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培训汇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士培训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士培训汇报

护士培训汇报范文1

【关键词】SBAR 交接班 医护沟通 有效沟通

晨间交班体现了护士工作中的整体性,是实践交接班制度的重要过程,是对前阶段工作的概括总结分析和临场表达能力的考验。医护人员对患者信息的顺利交接是患者安全过渡,并接受良好后续治疗和连续性护理的首要因素。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认为,改善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有助于防止不良结果的发生,增进团队合作。 目前我国大多数护士汇报病情时,通常只陈述表面问题,缺乏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思考,不能将所有相关信息准确地报告给医生。SBAR(Situation- Background- Assessment- Recommendation)沟通模式,即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模式是一种标准化、结构化的交流模式,用于传递患者病情信息,保证了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和准确性[1]。我科在晨间交接班中试行了SBAR交流模式,通过培训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实现了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科室医务人员24人,平均年龄33.1±4.23。其中男5人,女19人;医生5人,护士7人,治疗师12人;硕士5人,本科11人,大专及以下8人;高级1人,中级5人,初级18人。

1.2实施方法

1.2.1 建立SBRA沟通模式 根据SBAR的标准沟通方式和国外医院的经验介绍,结合科室常见疾病特点和治疗护理标准,经过医生、治疗师和护士共同讨论,建立责任护士与康复小组其他成员之间患者康复状况的报告模式。S:Situation现状,包括报告者自我介绍、患者床号和姓名、目前存在的问题;B:Background背景,包括患者入院原因、日期、诊断,相关的既往史、过敏史、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诊断结果,目前主要的治疗护理措施以及使用的药物;A:Assessment评估,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异常临床表现、异常检查检验结果、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存在问题的评估、观察要点;R:Recommendation建议,包括已采取的护理措施、对问题处理的建议以及需要得到的帮助或指示。

1.2.2 SBAR沟通模式的培训 由医疗组长、护理组长和护士长组成培训小组,负责SBAR培训项目策划和实施。沟通是在工作领域内相处的同事之间双向进行的,所以培训对象除了护理人员,还要医生和治疗师共同参加。培训内容包括SBAR的含义、内容及优点、使用SBAR工具的意义及实施方法。培训方法包括讲课、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演示训练等。

1.2.3 SBAR沟通模式能力的考核 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考核。理论考核:针对模拟案例,运用SBAR模式,独立完成向医生或治疗师汇报的内容。实践考核:模拟情景演练,观察护士在交班时是否能够按照SBAR模式进行病情汇报。

1.3 效果评价 (1)护士SBAR评价表: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愿意继续实施SBAR模式、SBAR模式更具有优势、条理性清晰便于记忆、评判性思维能力能得到提高、与医生沟通更有效五项内容,实施3个月后进行评价;(2)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自行设计满意度问卷,分别于SBAR实施前、实施3个月后进行调查;(3)平均交班时间:从患者病情交班开始到交班结束,不包括文件、通知等传达时间,计算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护士对SBAR评价调查结果显示,87.5%护士愿意继续实施SBAR模式,100%的护士认为SBAR沟通模式具有优势和条理性清晰便于记忆,87.5%的护士认为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75%的护士认为与医生的相处更有效。

2.2 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及平均交班时间结果

表1 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及平均交班时间

项目 患者满意度(%) 医生满意度(%) 交班时间(min)

实施前 94.7 89.6 12.6

实施后 99.1 98.7 10.3

p

3. 讨论

3.1 SBAR沟通模式有助于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SBAR沟通模式帮助护士收集相关资料、归纳分析,确定患者的主要问题,并向医生简明扼要的汇报重要,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既保障了患者的得到安全的医疗服务,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2 SBAR沟通模式有助于提高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构建和谐团队 Rosenstein等报道[3],护士在和医生进行沟通时,有时会表现出迟疑和害怕,有时候会延迟重要信息的沟通,耽误患者的治疗,有些缺乏经验的护士在沟通时无法提供全面的信息,或对医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做出及时的回答,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有效沟通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能够全面、系统的汇报病情,提高了医生对护士的认可度,促进了良好医护团队合作。

3.3 SBAR沟通模式优化了护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升护士评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根据SBAR要求,护士需要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这对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A和R部分是难度较大的,需要增加专业知识和反复练习以提高实践能力。面对这种压力,护士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随着SBAR交流模式的建立与实践,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提高,能快速完整的完成交班汇报。

参考文献:

护士培训汇报范文2

【关键词】护患关系;儿科护理;护士

随着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及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很多家长对儿科护理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护患之间很容易发生护理纠纷。我院对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报道如下:

1儿科护理纠纷存在的常见原因

1.1社会的原因①医疗纠纷的相关法律不太健全,导致少数病人试图以纠纷攫取更多的赔偿。②媒体、公众的舆论过于片面,致使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矛盾日益恶化。③由于新设备及技术的引进,医疗费用日益高昂,这也成为医患之间的一大矛盾。

1.2病人的原因①儿科病起病急、病症复杂多变,病患小孩一般难以配合护理工作,增加了护理操作的困难。②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对医生及护士的期望过高,导致苛刻、不认可的态度形成,难以客观地看待护理服务工作,从而发生误解。③经济能力有限,容易对因医疗费用产生怀疑,在相关人员催缴费用时易产生抱怨、不满心理。

1.3医院的原因

1.3.1管理不到位①现有的管理制度没有实施到位以及制度本身的不完善。②监管处罚制度不严格。③后勤支持工作未落实,耗费护士的精力及时间。④ 护士职业责任感欠缺。⑤护士编制不足,不能满足病源增多的需求,造成工作量过大。⑥ 医院收费系统存在缺陷,导致收费不准确。⑦医院设备、环境不完善,不能满足儿科病人家长的要求。

1.3.2护士服务不到位①少数护士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态度生硬。②少数护士缺乏责任心,工作上不主动、缺乏沟通技巧,导致护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③护士专业技能不强:护士操作不熟练造成静脉穿刺失败,剃头毛或拔针时皮肤受损,从而引发患儿疼痛,家属不满。④护理操作不规范: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发生配错药及输错等状况;巡视不及时,没有及时了解及处理患儿病情的变化。⑤护士书写文书不及时、不规范以及不完整等,导致发生纠纷时出现举证困难。

2相应对策

上述造成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中,社会与病人方面的原因难以掌控,而关于医院方面的因素,实施以下对策可避免其发生。

2.1护理管理对策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监管护理事故,建立护理事故的相关登记、汇报、差错讨论、护理安全管理等制度,形成一套严密、健全及责任到人的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2.2转变服务意识,改变服务态度,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护理工作中,护士应坚持正确的服务宗旨:一切为了患儿服务。面对患儿及家属时,言行举止应端庄大方,处理事情能换位思考,多站在患儿的角度想问题。其次,还要保证与患儿及家属之间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患儿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及误解。采取日清单制度,使患者家属清楚地了解到费用的来由,若有疑问及时解答。

2.3加强对护士专业知识及操作技巧的培训对低资历的护士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巧的培训。坚持每周科室内部护士之间的沟通交流,互相学习,每月举办院内讲座,提高护士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应关注高资历护士的再教育,以学习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及技巧。另可选取骨干护士外出进修,将学习到的内容进行汇报总结,组织其他护士学习,提高其积极性。

2.4普及法律知识、加强职业责任感可聘请法律专家对护理人员普及法律知识以及培训如何处理相关医疗纠纷,增强其法律意识。按照统一的模式书写护理文书,做到统一化、规范化,从而保证医疗纠纷发生时有据可查。护士应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加强职业责任感,保证患儿治疗中零失误,防止造成患儿不必要的痛苦,从而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事件。

2.5加强值班管理、妥善处置纠纷护理部设置总值班室,分病区设置护理值小组。实施24h值班制度,每周3、周5,由总护士长及小组组长进行查房,其余时间均由小组长及值班护士负责,做到责任到人。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一旦出现纠纷事故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处理。保持良好的态度,积极化解患儿及家属的不满情绪,使纠纷得到妥善处置。

3讨论

儿科疾病本身的特殊和复杂性,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培养护士的良好的服务意识,并要求其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获取其信任以及理解与支持。此外护士应学习相关法律知识,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及操作技巧能力,以良好的态度给患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而减少护理纠纷事件。

参考文献

[1]苏清芳.护理纠纷的潜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78-79.

护士培训汇报范文3

医疗安全是每家医疗单位的命脉,做好医疗安全防范措施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自我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病人的投诉越来越多。我们对2005~2007年的护理投诉原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原因查找

1.1 法律意识不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是关键。在护理工作中不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对潜在的问题评诂不足,对病人的权利认识不全面等。如穿刺时一次未成功;发药或操作时讲些与操作无关的话;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出现磨擦,护士没有及时汇报、没作出相应的妥善处理;呼叫器亮了护士未及时到床头处理等。最后导致矛盾激化,造成护理纠纷或投诉。

1.2 病人日益提高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病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病房的整洁度、整体环境、食堂的饭菜都不十分满意;新病人入院时,在病人多的情况下得不到及时的照应;在门诊输液时,特别是独生子女,穿刺一次未成功,或治疗效果没达到自己预期的理想,家长就引起不满,这都容易造成护理投诉和纠纷。

1.3 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的不足:有些护理人员专业水准不高,对一些新知识、新技术的理解不透,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不到位,护患沟通不够。目前的新药更新很多,护理人员对药物的机理、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掌握不足,造成病情观察不力,对临床突发事件处理不熟练。这些也可以引发护理投诉或纠纷。

1.4 组织管理不完善:护理人员编制不足使得护士在工作中只应付治疗,忽视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不能保证护理质量。护士长弹性排班掌握不够,造成病人多时人员欠缺,护理工作做得不到位,导致病人不满意。

1.5 心理护理未到位:心理护理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年纪大了,活动不方便,对生活失去信心,容易产生悲观心理, 烦躁情绪,如得不到护理人员认真细致的讲解和安慰,直接影响了病人治疗、康复的过程。

2 防范对策

2.1 增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认真组织学习专业法律知识的培训,如《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医护人员道德规范》、《医疗事故管理条例》等,并随时进行考核,提高全体护理人员高风险的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做到每一件小事都要依法行事,警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出现护理问题时,应及时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应立即了解情况,并作出相应有效的处理,在每月的护理学习会上针对事情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整改意见。

2.2 保证护理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执行以“病人中心”的服务宗旨,让病人在最需要的时间内得到最需要的护理。如果病人提出合理的需求,一时得不到满足,当班责任护士应立即与其家属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并尽量给予提供必要的服务。如穿刺一次未成功,应向病人说声对不起,以起到人性化服务。在护理工作中,落实责任,及时观察病情,做好健康宣告。

2.3 护患沟通到位:及时认真、细致做好与病人的沟通工作,取得信任和理解。特别是老年人,应该给予尊重和关怀,同时,每天与病人交谈感兴趣的话题,耐心的倾听他们的诉说,教他们学会自我放松,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2.4 提高护理队伍的素质培养: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培养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强化三基理论知识,定期组织学习和业务培训,加强对护士语言交谈技巧的培训。如临床重病人的观察、急诊处理、用药的不良反应观察等。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临床观察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

2.5及时处理投诉事件,缓解护患矛盾:接到护理投诉或护理矛盾的信息,护士长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同时主管部门要认真、耐心的倾听投诉,并仔细分析、调查,对合理的投拆,给于合理的处理意见,并与绩效工资挂勾。对不合理的投拆,一定要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

护士培训汇报范文4

我科遵循医院管理年活动所倡导的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服务宗旨,认真执行本年度护理工作计划,按山东省医院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及标准考核细则,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改进服务流程,改善住院环境,加强护理质量控制,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现将XX年上半年我科护理工作总结

一、落实护理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三基培训,每月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

2、每周晨间提问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和专科知识。

3、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了《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并进行了考核。

4、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院护理核心制度并进行了考核。

5、有2名护士参加了护理自学考试。

6、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急救技术,医院组织的心肺脑复苏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100%.

7、各级护理人员参加科内、医院组织的理论考试、院感知识考试、技术操作考核,参加率100%,考核合格率100%.

二、改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实行了“首迎负责制”,规范接待新入院病人服务流程,推行服务过程中的规范用语,为病人提供各种生活上的便利,对出院病人半月内主动询问病人的康复情况并记录访问内容,广泛听取病人及陪护对护理服务的意见,对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半年中病人及家属无投诉,医院组织的服务质量调查病人满意率100%,科内发放护理服务质量调查表60份,病人满意率100%,提名表扬服务态度最好的护士人次。

三、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每周护士会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查找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消除差错事故隐患,认真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发挥科内质控小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项护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护理差错事故安生率为零。

四、护理文书书写,力求做到准确、客观及连续

护理文书即法律文书,是判定医疗纠纷的客观依据,书写过程中要认真斟酌,能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放映病人的病情变化,不断强化护理文书正规书写的重要意义,使每个护士能端正书写态度,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每班检查上一班记录有无纰漏,质控小组定期检查,护士长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出院病历终末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月进行护理文书质量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继续监控,上半年出院病历份,护理文书合格率达到了100%.

五、规范病房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住院环境,使病人达到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

病房每日定时通风,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对意识障碍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落实岗位责任制,按分级护理标准护理病人,落实健康教育,加强基础护理及重危病人的个案护理,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合理需要,上半年护理住院病人人,其中手术病人人,抢救病人人,气管切开病人人,特护人,一级护理人共天。一级、特护病人合格率100%,基础护理合格率100%,无护理并发症。

六、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100%.急救物品进行“四定”管理,每周专管人员进行全面检查一次,护士长每周检查,随时抽查,保证了急救物品始终处于应急状态。

七、按医院内感染管理标准,重点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完善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组织学习医疗废物分类及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并进行了专项考核,院感小组兼职监控护士能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使院感监控指标达到质量标准。

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基础护理不到位,个别班次新入院病人卫生处置不及时,卧位不舒服。

二、病房管理有待提高,病人自带物品较多。

三、个别护士无菌观念不强,无菌操作时不带口罩,一次性无菌物品用后处理不及时。

四、学习风气不够浓厚,无学术论文。

护士培训汇报范文5

【关键词】院前急救 急救设备 设备管理

随着院前急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急救中心条件的不断发展,急救设备不断更新,各种急救设备如多功能监护仪、心脏急救仪器、心电图机、车载呼吸机、吸痰器、除颤器等都可用在120救护车上,并广泛应用于院前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和转运工作中。以往急救设备少,管理通常由护士长监管,设备的清洗、消毒、保养由120值班护士完成,未设置专职管理人员,难以保证设备质量和安全管理,设备性能不良,寿命短。由于车载设备日益增多,其科学管理尤为重要,现将我们对院前急救设备的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急救设备的管理

1.1建立健全急救设备管理档案 建立设备档案,设急救设备管理本,一式两份,分别置于设备科与120急救中心,内容包括急救设备中英文名称、批号、生产厂家,说明书,购置时间,价格,设备配置目录及责任保管人,将急救设备的所有档案资料输入电脑,可供随时了解设备使用情况。另外,对设备附带的全部资料集中保管,包括使用说明,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电路图等,便于维修时查询。每年由护士长及工程技术人员清点,再与急救中心设备科清点审核1次,将设备简单易懂的操作流程制成卡片,贴于设备表面适当位置,以便使用者参考操作。护士长负责急救设备的领取、监督使用及报废等管理工作。

1.2规范培训工作 对新引进的急救设备,组织120急救人员学习设备的使用,介绍急救设备的用途、使用方法、清洁消毒灭菌方法、注意事项、保养方法,120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急救设备正确的装配、放置位置及管理,能够随时随地自主操作或配合医生在院前实施急救操作,保证急救设备得到正确的使用,避免因使用不当而损坏。对常用急救设备定时培训,反复练习操作,达到人人熟练掌握。

1.3实施分组管理,专人负责 每车值班护士分成一组(早、中、晚、二线),并设立小组长一名,小组长由高年资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护士担任,无出诊任务时,小组长负责检查设备性能、清洁消毒状况、设备数量、使用时间、保养维修、充电状况等,并将检查结果详细登记在册。救护车上设备固定放置位置,尽量减少搬动。使用后擦去仪器表面尘土,清水擦去污物,用5000ppm(0.5%)的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急救设备表面[1],晾干后再用清水擦拭,用布套盖好。每班接班时按照救护车上的设备交接卡片一一查对,有特殊情况须及时登记,联系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并及时汇报小组长。小组长负责把设备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制作成卡片,塑封后挂于或贴在设备醒目位置。每季度定期保养、登记,并负责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培训须有记录及考核,考核合格者才可上岗使用。

1.4保养与维修 由护士长统一领导,各组长负责定期检查各种设备的使用情况、清洁消毒、充电保养、固定位置、数量清点情况,护士长不定期随时抽查,并将其作为一项对护士工作考核的主要项目。组长对护士长汇报并做好相关记录。由急救中心的物品管理护士每周再专门负责进行一次彻底清洗、消毒和日常保养。护士长要将随机进行抽查结果做一详细记录。出现故障联系设备科,及时维修,保证正常使用。

急救设备的故障维修工作,由设备科的工程师专职定岗负责,保证各种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建立定期保养维修制度,与生产厂家保持联系,定期维修与保养。建立维修配件库,保证常用维修配件的供给,保证急救设备性能完好。

2 效果

在实施规范管理前的2007—2008年,我院维修心电图机、电除颤仪、车载呼吸机、电动吸痰器、心电监护仪器等设备31次,报损心电图机1台,报废电除颤仪电池1块。2008—2009年,在总使用次数增加的情况下,维修上述设备全年共14次,无急救设备报损,无电池报废。

急救设备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必备仪器,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救设备的管理是急救中心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的体现,是保证抢救危重患者成功的关键。设备管理的模式要顺应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2],适应当今院前急救新技术的需要。通过科学管理,提高了急救中心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急救中心的整体工作质量,使设备损坏有专人管理和送修,使用后有及时登记,班班交接有交接记录,责任明确好查找对人,基本杜绝了设备不按时充电、电池寿命短、设备车载震动损坏不能及时修理、设备不及时清洁消毒、设备性能失灵、使用寿命缩短等现象,保证了正常院前急救工作顺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护士培训汇报范文6

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医疗保健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纠纷也逐渐呈现上升趋势[1]。而门、急诊科作为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和第一治疗、抢救场所,因患者病情紧急,患者及其家属一般不愿接受突然的变故,往往情绪激动、医患、护患沟通时间短促等原因,发生医疗护理纠纷的概率高于其它科室。

1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

1.1患者维权意识增强,而医务人员的法律观念淡薄。

1.2患者等待就医时间过长,就医程序烦琐造成患者不满。

1.3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制度、操作常规执行不严。

1.3.1 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比如:查对不严、抢救制度和交接班制度落实不严、对留观患者不及时巡视等,从而导致不良后果。

1.3.2 不尊重患者隐私权。随意议论患者病情和隐私。

1.4护士技术操作不精:由于个别护士理论基础差、业务不熟练造成对患者的伤害,比如静脉穿刺不成功、急救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

1.5护理记录不完整、不规范。

1.5.1 特护记录与医师记录不符。

1.5.2 护理记录与护理措施不相符,专业术语应用不当、记录不及时、不规范。

1.5.3 字迹不清晰、页面有刮痕、涂改。

1.5.4 院前急救记录缺失、未保留患者断肢、呕吐物等有力证据。

1.6护士缺乏沟通意识

1.6.1 在实施急救护理过程中未履行告知义务、未及时让患者及其家属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在进行侵入性治疗前未及时让家属签字。

1.6.2 言语不谨慎。

1.7医疗收费: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费用的上涨,医疗收费已成为患者非常敏感和关注的问题,而医院的收费不透明或重复收费、无收费清单等是引起纠纷的主要原因。也有些患者为了达到不交医疗费的目的而故意刁难、指责医务人员而引起纠纷。

2如何预防护患纠纷

2.1加强业务管理,提高急诊护士的技术力量:提高抢救应变能力,制定系统规范的急救护理技能培训标准,并根据标准进行各级人员的定期培训。[2]定期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和急救演练,不定期进行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并制定有效的奖惩措施。

2.2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提升服务理念,尽可能的简化就诊程序,方便患者就医。遇到大批伤员,医护人员不足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以增派人员及时做好病员的抢救分流工作,使患者得到优质快速的服务,防止纠纷的发生。

2.3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药品、物品班班交接。

2.4抢救危重患者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分工明确,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预案进行抢救工作,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准确快速对病情作出判断,准确执行医嘱,医生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楚,护士要复述一遍后执行,并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在抢救过程中护士要做到动作轻、稳、快、准;护理记录要及时、规范、准确、完整、字迹清晰。

2.5门急诊工作中,护士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患者,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有效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护士在工作中不妨“换位思考”,做到“微笑多一点、关爱多一点、手脚勤一点、动作快一点、技术精一点” [3],为患者创造一个方便、温馨、和谐的诊疗环境,从而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感。

2.5.1 急诊患者就诊时,家属情绪大多比较急躁,护士要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迅速采取救治措施,尽快解除患者的痛苦。

2.5.2 在迅速组织抢救的同时,护士要自觉履行告知义务。在处理与病患家属的关系时应做到和气、耐心、主动,力求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使之对护士产生信任感,从而得到家属对护士工作的帮助和支持;如需进行侵入性治疗或患者病情恶化,应及时告知家属并让其签字。

2.6收费项目要有查询依据及明确标准,使用贵重仪器检查或治疗时应事先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争得同意,以免发生纠纷。

2.7对“三无”病人(无陪护、无钱、无单位)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建立详细的治疗护理记录,事后对其家属详细告知,以免发生争端。

2.8遇到患者及陪护酗酒、寻衅时,应尽量保持沉默,避免正面冲突,并迅速给予治疗,使其尽快醒酒,必要时及时取得保卫部门的协助。

2.9门急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也是特殊时段患者最密集的地方。不但患者就医心切,而且家属也焦虑烦躁,常常容易引起纠纷。所以,护士长要科学排班,新老搭配,规范工作流程,建立严格的输液、查对制度和输液巡视制度,从而预防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1]潘淑霞.预防急诊护理纠纷的几点措施.《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