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的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体育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体育的现状

社区体育的现状范文1

关键词: 哈尔滨市社区体育 现状 发展趋势

我国社区体育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它随着社区服务的发展而日渐清晰,到了20世纪末,我国的社区体育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的乡镇得到开展。城市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城市体育发展的基础。搞好社区体育工作对于广大城镇居民提高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对于促进城镇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人们不断追求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追求生活品质的提高,不断追求身体健康的形势下,哈尔滨市在开展社区体育工作和全民健身工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本文以哈尔滨市社区体育为研究对象,从管理者和指导者、社区体育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和经费及社区成员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了解现状,提出建议,为哈尔滨市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哈尔滨市和谐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体育在黑龙江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团队就以哈尔滨市辖区内的社区体育为研究对象。社区包括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两级社区,社区居民界定在16岁以上人口。本次调查共发放“哈尔滨社区体育锻炼与兴趣调查问卷”800份,回收651份,有效问卷625份。对街道办是整体发放,居委会和社区居民是随机发放。

一、问卷分析及实施

1.分析材料

哈尔滨市社区体育普及面比较广,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形式可以在参与程度上与社区体育相比,它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对体育的需求,不分民族、性别、年龄、职业,是一种较全面的体育形式。问卷包括八部分,第一部分是不同性别、年龄体育锻炼人口调查统计;第二部分是哈尔滨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持续时间;第三部分是哈尔滨市社区体育活动的规模;第四部分是哈尔滨市社区体育锻炼地点;第五部分是哈尔滨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现状、体育活动项目;第六部分是哈尔滨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目的;第七部分是管理、服务人员、服务机构设置;第八部分承担社区体育管理、管理者性别、年龄结构、体育经费来源,展开随机抽样调查。

2.实施过程

在问卷填写之前调查者要向被调查者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及意义,解释不明白的题目,切忌诱导。同时为了保证问卷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所有问卷都要在调查者的监督下当场完成,问卷回收之后,要尽快对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不同性别的情况进行比较,总结出异同点。

二、研究的问题及调查结果

在对调查问卷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哈尔滨市社区体育组织以居民自发性的体育组织为主,组织形式单一,建立单项体协、行业体协和人群体协等社区体育组织较少。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目的呈多元化趋势,健康,消遣娱乐成为主要动机,兴趣爱好和调整情绪也占较大的比例。从不同性别看,女性减肥美容选择频率较高,不同年龄人群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一样,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对健康最重视,其次是中青年人,青少年相对来说更注重兴趣爱好的满足。社区体育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较好,管理者中性别比例失衡,街道体育负责人以女性为主;年龄结构基本合理,文化程度明显提高,但毕业于体育系、院、校的很少;健身指导站和体质检测站等服务机构不健全;在宣传体育法规、普及体育保健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方面较为薄弱。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缺乏,特别是像社区体育俱乐部和体育活动中心这样社区居民迫切需要的体育会所较少;用于社区体育的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和辖区单位出资,但数目有限。场地设施器材和经费的缺乏是抑制哈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哈市居民锻炼的场地多选择在清晨可随意使用的公园、广场、街道锻炼,公园、街道居委会的场地和街头巷尾的空地,其他场地由于花费大,活动点缺乏经费等原因较少被选择;锻炼的场地选择最少的还是收费的体育场(馆)。

群众健身的需要得到满足,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投入,同时,利用社区自身和自然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具有浓郁地方特点的体育活动不失为发展社区体育的一种良策。哈尔滨市地处我国最北部,冬季寒冷漫长,体育锻炼人数四季变化较大,特殊的气候条件,影响了哈市社区体育的开展,一方面低温影响了哈市社区体育的开展,另一方面促进了哈市开展一些有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例如:滑冰、滑雪、冬泳等。除此之外,还应结合哈市特点开展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一定趣味的、适合于大多数人参加的体育项目。

三、结语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出哈尔滨市社区体育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的优劣,为有效地改善哈尔滨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状况,提出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多渠道筹集社区体育活动经费,明确政府的监管职责,加大财政预算。加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投入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增强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积极提高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素质水平等发展建议,以便能使社区体育真正服务于居民体质的增强,达到促进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使其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加强社区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整合功能,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身体素质,培养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最终目标。同时,希望本研究能为政府部门制定社区体育发展方针、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哈尔滨市社区体育将会在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积极影响下得到快速发展,社区体育将向自治化发展,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与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体育俱乐部将为社区体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凯珍,赵立.社区体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2]吴秋林,缪洲生,宋平等.江西省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M].中国体育科技.

社区体育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 沙坪坝社区体育 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2

一、前言

社区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展社区体育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途径,是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社区体育教育缺乏,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脱节,社区体育滞后于学校体育,严重影响并制约社区体育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学校体育教育与社区体育教育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现在我国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由此,针对我国社区体育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的融合,对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全民健身水平有着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资源共享就是在同一辖区内,建立以优势学校为龙头,居民委员会为依托的社区全民健身工程结构,形成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社区全民健身机制,利用学校的场地设施、技术人员和教育管理的优势解决社区全民健身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不影响生产秩序和工作的前提条件下可以采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允许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市民开放。引导沙坪坝区的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把学校体育设施合理的提供给社区体育,为社区体育的发展腾出一定的空间。通过本次的实践调查,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沙坪坝区今后的社区体育的发展方向,运用本次所得数据,为沙区社区体育发展方针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论文以重庆市沙坪坝区的沙坪坝、童家桥、梨树湾、陈家湾、天星桥五街道的社区体育开展状况为研究对象,以街道的体育负责人及部分社区居民委员会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及资料,了解沙区体育发展的现状与发展的动态,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和科学依据。

2.问卷调查法:以重庆市沙坪坝区的沙坪坝、童家桥、梨树湾、陈家湾、天星桥五街道为分层抽样框,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居民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1份,有效率为94%,发放街道社区体育负责人10份,回收10分,有效率为100%。

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并对各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整理。

4.归纳分析法:把具有代表性的关键内容汇总起来,利用数据的有效性,分析出沙坪坝区的社区体育现状及得出今后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

三、结果与分析

(一)沙坪坝区体育设施的现状分布

调查发现重庆市沙坪坝区的体育设施不够完善,市民使用的体育器械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而且有些体育器械已出现破损的情况,维修也并不及时。通过走访发现:多数体育器械都设置在比较偏僻的房屋角落,并不能够提高市民的健身情绪,部分体育器械上垃圾较多,闲置一旁,在社区内部也基本从未安排相关的人员进行维护。

现在,大众参与的体育活动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各种球类项目、全身性的耐力运动、水上运动、传统体育项目等等。这些均可作为社区体育设施的选择项目。表1是沙坪坝区社区体育器材的分布情况。

由表1可知,沙坪坝区社区体育的器械分布不足,调查中有52%的市民认为体育器械缺乏,认为基本满足的有36%,认为充足的只有12%,这说明生活在具有体育器械周边的市民感觉体育器械是充足的,但其它大多数人的体育器材需求仍无法得到满足。而有些高档的社区里,体育器械相对而言要充足得多,器械使用的功能也要全面的多。甚至于在某些高档的社区不仅有简单的健身器械,而且还设置有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但是调查同时发现,在高档社区里,部分健身器械和球场被闲置了,而外面的人员又进不去,从而造成了在某些地方体育器械不够用而在某些地方器械和场地被闲置的局面,而这种局面是亟待改善的。

由表2可知,多数人认为学校体育资源应向社会开放,被调查对象中持支持和赞同态度的人认为,学校体育资源可以向社会开放,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弥补社区体育资源的不足,为有利于社区体育的发展,学校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持消极和反对态度的人认为,学校体育向社会开放会干扰学校的教学,还有可能引发学生和居民利用器械的矛盾,所以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过程中必须认真的考虑和给予重视。

由表3可知,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地点也不够完善。首先,在广场进行健身锻炼的市民占到了调查人数的37%,说明市民们乐意在广场上进行有组织的健身运动;其次,在小区操场、过道进行健身锻炼的占35%,这表明有些市民距离广场较远,只能在自己的社区里进行健身运动。再次,在学校进行健身锻炼的市民占23%,这些市民一般居住在高校附近,利用高校的条件进行健身锻炼。最后,在街边宽地进行健身锻炼的市民占了5%,说明这些市民是没有居住在社区里,距离广场较远,小区也没有操场,距离学校也比较远的市民,只能选择在街边宽地进行健身锻炼。

(二)沙坪坝区体育设施的当前使用情况

体育设施的使用之前需要关注的是体育设施的设置问题,只有在良好的体育设施设置情况下,才能正确有效的使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个生活社区都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因此,只在某一个位置集中安排体育设施很难满足整个社区人的运动需求。比如,距运动设施较远的住户,可能会因为运动的不方便而减少锻炼的次数。健康住宅不应该有此类问题的发生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平等享受体育设施的权利。所以,各种集中体育设施和分散体育设施要合理安排。

由表4可知,被调查的市民认为偶尔做过体育锻炼的宣传及器材使用指导的占调查人数的13%;而认为没有做过宣传或指导的就占了87%,选择经常的人则为0,这说明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社区体育的宣传和指导。

由表5可知,体育锻炼场地的环境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的。认为社区体育锻炼场地的环境场地完好的占调查人数中的23%,这说明某些市民是生活在高档社区里的,肯定会认为体育设施是非常完好的。而大多数的市民还是认为体育锻炼场地的环境是一般的,占到了调查人数的43%;也有34%的市民认为社区体育锻炼场地的是比较差的,这说明这部分居民是生活在体育设施比较简陋或者比较缺乏的地方。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几个街道里,体育器材场地设施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大部分的体育设施都集中在某一个地方,并不能方便广大市民群众的健身锻炼。在拥有体育设施器材的地方又出现没有良好使用的情况,这是由于没有相关的体育专业人员对市民进行讲解和说明,以至于体育设施的闲置。在调查中我发现,在沙坪坝区的学校是比较多的,学校的体育设施完全可以满足市民的健身锻炼需求。首先是操场的范围广泛得多,一些羽毛球场地、乒乓球场地、单、双杠等体育器材。可以把学校的资源与社区体育的发展做一个结合,也就是在不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情况下,适当的缓解一下社区体育发展的滞后。沙坪坝区的高校拥有数量巨大、品种齐全、先进的体育设施,却只有少数的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大量的社区居民找不到适合自己锻炼的场地。学校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不但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优化了心理健康、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实现社区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推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二)建议

健全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有关法规、法律,保障群众社区体育的和谐发展;大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使其能够更好服务于社区居民;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过程中坚持非赢利性原则,针对不同的项目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增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联性。为了使社区体育活动顺利开展就要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资源的优势,合理有效的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师资力量、发挥学校体育资源的优势,来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在实施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过程中,要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体育模式,建立一个学校与社区的协调委员会,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与指导。

参考文献:

[1] 洪昭光.健康忠告[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2] 黎鸣.西方哲学[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7.

社区体育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社区

前言

随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市场经济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儿女打破原始的生存方式,走出大山、走向城市,融入到新的生存环境之中。不同的种族、不同的信仰、不同价值观等。大批的新来人口融入到城市社区生活,导致了原有的城镇社区生活的快速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增加了隔阂,人们需要他人的认同、关心和理解。社区传统体育的开展对人际关系的巩固提供了一个平台。社区传统体育的建立,一方面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提供了情感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它为传统体育营造了新的空间,避免了传统体育走向消亡。

1 保山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社区开展的基本状况调查

保山市位于我国的西南部边疆,地处高原,地貌复杂,民族多样化,有世居少数民族十三个。其特点多以小聚居,大杂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人文景观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随着国家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的实施,保山地区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山村、部落的少数民族群体,开始大批向城市搬迁,分享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同时将山村、部落中古老的传统体育带入城市社区。

从表一我们可以看出,保山城镇社区常参与和经常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数为257人,仅占总人数的26。这些说明了,在保山城镇社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还不够普及,群众的参与度稍低,有待政府的宣传和鼓励,体育活动无国界,保山边疆地区的社区体育不但增强人们的体制,增进人们的健康,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消除隔阂,增进友谊。

2保山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社区活动参与者的动机分析

从图1看出,保山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参与者大多是为了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占参与人数的58%,体育的本质就是促进身心健康。其次是丰富文化生活占29%。其中社交占5%,情感交流占7%,丰富文化生活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三者在所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参与者中,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共占现41%,可以看出在人们在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前所未有高度的今天,人们在追求体质健康的同时,迫切的需要精神方面的需求和满足。

3 保山市社区举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1 傈僳族的“刀杆节”。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人们来到“刀杆节会场”,观看上刀山,下火海。火炮响完以后,表演者光着脚背,上身,模仿者各种动物动作在火炭上跳来跳去,其名为“跳火舞”其意喻为经过火的洗礼,在新的一年了消除一切灾难。然后再会场的中央竖着两个二十几米高的木棒,木棒上捆绑着几十把刀,刀刃朝上,光着脚背,一次爬上,最先怕到顶端现在做个倒立动作,然后点燃鞭炮。其难度之高让人敬畏。极具有观赏性。

3.2 傣族的“泼水节”。每年的四月份保山市傣族人们举行大型的“泼水节”活动。锅碗瓢盆各类器具都用上,锣声鼓声打闹声练成一片,吸引了国内外的大批游客来参与其中,热闹非凡。

3.3 彝族的“火把节”。每年的六月二十四至六月二十六,彝族的人们举行一年当中最为隆重的节日“火把节”。杀猪宰牛,亲朋友好友相互宴请。夜晚来临的时候,点起火把,唱歌跳舞、摔跤、拔河等彻夜狂欢。

4 保山市社区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

4.1 社区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促进交流、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再现,是对该民族的文化风俗的外在形式。社区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仅防止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而且还是能使社区居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的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了社会的凝集力。

4.2 社区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改善人际关系,促进民族团结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批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农村人与城里人的价值观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保山地处西南边陲链接缅甸,又较多的少数民族,人们的信仰、价值观、异国的渗透、生活方式等不同,直接对民族间的团结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社区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的开展对人际关系的改善和人人之间的交流搭上了一个桥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的开展无需过多的语言,就能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改善人际关系,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

4.3 社区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促进社会稳定

城镇居民离不开社区,社区的稳定对城镇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的保山市正在发生着城市的转型。在这关键时期,其中作为边疆城市的保山市包括了多个少数民族居民、汉人、华侨、外商等,由于不同的信仰、生活方式、阶级等,极易产生冲突和不稳定因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在无声中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软化剂的作用。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的开展将各族人民融入其中,使人们在享受少数民族体育带来快乐的同时,完成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无形的化解了一些矛盾和纠纷。有效的促使保山市及周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冯胜钢.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2]赵静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M].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1.

[3]李立纲.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论[[M].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5.

社区体育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西咸新区;体育;体育公共设施;发展现状;对策

“西咸一体化”的构想最早是在2002年由陕西省政府部门提出。而真正得到落实却是在200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并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内容指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1]。到2011年5月31日,西咸新区全体干部大会在陕西省政府召开,西咸新区管委会领导班子正式成立。同年6月10日,陕西省政府出台《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2年2月20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西咸新区成为西部重点建设城市新区,此时西咸新区的建设正式步入正轨。

一、咸阳市体育公共设施现状

(一)体育公共场地设施不完善。实地调查表明,投入不足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体育公共设施较为单一,大多以小区内休闲娱乐的体育公共设施为主,缺少像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这样的竞技型体育的体育公共设施,从而导致了居民对休闲体育项目选择性的限制,迫使闲暇之余居民对体育的兴趣缺失。

(二)体育公共设施的分布不均。体育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在大部分城市都是以市中心为圆点向周边扩散,咸阳市也不例外。体育公共设施以市区中心较为健全,而乡镇村这些市区周边的地区,体育公共设施建设显得逊色许多。咸阳市主要体育公共设施大多集中在市区,由于居民住所的原因,有些居民居住地离体育公共设施距离较远,使得居民参与体育锻炼频率不高,降低人们对体育休闲健身的积极性。不光如此,体育公共设施的分布不均还直接影响到乡镇村体育公共设施建设的发展,并且阻碍了乡镇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正常运行。

(三)缺乏体育公共设施的管理和后期维护。对目前的体育产业发展与需求而言,体育公共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大多数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尤其是乡镇村的体育公共设施,长年累月的自然现象作用,许多体育公共设施出现了老化或者生锈等问题以及人为损坏后没有专业人士维修,居民对其质量及其管理评价度不高。另外现有的市区体育公共设施未能很好地引入人文关怀理念,对环境状况的影响比较大。

(四)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当前,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规划作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到了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定》等法规,以确保城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落到实处[2]。例如《规定》要求区级社区需有1.5至2.0万座位的体育场一个,2000―4000座位的体育馆一座,居住小区需配备体育场所200―300平方米M千人,并且国家对新建小区体育设施配备标准也做出了严格规定[3]。国家对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扶持相对较大,但地方政府受重视程度不高,监管不到位。实际上,在咸阳市内拥有的体育场或体育馆的区级社区少之又少,即使现有的体育场或体育馆规模也差强人意。居民小区内,仅存在必要的体育公共设施,像竞技型体育场所却寥寥无几。

二、发展对策

(一)加强社区体育公共设施的普及。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体育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4]。体育文化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不断的提高,同时也对闲暇时体育休闲的选择性有更高的要求,新鲜的体育娱乐设施无疑会对当代人们的兴趣产生极大的冲击。所以普及完善的体育公共设施,不仅能满足当代人们对体育休闲的不同需求,还可以更使人们深层次的认识体育,热爱体育,同时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根据人口的密集程度,规划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社区体育作为国家体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大力倡导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实施途径。工作的繁忙迫使民众闲暇时间较短,而体育公共设施最主要的就是其本身的实用性。所以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位置首先应选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如广场,公园,小区住宅附近等,如此方便人民日常锻炼身体,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使人民更愿意接受体育,融入体育,进而增进发展全民健身的计划。其次,在咸阳市乡镇村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过程当中,由于居民相对较少,而占地面积又相对较大的地区,选定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位置应该选在人们交通便利的地方,确保人们不会因为没办法出行,而导致的体育休闲的停滞。

(三)根据不同年龄人群的需求体育建设适应的体育公共设施。在周西宽的《体育基本理论教程》明确指出体育锻炼在内容,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对体育锻炼内容及方法的选择,必须依据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职业和性别等不同人群进行选择[5]。所以说不同年龄层次有着不同的体育休闲选择。

就咸阳市而言,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的年龄,青春期的作用促使青少年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再加上活泼好动这一特性,课余休闲则会把运动、娱乐相结合。对于这种人群的体育公共设施建设,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在创新的同时还可以引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便利的体育公共设施,做到发扬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和创新双赢,促进咸阳市青少年在运动中更好的成长,并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壮年期。人们对体育有了一定的了解,便开始对一种或者几种竞技型体育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这一部分人群的体育公共设施建设,我们必须把“竞技”摆在首要位置。然而随着祖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对体育休闲的选择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从环境上做文章,一个好的环境使人放松,使人舒心。利用咸阳独特的地理优势“咸阳湖”,在咸阳湖周边大力建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一些竞技型体育公共设施,使壮年期的人们在心情愉悦的条件下进行运动,确保其在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得到压力的缓解,旨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老年期。随着近几年广场舞文化的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与其中。说明体育运动已经非常普及,抓住这一点,在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秉承“安全”这一理念。老年人由于身体结构的原因,使其不能进行激烈的运动或者长时间进行运动。在自己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也要为体育公共设施的安全负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西咸新区建设的大背景下,遵照国务院批复的精神为主要纲领,充分抓住强化建设这一机遇,对咸阳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进行深入剖析,并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以民为本,了解咸阳市居民对待体育的态度,以及体育锻炼的目的,提高乡镇村居民对体育的热爱程度,同时完善体育公共设施和体育公共服务。在建设体育公共设施的方面,建议当地部门在现有的场地、设施基础上,改建或扩建体育公共设施,为就近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体育休闲活动。

(作者单位: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西勇,薛海涛.西咸新区背景下咸阳市体育产业市场发展趋势研究[J],体育观察2015,(3)

[2] 尹玲.关于我国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存在问题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8-31.

[3] 陈阿旗,朱冀.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公共设施服务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州体育,2012:(1)

社区体育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爱建滨江社区;健身情况;调查和分析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时,中国也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整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新工时制又给人们增加了大量的余暇时间,相应的,人们各个方面的需求开始增加,特别是对健康和娱乐的需求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城市社区体育悄然兴起,同时,被注入了新的活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本文中,将以哈尔滨市道里区爱建滨江社区的健身情况为调查和分析对象。就爱建滨江社区居民体育健身和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力求了解爱建滨江社区体育值得借鉴的地方并找出现存不足,以促进爱建滨江社区能够更好的发展,并为其他社区体育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爱建滨江社区居民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根据相关资料的调查,设计了爱建滨江社区体育健身和锻炼情况的调查问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2)访谈法

对爱建滨江社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员、爱建滨江社区老年人协会、爱建滨江社区健身中心会所及大部分的社区居民进行了面访调查。

(3)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社区体育相关的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方面的书籍和著作10余部。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居民余暇时间活动取向及健身与锻炼的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选择健身与锻炼的占到72%,部分居民余暇时间还是以看电视、打牌、下棋为主。从性别比例上看,男性居民在健身锻炼的取向上高于女性居民,这从整体上揭示出爱建滨江社区居民的健身活动存在男多女少的特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爱和喜好,或是看书学习,或是下棋打牌;其次是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不得不在余暇时间去做,如做家务、购物等;再者是个人的生活习惯所致,早睡早起养足精神,以充沛的体力去完成明天的事情。

(一) 居民参与爱建滨江社区体育健身与锻炼的主体、时间、内容

(1) 参与主体以老年人为主

在调查中可以发现老年人居多。调查结果显示:爱建滨江社区参加锻炼的主要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占调查总人数的40%,中年和老年较少,分别占到26%、34%。据了解,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爱建滨江社区体育是面向小区居民的,但由于中青年迫于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受到限制,而老年人多数退休在家,并且疾病增多,深感自己的身体机能逐渐衰弱,大不如以前。因此,参与主体以老年人为主。

(三)活动时间以早晚为主,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

据调查: 爱建滨江社区居民在早晨8点以前锻炼的占38%,晚上6点以后锻炼的占46%,上午、下午健身与锻炼的相对较少,占16%。健身与锻炼持续的时间是指居民用于健身与锻炼的时间付出。调查表明:从整体上看,爱建滨江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的时间量不足,经比较可以看出,在能坚持每次60分钟以上的时间健身锻炼的居民中,男性比女性健身时间付出量较大,差别显著,每次60分钟以下则男女居民区别不大。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民间养生谚语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大部分居民只是进行慢步或节奏缓慢的活动,持续时间一般在40分钟左右。而男性之所以会比女性居民健身时间付出量大,是因为他们通常选择一些带有竞技性或有对抗的运动项目,通过一场60分钟或90分钟的比赛来满足自己的求胜欲望。

(三)居民急需健身指导健身与锻炼不仅是一种体育行为,而且也是一种科学的实践活动,运动时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调查表明:爱建滨江社区居民对健身指导员的要求是强烈的。其次,根据与社区居民的交谈,大部分的居民建议在社区内安排一些社会体育指导员,建立专门的咨询站,对居民在健身与锻炼方面所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和帮助。

三、结论与建议

爱建滨江社区设施全、场地多,管理公共设施、场地很到位,居民注重保护体育设施,配合管理;但场地利用率较低,体育消费较高,社区体育指导员不足,社区组织体育活动面向人群单一。建议增强居民对健身与锻炼的意识,提高体育消费比率,筹集社区体育活动经费,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22-126.

[2] 许永祥.社区发展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02-108.

[3] 史兵, 古琦 . 体育产业经济学[M] .陕西: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97-101.

社区体育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廊坊市区; 中学体育;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57-001

1.前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及教学目标,学校教育逐渐向快乐有趣、身心统一、终身享受的教育方向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形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本文通过对廊坊市区部分中学体育课运动项目等的调查分析,不仅可以了解本市市区中学体育教育的开展情况,同时也可以更有效地指导我市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为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廊坊市区一中、四中、八中的3所中学的部分体育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参考他人问卷的基础上,根据研究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针对本研究需要,向所选取的中学体育教师和部分学生发放问卷,其中发放学生问卷120份,回收113份,回收率94.2%,其中,有效问卷108份,有效率90.0%。发放教师问卷12份,全部回收,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2份,为100%。

3.研究结果与分析

廊坊市区中学每周体育课的节数调查。通过对廊坊市区三所中学的调查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学校开展的课时数上各有不同。目前廊坊市体育课程开设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形式及考核制度上均没有达到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

中学体育课运动项目开设状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高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选修内容又分为限制性选修(简称“限选”)和任意性选修(简称“任选”)两种。选修内容约占60%。必修教学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体操,武术。教学大纲也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结果显示,廊坊市区中学体育课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力度不够,由于受场地限制,廊坊市区中学体育课普遍开设传统运动项目,从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调查结果看,田径教学内容最多为28.2%,其次是篮球。足球、排球由于部分学校无场地而没有开设。网球等课程因为场馆、场地设施的限制无学校开设。为了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增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增加投入,改善场馆条件是目前发展廊坊市区中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工作。

场地器材的使用、购置及闲置情况调查。据了解,学校体育器材存在残缺不全,缺乏管理,部分体育器材缺少使用价值,利用率低是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的一大问题。在调查的3所中学中,仅有13.9%的人上课经常使用体育器材,58.3%的人偶尔使用,甚至存在27.8%的人基本不用。

廊坊市中学目前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及资金投入各方面均存在不足。廊坊市区中学学生人均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占有率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这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巨大的限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校居于市内较繁华的地带,学校可利用的场地较小,扩展空间不足。

中学生对体育课开设项目的兴趣及期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喜欢学习,才能很好地掌握。而且人的兴趣是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可塑性。同样,学生的体育兴趣也是如此。

从调查结果看,中学生中有很大部分人喜欢体育课,甚至有一小部分很喜欢体育课,占14.8%。不喜欢体育课或很不喜欢体育课的仅占22.2%。这符合学生喜欢运动这一身心特点。

4.结论与建议

结论

通过对廊坊市三所中学体育课开设现状调查,体育课上课形式却仍按传统模式进行,不能满足学生要求;不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技能;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远远不能保障和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

建议

教学内容要开放,将强制性变为自主选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师应针对中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在充分使用教学资源的情况下,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教学内容,并采取合理公正的评价方式,逐步将学生的兴趣引向体育课堂;重视体育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要加大理论研究,提高体育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意识,并给以实际的课程资源开发指导,使广大体育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

总之,在完成传统的体育学习的同时,还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意识、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的能力等,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和适应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红杰.学生自主设计体育项目[N]中国体育报,2007-09-19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