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机械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地机械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地机械管理

工地机械管理范文1

[关键词]地质工程 机械设备 管理 维修 保养

中图分类号:TU4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089-01

一、地质工程机械管理的重要性

地质工程施工中机械的高效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在地质工程中机械设备良好的运转是工程勘察、地质测量的必要保障,如机械管理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所以要把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配合协调机械设备的使用,避免机械故障的发生,提升机械的使用率,以提升施工企业自身的利润。管理中工程机械的调配和使用是关键因素,现场的调度指挥与机械的分布将直接决定着工程整体的施工进度,从工程需要出发,统筹安排,实现机械配备、使用、分布的最优化,以达到地质工程施工与机械设备效益的最大化。

二、地质工程机械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地质工程机械因工程类型的不同,所采用的施工机械也不尽相同,主要有石油钻机、工程钻机、水源钻机、岩芯钻机、泥浆泵、地质钻探机等,工程施工中如不进行科学的机械管理,就会存在许多问题。

1、管理机制不完善。地质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设备的管理制度,明确机械使用的时间、地点、负责人,把设备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地质工程施工中由于地质环境复杂,施工点较多的影响,施工中往往需要频繁的调动机械设备和人员,而施工企业往往存在着人员不足的情况,这就给施工机械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还存在着管理制度薄弱的情况,施工单位从来不对机械设备进行技术资料归档,购制新机械时也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被动,企业固定资产模糊。机械设备管理还存在着设备使用过度的现象,此类情况容易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严重的直接影响到机械的使用寿命。

2、机械维修管理工作滞后。地质工程施工中外部环境相对较差,机械维护场地不理想。在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地点的频繁更换,施工机械容易出现故障,如果就地拆卸维护容易对机械构件造成锈蚀,还容易造成丢失,维修质量也难以有保障。在维修过程中有的施工企业对超期机械还存在着侥幸心理,得过且过,不进行保养也不进行技术改造,造成生产效率没有提高。施工企业技术力量的完善也是维护工作的重点,现今的地质工程企业技术人员偏少,流动性较大,加上技术水员水平较低,工程机械使用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很难有效解决,修理质量难以保障。

三、地质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机械设备是开展地质勘查活动,创造经济效益的工具,地质勘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必须坚持“科学实用”规范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为了做好地质勘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1、机械设备技术责任制。各项地质勘查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必须做到:负责机械的安全技术工作,对机械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审核机械施工方案,组织机械施工流程,新机械设备的使用和交底,机械设备的使用培训和考核。

2、做好机械的维修、使用、保养工作,地质勘查机械的维修、使用、保养工作关系到机械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做好机械的维修、使用、保养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地质钻探效率,节省钻探成本,因此机械的维修、使用、保养工作必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尽量做到台台机械调和有人负责监管。而负责监管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规范,提升监管责任感,认真填写好《机械设备运转当班记录》和《设备维修记录》。

3、做好机械设备的安装、拆卸以及运输工作,小型机械设备的安装、拆卸以及运输可由地质勘测项目管理人按照设备管理说明书进行,并填写好相关记录,验收合格后,再拟定详细的安装、拆卸能及运输的方案,最后进行安拆卸以及运输工作。

4、机械设备停放期间的管理,机械设备在停放期间应该做好清洁、保养、入仓工作,尽量保证机械设备的干净清洁,无落灰尘,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并检查机械的性能,入仓保存时尽量选择通风干燥的仓库,避免潮湿空气致使机械生锈腐蚀。

四、机械设备的维修技术方法

做好地质工程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工作,是安全工程安全运行的前题,由于在野外施工作业时,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恶劣的影响,对多为泥沙或岩粉等材质,造成设备或部件磨损严重和使用周期性减少。不仅使工程机械运行不稳定,也经常出现效果差、使用效率下降和功率损失增大等问题。因此,对工程机械维修与保养及为重要。

1、 设备的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是在设备的精度、性能低于基本标准时,或设备出现故障后实施的非计划性修理,这种维修方式能够大大缩短设备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但是设备故障出现以后,不仅维修起来相当困难,延误政党施工进度,而且如果工地位置偏远,或是连续运行的设备,还必须考虑维修成本,事后维修,一般只检查维修出现故障的零部件,并不是全面检修整个设备,因此,常忽略故障隐患,检修后设备故障还是屡有发生,这种维修方式比较被动,仅适用于结构简单、利用率低、故障问题简单便于维修、几乎不影响正常施工的机具设备。

2、标准维修法

标准维修法不考虑设备当时的运行情况怎么样,就按照机械设备说明书上的所规定的时间修理和使用年限,到规定的时间就对机械设备的零件进行检查,并按规定更换零件。这种修理方法使得企业在机械设备的修理上投入的成本较多。因此,这种设备对于那些比较关键部位的设备比较实用,而在其他的设备中使用比较少。

3、设备的状态维修

状态维修是一种以设备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性维修方式。该维修方式主要按照机具设备的定期检查、运用各种检测手段和人的感受官能力,提前做好备件和有关的准备工作,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特征和预兆,减少突发性故障,根据工程进度确定维修时间,确保设备状态满足使用要求。由于该方法是在适当的时间针对设备整体使用状态进行检查和维修,能有效避免突发性故障的发生,使设备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不会对设备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大大降低了检修工作量和检修费用。状态维修完全是以主动积极的工作方式应对设备故障和种类问题。这种维修方式适用于精度高、配件供应困难、但是利用率高却容易被故障问题影响正常生产的大型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不同的设备维修方式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结合项目建设特点和机具设备故障类型,以及进度要求,选用合理的维修方式,并预先做足准备工作,应采取主动的状态维修,准确定位故障隐患,昼压缩使设备停机时间,减少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提高纵使效益,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五、机械设备保养

1、日常维护:主要是指煤矿机电设备的班组对机电设备进行的管理,其维护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在煤矿机电设备开机作业前,对机电设备的各个部位进行细致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对通风机以及空气压缩机等持续运转的设备进行值班维护,对设备进行保养等。

2、 在实施过程中,以强保养为主体,对各个种类的设备修订使用、操作能及维护保养的规定,对设备的维修、维护以及保养等条例需要确定。另外以零等候(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等待维修人员、维修备件、维修工具能及维修资料的时间为零)为辅助。让设备管理人及时的增补软硬件并完善。只有这样主体加辅助的制度之下,才能有效的落实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让设备在最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效益。

结语: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完善的提前下,抓好机械设备保养与维修工作,对机械设备定期检查和适当的维护修理,只有这样,才能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促进机械设备的机貌、机况符合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要求,对保证现场机械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地机械管理范文2

【关键词】档案管理土地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地管理越来越重要,土地档案管理是土地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国家档案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土地档案管理的好坏影响着能否有效、科学地管理好土地,能否合理地利用好土地资源。现阶段土地档案管理存在着没有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对土地档案管理不够重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对此,必须采取土地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对策。

二.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我国的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方面,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土地信息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建立统一的土地档案管理网络,没有统一的归档标准。归档工作时档案工作的起点,虽然国家对归档材料等已有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该归档的没归档等现象。

2.土地档案数字化程度不高,利用率较低。

虽然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以照片、光盘、移动存储介质为载体的电子档案,但电子档案仅仅是这几年才出现的,而以往那些数量庞大的纸质档案需要通过照相、扫描等方法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由于土地档案数字化程度不高和出于安全考虑,无法利用互联网实现土地档案在线查询,满足不了社会需求,造成土地档案利用率低。

3.土地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技术逐步应用到土地档案管理方面,这就对土地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还是沿用着十几甚至几十年前的老教材,使用这些老教材培养出的管理人员自然满足不了档案管理技术的需求。

三.土地档案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1.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统一的归档标准。加强对土地档案工作的统一管理是土地档案完整、齐全、规范的重要保证。在一个行政区域内,针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等各个环节制定统一、可行性高的标准和程序,并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执行,并定期进行检查。

2.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土地档案管理对于国土资源管理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搞好了,就会有利于土地资源工作的有效开展。近几年来,土地档案管理逐步实现电脑化管理,将土地档案资料及时输入电脑,随时为各类业务提供依据,业务人员可依据电脑提供的准确数据更好地开展土地管理。

3.深化土地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在国家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用地的规划、保护、利用和建设;所有土地的权属变更,必须报土地管理部门审查,统一办理批准手续。县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据统一管理土地的原则,健全土地档案管理机构,严格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按“管用分离、协调配合、分工明确”的原则,理顺土地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土地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土地的协调配合,其他部门依据用地性质进行专项管理。

4.对所有档案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在实现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首要要采取科学合理地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建立一套合理的、完整的管理制度,对土地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做到将土地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首先要对土地档案管理程序进行调整,将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程序规范化。其次要统一流程,使得各地方、各土地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章程摆脱由于处理方式不一、流程不同意的窘迫境地。最后要对相关土地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健全,采取新的土地档案管理法规对土地档案进行管理。

5.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土地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在网络时代的必经之路,是深化土地档案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前期并没有实现信息化的应用,所以加强信息化建设要制定一份有效的计划。加快土地档案数字信息化建设,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更好的服务社会。在土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如下原则:

(一)效益原则。效益原则是土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遵循的原则,它包含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一直贯穿数字档案建设的始终。

(二)满足利用者需求原则。土地档案信息化得实现将从根本上改变档案保管者与档案的利用者之间的关系,利用者需要利用档案信息时是提交利用需求后被动等待档案的到来,能否得到所需的土地档案信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进行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土地档案利用者的需求,使使用更加主动和方便。

(三)协调发展原则,主要是指在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各部门要分工合作,协调一致,以共同促进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和早日实现。

(四)落实土地档案归档双轨制原则,是纸质文件向电子文件过渡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6.做好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土地档案管理部门,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档案使用人员、档案使用范围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可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确保使用档案的工作有章可循。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土地档案管理保密制度,要确保在档案使用中不失密、不泄密,要做到文件的完整无缺。

7.积极探索档案管理的新方法。在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中,逐步实现档案“四化”目标:一是要实现档案形成规范化,二是要实现档案整理系统化,三是要实现档案保护科学化,四是要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8.加强学习和宣传,推进依法治档工作。土地档案管理者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和宣传档案法规。在学习和宣传中,要注重实效,不走过场。要深刻领会,认真学习,确保提高。同时在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中要依法治档,把依法治档工作落实到档案工作中。

9.健全土地档案管理法律机制,完善土地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基本确立和完善了土地管理体系和机制,围绕土地管理体系和机制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借鉴各国在土地档案管理中的经验,在坚持基本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依法制定专项法规,细化土地档案的管理。因此,我国土地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改革趋势应注重制定专项法规。

10.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土地档案管理水平。土地档案管理要实现规范化的要求,就必须努力提高土地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对在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还要对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正规的培训。通过培训,要对土地档案内容提前了解,在工作中要做到有的放矢,为今后建档工作打好基础,确保土地档案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四.结束语

在土地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过程中,既要结合工作实际,还要将信息化、现代化渗透到土地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不仅能提高对土地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还能对土地管理进行有效的监控,响应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口号,以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工地机械管理范文3

方法:对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思者血塞通配合血氧疗法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行经颅多普勒和血液流变学检测,观察症状和体征变化。

结果:血塞通配合血氧疗法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增快,血液黏度降低.症状和体征缓迅速。

结论:血塞通配合血氧疗法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见效快。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塞通 血氧疗法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52-0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我科共收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20例,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作为疗效评定的标准,并用经颅多普勒和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静点血塞通配合血氧疗法治疗后脑部血液循环改变进行了观察.临床观察显示,血塞通配合血氧疗法治疗该病有效[1],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本组男6例,女14例,年龄33~78岁,平均53.8岁。病程2h~3a,平均3个月。其中伴有高血压5例,糖尿病2例,颈椎摄片提示颈椎病15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除2例有轻度脑萎缩改变外无其它异常。人组者至少有以下临床表现中的两项。①眩晕:眩晕的性质可为旋转性、浮动性、移动性,或双下肢发软,站立不稳,自觉地面摇晃、倾斜;②恶心、呕吐:非喷射性频繁呕吐,与活动有关;③视力障碍:可表现为一过性黑蒙或视野缺损,不敢睁眼,可见水平眼震;④共济失调:表现为躯置及步态的平衡失调;⑤头痛:主要位于后枕部和顶枕部,其性质为跳痛;⑥感觉障碍:一侧面部及肢体麻木。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血塞通0.4g加人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250ml中,1次/d静点,连用15d。血氧疗法系将经体外抗凝的患者自身静脉血150~200ml,置于血液疗法机的石英玻璃容器内进行10个生物剂量的紫外线辐射10min和充氧处理13min以后立即一次经静脉回输给患者[2],1次/d,连用7d,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继续服用原治疗药物不变,但禁服其它对血管舒缩和血液流变学有影响的药物。

1.2.2 检查方法。血塞通配合血氧疗法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评估,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脑彩超(TCD)检测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流速及舒张期末流速。

1.2.3 统计学方法。结果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TcD检测。参照顾氏介绍的正常值标准,治疗前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减低18例,正常2例。治疗后减低7例,正常13例。治疗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比治疗前增快。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

治疗后第2天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者占15%,第3天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者占25%,第4天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者占40%,第5天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者占75%,治疗15d后有15%症状、体征未完全消失。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不仅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危害,而且有发展成为完全性脑梗塞的可能。目前能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手段有限。血塞通的主要成分人参皂苷Rgl和Rbl以及三七皂苷R1能抑制血栓形成,提高t—PA活性。能对抗脑缺血,降低脑缺血再灌损伤所致的卒中指数,减轻脑水肿。降低缺血脑组织Ca2+含量,对缺血后海马CAJ区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还能增加心脑血管流量,扩张心脑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氧疗法能使患者体内红细胞的生成加快,体积增大,氧合作用增强,血液粘度和血细胞凝聚活性下降。紫外线辐射和充氧1min,相当于血液在空气中氧合20~30h。故本疗法能促进病变组织内微循环的改善和氧的利用,而有利于各类病变特别是缺血、缺氧性病变的功能恢复。本组患者经血塞通配合血氧疗法治疗后眩晕、恶心、呕吐、头痛、眼震、共济失调、肢体麻木等症状和体征均有迅速改善,未见其它不良反应。本观察还显示,治疗后患者血液粘度明显减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进一步验证了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

总之,血塞通配合血氧疗法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循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尤其是病情较轻的患者。类似观察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和其它钙通道阻滞剂如西比灵、尼Il誓平相对比。

参考文献

[1] 陈道文.李作汉.狄晴,等.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工地机械管理范文4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机械设备;管理

分类号:TU201

机械设备管理是一门重要科学,是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机械设备已成为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的关键之一。本文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对高速公路建设机械设备管理作一些探讨。

一、高速公路建设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在高速公路施工中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机械设备的依赖也越来越大,机械设备费用所占工程总费用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一般综合性工程比例达到25%左右,地下工程所占比例更高。机械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和效益,因此,必须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二、高速公路建设机械设备管理要点

1、基础管理方面

(1)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目前,大多数公路施工企业内部机械使用与管理部门最主要问题是在工资分配方面灵活性很不够,对职工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必须转变观念,进行彻底的改革,推行一套灵活多变的管理制度。推行新制度的结果必须要使技术水平高、业务技能强的人从改革中得到实惠,促进业务技能差的人主动学习,提高服务技术水平,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和需要,走出大锅饭的老套。对此,最有效的实现方式应是进行月度单机核算时,要及时把机械的消耗、利润与个人利益挂钩,督促机械操作手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加强机械的保养,降低维修费用。这样的单机核算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不只是形式上的算帐,同时也能真正实现对机械使用环节的控制管理。如果缺乏对这个重要环节的有效控制,有的机械到年底才发现出现了亏损,但此时为时已晚。当然,要科学、全面地反映其工作业绩必须建立和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内容,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其工资收入挂钩,奖罚分明,必然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2)引进机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借助于微机进行机械管理和建立信息系统已是大势所趋。机械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机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机械设备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大量复杂的数据进行整理,转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信息,如进行数据处理输出管理报表,提供管理决策、进行合理有效的作业调度管理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可以为强化机务管理提供有力手段,这种新兴的机械管理模式必将替代传统的管理方式,近几年国内开发出的大批机械管理软件即是明证。因此,机务管理部门必须大力推行以微机管理取代人工管理,实现机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和规范化,这是通向机务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3)加强机械设备的成本核算。机械设备的成本核算应对燃油、油和维修费等。要执行单机登记,及时建立单机台帐,填写设备技术资料卡,随时掌握设备完成单位产量、所需动力、配件消耗等杂费开支等情况。建立健全机械设备使用记录,对运转台班、台时、完成产量、油料、配件消耗等作好基础资料的收集、统计,按月汇总和对使用效果进行分析,以便对机械使用技术指标的比较和调整。

(4)重视业务培训,提高全员素质。为了提高机械化施工管理水平,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对管理、操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通过联系实际问题及受训者的知识基础,有计划、有步骤地举办各级人员培训班,加大培训力度,引入竞争机制,把培养机械管理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还要学习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建设一支技术化、专业化的机械设备用、管、养、修的队伍,以适应公路机械化施工快速发展的需要。

2、使用与操作方面

(1)机械使用的合理安排。项目部的机械管理机构要预先周密安排,搞好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调配,保障机械的合理化使用,科学安排日常设备的调度工作,并编制好设备的使用作业计划。

(2)施工机群合理配置,高速公路机械化施工,是多种机械协同作业的,即机群作业。在多数情况下,完成分部、分项工程,是多种机械联合作业的结果,因此各种机械的合理配置尤其重要。高速公路路基土方工程施工工艺一般为:清表清淤、回填填前碾压装土运土粗平精平碾压,对应配备的机械为推土机、挖掘机、自卸汽车、平地机、压路机等。路基土方工程施工机群系统机械配置方法有两种:①最高效率法就是根据作业量进行机械用量的分配和优化。②排队论法即“挖掘-压实”机群作业系统。

一般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根据配置方法,确定施工机群组成,对施工机群运行状态进行分析与判断,确保机械化施工系统所配置的机群的各单位或机组的运行状态接近理想运行状态。这样机械互相等待工作的可能性最小,其台板费综合利用率接近最高。随着施工工况的不断变化,施工机群要进行科学的调度,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施工机群与工程项目之间在工期、质量成本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的统一和协调。

(3)机械操作手操作规范化。机械操作手要服从项目安排,又要结合本机情况视情作业,操作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随时观察设备的运转状况,发现故障及时排除,杜绝因缺油、水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机械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脱保,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及时观察,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汇报给领导,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

(4)建立健全交接班制度。为了使设备在多班作业或班操作时,能相互了解情况,防止机械损坏和附件丢失,保证施工连续进行,操作人员必须说明本班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设备运转使用情况,燃料消耗和储备情况,设备保修和存在问题,并及时填好原始记录。

3、维修保养方面

(1)预防性维修保养。做好预防性检查维修,对所有到场的运行机械进行一次全面的启动检查,并组织机械手对机械设备进行例行保养,包括三滤检查、加注脂、紧固螺栓以及油品的污染程度检查。以及各级检查检修(注:即日常维护、一级维护、走合期维护、二级维护、换季维护、三级维护、总成大修和全车大修)对于存在问题的机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并做好合理的检修计划,并立即组织实施。必须贯彻实施“强制维护,按需修理,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做好机械的维护修理工作。

(2)强化配件供应。做好配件供应工作无论是设备的正常保养还是一般故障的排除都要使用各种配件和辅助材料而公路工程施工工地一般离城市较远临时购买配件费时费力因此充足的配件供应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转的保障是设备现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要建立专用的配件仓库按需配置配件合理库存建立严格的配件领用制度按规定办理出库手续控制成本降低消耗严把配件采购关坚持“货比三家择优购买”的原则与品种全、信誉好的配件商店签订定点供货合同提高配件的采购质量。

(3)专业检修定期化。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是制定维修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施工机械设备故障检修大多是维修工靠经验来判断,进行解体――更换配件――再组装的工艺流程,这种作业方法及时、方便、但也造成故障判断失误率高,返修率高等缺点。应通过必要的仪器设备来测定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劣化程度,确定机器的性能,决定其修理的内容和时间。特别是目前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配套化、设备来源多元化、设备结构复杂化等情况越来越多,专业化的定期检查和定项修理就愈发显得重要。

三、结束语

总之,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必须重视施工机械管理。切实执行相关的机械设备使用和维修管理规定,同时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优化管理制度,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保障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工地机械管理范文5

【关键词】钢铁生产 外包业务 管理模式

一、确定与时俱进的工作原则

精干原则。以提高劳动效率为导向,建立劳动效率与员工收动的激励机制,实现劳动生产率和员工收入同比增长。

市场化原则。明确外包业务单位与鲅鱼圈公司之间的市场化委托经济关系,以市场化行业人工成本价格为基础,制定合理的费用定额,确保外包总费用的降低。

专业化原则。在保证“先集团、后社会”前提下,对有特殊资质要求的协力业务、松散型简单劳务在社会范围寻求“专业化”外包服务队伍。

高效原则。改变作业方式,逐步完善自动化程度和远程监控措施,简化或取消人工作业,从根本上减少外包作业内容及其人员配置,实现外包协力队伍与主体相匹配的高效运营。

二、合理界定外包业务

界定原则。鲅鱼圈公司负责钢铁核心业务;鞍钢集团公司内部协力单位对在线的紧密型非核心业务实行总包保;松散型简单劳务、特殊资质业务实行社会市场化委托。鲅鱼圈公司内部各单位在相同或相近业务、岗位划分上采取同一口径,按照同一专业或区域成建制划“打包”外委,保证外包业务界面的一致性,有利于主体与协力界面清晰,明确管理职责。

外包方式。采取定员与定额、项目包保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外包。生产设备辅助作业采取定员与定额两种方式,其中天车吊运、成品发货等在线紧密型非核心业务采用定员方式外包,皮带巡检维护、设备检修、抢修等在线松散型业务采取定额方式外包,定修采取工时定额计费;工作餐供应采取定员方式外包;社会外包业务采取定员与定额两种方式,其中更夫、保安等离散松散型业务采取定员方式外包,消防、电梯等特殊资质业务采取定额方式外包。

三、科学核定外包费用

依据外包协力项目特点,按照定员、功能定额包保、工票工时定额三种取费方式,科学测算核定费用,确保费用合理、指标先进。对集团公司内部协力单位采取模拟市场化方式,比照鞍钢本部水平核定;对集团公司外部协力单位采取完全市场化方式,参照鞍山、营口地区市场价格确定。对与主线生产联系较紧密、业务较关键、岗位较重要的协力业务,如冲渣、铸铁等,按照岗位定员核定协力费用;对其它在线紧密型非核心业务(如皮带、包装、砌筑等)、特殊资质要求的协力业务(如运输、车辆维修、仪表衡器检定、电机修复等)采取吨钢、吨铁挂钩、包工包料、业务总承包等功能定额包保方式核定协力费用。

四、强化日常管理与控制

(一)完善外包方引进评价机制,提高危机意识

完善和强化相关方管理评价制度,对于年度评价不合格、连续两年评价较差的的外包协力方,采取终止合同、取消一年至永久投标资格。并进一步健全协力方入围、运营的系统评价程序,按照“同时、同步、同理念”管理原则,制定统一的设备、生产、环保、能源等协力专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专业协力方入围、运营、辞退机制,提高外包方的危机意识。

(二)健全外包方考核评价机制,提高竞争意识

建立健全各专业外包方考核管理办法,科学测定具体考核标准、指标,形成外包业务经营结果与收入挂钩的激励机制。科学设定具体考核标准、指标,强化对区域内外包方的考核管理权限,对相关外包业务、人员、费用及安全、环保管理实施日常监督、检查,奖优罚劣,形成经营结果与协力收入挂钩的激励机制,提高外包方的竞争意识。

(三)落实管理责任,提高管理绩效

区域化与归口管理责任落实。各基层单位负责本区域协力方的直接管理,负责外包业务、人员、费用、安全等管理,并实施监督检查与考核;各职能部门负责专业外包方的归口管理,负责专业外包方管理办法、考核标准制定,负责各事业部考核结果的汇总及实施,负责外包方档案建立及评价。

双主体责任落实。树立外包方的主人翁意识,建立外包队伍和鲅鱼圈公司员工的双主体责任,赋予外包方专业与区域管理权限,提高协力方作业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四)推进标准作业,提升作业绩效

全面推进覆盖包括外包方的全员、全岗位和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进一步强化制度的刚性和有效性,深化管理点检,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对于技术含量较高、对主体生产有一定直接影响的协力业务,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或确认相关技术标准、验收标准,确保鲅鱼圈公司整体生产稳定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工地机械管理范文6

【关键词】: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建立;影响因素分析;管理针对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升温,经济发展对于公路桥梁建设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在大型项目建设中,安全施工管理是每个人必须重视的问题,为了落实国家对于工程建设领域提出的“安全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等重要理念。如何有效地对公路桥梁进行施工管理、确保项目建设中的安全问题、最大程度保证项目建设人员和国家公共财产安全、保证我国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成为摆在每一名工程建设者、参与者面前的共同课题。[1]

一、影响路桥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

(1)施工人员因素,对于路桥等大型项目而言,施工人员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核心关键。因此,提升施工人员的技能,以及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统一管理是决定施工安全的首要因素。

(2)技术原因,对于大型项目而言,施工工艺是决定项目质量好坏的关键,一般出现的问题有:大型设备机械故障、施工工艺流程不合理、应急措施不健全、施工流程及操作违规等。导致的问题一般有:支架的荷载承受能力不达标、深基坑排水能力不够、孔隙排水过快等,这些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2]

(3)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对于路桥施工而言,外部环境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外因,外部环境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是诱发一些重特大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情况下,外部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居生产环境两种,自然环境一般包括: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湿度条件、照明问题、通风、给排水、防震、噪音防止等方面因素。

(4)管理因素,由于人为管理不善导致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也是引发事故的一大原因。一般情况下,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国内宏观的安全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机构配置不健全,某些单位为了压低建造成本,获得高额利润,对管理方面的重视不足;再者是,在施工中,责任制划分不明确,考虑到施工单位一般是逐级承包,对承包单位的管理和监督不够,监管制度由于无法落实而形同虚设。

二、关于道路桥梁安全事故性质的探讨

(1)事故具有恶劣性,对于路桥项目而言,具有参与施工人数众多、工程投资量大等特点,所以,在路桥领域一旦出现事故和问题,将会造成很大的人身财产损失,尤其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些重特大安全事故中,经常出现群众死伤等严重问题,对社会也造成不良影响,使工程领域在人民心中留下较差印象。

(2)事故具备频发性,在路桥施工中,由于项目大、涉及的施工流程多,每一步施工顺序的不当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后果,比如,触电事故、重型机械事故、土方崩塌事故等。为了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施工安全管理必须从多方面进行预防。

(3)事故具备复杂性,由于路桥施工流程繁琐,可能触发安全事故的方面很多。而且诱发事故的原因也相对复杂,例如,就桥梁坍塌事故而言,对于不同的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造成的事故,其原因也截然不同,加之现场地质条件的差异。

(4)事故具备多变性,对于路桥施工而言,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具备多变性,并非一尘不变,事故的类型伴随施工的进度和条件也在发生变化。如果不对诱发事故的原因进行仔细调查,就随时有可能导致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在公路桥梁施工管理中,必须对事故安全隐患提起足够的了解和重视,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将事故安全遏制在摇篮中。

三、对于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1对于人员管理制定的措施

(1)加强施工人员的岗位培训,提升从业素质

在当前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中,实现施工人员的规范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调查显示,目前的安全事故中,由于施工人员操作失误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大约占75%左右。当项目出现安全问题时,施工人员的快速、正确反应往往关系到整个项目的安危,所以,提升作业人员的操作技术可以最大程度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应该考虑到机械设备的特性、作业环境的特定情况、施工技术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再进行施工人员的选取;再者是,在对施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时,应该细化为技能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两方面。尤其是安全管理培训,在培训前必须有计划、有安排、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高施工人员的思想意识,从根本上控制事故的发生;再者是,为了量化施工人员的培训效果,必须经过有关单位审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以后,方能予以上岗,防止无证上岗的现象发生。【2】

(2)防止施工人员疲劳作业

在目前的公路桥梁施工中,一些单位为了追赶工期,压低工程投入,往往出现施工人员疲劳战斗的情况,如何有效减轻施工人员的负担、防止人员过劳、从根本上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项目的高效开展,成为安全管理界面临的重要课题。首先,为了节约人力,应该加大机械化的普及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减轻施工人员的疲劳程度,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然后,对于施工人员的工作情况,应该制定合理的轮休制度,通过作业类型和工作强度来制定施工人员的轮休机制,最大程度保证每一个施工人员的日常休息;最后,可以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健康教育活动,让员工在快乐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从而减缓疲劳。

2关于工地机械设备的管理措施

(1)工程机械设备的选取和维保

关于施工设备的选择和保养方面,为了做到熟悉机械设备的运作和管理,机械管理部门必须对工地每一台设备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做好分配。对于一些急需维保的设备要制定合理的维保措施,破解工地设备维护和使用相互矛盾的局面。为了实现精准化管理,管理人员可以依靠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对机械设备的维护等级做出细致安排。对维保人员要进行仔细的培训教育,保证他们在进行工作时,做到口、眼、心面面俱到。

(2)对于老旧机械设备要及时淘汰

伴随项目施工的全面铺开,机械设备的单次作业时间也越来越长,由于使用频率过高,导致其使用寿命不断缩短,为了保证工程进度的正常进行,施工企业必须不断注入资金,对于老旧设备要进行及时更换并不断引入新设备。尤其是对于某些事故造成的外部结构破损以及主要性能故障,并且在可控成本范围内无法修复的设备,或者出现能耗过高、工程效率低下、污染过重等问题,必须坚决予以淘汰。

3工程项目中的环境管理措施

(1)场地的采光照明

由于路桥施工会在不同程度上给周边的交通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影响,一般选取在夜晚施工,为了确保夜间施工正常进行,必须要求具备好的采光照明系统,采光设置不仅要满足工地项目的正常进行,还应尽量降低灯光对作业人员的干扰。对于照明灯光,不能随意调节亮度,一旦亮度发生改变,人眼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很可能在适应阶段发生项目事故。因此,当照明突然发生变化时,需要进行短期停工,如果照明不足,必须进行后期补照,最终确保正常生产。【1】

四、总结

对于路桥施工而言,为了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案,必须在项目开展前就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实地调查,经过多方论证得出最终的安全管理方案。在具体的项目建设中,要根据工程的进度和变化,不断调整管理内容,及时处理工程施工期间的违规现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