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培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摄影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摄影培训总结

摄影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建筑摄影》;课程教改;茶文化;思考

《建筑摄影》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摄影技巧和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但是目前的《建筑摄影》摄影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传统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相脱离的教学模式。而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课堂上就是需要提炼茶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将其充实到《建筑摄影》的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

1传统的《建筑摄影》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1.1传统《建筑摄影》教学中出现的困境

尽管各个学校的摄影专业对《建筑摄影》课程教学十分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建筑摄影》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建筑摄影》的知识作为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主要通过讲述法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形式比较单一,对于很多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接受,缺少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关注,在测试中也以专业知识的测试为主,与其他课程的测试方式并没有大的区别,因此,学校的课堂教学不仅不能够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反而会使学生在功利作用下,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1.2目前《建筑摄影》课程教改面临的问题

近些年各个高校已经认识到《建筑摄影》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很多高校的《建筑摄影》课程改革与实际的教学情况并不相符合,缺乏教学的时效性。很多改革措施要求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很多学校的硬件设备并不能跟上高校的教学需求。因此,《建筑摄影》改革必须重视时效性,完成相关课程目标的要求,最终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

1.3今后《建筑摄影》课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目前,学校的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也在转变人才培养的思路,将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了课程改革,但是现在的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并没有通过课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今后的《建筑摄影》课程教学中要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对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的思考

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长江以南的地区有广泛的种植。我国古代很早以前就有饮茶的习惯,人们在饮茶活动中领略这个过程中的美好意境,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被称为茶文化。这种茶文化是中国人们对世界饮食文化的重要贡献,反映中国民族的文明和礼貌。而茶文化中的精神层面上的一些元素,是摄影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因此,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十分必要。在引入之前需要从三个方面对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进行思考:

2.1茶文化的元素解构

茶文化在中华文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中对于我国人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的茶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为了很好地将茶文化融入到《建筑摄影》课堂中去需要对茶文化的元素进行解构。根据《建筑摄影》目前注重知识传输的情况,需要将茶文化中的隐性元素融入到教学之中,即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茶文化的精神层面,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气质和审美能力。但是茶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而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区,很难理解某个地区性文化,因此为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需求状况,在《建筑摄影》教学中要注意提取中原地区的茶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之中,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2.2茶文化的进入《建筑摄影》课堂的途径

要想使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堂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找到一个很好的途径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了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一,要积极利用现有的教学模式,不宜于对整个教学情况做出过多的改变,以免为教师的备课过程增加大的负担,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将茶文化融入到《建筑摄影》课堂教学中去。第二,茶文化进入到《建筑摄影》课堂中要考虑到逻辑性,使整个的融合过程显得十分自然,不唐突,这易于被学生接受,给茶文化的传入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三,茶文化的引入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取适当的内容,与教学板块需要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三个方面是茶文化在融入到《建筑摄影》之中需要具备的要求,在坚持这三个方面要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适当的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摄影技巧。

2.3茶文化进入《建筑摄影》课堂的评价

由于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整个程序并不十分完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在教学完成之后,需要对引入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因此,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表现情况应该是评价的重点,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办法来反映学生职业素质的隐性信息。

3茶文化功能分析

在《建筑摄影》教学中不仅需要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教学,还需要在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包括学生的涵养、心性、耐心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素质是一个专业的摄影师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因此,在《建筑摄影》教学中也要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3.1增加涵养功能

学生的涵养是专业素质的重要方面,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是一个无形的帮助,在学校的教学中缺乏对于学生进行涵养的教育,而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涵养。茶文化作为文化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提高涵养的功能,通过饮茶、品茶等各种程序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因此,将茶文化引入课堂十分必要。

3.2修养心

目前学生中的个性意识十分强烈,他们善于表现自己,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别人认可,竞争意识比较强烈。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由于受到网络快餐文化的影响比较严重,内心极其浮躁,对于很多事情缺乏耐心和毅力,这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而《建筑摄影》课程对于学生的心性的要求也比较高,这就使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程中的融合出现了可能性。3.3培育耐心功能目前,学生在《建筑摄影》课程的学习中缺乏一定的耐心,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就会出现为难情绪,最后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而茶文化具有培育学生耐心的功能,需要积极引入茶文化。

4对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途径的探索

通过以上的阐述可以看出,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茶文化引入课堂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解决。

4.1采取集体备课制订茶文化进入课堂模式

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之前各个学校并没有教学先例,所以,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制订茶文化进入课堂的模式,组织摄影专业的教师组建教研组,对茶文化进入课堂的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使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茶文化如何在《建筑摄影》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涵养、心性和耐力。对教师的看法进行总结以促进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堂上发挥其功能。最后,按照总结出来的模式进行试点教学,教师还需要开展观摩教学,通过观摩不断总结,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4.2对摄影专业教师进行茶文化知识的培训

要使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堂上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该专业的教师就应该具备相关的茶文化知识。这就需要学校安排一些专门的培训课程,由茶文化专业人员和具有茶文化知识的教师。对该专业教师进行茶文化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茶文化的知识、茶文化与《建筑摄影》的联系、茶文化与摄影专业的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这些内容的培训可以采用教师之间进行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最终使教师对茶文化和将其融入到课堂之中有充分的认识,从而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4.3应增强学生职业素质的软实力

与传统的《建筑摄影》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不同,将茶文化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应该突出茶文化对于摄影专业学生软实力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将茶文化融入到其中,提高学生对于《建筑摄影》课程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建筑摄影知识的兴趣。为了更好的发挥茶文化的影响力,可以采用专题的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以便于将茶文化知识与建筑摄影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学生职业素质的软实力。

4.4建立以学生为指导的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的《建筑摄影》课程评价都是通过相关人员进行评价的,这种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并不能够很好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忽略了学生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感受,不利于日后的改进。所以要建立教学评价机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教学形式的看法,真正为教改深入提供借鉴和指导。总结摄影专业学生的内在品质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注意学生内在素质的培养,将茶文化融入到《建筑摄影》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将二者的优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充分体会茶文化的巨大魅力,受到茶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促进学生的涵养、心性、耐心提高,使学生成为具备各方面综合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毕雪微.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摄影基础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4(4):174-176+183.

[2]唐海芹,王磊,甘春萍.对中国茶文化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19-20.

摄影培训总结范文2

高校新闻摄影教育师资现状及问题分析

新闻教育是国家新闻事业发展的基础工作,但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瓶颈,其中尤以新闻摄影师资问题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闻摄影教育教师数量偏少。近十年来高校持续扩招,师生比例失调在很多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以实践性特别强的新闻专业中的摄影课程,师生比的不合理现象就更为突出。以西部省市高校的新闻专业摄影课程的师生比来说,各校每年需学习新闻摄影课程的学生与摄影教师之比为85~120∶1,摄影教师既要从事理论教学又要开展实践教学,特别是1个教师指导80多个学生的实践教学,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往往只能蜻蜓点水。

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在我国很多高校新闻专业是新办专业,摄影师资没有储备;二是新闻专业发展的观念严重滞后,认为新闻专业就是培养一些文字记者,不重视摄影课程、不重视摄影教师的观念依然存在;三是整个社会的新闻摄影师资稀缺。摄影是一门艺术,学习艺术需要天赋,但更需要时间的磨炼和多年的积累,相当多的艺术摄影者对新闻摄影了解不多,领悟不深;四是有能力培养新闻摄影专业师资的高校或培训机构也不多,开设高层次的新闻摄影专业培养专门人才依然存在着困难;五是扩招后的高校新闻专业发展快速,新闻摄影师资满足不了需求;六是在“读图时代”的今天,媒体的视觉传播更受读者青睐,致使各高校对新闻专业的课程进行了重新设置,增加了摄影课程的学时和比重。

新闻摄影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一些高校新闻摄影教师很难说是学高(当然,这里的“学”不是指文凭、学历,而是指真才实学)和身正了。笔者曾对西部某省的12所本科院校的14名新闻摄影教师作了调查,结果见表1:

从专业上看,学摄影专业的教师1人,非摄影专业的教师13人。他们很多都是中途转型而来,开始是爱好摄影,把摄影当成一种乐趣,但并没有打算深入钻研摄影,多半是因为新闻专业开设了摄影课程而又没有专业的摄影教师,才转为从事摄影教学的。他们理论知识欠丰富,缺乏新闻摄影实践的阅历,所以无法对新闻摄影进行理论总结和提炼。转型的新闻摄影教师大多爱好艺术摄影,他们在给学生传授新闻摄影知识时,始终无法从艺术摄影的樊篱中跳出来,没有把艺术摄影的优势巧妙地转化到摄影教学当中。

从学历来看,在14名摄影教师中,有硕士学历的5人(非摄影专业),本科学历7人,专科学历2人。可见专职新闻摄影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大多为本科学历,还有专科学历,且只有1名教师是摄影专业本科。这是因为摄影的发展过程非常漫长,它是几何、光学、物理、化学、感光材料、机械加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文学、艺术等多种学科综合发展的产物。从1839年银版摄影术的发明应用至今,摄影术在初、中期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直到近年的电子、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摄影术才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行业经历和职称看,新闻摄影教师普遍缺乏行业经历和经验,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3人从事过新闻摄影,都是中级职称,其中有2人是专科,均来自媒体。而有硕士学历或副教授职称的新闻摄影教师均非摄影专业和非摄影专业职称。

另外,高校选拔教师的学历门槛较高,把对新闻摄影教师的选拔等同其他学科要求,而有丰富新闻摄影经历和经验的摄影记者学历和职称往往偏低,无法达到高校的人事要求。因此,很难选到摄影专业高学历教师。同时,高校的招聘对象往往面向传播学、影视等专业的研究生,不是说他们的水平不高,而是他们毕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更没有新闻摄影工作的经验。再加上很多高校的新闻摄影教师过去是从事艺术摄影的,艺术摄影对他们多年的“熏陶”已经根深蒂固,而平常又很少有机会参加新闻摄影活动,难免在教学中纸上谈兵。

这里的“身正”,主要指新闻摄影教师要有为新闻事业发展做贡献的正气。既然是新闻摄影,就不能像艺术摄影那样可以靠自己的想象加工。它应当是准确应用摄影技巧表现典型的新闻事件,达到生动的情感传递和独特的视觉效果,通过画面中的构成元素传递信息,让照片代替人的语言传播信息。可见,新闻摄影非同艺术、商业、广告类摄影,它必须遵循新闻摄影的内在规律。

由此可见,缺乏行业经验和非新闻摄影专业的新闻摄影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将新闻摄影从摄影艺术中分离出来,难免会犯加工新闻图片、现场摆拍等错误,这就是“身不正”的体现,对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

新闻摄影教师观念不够创新。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一个缺乏观念创新的教师也就无法培养和塑造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新闻摄影教师培养的人才应该是以摄影为手段,服务于我国的大众传播事业。因此,新闻摄影教师首要的前提是要有创新观念,才能拍摄出新颖的新闻摄影作品,才能在遵循新闻摄影规律的前提下大胆地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华,让新闻图片满足媒体发展的需求、满足读者的需求。

可是,很多高校的新闻摄影教师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大多数学生创新能力不强。学生拍摄的新闻图片,要么只追求画面形式而忽视了内容,要么有了画面内容而形式又呆板、单调,难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和谐统一。当然,这一方面与新闻摄影教师本身有关,另一方面还与高校没有给新闻摄影教师创造更多的条件,使其能够及时“充电”有关。

解决高校新闻摄影师资问题的几点建议

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院系尤其是高校新闻摄影教师必须为其培养高素质、更符合社会需要的新闻摄影人才,才不辜负时代赋予的重任,才能完成社会赋予的重托。因此,解决新闻摄影师资问题,特别是提高新闻摄影教师的素质问题,就成为有关高校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改变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思维认为,搞新闻工作只需要“笔杆子”好就可以了。诚然,媒体需要好“笔杆子”。但在生活进入快节奏的今天,媒体发展迅猛,视觉传播加速提升,人们追求的是快速、准确、高效,追求的是“三步五秒”的阅读方式。各大纸质媒体竞争的焦点和阵地之一就是图片新闻。所以,各新闻人才培养单位要积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应让文字新闻人才和图片新闻人才两翼齐飞。

为了培养的新闻摄影人才能够适应未来媒体发展的需求,相关院系在培养过程中应有一些特别举措。如在新闻摄影课程时间的安排上,首先要有倾斜。我们知道,摄影是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必须经常去拍摄实践,否则,摄影理论知识即使再丰富也是枉然。所以,在课时安排上要考虑足够的实践练习时间。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自然就会提高新闻摄影教师的积极性,他们就有时间带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用手中的相机关注社会、记录社会、展示社会。从某种意义来说,唯有如此,摄影教师才会真正领会摄影的价值真谛,领会新闻摄影的社会意义和丰富内涵。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就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多渠道引进新闻摄影教师。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之一,离开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是不可能的。高校新闻摄影教师资源匮乏是不争的事实,想方设法引进教师应是学校的本职工作。要引进新闻摄影教师,单靠高校毕业的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满足不了需要,再说这种引进也不一定适合教学的需要。因此,可以考虑从其他渠道引进。首先,可以从媒体聘请摄影记者当专兼职教师。摄影记者当教师,因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肯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在美国,新闻传播学教授,只有17%的人没有当过记者。大部分教授认为,新闻从业经验才是聘任一位新闻教育工作者的先决条件,而不是博士学位。新闻教育尚且如此,那么对于实践性特别强的新闻摄影教育就更应如此了。摄影记者当教师,也有不足,就是教育教学法有待学习和提高。所以,高校要对引进的这类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等相关课程的培训。其次,从摄影协会引进新闻摄影教师。摄影协会是摄影人才的聚集地,有艺术摄影人才,也有新闻摄影人才。即使是新闻摄影人才较少,但这些摄影爱好者的摄影悟性较高,经过一定的培训会很快达到教学要求,并且这些人有一个相互学习讨论的平台,提高起来较快。

提高现有新闻摄影师资的素质。目前,新闻摄影教师确实算稀缺资源。所以,高校要想办法留住已有的新闻摄影教师,具体举措要因校和因人而异。有的高校新闻摄影教师可能职称偏低,那么就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提高职称;有的可能学历偏低,就给机会让他们提高学历,多参加相关培训;有的可能实践经费少和实验设备差,就从经费增加、设备完善上着手,增加投入,同时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让他们到媒体锻炼,到重点大学进行短期培训;多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和重大的新闻实践活动;高校与媒体联姻,让媒体的资源与学校的资源互补,特别是摄影教师要有与媒体紧密合作,抓住媒体这个学习的平台。必要时可以请媒体摄影编辑、资深摄影记者培训高校的新闻摄影教师。若有条件的话,高校可以定期安排摄影教师到媒体锻炼,努力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相长。此外,院系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也要重视,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融入积极健康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合格的新闻摄影人才。

有条件的高校应大力培训新闻摄影师资。高校新闻摄影教师要使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像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等有条件的高校应把培养新闻摄影教师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当然,在培养的过程中,为了早见成效,可以用较好的条件吸引有新闻实践经验的从业者来学习新闻摄影,同时与媒体合作,达到高校与媒体双赢的局面。用这种方式培养的新闻摄影师资才能较快地成为新闻摄影教育的主力军。

而今的媒体追随时展的脉搏,追求效率和效益,视觉新闻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也跟上了时展的步伐。高校新闻摄影教育应为媒体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新闻摄影教师在这项事业中要扮演好角色,各方面群策群力,共同关注新闻摄影师资的建设,也是为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摄影培训总结范文3

一、通过活动凝聚会员

1、邀请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同志为会员讲解自己的创作经验、思路及摄影技术,协会成立不久,就组织了一次摄影讲座,为会员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2、本届理事会共组织摄影创作活动多场次。先后组织会员参加全国、全省摄影展活动。2011年3月协会成立以来,认真听取会员意见,主动参与外面协会开展各种活动,一是到上高听摄影大师解海龙讲课、二是到丰城听江西书法协会主席毛国典讲课,回来后,又组织理事交流当前创作主流,思路,方法,入选国展的作品要求,装字画裱形式等等,通过活动凝聚了会员,服务了会员,帮助会员,充分激发了广大会员的创作热情,提高会员的创作水平。

3、协会活动都是自费自发组织,特别是摄影采风活动,经常开开展一些小型的交流会,业余时间还经常组织会员到农村,各厂矿、工地进行外拍实践创作活动,今年还赴武功山、小东江开展采风创作活动。回家后,通过协会群进行交流探讨,不断总结经验,促进了自身摄影技术的提高,也创作了不少好的作品。

二、积极参与矿区安全生产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协会的影响力

1、针对尚一发的绞车道伤人的事故,协会按照领导要求,组织了人员及时深入到井下现场,协会会长,黄志强同志亲自将事故发生经过、原因,教训,绘制成漫画,贴到全局各单位学习室,让所有职工都能看到,人人都在艺术的氛围里受到了教育和启发。

2、到至今都还有人在说这样的展览搞的好,老百姓喜欢。今年8月对本地荷花进行专题拍摄,会员们起早贪黑,拍摄影出一幅幅精美的、雅俗共赏作品,设制一百二十多块展板,分别在局、矿等地进行展出,会员们自己挂自己收,义务为矿区职工服

务,深受矿区职工家属的好评,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3、还大力协办了丰矿第四届艺术节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活动中。协会对展览实施方案专门召开理事以上会议,提出了作品入选办法,评审要求,布展效果图,并参与布展。

4、为积极贯彻局矿党政关于创建幸福企业目标要求,推动矿区安全生产稳步发展,激励广大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全生产中去,协会又主动参与建新矿的“促和谐、幸福建新”为主题的摄影图片展的活动中去,深入到井下,洗煤厂,菜市场,街道上,休闲广场,仙姑岒山上,进行拍摄,充分展示和诣矿区,幸福建新这一主题。

5、协会还将协助编辑第四届艺术节画册及工作画册,展示丰矿精神风貌。

三、存在的问题

协会取得的工作成果,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和单位的支持,离不开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回顾过去,既使我们感到欣慰,受到鼓舞,也让我们认清协会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协会会员都属于业余兼职,本职工作的繁忙也影响了协会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一些拟议中的想法没能付诸实施。另外,在组织采风和创作活动中,由于发动工作不到位,还有一部分会员长期没有参加协会的活动,特别是书法美术更是活动的少,这些都是协会的遗憾之处,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取长补短,完善机制,将协会办的更好。

四、下阶段工作思路

1、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矿区的中心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工作,坚持第月办一期培训班,吸收新会员,进一步激发创作热情,提高会员的创作能力和业务素质。

摄影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 数字图形与摄影艺术;实验教学;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2-0140-02

Experiment Study of Digital Graphic and Photographic Art//ZOU Jingjing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program of digital graphic and photogra-phic art need adequate practice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the optimi-zation of program setting, widening program content, the practice application, the comprehensive appraisal and rating and so on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hotographic experiment program is improved.

Key words digital graphic and photographic art; experiment tea-ching; course setup

1 前言

数字图形与摄影艺术是视觉传达、环境艺术、动画以及工业设计等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摄影实践作为数字图形与摄影艺术课程的重要环节,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高校摄影教育背负培养高素质摄影人才的艰巨任务,在摄影教学观念、思路和教学内容、方法上有待合理优化。”[1]随着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不断修改完善,在数字图形与摄影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课程的比重逐步增加。在摄影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设立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负责实验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根据各个学科的不同特点和对摄影实践的不同需求设置实验课程。按照教学需要和课程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以及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将工科实验教学与文科验教学相结合,选择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

专业的摄影器材以及镜头、灯光等附件价格昂贵,而且更新换代很快,一般学校的教学实验室无法配备先进高端的摄影器材进行实验教学,在数量上也无法保证每个学生一套摄影器材,实验课教学的硬件设施与摄影实验课程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多专业、多层次学生的不同课程需求,摄影器材与市场主流器材配置的差距以及数量的不足,都困扰着摄影实验课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对摄影实验课进行优化设计、改革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2 课程设置优化

随着数码产品的普及,现在的学生对摄影和摄影器材一般都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开展课堂教学,但是从专业的角度看,对布光、采光和影调还缺乏理论层次的认识。数字图形与摄影艺术实验课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平台,使得学生对整个摄影课程的学习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实验的操作过程是数字图形与摄影艺术的主要形式,将书本的知识转变为真实的体验。要增加数字图形与摄影艺术实验课的分量,使理论知识与实验得到更好融合。

“传统实验项目多为验证式实验,教师的讲授方式也多以灌输式为主,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兴趣,实验效果一般。”[2]在摄影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爱好程度、层次水平、专业方向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果都采用一样的教学模式,可能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抑制学生的发展。在摄影实验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次设置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摄影实验室的灯光布置以人造光为主,光位和光质的研究与掌握必须要通过实际的训练,布光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对于光的控制。在摄影实验室,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布置灯位,顺光、逆光、侧逆光等,加深对各种布光方法的应用。对经典布光的实际模拟训练和操作,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通过不同的用光手段,展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对摄影的需要,开展区分教学。

3 拓展实验课程内容

根据不同的摄影实验项目,需要不同的摄影器材辅助教学,因此,摄影实验课程对教学器材和设备的要求较高。一般高校的摄影摄像实验室,摄影器材设备数量有限,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最大限度把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就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比如静物摄影大部分在室内进行,利用自然光比较少,多数是运用人造光拍摄,器材需求量较大,如灯具、反射设备、摄影台、脚架等。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室静物摄影属于室内摄影,距离的变化对光照度影响很大,距离的轻微调整会引起被摄影物体亮度的变化,而人的视觉对光线亮度有较大的适应能力,往往会察觉不出这种灯距变化引起的照度变化,灯光强度很重要。

根据不同质感的静物选用不同的主光、辅光、背景光、顶光,当从取景器看,算是满意的,但冲洗或放置于电脑中一看,可能与预期的效果差别很大。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摄影器材的用途的理解,以及对摄影过程中光线运用、光圈和快门的配合运用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设计摄影器材制作课程,作为摄影实践内容的补充。比如通过制作小型静物灯箱,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光线运用的理解,设计灯箱内的光源布局和强弱,并利用自己制作的灯箱作为辅助器材进行拍摄效果的对比,通过动手调整灯箱结构,更加透彻地理解摄影的用光原理。通过拓展的课程实践,更直观地掌握灯光角度、明暗、光源数量等因素对景物摄影的影响。

4 注重课外应用

数字图形与摄影艺术课程需要大量的实践环节,实验课只依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对有兴趣和需要的学生,可以将实验课程的部分内容设置为开放性实验,将开放性实验与课内实验相结合,丰富摄影实验的教学手段。摄影实验室有良好的摄影设备及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设定实验的主题来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如静物摄影、人像摄影、布光的练习等。实验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施个性化辅导,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利用课外和业余时间在实验室内或到户外进行拍摄创作和练习,并将作品交给教师进行比较和点评,丰富教学内容。

针对数字图形与摄影艺术实验课程的学习,根据情况可举办学生摄影展,展示学生在本阶段的学习效果,如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和组织学生多拍摄优秀的摄影作品,积极参加高校以及国内外各种摄影比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参加比赛的同r,既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也可以使课程所学知识得到实际的展示,并通过鉴赏优秀的摄影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潜移默化地提高对摄影的认识和应用。通过实验教学的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得到提高。

5 综合评价考核

数字图形与摄影艺术实验课部分,评价一个学生成绩的好与坏,不能仅凭几张照片的好坏进行,那样很不准确。摄影艺术的实用性和技术性都很强,对操作者的动手能力要求高。在每一个实验项目完成时,要求学生拍摄两张作品,作为摄影实验的一部分成绩。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考核,通过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来促使学生重视实验课。

1)课堂表现:在实验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

2)实验报告成绩: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课程综合表现:教师在摄影实验操作结束后,根据学生考勤、实际操作能力、摄影创新能力、团队小组合作情况等做出相对应的评价。

实验报告和实验记录在实验课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与每个实验项目相关联。实验记录,实验教师亲自记载,方便教师更好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和最终效果;实验报告由教师命题,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过程的记录和结论分析。最后综合以上几种因素进行平均,得到学生实验成绩。考核是刺激学生达到实验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可以增强实验的效果。

6 结语

数字图形与摄影艺术实验课程教学是实验课教学的内容之一,在教学方式与方法上要和其他实验课程既融合又区别,总结自身特点,将专业性和社会性定为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高校摄影实验室,针对不同的实验项目,分析每个教学时段的综合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结构,有效组织教学,深入探索、拓展实验课程的内容和教学形式,在完善的培养目标下完成数字图形与摄影艺术实验教学工作。探索工科实验教学与文科实验教学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探索性,培养高素质的摄影人才,是实验教学的根本任务和重点。

另外,要进行必要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硬件环境投资建设。“在教学中教师对整个教学结构的教学设置,决定着教学效果。”[3]提高高校摄影实验教师的队伍水平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摄影实验室中专任教师为主,兼任教师为辅,建立一支合理配置、稳定的师资队伍。“要加强对专职实验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为他们提供理论修养的园地,给他们进行摄影实践的天空。”[4]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增强实验教师的进修和培训,通过再次学习增长实验教师摄影的经验,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优秀的实验教师对学生的数字图形与摄影艺术实验课程学有益处,实验教师可以将大量的自身或他人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相结合,总结更为通俗易懂的经验、窍门、感受等传授给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旭炜.浅谈高校摄影教学[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04,10(1):83-87.

[2]柴h,刘萍.数码时代新闻摄影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1):8-10.

[3]潘滨.关于摄影教学的结构[J].教书育人,2001(18):

摄影培训总结范文5

历时4天半的紧张学习今天就要结业了。大家感受很多,概括起来讲,总体上是:时间紧,任务重,学风正,收获多。

一、认真筹划。为了办好这次培训班,认真编排了课程,聘请了既有理论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新疆新闻界知名老师为大家授课,并且选择了这个既适合培训学习又方便大家生活的场所,努力为大家提供好的授课老师、好的学习环境、好的服务质量。

二、学习态度端正。上课期间,学员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认真作听课笔记,许多学员还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向老师请教,与同学交流,体现了强烈的求知意识。希望在今后的培训学习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珍惜学习机会,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把培训班办得更好。

三、培训成效明显。刚才4位学员代表,分别作了发言,从新闻理论、新闻写作、业务素质提高等多方面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讲得很好。通过他们的发言,说明这个班办得还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此次办班的预期目的。

四、团结和谐,增进了友谊。学员们虽然来自四面八方,但通过短短几天的共同学习生活,融洽相处,增进了了解和友谊。在联谊晚会上,每个师都能积极组织节目,学员们踊跃参加,晚会热烈而精彩,体现了兵团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水平。

培训班虽然结束了,但还有一个进一步消化吸收、融会贯通的过程。在开班仪式上孙涛副主席的重要讲话和其后各位老师的讲课,是对各位通讯员新闻写作的重要指导,大家回去后要深刻领会,把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至新闻写作的实践中去。

纸上得来终觉浅

李怀生

在这几天的学习中,各位老师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兵团工会孙涛副主席让我全面了解了兵团工会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李扬和韩栓柱老师的摄影讲座,点化了我新闻摄影和风光摄影中的迷惘和困惑;谭建新主编传授的工会宣传重点,为我今后工会宣传报道点明了方向;李东海老师的诗歌、散文讲座,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艾民、张光辉、宋慧敏等老师从新闻报道实践的角度,解决了我在新闻采访、人物通讯和消息写作中易犯、易出现的问题。通过几天来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我是新闻战线上的一名新兵,在以往的新闻写作中往往是不得要领,把握不住主题。通过这次各位老师的指点、教化,使我了解了很多新闻写作的方式、方法,解决了我在新闻写作中的很多困惑。通过这次学习,我一定要在今后的新闻写作中,把这几天老师传授的知识运用到新闻写作实践中去,写出有影响力、有深度的稿件,为《兵团工运》多投稿,大力宣传兵团工会工作,讲基层的事,说职工的话,努力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

增长了知识 拓宽了视野

李乾红

这次通讯员培训班,兵团工会孙涛副主席要求我们抓住机遇、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安心学习。并希望我们关注时事新闻胸怀大局才能更好地从事好本职工作。谭主编重点讲解了今年《兵团工运》的宣传重点,要求我们准确把握今年的宣传主线,抓好今年的宣传工作。资深摄影师李扬老师告诉我们,不管是单幅图还是专题图片,要坚持做到视觉优先,图片要素要全,信息量要大,而且只应有一个主题。韩拴柱老师告诉我们,要拍出理想的摄影作品,就要用猎人的机智去捕捉目标,用美术家的眼光去摄取画面,用文学家的思维去抒感。艾民老师告诉我们,写人要写人背后的故事、写人的品质,要写出人情味,才能达到真实、生动、朴实。张光辉老师要求我们写人物时要反映时代、表现个性、掌握分寸。宋慧敏老师的讲解,让我们知道了消息写作要把最新、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面讲。专题摄影要从小事入手,以图片为主角,多角度表现同一个主题。

通过这 次“充电”,相信我们能更好地把握主题,找准新闻由头,做精新闻标题,把身边的好人好事用我们的笔描绘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工会、了解兵团。

漫漫新闻路 上下而求索

叶蓉

我有幸参加工会系统的新闻骨干培训班,有幸面对面地聆听疆内新闻界的各位资深老师、前辈给我们讲解新闻写作、新闻采访、人物新闻的撰写,新闻图片及风光图片的拍摄技巧和要点等等,使我全新地、系统地了解新闻领域丰富的知识。在边学习边交流的过程中,也让我了解了《兵团工运》杂志开办的目的以及各类栏目的用稿特点和要求。

虽然,只是短短几天的学习,但是,我感受到这个大课堂上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兵团工会对基层工会工作的重视和负责。培训结束后,只要我们努力一定能写出很多突出工会工作特点的好稿件,一定会出精品文章。

我想用一句前人的话结束我的发言,那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要从“三勤”做起

陈湘

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培训时间,但是各位资深老师的讲解,使我开阔眼界,释解了我在平时从事写作时的一些盲点,深感茅塞顿开,不虚此行。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会通讯员,就要从“三勤”做起:

一是眼要勤。每个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身边每天不会发生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让我们去报导,只能通过平时细心的观察,才能在平凡中找到与众不同之处,并且通过总结使它产生报道的价值。

摄影培训总结范文6

我于x月x日至x月x日参加了中国石油报社的摄影培训班学习。在石油报社理论学习了5天,在xxxx采风实践学习了10天。这次学习受益非浅,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最后全体学员的作品评比中,我的作品《xxx》照片系列荣获了新闻作品奖二等奖。中国石油报社摄影部主任xxx、全国专业报新闻摄影学会会长、报社等有资历的摄影专家及高级记者为我们理论授课。对新闻摄影,通讯员如何抓图片新闻,数码相机的使用等内容做了详细的讲解。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摄影有了深入的了解。我在数码摄影方面还是个新兵,经验不多,拍得满意点的相片往往百不得一,认真回忆体会采风实践中的过程,也还能总结出一点东西来。要想拍出更多一点好相片,这有赖于对自己所用摄影器材的熟悉和深刻了解,能做到扬其长而避其短,还需要有点摄影基础知识和美学修养,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经验的长期积累,功到自然成,所以并非唾手可得的易事。以下是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多拍精选

在学习中邵老师讲到“多拍”,从宏观上来讲就是多实践,多积累经验,从具体来说就是不妨多试试镜头,以多为胜,多中选优,或者在探索出最优方案后重新精心拍摄某一场景。光学相机摄影要用胶卷,当场没法知道拍得满意不满意,要洗出来才知道。以多为胜吧,必然要浪费大量胶卷,成本太高,所以光学摄影往往是惜“镜”如金,轻易不按一下快门的,乃至精思细量地抓住镜头拍上一张,回去冲洗后才能知道结果,如果不够满意那就难了,时过境迁想补救已来不及了,所以老摄影家常常感叹光学摄影是充满遗憾的艺术。

数码摄影则不同了,影像现时储存在机内的磁性载体上,又可以现时回放观察,不满意消去重来就是了,这就是数码摄影的一大优势。所以在拍摄过程中无论是拍景还是拍物往往是先确定一个专题,围绕专题选定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先围着它转几圈,拟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线条件(逆光、顺光、测光等)下的拍摄方案,然后就毫不吝惜地猛拍一气,有时同一角度同一方案也重复拍上好几张,然后就停下来回放,不满意的镜头当场就删,往往十去七八,只留下两三张做初选成果。然后再拍摄下一个场景,依此泡制,直至完成一个专题。在采风实践中我深有体会,拿相机拍上二三百甚至四五百个镜头也不过就留七八十张回来。存入微机硬盘,再放大回放,又删去一部分。对自己满意的照片可以通过photoshop作编辑处理,达到理想效果。

二、曝光时力求保持相机的稳定

作为新手来讲,有时相片影像模糊并不是由于对焦不准,而是因为相机把持得不稳。一般情况下,对于新手来说,当曝光速度低于1/60秒时己有可能影响成像的清晰。要保持相机稳定,一是要持机姿态和力度正确,二是要按快门键的力度适当。要练出这个基本功看来似乎很简单,却非一日之功可得。其一最简单,就是给身体或手找个依靠物;其二,把相机皮带挂在脖子上,把相机向前抻至皮带拉紧,就形成了3点支撑,持相机的稳定度就大大提高了。第三个办法就是用三脚架,最好用10秒延时拍摄。

三、扬长还要注意避短

数码相机的摄影响应比较迟钝,从按下快门到摄影启动的这段时间明显要比光学摄影长得多,所以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时往往抓不住或抓不准镜头。最好使用相机的连拍功能来弥补其不足。

四、独特的拍摄角度与别致的构图

要求艺术贵在创新,不应体现在意境上,同时也应体现在画面的形式美上,要使作品别开生面,耳目一新,就要通过形式美的手段,不断创造新的视觉感受。

关于构图,已经有很多文章教我们如何运用黄金分割、井字格焦点等原则,就像是画国画有一条原则:注重“留白”,也就是说不要把画面填得太满。一是构图的对称性。除非是想突出表现摄影主体自身的对称性,否则应偏移一点角度拍摄,因为过于对称容易给人“死板”的感觉。二是线条过于横平竖直容易流于刻板,要学会用另一组线条如对角线,S线构图, 三角形等来打破主体线条的控制。三色彩的运用很重要,光线明暗及其对比是影响意境的很重要的因素。

五、关于会议摄影及人物摄影

会议摄影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随时拍摄,技术必须是“狠、稳、准”,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情有趣。对于人物摄影应该具备敏锐的形象观察力,善于利用摄影的视觉语言传达信息和感情,对形象的变化有细致的辨别能力,并熟练运用摄影的造型技术和技巧,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是培养形象敏感的有效步骤,也是摄影记者取得成功的原动力。

安佑忠老师把他独身去非洲的照片给我们作了详细的讲解,通过他拍摄的连续的图片真实的反映了当地人的文化及生活。安老师说既然拿起了相机,就要有一个摄影师的职责,摄影家不仅要具备地质家的眼睛,更要具备探险家的精神。如何去构图,如何去表达思想的创意以及如何根据周边的环境去调整自己手中的相机,使其拍出来的照片达到最佳效果,其实这是一种压力,无形当中产生的压力,而我们本身却还要抛开这种所谓的压力,去发挥想象去营造一种很轻松的意境,这是一个摄影师必须努力去做到的。作为一个摄影记者比文字记者还要辛苦,要想拍摄到好的图片新闻时刻都要冲在最前沿。其实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东西,只要我们比平常人多用一只眼睛去观察,那只眼睛就是心灵,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人或事物,手中的相机记录的就是一个瞬间里的辉煌。在拍摄中往往会轻易的被现实中的某个细节所感染,那并不是因为个人的多愁善感,而是因为自己头脑里始终都在追求着一种风格,哪怕这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