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维护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维护管理制度

维护管理制度范文1

1、

机房设备操作制度

1.1、

机电操作员工必须熟悉和牢记设备的结构以及注意事项,严格按照设备特性进行运行和保养。

1.2、

特殊工程必须凭有关特殊操作证方能操作,确保设备及人身安全。

1.3、

运行操作人员应做到“四会”:

1.3.1、

会使用

A、

对所使用的设备,首先熟悉设备性能及操作程序,方可开洞设备。

B、

在使用设备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操作技术规程,防止设备事故发生及设备使用寿命缩短。

1.3.2、

会保养

A、

经常保持设备整洁。

B、

认真做好每班日常保养。

C、

按照设备要求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点,保证滑动面和传动部位运转正常。

D、

定期认真执行日检、月检、年检及一级保养工作。

1.3.3、

会检查

A、

设备开动前必须检查各操纵控制系统,安全装置及油镜等一切正常后再启动设备运转,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排除故障。

B、

设备运行过程中,应该常观察各部位运转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运转,检查、分析原因。

1.3.4、

会排除故障

A、

凡属设备故障,维修人员应及时排除,如有严重问题向上级汇报,共同排除。

B、

维修人员要熟悉设备电器机构、楼层照明系统,如遇电器故障应配合电工排除故障。

C、

凡属人为所造成的设备损坏或故障应保持现场,立即向有关人员报告,逐级上报,根据事故大小进行分析和处理。

D、

检修员工在上班前对设备、楼层供电、生活水箱及消防系统进行一次检查,下班要做好交班工作。

E、

维修员工必须熟悉设备的各个点,按要求进行。

F、

对设备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维护保养制度。

G、

对设备无法实施的维护保养项目及对需委托外协保养的设备,维修员工必须熟悉设备性能及设备使用情况、故障位置等,以便配合外协修理人员一起搞好维修工作。

H、

做好季度、年度保养准备工作,为维护设备正常运转可推行专项修理。

2、

维修管理制度

2.1、

在系统维护保养过程中要按规定的班次值班,不迟到,早退、无故缺勤,不能私自调班、顶班,因故不能值班者必须提前请假。

2.2、

在开机前要对有关设备与装置进行检查,做好运行前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后,通知业主单位,才可开机。

2.3、

开机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定的操作程序正确的操作,严禁违章操作。

2.4、

认真做好维保过程中和调试过程中的运行记录,读数据要准确,填写要清楚,不可涂改,只能重写。

2.5、

按照维保检查制度的要求,对中央空调系统的各设备,装置进行全面检查。

2.6、

不能擅离职守,不能睡觉,要勤巡视、勤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重大的及处理不了的问题要立即上报。

2.7、

负责值班期间对整个中央空调系统和机房的监测管理。

2.8、

搞好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卫生,保持值班室和机房的整洁,并按有关制度的规定做好中央空调的维护保养工作。

2.9、

值班期间不得饮酒,不得在机房内吸烟。

3、

交接班制度

3.1、

交班人员须认真填写交班记录,内容包括:设备运行状况、本班中发现的故障处理情况、工具、卫生、遗留的工作及上级领导布置的工作。

3.2、

交班前检查所要完成的工作,清点工具。

3.3、

遇有紧急事故,交班人员应交接清楚,如需共同处理交班人员应作为主要人员进行处理。

3.4、

如接班人员因故未到岗,交班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3.5、

接班人员提前15分钟到岗进行接班,首先对交班记录进行查看,有问题进行询问。

3.6、

检查运行设备状态,听取上一班的口头交代。

3.7、

交接班记录经确认无误后,由双方共同签字。

3.8、

主管审查双方的交接班记录并签字认可。

3.9、

交接班记录总工及经理随时调出查阅。

4、

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4.1、

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4.1.1、

空调工程师的岗位职责

A、

协助上级主管全面负责中央空调系统的各项的各项工作。

B、

制定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C、

经常深入现场,了解和指导空调系统维护保养工作。

D、

对空调系统发生的问题和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诊断,并组织力量解

决和排除。

E、

负责维护保养工作的管理,如人员及现场操作安全,严格遵守业主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

4.1.2、

维保班长职责

A、

协助空调工程师做好各项具体工作,直接向空调工程师负责。

B、

负责班组的工作,合理安排班组的日常工作。

C、

严格要求,大胆管理,敬业爱岗,督促班组成员认真工作,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D、

负责班组考勤,公用工具、仪器、仪表和维保档案的管理工作。

E、

审查、保管各种记录表,保证数据准确、资料齐备。

F、

负责与业主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

4.1.3、

空调维保人员岗位职责

A、

严格按有关规程要求,开停和调节空调系统的各种设备,并做好相应的保养记录。

B、

认真做好系统和设备的巡检及评估,维护保养,编制系统及设备评估报告。

C、

遵守空调系统维护保养管理制度和劳动纪律。

D、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钻研技能,熟悉设备及系统,不断提高操作水平。

E、

尊重领导,服从调动和工作安排,完成领导交代的其他工作。

4.2、

工作人员技术培训制度

4.2.1、

新员工的技术培训

A、

新员工到位后一个月内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新员工的培训应于1个月内完成,并于完成后通知培训主管更新员工的培训记录。

B、

对于个别情况,各部门主管可向培训主管提出书面的要求延长有关培训的期限。

C、

特殊岗位职工如焊工,应取得国家劳动技术部门承认的证书。

4.2.2、

年度定期技术培训

A、

人事主管发出通知书要求各部门主管提交各部门的培训要求。

B、

各部门主管可根据员工的表现评估及部门的发展等资料,作出每年的部门培训要求。

C、

部门培训要求制订后,由各部门主管签署后交人事主管。

D、

部门内部培训可按照各部门的培训要求进行定期培训,作好培训记录存放于部门档案中,并将培训内容以书面形式通知人事主管。

4.2.3、

技术培训内容

1

制冷机培训

新员工上岗前一个月内

空调操作全体员工

厂家讲座

尽快熟悉性能掌握操作技术

2

空调自动化系统培训

同上

同上

承建施工单位

同上

3

空调系统运行培训

同上

空调维修保养及操作人员

专业工

程师

同上

4

空调系统维修培训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5、

安全管理制度

5.1、

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遇事离开应当请假。

5.2、

维保过程中,每天对机房设备进行一次安全检查,确保正常安全施工。

5.3、

未经售后经理批准,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因工作需要进入机房,必须登记。

5.4、

室内禁止吸烟,严禁易燃易爆物品带入机房。如因工作需要,写出书面报告和防范措施,报请售后经理批准,用完后,立即带出机房。

5.5、

机房内动用明火或动焊,必须由售后部、技术质安部共同制定出施工方案,报经理批准后施行,并严格遵守动火动焊安全管理规定。

5.6、

机房内的临时用电需经工程经理批准后再施行,并严格遵守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5.7、

机房内不得聚会、干私活或其它娱乐活动。

5.8、

机组停机保养期间,认真检查机组内的真空状况,如发现有异常泄漏时,应立即进行气密性检查。

6、故障应急处理制度

6.1、

主机设备故障处理:属主机零部件小型故障引起的,空调系统不停机运行,开启另外一台主机,1个工作日内完成修理检查工作。若需返厂处理的,以厂家维修工作时限为准。

6.2、

水源井故障:系统不停车检修,保证任何时间点上都有满足系统需求的水源井数量,确保备用水源井足够调换。若必须停车检修的,系统停车时间不得超过2个工昨日。

6.3、

水泵及其他附属设备故障:开启备用设备,3个工作日内检修完毕,系统不停车。如若同时出现问题,必须停车的,系统停用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

6.4、

室内末端故障:系统不停车检修,1个工作日内完成检修,恢复使用。若系统必须停车的,累计检修时间不超过1个工作日。

维护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公安消防 户籍化 管理制度

【分类号】:D631.6

一、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制度基本情况

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互联网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系统,为每个重点单位设置一个专用账户,建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重点单位负责将本单位基本情况、每幢建筑消防安全基本信息、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逐级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等录入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及时记录日常动态消防安全管理、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等情况,并根据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自动统计分析功能反映出的工作薄弱环节和问题,采取针对性工作措施;定期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备案有关消防工作开展情况,全面规范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实行动态监督,严格审点单位报告备案文件,及时录入消防监督情况,定期统计分析本地区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切实提高消防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二、重点单位“户籍”办理

重点单位作为消防安全责任主体,在“户籍化”管理制度中扮演重要角色,必须承担以下职责:

(一)建立消防安全“户口本”。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组织建立并完善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记录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情况,更新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定期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备案有关消防工作,规范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二)报备消防安全“户主”。重点单位依法确定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员、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等,自确定或变更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过互联网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系统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备案。

(三)申报消防设施“户口”。设有建筑消防设施的重点单位,应当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不具备维护保养和检测能力的重点单位应委托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保障消防设施完整好用。重点单位应将维护保养合同、每月维保记录、设备运行记录实时录入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并每月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备案。

(四)评估消防安全“户情”。重点单位按照标准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每季度组织一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自我评估,评估发现的问题和工作薄弱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整改。评估情况应自评估完成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备案。

三、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户籍”管理

(一)扮演消防安全“户籍警”。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指导重点单位建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审核录入的信息,督促重点单位更新信息和定期报告备案有关消防工作。同时,在实施消防监督管理中及时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抽查及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消防监督检查、消防行政处罚、火灾事故调查等情况录入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

(二)依法检查“预警令”。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按时对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以及监督管理进行“拉网式”监督检查,并结合消防安全“零点行动”错时(工作日下班后、双休日及节假日)抽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实行全方位、全时空监管,每季度对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情况进行一次统计分析,切实提高消防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热情服务担当“宣传员”。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托“户籍化”管理工作平台定期向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提示、火灾案例警示,定期组织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主动宣传消防政策法规和消防安全常识,提供消防业务咨询、消防教育培训等便民服务,提高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能力。

四、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制度落实探索

(一)划分区块,网格管理。落实专人负责重点单位“户籍化”工作,划定辖区单位,成立片区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日常办公室设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防火处监督管理部门,全面负责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工作。

(二)微信互动,信息直达。建立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工作“微信平台”,将片区工作小组组长、重点单位法定代表人、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添加为平台成员。消防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工作负责人通过平台指导培训会议通知、相关表格上报提示、检查反馈结果和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动态预警。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负责人则可通过平台咨询消防安全事宜。

(三)自检互检,有效监督。重点单位按时进行建筑消防设施自检和“四个能力”自我评估,通过互联网向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工作负责人发送《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报告备案表》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四个能力”自我评估报告备案表》,并每季度组织一次重点单位建筑消防设施互检,记录检查情况。

(四)资源共享,防消结合。消防部门依托防消联勤机制,将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工作与基层中队单位“六熟悉”工作有机结合。消防基层中队可按灭火辖区逐一家重点单位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测试,掌握重点单位消防设施运转情况,共享防火监督员收集整理的重点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情况、员工消防安全培训情况和突况疏散预案等“户籍化”管理信息,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灭火救援及应急处置预案,科学处置突发灾情。

结束语: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制度是公安消防部门适应新形势,有效解决消防监督警力不足,促进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有效落实,提高消防监管效能的一种探索,但总体上受制于重点单位量多面广、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负责人自查能力有限及自检自查工作尚存“形式主义”等问题,需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工作人员热情提供指导培训、定期工作提示和不定期抽查制度落实情况,协调各方循序渐进抓好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制度的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

维护管理制度范文3

1 相关概念介绍

1.1 床位分类管理

由政府主导建立分工合理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根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划分床位类别,合理利用不同定位医疗机构的资源,主要将床位划分为治疗性床位、康复护理性床位、其他类床位。

1.2 治疗性床位

主要收治疾病急性发作期、危重期及疑难重症患者,主要指三级综合医院、二级甲等医院、专科医院床位。

1.3 康复护理性床位

主要收治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符合治疗床位出院指征,但需进一步康复治疗与护理的患者;诊断明确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患者;各种肿瘤患者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老年护理患者等。主要指二级乙等医院、老年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床位。

1.4 其他类床位

主要指疗养院、麻风病院等少数特殊医疗机构床位。

1.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NCD)[2]

指从发现之日起算,超过3 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如肿瘤、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糖尿病,精神疾病等,一般无传染性。

2 国内外床位分类管理现状

我国国内目前还没有对床位进行分类管理的先例,主要分类方法是对医院进行分类,常用3 种分类方法[3]。按技术水平和服务层次可以分为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按收治范围可以分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根据经营性质可以分为营利性医院或非营利性医院,其中第三种分类方法决定了医院的运行目标。200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4],提出将我国的医疗机构根据其经营性质分为非营利性和盈利性两类。非营利性医疗机构[5]是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和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实际运营中的收支结余不能用于投资者的回报,只能用于自身发展,如改善医疗条件、引进技术、开展新的医疗服务项目等。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营回报的医疗机构。他们二者区别的关键点在于收支结余是否用于投资者回报。但是从实践上看,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后,公立医院并未因其“非营利”的性质使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6],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也未能得到建立,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没有根本改变,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实际上是真正的营利者。因此,根据经营性质对医疗机构进行分类并没有实现降低医药费用和有效分流患者的初衷,必须探寻新的规划配置方法。

国外多数国家没有明确的床位分类措施,其医院分类按照治疗疾病的性质来区分,大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主要治疗急性病患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收治慢性病和康复期患者,将患者分类进行管理[7-9]。我国目前的就医模式还是患者自主选择就诊机构,导致大量患者无论疾病轻重都涌向了大医院,没有形成合理的分流。多数发达国家居民的就医模式倾向于社区首诊制度(The system of the first treatment in the community)[10],即居民在患病需就诊时必须接受家庭医生(或称全科医生)首诊,除非是急诊,如果寻求专科医生的服务,必须要经过家庭医生的转诊,避免了患者自主选择医疗机构的盲目性,真正体现了医疗机构分类的意义。这样分类患者的就诊模式究其本质实际上是对疾病进行了分类,即分为急性病和慢性病。

大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急诊和住院病房是治疗急性病所用,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治疗慢性病、急性期后需继续康复疾病或长期需照顾的慢性病的场所。社区首诊制度减少了医疗费用的增长,合理分配了医疗资源,并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捷、及时、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但由于社区首诊制对硬件设施和医务人员技术水平要求均高,不能一蹴而就,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比较困难。

日本由于老龄社会的到来和疾病谱的变化导致老龄患者急剧增多,住院天数延长,医疗费用快速增长。为此,日本在2001 年进行的第四次医疗法修改中对医院病床分类进行了修改,明确地将病床分为以急性期疾病为主的“一般病床”和以慢性期疾病为主的“疗养病床”,以及精神、结核、传染病床[11]。我国目前的卫生服务需求与日本有许多相似之处,尤以老龄化问题最为突出。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但中国的老龄化速度是目前全球最快的,自2000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中国局部地区已经出现了老年人口高龄化的趋势[12]。上海作为我国最早(1979 年)进入老龄社会的城市[13],其卫生服务的压力与需求可想而知,病床分类的经验值得借鉴。急性期医疗和慢性期医疗有很大的区别,前者以治疗的质量为重点,应强加人力资源的配置,集中强化治疗、专门治疗;后者以治愈后的生活质量为重点,以康复治疗和长期疗养为主,尽可能使患者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这样的分类管理方法必将缩短治疗性床位的平均住院日,增加床位周转率,同时是慢性比格恢复和急性病的康复期治疗更趋向集中化,便于管理和协调。

3 床位分类管理制度对护理工作的影响

启动病床分类管理,将使部分区县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贴近百姓和患者的优势,更好地开展术后康复护理、健康指导等综合服务;使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和专科医院更好地服务于疑难杂症患者,发挥资源技术优势,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直接为患者进行服务的医务人员,在实施床位分类管理后工作内容有所集中,将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根据床位性质的划分,不同的医疗机构将承担不同的医疗任务,其工作人员将有不同的工作重点。作为治疗性床位机构的护理人员,由于其服务对象集中于急危重症患者,必将对其专科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有极好的应变能力和敏捷的思维,工作带有强烈的专科性质[14]。康复护理床位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将主要服务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及术后康复等患者,其工作性质更倾向于社区护士[15],不仅要掌握常规护理技术,更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广博的医学知识,善于引导患者坚持长期治疗,擅长健康宣教。《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16]中明确指出要根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将分步骤在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器官移植、手术室护理、肿瘤患者护理等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要提高社区护士队伍的业务素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大力发挥护理服务的作用和功能,提供符合社区人群健康服务需要的多样化护理服务。这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我国的护理教育以培养通科护理人才为主,尚无专科护理教育和社区护理教育模式[17]。我国在上世纪90 年代左右有专家提出培养专科护士的观点,进入21 世纪后,专科护士逐渐出现,比较成熟的有造口护士和ICU护士[18]。截止到目前,我国还没有直接从学校培养的社区护士,他们多是经过岗位培训后持证上岗的[19]。由此可见专科护理和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机制均有待完善和发展。两类人才的培养能否满足其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护理技术的发展能否与不断更新的医疗技术同步,也是所有护理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

毋庸置疑,床位分类管理制度将会给护理工作同时带来机遇和挑战,它能否彻底缓解三级医院就诊的压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既和医疗、护理的技术发展相关,也与各类制度、法律关系密切,该制度的运行需要多方单位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参考文献

[1] 陕黎明.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研究[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8.

[2] 顾秀英,胡一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

[3] 董恒进,曹建文.医院管理学(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 《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问答》编委会.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问答[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5]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等.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0,20(8):3-4.

[6] 杨彪.我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12):31-32.

[7] 卢祖洵,金生国.国外社区卫生服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8] 侯建林,雷海潮,董竹敏,等.美国的医院分类体系及发展特征[J].中国卫生经济,2001,20(5):34-36.

[9] 朱毅.美国医疗机构分类及医疗保险浅探[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8):763-766.

[10] 马亚楠,刘洁,何钦成.社区首诊制实施途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2):1532-1533.

[11] 孟开.从日本第四次以疗法的修改看医院病床分类[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4,21(3):120-126.

[12] 中国老龄化速度全球最快本世纪中叶将超过4亿[EB/OL]. cpirc.org. cn/news/.htm 2004/10/22.

[13] 毛军奇,秦绳缪,韩敏燕.社区老年护理院工作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1,4(11):898-89.

[14] 郭燕红.论专科护士发展现状和趋势[J].中国护理管理,2004,4(8):19-20.

[15] 社区护理,朝阳事业—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杜雪平谈社区护理的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7, 7(12):23-24.

[16]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3-7.

[17] 王晓杰,沈宁.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6,6(12):8-1.

维护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全面价值管理;业绩价值管理系统;客户维度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92(2008)11-0034-04

近几年,农业银行致力于搭建适应现代管理要求的系统平台:已全面上线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基本完成了全面成本管理和价值管理的组织构架建设;分级责任中心的设立明确了成本收益来源和分摊的目标主体;而正处于上线阶段的二期业绩价值管理系统在原有管理模式中引入作业环节,将部门按属性不同划分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进一步将业务部门与非业务部门区分开来,同时引入产品、币种等层面,明确了成本收益分摊和归集的路径,并通过技术手段建立系统间数据库共享,为未来的成本收益核算提供数据支持。

一、目前运行的多层面二维成本收益分摊框架

现有系统平台下“三横一纵”的成本分摊与归集模式,包含了机构、部门、产品、期限、币种等多个层面,从数据核算角度可概括为两个维度:

一是价值单元维度,即在总分支组织架构基础上按机构划分的向量组,部门或网点是成本发生的最底层单元和成本分摊的最终目标,在此之上根据不同管理要求设置不同的成本汇总权限,以达到不同层面部门考评的目的。

二是产品维度。产品维度实际包含了币种、期限、产品等多个层面,由于可以比较容易的获取不同币种、不同期限、不同产品的交叉数据,因此可将产品在分成若干大类的基础上,按不同币种、期限将产品最终分成若干小类,纳入一个向量维度进行数据处理。

系统通过制定一段时期内较为稳定的部门产品分摊规则标准库,为产品在不同价值单元间的权重赋值,利用价值单元与产品矩阵形成虚拟的“作业成本收益库”,计算该考核期内各价值单元的单位成本,以及不同产品的单位成本,理清了产品与价值单元业绩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全面价值核算和考评体系提供依据。

二、现有系统在核算成本收益中存在的不足

(一)部门与产品关系分摊规则难以界定

部门与产品关系即产品在不同价值单元间分配权重。现有系统平台是通过制定价值单元与产品的交叉关系规则,来决定作业成本收益库矩阵中两个维度向量组间的权重关系。权重关系的正确与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由作业成本收益库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或价值单元净利润的准确性。就目前情况来看,准确制定部门与产品分摊规则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一方面,一种金融产品可能对应不同级别的多个价值单元和机构,赋予权重的多少在现阶段只能根据经验来定性界定,而没有定量分析的过程,与此同时,部门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并非长久稳定,客户需求的多样性令二者的关系处于一个灵活复杂多变的状态,即便能够根据经验和历史数据界定价值单元和产品关系的平均水平并为其准确赋值,但该权重却不能实时地反映经营中以客户为单位的微观业务变化,影响价值考评和激励机制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现有成本收益管理体系中客户维度的缺失

差别化客户管理需要建立在对客户贡献度的定量分析基础之上,对存量客户和新增潜在客户进行全面成本分析。重点客户的营销可能涉及不同的价值单元层面,对应不同的目标产品,如不将客户纳入到全面价值管理系统,综合评价其贡献度极为困难,达不到实时甄别客户层次、合理为客户产品定价和实现低贡献率客户退出的要求。此外,在客户准入营销过程中,客户的量本利分析通常仅在信贷准入之前,现有的贷后管理平台很难对客户的业务贡献度、资源占用及风险成本情况进行后期数据自动跟踪和全面综合分析。因此将客户管理纳入全面价值管理体系十分必要。

(三)营销费用全部采用价值单元分摊到产品模式略有不妥

如招待费、宣传费、差旅费、税金等费用中的一部分作为营销费用可直接与客户或产品挂钩。但目前系统中采用将所有部门的管理费用按价值单元发生,再按一定标准分摊到产品的模式,从而将本应属于客户或产品的营业费用以价值单元为单位反映,当客户或产品出现部门交叉时,成本动因的界定不尽准确,影响费用分摊的合理性。此外,系统现有的成本分摊模式中,偏重适用于不同的机构间无交叉业务的情况,但如果存在机构间交叉的业务,纵向分摊前的网点/部门/机构业绩报告的说服力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引入客户维度的三维成本收益核算模型

和部门与产品关系相比,部门与客户的关系更加紧密,一些直接营销成本开销在客户层面上更容易界定;同时,客户与产品之间也存在紧密联系,以客户为单位的部分业务数据可更准确直接地从系统中提取。因此,在部门和产品之间引入客户媒介,计算出每个价值核算期不同的部门与产品关系,比单纯固定的部门与产品关系更加准确合理。此外,将客户维度引入成本收益管理也将对客户经理及业务拓展部门的责任考核提供更加准确合理的数据基础,减少由于业绩考核仅与部门挂钩而造成的潜在业务流失现象。三维成本收益核算模型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在现有的系统中引入客户维度,从价值单元、产品和客户三个维度分别测算成本与收益,达到综合评价价值单元效益、产品竞争力和客户贡献度的目的。

?穴一)模型中客户的界定

该模型对于对公客户,可直接以客户为单位逐一核算业务成本、计算业务收益;对于大量个人客户,可按贡献度不同划分不同等级的客户群,对低端客户以客户群为单位统一管理、综合营销,以降低管理成本,对于中高端客户,按单个客户逐一管理的成本核算方式。

(二)直接收益与不需分摊成本的核算

假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和产品定价已包含产品的机会成本和风险成本,则直接收益包括资产业务的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手续费等佣金收入,以及负债业务的内部资金转移收益和存款准备金收益等。不需分摊的成本,除包括负债业务的利息支出、相关手续费佣金支出,以及资产业务的内部资金转移支出成本外,还可将能在部门客户产品单元量化的呆账准备金计提成本、印花税等其他成本包括进来。

(三)需分摊的间接成本和间接收益核算

该环节需分摊的间接成本可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前台部门发生的与营销相关的各项营业费用,可直接与产品或客户单位挂钩,如招待费、宣传费、差旅费等,这一类费用需要以单个产品或单个客户为单位分摊。另一种是与营销无直接关联,需以部门作为发生主体在全部产品和客户中分摊的费用,以及营业外支出等,这一类型成本的发生主体,既可以是后台部门,也可以是前台部门(前台部门需分摊的成本既包括本部门发生的、不能准确界定到客户或产品上的各项成本费用,也包括后台部门按相关规则分摊到前台部门的成本费用)。需分摊的间接收益包括营业外收入等,分摊原理与成本分摊原理相同。

(四)机构产品分摊、网点产品分摊、纵向分摊

机构费用、网点费用等费用的分摊模式与当前系统分摊理念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分摊模式是在三个维度基础上。设全行上下共有p个价值单元,m个产品,n个客户或客户组,则在m.n.p个单元中计算出不同分摊规则下的分摊权重,而不是二维模型中的m.n个单元。

(五)价值考评

单位净利润为按产品、价值单元和客户三个维度成本收益核算的最终数值,即最终的价值考评结果。设全行上下共有p个价值单元,m个产品,n个客户或客户组,则按页、行、列表示的单位净利润三位数组可分以下三种方式表示:

1、以价值单元为单位的产品客户矩阵表格。

其中分别为按部门/网点价值单元划分的矩阵。

2、以产品为单位的部门客户矩阵表格。

其中分别为按部门/网点价值单元划分的矩阵。

3、以客户为单位的部门产品矩阵表格。

其中分别为按部门/网点价值单元划分的矩阵。

按照以上三种方式还可衍生出一系列分析表格,分别对不同客户的贡献度、不同产品获利情况,以及不同机构的净利润进行计算和比较,为全行的客户战略、产品战略、资源分配和机构部门考核提供决策支持。

四、建立三维全面价值管理体系的建议

(一)高度认识全面价值管理的重要性,上下联动推进制度建设

1、强化全员成本意识,完善全面价值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应高度认识全面价值管理的重要现实意义,建立健全与全面价值管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成本使用有章可循,全面价值评价更加规范化并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大力增强培训力度,在全体员工中树立成本观念,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培育出一支精通管理会计、擅长成本控制的专业队伍,要将全面价值管理思想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

2、建立统一领导、专人负责的全面成本管理责任人制度。全面成本管理是全面价值管理的核心环节和难点所在,控制间接成本、明确成本分摊途径涉及改变传统观念、机构间协调等重要事项,必须采取统一领导、不同机构层面设专人负责的方式。可在经营管理层设立全面成本管理推进领导小组,对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统率控制,监督成本管理信息系统高质量、高效率运行;在中间层分别建立成本管理组,负责成本的分析处理与传递;在基层设立成本管理员,在重要的作业中心或作业层次设立作业价值管理小组等,完成信息的收集、存储与传递职能。各个层面均须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人,从而实现以决策层与执行层为主要内容的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

3、加大成本收益核算的价值指标考核力度,推进约束激励机制建设。基于全面价值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业绩价值管理系统,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决策,即为各价值单元的经营业绩考评、产品竞争力以及客户贡献度提供确实依据,只有价值考评与业绩考核实际挂钩,才能达到甄别成本收益动因的要求,起到激励作用。因此,应在现有系统不断完善的同时,逐渐加强对全面成本收益核算模式下的利润、收益率等指标的考核力度,提高全行的资源使用效率。

(二)进一步确保系统数据源的准确性

1、统一数据口径,推进系统间资源共享,保证业务数据准确可靠。目前,一些系统的相关数据不能实现计算机全面实时对接,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多口径管理现象,影响了数据源的准确性。全面价值管理模式涉及财会、信贷、风险、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不同部门系统的管理侧重点不同,数据资源不能共享,而如进行部门间的数据传递则容易导致数据传递过程中的错误和工作效率低下。应依托当前拥有的系统平台,大力整合行内信息管理系统资源,做到系统之间信息联动、数据共享,保证业务数据的准确性。

2、重新组织核查系统中非业务数据,确保与实际相符。各级机构部门系统管理员应重新核查管理组织架构,确保核算中心、责任中心、机构、部门和员工与实际相符,保证人员费用摊销与机构价值考评的准确性;重新维护本机构下资产信息,确保系统中的信息与实际相符,保证折旧摊销的准确性。

(三)引入客户维度的系统准备

1、客户维度的架构准备。首先,可按一定的识别标志建立客户与系统中客户单元的一一对应关系,在识别标志的选取上,企业客户可采用组织机构代码证号,个人客户可用身份证号,对于低端个人客户群可选用一定规则的虚拟代号加以识别。接下来,现有的各类系统可分别为成本核算提供客户基础信息、业务信息、资产分类、风险信息数据,目前亟需实现各个系统相关子模块与业绩价值系统的对接工作。最后,在业绩价值系统中的业绩报告子系统中增加与客户分析相关的报表,并实现该类报表与现有系统的对接工作,为其他部门测算客户贡献度、信贷等业务的风险定价和风险监控提供依据。

2、完善基于贡献度的个人客户等级划分标准。现有的企业和个人客户信用等级划分标准是以信贷准入和规避风险为目的,主要用于衡量客户的偿还能力,对客户贡献度虽较为关注,但缺乏一整套核算贡献度的体系。可在此基础上,根据成本收益价值系统客户成本收益汇总数据,综合判断客户的未来潜力,不断完善现有的法人和个人客户等级划分标准。同时,对于个人客户,该标准亦可作为划分个人客户和客户群的标志,在系统中可单独对个人客户等级划分标准进行维护,以确保系统能够及时反映中高端个人客户的贡献程度。

3、重新维护相关科目的分摊方式。为准确界定营销成本,应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系统设置,操作上,可对前台部门与营销成本相关的费用科目(如招待费、宣传费、差旅费等)设置三个选择:“按产品分摊”、“按客户分摊”和“按部门分摊”,从而准确地划分前台部门的营销费用和管理费用,真正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现阶段,可先对部门和产品建立一定的默认分配权重,若客户的主营产品比较单一,可直接选择“按默认部门产品关系分配”,同时赋予基层机构一定的自,以满足多样化的客户营销要求。

维护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尿毒症;髋关节置换术;护理

尿毒症患者大多有长期激素使用史,极易并发股骨头坏死,一旦发生,增加患者痛苦,严重影响生活。通过髋关节置换,可以恢复肢体功能、减轻患者痛苦并提高生活质量。但较之常规关节置换患者,尿毒症患者无论治疗还是护理,均有所不同。我科于2011年5月~2014年4月收治尿毒症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16例进行关节置换手术,疗效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6例均为2011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合并股骨头坏 死患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66~89岁,平均71.5岁,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均经CT、MRI及X线平片明确诊断,Ficat分期[1]Ⅵ期,合并骨质疏松。其中15例合并高血压病,13例合并糖尿病。

1.2方法 全麻下行患侧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骨水泥型假体。

1.3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评估按照Harris评分系统[2]评定。评分组成共计100分:疼痛44分;行走能力33分,包括有无跛行、是否使用助行装置、行走距离;关节功能18分,包括能否上下楼梯、能否自行穿袜子或鞋子、能否坐在不同高度的椅子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腿部畸形;关节活动范围5分,包括屈曲、外展、外旋转、内旋转和内收。评分标准: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

2结果

16例患者下地行走时间术后第3~5 d,术后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13~16 d,平均13.8 d。于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均获得随访,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疗效,末次回访15例疼痛完全缓解,1例轻度疼痛,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优良率为100%。无感染、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晚期并发症出现。

3 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尿毒症患者因经济、预后、病程长且易反复、长期生活质量下降等因素,常见焦虑,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要积极安慰。指导患者观看术后肢体功能锻炼及功能恢复阶段性目标的视频,使患者理解目标,建立信心。

3.1.2饮食护理 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调节氮质、电解质的能力下降,加之手术后失血、食欲下降,易导致营养失调、贫血、代谢紊乱。鼓励患者进食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鱼、虾、蛋、牛奶等;并补充热量,补充维生素;限制钠盐、钾、磷的摄入;控制液体摄入。

3.1.3术前准备 完善各项检验及影像学检查。给予充分透析,纠正患者体内代谢紊乱,改善高容量状态;术前一天安排透析,同时防止过度脱水、低钾、低磷血症。控制血压、血糖,治疗内科疾病,调节机体达到可耐受手术刺激的状态。排除口腔、泌尿系、足、皮肤感染。训练术后患肢正确摆放及卧床期间的活动和锻炼;训练床上大小便;术前晚保证充足睡眠;术日晨行术区皮肤清洁准备。术前30 min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2术后护理

3.2.1护理 术后去枕平卧6 h,患肢抬高,梯形枕放置两腿中间保持髋关节外展15°[3]中立位,穿防旋鞋,避免髋关节内收内旋;翻身时朝向健侧,双腿间夹软枕;在各种时,始终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以避免髋关节脱位。术后第1 d起可摇高床头30°~45°。

3.2.2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记24 h出入量,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免疫机制紊乱,易导致感染的发生,同时关节置换术本身创伤大,感染风险高,故术后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避免使用经肾脏排泄药物,以免药物体内蓄积增加毒副作用。

3.2.3切口及引流管护理 观察切口敷料及局部皮温、皮色、肢体肿胀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在位,若有污湿,及时通知医生更换。妥善安置切口引流管和尿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逆流及管道折曲;观察切口引流液量、色、性质。术后1~3 d拔除切口引流管和尿管。

3.2.4血液透析护理 手术结束根据对血肌酐、尿素氮及血钾监测结果调整透析频率,1 w后恢复规律血液透析3次/w。保持动静脉瘘管置管功能良好并在有效状态,保持置管处皮肤清洁干燥,摆放时防止管道扭曲、受压,指导患者避免脱出。造瘘侧肢体禁止测量血压、采血及静脉注射。

3.2.5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尿毒症患者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心脏结构与功能大多发生变化,少尿或无尿,应警惕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紫绀等情况,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术后易并发低血压、高血压、高钾血症、营养不良,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因饮水量控制和用药限制,应通过加强物理预防措施预防各项并发症。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及深呼吸,做扩胸运动,翻身拍背Q2h,以有效清理呼吸道,防止肺部感染。留置尿管期间,加强会阴护理,做好尿管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采用多种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如加强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舒缩锻炼,结合抗凝治疗,同时做好疼痛护理,避免因疼痛而减少活动。鼓励进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翻身拍背及抬臀Q2h,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卧防压疮床垫,防止压疮形成。在各种及活动中始终保持患侧髋关节外展中立位,避免髋关节屈曲>90°、内收超过中线,以预防关节脱位。

3.2.6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功能锻炼计划,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以不疲劳为度,术前及术后多次指导患者及家属观看床上功能锻炼和下床活动视频,以帮助患者准确快速掌握。术后6 h或麻醉清醒后即开始双下肢足趾屈伸及踝泵运动,每小时进行,10 min/次;术后第1 d开始进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等长收缩运动,利用悬吊带进行抬臀;术后第2 d开始进行直腿抬高和膝关节屈伸活动。术后第3~5 d指导患者在助行器协助下下床活动,下地时从患侧方下地,健肢先着地。术后第8 d增加上下楼梯练习,遵循原则:上楼梯时健肢先上,下楼梯时患肢先下。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增强。

3.3出院指导 术后12~14 d拆线后出院。出院后继续循序渐进功能锻炼,各种时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术后6个月内避免坐矮凳、盘腿坐,坐便器使用增高型,各种时避免髋关节屈曲>90°、内收超过中线,避免导致脱位的动作。上下楼梯时坚持健肢先上、患肢先下,术后8 w内行走时逐步从助行器协助下过渡至无辅助装置下步态正常化。

4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重建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纠正畸形的有效治疗手段[3],并且可以使之持续较长的时间阶段,尿毒症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是血液透析科和骨科两个专科护理的结合。此类患者在进行充分血液透析的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升高,均能获得满意疗效。合理的康复锻炼计划会使活动度和功能恢复更迅速,有助于尽早独立生活,改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宁志杰.矫形外科诊疗分类与评估[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0:19-20.

维护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 围产期 ; 新生儿 ; 窒息 ; 护理

新生儿围产期重度窒息与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新生儿科常见的重症疾病,死亡率高,有关该患儿护理国内尚未见报告。我们对69例围产期重度窒息与多器官功能衰竭新生儿实施紧急复苏及精心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选择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出生活婴中重度窒息经产房复苏后抱入我科,并在48h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重儿[1],共69例,其中肺功能衰竭31例,肺功能衰竭合并心功能衰竭28例,肺功能衰竭合并脑衰竭9例,肺功能合并肾衰1例。

1. 2 治疗原则 产科高度重视,尽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处理产程,缩短宫内缺氧时间,儿科做好充分抢救准备,进行30秒内快速心肺功能评估对辨别潜在呼衰、心衰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新法复苏并及早插管随时保证有效通气,给予高浓度氧疗,迅速使氧分压升到5. 3kp,以防止持续肺动脉高压造成的恶性循环,尽快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维持心、肺、脑功能,控制脑水肿发展,防止中枢性呼吸衰竭,产科、儿科密切配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1. 3 结果 69例围产期重度窒息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新生儿经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25例痊愈,23例死亡,6例放弃治疗,15例合并脑损伤,本组病例死亡率为33. 3%,比文献报道的有明显下降。

2 护理措施

2. 1 肺功能衰竭的护理

2. 1. 1 保暖和清理呼吸道及插管 新生儿出生后放在预热的抢救台上,复苏全程必须保暖,立即清理呼吸道并及早插管是关键。(1)如新生儿出生时羊水胎粪污染,呼吸窘迫,肌张力差和心率

2. 1. 2 给予高浓度氧疗,迅速使氧分压升到5. 3Kpa,以防止持续肺动脉高压造成的恶性循环,在呼吸道通畅基础上,立即用复苏气囊加压供氧,40~60次/ min注意氧气压力不宜过大,不超过5l/ min,自主呼吸建立后,改为一般供氧,若长时间自主呼吸未恢复而有心跳时考虑使用呼吸机支持治疗[2]。

2. 2 心衰的护理

2. 2. 1 多巴酚丁胺的应用 心衰时心率增快,新生儿可达200~220次/分,多巴酚丁胺按3~7ug/kg·min与酚妥拉明2~3ug/kg/min配伍后微量泵持续静脉输入,一般维持12~24h,症状改善后缩短用药时间,不超过72h,同时利尿,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利尿剂易于清晨或上午给予,以免夜间排尿多,影响睡眠。

2. 2. 2 严格控制液体速度,记录出入量,一般不用含钠液,液体滴速5滴/min以内为宜。

2. 2. 3 安静休息,适当用镇静剂,让患儿充分休息,既可减少耗氧量,又能减轻心脏负担。

2. 3 脑衰的护理 纠正脑缺氧,改善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和脑的代谢量,减轻脑损害,维护脑功能的有力措施:(1)如发生不对称面部、肢体抽动,则应控制惊厥,首先苯巴比妥钠静脉注射,同时抽血送检,如有低血钙或低血糖,应予10%葡萄糖酸钙或25%~50%葡萄糖静推;(2)降低颅内压同时注意保持安静,减少搬动和刺激,另外注意观察神志瞳孔变化,集中完成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出生后24h,甘露醇按0. 25g/kg,静推1次/6h,注意观察肾功能变化。

2. 4 一般护理

2. 4. 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组织抢救注意生命体征变化,监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和反应情况:(1)呼吸频率、节律、呼吸道是否通畅;(2)有无紫绀缺氧,了解血气分析,经皮测氧饱和度等结果以便综合分析;(3)注意心音、心率、脉搏,血压变化及全身皮肤改变,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有无肢端发凉;(4)注意肌张力及全身反应情况,有无惊厥、震颤、凝视、尖叫等现象;(5)做好各项监护记录。此外,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

2. 4. 2 眼睛、口腔、臀部的护理 眼部用氯霉素眼水3次/d,用油纱布敷盖;口腔用制霉菌素片压成碎末状涂抹3次/d;口唇可涂抹使用液体石蜡;臀部每次大小便清洗2次/d并涂油或护臀霜保护。

2. 4. 3 加强科学喂养指导,适时开奶,促进早日康复。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喂养措施:(1)出血或经过洗胃吸吮力尚好者,暂禁食6h以上,观察有无呕吐、腹胀、出血,无上述症状者喂5%GS20ml,连喂3次无消化道症状者,可限量开奶,每次1~2ml/kg,24h后增加母乳量;(2)若反复出现呕吐、腹胀、胃排空不良者,减少喂乳量和次数,必要时给胃管鼻饲;(3)若呕吐、腹胀严重,可考虑全肠道外静脉营养或部分肠外静脉营养,同时及时补充能量及其他营养物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