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道德的内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道德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道德的内涵

商业道德的内涵范文1

深圳信达律师事务所:

现就你所于1997年2月19日关于境内企业间接到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请示答复如下:

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关于批转国务院证券委员会1995年证券期货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1996年全国证券期货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境内企业直接或者间接到境外发行股票并将其股票在境外上市,都必须经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审批;未经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批准,任何境内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到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

二、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律师事务所及其律师在为境内企业间接上市提供法律服务时,应当遵守上述有关规定,对其出具的法律意见书承担责任。任何认为境内企业间接到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不需要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批准的法律意见都是没有依据的,出具此类不正确法律意见的选题事务所及其律师应当对其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三、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律师事务所及其律师在从事境内企业间接到境外上市的法律服务过程中,对有关问题如有疑问,可以向我会有关部门请示。

商业道德的内涵范文2

新内涵之一:商业关系中的道德

商业关系,从广义上讲包括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商品供给和需求,以及与这些环节相联系的交通、旅游、邮电通讯、食宿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事业。如果在上述这些方面叠加上一定的“不道德行为”,那顾客最终享受到的只能是假冒伪劣产品和糟糕的服务,甚至给顾客造成难以承受的灾难。因此,商业关系中的逆德涉及到千家万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关系中的一个最重要方面。

商业关系中的道德的核心是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讲商业道德实际上就是质量道德,其卜包括商品的质彭、服务的质量以及服务态度的质量等等,涵盖了商业关系中所有的职业道德。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一大重要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优胜劣汰”规律必然生作用,那些不讲质量道德的人们最终也逃脱不掉在经济上遭受损失而自食其果。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质量道德的形成是平行的。

新内涵之二:金融关系中的道德

金融关系,即一与货币流通以及银行信贷有关的一切活动。这些话动主要是通过银行业务来实现的,如货币的发行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国内汇兑往来以及贴现市场、证券市场活动等等,都是金融活动。银行既是管理金融的行政机关,又是办理信贷业务的经济组织。它发放的是贷款而不是财政拨款,信贷资金的部分来源是各种存款,的提取,更无力发放新的贷款,银行的职能和信贷资金的作用都无法实现。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关系中的道德的核心是信誉,金融道德实际上就是信誉道德。金融关系中的各方只有真正建立起信誉道德,整个社会的金融关系才能理顺。否则,会造成合同和契约形同虚设,金融关系的各方同时连锁受损的恶性循环,致使社会经济秩序混乱,正常的经济活动难以开展。

新内涵之三:雇佣关系中的道德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各种经济成份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做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必要补充的私营企业、中外合营和外资独营企业等经济实体。在其生产经营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雇佣关系。雇佣关系中的道德的核心是责任和义务,雇佣关系的双方应提高责任心和义务感,这种责任心和义务感的提高,一方面要靠个人自身的道德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和在经济活动中利害关系对当事人的影响来逐步提高。雇佣关系的双方只有从责任和义务的道德标准自觉自我约束,才能建立起稳固的、相互信任的雇佣关系。

新内涵之四:环保道德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然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放在首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我国人l:J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科学水平不高,经济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因而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显得极为重要。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认为,环境是一种特殊的资产,它不同于国有资产,从真正意义上讲,它才是为全休人民所有的,它为全体人民提供一种特殊的公共服务,如果没有清沾的空气、水,则无一例外地全体人民受损。环境的破坏意味着环境这一特殊资产流失,进而也意味着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在流失。对此,他给出两个数学公式清楚地表明其内在关系: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一环境资产流失;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十环境资产增值。显然,环境资产流失越多,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获取就越小。反之,治理环境污染就等于增加环境资产,也意味着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因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我们必须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如果发展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等到生态环境破坏了以后再来治理和恢复,那就要付出更沉重的代价,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可是我们现在有的人却不重视环保工作,不讲环保道德,有的地方经济建设项目是上去了,表现出得益于一时,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带来的是严重的环境破坏。一份来自国家环保局的报告,这样描述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状。以大气污染为例,一九九五年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浓度,北方城市环境382ug/耐左右,南方城市平均242呢/耐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6任一90嗯/耐的重的10个城市之列。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人们需要知道:在经济增长的名义下,我们失掉了什么?从中我们应如何认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笔者认为,越是发展经济,越要注意保护环境,培养良好的环保道德。否则,造成的恶果最终将制约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在某一天早上反过来回报给人类本身以灾难。环保道德的核心是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不仅要为当前经济发展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新内涵之五:公益和互助道德

所谓公益就是公共利益;所谓互助是指互相帮助。推行公益和互助道德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承认人们的能力差异,承认人们合理劳动而获得不均等的财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社会卜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民的需要,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反对两极分化,在肯定合理竞争的前提下提倡全社会共同富裕。鞭挞“为富不标准;参加全球大气监测的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五个城市的总悬浮微粒指标均属世界尘污染最严仁”,提倡“富而乐道”。“道德的原则是幸福,但幸福不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幸福,而是分布在各个人身上的……幸福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或是各个方面的”((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第432页)。因此,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标准应体现在他对社会的贡献,在他正当合法地追求自身利益时不忘他人及社会的利益,能够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帮助他人共同发展。由此可见,公益和互助道德的核心是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其价值取向就是社会、集体、他人、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公益和互助道德的形成要依靠“共同富裕”的思想教育和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精神的培养。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公益和互助道德的形成已有相当的基础。近几年来,为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发扬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精神的新人新事层出不穷,而且涉及面广,不仅包括各类团体及个人,而且包括海外侨胞,“希望工程”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

新内涵之六:文化市场中的道德

商业道德的内涵范文3

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诚信原则将道德调控与法律要求融为一体,兼备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的双重作用。“诚信原则思想渊源于自然法的善意与公平的理念,也就是说诚信原则是道德的法律化,或者法律的道德化。”诚信原则作为法律对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护双方利益平衡以及对民事主体维护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平衡的基本要求,目的就在于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一、关于“诚信”的内涵分析 对于“诚信”这一语词的内涵,可以从传统内涵、现代含义、法律语境中的意义这三方面去分析探究。 1.传统文化中“诚信”的内涵分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者即“信”,“信”求于人“,诚”本于天。诚信合一,实为本我一统,天人合一。《礼记•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一个人要做到不欺骗他人,就必须要做到不欺骗自己,使自己保持老老实实而不弄虚作假的心理状态是做到不欺骗他人的前提,因只有真诚的心,方可形之于外。 2.法律层面上“诚信”的内涵分析。在法律层面上“,诚信”已不再只是简单的为人之道的一种“内在道德”,而是一种外在的法律制度,一种因其意思表示所引发的应然义务。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特征在于其是善良公平的道德观念的法律化,一方面将个人道德修养中的诚实、信用上升为法律规范,以实现道德的约束力;另一方面,在法律规范中添加道德情素,以增加法律规范的应变性。诚实信用原则实现了道德观念的法律化,其在民事活动中最本质的要求是“任何一方必须本着善意进行民事活动,任何恶意的即以损害对方或社会利益为代价获得己方利益的民事行为都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不是法律指导、约束社会成员行为的具体规则,而是作为法律解释的重要原则之一,以克服在实际运用法律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不确定、不公平等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法律解释是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二、诚信原则法律化的理由 1.诚信原则法律化是道德法律化的内在要求。诚信原则法律化本质上就是道德法律化。道德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普适意义上的道德,即为社会人员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如不偷盗、不杀人等社会得以正常运行所必需的那些道德;第二个层次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优化人的自身修养为指向的道德,这种道德不一定必须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但是,它在促进社会进步、提升社会文明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一个层次的道德是社会赖以存续、得以运行的必要前提,因而,这部分道德必须借助国家机器的强制力量得以推行。也就是说,普适意义上的道德必须上升为法律约束的层次,以发挥其真正效力。在小农经济时代,甚至是在计划经济时代里,由于社会分工不明确,商品经济不发达,所以诚信原则在那里的必要性是不突出的。然而在一个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市场交易活动日趋频繁的社会中,诚信原则的重要性就日渐凸显出来了。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与市场竞争的影响与冲击,象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仿制假冒,背信毁约,弄虚作假等违背中国传统“诚信”道德和现代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精神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近年以来发生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种种另人震惊、另人义愤填膺的事件,无不说明了在经济活动中那种以金钱追求为唯一目的所造成的道德伦理的丧失。这种商业道德感的缺失,如果不加以扭转、控制,造成的结果不仅仅是商业领域中欺骗、欺诈、黑心等现象的发生,还会延及整个社会心态的扭曲,冲跨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结构,最终甚至会造成民族精神的沦丧。有人认为,在当代中国,全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广泛的成信危机,这话一点也不假。所以,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但市场经济监管体制又相对落后的今天,中国急需诚信资源和加强诚信环境建设。将社会基本道德的践履提升到法律约束的高度,借助国家意志的力量来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诚信”在适用上的不确定性要求诚信原则法律化。在法律的具体运用过程中,法官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这种自由裁量权,在一定意义上是必须的,其目的在于使法律成为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适用的最普遍的方式之一,从而使法律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其理由是,任何明确化、具体化的规定都不可能将社会中所有的问题都予以涉及,故对明确化、具体化的规定之外的问题的调整必将依靠法官的主观理解上,如果某些应当得到法律调整的问题,在实际上却因为缺乏具体性的规定而游离于法律之外,那不能不说是一种法律的悲哀。

三、民法中诚信原则的实现路径探讨 1.加强“诚信”原则制度化建设加快“诚信”原则的制度化、法制化工作,使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时有法可依,有意可循。不能也不应仍然只以“诚信原则”这一道德上的模糊语词囫囵吞枣地“移植”到法条中来,我们必须为之寻求一个可供操作的法律语词,建立可以实施和操作的规范程式,在程序上和实体上实现“诚信”法律化,以求尽量避免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因词义笼统模糊而造成可能的混乱与随意性。这个法律语词就是“约因制度”,它才是诚信原则在法律层面上的实现程式和制度保证。 2.强化对法官审判权的制约。法官作出公正裁判的决定因素在于法官的自由裁量。为有效地防止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施,可援引诚实信用原则在审判机制上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予以合理的配置,有效地遏制法官司法审判权的滥用与膨胀。首先,法官审判权的行使必须立足于案件事实,这是法官进行自由裁量的基础。在司法过程中。 3.提高法官的自身修养。诚实信用原则得以适用的关键,在于法官对权力的理性运用,而保证法官理性使用权力的关键,在于提高法官的法律素养和品德素质。法官做出的最终结果,实际上是法官的法律素养和品德素质在思想上斗争的结果。#p#分页标题#e# 4.提高全民诚信意识。民法上的诚信原则与全社会层面上的诚信道德观是互为加强的,没有全民道德上的诚信观,民法上的诚信原则就会失去其约束力量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民法上的诚信原则,道德诚信观在利益诱惑面前就会失去支撑力。“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法活动中自觉做到不欺、不诈、不骗。

商业道德的内涵范文4

“品牌化服务”是药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深化改革中产生的。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道德观到责任感、从局部到全局、从自发到自觉、从理念到制度的观念更新过程和实践的提高过程。药店“品牌化服务”是为顾客提供一种依附在商品上的全方位、立体化、高质量、超值的服务商标,是商品中所蕴含的服务与质量的象征,是高质量的商品和药店形象的重要标志和表现。药店推行“品牌化服务”,不仅是向顾客销售药品,而且还向顾客销售附有药店超值服务商标的商品。通过“品牌化服务”药店为顾客提供所认可的超值服务商品,从而提高和创造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品牌化服务”作为顾客选择药店的购药指南,即体现出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又表明它是连接药店与顾客的重要桥梁。

为何开展“品牌化服务”。药店开展“品牌化服务”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有的连锁药店雄风不减当年,兴旺发达,有的新建药店搞得红红火火,但也有些药店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究其原因虽多种多样,但服务品牌的优劣、药店信誉的高低,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市场已经由过去商品、价格、营销竞争发展到现在的药店形象、品牌和药店文化的竞争。由此可以看出,药店形象、药店声誉、药店服务等是药店紧密的集合体,即商品品牌、服务品牌、药店品牌等形成了药店的整体组合优势,会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强大的作用和力量。因此,药店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商品品牌、服务品牌、药店品牌摆在重要的工作日程,提升、维护和发展品牌,逐步形成药店知名而特有的“品牌化服务”战略十分必要。药店开展“品牌化服务”是医药零售服务特性的客观要求。从广义上来说,“品牌化服务”是药店环境、药店形象、药店文化等诸方面在整体上的综合体现,是较长期性的系统工程。

开展“品牌化服务”目的。全面推进药店品牌化竞争战略,通过服务体系的深入推进和创新,从经营、管理、服务、发展、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各个环节,提升和完善药店服务,使药店服务向更深度、更广度、更高度拓展与延伸。在深化服务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品牌化服务”,创建药店精品系列化。即以“微笑服务”为基础,结合“技能服务”和“智能服务”,在连锁药店范围内开展争创药店品牌化、部门品牌化和个人品牌化活动,从而达到“品牌化服务”系列化。

药店“品牌化服务”理念与内涵。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品牌化服务”的理念和内涵,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品牌,所谓品牌是用来区别卖主产品的某一名词、辞句、符号、设计及其组合。经政府有关部门注册的品牌,受法律保护,具有专门的使用权和排斥性,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商标。广义的品牌定义是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的生命系统,它像其他生命一样有着自己的生命运动轨迹,品牌生命并不神秘,已存在于人们眼前和心中。一个好的服务品牌,尤其是服务名牌,不仅能吸引广大顾客,提高顾客回头率,获得顾客的认同和信赖,而且能迅速占领市场并取得稳定发展的市场占有率。这是因为,“品牌化服务”的价值不是药店自己定的,而是活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化服务”在实践中表现出的自觉行动、对目标的追求及其独特的个性表现,必将显露出象人一样的生命光彩。所以,“品牌化服务”战略是药店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药店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竞争强度的重要工具,是药店经营能否顺畅进行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药店开展“品牌化服务”,其最终目的是把“以顾客为中心,达到顾客满意”为目标上升为“以顾客为中心,达到顾客高兴”为目标。

药店“品牌化服务”的主要内容。服务是一种特殊商品,品牌化、名牌化服务是服务工作的精品,是以人为核心的“德与情”、“技与艺”相结合的规范行为和艺术形式。它是由广大员工经过多年实践,并凝聚着经营者的高智慧、高投入和创新思维,表现出独树一帜的风格和魅力的药店文化。

首先,以德为魂。把商业道德作为统帅药店行为的灵魂和指导经营服务的纲领。把商德作为药店灵魂融入经营、服务、管理,落实到店规店纪之中,强化为“品牌化服务”的保证机制,也可以说是将商业道德细划、量化、物化为可操作的管理,体现在药店经营管理、服务行为的全过程。采取硬性灌输、软性浸透、自觉感悟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全体员工全面掌握“品牌化服务”战略的商业道德理念。商业道德是诚实守信,厚德载物。“诚信”是目的,因为商品不可能是绝对完美无缺的,一定要实事求是,保证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和可信赖的服务;获利是结果,“取财有道”,良好的商德必然得到顾客的回报。商业道德是敬业乐业,将心比心。干商要爱商、会商,将每一次交易视为亲情的交流,朋友式的沟通,顾客买走商品的同时带走药店的人品和药店形象。因此,要想卖好商品,首先要学会做好人品,取义不必舍利,义利可以结合。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七个“高”:即以药店的“高投入”来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创造“高档次”的购药环境,以“高标准”的严格管理,保证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产生药店的“高效益”,从而实现员工的“高受益”,完成“以德为魂”,从精神到物质的转化。

其次,以机制为动力。药店“品牌化服务”战略的实施与管理,是以规范药店和员工行为来实现的。共分三个系统、三个环节、三种机制、即“三三模块”,并以机制为内在的核心动力。三个系统是:药品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保证系统。这三个系统是按照顾客的需求,形成保证顾客达到满意甚至高兴的管理控制总系统。这个总系统重在从药品质量这个源头抓起,同时保证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最终达到顾客满意直至高兴的目的。三个环节是:售前、售中、售后环节,即按医药零售流程完善“品牌化服务”的实施与管理系统。保证药品质量从售前环节抓起,杜绝假冒伪劣药品进店;保证服务质量则从全过程抓起,并将重点前移,即重点抓售前、售中环节,带动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环境质量则从提高药店现代化设施建设及其保护、保养抓起,在各环节上消除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全面提高管理质量。三个机制是:约束、激励、监督机制。实施“品牌化服务”战略以及管理体系,首先应该说思想教育、道德自律是十分重要的,但仅仅依靠自觉和自律,还不足以保证“品牌化服务”战略得以全面贯彻实施到位和持之以恒。还必须创造与“品牌化服务”战略实施体系相配套的机制,使它适应三个系统和三个环节的良好运转,保证“品牌化服务”全面落实到位。机制的强制性、导向性和约束性的作用,同道德的自觉、自律的作用结合起来,可以使“品牌化服务”的实施与管理体系刚柔相济,富于弹性。

最后,以人为本。“品牌化服务”战略的实施归根到底是"以人为本"的,是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有纪律的人为根本保证的。因此,“品牌化服务”战略的实施,是以三维教育为保证条件的。所谓“三维教育”即全员教育、全方位教育、全过程教育。通过“三维教育”,要达到树立理念、提高“学习力”、坚持业务知识、职业技能教育,实行管理层干部达标教育,并以药店文化为底蕴。

商业道德的内涵范文5

1服务营销概述

1.1服务营销含义

服务营销是企业在充分认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为充分满足消费者需要在营销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服务营销最重要的就是服务质量,良好的服务是下一次销售前最好的促销,是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的主要方式,是树立企业口碑和传播企(资/料来.源,于:gzu521学;习/网]gzu521.com业形象的重要途径。

1.2服务营销的分类

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服务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服务产品,产品为顾客创造和提供的核心利益主要来自无形的服务。另一种是功能服务,产品的核心利益主要来自有形的成份,无形的服务只是满足顾客的非主要需求。

1.3服务营销的特征

与实物产品比较,服务产品具有不可感知性、不可分离性、差异性、不可储存性等特征,服务产品的特征决定了企业服务营销具有以下不同于实物营销的特点。

1.3.1服务营销的不可感知性或无形性

服务营销以提供无形服务为目标。因为服务是一种活动或者利益,而不是事物,所以我们不能像感觉有形商品那样来看到、感觉或触摸到服务。消费者对服务营销的效果,往往是通过服务质量的实物线索,如地点、人员、设备、价格等来判断,无形性显示了对服务营销的挑战:不仅服务营销的难度增加,而且对营销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2服务营销的差异性

由于服务基本上是由人表现出来的一系类行为,那么就没有两种服务会完全一致。没有两个顾客会完全一样,每位顾客都会有独特的需求,或者以一个独特的方式来体验服务,因而会产生差异性。

1.3.3服务营销的不可分离性

大多数商品首先是生产,然后再进行消费。但服务确实先销售,然后同时进行生产和消费,服务的消费者要直接参与服务的生产过程,并与服务提供者密切配合。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真实瞬间”发生的情况,这就使得服务营销具有复杂化不可分离性。

1.3.4服务营销的不可运输性

由于服务不具有实体特征,因而不能运输,从而使得服务的分销具有不同于有形产品的特点。有形产品可以在一地或多地生产,然后运送到中间商或最终用户所在地进行销售。大多数服务却不能这样做。对这些服务来说,要么顾客必须到生产设施所在地,要么生产设施必须运到顾客所在地。

1.4服务营销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服务营销的兴起,对增强企业的营销优势,丰富企业的营销活动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有利于丰富市场营销的核心——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市场营销的本质是对消费者需要的满足或消费者能够获取的实际利益,服务营销正是从这点出发,在提供有形产品给消费者的同时,向消费者提供一系列无形服务,使市场营销的本质内涵得以全面实现。其次,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当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注重消费者的服务需求,及时地向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再次,它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服务是企业提供给消费者一组利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只有通过服务营销努力提供其产品高于竞争对手的附加价值,才能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赢得信赖,巩固市场地位,获得更大的利益,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最后,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服务营销人员是企业对外交流的主体,是企业与消费者联系的纽带,因此,企业通过服务营销工作,可以促进营销人员素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本文来源于我的学习网WWW.GZU521.COM)

2开展服务营销的客观必要性

我国市场已经从短缺经济的卖方市场走向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已进入人均GDP1000-2500美元的高速发展期,消费也由温饱消费转向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顾客越来越重视商品和服务的购买与消费过程中是否带来心里上的满足,“满意和不满意”成为顾客购买的标准,企业正由生产密集型向服务密集型转变,服务已成为谋取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战略手段,顾客满意作为服务营销的主要之本,是企业生产或提供服务的直接目标和最终归宿,世界经济已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服务营销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转2.1服务营销是市场竞争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市场供求格局出现了根本性转变,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并相对过剩的宽松局面,市场竞争也由争夺资源转变为以争夺需求为主的价格竞争。众多企业纷纷采取“降价销售”、“让利销售”、“折价优惠”等办法吸引顾客。虽然打折降价刺激了一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事实证明,仅靠它来促进销售增长,已不切合实际。因为,现代的科学技术水平使同类商品的质量差距缩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对消费者来说,在商品品质趋同,价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企业能够增加“让渡价值”的只能是周到、实在、方便的服务。因此,服务竞争就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内容。美国哈佛商业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再次光顾的顾客比初次登门的人可能为公司带来25%—85%的利润,而吸引他们再来的因素,首先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其次是产品质量,最后才是价格”。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竞争必将取代商品竞争和价格竞争,而成为21世纪企业竞争的一张王牌。

2.2服务营销是加强商业道德建设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然而,要使市场竞争有序,就必须重视商业道德建设。商业道德作为商业的经营思想,经营作风和经营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其特定内容是以“诚”和“真”表现出来的。诚和真在商业活动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商人优秀的品德,良好的服务,货真价实的商品,买卖双方融洽的人际关系。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利欲熏心,道德观念发生扭曲,许多商家口头上喊“顾客第一”,“顾客是上帝”,实际上把消费者当作欺骗的对象,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在计量上短斤少两,搞价格欺诈等,侵害消费者的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78.4%的消费者受到商业欺诈行为的损害。从市场上所提供的服务状态来看,服务质量虽然比前几年有些好转,但低质量服务,不合格服务,甚至欺诈服务,还是相当多的。因此,开展服务营销,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不但体现了商业道德的内在要求,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商业道德的建设。

2.3服务营销是创立商业服务品牌的基础

服务品牌是商业服务发展的产物,也是商业竞争的延续。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日趋成熟,消费者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日益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品牌忠诚度、形象信任度,以及销售服务的满意度,就成为购买商品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迫使商业企业不得不重视服务品牌的创建。服务品牌是企业在商品流通,服务领域提供销售,服务中形成的独特的服务模式,是被社会或消费者所认可和信赖的业务技能、接待艺术所产生的一种效应。其特征主要本资料来源于贵-州-学-习-网体现于智能型的销售技能,市场型的接待方式,情感型的服务艺术。由于服务品牌是在以顾客满意为宗旨的具体服务中提炼而成的,要经过从规范服务—承诺服务—优质服务—品牌服务,这样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一个服务品牌的创立,可以是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因此,商业企业要创立服务品牌,必须坚持不懈开展服务营销,脚踏实地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服务营销营造优质服务、特色服务的良好氛围,为创立服务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3我国企业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3.1服务营销理念不明确

当前我国企业有了一定的服务营销理念,但在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中,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取得成效的比率却不高。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买方市场上,企业开拓市场、把握市场的能力远远落后于形势所需。现代营销观认为,企业营销的出发点是消费者而不是企业本身,重点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服务而不是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但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是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

3.2提供的服务存在趋同性

服务的趋同性是指没有对服务市场进行细分,对各类消费者群体只提供一种服务。随着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不同的消费者之间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有的消费者希望能获得高档的、全面的整体,有的则希望获得低价的优惠服务。那么,企业就必须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个或者几个细分市场提供服务。3.3服务品牌意识不强

品牌是一个涵义很广泛的概念,品牌策略是整个产品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服务品牌的目的是使自己的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它确立的是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目前我国企业的经营者商标意识、市场竞争意识还不够强。经营者忽视商标的作用,对服务上使用的商标不及时注册,到需要保护时才想到注册。商标意识不强的另一表现是,某些经营者只满足于做其他品牌的加盟店,不创自己的品牌。而这样做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最终容易导致失败。因此,创造品牌是开拓市场的必经途径,企业应该重视树立和发展服务品牌。

3.4服务人员素质较低

中国市场服务工作人员素质很多没有达到要求,对服务工作的理解较多地停留在“服务人员不需要什么技术”的层面,认为服务人员只要热情就能干好,正是这种偏见,大大降低了服务的质量。有些服务人员,不了解顾客的心理,过分的热情反而引起了顾客的反感。有的企业认为培训服务人员,纯粹是浪费精力、财力、得不偿失。所以,多数服务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更谈不上工作中的培训。由于服务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没有真正确立,这就大大影响了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与企业服务营销的发展。

4我国企业加强服务营销的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服务营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的企业刚刚引进服务营销,这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机遇,同样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为此,企业要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服务营销策略以保证企业营销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势在必行的。

4.1提高企业的服务意识

现在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不仅要看产品本身的性能和质量的好与坏,而且更加注重企业的服务态度好不好。所以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更加注重考虑企业能否给他们带来满足,这就对企业的服务意识能否满足当前消费者的需求是一项严峻的考验。首先,企业要认识到在真正的服务营销中,服务才是实质的商品,而产品只是服务的附属品。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上下都对服务营销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尽而不断努力的提高企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其次,服务不仅局限于企业的服务人员,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成为企业的“营销代表”,都能为消费者解决各种问题,尽而在消费者面前展示本企业的文化和实力。

4.2重视企业的服务质量与人员培训

在服务营销中,人是决定胜败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企业竞争优势的取得越来越依赖于人的能力的发挥。由于服务在顾客购买之前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消费者只能从企业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中获得对本企业的印象,所以,服务人员的素质就直接的影响着企业的形象。

商业道德的内涵范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9-0275-02

一、职业道德的内涵和作用

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仰和社会传统习惯的力量,来调整一定社会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是职业或行业范围内的特殊的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或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职业道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的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既是从业人员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同时又是从业人员对社会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由于社会中的职业或行业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职业道德也是多方面的。不同职业的人员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形成了特殊的职业关系、职业利益、职业活动范围和方式,由此形成了不同职业人员的道德规范。如医务工作者道德、教师道德、干部道德、商业道德等等。

人类的职业生活是职业道德产生的基础。由于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们,有着共同的劳动方式,经受着共同的职业训练,因而往往具有共同的职业兴趣、爱好、习惯和心理传统,结成某些特殊关系,形成特殊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从而产生特殊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1.职业道德对稳定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职业生活占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它是社会生活的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职业生活中,如果人们都遵守职业道德,那么,就会有稳定的社会生活。职业道德的具体义务,不是人们主观愿望的产物,而是社会各方面实际生活的客观需要,如果不遵守起码的道德要求,整个社会这部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了。比如: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基本职责,如果他不履行应尽的社会义务,对病人视而不见,那么,就会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可见,每一种职业道德的具体义务对稳定社会生活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2.职业道德是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础。一个社会精神面貌如何,可从社会风气的好坏中反映出来。人们能否继承和发扬职业道德传统,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极大。职业道德能够使一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每个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习惯,强大的职业道德舆论和职业道德行为最终能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3.职业道德对人的关系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道德实践主要都发生在每个人特定的职业活动中,而各种职业活动都是相互联系的,人们之间也都是相互交往的,从事每一种职业活动的社会成员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就在相互间的联系和交往中起作用。是与非、好与坏等衡量道德的标准都在从事职业活动的社会成员的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统一认识,消除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产生的众多矛盾,并且可以调整社会成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以及各职业内部的关系,同时也可以调整行业之间的关系。

4.职业道德对职业活动有指向作用,对从事职业活动的社会成员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首先依靠对职业道德的正确认识和掌握,当人们的道德觉悟还不很高的时候,职业道德教育和建设更显得重要,职业道德对职业活动以及如何搞好某项具体的职业起指向作用。人们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去做,就能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需要,尽快地进步和成长,当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职业岗位上体现出高尚的职业道德时,就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各种职业都对社会生活承担着一定的职责和专门业务,是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借以实现的普遍形式。没有各种职业活动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如果缺少某个行业,或某个行业的活动遭到破坏,那么我们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所以,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就成为各种职业人员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要求。因此,我们讲职业道德,就是要明确社会职责,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各项任务。业务精湛,对技术精益求精,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业务和技术要求,都有对各行业人员熟悉业务和精通技术的要求。从业人员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力求掌握最好的职业技能,不仅是维护行业和从业人员本身的信誉所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也是执业人员为人民服务和忠于职守的必要手段。因此,从业人员谦虚好学、富有进取的精神,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是职业道德高尚的体现,也是衡量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职业道德的标志之一。

2.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工作人员,都要坚决履行自己的职责,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反对,抵制一切不正之风。要做到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各个职业内部,各个成员之间,同行业各单位之间,只有团结互助,取长补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提高工作质量。这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在职业道德中的具体体现。要做到诚实守信,就必须接受群众监督,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工作,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是难免的,它将直接影响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工作效果。因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人们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这样才能真正把诚实守信、办事公道落到实处。

3.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任何道德都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体现,而各种职业人员与自己的工作对象或服务对象之间构成了职业关系的两个最基本的方面,诸如医患关系、师生关系、买卖关系、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干群关系等。缺少任何一方,职业活动就无法进行。然而,一定职业的社会价值,有时在通过职业人员为自己工作对象的服务过程中实现的。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自己的职业对象的道德责任便成为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而其根本出发点则是为人民服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

三、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职业道德的重点是解决劳动态度问题。就是要求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热爱本职工作,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劳动,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努力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它要求从业人员树立远大理想,超出单纯谋求个人利益和职业集体利益的狭隘眼界,自觉自愿地为社会公共利益的发展努力作贡献。

高校图书馆馆员是高校教师的一部分,一方面他们具有教师的公共职业道德要求,但是又由于他们与一般的授课教师不同,所以他们又有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道德具体要求是:

1.爱岗敬业,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奉献,就是一个人为了维护整体利益和他人的利益,而甘愿舍弃和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的高尚品质和高贵精神。奉献就是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胸怀坦荡,忘我工作,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前进。有了这种献身精神的教师,就不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会贪图他人、集体和社会的钱物,具有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意志力和大无畏精神。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特点是为广大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提供完善的服务,工作过程枯燥烦琐,没有惊天动地的外在表现,有的只是平凡的默默无闻的按照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的操作,所以没有爱岗敬业的理念,没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很难完成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

2.恪尽职守,具有完善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管理员担任图书采访、编目、目录组织、书库管理、图书借阅等业务部门的辅工作;助理馆员担任部分选书工作,辅导读者查阅馆藏目录及文献检索工具,担任文献研究、书目编辑的助手工作等;馆员担任选书、分类、主题标引、编写提要、解答咨询课题、编制书目索引等工作。这些工作一方面需要与读者打交道,不断地、和风细雨地与读者进行沟通,做到热情、真诚,不厌其烦;另一方面又与图书、卡片、杂志、报纸打交道,需要细心、耐心和专心。这就要求馆员必须恪尽职守,并具有完善的服务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优秀的馆员。

3.钻研业务,具有精湛的业务素养。图书馆馆员的工作职责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块:采编工作和阅览工作。前者主要包括:负责本馆图书的采访、登录、分类、编目、加工、整理、目录组织工作;依据采购原则和购书经济指标,制定具体采购计划;熟悉馆藏图书和文献出版发行信息,掌握图书的利用情况,保证采购质量;图书馆藏书业务情况统计表;负责各部门的图书拨交工作和替旧、注销工作。后者主要包括:保证按时开馆、闭馆,不得随便离岗;做好书刊清点、验收,保证图书和报刊及时上架与有序排列;为读者提供热情、方便的服务,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和阅读效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精湛的业务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

4.积极进取,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图书馆教师必须具有进取精神,不断拓展形式多样的服务项目,努力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并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书刊流通工作,创造条件提高书刊流通率,同时经常开展书刊的宣传推荐工作,加强对读者的信息教育,使图书馆发挥出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