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班科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班科学总结

中班科学总结范文1

今年,我省迎来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经过不同层次的培训及三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对于新课程教材不再陌生,并且有了些许自己的感悟。但是,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觉对于高中历史课改的推进与实践,我们还有太多的东西不了解,需要掌握,需要适应,产生了一些困惑。因此,及时总结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开展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困惑一:历史必修教材内容深浅是否适度

首先,历史必修教材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本,人为割裂了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 对新教材古今贯通、中外合编的专题模式,学生反映最多的就是跳跃性大,系统性不强,条理性不好,个别专用术语让人费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被弱化,造成新的知识密度太大的问题。例如必修一专题七第3课《民主政治的扩展》中关于“震荡中的法国”,教科书把1789年以来法国经历的大革命、拿破仑第一帝国、波旁王朝的复辟、七月王朝直到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的整个历史画面,仅用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一带而过。这段历史在旧教材中至少3课时才能完成。而对法国大革命的详细介绍出现在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践》中。但这中间还要有两本必修课本的学习,是否学习选修二还要看各校的选择。如此一来,就增加了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难度,展开讲,时间不够;不展开讲,学生不知所以然。再如必修三专题四第二课介绍思想的诞生提到“民国革命失败后,率部走上井冈山”的“民国革命”实则应为“”。

第三,新教材的有些专题和子目标题的使用,过于讲求文学的语言及形式美感,堆砌一些辞藻。语言文字表述内容不够精确,逻辑性不强,以偏概全,晦涩难懂,给学生的阅读制造了一些障碍,如必修一专题七第1课子目标题中的“光荣革命”、“小密室的演变”等。第一子目“光荣革命”的使用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我们都知道“光荣革命”只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如果把“光荣革命”换成“资产阶级革命”,把“小密室的演变”换成“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子目的中心内容就非常的明确而准确了。再如选修二专题五第三课第二子目“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其实讲述的是巴黎公社革命。引用国际歌的歌词做题目,可事实是很多学生根本就没听过也不知道国际歌。

困惑二:教材形式的显著变化与历史知识体系的矛盾冲突,学生很难形成历史线索

中学历史课程是建立在历史学科基础之上的,离开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也就不成为历史课程了。历史的发展和历史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都具有时序性的特点。因此,应该充分体现历史的时序性,才能客观地展示历史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因果关系,有利于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而高中新课改完全抛弃历史学科体系,采用古今贯通、中外历史合编的专题模式,而且在整体编排体例上过于注重政治。必修一主要讲述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但是,主要讲述政治并不等于完全不去涉及相应的经济、文化等内容,如专题三第2课中,竟然对只字未提,而在必修三及选修二中有了详细的介绍。由此造成的影响是我们对于其历史功绩和局限性的分析缺乏理论依据。同一事件不同方面的介绍分散在若干本教材中,着重讲解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甚至选修中还有涉及,是新教材的一个特点。学完之后给人的感觉是同一事件总是在重复,很乱。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新的课程理念与历史学科体系必然要产生矛盾冲突吗?完全打破学科体系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事实上,一直以来我们进行的的都是通史教学,复习迎考采用三轮复习方法,第一轮夯实基础,第二轮是专题总结,第三轮是习题的练习及讲解。新教材的教学是在还没有掌握和理解历史背景的情况下就进入专题学习,要么是囫囵吞枣,要么就是将专题所涉及的大问题简单化,而最终流于形式。打破时序,不按历史发展的系统讲述历史,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与内容,而按专题组织教学内容,时间跳跃性和中外历史跳跃性都过大,学生不易形成完整的时间与知识概念,也不利于掌握基础知识,更不易形成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无法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与揭示历史的本质。甚至出现有的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先讲的事件就是先发生的,分不清、、的先后顺序。

困惑三:高中生基本文史素质与课程要求的矛盾

新课程非常强调初中阶段的历史基础知识储备,而在实际上初中历史教学大都开展的比较薄弱,历史学科长期被定位于副科的位置上,从家长到学生根本不重视,还是停留在历史就是死记硬背的认识上,实际上新课程教材对学生基本素质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我市中考文综学科实行开卷考试,难度降低。学生的文史素养普遍较低,高二的学生不知道南京古称金陵,基隆是台湾的港口。必要的基础知识不系统,缺乏基本的历史思维,尤其是部分学生根本不清楚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到了高中之后还在问“老师:历史开卷考试吗?”面对新课程高中历史的专题学习,初中基础知识与高中专题教学之间的衔接显得比较困难。

困惑四:新课程的探究活动在基层学校缺乏操作可行性。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在每册学习主体内容结束后,设“本模块学习档案”;每册教科书设2—3课“学习与探究”;每篇课文还有“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客观上来讲,这些课题的确是学生形成探究方法的好素材。但是就探究问题的设置而言,普通中学的多数学生是无能为力的。对教师而言,这些探究性学习的落实却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一是班级人数多,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难以有效指导,二是探究性学习活动耗费的时间较多,而课时总量又十分有限,如果按部就班地完成这些繁琐的教学评价环节,明显力不从心,无法完成.

中班科学总结范文2

关键词:科学的等待 有效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115-02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日渐成为世界科学教育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仍然存在人们对它的理解并不相同。科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幼儿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培养,发展其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科学教学中,由于幼儿“突发状况”(教师原本设计的活动思路之外的事件)的出现概率增加,并且这些“突发状况”经常是影响科学结论的,在这种状况下,教师选择怎样的处理方式?急于求成式的告知结果便成为教师解决幼儿“突发状况”的方法。当然,这种方法与我们所说的“做科学”是完全相违背的,纯粹是被动的接受。这种在形式上“探究”,本质上“告知”的学习只是一种装饰后的传授式科学教育,这样的解决问题方式只能让幼儿成为一种复读机器,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毫无意义。

等待本身就具备一种消极、被动的成分,但本文所要阐述的是一种“科学的等待”,是一种积极、主动、间接的引导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

一、有效科学探究

1、探究的概念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探究,英文“Inquiry”,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不难看出:这里的探究是一种内在的、积极的、主动的学习。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从探究中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到形成解释、获得答案,是一种由外在到内在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需要探究者对外在事物进行分析、推理、判断、选择然后转化为自身内在认识的过程。这也就是思维的参与过程。因此,思维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应该是肯定存在的。

(一)有效科学探究

有效探究中的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的活动。那么有效探究的概念即为:在自身积极主动中实现预期目的的探究活动。探究的有效性与幼儿的探究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

幼儿探究活动的特点

首先,幼儿喜欢探究

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因此,孩子喜欢探究。

其次,幼儿探究的外在化

幼儿的探究过程往往受原有经验和幼儿思维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探究具有主观性、表面性、片面性。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再次,幼儿探究的持续性差

由于幼儿探究的外在化,使他们在探究事物的本质中经常存在很多问题,当问题得不到解决时,他们就会显得灰心,就有可能不再进行持续性的探究。

正是由于幼儿探究的这些特点,那么幼儿有效探究的提出显得更为有意义。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促进幼儿有效探究的根本在于能让幼儿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实现预期探究目的。然而,能否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又与幼儿思维水平相关。可见,发展幼儿思维是促进幼儿有效科学探究的根本方法。

(二)等待与科学等待

所谓等待就是不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或事出现。那么,当幼儿探究中遇到发现瓶颈时(探究时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消极等待呢?当然不是。本文所强调的是科学的等待,它含有多个含义,一个是自然的;还有一个就是针对幼儿探究的特点引导幼儿实现预期目的,但绝不是去强求,只是让老师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

科学等待的提出主要源于:

1、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重新建构自身原有只是体系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过渡期,这个过度的时间段就是我们等待的时间。

2、3―6岁阶段的思维是一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实践证明,每差一岁,幼儿的思维能力就有明显的差异,4岁孩子已经能理解实验要求,按要求做出反映。5―6岁的幼儿已经能开始探索事物的内在原因了。这都说明,这个时期已经孕育抽象思维的因素了。但抽象思维常会受到具体形象思维的影响。如何帮助他们顺利通过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学会思维的方法)就是科学等待的内容。即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等待过程。

3、等待就是要避免急于诱导学生解答,急于给答案,更不要直接给出科学概念的定义。因为要扑灭儿童好奇心的办法就是直接告诉他答案。如果学生认为老师什么都懂,他就会感到上课只要注意听和记住老师的话就行了,不会再有探究的兴趣。也就是说等待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它所凸显的是教师的引导支持作用。

三、 科学等待的具体内容

在科学等待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教师的引导,但一定是能启发幼儿思维的引导,因为只有幼儿的思维得到发展,那才是最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这样的引导比直接告诉他答案要困难的多。因为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的家庭教育方法等的不同,引导方案就会有不同,这种(个体的不同)变量就导致了难度的增加。下面将从教师的提问技巧和回应技巧两个方面说一说。

(一)教师的提问

1、提问设计

问题的递进关系主要是指问题要由浅及深,是他们伸手跳起来可以够得着的,是能够引起他们继续探究的兴趣的。因为如果问题一来就很深奥,孩子们就会灰心,觉得是一个自己不能到达的高度,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活动的重点是:细心拆装,养成做事细致的好习惯。难点是对于拆下的圆珠笔如何组装的问题。这里就要提醒孩子注意,那么他们会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这个可以是他们自己决定的事情。那么这个活动的提问设计可能就是要让孩子先探究圆珠笔的构造,让孩子了解了之后再进行圆珠笔的组装,这样在难点问题的解决上就会有效许多。

2、提问的实施

问题设计好之后就是要面对幼儿开始实施。当然,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设计好的重难点问题不一定就是现场孩子的重难点问题。我们最常见的就是设计好的问题不能顺利的让孩子做出预想的推理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没办法的去告知孩子结论,这种现象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形式主义了。这时的情况应该是设计的主要问题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些次要问题做梯子,让幼儿顺着这把梯子爬上去。

例如:在中班科学活动《弹性》的探究活动中,由于他们年龄的关系,如果直接让孩子们比较观察物体的“弹”,是否就真的能让孩子明白“弹性”呢?这里就可以利用橡皮泥,因为橡皮泥在受力后也会产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只是“变形”,因为它回复不到最初的状态,在孩子们对橡皮泥的变形有了了解之后,再在此基础上去比较海绵的受力变化状态,就会很直观的明白“弹性”是物体在受力变形后又能回到最初的状态。那么在此活动中“橡皮泥”的变化问题就是一个梯子,带领孩子体会到弹性的梯子。

次要问题的提出与教师对该教材的理解是有绝对关系的。只有教师对本教案中的科学现象有了实质的了解,才能真正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有针对性的提出引导方案。同时也应该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

无论是设计的提问还是实施中的提问都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给幼儿更多的思维空间。最典型的代表问题就是:你发现了什么?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提问之后给予孩子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因为无论任何人都需要有对问题的思考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教师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不要急躁。要善于观察孩子们在思考过程中的点滴“黄金”发现,因为这些发现有可能就是你帮助孩子实现新发现的基础。

(二)教师的回应技巧

回应也是要讲究策略的。这里的回应不单指对幼儿提问的回应,应包括对幼儿出现的一切问题的回应。例如操作中、思维上、情绪上的回应。

3、 非语言回应策略

好的回应方式不一定就是有语言参与的,评价回应方式的好坏应该是能否激发幼儿思维的发展为标准。

非语言回应会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就是因为老师没有给出直白的语言指导,反而会让他的思路开阔,因此就会产生更多的可能性。另外,这种回应的好处还在于它不会打断孩子们原有的思路。

非语言回应方式主要包括:微笑、点头、眼神、手势、摸头等一些激励性的肯定动作。在这种肯定中幼儿会更加积极的进行探究,教师只要等待幼儿的探究结果就好了。

4、 语言回应策略

语言回应往往比较直接,可以让幼儿得到比较明确的反馈信息,从而对自身原有思路进行新的分析。

(三) 追问

当幼儿对老师的回答不够清晰、明确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针对性比较强,能够充分引起幼儿的再思考。

例如:在中班科学活动《装电池》探究活动中,孩子在介绍自己装电池的方案,但结果明显不正确(电池的正负极摆放方向错误),这时教师不是直接否定孩子的答案,而是首先采用“后退”的方法,帮助孩子回顾原有的知识经验,然后再利用现有的答案与原来的知识经验不相匹配的矛盾,追问他,是让他认识到此刻的矛盾,从而思考,改变现在装电池的错误方案。

有时在直接的追问中不一定就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那教师也一定不要着急,就像刚才的案例中一样,“以退为进”,先不防退一步,再利用追问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在思考。

(四) 举例反问

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幼儿进行概括总结时。概括总结不一定就非得由老师来进行。因为当幼儿对探究活动有了比较深入实践之后,他们是有能力进行概括总结的。但可能幼儿会受到语言的阻碍而使总结不准确,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帮助幼儿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这种方法往往要在集体中进行。这样就可以利用同伴间的补充建议,使总结更加快捷。

例如:教师对中班幼儿提问:“什么是弹性”? 幼儿起初的回答可能是:“物体会变形”。那么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说:“那么橡皮泥是有弹性的吗?因为橡皮泥用力捏后就会变形啊”?这时其他幼儿就会给出更加合理的概括。教师仍然可以利用这种方法继续反问,直到幼儿给出的总结全面、科学为止。

科学的等待内容不仅包括教师的积极引导,还应包括对幼儿科学学习方法的关注上。不要因为教师的介入而影响孩子们的探究行为,一定要在自然的环境中对孩子进行观察。

三、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的等待是完全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方法。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积极的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从而帮助幼儿思维的发展。一定要给予幼儿动脑、动手、动口和思考的机会,坚决反对“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孩子是智慧的,教师要走进孩子,观察孩子,从孩子的行为中发现孩子的智慧,并从中获得启示,不断促进孩子的发现。

参考文献:

中班科学总结范文3

一、科学实验要简单易操作,让幼儿易获成功体验

科学教育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幼儿对一些科学现象充满强烈地探究欲望,但是他们却不知如何探究,胆怯却又充满好奇,那么这一阶段就是科学实验的初期,教师组织幼儿做科学实验时,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可以选取那些操作简单、现象有趣的实验让幼儿探究。

传统的磁铁、声音、弹性、转动等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和现象,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幼儿来说,具有直观的经验。在具体探究过程中更能充分让幼儿体验到操作的简易,寻求知识的快乐。比如在执教大班《有趣的声音》教学活动时,先通过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引发幼儿的兴趣,接着让幼儿操作、实验物体碰撞产生声音,这些都是小眼睛能具体感知到,小手都能做到的内容。那耳朵听到声音又是什么原理呢?于是在幼儿探寻声音产生的过程中,老师演示了小盒子上蒙上气球皮,小纸屑跳舞的实验,模拟耳膜被振动后就能听到声音的现象,孩子们完全被吸引,探究的欲望非常强烈。进行实验时,这些操作环节简单,现象明显,对每个幼儿来说,都没有失败的体验,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得到老师、同伴的积极评价,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探究兴趣,更初步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对于操作实验活动也就更喜欢了。

二、逐层提供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

由于遗传及后天教育的不同,每个幼儿的理解水平、动手能力均不尽相同。因此,在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要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比如在准备材料时,要注意提供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都能找到成功的喜悦,多种能力都有提高。如大班科学教育活动《塑料容器上的秘密数字》,幼儿通过反复查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找到塑料容器上的数字,参与活动的幼儿都有收获。在此基础上有些幼儿却发现回收标记中的数字不同,将探究过程提上了更高的层次,能力强的幼儿通过猜想、知识储备,寻求答案,破解数字的秘密;能力弱些的幼儿则在与同伴、老师的交流、帮助过程中,了解了这些数字的真实意义。逐层提高这种方法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发现能力、交流交往能力,更激发了幼儿的提问能力、解疑释疑能力。不同的幼儿在经过努力后都体验到了成功,达到了“跳一跳够得着”、“吃好还能吃饱”的目标,避免了等待现象。每位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在活动中都能体验到成功感。由榜样激励引导能力稍弱的幼儿进行有点难度的实验,在探索过程中又会收到另外的探究效果,大大调动了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积极性。

三、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3 ―6岁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比较差,他们对自己的评价绝大多数来源于成人和同伴的评价。因此,教师对幼儿的鼓励与赞扬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在老师的积极评价中能找到探究的兴奋点和操作的兴趣。因此在组织科学活动时,教师不仅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更应是发现者,特别注意发现幼儿的亮点、闪光点,随时给予鼓励。如中班科学教育活动《好听的声音》,教师带领幼儿在寻找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的环节中,有些幼儿能力较差,总怀疑自己的耳朵,这时候老师对他说:“再听一听,老师相信你。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用一些肢体语言或信任的目光或鼓励的话语,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及人文氛围,幼儿在无压力但有动力的环境中积极探究,昀后他们成功了,眼光中闪现出成功的喜悦,老师与之共享。师生间的评价、生生间的评价,通过多种不同的评价,幼儿会得到不同的信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总结与反思,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多次成功,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

在科学活动中探索实践取得成功,使幼儿对自己不再怀疑,认为自己是能干的,有挑战难度的能力与信心,逐渐地培养了幼儿较强的自信心,这种自信不仅体现在科学活动中,还迁移到其他的活动中,使他们敢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能迎难而上。比如在组织活动时,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孩子们迟疑,忐忑,在老师亲切、平和的激励引导中慢慢地融入,终于放开自己,然后围绕科学活动课题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小肚皮也有弹性吗?小动物听到声音也和我们人类一样吗?老师你的方法是你自己想的吗?等问题,幼儿的表达欲望比较强烈,质疑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这种以幼儿为中心,民主、活泼的课堂情境对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多么地难能可贵,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埋下了自信的伏笔。

中班科学总结范文4

一、开辟场地,设立丰富多样的种植区域

1.全园每个班级都分到一块地,家长和小朋友们收集不同品种的果蔬种子进行种植。

选择符合季节、容易成活且收效较快的,如青菜、生菜、黄瓜、茄子、玉米等。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播种、浇水、除草,忙得不亦乐乎。大中班的幼儿中安排了种植田地的值日生,每天都要去照顾自己班级的菜苗。小班的田地则由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负责浇灌和养护。幼儿在种植过程中认识了许多蔬菜,知道了它们的生长过程。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管理,和老师、同伴一起分享劳动成果,乐在其中。

2.各班充分利用阳光充足的阳台,设置班级种植区。

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季节特点,合理安排种植区的内容,鼓励每个幼儿都参与到种植、管理、记录的全过程。教师利用废旧的大型积木、旧架子等放置花盆,既美观又利用了空间,能让幼儿直观地观察植物。每班的种植区绿意盎然,充满生机:小班的种植区内,一张张插有爱心名字卡的绿植让大家一目了然这盆植物是由哪位小朋友带来并负责养护的。中班种植区内的魔豆、落地生根、不死鸟等新奇的植物引导幼儿认识更多植物品种。大班幼儿精心培育的水培植物,如吊兰、绿萝、富贵竹、风信子等让幼儿能清晰地观察植物的强大根系。

二、利用种植,培养自主种植和管理能力

在种植活动中,幼儿能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尝试初步的播种、育苗和收获,从而萌发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1.自主管理种植区。

发动幼儿收集各种种子,选择合适的种子进行播种,从播种到发芽需要一定的时间,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今年三月份的倒春寒,让大一班首轮春播没有发芽,打击了幼儿的积极性。为了激起孩子的信心,教师引导幼儿寻找原因,经资料查询,幼儿总结出种子发芽要有适宜的温度的条件。当幼儿发现接下来的一周气温走高并且都是晴天后,立刻进行了补种。这一回的播种发芽率明显有了提高,看着地里一棵棵破土而出的小嫩芽,幼儿的内心充满了快乐。另外,我们请有经验的家长经常来园协助幼儿进行植物养护,在他们的示范下,幼儿了解植物需要哪些天然肥料,知道什么样的蔬菜是绿色食品,知识面大大拓宽。

2.图片、网络等丰富种植经验。

为帮助幼儿顺利把细小的花种子培育成一盆盆怒放的花卉,我们利用阳台的一面墙布置了“植物培育知识角”,里面介绍了植物如何播种、小苗的管理、植物的假植、施肥等科学知识。这些图片资料能帮助幼儿学会种植,对管理植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虫害,今年6月份的梅雨季节,让许多班级的种植区的花卉上出现了蚜虫和红蜘蛛等常见病虫害,幼儿们非常着急。我们立刻组织幼儿和家长用查书本和上网搜索的方法寻找解决虫害的好方法。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我们用稀释的洗洁精和环保无害的护花神液体喷淋了花卉,消灭了虫害。这次灭虫害的经历让每个幼儿都有了最切身的体会,种花、种好花都是需要耐心和克服困难的过程。

三、记录植物,发展观察能力

1.明确观察目标和任务。

教师经过研讨觉得应该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导幼儿明确每次种植活动的目标和任务。如在为种植田地除草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分辨小苗和野草的区别,试着分一分小苗的种类等,使幼儿知道今天活动的任务是什么,顺利融入种植活动的主题之中,不为其他因素干扰。

2.利用观察记录植物。

观察记录可以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种植中的发现,可以与他人交流分享经验,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我园的植物观察记录形式丰富多样,小班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用图片和实物粘贴的方法记录,中班的幼儿用绘画和符号的方法记录,大班幼儿多数采用表格形式记录,以图画、符号和数字等进行记录,同时大班幼儿能用分类统计的方法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四、种植文化,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

种植活动是班级环境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具有绿化环境的作用,还蕴含很大的教育价值,种植是一种文化,能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在种植过程中,幼儿可以观察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植物,教师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感知、探究与思考分析科学的奥秘和自然界的奇妙。

结合主题教学,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小问号”中,我们鼓励幼儿将种植中的问题,以绘画形式呈现在调查表中,如“含羞草为什么一碰就会收紧”,“凤仙花的花瓣汁为什么能染指甲”,“为什么喇叭花会向上攀藤”……这些问题的提出,说明幼儿已经非常关注植物的各种特点了。

在中班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幼儿通过秋天的播种,知道植物每年有两个最好的播种季节,分别是秋天和春天,有些植物适合秋天播种,来年看花,有些植物适合春天播种,当年开花、结果。

中班科学总结范文5

  最新迎新年活动总结600字左右

  12月31日,我园大班段、中班段、小班段、开展了迎新年,畅想中国梦主题活动,孩子们畅想中国梦,画出我的梦,传递我的梦,积极畅想大胆创作!

  活动中,哥哥姐姐带着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快乐地讲述着自己的梦想:我长大了要当医生给病人看病;我要当老师,教小朋友无穷的知识;我要开飞机,飞向翱翔的天空;每个梦都无比可爱。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将这美好的一刻描绘下来,并将美好的梦讲给同伴听、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将自己的梦传递给更多有梦的人。

  中国梦是大朋友们的愿景,也是小朋友的梦想,每个人都有一颗追逐梦想的心,孩子是所有梦的起点,希望通过活动的开展让每一个孩子的梦想都绚丽绽放!

  xx月3日下午,全校师生期盼的第4届校园才艺大比拼(第2场)如期举行,选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各显其能,表演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有舞蹈、独唱、歌伴舞、朗诵、小品、书法、美术等展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最值得一提的是直排轮《嗨,我的梦》,武术《西隅雄风》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台下评委和观众的阵阵掌声。最后活动在大家的欢呼声中圆满结束。

  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充满魅力的新年已来到。在这辞旧迎新之际,西安小学举行了以迎新年,畅想中国梦为主题的元旦庆祝活动。

  活动以年段为单位,各年段在班科任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带着对新年的憧憬,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唱响新年之歌(歌谣)、绘画新年之梦(图画、手抄报)、畅想新年梦想(征文)、制作新年贺卡、创写新年寄语、开展乒乓球赛、活动丰富多彩,师生在回顾展望中感受成长的快乐和新年的喜悦。

  最新迎新年活动总结600字左右

  12月29日下午,我们园举行了“庆元旦迎新年”幼儿手工作品展活动,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我们园搞了这个活动,在活动中我们遵循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孩子得到锻炼,尽情表现。本次活动从20xx年12月初开始到月底结束,此次展示活动并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从活动对象方面说,首先凸显了我们大赛的活动宗旨,真正体现了我们幼儿园的环保参与意识及动手能力。其次,也丰富了幼儿园文化气氛,促进了幼儿本身的沟通与交流。

  通过这一次比赛,我们从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了,首先我们与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我们和幼儿走近了,使我们更加了解这一时期幼儿的思想,和他们成为朋友式的老师。从幼儿方面来说,他们掌握了一到两种手工制作技能,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习惯也得到了培养。从教学方面来说,我尽我所能,从习惯、技能、方法、兴趣上培养幼儿,从细节入手来严格要求他们;从小事情大道理中来启迪他们做人的道理,从耐心的教育中让他们学会做事。

  教师们也利用日常废旧的材料,采取不同的艺术形式,经过大胆想象,精心指导幼儿创作了一件件富有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和教育性的手工作品。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教师的业务素质。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迎新年”联欢活动结束了,孩子们手上拿着点心和印有自己与小朋友相片的台历,头上戴着圣诞帽陆续与自己的爸爸妈妈走出教室,远远望去,那晃动的身影分外显眼。

  在“迎新年”联欢活动中,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当轮到自己上台表演时,孩子们可认真了,站在台上像个小演员,表情可丰富了,尤其是故事表演《乌鸦上当》,魏文

  最新迎新年活动总结600字左右

  20xx年元旦将至,幼儿园各级部的庆祝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在活动初期,我们苗班的宝宝用自己稚嫩的小手为教室添置节日的氛围。为了我们的宝贝能充分感受节日的气氛,爸爸妈妈甚至是奶奶也投身其中。

  12月27日,伴随着满天飞雪,小班级部庆元旦,迎新年快乐亲子party拉开序幕。为了减少宝宝与妈妈们的分离焦虑,我们将最后结束的合影活动提到了开头,就这样,我们成功啦!宝宝入园后的第一次元旦活动,在满是笑脸中记录了下来。

  别看我们小但是我们的祝福可不少。这群可爱的`宝宝们送去了对爸爸妈妈满满的祝福。“一帆风顺、两全其美、三阳开泰……”节目正式开始啦,这群可爱的宝宝将小动物们模仿得活灵活现,用简单的乐器敲出对新年期待的心情。

  童话是宝石,它使我们的童年熠熠生辉。童话是精灵,它将美丽汇进灵魂的深处。孩子用稚嫩的言语,将他们理解的童话故事《匹诺曹》进行演绎。

中班科学总结范文6

江苏省昆山市花溪幼儿园(简称我园,下文同)是一家新办的幼儿园,新办幼儿园的发展特色应该是什么?经过一年的探索,我们发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早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热议话题,提高环保意识也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在反复的考察、比较与筛选之后,我们最终确定了将环保教育作为幼儿园的办学特色,并在这条环保教育的道路上,开始了起步与探索。

一、制定明确目标,保证环保教育的长效性

在开展环保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去考虑环保教育的成功与失败,而只是简单地去尝试、去实施。而环保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志,是在于受教育者实际上的环保行为和影响。为了达到一定的成效,必须有一套扎实可行的计划,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于是我们展开调查和分析,制定了幼儿环保教育的目标和实施计划,目标就是:

1.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通过环保教育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整合实践,使幼儿从小形成初步的绿色生态认识,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鼓励幼儿大胆参与环保活动,实现幼儿充满个性的健康成长。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对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帮助教师形成一种生态思维的教育方式和教科研方式,增强教师课程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提升我园的办园特色。通过环保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进一步提升我园的办园特色,加强我园教育前行的步伐。

有了目标的定位,再制定了相应的可实施的计划,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进行适时地修改与调整,便能保证整个一学年甚至更久远的环保教育的长效性。

二、开展课题研究,提高环保教育科学性

我园开展以“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为课题的教研活动,申报了苏州市级的教育研究课题《环保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并将具体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互交流,实事求是,不断研究环保教育科学的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全园教师环保教育的基本素质,把开展环保教育,培养幼儿环境保护的意识纳入幼儿发展的目标之中,积极探索,积累经验,总结提高,齐心协力提高幼儿环境保护教育工作科学性。

三、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强化环保教育实践性

在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环保教育的契机。处处、时时的环保教育可以让幼儿在感受中积累体验,在体验中萌感 ,在情感萌发中逐步升华为一种理性的认识:“每件小事都与环保有关,爱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在责任感和自主精神的驱使下,使幼儿自然成为“环保小卫士”,也在无形之中养成了良好的环境保护的习惯,一年来,我们的环保教育成功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了环保教育实践性。

1.带领幼儿实地参观,加深幼儿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必须加强孩子们的感性认识。我们带着孩子到附近的工厂、工地、马路走走,听听喧闹的汽车喇叭声、机器的隆隆声,感受噪音的嘈杂难耐;看看工厂烟囱里冒出来的滚滚浓烟,怎样使湛蓝的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看看工业污水的排放如何污染了城乡的水源,大量的森林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怎样导致河水日渐污浊,还有满山遍野的“白色垃圾”如何剥夺我们不多的青山绿水……所有这一切都会让幼儿强烈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从而逐步地确立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的意识。

2.组织幼儿观看影视、阅读画报、浏览图片,进一步加深环保教育的印象。在平时的环保教育活动中,教师借助幼儿喜爱的电视节目和幼儿文学作品对其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动画片《地球超人》、童话故事《嘟嘟鸭星球》等,都是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另外,教师们还经常给孩子讲解那些宣传环境保护的画报、图片,让孩子了解一些环保的基本知识,这样,就可以让幼儿比较容易的接受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树立起环保意识。

3.开展环保教育教学,将环保意识渗透课堂。我们在各教学领域中充分挖掘环保教育素材,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渗透,使幼儿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环保教育,形成正确的环境观、科学观、价值观。在教师们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小班组教师开展的科学活动《水宝宝》、社会活动《不可以浪费,为什么》、《空气宝宝在身边》,中班教师组织的中班科学《垃圾分类》、语言活动《香甜的小溪》,以及大班组的科学活动《包装袋上的标识》、社会活动《大树——我们的朋友》,等等,都很好地带领孩子们一同接受了环保的课堂教育,效果比较好。

4.创设环保游戏的情景,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接受环保知识。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也能让幼儿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在美术、音乐、积木、办家家等教学活动中进行游戏,例如,利用旧报纸、易拉罐等废品和筷子、杯、塑料袋、盘子等做模型、小工艺品;在办家家的游戏里摆放妈妈用过的粉盒、雪花膏瓶、头巾、兜子等,让孩子们愉快的做游戏,使他们懂得废品也能再利用,促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增强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