环境优越的环境中,授受过较好的知识教育,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从军、爱军、拥军的意识在减弱。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做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争取社会全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教育功能。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国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全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的理念,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政府部门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通过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真正调动起政府各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其次,要积极探索办好全民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广播电视、新闻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的宣传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全民重要节日纪念活动,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国防教育职责范文4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和安全, 抵御外来侵略, 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增强公民的国防观念, 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使人民增强保卫国家安全的知识、意志、技能和体魄。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 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塑造大学生精神品格的双重任务。在高等学校开展以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国防教育,是国家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也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这不仅对建设我国现代化国防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教育法》( 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 规定, 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国民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 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 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强调指出, 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 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军训内容包括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2个部分。军事理论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 军事技能训练主要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或在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进行。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 学时, 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 3 周。这些都明确指出了高校大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 并努力学习军事理论知识, 这是青年大学生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的具体行动, 也是遵守国家法律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我国安全形势的需要

20 世纪90 年代,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 世界逐步走向多极化, 并基本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在这种战略格局下, 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表现在: (1) 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威胁。当前, 美国不顾世界多样性的实际情况, 倚仗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和军事力量, 把自身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发展模式和社会制度强加于其他国家, 企图建立以其为首的单极世界。1999 年美国发表《国防报告》开始, 一直把中国当作最主要的潜在“全球对手”,大肆宣扬“中国”,经济上对我国进行遏制, 军事上对我国进行干涉。2005 年7 月19 日, 美国国防部炮制的《中国军力报告》, 再次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等。(2) 势力活动猖獗。近年来, 美国从其自身利益出发, 不断支持“”活动, 制造事端, 向台湾大量出售先进武器等, 使得台湾的分裂势力有了新发展, 并不断在台海制造麻烦。(3) 日本的国防战略由防御性向进攻性的转变。随着近年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强, 日本已经不满足于经济大国的地位, 其国内右翼势力也越来越嚣张, 修改历史教科书, 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侵犯领土等, 屡次伤害我国人民的感情。日本政府还不断增加军费开支, 更新武器装备, 大力发展军事实力, 多次向海外派兵。2005 年又谋求进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4) 中印边界存在领土争端。由于历史原因, 中印边界有一些领土没有明确, 虽然两国间已达成一定谅解, 但分歧依然存在。(5) 南海部分海域存在纠纷。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我国对南海大部分海域拥有, 但由于历史原因, 南沙部分岛屿、礁石及周边海域, 被东盟一些国家非法占领和控制。鉴于上述国际及周边安全形势, 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建设就显得非常及时和必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 应该通过国防教育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和意识, 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 以随时适应保家卫国的需要。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但战争危险并没有消除。作为现代战争根源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领土纠纷依然存在, 天下也不太平。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 对战争的危险必须保持充分的警惕, 决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因此, 当前我们高校要居安思危, 要有忧患意识, 要警钟长鸣, 大力抓好青年大学生的国防教育。

三、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首先, 高校国防教育是增强国防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径。现代战争拼的是国家的综合国力, 而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中的核心要素, 爱国主义是国防精神力量的主要源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高校国防教育正是培养国防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径。其次, 高校是培养强大国防预备役力量的重要阵地。现代高技术战争, 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兵员和强大的预备役力量, 而军校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作为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理所应当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 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和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21 世纪初的阿富_汗、伊拉克战争更进一步证明, 高校已成为世界各国培养强大预备役力量的重要阵地。如今, 美国已有500 多所高校设立后备役军训团, 大学生经军事训练, 考试结业后, 授予后备役少尉军衔。俄罗斯在地方高校设军事教研室, 负责对大学生实施军训,有的高校还设有军事系, 直接为军队培养有高等军事专业知识的国防人才。英国在地方高校组建有军事训练团, 对大学生进行军训, 以储备预备役军官。印度高校设立国民学兵团对大学生实施义务国防教育, 同时为军队培养预备役军官。第三, 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也是适应现代高科技战争和维护经济建设的需要。高度发达的经济、尖端的科学技术必然导致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战争, 高技术兵器的作用愈来愈重要。

国防教育职责范文5

 

      一、实践哲学要求落实实践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军事理论课教学主要置身于静态的课堂讲授中,忽视了实践知识教育,造成了知识教育外在化、灌输化、强制化,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被动服从的状态,甚至有些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或做作业、或考证、或开小差等,总体上缺乏对教师所授知识的深入思考与探究。而理论知识归根于实践,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教育与学生具体的、主体的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理论,并最终自觉发扬爱国主义,履行国防的义务。

 

因此,实践哲学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从理论出发最后落实到实践中去。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如果单从书面理论出发,其枯燥与复杂性会大大降低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而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能够较好的实现从理论到到实践的飞跃,消除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强制化”、“外在化”等的缺陷。

 

二、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国防教育的实践活动

 

(一)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大学生通过参加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在观摩、体验、讲解中不断增加对国防的了解、在结合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自我,找到课堂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契合点、个人与国防教育的结合点,深刻理解国防教育开展的意义,成为自觉推动国防教育全民化、社会化的一员。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首先,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基地作用。国防教育基地具有历史感强、冲击力大等特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革命遗址、战地观光园和其他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科技馆时,可以结合课堂中讲解地道、火炮、坦克、战例等方面内容,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其次,开展军民融合的一些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一些接触了解军人、军队的机会,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国防不仅仅是军人的职责,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义务,国防离大家并不遥远,并借此机会提高大学生爱军、拥军、参军的自觉性,主动投身于国防建设。由于军训持续时间短且四年只有一次机会,因此可以组织大学生到军队中参观体验,在与军人相处、训练中体会保卫国家的使命感与荣誉感,切实体验军营文化。除此之外,也可以参照美国在这方面的成熟经验。美国自1910年起就建立起童子军和后备军官训练团制度,并以立法进行保障。军队官兵融入到学生的户外活动中,如野营、登山等,从小开始就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渗透式国防教育。

 

(二)推进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什么是校园文化呢?校园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环境文化四部分组成。对高等教育整体环境起着一定的作用。思想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除了每周一次的课程教育之外,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渗透国防观念。首先,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电台、报刊等形式加强宣传,同时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军事爱好者协会、时事热点论坛等社团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可以组织国防知识竞赛、举办国防教育展览、定期举办国防教育讲座等,从不同侧面向大学生传授国防知识,宣扬英雄人物,可以举办户外野营、定向越野、军旅夏令营等活动,在增强大学生体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大学生一定的军事行动能力;也可以邀请政客、将军等进校园对时事热点进行讲解,提升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融入感。其次,积极开展“国防文艺”活动。有时候一部好电影、一部好的纪录片带给学生的影响比课堂听讲的作用还要大。

 

三、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模式探索

 

本文从实践哲学的本质要求出发,在反思总结现有军事理论课教学实践活动形式的基础上,尝试打破军事理论课的单一理论教学模式,提出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具体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三个方面。试图将学生获得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理性思考与情感体验统一起来,综合协调知情意的发展;辩证统一知识获取、能力培养和道德培育。具体到国防教育上,此种模式将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社会之中,突破教育等同于学校的狭隘认识,拓宽教育的时空界限,突出教育的实践原则,把教育当作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方式,改变教育的非生活化、唯理主义倾向,使教育回归生活,学生回归教学主体,在学生生活中进行国防教育。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避免社会实践教学拘泥于形式,可有可无的状况,更好地发挥内外教育资源的综合作用,形成一个整体,要始终坚持以下实践:(1)将实践教学常态化。首先把社会实践课时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实行考评机制,把社会实践的成绩记入到期末总评成绩,或者可以实行实践成绩一票否决制,即若无此项成绩,纵然理论考试成绩再高,依然记军事理论课不及格处理;还可以与校团委、学生处等组织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将此课程列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并记有学分。其次保障实践教学的物质条件,除设置教学经费之外,学校还应该保障经费专项使用,不得挪为他用。三是将实践教学活动日期落实到教学计划的同时,明确活动地点、内容等具体细节的安排。(2)充分利用学校周边资源进行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利用当地资源或者附近省市的实践基地策划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军事理论课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各高校的军事教研室可以根据各自设计的教学目标,有目的性地选择相应的基础平台实施实践性教学活动。总之,基于实践哲学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是改变军事理论课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希望走出一条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统一的道路,真正树立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国防教育职责范文6

关键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7-0089-03

为贯彻《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和《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01]48号)文件的重要精神,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于2002年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其于2006年作了进一步的修订),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军事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1][2],之后国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提上了日程。但是,就目前国内普通高校整体的发展水平而言,国防教育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大纲》制定之初,国内除少数普通高校开展过或一直进行着国防教育或类似的课程教学外,对于多数高校而言,国防教育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课程建设层次较低,其中师资队伍更是层次不齐,这严重地制约着国防教育的发展。关于师资队伍建设,《大纲》的第八至十一条已经从教师的地位、职责、培养、聘任和管理等方面[2]做出了具体的规定。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怎样才能落实《大纲》规定,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发展呢?

一、保障相关文件政策的落实与稳定

首先,保障相关文件政策的落实是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如前所述,为了确保国防教育在全国普通院校的顺利开展,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确定了相关政策。如《大纲》中明确规定:“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军事教师是完成军事课程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学校应当在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内,按照军事课程教学任务配备相应数量的合格的军事教师;”“要建立军事课程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师培养聘任制度。”[2]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地方的落实和文件政策的稳定,国防教育的师资队伍能否建立起来,能否发展壮大,都与之密切相关。相关文件政策只有在各职能部门真正的落实,才能为国防教育队伍的建设、发展保驾护航。此外,为了更好地扶植国防教育队伍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应在落实相关文件政策的同时,进行校内政策的暂时倾斜,在国防教育人才的引进、培养、待遇、职称评定以及校内地位、经费保障等方面予以优先政策的支持。

其次,相关文件政策的稳定则是队伍建设的定心丸。现在,国防教育工作者最大的顾虑就是担心政策的变化。笔者曾利用2007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学授课竞赛”的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国防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即相关文件政策会不会变,不少教师甚至担心将来因政策的变动会导致失业。特别是一名与会者提到一个事例,说的是某学院由于领导班子的变更导致了政策的变换,将原先办的有生有色的国防教育机构予以解散。这一事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涉及相关政策校内贯彻的连贯性问题(这固然与部分领导对国防教育的认识有关,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当前很多院校都进行了新校区的建设,不同程度的造成学校经费紧张,压缩公共课成为许多院校节省经费的途径,国防教育也位列其中)。这种疑虑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而破除这种疑虑就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努力。

二、发挥队伍领导者在行政、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火车头”作用

对于国内多数院校而言,国防教育队伍是一支组建中或成长中的团队,所以选派合适的领导至关重要。为了今后的发展,担任这支队伍的领导者必须在行政、教学和科研等方面能力突出,能处处发挥表率作用带动国防教育队伍建设,而队伍中的成员反过来也应激发和监督领导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体讲,在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领导者应怎样发挥其“火车头”作用呢?

首先,在行政管理方面,领导者在理顺上下关系的同时,还应着力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部门队伍发展的有利空间,如前面提到的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待遇、职称评定以及校内地位、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这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国防教育单位显得尤为重要;向下则应合理分工,成立教学、科研等相关的小组,调动团队中每个人的积极性,以期尽快形成和长久保持队伍合力。

第二,在教学方面,以身作则,带领和督促队伍成员下大力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树立良好的教风,并且在严把教学质量关的同时,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国防教育之路。实践中要求领导者要发挥榜样、教师和督导员三重作用:榜样的作用,即要求领导者首先自身具备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成为队伍的表率,激励和带动成员提升教学能力;教师的作用,即领导者要传授成员一些教学经验、技巧等,指导成员摸索适合的教学方法,并及时帮助大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督导员的作用,即要求领导者要监督大家的教学工作,严把教学质量关,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

第三,在科研方面,领导者同样需要发挥表率作用,不断地激发队伍科研兴趣,鼓励和督促成员刻苦钻研,逐步提升科研能力与水平,以期最终结出硕果。在这方面,领导者一开始就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科研在国防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即科研是课程建设的引擎之一,如果让这一引擎熄火或者长期处于动力不足的状态,那么课程建设这架飞机的前途可想而知;帮助队伍成员理顺与教学的关系;整合力量,寻找科研突破口;带动出台相关内部政策,鼓励教师投身科研,这就需要灵活应对:可以制定科研奖惩制度;可以为部分教师的科研项目配套资金;也可以调整各教师的课时量,让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发挥特长,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同样要发挥领导者榜样、教师和督导员三重作用,此不再赘述。

三、组建专业队伍,不断完善队伍结构

组建专业队伍,不断完善队伍结构,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关于高校国防教育师资的配备和完善队伍结构,《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即“学校应当在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内,按照军事课程教学任务配备相应数量的合格的军事教师”[2];并且要“不断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军事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及学历、学位水平” [2],等等。

首先,形成一支专业队伍是完善队伍结构的前提。但是,就目前国内各高校国防教育的师资配备情况来看,不容乐观。业内人士对国内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7所(部属7所、省属28所、市属2所)普通高校调查后发现,有3所院校未配备相应数量的军事教师,而在所有的教师中,专职教师的比例只占47.1%,兼职或外聘教师占52.9%,专职教师的比例小于兼职或外聘教师的比例,这说明很多院校自身并没有形成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3]这很令人担忧,必须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成立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其职能就是要成为国防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一支专业教师队伍的形成对于国防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这不用笔者赘述。那么,怎样才能打造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呢?第一,上级要落实国防教育教师的编制。第二,关于教师的来源,队伍组建之初,可以先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从学校各院系抽调或借调一批精兵强将,以此来搭建队伍的支架;之后就可以以招聘的形式广纳人才,充实队伍,不断地完善队伍的结构。

其次,要着力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具体则要在年龄、知识层次和职称等方面合理配置。年龄上,尽量是老、中、青梯次搭配。老一代是骨干,中年一代是中坚,年轻人则作为后续力量。三者的人员比例最好是1:1:1,这有助于减轻老一代的压力,有利于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时下许多高校实行定岗定编制度,对教师编制人数和职称比例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老、中、青教师中任何一方比例过大,都不利于队伍的成长与稳定。老教师过多就会面临队伍老化的相关问题,如中青年的成长和集中退休后出现的空白等;中年人过多就会面临相关方面的激烈竞争,如职称等,影响队伍稳定;青年人过多就会面临队伍青年化的相关问题,如经验的不足。在学历方面,前者的调查发现,37所院校军事教师学位构成为博士占3%,硕士占33%,学士占51%,其他占13%,[3]可见当前学士和硕士学历的教师占主导。但是,从学科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今后应着重引进高层次人才,并鼓励现有人员提升学历。在职称方面,前者调查表明,教授占7.2%,副教授占22.6%,讲师44.3%,助教占25.9%,[3]可见讲师和助教是主体,高级职称不足30%,这不利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今后应注重和增加高级职称比例,整体提升师资水平。

四、注重队伍的长期培养

在组建和完善国防教育师资团队的同时,也应注重队伍的长期培养,以使我们的队伍整体呈上升势头,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大纲》中也要求:“军事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开创科研教学新局面;”“普通高等学校和军队各有关大单位、省军区及院校应当有计划地安排军事教师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军事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及学历、学位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2]队伍培养的方式多种多样。

首先,着力提升队伍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如前所述,在当前的国防教育者中,有近三分之二人的学历低于研究生,这与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方向明显不符,面临着被淘汰的境遇。而国防教育的蓬勃向上,也需要一大批高学历、高专业素养教师的加入和推动。那么,在现有基础上,如何提升提升队伍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呢?到目前为止,方式有二:一是鼓励一些教师报考普通院校研究生;二是通过其他方式提升队伍成员学历和素养,如可以与部队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吸收队伍中的一些成员参加,西安交通大学在这方面有成功的范例。

第二,为了提高队伍中教师的军事素养,可以经常选送一些教师到军事院校针对性的参加一些短期培训。国防教育队伍中的许多教师来自普通院校,缺乏一定的军事素养,在某些方面出现脱节的现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靠内部的教育、学习外,还需要相关军事院校的协助,帮助培训来自普通院校的国防教师。双方要从实际出发,每次短训都要针对一个问题,循序渐进,不断提升后者的军事素养。这种培训最好制度化,定期进行,这有利于教师军事素养的养成、保持和不断提升。

第三,积极运用上级主管部门构建的平台,提升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其实,上级主管部门也十分关心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在积极想办法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如2004年教育部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举办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师培训班,全国100多所高校200余名教师参加培训班。这就是一个很好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先进知识、理念,也可通过相互交流,听取各方成功经验,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综合能力。

最后,加强与其他院校国防教育单位的交流联系,定期或不定期的派遣教师到全国各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相互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上级主管部门搭建的交流、学习平台固然很好,但是毕竟有限。为了队伍的长期培养,这就需要各院校国防教育单位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更多的平台,其中之一就是定期或不定期的派遣教师到全国各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学习人家的成功之处,交流心得,就共同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途径等。这既是一个相互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双赢的平台。

当然,培养队伍的方式肯定不限于此,这就需要各国防教育单位依据自身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关键。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特点,从相关文件政策的落实与稳定、领导者作用的发挥、队伍的组建、完善以及培养等方面综合入手,齐抓共管,不可顾此失彼,或者厚此薄彼,否则将会出现“短板”,制约教师队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