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规章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运营规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运营规章制度

新媒体运营规章制度范文1

关键词: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经营管理

作者简介:尹蓉(1983-),女,北京人,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业务主管,经济师。(北京 100031)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215-02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依靠制度管人、管事、管财、管物是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保障。秉承“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的工作理念,建设协同贯通的规章制度体系,探索科学高效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是现代电力企业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而规章制度建设并没有特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笔者结合近年来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际,对如何通过加强规章制度过程管控,夯实企业经营管理基础,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与效益进行了分析与研讨。

一、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现行的公司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国家(政府)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上级单位及公司管理制度等,对公司各专业工作起着指导和约束作用。但从公司制度建设及运行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需要逐步研究解决。

1.规章制度缺乏系统性

现行的管理制度基本上是以逐步增加和补充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导致部分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确,管理制度体系结构、内容分类不合理。部分管理制度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甚至矛盾现象。

2.规章制度缺乏全面性

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各职能部门只是站在本部门的角度订立制度,所以不可避免地导致规章制度表面上看面面俱到,实际上却是各自为政,部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未能做到全覆盖,对部分工作、部分管理环节的管控存在缺位。

3.规章制度缺乏稳定性

稳定的规章制度可以使人们养成近乎本能的遵循习惯。可以大大减少规章制度的执行成本。但伴随着各部门经营管理人员的交替,规章制度会随着个人的管理风格而不断改变,从而对制度的稳定性提出挑战。

4.规章制度缺乏适应性

规章制度必须随着多变的环境及时变化,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公司多项基础制度难以与公司目前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也无法与企业文化形成良性互动。

二、加强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立规章制度体系与管理机制,是公司适应外部市场化经营环境和建立现代企业规范化内控体系的需要,也是适应企业内部制度化依法运营的需要,在企业制度层面和执行层面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体系成为公司夯实管理基础、提高依法治企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

1.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是公司适应法律环境变化的客观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电力系统日益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市场交易主体,面临的法律环境日趋复杂,违法经营成本大幅度提高。而天然垄断的企业属性,也决定了来自政府监管和社会媒体的关注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同时,劳动、安全、环保等纠纷也因外部法律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管理的日趋规范而呈上升趋势。要规避潜在风险,首先要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细节管理,即通过完善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去扼制各种法律风险的发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法律法规环境,推动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是主动适应系统体制改革的先行要求

华能系统以电力为主,综合发展,这预示着公司在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等方面要做大量的工作。应结合公司实际,率先进行规章制度的排查与梳理工作,逐步探索尝试对公司规章制度进行顶层设计,为下一步管理体制改革的平稳过渡奠定基础。

3.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是公司提高基础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规章制度是企业实现业务流程规范化、制度化,稳健经营,不断提升基础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特别是近年来公司发展迅猛,迫切需要完善分层次的管理机制,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框架,通过不同管理层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使各级职能定位准确和管理模式规范、健全。正是由于没有完善的经营机制和扎实的管理基础作为支撑,公司难以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因此建立战略协同、资源配置有效、整体利益驱动的制度体系将成为公司夯实管理基础、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4.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是公司搭建一体化管理平台的有效手段

企业实施一体化管理能够实现市场反应实时、内部协作快速、信息交互及时准确,达到推进企业经营发展及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公司原有经营管理模式,存在各专业管理体系产生背景不同、控制对象不同、设立体系目标不同,暴露了多套体系各自为政致使职责权限交叉和混淆、应付审核等多种问题和矛盾。鉴于此,公司应建立统一规范制度体系,将各管理体系的管理活动纳入整体考虑,符合系统管理的观点,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且能真正达到最佳管理效果。

5.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是公司落实战略规划的主要抓手

规章制度体系是保障其将已有资源优势、能力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力,实现战略“落地”的重要措施,是规范公司经营管理的行为准则,承载着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体现了公司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和价值取向。因此加强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是伴随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和根本性问题,对于保障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基础性和长远性作用。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建设管理模式

1.构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管理模式的原则

(1)科学合法原则。公司规章制度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且要与华能集团规章和相关规定相衔接。要结合公司功能定位和管理实际,切实反映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简约易行,有利于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

(2)协调性原则。公司规章制度要以公司战略目标为核心,综合考虑内部各组织及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各环节、各层次的规章制度相互协调、整体优化的局面。规章制度要对各个层级的管理者的职能、权力、利益和责任给予合理的界定,实现责权利对应,真正体现激励制约作用。

(3)稳定与适应原则。公司规章制度既要把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予以延续,以保持稳定,又要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管理方式,以适应企业实际。

(4)精简原则。公司规章制度要防止内容交叉、冲突,结构多而细,前后制度效力不一致等影响管理效率的现象,要坚持有用、管用、能用的原则,力求项目少,质量精,简洁易行。

(5)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原则。企业作为一种以人与人的组合为基础的经营活动主体,其经营行为必然最终都要人格化。即企业是人格化的企业,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都要靠人来执行。正是因为如此,企业的制度建设管理模式,最终都必然会体现在人的价值理念中,即以企业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管理模式的构建须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2.构建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

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基础,它的建立必须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并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实现从“调研起草”“审核会签”“审议签发”“宣贯培训”“执行落实”“评估反馈”“修订完善”的闭环管理。

(1)建立规章制度的效力等级体系。目前公司规章制度没有依重要程度和效力等级划分的体系,难以保证公司确立的生产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要求在公司规章制度中得以正确体现,无法通过效力等级的约束保证不同层次之间制度的一致性。没有公司基本制度和一般制度的划分,更使公司制度缺少了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无法解决一旦在制度间出现矛盾和冲突给管理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由于缺乏体系划分,一些涉及公司重要制度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和公司领导(总经理办公会)的审核,而以部门(专业)制度形式下发,在与之相关的制度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造成难以贯彻执行。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规章制度按效力等级依次排列为公司章程、公司基本管理制度、公司一般管理制度。结合上述规定并通过对国家立法制度的研究,符合公司目前管理实际的制度体系应由公司章程、公司基本管理制度、各部门(专业)管理制度三级组成,重要程度和效力等级由高到低,下一等级的制度在原则和内容要求上均不得违背上一等级制度的规定。通过规章制度效力等级的建立,改变公司目前重要管理事项制度的如法人治理规则、计划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风险控制等基本管理制度,与差旅费报销、办公用品管理等一些细小具体管理事项的规定混杂的问题。

(2)建立分专业的规章制度审核委员会制度。目前规章制度的管理不仅仅是起草部门的事情,也不单纯是经理部的事情,实际上涉及到很多部门,单纯依靠非专业部门很难从根本上提高规章制度的管理效能。公司各专业管理部门均不同程度承担着公司管理职能,而每一项管理职能的行使均应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实现,因此应以专业管理职能的划分为主要依据,再按照某项专业管理内在规律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制度的逻辑结构,验证制度建设的状况并指导制度的动态管理,减少制度制发的随意性。应建立分专业的规章制度审核委员会,并把委员会作为各专业规章制度审核的最高权力机构,研究制定各专业规章制度建设规划,梳理本专业制度体系逻辑结构,查找规章制度管理漏洞与空白,并就一些重要的专业制度进行定期会审。

(3)建立规章制度计划管理与清理汇编制度。公司目前制度建设的计划性较差,职能部门不了解本专业管理规章制度的情况,不清楚现有的规章制度哪些有待完善,哪些制度需要及时拟定,往往只重视制度的新订,忽略制度的修改和废止。久而久之,只立不修,造成同一管理事项有多项制度规范,相互交叉重复甚至矛盾;只立不废,造成制度效力混乱,这些都给制度的执行带来困难,执行人往往无所适从。因此应建立规章制度年度计划管理机制,规章制度建设列入部门年度计划工作,在统筹规划下一年重点工作的同时制定配套制度的立、改、废计划,使规章制度建设成为公司经营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应对规章制度进行定期清理,编制制度汇编,一方面解决“试行”制度转正的问题,将一些经过一定时间试行的制度变成正式制度,另一方面对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制度进行及时修订或废止,并在此基础上定期编制公司制度汇编,使广大干部职工及时知悉公司现存规章制度情况。

新媒体运营规章制度范文2

在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要想确保建立的安全文化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安全效能,有必要强调安全文化建设中相应原则的切实践行。重视科学性及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为安全文化的最终践行者必将是人,将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贯彻于安全文化建设及践行的全过程中,依据人员的心理特点等重视文化的科学性及人性化,可实现安全文化的切实践行;重视规律性及可预见性的原则,安全文化的建设虽是个需要长期不断努力的大工程,但依然存在着内部可以被依序的规律性,重点落实具有倾向性的问题的处理,以危险点及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发展规律、趋势等的全面把握,寻求更加具有超前性、规律性及预见性的安全文化的建设;践行全员自觉参与的原则,以充分的重视及尊重员工,调动起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文化建设时人员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所有人员安全意识、标准化的安全建设及管理行为、管理制度及生产流程的践行等,创建起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文化的良好氛围。

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文化的建设措施

在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实践中,安全理念是深植于员工内心深处的精神理念,也是沉淀于工程安全管理所有人员心目中的安全意识的具体表现形态,主要是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中能够被绝大多数的员工普遍接受及乐于遵守的更加具有电力行业特点的安全价值观、道德观及思维方式。因此管理人员首要先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及安全宣传活动,以安全知识讲解、责任事故分析等员工较容易接受的形式,逐步的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工作;强化电力企业的宣传栏、行业报纸、网络媒体、企业内网及宣传室等安全内容传播载体的实际功用,重视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生产氛围营造,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进行安全月的设置,以全面系统的安全检查及宣传活动,将安全理念文化植根于电力工程管理的每位员工心中。安全制度文化的完善。安全文化制度是指在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建立并逐渐完善起的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是安全文化中较为硬性的管理指标,包括着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的组织架构、责任分工、安全生产条例及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等。电力行业中基本建立起针对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但制度中依然存在着尚需改进完善的地方,因此,管理工作者要进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强化完善,对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运行、施工等的作业体系进行完善;对电力工程管理的安全形势进行及时的全面系统分析,以新的设备、新的技术完善具体的施工及运行,减少电力工程建设及运行中的安全事故,以新的安全理念的融汇使用,健全安全生产的管理条例及管理制度;分析电力行业的发展给电力工程管理带来的影响,以更加适应电力行业发展需求的安全管理的管理目标、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机制及规章制度等,引导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安全环境文化的建设。

新媒体运营规章制度范文3

1、认识滞后

会计电算化是保险公司会计服务与管理的重要趋势,作为一种全新的会计计算与管理方式,很多保险公司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在保险公司会计服务中的价值。由于受到传统会计操作模式的影响,保险公司还是更加倾向于传统会计模式,认为会计电算化是对于保险公司传统会计模式的否定,是对传统会计模式的颠覆。因此,在实际的会计电算化运用过程中,保险公司还是存在着敌视甚至不接受的问题,阻碍着会计电算化在保险公司会计服务与管理中的运用。

2、人才匮乏,普及率低

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新型的会计操作模式,要想使会计电算化在保险公司中广泛的普及与运用,就必须要有一批高技术人才,这种高技术人才不仅仅要懂会计业务,而且还要熟悉计算机。从现实来看,保险公司缺乏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使得会计电算化人才无法满足保险公司会计工作的实际需求。如果保险公司引进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业务的人才,那么必然会引起保险公司人事制度的动荡,甚至会导致大规模的人事调动或者裁员。因此,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会计电算化普及率低,也是困扰着保险公司会计业务开展的重要因素。

3、管理不规范

确保会计电算化在保险公司中的应用高效化,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体系与制度,只有在会计电算化体系与制度的约束下,保险公司才可以做好对电算化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才可以使得会计电算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保险公司在会计电算化运用中,存在着管理不细致、运营不规范的问题。有些保险公司制定出了会计电算化管理体系,但是其规章制度以及管理规范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进而发挥出会计电算化在保险公司会计运营中的功能与作用。

二、保险公司会计电算化创新策略

1、扩大会计电算化宣传力度

会计电算化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步出现的,是将会计业务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仅涉及到数据库技术、信息技术,而且还涉及到管理学、金融会计学、网络通信等,是一项传统会计业务与新技术相结合的业务。传统型的保险公司对会计电算化的认知存在着误区,认识不到会计电算化在保险公司会计业务中的价值。为此,保险公司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宣传力度,提高有关人员与部门对于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为此,首先保险公司领导需要对于会计电算化引起足够的认识,最大限度支持会计电算化在会计业务中的应用。其次,为了进一步扩大会计电算化的影响范围,保险公司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公司报纸、展板、例会以及杂志等,甚至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广大的员工宣传会计电算化的价值,同时介绍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从而调动起保险公司运用会计电算化的积极性。

2、强化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

人才是会计电算化推行的关键,毕竟会计电算化的主要执行者是会计电算化人才,强化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是保险公司提高会计电算化运用效率的关键。首先,保险公司需要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尽管会计电算化有着各种的优势,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的,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为此,保险公司可以吸收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毕业生进入到保险公司,为公司会计经营与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选拔出一批会计业务骨干,进入到高校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习,提高会计业务骨干的综合能力。其次,保险公司需要加强专业性人才的培养。保险公司中还有着这么一批人,尽管他们对会计电算化不甚了解,但是由于多年的会计工作经验,通过专业技术培训,他们也可以像其他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一样,通过电算化自我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从而更加熟悉的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会计专业性技能。

3、建立完善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与保密。保险公司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主要可以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入手:第一,建立严格的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对于电算化档案,一般要采用“AB备份法”对于电算化档案信息与数据进行备份,将备份好的档案放在两个不同的地方,避免出现由于地震、火灾等因素而导致电脑系统毁灭,使得电算化档案无法恢复。另外,电算化档案保存还需要注意防潮与防尘,对于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需要定期进行复制与检查。第二,实行必要的内部控制。实行授权分级管理,强化身份验证,实行信息管理岗位责任制;定期做好对电脑的病毒扫描与检测,通过病毒扫描与检测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范能力。为此,有关人员可以采用网络防毒、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身份认证等技术,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系数,进而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总结

新媒体运营规章制度范文4

一、企业文化概述

1.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内部共享的价值观体系,是该企业或企业集团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为内部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1][2]企业文化的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1)企业文化存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中。企业文化的概念是从国外引入的,人们最初认为,只有国外的企业才有文化。实际上,无论何种性质的企业,都有文化,包括我们的国有企业。(2)企业文化是一个价值观体系。企业文化是由多个层次构成的一个体系,其核心是价值观,是企业内部成员所共有的的价值观念。(3)企业文化是长期形成的。任何企业的文化都是在长期的实践当中逐渐积淀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企业都有文化,无论时间长短,区别在于文化的强弱。

2.企业文化的特征:(1)无形性。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环境和容貌、企业成员行为、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都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但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念,却是无形的;(2)稳定连续性。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企业的发展相依存,带有稳定连续性。这一特征决定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是长期持续的;(3)开放性。在今天这个日益开放的世界里,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全封闭,企业文化也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4)独特性。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发展历史紧密相连,不同的企业,发展历史不同,企业文化也就不同,具有独特性。(5)软约束性。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主要形式是通过价值观、企业精神、道德规范、模范人物带头等软性的约束力量对员工进行熏陶、感染和引导,潜移默化的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主动做出对企业有利的行为。

二、企业文化在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方物流简称3PL,是接受客户委托为其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以及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GB/T18354-2006)。作为买卖双方之外的专业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企业文化在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企业文化可以增强第三方物流的凝聚力。近几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呈现出急速扩张的势头。很多物流从业人员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对什么是物流一无所知,自身目标和企业目标往往不一致,导致很多损害企业发展的事情出现。同时,物流是一项涵盖范围很广的活动,一个物流任务往往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多个部门甚至多个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如果企业内部或者企业间的凝聚力不强,可能导致任务无法完成。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念的树立,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凝聚力,促使大家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

2.企业文化可以降低第三方物流运营成本。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是专业的物流服务,其运营成本就是其服务成本,决定了物流服务的价格。物流和其他行业不同,一开始就是一个微利行业,为了在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行业中脱颖而出,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企业文化从最深层次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念,一直延伸到企业的规则制度,员工行为和最终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树立勤俭节约的企业文化,第三方物流可以把成本控制贯彻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利用软性的约束,更有效的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企业文化可以有效激励第三方物流内部员工。由于我国企业员工大多处于较低的需求层次,物质激励成为企业最常使用的激励手段,效果一度非常明显。但随着员工物质生活的满足,物质激励的效果大不如前。企业文化通过共同价值观念的塑造,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机制。第三方物流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认同,员工的任何对企业有利的行为都能得到及时的奖励。这样的企业文化自然能够激励员工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共同实现企业目标,这是简单的物质激励所无法实现的。、

4.企业文化可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还可以在企业外部起到辐射作用,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我国第三方物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致使整个行业的形象不佳。通过构建顾客至上的企业文化,并进行适当的宣传推广,第三方物流可以对客户和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施加影响,不仅可以改善企业自身形象,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能起到推动作用。5.企业文化可以提高第三方物流的管理水平。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时间非常短,很多人,包括物流管理者对什么是第三方物流,如何对第三方物流进行有效的管理都知之甚少。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管理水平普遍偏低,从各大电子商务网站居高不下的物流投诉和媒体众多的物流负面报道就可以看出来。企业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体系,其中既包括规章制度等强制性约束力量,也包括价值观、企业精神等软性约束力量。通过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可以从多个层面提高第三方物流的管理水平,保证员工思想和行为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文化体系构建

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念,其有多个层次,有众多的表现形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从多个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才能真正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1.表层文化建设。表层文化又被称为物质文化,其处于整个企业文化体系的最外层,是由企业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能够从表面体现出来的企业文化。对第三方物流来说,这是企业文化的物化部分,是企业内外的每一个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被人认同。(1)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很多第三方物流为了降低成本,只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无论什么样的客户,得到的服务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差别。但实际上,不同的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标准化服务会导致客户的不满和投诉,严重的还会引起客户的大量流失。为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第三方物流必须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也就是按照客户的要求量身打造物流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如日本的宅急便看到打高尔夫的人越来越多,但是高尔夫球杆过于笨重,不便携带,于是推出了球杆的寄存和即时送达服务,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获得市场的好评。定制化服务的提供对内可以帮助员工树立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思想,对外可以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表层文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2)创建良好的企业环境和容貌。长期以来,内部环境和容貌建设往往被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忽视,实际上,这是表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全天候运营,员工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会影响身心健康和劳动效率;客户看到这种脏、乱、差的环境,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也会产生怀疑。因此,第三方物流必须努力创建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容貌,使员工在长期枯燥的工作过程中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也给每一个和企业直接接触的外部利益相关者留下好的印象,愿意为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2.中介文化建设。这一层次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具体包括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第三方物流企业仅仅有表层文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内部成员行为、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方面完善企业文化,奠定企业文化的坚实基础。(1)严格规范领导者行为。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各个层次的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建立者和执行人。如果领导者说一套,做一套,不严格遵循企业文化,就会使整个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我国一些企业中广泛流传的“文化无用论”,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第三方物流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必须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来规范领导者行为,要求各级领导者成为践行企业文化的典范,如果领导者违反了企业文化,要受到比一般员工更重的处罚。(2)树立文化践行模范人物。企业文化的执行仅靠领导者带头是不够的,毕竟一个企业内的领导者数量少,力量有限。要鼓励符合企业文化的行为,第三方物流必须从一般员工中寻找一定数量的模范,作为典型来宣传推广,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如一些企业每隔一段时间评选一次模范员工,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以此来鼓励广大员工积极践行企业文化。(3)建立独具特色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如果缺失或者不完善,企业文化就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相应的规章制度也是独具特色的。每个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必须根据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建立自己的规章制度,包括领导体制、企业结构、规定与纪律等,并完善配套的落实机制。(4)提出高标准的道德规范。近年来,企业管理中常常出现管理道德和经济效益冲突的情况,一些企业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违反了道德和伦理。道德作为一种软性的约束力量,短期内不会产生经济效益,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第三方物流应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建立高标准的道德规范,明确从道德层面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并对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道德氛围来向外界传递友好的信号,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广泛认同。

新媒体运营规章制度范文5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凝聚力

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皆为企业运营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部门,二者都通过自身的重要作用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并且二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表里。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的前提保障,企业管理则是推动企业运营水平和效率提高的关键要素。所以要想有效的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对于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双重重视和提高。只有有机的将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管理过程中,将企业管理的宗旨明确在企业文化之中,将企业文化由外在的影响通过企业管理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将企业管理由内在的运行转化为外在的影响,使二者有机的合二为一,才能够有效的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

1.提升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更是由内而外的,所以优化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于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凝聚力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相同企业文化影响下的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拥有较高的认可,并且经由企业文化影响下的企业管理也会在日常的工作和管理过程中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责任感和认同,促进企业凝聚力的提高,提升企业的生存底蕴和发展潜力。

2.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

员工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的提升离不开对企业的认同感。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发展和经营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对于企业的发展毋庸置疑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无疑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变现为各种经营管理条例以及行为标准等规章制度,优秀人文的企业文化可是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更好的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主动的提高工作态度和行为标准,推动工作效率的提升。不仅如此,企业文化也可以通过对员工的影响反馈进一步的认清自身不足,完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内在要素的进一步优化。

3.提升企业社会形象

随着新闻媒体领域和网络自媒体的发展,企业社会形象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越来越突出。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助于提高企业在群众中的认可程度,也有助于宣传企业,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企业文化无疑是影响企业社会形象树立的关键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还能够潜移默化的提升员工的形象和工作态度,为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奠定基础。并且通过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战略的影响可以从战略角度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对于社会形象的重视,帮助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的有机统一。

二、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方法

企业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发展,因此想要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一定要充分的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效的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并且积极寻找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结合点,实现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共同进步,相互促进的最佳效果。

1.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员工,员工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是关键的,它不但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水平和运行效率,还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文化建设。因此企业文化必须要明确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在遵守企业基本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要充分的发挥人文主义的关怀,加强对于员工的重视,从福利待遇到日常工作生活中,都要加强对于企业员工的关系和爱护,进一步的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责任感,将企业与员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员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不仅如此,对于员工的福利待遇机制也要进行有效的改革,要适当的加大福利待遇的奖励,通过优异的福利待遇更好的将企业员工团结在企业发展的轨道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加强企业内部文化活动的举办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的影响不只是来源于日常的潜移默化,还可以有效的通过文化活动的举办使员工更好的了解和感受企业文化,加强对于企业的了解和认同。因此企业内部有关部门要加强内部文化活动的举办,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发展历程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生动形象的为企业员工展现企业的发展之路,扩大企业文化在员工中的影响力,推动企业员工提高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不仅如此,企业还可以在对外招聘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对于企业文化的考核,不但可以扩大企业文化的影响力,还可以通过旁观者的角度对于企业文化发展中的不足加以重视和改善,更好的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进步。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适当的举办企业文化知识小竞赛,通过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发员工学习企业文化的热情,更好的推动企业文化在企业员工中影响力的提高。

三、结语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断完善,因此不可避免的要加剧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所以企业作为市场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一定要及时的认清市场竞争形式,通过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水平,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水平,更好的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帮助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 左小德,张进财,陈振炜.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兼与西方企业的比较[J].管理世界,2015,(1):182-183.

新媒体运营规章制度范文6

    关键词:地铁;运营管理;安全保障对策

    一、广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基本情况

    广州地铁目前拥有8条线路、145座车站、运营里程达236公里组成的线网。每天平均客运量超过400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784万人次,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左右。地铁车轮滚滚,每天面临的最紧要问题就是安全。近年来,广州地铁公司坚持以安全运营为中心,狠抓运营质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管理网络,在员工中进一步强调了“安全乃企业立身之本”的观念,在运营安全管理上强化各项措施:

    1.制度保安全。在进度和安全的选择上,广州地铁永远把安全放在首位。保卫综治、绩效考核、运输管理、应急预案、安全管理等近88个安全规章为地铁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三铁”作风抓安全生产,落实事故“四不放过”,确保了地铁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2.设备保安全。广州地铁通过引进国际上较为先进和成熟的技术,拥有一套较完善的运营设施设备安全保障系统,确保安全、正常运营。运营设备设施维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铁运营安全与否。为保证设备设施的质量状态,广州地铁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建立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提高维修质量。

    3.人员保安全。从新员工进入广州地铁的第一堂培训课开始,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就与地铁人的工作、生活就紧紧相连。《安全管理奖惩办法》、《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等21个规章制度是地铁保证安全运营的“法典”,“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安全文化则让每位员工全员皆“兵”,员工“违章即事故”的强烈安全意识则让广州地铁已安全运营了4000多天。

    4.措施保安全。亚运期间,广州地铁针对客流量大幅增长情况制订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亚运免费日5天,地铁145个车站、412个出入口,就启动三级客流控制高达200余次。

每停靠一个车站,每开一次车门,地铁司机都会仔细瞭望,反复确认,确保绝对安全才能动车,一个班次下来,开关门累计超过4000次,用广播提示近800次。

    二、广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方向

    目前,广州地铁正处速发展的黄金阶段,而安全是地铁运营的生命线,运营安全成为扩大运营规模的前提。所以,广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将安全管理融合到生产管理之中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是处置生产关系的原则之一,要保证运营生产全过程的安全,就必须将安全管理置于运营组织、维修组织运行的全过程。一方面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在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中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实际参与来实现过程控制;另一方面要求生产人员在开展工作中考虑安全因素,实现安全控制与生产管理的完整结合。

    2.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评估

    广州地铁将针对现行的运行体系,结合运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风险评估对现有运营系统加以完善;针对新设备的投入应用,对设备功能及运用要求进行评估,超前进行风险控制;针对运营组织体系结构进行改进,有针对性的开展风险评估,发现运营的薄弱环节,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杜绝在爆发之前。

   3.将安全关口前移

    随着运营管理经验的逐步积累,广州地铁必须将安全关口前移,将安全工作放到运营组织、维修组织的前面,在运营组织准备工作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在维修规程的编制过程中,通过安全人员的充分参与,并会同维修人员从安全角度充分预想,将安全关口前移到运营组织、维修组织中。

    三、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思考

    运营安全是地铁公司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广州地铁必须狠抓运营安全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安全工作的得失,同时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上有以下问题需要思考。

    1.建立运营安全评估体系是全面和客观评价运营安全状况的重要手段

    各个系统与设备的可靠性、运营过程的安全性以及处理事故和故障的及时性是保证地铁安全运营最重要的三个因素。那么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运营安全状况,并据此提出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改进措施,这就需要建立地铁运营安全评估体系。一般说来,地铁公司可与高校联手,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展开研究,并建立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模型,从而开发相应的评估软件。通过对运营安全评估体系的研究和探索,对正确评价地铁运营安全状况,纠正管理偏差,提升运营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提前介入工程建设是实现运营安全保障前移的重要环节

    地铁运营方是轨道交通工程的最终用户,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运营方的提前介入,一方面有利于最终客户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与建设单位共同研究解决措施,完善工程建设,并从整体上提高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运营方全面深入掌握交通设施情况,做好投用后的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因此,广州地铁可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提出在轨道交通新线项目建议书编制阶段,运营主体确定后,应组织运营方相关人员的介入,并明确介入的形式和不同阶段介入的内容,从而实现运营安全保障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