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垃圾分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垃圾分类方案范文1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活动;分类;设计
1.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内教学方式的确定
1.1价值取向准则
首先,要对师生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作为教学改革之核心,改变传统上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建立起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使得课堂内活动的教学方式形成合作、理解、信任、尊重、民主、共享的氛围。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体验到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受到鞭策、鼓励、指导、建议,从而形成丰富、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其次,要重新思考师生在课堂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内活动的教学模式运作当中,学生是为主动的主体,教师的重点是启发、引导、点拨,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清晰地、多样化地对教学目标进行陈述,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对具体的学习要求有明确的了解;进行教学情境创设,通过提示性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教学要求中重点的观察;围绕着目标或者问题,组织学生们进行多形式的协作学习与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语言组织和活动环节的设计。
1.2教学方式的分类依据
从分类学角度出发,基于一定的目的与内容,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一事物的分类存在多样性。.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内教学方式的分类也同样存在多样性,可按照课型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三种模式,按照教学内容分为概念教学、观点辨析、原理规律等教学模式。然而,这些分类都为依据教学特点、教材内容而进行的分类,无法体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本质内涵与活动教学之价值取向。基于思想品德教学的任务、目的,课堂活动教学的目标、原则,在分类上应当本着“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并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与课程的实际情况而进行,分为搜集与分析信息类、解决实际的问题类、模拟或者表演类、展示成果类、发展情感类。
2.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内活动分类及设计的类型分析
2.1搜集与分析信息类
在信息增长速度迅猛的今天,获取信息的途径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这一类型课堂的基本模式如下:主题确定——学生根据主题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展示信息——分析、讨论信息——得出结论、引发思考。这一模式使得课堂外的实践与课堂内活动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对于“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一课程,课前,教师依据环境问题存在的类别,分组安排学生进行资料搜集,学生采取上网、阅读书报杂志、观看录像等等形式大量搜集信息;课堂上,各个小组用动画、手抄报、投影片等形式展示信息,并进行讨论总结,从而得出结论、进行保护环境的思考。
2.2解决实际的问题类
从解决实际问题为活动教学的出发点,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进行的活动教学组织,对于培养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的联系,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自身研究意识与创新认识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创设问题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活动,使得认识活动更为深入,并具有创造性。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能够激发与启迪学生们的创造思维,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有助于学生进行问题发现、解决,并进行自我体验的条件。例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环境问题”课程中,设置三个课时的活动课“我国城市急需解决的垃圾问题”。第一课时在突出运用材料进行情境创设的基础之上,提出城市的垃圾问题,垃圾问题的分类,并揭示存在的危害,学生分小组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方向;第二课时则围绕着如何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展开假设,并结合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得出城市垃圾问题的处理计划或模式图;第三个课时展示并且讨论各个小出的解决方案,在相互评价当中确定较为合理的假设。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视野更加开阔,关注环境的意识也得到提升。
2.3模拟或者表演类
为了让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把握更为全面,引导学生从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观察社会,并且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可设计模拟或者表演类。通过相声、小品、角色扮演、组织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创造欲,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从而,学生更为牢固、生动的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得到提升。
2.4展示成果类
在进行整治课的环境、国防、法制等专题教育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自身成果的展示和介绍,从而让学生获得自信,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组织“画说法律”的活动,让学生用漫画等等形式将自身对于法律的感受和认识进行表现。学生画完后,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相互间对于法律的认识加深,并获得自信心。
2.5发展情感类
通过利用、设置活动情景,引导学生们在活动交流过程当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进行人格完善。这一类型更为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重在进行学生的感情培养和个性完善。具体的教学模式如下:根据情感目标进行情境创设——相互交流讨论——情感的内化总结。教师既是活动的指导者,也是参与者,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进行知识传授。
初中垃圾分类方案范文2
1.教师要切实履行好设计者的义务
1.1设计疑问,激趣。由于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索,整个学习过程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如果学生缺乏对本学科知识的兴趣是不可能全身心投入的,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兴趣。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也一定要有应用价值,能够吸引学生兴趣。例如:研究所在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方面的问题,很多学生会喜欢做。
1.2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索的氛围。由于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怕老师提问,在心里设置了心理防线,在这样的课堂氛围和心理氛围中是无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采用不用举手,不用提名,自动回答问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改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知识让学生发现,规律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提,答案让学生找,困难也要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
1.3设计探究的情景,模拟研究的过程。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一定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问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的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创新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的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而不在于学生真正地发现什么,创造什么。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利于探究的情景,让学生充当科学家,去经历科学地发现过程。例如:经常找参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同学谈研究方案、研究进程、结论和心得体会。
2.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
2.1教师要创造性地组织好新的教学形式。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敢于打破旧的班级授课形式,组织好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去亲身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到生活实践中去了解问题,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研究的内容,依照学习者的性别、性格特点,组织好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形式,注意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套用一句流行的话:课题有多大,课堂就有 多大。
2.2教师要组织好各类学术活动。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关的方法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教师不一定胜任,必要的时候要邀请、组织学者专家举行学术讲座、专家论坛等活动。组织好学生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成果评价会、开题、结题报告会等学术活动。通过学生参加这些活动,还可以帮助他们消除对学术活动的神秘感,增强完成研究任务的信心。
2.3教师组织安排好各类活动场所。研究性学习形式多样,在校内要查阅资料、上网探索、动手实验;在校外,要到工厂、社区家庭调查,这些活动的场所都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安排好,防止组织不当,浪费时间,影响效果。因此,行动计划一定要写好,人员组成和活动顺序要安排好,尤其要把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解决掉。
3.教师要自始至终做好全面指导工作
3.1指导学生确定适合的研究课题。学生确定什么研究课题是地理研究性学习全过程关键的第一步,课题的可行性又能保障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发挥,研究成果的质量。教师应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确定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组织参与课题的集体讨论,教师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的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情感误区,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并根据不同学生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以及兴趣要求确定最佳课题。如:农村的学生可拟订农业生产、农作物分布结构、山区经济开发等方面的课题;郊区的同学,可以调查郊区的农业区位因素特点,开展河流污染状况的调查、探究,垃圾的处理等课题;城区的同学可以了解工厂、商业、交通的布局情况 ,城市空气和环境的状况以及原因,垃圾分类以及城市水污染的问题等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分类和可行性论证时,要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抱着平等的态度参与,即使有个别的课题存在着疑问,在指导中学生仍坚持己见的,教师也不要将自己的想法、意见强加于学生。应该相信,学生在进入研究后期,如果能够发现问题而进行修改、纠正,或由于选题不当而造成了研究的失败并能从中吸取教训,对所有参与这一过程的学生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收获,或者更能贴近研究性学习的初衷。
初中垃圾分类方案范文3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环境教育 教学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以空前的规模改造着自然,创造出史无前例的人间奇迹和物质文明。但与此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却日益恶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全人类刻不容缓的任务和义务。青少年学生是世界的继承者,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是可持续发展得以延续的中坚力量。学生对环境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成年后对环境的态度。开展环境教育课题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时时刻刻接受保护环境的教育,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而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中学环保教育实施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是教育工作者,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是我们的责任。
数学教学看起来与环境保护关系不大,不像化学、生物、地理等涉及的环保问题多。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比如,初中教材中为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许多应用举例的内容,强调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由于是应用题,学生要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对问题的实际背景有所了解。这类问题涉及内容广,许多问题学生感到生疏,在教学中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充讲解。我在教学中遇到这样两道应用题。
1.为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某九(1)班50名学生在今年6月5日(世界环保日)这一天调查自家丢弃废旧塑料袋的情况,有关数据如下:5、6、7、4、8、6、6、10、12、10、5、9、10、6、8、7、8、7、9、14、16、6、8、8、9、9、10、6、5、8、7、7、6、5、5、3、3、6、5、4、5、8、9、6、4、2、3、3、9、5。
根据以上数据回答:
(1)50户居民每天丢弃废旧塑料袋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2)该校所在的居民区有1万户,则该居民区每天丢弃的废旧塑料袋为?摇?摇?摇?摇万个。
2.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每件产品的出厂价为1万元,其原材料成本价(含设备损耗等)为0.55万元,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平均每生产一件产品有1吨的废渣产生。为达到国家环保要求,需要对废渣进行脱硫、脱氮等处理,现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由工厂对废渣直接进行处理,每处理1吨废渣所用的原料费为0.05万元,并且每月设备维护及损耗费为20万元。
方案二:工厂每月废渣集中到废渣处理统一处理,每处理1吨废渣需付0.1万元的处理费。问:
(1)设工厂每月生产x件产品,每月利润为Y万元,分别求出方案一和方案二处理废渣时,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利润=总收入-总支出)(2)若你作为工厂负责人,如何根据月生产量选择处理方案,既可达到环保要求又最合算。
解:
(1)因为工厂每月生产x件产品,每月利润为Y万元,由题意得:
选择方案一时:月利润为Y1=X-0.55X-0.05X-20=0.4X-20;
选择方案二时:月利润为Y2=X-0.55X-0.1X=0.35X。
(2)若Y1Y2,即0.4X-200.35X,解得X400。
则当月生产量大于400件时,选择方案一,所获得利润较大;当月生产量等于400件时,两种方案所获得利润一样大;当月生产量小于400件时,选择方案二所获得的利润较大。
这两个题都是与环保有关的题目,我们除了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要让他们了解题目涉及到的社会问题和现今的环境形式:随着人类农业活动的加强及过度的垦殖,可耕地土壤的侵蚀问题变得日趋严重,地表植被的破坏也导致全球性荒漠化的日趋严重。据报载,目前世界上有35%以上的土地正在遭受荒漠化的威胁,每天约2000公顷肥沃土地被沙漠吞噬,如不及时加以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将面临多么大的考验。再有,环境污染造成水、土、大气等的污染,这些都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没有水、粮食、空气,人将不能生存。所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作为教师,我们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地球只有一个,需要我们全人类的爱护。
一、挖掘教材,精心设计
根据现行中学数学学科的特点,首先我从教材中找出蕴含有环境教育的内容进行分类,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为了把环境教育自然适度地渗透到教学中去,我主要从应用题中挖掘可渗透的内容,并找贴切的结合点,融于教学设计。在教学时我将近十年环境绿化面积的一些具体数字(包括校园绿化),出示相应的录像和挂图,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了解人与周围环境和谐的关系,了解环保的作用,从而唤起学生“爱绿护绿”的意识。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分式”[1]一节中有关土地沙化问题的应用题后,我专门上了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植树与生活》。我先创设了问题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份有什么节吗?为什么要大量地植树造林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植树对于我们有哪些益处?学生汇报资料:(1)制造氧气;(2)保持水土;(3)消除噪声;(4)净化空气;(5)调节气候。这时我出示以下题目:
树林就像空调机一样,每平方米的树木每天向空中散发6千克的水分,这样水分吸热而降低气温,调查我乡森林覆盖面积并估算出这些树木可向空中散发( )千克的水分。
制造1吨纸需要砍伐17棵树,如果13亿人每人浪费一张纸(150张纸约重500克),需要毁掉多少棵参天大树?
一棵生长50年的树每年的生态价值――综合价值197250美元≈20万美元≈180万人民币。
①如果建造一所希望小学需要60万元,180万元可以建造( )所希望小学?
②如果培养一名大学生需要5万元,180万元可以培养( )名大学生?
我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环保科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培养学生养成“爱绿护绿”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不采摘花草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道德。
再如,一座居民楼安装了节水阀后,平均每户每月节水2.5吨,照这样计算,54户居民3个月可节水多少吨?在教学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参观过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让他们知道水的来之不易与废水处理的代价。我再让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这座居民楼要安装节水阀?引发学生思考,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流掉的水数以吨计;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要漏掉十几吨水。这些写在我们身边的数字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节约用水,用水时龙头不要开得过大,用后要关好水龙头。学会一水多用,如用洗米水洗碗、洗菜、浇花,用洗衣水擦地、冲厕所等,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又如,让学生深入生活调查。根据调查,“一只山雀7天能吃1155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8590种。试估计我国还有多少只山雀?”(鸟是人类的朋友,爱护鸟类,保护环境。)这道题的内容和环境教育的联系很密切。在教学时,我很自然地把保护山雀及山雀生存环境等环境教育内容渗透进去。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说说庄稼的好朋友还有哪些,向学生宣传保护鸟类的意义。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山雀是庄稼的朋友,从中受到了保护益虫鸟兽等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利用废物,制作学具
在教学中,我还十分注重让环境教育的内容尽量贴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使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如:让学生了解我们每天产生多少废物,如何减少废物;让学生知道我们产生的废物哪些是可再利用的,哪些是不可再利用的,可再利用的应反复使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利用废弃物制作一些学具,变废为宝。既提高教学效率,又寓环境教育于数学课中。例如:在教学“丰富的图形世界”[2]之后,我专门上了一节数学活动课《有趣的图形与生活》,在练习拼摆组合图形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牙签、废纸板和旧台历纸,然后做一系列游戏。
1.增加牙签,变化图形。
让学生用牙签自由摆2个三角形。摆完后,说说总共要用几根(大多数用6根)?这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能不能用5根呢?
牙签摆两个三角形呢?展示摆法,突出以一当二,少用一根牙签。
②再加两根牙签,使它变成3个三角形,怎样摆?
③谁能再加2根牙签,使它变成5个三角形呢?
④想一想:怎样才能用比较少的牙签,摆出比较多的图形呢?
⑤十二根一样的牙签,摆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正方形,分别怎样摆?(展示学生不同的摆法)
2.拼摆生活中的图形。
教师进一步对学生提出要求:
(1)只用一种图形拼摆
(2)用两种图形拼摆
(3)用多种图形拼摆
我让学生从这四种图形中取三种或全部,拼摆出一些图案来。当看到自己亲手设计的一件件作品时,学生体会了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体验了废物制作集合图形(体会“密铺”在生活中的运用)的乐趣,同时体验数学的价值,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成功感,又培养了空间观念、想象力和创造力。
又如:在七年级“七巧板”[3]拼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废弃的厚纸板,涂上色彩,剪成七巧板的形状,让学生体会自己制作七巧板的过程。我引导学生观察,在掌握基本的拼图要领及照着图形拼图后,再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来,最后研究并回顾小学二年级时对所成图案的周长、面积的简易计算方法。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合理想象,而且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的同时,使学生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另外,在教学“丰富的图形世界”时,我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废弃的各种长方体和正方体药盒、牙膏盒、饮料盒等作为学具使用,还开展了“环保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的讨论,使学生惊奇地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在污染,破坏环境,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减少垃圾,防止废弃物污染环境。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必然提高了教学教育的质量。
三、参加实践,发展才能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环保,关注环保,参与环保。在教学中我还注意融合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努力创造环保教育氛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应用,据此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教学“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后,我让学生利用自己家里上半年每月水、电费的数据制成统计图表,从节约资源、能源这个角度启发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我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搜集资料,让学生根据同学们实际调查的有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制成统计图表,并根据所绘制的图表说出有关问题,分析有关问题。例如: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各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最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数学知识,又受到了环保教育。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和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形势需要。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善于捕捉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环境教育,脚踏实地践行“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5]的现代教育理念,使数学课堂教学鲜活起来,使每个学生都喜爱上数学,在青少年学生的心灵中播下环境保护的种子,使其终身受益,也为培养有良好环保意识的社会公民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65.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5-35.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176.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175-195.
初中垃圾分类方案范文4
一、初中地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大量的、陈旧的、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地理知识。研究性学习则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所要研究的问题。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地理是“身边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例如,在学习“世界的人种”、“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时,可将学生分成“人种组”、“语言组”、“宗教组”,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分别研究影响人种形成的因素,人种的分布,世界语言的分布,宗教的产生、习俗、分布等问题。小组成员之间以分工合作的方式,通过上网、查阅课内外资料、访问、调查等手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在班内交流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交流展示的过程不但实现了各小组间知识的互补,而且还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途径和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向学生说明探究的目的,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其次,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步骤,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观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最后,让学生根据探究的问题,把在初步探究和交流中获得的知识、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另外,教师可让学生把探究出的结论等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从而进一步验证和巩固所获知识。
2.创设多种实践活动,融入经验性学习。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的各项技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多种实践活动,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
1.指导学生确定适合的研究课题。在这一环节中,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的集体讨论,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的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并根据不同学生生活环境、家庭条件以及兴趣要求确定最佳课题。如,可让农村的学生研究农业生产、农作物分布情况、山区经济开发等方面的课题;可让郊区的同学研究郊区的农业区位特点、河流污染状况等课题;可让城区的同学研究工厂、商业、交通的布局情况,垃圾分类以及城市水污染等课题。
初中垃圾分类方案范文5
【关键词】 环境;卫生设施;农村人口;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G 4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147-02
学校卫生是我国公共卫生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资料显示,我国70%以上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学校突发事件80%以上的为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发病频次高,具有群体性和聚集性[1],而学校环境卫生设施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师生的身心健康。为全面了解四川省农村学校环境卫生现状,找出影响学生健康的危害因素,笔者于2008年组织开展了农村学校环境卫生设施现状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四川省经济状况(富裕、宽裕、贫困)和不同地理特征,选择郫县、金堂、威远、丹棱、合江和汉源6个县,调查范围为地方规划县城管辖以外的所有农村初中、小学学校。
1.2 调查内容 调查县自然情况、财政经济、教育投入情况; 全县农村小学、初中基本情况以及卫生设施和健康教育概况。
1.3 调查方法 由县卫生部门协助教育部门开展全县农村学校调查,根据《全国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实施方案》,采用问卷、观察和现场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卫生厕所判定以《农村学校卫生厕所建造技术要求与图集》[2]为依据。
1.4 质量控制 调查方案经多方专家论证和完善,在进行调查前调查人员经过逐级培训,在实施调查中调查员对每天调查后的调查表进行自查,检查漏项及明显的逻辑错误并及时处理,最后数据采用统一的数据录入工具进行双录入。
1.5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使用EpiInfo软件录入,导出的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调查的6个县共有614所学校,其中村小学、中心小学、初中和九年制学校各占46.58%,32.41%,15.64%和5.37%。614所学校中,教师共有230名,学生3 559名,师生比约为1∶16,所调查的学校中有113所寄宿制学校,占18.40%,有寄宿学生1 875人,占52.68%。调查的6个县GDP为318.35亿元,财政收入为44.04亿元,教育支出为13.27亿元,教育支出占财政收入的30.14%。
2.2 学校卫生设施和健康教育情况 共调查7项指标,在614所学校中有供水设施占55.70%,有卫生厕所占28.99%,有洗手设施的占70.20%,有垃圾收集设施的占69.38%,有排污水管道的占34.36%,有健康教育材料的占98.53%,有校医的占3.75%(表1)。6个县7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25,314.98,36.84,87.19,186.72,24.56,45.43,P值均
表1 四川省614所农村学校卫生设施及健康教育状况
项目学校数构成比/%
供水设施 集中式34255.70
分散式19431.60
无7812.70
厕所 有17828.99
无 43671.01
洗手设施 有43170.20
无18329.80
垃圾收集 有42669.38
无18830.62
排污管道 有21134.36
无40365.64
健康教材 有60598.53
无91.47
校医 有233.75
无59196.25
2.3 经济状况与卫生设施建设情况的关系 根据GDP[3]和地理状况将6个县划分为富裕、宽裕和贫困3种类型(丹棱县只有16.2万人口),有5项卫生设施建设的占53.09%,6个县随经济状况下降其卫生设施建设状况也随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富裕与贫困=17.40,χ2宽裕与贫困=9.06,P值均
表2 四川省农村学校卫生设施建设比较
项目县贫富等级学校数量分项设施
郫县富裕4034(85.0)
威远富裕14282(57.8)
金堂宽裕10562(59.0)
丹棱宽裕2315(65.2)
合江贫困16366(40.5)
汉源贫困14167(47.5)
合计 614326(53.1)
注:()内数字为合格率/%。
3 讨论
3.1 学生生源 调查显示,四川省农村学龄人口约占1/10,依据人口预测结果[4],2010年我国农村学龄人口为0.98亿,占农村人口的11%~12%。此次调查的小学和中学的数量比例为4:1,且寄宿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2.68%,说明四川省农村学校以小学为主,且寄宿生过半。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龄人口的数量对教育事业有着巨大的冲击力。因此,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学校卫生工作,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其管理重点应为改善学校的卫生条件,开展学生体检,开设健康教育课,加强饮食和饮水安全管理,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等措施[5]。
3.2 财政收入及教育支出 四川省是一个地处中国西部的大省,经济状况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还较大,虽然本次调查教育支出占财政收入的30.14%,但总的财政收入较低(6个县平均财政收入为7.34亿元),相应教育支出经费基数较少,另外调查的6个县财政收入和GDP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从调查的7项卫生设施和实施健康教育情况显示,6个县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富裕和宽裕县的卫生设施建设均好于贫困县。说明学校卫生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经济条件是影响卫生设施的主要因素。
3.3 学校卫生设施 5项卫生设施建设中,以卫生厕所和排污管道覆盖率最低,其次是供水设施和垃圾收集,有3个县农村学校都没有卫生厕所,低于目前四川省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43.9%)[3],这与学校卫生设施建设重视不够和资金短缺有关。学校厕所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卫生设施,卫生状况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效果,直接影响校园及周边环境卫生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据报道,粪便传播的疾病主要以蛔虫、感染性腹泻、甲肝和霍乱为主[6]。有调查表明,生活饮用水被粪便污染可引起的痢疾暴发[7]。学校没有排污管道和垃圾收集系统,致使生活污水和垃圾暴露于地面,为蚊、蝇滋生传播疾病提供了媒介条件。调查表明,校园内苍蝇主要是由于生活垃圾的堆积而成[8]。
3.4 健康教育 调查各县的健康教育教材拥有率平均为98.53%,有4个县为100.00%,但这并不意味着健康教育工作就做好了。文献表明,学生对常见传染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偏低[9-10]。调查的614所学校中,有591所学校没配置校医,不符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要求校医与学生的比例为1∶600的标准,但在师资力量非常稀缺的偏远农村学校,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有效地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校的卫生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教育和卫生部门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综上所述,农村学校卫生设施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突发事件隐患,为了减少农村学校卫生安全隐患。提高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建议:(1)加强寄宿制学校和学生的管理,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尤其以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小学为重点,缩小城乡差距,在专项拨款的同时,争取多渠道筹集更多的资金来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事业[11]。(2)加强农村学校卫生设施建设,并对设施的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3)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校园安全、学生健康筑就一张坚实的保护网[12]。
4 参考文献
[1] 解晓华,何海艳,刘辉,等.天津市中小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39-140.
[2] 刘家义,张芯,主编.农村学校卫生厕所建造技术要求与图集.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19.
[3] 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2009四川省年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34-37,318.
[4] 袁桂林,宗晓华,陈静漪.中国分城乡学龄人口变动趋势分析.教育科学,2006,22(1):16-18.
[5] 李士凯.寄宿学校的疾病预防与管理.现代预防医学,2005,32(2):156.
[6] 李艳宏,安琪,孙贤理,等.北京市农村改厕工作调查.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8):500-501.
[7] 司红建.某小学1起腹泻暴发疫情调查分析.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2):311-312.
[8] 姜雪峰,邓青,田雨禾,等.校园及周边蝇类滋生地调查研究.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7,13(3):215-217.
[9] 蒋冰玲.梧州市中小学校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86-187.
[10]樊霞,梁雅梅,白莉莉.延安大学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情况.中国学校卫生,2005,26(5):394-395.
[11]石文惠,史平,马兰艳,等.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744-766.
[12]李春灵,张维萍,黄志碧,等.广西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104-1105.
初中垃圾分类方案范文6
【关键词】 中考化学复习 课堂教学 构建知识体系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6-023-01
一、研读《课程标准》,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化学教师要以《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新增内容、降低要求的内容、删减内容,明确方向,少走弯路,恰如其分的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总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构建知识体系,着眼提高理解能力
初中化学内容多而散,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我们应尽可能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加强记忆,如:要点记忆。对复杂的概念、性质、操作可概括成要点,使记忆的内容简单化。如过滤的操作,概括成“一贴、二低、三靠”。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步骤归纳为“氢――灯――灯――氢”。规律记忆:化学知识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记忆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应注意总结规律、发现规律。如学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后,总结出酸的通性;通过实验,总结出金属跟酸、盐反应的规律。这样,记忆就很深刻,运用就更灵活。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在复习时要细心地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化学基本概念都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得出来的,包括定义、定律、规律、原理和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精辟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课题中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把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理清概念,让学生辨析好基本概念。在梳理“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应该在纯净物的范畴内进行区分,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定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轻易错将一些物质如氧气、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
三、联系生活实际,着力抓好知识的应用
综观各地中考题,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有增多的趋势,并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针对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近年来,初中化学的命题仅仅是考查化学知识的习题已大大减少,努力联系生活、科技、生产、环保等内容,使初中化学的基础性内容的评价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例如:
1.为什么衣服上沾有油渍,不宜用水而要用汽油和肥皂洗?
2.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质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A. 有机物 B. 金属或合金 C. 氧化物 D. 盐
3. 绿色化学的目标是降低或除去化学产品设计、制造、应用中有害物质的使用与产生,使所设计的化学产品或过程对环境更加友好。它包括研究和寻找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能源,减轻化工生产过程中对人类健康与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化工生产过程中整体成本等的方法、技术。下列化工生产中体现绿色化学内涵的措施是( )。
①减少“三废”的排放量 ②设计可重复使用的催化剂 ③回收未反应的原料、副产物和非反应试剂 ④研究有关产品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⑤对废弃物进行排放前的无害化处理
A. ①②③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四、注重实验训练,提升学生创新的意识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自然科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和复习中必须要加强实验,而强化对实验能力的测试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要注意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逐步领会科学思想,养成科学精神,了解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综观各地中考试题,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是学生容易失分的地方,此类型题应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应加强这一部分的训练力度,引导学生如何审题、实验设计方案,收集相关题型加强实战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
[ 参 考 文 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