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体育治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体育治理范文1
关键词: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构建
社区是社会的组织细胞,也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国家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又以新型农村社区为战略基点,农村社区建设的提出,表明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方式及基层组织、管理与服务体系的重大转型,从村民自治过渡到社区自治、从行政和生产共同体迈向社会生活共同体,管理方式也逐步从政府主导的单中心治理转变为政社分工与合作共治的多中心治理。
一、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
所谓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由若干行政村合并在一起,通过集中规划,按照统一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搬迁合并,统一建设新的居民住房和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也称为“中心村”),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并在此过程中让农民主动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从而让农民既不远离土地,又能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
二、随着农村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社区管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思想观念滞后,管理体制不健全。许多干部群众对农村社区建设还比较陌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认为农村社区建设是图形式走过场。许多农村社区并没有专业的管理机构,多数还是以村务管理老办法来对待,社区管理不到位。大多数村干部没有受过社区管理的相关培训,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社区管理,容易以老眼光来看待新问题,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2、领导重视不够,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有些地方在农村社区运行机制上,村级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弱,没有形成便捷有效的社区建设的参与机制。
3、公共服务薄弱,服务水平不高。城市居民通过城市社区享受到了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公共服务。与城市相比,农村社区还没有纳入市政管理范畴,不能享受城市社区待遇,农村公共服务提供上仍显不足,如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以及农民群众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便民服务资源相对比较薄弱,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乡村管理服务向社区管理服务的转变。
4、社区意识淡薄,居民文明程度不高。社区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管理办法和创新意识,且“行政化”色彩较浓,其管理方式、活动开展、服务实效等均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虽然不少地方都配备了大学生助理,对社区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但仍不能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的需要。
5、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于城市。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不足。一是政府投入不足。二是村级投入不足。三是社会投入不足。
6、社区文化缺失,业余生活单调。
三、实现农村社区有效管理的创新及路径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以生活方式转变带动生产方式转变,因此,新型农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就在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方式方法、路径选择。深入推进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
1、建立健全农村社区领导机制。要将农村社区建设作为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将农村社区建设经费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建立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
2、积极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以村民自治为基础、将村民自治引入社区建设,使村民在政府组织开展的各项社区建设活动中享有话语权、参与权,这样必然有助于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切实提高农村社区管理水平。
3、培育公民意识和社区文化中有所作为。在社区管理模式上,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寓管理于自治之中,发展公民意识,培育社区文化;社区一般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文娱、体育、科技、教育服务;社区环境整治。并使志愿服务及社会工作参与到新型农村社区的服务、文化活动和协调、以促进社区内的公共参与,从而培育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和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居民的幸福感。
社区体育治理范文2
关键词中医指导母乳喂养问题乳腺疏通催乳护理干预
母乳喂养是人类哺育后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世界卫生组织将母乳喂养作为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倡导4~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为最佳喂养方式[1]。2011年8月~2012年4月收治母乳喂养问题产妇18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产妇180例,均为无母乳喂养禁忌证,年龄18~42岁,初产妇130例,经产妇为50例,其中剖宫产100例。产妇来自社区产后访视中,产后42天检查和乳腺炎妇科门诊。问题出现在产后7~75天,其中乳腺炎90例(50%),产后母乳不足30%,其他因素20%。
问题分类干预:询问分娩史,母乳喂养宣教史,评估母乳喂养问题的环节;采取有效措施,祛除困难因素,保持泌乳方法,达到目标。如:喂奶姿势和方法是否正确,婴儿含接情况有无错觉,纠正哺乳姿势。了解产妇的体质偏颇情况(看舌苔、问饮食及睡眠和大小便情况);产妇心理状况,家庭支持情况。检查有无硬结,乳汁排泌情况,有无胀痛和触痛,是否发热。常见的母乳喂养问题:乳腺管不通及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婴儿错觉;母乳喂养技巧问题;畸形或内陷;其他社会心理因素。
乳腺炎:⑴早期乳腺炎护理干预:早期为胀痛,腋下淋巴结肿大,乳汁排泌不畅,有的奶胀严重伴有发热。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疏通乳腺,按摩、排空的方法。一般在祛除乳腺管堵塞因素,保持乳汁分泌通畅后,发热症状自然消退。重点实行喂养知识宣教,现场讲述、示范,指导正确喂奶技巧,教会产妇挤奶,指导饮食。采取初诊详细讲解,复诊重点提问的方法,确保产妇完全掌握。鼓励产妇按需哺乳,多饮水,多给婴儿吸吮,告知奶瓶喂养的危害,产生错觉及时纠正。强化母乳喂养的好处,使产妇和家属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设24小时热线电话咨询,给与产妇及家属心理上、技术上的支持,使产妇和家属对母乳喂养有信心和决心,从而达到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目标。一般1个疗程6天即可治愈。⑵化脓性乳腺炎干预措施:化脓性乳腺炎常见于初产妇乳管不通排乳障碍、乳汁瘀积、硬结的形成继发细菌感染所致。发病一般在产后7天以后,常由哺乳时姿势不当,婴儿含接不正确,皲裂,有的婴儿口含而睡的习惯等细菌沿着破损的,侵入乳腺和乳管组织而引起炎症。临床表现:初起以红肿热痛,化脓时疼痛加重,甚至有波动和明显灼热感,如不及时治疗控制,形成脓肿,需要切开排脓,不仅增加产妇痛苦,且病程长,也是母乳喂养失败的主要原因。干预措施:排空,保持泌乳,通乳散结,中医辩证论治。首先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取得产妇及家属密切配合,指导他们学会护理和病情观察,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及时答疑解惑,一旦病情加重及时转诊治疗。中医认为化脓性乳腺炎多因产妇有内热和气滞,破裂,毒邪外袭,与乳汁瘀积相凝,乳络阻滞,郁久化热或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所致。主要有热毒壅盛和气滞热变型[2]。热毒壅盛:表现为肿胀,触痛,排乳不畅,皮肤鲜红灼热,口渴便秘,肿块较软,苔红或黄腻,伴发热等。中医治疗原则:通经活络,清热解郁,消肿散结,安神通腑,清泻胃火,调理肠胃,理气止痛。①中药汤剂:用中草药汤剂治疗,日1剂两次分服连服3~5天。②艾灸,按摩穴位:膺窗、乳根、下巨虚、丰隆、内庭、膻中、足三里;头痛发热加风池、大椎、合谷;毒盛化脓者,加肩贞,天宗[3]。每个穴位治疗4~5分钟,1次/日,疗程一般3~5天。一般30分钟后患者开始出汗而逐渐退热,疼痛减轻,效果明显。③食疗指导:新鲜马兰头50g,金银花15g,蒲公英30g,加水煎煮200ml,2~3次温服,发热者加荸荠8~10个连皮、芽尖一起煮。患者一般服用4~6小时后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连服3天炎症局限,疼痛减轻至消失。高热不下可加用此方水煎煮成2000ml,水温40℃左右,泡脚20~30分钟后出汗即可退热,效果较明显。④饮食宜忌指导:针对每个产妇体质情况给与相宜食疗处方和营养食谱,结合气候气温的变化选择适时的食物。充分利用食物中四气五味的中药特性和阴阳调理作用。饮食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安全,不影响乳汁分泌。如食物选择不对,会直接影响乳汁分泌,加重或诱发乳腺炎的发生。忌:辛温动火、腥发、刺激性食物,如鸡汤、酒酿、桂圆、鲫鱼、羊肉、牛肉、海鲜、黄鳝、香料等。宜:清热解毒、消炎、利尿、润肠通便、性平类食物,如金针菜,猪仔排,乌鱼,泥鳅、薏仁米、萝卜、马兰头、莴苣、小赤豆等。⑤局部治疗:疏通乳腺,排空,尽量挤出乳汁。外用如意金黄散加葱白和米醋或酒调成厚糊状贴敷患处,包贴持续4~6小时后,1次/日,患者明显感觉局部肿胀,灼痛减轻,乳汁易于挤出,有疗程短,用花少。气滞热变型:表现为乳汁郁结成块,胀痛,伴恶寒发热,呕逆,纳呆,肋痛胸闷,苔薄等。此类产妇好生气,故乳母保持心情舒畅,做好心理疏导,注意个人卫生,注意乳儿口腔清洁,并勿使含乳而睡。中医治疗原则宽胸理气、活血散结、通络止痛,调理肠胃,舒肝解郁,清泄肝火,镇惊止痛。方法:①中药汤剂:采用中药草汤剂治疗,日1剂,连服3~5天。②艾灸,按摩穴位:天池、期门、行间、肩井、内关,乳汁壅胀加膻中、少泽穴[4]。疗程一般5~7天。③食疗指导:新鲜马兰头100g[5],金银花50g[6],蒲公英50g,佛手6g。对发热者加荸荠8~10个连皮[9]、芽尖加水煎煮成200ml分次2~3次温服。对硬结不易消散:金桔,马兰头各30~60g,捣烂绞汁20ml加黄酒10ml调服,日1剂,疗程以硬结消散为准,一般在3~7天。④饮食宜忌和局部治疗:方法同热毒壅盛型。
妇女产后缺乳:分娩1周以上或产褥期乃至哺乳期中,发生乳汁分泌不足或乳汁排出受阻,致使乳汁甚少或全无,即属于缺乳范畴。患者松软,不胀不痛,挤压时乳汁点滴难出,质稀;或丰满、乳腺成块,挤压时疼痛,乳汁难出。⑴一般干预措施:①一般措施: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焦虑和疲劳,疏通乳腺催乳治疗,每天30分钟,1次/日,疗程6天。②食疗指导:多吃催乳作用的食物如 通草、猪爪、黄花菜、黄豆、花生;酒酿鸡蛋,鲫鱼汤,鲶鱼豆腐,等,保持膳食平衡,营养全面,避免吃麦芽,桂圆,香炒类等有回奶作用的食物等。③艾灸,按摩穴位:膛中、乳根、少泽,气血虚弱加脾俞、足三里;胸肋胀痛加内关、太冲。④鼓励产妇多予婴儿吸吮:母奶量不足于婴儿需求时,可适当用汤匙喂些奶粉过渡一下,避免奶瓶喂养,喂配方奶粉量要减少,避免宝宝吃饱了3~4小时不吃母乳,多让婴儿吸吮刺激泌乳反射。⑵特型体质中医干预措施:根据产妇体质辩证指导饮食宜忌,推荐实用验方。主要有气血虚弱,肝郁气滞型,痰气雍阻三种验方,妇及家属参考和选用。气血虚弱:乳汁不足,乳汁清稀,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苔淡白或胖,苔白,脉细弱。宜补气养血,滋阴通乳。常选择:乌鸡汤、莴苣饮、滋乳汤。肝郁气滞:情志郁结,两胀痛,乳汁不通,乳汁少。常选择:下乳涌泉汤、生化汤。痰气壅阻:产后乳汁稀少或全无,丰满,柔软无胀感,形体肥胖,胸闷泛恶,或食少或大便溏泄;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适宜健脾化痰,通络下乳。常选择:催乳散、酿乳汤。
其他因素护理干预措施:①婴儿错觉:错觉是导致母乳喂养失败主要原因之一,母亲得不到足够的吸吮刺激,泌乳反射受到抑制,必须及时纠正。产妇一定要坚持母乳喂养,取消奶瓶喂养,多与婴儿吸吮,不为宝宝的哭闹而动摇。宝宝拒绝性强哭闹不安时,可以改用汤匙喂养过渡,坚持1~2天后让宝宝彻底的忘记橡胶的感觉;或在富有经验的保健人员帮助和指导下共同纠正,只要坚持和下决心,每个婴儿错觉都可以纠正的。20例较顽固的婴儿错觉,婴儿年龄15~60天,在保健人员帮助和指导下给予纠正。②畸形或内陷:必须及时给予纠正:可采用伸展练习法和注射器抽吸法。③社会心理因素:产妇及家属总担心宝宝没有吃饱加喂配方奶,影响婴儿对母乳的需求。家属产妇对母乳喂养过程中所遇困难缺乏耐心,不能正确应对宝宝的哭闹。故加强母乳喂养好处的宣传,唤起母亲的母爱和责任感,加强沟通技巧,尽可能实行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母乳充足,有效喂哺在2次哺乳间婴儿有满足感,安静,小便每天超过6次,大便3~5次;母乳喂养不足,哺乳后婴儿哭闹不安,加配方奶粉后婴儿有满足感,小便每天超过6次,大便1~2次。
结果
180例母乳喂养问题产妇,通过疏通乳腺,合理的饮食指导,食疗,中医药及穴位治疗,缺陷的纠正,母乳喂养技巧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大部分产妇成功地实行了纯母乳喂养。90例乳腺炎中,80例选择中医药治疗方法,疗程7~10天治愈,10例较重乳腺炎患者接受疏通乳腺和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同时,大剂量抗生素抗炎治疗3~5天,催乳治疗3~5天恢复纯母乳喂养;3例产妇畏惧哺乳疼痛放弃母乳喂养;4例因其他社会因素放弃母乳喂养。乳腺炎治愈率100%,缺陷纠正率100%,母乳喂养问题补救成功率95%。
中医药的方法在应用催乳和治疗乳腺炎方面效果是显著的,复发率较低。对严重感染的病例,采用中西医的结合方法控制炎症和调整体质增强免疫力,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讨论
母乳喂养的成功直接关系到母婴身心健康,关系一个孩子一生的健康基础,把握好母乳喂养问题的补救环节也很重要。加强产前、产时、产后早期干预,是促进母乳成功喂养的关键。作为社区妇女保健团队,要做好产前孕期的保健指导,与生产医院做好双向联系和对接工作,加强产后访视及时发现问题尽早采取干预措施,让更多的婴儿有母乳吃。
成功解决母乳喂养问题与困扰,必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良好的沟通与医患关系,产妇及家属的信任与配合,产妇及家属母乳喂养成功的信心与决心,才能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处理已经形成的母乳喂养疑难问题,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必须安全有效,及时性,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编.母乳喂养咨询培训教程[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7.
2周煜.艾灸祛病保健图解[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261-262.
3李时珍[明].图解本草纲目[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34.
4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598.
社区体育治理范文3
资料与方法
本组112例患者中,男97例(86.7%),女25例(13.3%);年龄18~61岁,平均31.2岁;除13例有高血压病,3例有消化道溃疡病史外,其余无其他基础疾病。
诊断标准:有新近过量饮酒史,呼气时有酒味,有相关临床表现(包括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睡期),排除其他躯体及精神疾病所致。
治疗与护理方法:
⑴一般性治疗及护理:包括使用带有护拦治疗床安置患者,防止跌伤摔伤,对兴奋躁动易自伤或伤人者可以采取约束措施;需要输液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以防止针头滑脱出血,刺伤。注意保暖,加强看护巡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进行体液及生化检验尤其是血糖监测;合并外伤等外科情况及时会诊。
⑵保持气道通常畅,尤其是呕吐患者使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和误吸,病情严重,血氧饱和度下降者建立人工气道和氧疗。
⑶催吐或洗胃机洗胃:有频繁呕吐者不给予催吐或洗胃机洗胃。2小时间内,饮酒量大,神志清楚可以给予催吐,病情严重及神志不清者洗胃机洗胃。超过2小时或有消化道出血等禁忌症不行洗胃机洗胃。
⑷药物治疗:①促醒:纳洛酮0.4~0.8mg稀释后静脉推注,根据病情需要可重复使用或静脉维持,一般24小时总量不超过4mg。②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葡萄糖及维生素。③消化道症状明显,根据病情还可以使用胃复安、奥美拉唑等药物。④烦躁兴奋冲动可以使用小剂量安定。⑤脑水肿严重者使用速尿,甘露醇脱水。
结 果
经上述治疗,112例患者有5例因合并消化道出血,4例合并脑外伤,2例昏迷不醒,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其余101例自行离院,离院时生命体征平稳,能准确回答问题,无昏睡及共济失调。
讨 论
酒精摄入后一般1.5~2.5小时可以完全吸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产生神经系统症状,大部分患者还有不同程度的循环抑制,血压下降,严重的产生昏迷,呼吸抑制甚至死亡。社区医疗机构在处理时应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给予合理化的诊疗护理措施。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①病情严重程度的反复评估: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往往不能系统提供病史,并发症早期未必会出现,这些情况给诊治过程中病情的评估带来难度,需要医务人员通过临床观察反复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②护理和监护: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一般缺乏自制力,防护是工作中重点,要做好防窒息、防自伤或伤人,另外治疗过程中要严密做好病情观察,尽早发现并发症。③合理转诊:因社区医疗机构自身救治能力的不足,对患者转诊指症应合理把握,个人建议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深昏迷;生命体征不稳;合并严重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胰腺炎、严重外伤等;合并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经系统治疗后病情未改善甚至加重。④健康宣教:社区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倡导少饮酒或不饮酒,从源头上减少急性酒精中毒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社区体育治理范文4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社区治疗与护理;生活质量
【中国分类号】 R5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94-0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简称肺心病), 多发于老年人群,它主要是由于胸廓、肺动脉或肺病变增加了肺循环的阻力,肺动脉压力升高,造成右心室扩大,变肥厚, 最后导致心功能不全和呼吸的衰竭。临床上常表现为长期呼吸困难、咳嗽,有时还可能出现浮肿。这种病主要诱因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并且一旦得病,就会经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给病人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在我国大概为0.45%,并且吸烟的人群要比不吸烟的高,因此,必须引起医护人员和病人的高度重视[1]。本文对56例2008年6月-2011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处于缓解期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8年6月-2011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处于缓解期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为34-72岁,平均年龄为56.4岁,病程为2-37年。把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为34-69岁,平均55.8岁,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为35-72岁,平均年龄为57.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1)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2)实验组:除了常规的临床护理外,还要:a.心理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易复发性和不能治愈性,发作时很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失望等情绪,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交流,缩短护患距离,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要耐心回答病人关于疾病的问题,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对症状的反复发作做好心理准备,以便疾病发作时候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2]。另外,护士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让患者相信自己;b.饮食护理:饮食对病人的恢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也一样。患者在生病期间很容易食欲不良,而营养不良很容易引起咳嗽、咳痰能力的降低、呼吸肌疲劳等症状,因此,医护人员应该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有吸烟、喝酒的鼓励戒烟酒,日常要多喝水,少吃高脂肪的食物,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c.病情观察: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并做详细的记录,如果出现恶心、头痛、恶心等症状时候,应及时报告相关人员;d.生活护理:(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并适当地进行运动锻炼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2)注意天气变化,及时穿衣保暖,遇到天气转变初期,尽量不要外出;(3)尽量避免接触花粉或粉尘,窗帘、被服要定时进行清洗。e.急性期的护理:(1)为了便于患者排痰,医护人员应该鼓励患者咳嗽,必要时协助患者轻轻叩击拍打背部,并指导家属进行相关技巧,以及说明与操作有关的注意事项;(2)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一些方便咳痰的知识,例如让患者将自己的声门打开,用力咳出肺脏深部的痰(特别是早上刚起床效果最佳);(3)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并摆好坐,必要可以借助机械呼吸。f.用药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般都用利尿药、血管扩张药和强心药治疗,但使用的过程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血管扩张剂要注意患者的血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压和心率的变化;(2)给患者使用强心药物要防止患者出现心率失常的症状;(3)利尿药的使用要防止钾的含量降低和碱中毒的现象。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1)两组患者在出院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包括日常工作能力、社会活动状况及一些患者的心理情况等。(2)评价标准:参考我国肺源性心脏病专业学会指定的疗效判定标准,有效:没有咳嗽或者偶尔咳嗽,咳出的痰为白色泡沫状,且痰量不超过30 mL/ d,气短、胸闷等症状基本改善;显效:阵咳次数明显减少,痰液为黏液脓性痰且痰量不超过50 mL/ d,气短、胸闷等症状部分得到改善;无效:痰液、痰量、胸闷、气短等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3]。
1.4统计学处理: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疗效对比:给予社区治疗与护理的实验组28例患者有25例有效,有效率为89.28%,对照组有19例有效,有效率为67.86%,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疗效对比
2.2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也比对照组的好,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的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的退化,致使他们成了这种病的易发人群。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反复发作、病程长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治疗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工作,一旦得病必将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很大的影响,再加上老年人的自理能力的减退和活动的受限,他们受到的影响更大。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社区治疗和护理,可以很好地帮助患者改善他们的体征、症状及肺功能,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4]。本次调查中,采用社区治疗与护理的实验组患者,治愈有效率为89.28%,而对照组只有67.86%,并且实验组患者在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情况都要明显好于对照组,这就充分说明了社区治疗与护理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上的良好效果,相信随着医药科学的不断发展,社区治疗与护理必将在更大的范围得到更广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方宗居,蔡映云,王丽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测评表及应用[J].现代康复.2001.5(4):7-8
[2] 朱红, 姚婉贞, 沈宁,等.北京市农村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集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7 , 6( 6 ) : 419- 423.
社区体育治理范文5
关键词:休闲体育;体育管理体制;制约因素;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39-0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城市社区新型管理体系的建立,城市社区体育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重大的、深刻的、全面的、久远的变化。传统的社区体育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而新型的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进行改革。详细分析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与创新动因,有助于分清形势,有助于准确把握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系统内外矛盾,进而为寻求合理的改革途径与策略提供帮助。
一、制约城市社区休闲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因素
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它面临着以何种变革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抉择。“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涉及的面很广,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和问题,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结合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实际,改革主要有以下制约因素。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社区体育发展滞后
近几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增长,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稳步提高。与此同时,社区建设与社区管理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文化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对于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社区体育是社会的子系统,它的发展不可能超越或凌驾于社会发展之上,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它只有在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社会是社区体育生存、发展的土壤,社会体制中的弊端必然在社区体育领域内存在,从而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健康、快速发展。社会各种体制的改革彻底不彻底,发展完善不完善,决定了社区体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程度。
(二)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对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是间接的。从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来看,中华民族重群体,重权威,强调统一的文化特质,表现出管理的集权化倾向,社区体育管理的行政色彩比较明显。相反,在西方文化中,倾向于强调个性发展,因而在西方国家的社区体育管理中极少有集权制的管理,社区体育事务的具体管理几乎都交由各种社会体育组织进行管理。例如,英国、德国、日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美国的公园与休闲委员会,它们都是社区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与管理者。而反观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由于宏观的体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弊端,致使各种社会体育组织发展缓慢,管理的职能不能充分体现,社区体育的产业化、社会化道路进程受阻,它们发展壮大的可能性也就大打折扣。
(三)管理观念的制约
体制改革需要科学的理论观念指导,没有科学的理论观念指导,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难免会出现偏差。社区体育管理观念的制约作用表现在,传统的理论观念作为一种稳定结构,具有抗拒历史变化趋势、保持自身高度的长期稳定性的能力,要打破这种结构的任务是艰巨的。
(四)社区体育法制建设欠缺
十多年来,社区体育法制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重视,体育法制意识、执法队伍建设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国家的体育法制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社区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还不能全面适应依法治体的需要。首先,社区体育领域无法可依的现象还比较多,有关社区体育管理的法规还比较欠缺。特别是对于当前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管理的法规、条例更是欠缺。其次,执法不严和违法追究不力仍有发生。体育法制不仅仅是静态意义上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存在形式,也包括司法、执法等动态法律活动形式。完备的社区体育法规是社区体育法制的静态一面。而法律、法规的生命在于执行,社区体育法制动态的一面更为重要。目前,我们所颁布的一些社区体育法规因为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所造成的“半途而废”现象并不少见。
二、城市社区休闲体育管理体的建议
(一)壮大健身指导员队伍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推动群众性体育组织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目前已经发展到43万人的规模。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对推动我国群众性体育健身组织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进一步壮大健身指导员队伍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加大健身指导员管理力度,建立指导员评估体系,完善健身指导员奖励制度,加强健身指导员培训。为扩展健身指导员队伍,也可在高等体育院校设立不同类别的“体育健身指导社团”或“体育志愿者”,利用学生的晨练或空余时间到晨、晚练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健身指导,还可通过体育大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到体育活动点、晨晚练点、体育活动辅导站中进行长期的、有规律的、可持续的实习健身指导。这样,一来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二来能够缓解业务主管单位既管理又指导的双重压力。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
注意提高筹资能力,加大筹资的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十条明确提出要重视资金问题。“体育部门要改善资金支出结构。逐步增加群众体育事业费在预算中的支出比重。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资助体育健身活动。提倡家庭和个人为体育健身投资,引导群众进行体育消费,拓宽体育消费领域,开发适应我国群众消费水平的体育健身、康复、娱乐等市场。”群众性体育健身团体的经费来源渠道通畅与否,是直接关系社团能否正常运转的决定性因素。健身团体的发展仅靠政府的拨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开辟新的持久的筹集资金的途径。筹资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活动,体育健身团体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很多不重视筹资,缺乏筹资的策略。针对这种状况,健身团体组织必须解决观念上的问题,把筹资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充分开发筹资的人力资源。随着体育团体组织筹资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关注,一些国际、国内的专业的筹资咨询公司会应运而生,应把体育团体组织有关人员派出培训、多进行交流,通过学习及早提高筹资的水平。另外,在政府对体育的投入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群众性健身组织经费应充分依托社会,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实行社会集资、广告冠名权出让等多种筹资形式。
由于管理观念的制约、价值标准选择的复杂性、国内外体育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影响、社区体育法制建设的欠缺、社区体育自治组织(社团)自身发展的欠缺,以及对社区体育管理体制自身改革与发展的认识不足,改革存在较大阻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社区管理体制的转轨,宏观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冲击、国际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影响作用、体育性质认识与价值取向的转变,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之路不可逆转。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2-113.
[2]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社区体育治理范文6
【关键词】 糖尿病足病;个体化;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有所上升,糖尿病足群体也在逐渐扩大,甚至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1]。而被截肢者占了非外伤性下肢患者的50%[2],因此,在社区开展连续性、个体化、系统化、生活化、社会化,甚至终身化的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以减轻或避免该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本社区符合WHO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120例,年龄33~85岁。40岁以下18例,40岁以上102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上98例,初中以下19例,文盲3例,1型糖尿病28例,2型糖尿病92例,病程最长的38年,最短的8个月,其中9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视网膜病等并发症,其中69例曾出现过足部溃疡,17例反复感染,76例足背动脉减弱或消失,下肢血管B超示动脉粥样硬化者76例,血管重度狭窄者16例,局部闭塞者1例。
1.2 方法 自行设计糖尿病知识调查表,在首次社区建档时发放给患者,调查时统一由社区护士与患者详细交流,使患者充分理解后以对勾式完成问卷,以保证文化程度低者也能完成问卷,如确实无力完成者,由护理人员按患者的回答协助打勾,完成资料的收集。
2 结果
通过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教育,增强了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和足部保护意识,使其建立健康的足部护理行为,减少足病的发生,促进足病的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3 健康教育的实施
3.1 正确评估,合理计划。通过阅读患者的各种检查资料及社区护士收集的患者资料评估患者对糖尿病足的了解程度,心理和身体状态,经济状况,已建立的健康行为等制定出一对一的个案教育计划。
3.2 根据评估获得的资料参考相关文献制定出糖尿病足健康教育处方,由社区护士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发放给患者。处方容包括:鞋袜的正确选择、修剪趾甲及洗脚的正确方法、正确评估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正确的脚部按摩方法、饮食、运动及药物指导等。
3.3 每周一次定期组织患者及家属到社区接受糖尿病知识讲座,并做到一一签名,听完讲座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提问,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管理。
3.4 对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者,由社区护士上门讲解,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并帮助和监督执行。
3.5 由护士每月一到二次定期上门检查受教育对象对教育知识的掌握和执行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知识补充,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4 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治疗是长期并要随着病程进展而不断调整的过程,健康教育从医院走向社区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社区服务机构应成立一个训练有素的并由医师、护士、营养师和心理医师组成的专业队伍,对患者进行连续的,长期的强化教育,通过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态度,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保持乐观情绪,掌握糖尿病的各种护理和操作技术,提高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