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运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运营报告

新媒体运营报告范文1

研究广告经营生态环境变化:广告经营创新的立足点

在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背景之下。报业广告经营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广告投放渠道多元化。新媒介技术的不断涌现,为广告主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广告传播平台,借助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新的科学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通信卫星等渠道,使新媒体个性化、细分化、互动化等传播特点得到全面凸显,一些新媒体的广告价值也因为媒体本身价值的进一步开掘而大大提升,为它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注意力资源。

广告受众碎片化。现阶段,媒介数量上的扩张和质量上的细分化导致广告受众注意力的分散,而媒介市场受众高度细分化和碎片化,导致受众的广告接受习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媒介经营的目的是在受众破碎下,重新聚合一定数量的受众,从而产生注意力经济,为媒介的广告经营生产大量相对单一的受众。

以“融合经营”实现资源整合:广告经营创新的必然路径

首先,融合经营应该是技术上的融合,即两种或多种技术融合后形成新传播技术。以手机报为例,它以手机彩信技术为基础,把传统报业的文字及图片内容发送到用户手机中。又如手机二维码广告。它将手机需要访问、使用的信息编码到二维码中,利用手机的摄像头识读。其次,融合经营应该是内容上的融合。数字化使各媒体产品有了共同的平台基础,这给媒体产品的整合带来了便利。各个媒体的内容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相互嵌入,并根据各个媒体的传播特点和受众的需求进行重组和分装。例如。分类信息广告在报纸和网络上同步刊登,网络分类广告易检索,报纸分类广告可信度高,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再次,融合经营还是产业上的融合。一些报纸媒体企图通过单一的“报纸+网站+手机”的形式实现数字化转型,把媒介融合简单地理解为报纸内容的数字化,等同于多媒体叠加和报纸内容的多向。

建构新商业模式:广告经营创新的核心

变革传统的商业运营模式的必要性。传统的报纸运营模式是以新闻内容生产为基础,以吸引受众注意力和广告主广告投放为手段,通过广告,报纸印刷、发行等渠道完成新闻销售和广告销售的双重目标。这是一种相对封闭的商业运营模式。这种生产模式,一方面使报纸自身各个环节的成本居高不下。严重阻碍了报业经营的进一步发展扩大。例如去年以来新闻纸价格的骤增,使国内一部分报纸纷纷提价,增加了报业经营的成本。另一方面。在传统的运营模式下。报业自身经营已遭遇透明天花板,要开挖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得借助新的商业模式的建构。而一种商业模式就代表着一种盈利方式,一个好的盈利方式不仅可以使报业经营长期获利,还可以为报业发展提供一片广阔的蓝海市场。

借助与新媒体的融合,建构报业新商业模式。新媒体近些年来的迅速发展。不仅仅是凭借其技术的优势。还有其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全新商业操作模式。例如,互联网在订阅、第三方支持、按产品或使用次数收费、服务等商业模式的推广应用上,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收益。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报纸与新媒体的经营融合将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新媒体的商业运营模式尽管还不够成熟完善,但已被证明是高效的。或许它能为传统报业发展走出网境提供一些发展的参照。

首先。传统报业相对封闭的运行态势必须打破。从新闻内容生产到广告经营,再到印刷、发行这一系列环节,在媒介融合的形势下,必须做到与其他媒体、与市场的结合。所以说,传统报业新的商业模式必须建立在一种开放式经营的基础之上。例如,报业经营性资源的剥离以便市场化运作,对资本市场的参与以便募集更多的发展资金,这些都将为传统报业建构新商业模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新媒体运营报告范文2

从粗放营销向精细营销转变

纵观2008年,国内媒体普遍被以下问题困扰:一是新闻纸价格上涨后,报纸新增成本难以有效消化,发行亏损势必加大。二是发行渠道上,创业初期渠道建设成本、人员管理成本、物流管理成本的高投入和粗放型管理,让报业难以继续维持。三是传统媒体整体广告收入的增长幅度明显放缓,新媒体发展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大量分流了原有广告市场。四是新劳动法的实施等使得媒体人力资源成本进一步提高。五是电视独播剧之争使得优秀电视剧价格水涨船高。媒体经营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

在内外部压力下,媒体开始从粗放营销向精细营销转变,强化内部管理和版面控制。《金陵晚报》对报纸版面进行了优化,删减阅读率低、广告价值低的版面。文新集团严格控制版面,并注意提高广告的含金量,不因价格太低的广告浪费版面。部分提高价格的报纸通过策划系列营销活动,消除读者对报纸提价的反感和排斥心理。如《申江服务导报》2008年11月提价时,在原来报纸之外新增《申周刊》,A版提升为铜版纸,新设计母报VI视觉系统。买报纸赠环保袋、快餐优惠券。不断优化、降低渠道成本,聚焦和思考渠道的有效运营,挖掘新的利润点,变单一的报纸发行为多元化的物流配送,积极向产品开发、广告收集、家政服务等领域拓展。对原有的广告客户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维持客户的忠诚度,通过策划新的营销活动,扩大客户来源,吸引潜在广告客户,以应对广告收入的下滑。如天津《今晚报》2008年始就确定以活动促经营、以经营带广告的广告经营思路,提升营销策划能力,仅与奥运相关的大型活动就有近10次,带动了广告经营业绩的直线上升。

协同营销成为媒体营销主流

随着电视频道、电视栏目、电视剧的增加,同一城市多家都市报纸的存在和新媒体的急速扩张,信息传播渠道的数量、内容有了爆发式的增长,从资讯匮乏开始变得信息泛滥,受众注意力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媒体的竞争同时加剧了对媒体外部各种生产要素、广告资源的争夺。单体媒体组织以自我为中心的营销立场或仅依靠组织内部资源很难保持领先和取得竞争优势。于是,积极寻求媒体组织外部资源成为必然要求。此外,企业也要求同媒体的协同合作,“超级女声”之后,企业和媒体都逐渐认识到,媒体不再只是促销的工具,媒体是企业的集成式营销平台,是企业的战略资源,要求媒体在创意、传播、执行等环节与企业深度协同。

于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体与其它企业为增强竞争优势。在内容生产、营销渠道、客户资源、促销手段、品牌塑造等方面开展合作,从而使增加受众、降低营销费用、扩大传播效果、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协同营销策略日渐发展成主流。例如:江苏卫视与华谊娱乐合作,通过《绝对唱响》栏目联手,推出2008年跨年演唱会,并希望以此抗衡湖南卫视已连续举办的两届的跨年演唱会。而湖南卫视则与TVB继续深化合作,制作《舞动奇迹》。2008全国“两会”期间,中部六省电台共享资源,联合报道两会盛况,直播节目《崛起中部,我们共同的期待》至今仍让许多听众记忆犹新。

奥运期间的各类报道同盟更是不胜枚举。2008年11月,搜狐与安徽电视台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内容制作、品牌推广、技术开发、广告经营以及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此前,新浪网与成都传媒集团、陕西电视台,百度与湖南卫视已达成了类似的战略合作伙伴同盟。媒体为满足企业需要,结合媒体自身优势提供全案式的策划、顾问式的营销,在策划上越来越娴熟。与房地产、保险公司、旅行社、银行、汽车销售商等与受众密切相关的企业深度合作,借助媒体公信力,做资源整合者,特别是在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汽车销售下滑的情况下,媒体与房地产、汽车等企业的协同营销,一方面能够增加媒体的广告收入,另一方面为企业所急需。2008年12月,长沙晚报报业集团等媒体承办的第五届岳麓山红枫节,相比往届,新策划了“房地产企业抱团展”,将楼盘放到岳麓山上展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帮助企业、读者创造价值的基础上,也给自身带来收益,实现双赢或多赢的效果。

公益营销成为媒体营销新宠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的南方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奥运会等需要媒体承担应有的传播责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当前媒体内容日渐趋同、受众对媒体的可选择性不断增强,导致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媒体借助公益活动、公益报道与受众进行沟通,使受众对该媒体形成好感,产生认同,并由此扩大媒体品牌知名度和提升媒体品牌美誉度,在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最终产生良好的媒体经济效益的公益营销策略自然成媒体营销新宠。

新媒体运营报告范文3

广告混合运营趋势明显

报纸广告经营有三种基本模式,即自营直销、广告、混合经营。自营模式能使报媒快速反应,调整政策,创新广告形式,掌握客户需求,优化广告组合,提升增值服务,促进广告良性发展。都市报大多是在1995年以后创办起来的,刚创办的都市报没有名气,发行量和影响力小,多数都市报以自营为主。目前,广告已成为大多数都市报的广告运作模式。广告除了自身发展和战略需要之外,还受城市文化和广告公司发展程度的影响。如上海、重庆等城市的广告业发达,主要报媒都实现制。

无论是直营直销模式还是广告模式都有优点与缺陷。自营直销的优点是富有灵活性,便于报媒掌控客户资源,编采部、广告部与发行部可以通过建立“端口”,进行无障碍沟通,以版面策划或者活动策划将专刊、广告、发行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有效传播;其缺点是广告人员多、成本高、专业性较弱。媒体广告制的优点是广告与采编分开,可以使两个业务单元专业化运作;其缺点是采编与广告经营严格分开,增加沟通成本,易造成信息失效和行动滞后等问题。混合运营兼具自营和两种模式的优点,运作更加灵活。因此,都市报广告经营实行混合运营方式呈现出明显趋势。如《南方都市报》以自营为主,其分类广告也有部分实行制。

广告部门公司化运作成为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作为报社的一个部门,广告部门一直在事业体制的框架内运作。在报业发展初级阶段,广告市场规模不大,市场不健全,广告部门这样的设置足以维持报社的生存。随着媒体生态环境的改变,报业经营体制改革成为必然趋势。在报社的转企改制中,广告部门的公司化改造成为必然的选择,如《京华时报》在创办之初,吸收业外资本,实行严格的公司化运作,采取了较为合理的治理结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公司化运营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或优势:

公司化改造使报社广告公司成为市场主体。使报社广告公司成为市场主体,这样的改革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对外经营、投资的需要;二是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的需要;三是稳定队伍的需要,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对高管和团队实行股份激励,对具有创新激情的核心团队成员具有稳定的作用;四是为引进资本提供制度保障。

经营公司成为专业化运营的平台、投资平台。公司化后的广告实体公司,具有媒体综合运营平台的职能:一是成为集团内与集团外纸媒的广告平台;二是成为跨媒体广告平台;三是成为跨行业经营的投资平台。

经营公司成为集团或报纸采编、经营、发行部门关联的纽带。公司化改造之后的经营公司与相关利益机构的关系,是一种资本纽带关系。如风行传媒是具有强烈媒体属性的公司,与相关报纸形成新闻、广告、版面资源战略匹配关系,既能坚持媒体专业独立精神,又能保持有效沟通,协同发展。

广告联盟之间竞争加剧

一些报纸为了整合区域新闻资源和广告资源,实现区域传播资源和经营资源的整合,推行联盟战略。仔细分析报业联盟,可以发现联盟目的不尽相同:一是为了抵御外来报纸的冲击而采取的保护措施。如2005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19家主流报在深圳结成珠三角报业广告联盟,其中既有日报也有都市报。二是强势媒体(以都市报为主体)争夺行业话语权和领导权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如2004年全国36家主流媒体联合组建“中国主流媒体房地产宣传联盟”,同年全国20家主流媒体组建了“全国主流媒体汽车联盟”。三是为了提升品牌形象组建具有俱乐部性质的媒体联盟,如“中国城市主流媒体联盟”,“中国城市第一媒体联盟”等。

这些联盟的落点异曲同工,抢占广告资源,争夺市场份额,其表现方式是以“共享”为目的,以 “对抗”为手段,形成省级党报创办的都市报群与市级都市报群之间的对垒态势,如2009年9月18日成都国际车展,以《成都商报》为轮值主席的“全国主流媒体汽车联盟”车市总评榜当天,而以《华西都市报》为承办单位的“中国汽车时尚流行趋势会”在同一地点举行,当天两家报纸汽车广告均在20版以上,对广告资源的争夺成为联盟昭然若揭的诉求。都市报联盟形成不同利益阵营,除了“抵抗”来自同类型媒介的挑战,还有来自买方市场广告主和4A公司的压力,媒介联盟为了形成行业主导力和影响力,提高与广告主以及4A公司谈判的议价能力。

注重创意营销

报纸是文化产品,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将报纸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转化成资源整合力就要进行创意营销。

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再造。从登记、到收费,从规格制定到时间安排,传统报业的广告经营活动注重流程打造。这种单一的、事务性的“坐商”经营方式不再适合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环境,因此,以“客户为中心”的广告流程再造成为市场化报纸的必然选择。都市报的广告流程再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精细化服务模式,二是构建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战略型组织模式。

建立精细化服务模式,要求广告人员深入接触客户,通过提供方案、数据营销等服务,获得客户的信任。而客户需要则建立在报纸本身资源基础上,报纸版面资源、读者资源、社会资源是客户需求的三大资源,并且每个客户对这三大资源的具体需求也千差万别,广告人员只有通过精细化服务才能了解客户的需求。如有些都市报的专刊版面设置采用从广告向内容“倒推”的设计方法,根据行业的成熟度和客户的需要来匹配专刊的类型、内容和规模,以满足客户需求。

构建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战略型组织模式,是为了使精细化服务能够制度化、规范化。如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等为了让效益最好的都市报能够持续发展,实行“一媒体一公司”,将原来统在集团层面的广告经营权还给报系,实行“统分结合”的经营模式。

以“策划为中心”的“三轮”驱动。都市报的新闻策划和广告策划在都市报广告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都市报通过针对都市人群的策划活动来拉动广告投放。都市报以策划为核心,同时驱动专刊、广告、活动三个轮子,使之产生协同作用。专刊策划是指以专刊版面内容策划为主,通过选题策划、版面包装实现广告拉动目的的策划。专刊策划是报社维护客户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能引起广告主或广告公司关注。广告策划还包括为客户量身定做的广告投放策划、软性广告策划等类型。活动策划是指举办或依托社会活动,整合社会资源所进行的以拉动广告为目的的策划,以活动为主,版面配合,主要包括会展、论坛、评选、促销等。活动策划能促进广告投放,也能带来直接收入,如《成都商报》2011年与成都市政府合作举办的清白江樱花文化节,其门票等收入就很可观。

以“数据为中心”的品牌营销。对广告主和4A公司的调查表明,广告主选择什么报纸传播广告信息主要依据报纸的发行量、传阅率、市场占有率、覆盖区域、读者结构等数据,评估其影响力,由此确定与其广告策略相匹配的报纸。运用数据营销可以帮助报社了解客户或潜在客户,了解竞争强度,为客户提供信息以提高其品牌影响力。优势数据或者特色数据体现报纸品牌影响力,大多数都市报对数据的管理与营销工作日益重视。在市场化运作中,报纸品牌不仅成为媒体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还能为媒体市场化运作提供广阔的空间。

新媒体运营报告范文4

中国传媒领域现行的“游戏规则”从总体上说是按照将传媒业视为纯粹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理论构造出来的。因此,对于传媒如何履行舆论宣传工具的功能方面保障是强有力的。但与此对应的是,对于传媒如何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做强做大自己,尚未提供一个可资利用的“腾挪空间”和与此相适应的游戏规则。

不可否认的是,一个细分的年代已经来临。在这一背景下,理清传媒业和广告业的从属关系也显得相当关键――是传媒主导着广告,还是广告主导着传媒?目前看来,广告业已经从传媒领域里分化出来,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份额更大的产业。发生的越来越多的具体事例是:广告左右着媒体的报道,而媒体也越来越无法满足广告对形式和载体的需要。

透明天花板的禁锢

广告总量的刚性增长影响着传媒经济的持续增长。传媒业的重要收入来源――企业的广告投入受到限制,国家相关政策对企业的广告投入有明确限定。国家税务部门承认企业销售额的8%可以用作广告投入,而 2003年之前仅为2%。企业多出的广告投入额视为企业利润,要交所得税。这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广告投放总量。其次,在资本进入媒体之前,广告投入的分配格局已经形成。为了争吃广告这块蛋糕,众多新旧媒体进行激烈竞争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媒体之间竞相降低广告价格,整个企业的总体广告投入下降,整个传媒行业的广告收入随之降低。此外,广告商最看重的媒体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

1991年、1992年的时候,中国广告业刚刚起步不久,媒介这一方的收入占有绝大部分的比重,和专业广告方的比例是八二开的分成。但随着传媒业的发展,随着广告业的发展,到1996年、1997年下降到了开, 60%是媒介方占有,40%是广告公司占有。而到2001年之后,两方的比例已经接近于一半对一半。这个事实说明,媒介方所拥有的传统的价值资源――版面、时段越来越不值钱了,而广告公司,没有载体,没有时段,没有版面,但是它的金额越来越大,它靠什么呢?靠在版面上经营的附加值,这种附加值越来越成为广告主所青睐和追求的对象。

如果简单地靠出让版面资源,这样的竞争无疑是越来越惨烈。随着市场的发展,很多媒体经历了高速的成长,到了21世纪之后出现的一种情况是――虽然看起来还会继续有所增加自己的收入和广告金额,但问题在于这种增加的速率在放慢,甚至已经进入了一个平台期,受到一种单一传统经营模式增长极限的制约。喻国明用“透明的天花板”描述这一现象:“比如像‘北京交通广播’,应该在全国广播的运营中是做得非常优秀的。但是,他们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进一步的发展中,能不能把已经做到1.2亿元的广告额继续通过广告的方式再得到增加?显然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他们的基本问题是,如何突破这样一种瓶颈性的、透明的天花板,来创造更多的经营回报。”

一种说法是,对于媒体运营者来说,仅仅满足少部分人的习惯或嗜好,并不是以成为他们运营媒体的动力。早一步改变观念、寻找转型的可能性就多得一分胜算。新媒体时代将赋予“媒体利润来自于想象力”这句话更深刻的内涵。

价值延伸的支撑

媒体过分依赖广告收入的消极影响正逐渐显现。数据显示,要使传媒业具备完全的抗风险能力,非相关产业收入比例至少要提高到50%。

现在媒体的经营,实际上除了卖内容,卖广告之外,最没有限制的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卖活动。所谓的卖活动指的是一个大概念,跟文广集团和南方报业集团的实践一样,除了内容产业的生产,还要做内容产业之外的价值延伸,这种价值延伸实际是品牌的经营,一种渠道的经营,客户的经营,资讯的经营。这种经营除了可形成一种多点的价值回报之外,一个巨大的好处是――这种活动的展开,反过来对于现实的媒体市场能形成有效的开发和有效的挤压,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互为支撑的格局。

有消息说,文新报业集团正在组建动漫公司,将以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来提高动漫创制的营运效率,同时还准备组织舞蹈系列赛事,以及介入剧场的管理和经营。凡媒体产业,必有一根由四个关键环节组成的链条:独特创意(以独特方式,把特定时代大众心中渴望但未明确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集中而强烈地表现出来)――加工复制(把独特创意加工生产成可以无数次复制的大众化商品)――批量销售(通过各种批发和销售网络,将商品转化为利润)――延伸开发(文化商品的核心价值在文化内涵,因消费者的欣赏和参与而被注入新的生命,获得更大的潜在价值。这就有了再度开发的广阔空间。如热门电视剧再开发出书籍、游戏软件等等)。着眼这根产业链,仔细分析每个环节,确实有大量内容正有待于挖掘和开发。

当前的一个巨大机遇,就是十六大报告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进行了明确区分,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纳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战略。竞争文化产业的机遇份额,深层思维足坚信未来与现在不同。企业战略家加里・哈梅尔指出,一个公司变小快于变好,变小它将丢失今天的市场;如果变得更好但总体不变,它将丢失明天的市场!研究默多克的斯图尔特・克雷纳说:“如果默多克在1960年把未来想像成与当时非常相似,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他可能会买下所有的报社,建立他的报业王国,而不涉足其他行业,然后在各种新兴的娱乐形式面前,眼睁睁看着发行量下滑!”

横向经营的局面

复旦大学管理与新闻学院特聘教授钱世政认为:“传统的传媒管理模式是事业化体制,企业化管理,经营模式是单兵作战、自给自足。但是现在,传媒业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运作的产业,当资本登陆媒体以后,资本市场的约束力要求传媒产权清晰化,管理透明化,营运产业化。”

美国的传媒生态,已经越来越适于各类传媒形态的整合。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主席鲍威尔认为,信息技术时代传统媒体的整合已不构成信息垄断。舆论认为美国这样放松管制,是为了维持和扩展全球化时代的美国国家利益。传媒界越来越认同“内容为王”的理念,无论是报纸还是互联网,其核心就是通过各种方便快捷的手段传播信息和知识,而且发展趋势是内容服务与传播形式 (传媒)相分离,内容供应渐趋独立。其中经营网络是首选,2002年美国日报的网络版从每位访问者身上午获利为7.93美元,收入共达6,55亿美元。

据了解,美国已很少有单一形态的媒体公司,各媒体公司都在致力于跨媒体经营。经过多年的优胜劣汰和收购兼并,媒体已经形成各自独特的业务结构,这种传媒格局大致可以避免恶性的同位竞争,传媒市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

显而易见,纵向经营和横向经营是传媒企业通常使用的两种经营模式。纵向经营是单一产品的经营模式,媒介产品的生产线上下游同时掌握在一家媒介公司手中,经营注重专业化程度,努力把单一产品规模做大,通过发行量、广告量等数量的增长取得规模经济效应,形成核心竞争力。

当传媒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其规模经济效应便趋于下降,所谓投资收益递减规律开始发挥作用。于是,传媒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和盈利点,从规模经济转向范围经营经济。传媒集团从经营单一媒体转向跨媒体,使属下的多种媒体产业互相支撑,资源共享,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是横向经营。西方传媒企业常通过收购兼并、重组资产和业务发展横向经营,也有少数母媒体生出子媒体发展横向经营。有业内观察家指出,横向模式中的业务结构是媒体发展的关键。

游戏规则的再造

一个在传统媒体从业近八年的业内人认为,中国的传统媒体其实并不注重品牌的经营或保护,而是一味的追求发行量,或者通过国家的行政拔款来维持宣传功能,没能好好地根据市场需求或市场规则来运作媒体,导致刊号资源的浪费。比如现在的许多媒体,其经营模式不但不注重整合其他媒体的资源,就是起码的广告经营都没有做好。而且,媒体在一般人的眼中,其赢利点就是发行、广告。没有品牌经营,没有品牌效应,何谈吸引国际资本、民间资本?何以形成品牌号召力和品牌规模效应?

我国传媒产业的现实发展逻辑是――如果传媒按照产业来运作,市场化因素的渗透足不可避免的;而市场化的发展必然带来资源配置的集中化趋势,即所谓规模化竞争和集团化建设;而资本市场的介入则是这种资源配置的集中化趋势的最好“助力剂”;而资本市场的进入则意味着传媒领域的游戏规则必须为资本的规模化运作提供必要的体制创新空间。这些都不是一个选择问题,而是一个必然的逻辑和现实的发展趋势。

毋庸置疑,媒体“圈钱”不是目的,用“圈”到的钱来整合资源,完善产业链,开创更多的赢利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是融资的目标。从跨国传媒集团的经营实践看,他们多采用纵横交错的兼并重组模式。集团所经营的报纸一般都自己拥有造纸、油墨甚至印刷设备等原材料生产厂家,或对相关厂家进行控股;在产品的销售、发行上,创办自己的报刊发行公司;同时,集团牢牢掌握着广告公司,以完成信息产品的二次售卖;另外,还与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与传媒业同样存在价值链接的金融机构建立联盟关系,或者自己就拥有金融机构。通过这些方式,跨国传媒集团将原材料供应、销售渠道、资本运营等价值行为纵向整合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降低集团内部的交易成本,链条上的多种赢利模式也降低了行业经营风险。西方一些国家允许各类媒体“交叉持股”,一些传媒集团在已有的报纸业务外,还拥有自己的电视台和电台。这一方面能使报业公司多一个新的新闻和信息平台,摊低获取新闻的成本;另一方面集团多一种赢利模式,自然会少一份行业经营风险。

新媒体运营报告范文5

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新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层出不穷,新的思想风起云涌!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传统的媒体形态、传统的管理思维、传统的经营模式、传统的运营机制,面临着愈来愈多的挑战,没有创新就意味着平庸!

这是一个商机四溢的时代,奥运的圣火正在助燃中国经济的发动机,消费需求与受众碎片化时代的提前到来,都在为报业创造着新的成长机遇,新生与死亡,都在一念之间,可供我们思考的时间瞬息万变,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在都市报时代,大河报引领中原风骚,享誉华夏,如今在媒体变局时代,阳光还会有多久?我们的报业差异化战略会在郑州报业变局中,赢得多少新的机会?在这多媒体的混合博弈之中,大河报如何突围继续占领先机?

新媒体时代,“有限”风光到险峰

河南位居中国心脏,在新媒体新技术风潮中,与新时代一起跳动。四大门户网站的运营机构,争相布局河南市场;分众传媒的液晶电视,在楼宇卖场里装饰着广告的欲望;装帧华丽的DM杂志,无不在酒店咖啡厅充实你的眼帘。河南手机报强势崛起,使河南日报乃至于河南传媒,历史性地拥有了第二份百万媒体!手机短信传递着感情,也为运营商获取着金灿灿的收益;

在全国报业经历阵阵寒流的时刻,愈来愈多的人对报业充满了疑问与担忧。

放眼河南,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幅万象更新的景象:户外广告牌鳞次栉比与日俱增,电视频道创新整合广告收入连年增多,无线广播东山再起,广告经营连创新高,报业市场新锐并起硝烟弥漫,龙头媒体大河报连年经营创河南历史记录,2004年以来利润连年过亿元!

这样的局面,我们该如何判断?是山雨欲来前的宁静,还是收获灿烂的金秋?

集团领导“短期内打造河南新百万媒体的战略目标”实现后,其“死的是纸,活的是报”的远期战略判断,就是最有力的答案。

当前中国报业所面临的困境,实质上是沿海地区发达的报业高速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行业收入结构性危机,以及第一代都市报发展10余年后所面临的――缺乏机制创新、产品创新、经营手段创新,而产生的双重困境。

从整体上看,报业市场的走势遭遇增长的周期性拐点,整体上增势减缓但多元化持续发展仍然是主流;

从局部上看,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二线城市的报业发展短期内仍有一定的上扬空间。

就短期内而言,作为报业集团立身之本的河南报业,在经历河南新媒体新技术和传统媒体同业双重竞争的局面下,在读者碎片化的背景下,仍将存在许多利好的市场机遇,也是不争的事实――

其一,减轻农民负担、加大教育投入、改变户口管理模式等系列“惠农”政策与“城市化”政策的贯彻实施,必将进一步加快河南的城市化进程,带动河南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为广告业的发展创造历史性机遇。

其二,占有河南三分之二左右的农村人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将源源不断地为报纸媒体输送忠实的读者,进而抵消网络等媒介高速发展对受众市场的冲击。

其三,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迅速崛起,将有效启动城市内需与消费的新高潮。郑州“北扩东移”以及“郑汴一体化”战略的迅速实施,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郑州的经济人口规模将成倍增长,客观上创造了广告业的发展空间。

其四,郑州丰富的土地资源储备,将有效支撑“地产业”的主导产业链地位,与丰富人文历史自然资源支撑的旅游业、交通枢纽优势支撑的商业流通业态,共同构成河南当前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进而将有效促进河南经济的高速增长。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未来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区域内的同业市场,报纸同质化日趋严重,不仅是内容方面,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是同质化的――同质化的广告、发行运作模式,同质化的新闻介入手段等,是中国传媒业当前普遍面临的情况。

在竞争中谁最终是胜利者,这将取决于灵活的运营机制、品牌的力量、报纸内涵的厚重度、团队的战斗力、网络的深度与广度、资金实力与投入力度以及经营决策的市场化程度!

实施差异化战略,布局中原报业

在河南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郑州“郑东新区”项目加速建设的双重动力推动下,区域内宏观经济的高度活跃与房地产、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广告业的成长创造了良性的环境,也为新兴报纸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2002年以来的郑州报业市场,几乎一年一份新报纸面市,城市早报并入大河报,老郑州晚报一分为二,新郑州晚报、东方今报、新河南商报,依次诞生。

一个市场,有主导者,也有很多挑战者,才是合理的、充分竞争的。因而,近5年来的郑州报业市场,一直充斥着一轮又一轮更为惨烈的价格战、服务战,同时在新媒体新技术和广电媒体的双重挤压下,报业竞争在深度与广度上进一步展开。

有一点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自从2004年大河报实际收入实现年度净增长超亿元之后,郑州报业广告高增长、高含金量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郑州报业市场的第二梯队迅速壮大,大河报坚持了7年的一报独霸局面日渐受到挑战,这是一场原有主流媒体自我创新和新兴报纸团队颠覆传统市场格局的博弈与竞争,也是一场不对称的竞争:2007年大河报4亿多元的实际广告收入,是第二名的5倍左右,距离非常遥远。

在新一轮不对称竞争中,大河报必须在高端以及主流市场守住阵地,确保市场地位和高利润贡献,而不能和竞争对手去拼价格与利润,因而实施差异化战略,在集团报业方阵中建立大河报的“防波堤”,让第二梯队媒体与各竞争对手进行贴身肉搏,就显得尤为重要。

2007年,郑州报业总体市场增长放缓,同比增幅下滑接近20个百分点,同业竞争进入新的阶段,第二梯队媒体由层次化状态,逐渐进入胶着混战状态。2007年,河南商报的崛起是郑州报业市场的一大亮点。借助于“免费看报”发行模式,河南商报的发行量已经突破20万份的市场门槛,省会市场仅次于大河报,2007年河南商报广告收入同比增幅高达54%,是郑州报业增幅最快的一张报纸;报纸期平均阅读率达21%,仅次于大河报,对郑州晚报和东方今报已经形成有力的挑战。

慧聪监测数据显示,以广告刊登额计算,不考虑实际优惠,2007年郑州报业广告刊登额和整版面同比增幅分别为15.14%和4.99%,和2006年相比,两项指标分别下滑了19.33个和27.59个百分点,下滑幅度较大。扣除提价以及价格注水因素,实际收入增量进一步下滑。这也是2005~2007年度连续三年出现的持续下滑,进一步表明整个郑州报业市场结束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市场的颓势越来越明显。

从实际收入来看,今年以来,河南商报在各竞争媒体发行投入不足、发行量大幅下滑、自身发行量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广告经营收入大幅度增长,2007年度收入同比增幅接近2000万元,大河报年收入同比增幅也在2000多万元,包括郑州晚报等预估增量,2007年郑州主要都市类报纸广告增幅总量在7000万元左右,增量明显低于上年,在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广告营业额的增速低于GDP增幅就意味着下滑。

从郑州主要媒体广告收入实际增量来看,这也是近5年来同比增幅最低的一年,同时也是大河报同比增幅最低的一年。但是,报业的竞争也愈来愈惨烈,大河报所面临的经营压力也愈来愈大。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2008年将会是改变市场格局的决定性一年,河南商报借势造势将有力阻击对手上扬,大河报的市场“防波堤”也将进一步构建。

2008奥运蛋糕,还有多少机遇在等待

2008北京奥运,对于中原报业而言,从宏观上看,将是一次历史性机遇,因为那将进一步拉动经济发展,进而促进房地产、旅游、汽车等主要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带动广告业的放量增长。

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所属报业,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2006世界杯余温尚存,2008奥运又到眼前。对于体育产业尚欠发达的河南地区而言,不会给报业广告带来太多的直接收益,但是奥运经济拉动所产生的消费热潮,将是众多逐鹿中原的广告厂商们不可忽视的商机。

对于现代传媒而言,奥运经济就是眼球经济,哪个媒体能够左右消费者的视野,在奥运经济热潮中就将是最大的受益者。然而,报纸媒体,与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相比,受时间与媒介形态限制,往往不占优势。

如何扬长避短,挖掘资源潜力,发挥报纸优势,抓住读者,为广告客户提供更多附加价值,将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话题――

其一,2006年世界杯,不考虑版面广告收入,大河报仅栏目冠名招标收入就达130多万元!奥运千载难逢,统筹集团印刷机器资源,合理分配时间,尽可能提供更多“印力”,确保奥运专刊报纸时效性;

其二,广告形态上,力求贴近客户需求,加强读者互动,以栏目带动广告,以活动带动专刊经营;

其三,借力新技术,联手大河网,在集团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加强报网互动,尤其是大河报与大河网资源互补,实现双赢,推出新的广告形态,提高集团媒体竞争力,更多地占有奥运广告蛋糕。

另外,对于奥运商机而言,它不是仅仅局限于奥运会期间,而是一个年度,集团所属媒体,还可以做更多的“奥运”文章:前期预热,后期跟进,围绕奥运主题在新闻操作和经营活动策划等诸多方面,都可以创造更多的奇迹。

大河报,“透明的天花板”如何突破?

历经中国都市报10余年黄金发展时期的各地主流报纸,正在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困惑和瓶颈制约,重新审视自己,分析竞争形势,居安思危,寻找新的战略突破口,对中国传媒业来说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综观中原报业,大河报也不例外。

历经8年高速成长,大河报进入市场成熟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农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经过理论界的进一步丰富,把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市场导入期、高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根据这一理论,我把大河报这些年的经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合市场实际状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历经两年的导入期、8年的高速增长,大河报已经于2005年进入市场成熟期。

回首大河报广告经营历程,创刊12年来,我们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从1996年的320万元,到2007年的近5亿元,12年年均增长13倍。年度综合利润,从1997年扭亏为盈的942万元,到2007年预期的1.5亿元,除去2002年因增加大量投入利润同比略有下滑外,其余年份都呈持续增长状态。

透过数字的表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行阶段划分,1995年~1996年大河报属于市场导入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市场增长缓慢,从产品投入产出的角度看属于投入期,广告收入很少、利润为负数;

1997年~2004年大河报属于成长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市场高速增长,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并达到顶峰,大河报的广告收入年均增长126.81%,从1997年扭亏为盈算起,报纸综合利润年均增长39.93%,大河报广告及发行郑州市场实际占有率在2004年达到顶峰,接近70%!

2005年以来,大河报进入市场成熟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绝对收入增量减少、综合利润继续大幅度增长,市场竞争加剧,日常经营压力增大,面临的体制机制创新以及经营手段创新的挑战愈来愈多,就大河报而言,属于非常典型的“现金牛”状态。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大河报的经营空间遭遇市场成熟期“透明的天花板”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广告经营收入的增长,长远来看实在有限。

2007年大河报突破结构性风险,逆流而上成功穿越。在全国报业广告总体增幅进一步下滑的“降声”中,2007经营年度已接近尾声。郑州报业总体市场增长放缓,同比增长17%,但增幅下滑接近20个百分点,同业竞争进入新的阶段,第二梯队三张报纸的影响力与竞争力日益接近,进入胶着状态,价格战空前惨烈。

2007年大河报的广告经营,可以用“逆流而上,艰难增长”来描述,虽然是市场主导地位依旧,同比持续增量,广告收入与综合利润双双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但是经营收入艰难增长,面临的威胁与压力空前加大,这也是我们多年来从未遇到过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宏观经济环境因素,新媒体新技术挤压报业广告市场因素,地产、医疗等行业监管因素以及同城媒体竞争、自身运营模式与机制因素。目前看来,从经营的角度来看,最为突出的就是医疗药品行业的监管因素,直接导致了大河报广告收入的结构性变化和增量的大幅度下降。

慧聪广告数据监测显示,医疗广告(包括保健品、药品、医疗机构和医疗器械)跌至低谷,1~12月份同比下降3000多万元直接广告收入,下滑绝对量高达广告经营总收入的8%左右。

受宏观调控、同业竞争以及户外、电子新媒体等多因素影响的冲击,2006年8月份以来,大河报房地产广告结束了以前的高速增长态势,房地产广告进入“熊市”。但是,在成功举办中原住交会和多层次组合营销策略的推动下,大河报2007年下半年房地产广告净增长4000多万元,2007年度房地产广告增量刷新了大河报行业增长历史记录,房地产广告总量近1.5亿元,弥补了本报2007年上半年的房地产广告下滑造成的损失,更为重要的是弥补了医疗广告板块3000多万元的下滑!从而,保证了本报2007年广告经营基本盘的基本稳定!

同时,通过慧聪监测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从主要行业结构来看,本报房地产广告,汽车、信息类广告的持续高速增长,保持了基本盘的稳定,抵消了医疗行业板块(包括医院、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4大类广告),通信、洗化用品的大幅下滑,并进一步拉动了本报实际收入的持续增量。

这表明,大河报广告经营目前所遭遇的问题,是结构性的而不是阶段性的:曾占有大河报总体收入20%左右的医疗广告板块出现的问题,近两年来高速下降到目前的5%,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占总体收入1/3左右的房地产板块所出现的波动,也是值得警惕的:经营结构性风险凸显,变数增多。

成熟期的大河报,遭遇不对等竞争, 经营创新时不我待。近年来,各竞争媒体一直在版面设置、加强新闻策划、增强与读者的互动等方面下工夫,在广告经营上,创新机制实施公司化运作,强化激励机制,对不同行业客户执行优惠幅度更大和更加灵活的政策。一些专刊采编人员更像是广告业务员,而且不按照市场规则出牌,各种促销策划活动接二连三,深挖广告市场,广告刊登量增长迅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2007年郑州晚报的市场表现不俗,广告投放刊例额同比增长36%,广告版数增长13%。

2008年,郑州报业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中低端市场价格战对大河报的冲击不可避免,大河报的经营机制在商报、晚报、今报灵活的政策与运营机制面前,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也许必要的经营创新与广告运营模式调整已是箭在弦上。可以预见,2008年郑州报业的市场争夺,首先集中在本土的地产业,其次将是中低端市场,面临的竞争形势将更为严峻,尤其是第二梯队3张报纸的市场影响力旗鼓相当、贴身肉搏,大河报根本不可能置身事外,这也是市场发展进入成熟期后的必然结果。

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刺激客户多投放广告,进而促进整体市场增长;另一方面,是价格“放水”,降低广告含金量。对于弱势媒体而言,是进攻市场的有力武器,令强势媒体不敢轻易接招,但同时很难使弱势媒体在达不到规模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太多收益,对资金链的要求与依赖将更为严重。因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包括经营管理体制的创新和经营手段的创新。

在现有的经营管理体制与运营模式下,直面2008年,大河报仍然需要创新经营手段与潜力行业的精耕细作,实施组合营销策略,努力创造地产、汽车广告的持续增长,弥补医疗健康类广告的下滑,保持基本收入大盘的稳定以及持续增量;进一步加大大河卖场、大河家居、大河金融等行业特刊的灵活运营,促进边缘化行业高速增长,进入主要广告行业行列,进而拉动整体收入的持续增长。

新媒体运营报告范文6

【关键词】手机报 类型 运营模式

手机已经成了现代人不可缺少的一件东西,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看到有人拿着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和上网。相比于传统的纸质媒体,手机媒体有它独特的优势,我们拿传统报纸和手机媒体中的手机报作比较,可以明显感觉到手机报的时效性和传播性远远大于传统的纸质媒体。伴随着3G时代的来临,以及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手机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打电话和发短信,现在的手机几乎就是一台小型的电脑。所以手机媒体有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并且由于有很多手机运营商相互竞争,手机媒体的发展势必将会得到飞速发展。

一、我国手机报的主要类型

1、彩信型手机报

彩信型手机报顾名思义就是运营商通过彩信的形式使用户通过手机定制,定时的发送彩信到手机上,使得手机用户能够了解当天发生的最新资讯。由于彩信可以发送图片,区别于一般的短信,可以使用户们能够在感官上更加趋近于实体的纸质报纸。但是由于彩信的容量有限,所以一般的彩信手机报都是经过缩编的,如果想要了解更清楚详细的新闻,还是需要用手机上网进行阅读。目前为止,大部分的手机报都是以彩信的形式传播的。

2、3G网站型手机报

3G网站型手机报就是指用户通过GPRS数据流量,通过手机直接连接到网站进行新闻的阅读。这种方式相比于彩信手机报,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不受字数的限制,只要能够连接的移动数据,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自己想要的新闻和资讯。这也极大地扩展了用户的新闻选择性。不再像彩信那样是被动的接受,通过3G网站型手机报,用户可以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闻进行阅读,这也算是一次跨越。

3、语音版手机报

语音版手机报就是用户通过拨打一个电话,里面有许多的新闻可以供选择收听,按时计费,可以说是一款可以听的手机报。但是由于是按时计费的,所以相对来说价格比较高,社会大众的认同度也不是很高。而且其推广的地区也收到限制,因此,这款手机报并不是现在社会手机报的主流。

二、我国手机报的特点

虽然我国手机很普及,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手机报只是作为传统纸质报纸的补充,还不能起到完全替代的作用。作为现如今的一种新兴媒体,我国手机报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传播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

手机报在服务与传播的方式上,十分充分的展示了其人性化、个性化的特点,用户可以通过选择短信、彩信、WAP等多种途径来进行订阅和阅读手机报。由于人们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寻找自己需要了解的资讯,人们常常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但是手机报则不同,用户有着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可以定制自己所需要了解的资讯,最大限度的满足了自己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2、随身携带和互动性较强

相比于传统的纸质媒体,手机报有很强的随身携带性。用户不需要每天拿着一份报纸,走到哪带到哪,这也是手机报最突出的优势。传统纸质媒体只能单向传播,用户没有可选择性,而手机报则是双向传播,可以做到点对多点,加大了新闻的可阅读性,这个改变了用户被动的接受信息的习惯。手机报还有一个最突出的性能就是它的及时性,这点是传统纸质媒体所不可相比的。

3、多媒体的信息传播

手机报虽然名为报,但是它与传统的报纸是有所不同的。传统报纸的报道形式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传播载体则是纸张。但是手机报则是由电信网络和传统媒体等多家产业共同合作打造的一种电子媒体,它的传播载体是手机。

4、极速传播

由于手机报是使用无线网络进行传播的,它的时效性很强。往往一则重大新闻发生后,用户的手机上很快就出现了这则新闻的具体内容,这是传统纸质报纸无法实现的。也正是由于这个特性,手机报才能快速的兴起。

三、我国手机报的运营现状

我国现在的手机报运营可以说是出于一个发展阶段,相比于欧美的发达国家来说,我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内的手机报运营现状主要是由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技术提供商三家共同分享产业链的结果。

1、运作模式

对于手机报的发展,其并不是单纯的媒体行为,它需要与企业和媒体的密切配合才能够获得成功,如果它独立出去,则其根本就不可能有发展的空间。现在的手机报基本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其所有的新闻资讯都是从传统媒体那里拷贝过来的,这其实也是一种降低开发商成本的方式。

2、盈利模式

现如今,我国手机报的盈利方式都是通过用户的手机订阅来收取相关的费用,然后开发商从这些费用中获得利润。这也是现在有的手机报运营商主要的盈利方式,虽然现在有的运营商已经将盈利的注意力转移到广告收入,但是对于目前手机报的技术来说,在手机报中夹杂广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广告收入只能作为日后科技进步的盈利方式,现在大部分的手机报盈利方式都是靠用户订阅。

3、技术模式

现在我国手机报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彩信形式的手机报,另外一种是WAP网站类型的手机报。前者类似于传统的纸质媒体,只不过是将传播的载体从纸张转变成了手机,后者则是将自己的手机当成是一台微型的电脑,用户通过上网浏览网站来进行新闻的阅读,两者都是非常方便的方法。

四、我国手机报的广告特征

长期以来,做营销广告的模式并非是手机报的专长,但是这一商业模式对手机媒体深层资源的挖掘和经营理念的提升意义重大。如果没有广告的加入,手机报将很难有资金运营下去,但是广告一多,读者的兴趣便会降低,这也是手机报运营的一大难题。现如今我国手机报的广告特征:

手机报具有“一对一”广告模式。正是由于“一对一”模式的加强,使得手机报广告的信息服务能够更加的个性化。相比于传统媒体的点对面传播方式,缺乏的就是时效性和良好并且广泛的信息反馈。传统媒体广告大都是将所有广告信息毫无针对性的传递给所有人,资源严重的浪费,但是手机广告则不同,它能够精确掌握不同人群所要的广告信息,这样不仅节约了资源,也使用户能够在较少的广告中迅速的发现自己所需要的资讯。还有就是手机广告的时效性相对于纸质媒体有着绝对的优势,手机广告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广告信息发送到用户手机上,省去了报纸印刷的环节。它并不像传统的广告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再加上手机报的信息检索功能,使得手机广告可以随着手机报一同发送到用户手机上。

手机报广告信息具有互动性和自主性。由于目前我国的手机媒体信息源十分的匮乏,我国的手机媒体用户也缺乏自主性和选择性,只能被动的接受固定信息。比如一个手机页面,我们能看到的广告最多也就三到四个,还受到信息容量的限制,有的也只能是发一个广告的链接,所以虽然有着强大的自主性,但是由于受到信息源的限制,这点还是有待开发。

手机报的广告传播具有动态传播性。手机媒体只是作为传统纸质媒体的一种载体,由于现代人手机都是随身携带的,所以用户们可以随时接收广告信息,充分实现了用户和信息的同步性。这点与传统纸质媒体相比是它所具有的先天优势。

手机报广告商品信息更加生动,可读性强。由于手机报广告有着精美的图片和文字说明,这也是传统纸质媒体所无法达到的。传统媒体的广告有着较强的局限性,而手机报广告则将图片,文字,声音结合到了一起,这给用户带来了非常逼真的感受,更能充分的体现广告中商品的价值。

手机报广告反馈信息快速、及时。现在国内的手机报都有用户评论的系统,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感受直接发表在评论系统中,这样使得传受者之间没有了隔阂,实现了直接的交流和互动,可以使运营商们更加及时的了解用户的感受,传统媒体就是用户被动的接受信息,用户根本不能发表自己的言论,这样运营商们也不清楚现在用户的真实感受,而手机报广告避免了这种尴尬。

手机报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在生活节奏高速化的今天,手机媒体特有的时效性和便捷性符合了当代人的生活节奏。但是手机媒体也不是完美的,我国现有的法律对于手机媒体的约束并不是很多,所以造成了诸多垃圾信息充斥着用户的手机屏幕,虚假和不良信息大量传播,侵犯用户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等问题。这是手机媒体的一个弊端,留待我们去克服。

参考文献

①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248-253

②朱海松:《手机媒体化的商业革命》[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1:133-138

③屈慧君,《手机报未来技术何去何从》[J].《创新科技》,2009(11):28

④张凌云,《手机报的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J].《青年记者》,2008(3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