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制度建设意义和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制度建设意义和重要性范文1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主要是企业通过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或部门对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绩效等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内部审计制度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意义重大,能够提高企业的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能力,加强对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
一、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解决“委托—”风险问题的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构。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就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与此同时,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特征,也给企业带来了“委托—”的道德风险问题。
内部审计制度是解决“委托—”风险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委托—”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导致的。企业的经营者作为企业的会计信息资源的掌握者和占有者,其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很有可能利用信息优势来做出损害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行为。通过内部审计制度,企业所有者可以很好的对于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更多的掌握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信息,加强对企业经营者行为的约束,很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问题。
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内部审计制度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内部控制能否收到效果,都需要有内部审计制度来发挥监督和审查的作用。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比较弱化,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企业由于内部控制不完善而出现的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各部门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相关人员的事件非常多。因此,企业需要重视内部审计制度发挥的独立监督审查作用,通过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来为内部控制的加强提供保障。
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现状
1.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缺乏制度性保障
内部审计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内部审计制度相比,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基础非常薄弱,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缺乏依据和保障。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规范,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缺乏法律保障。我国曾于1994年颁布了“审计法”,并与2003年颁布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这是目前为止仅有的两部关于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律法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迫切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和支持。
2.企业管理层缺乏对于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很多企业的领导层对于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一些领导对于审计工作的认识仅仅限于外部审计,认为企业的审计工作是由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来完成的,很多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其次,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审计制度,但是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都是由财务会计人员来替代完成实施,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性没有得到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也大打折扣。
3.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
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没有完善的授权分权机制,职务分离机制等为内部审计部门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内部审计部门在执行内审工作时往往有着很大的困难和障碍,内部审计的独立监督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另外,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往往都是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层的领导之下,在内部审计工作执行的时候往往要受到领导的干涉和掣肘,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能真正的对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4.内部审计的手段比较单一,内部审计水平比较低
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手段比较单一,内部审计工作往往都是由财务会计人员来执行,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的水平比较低。其次,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还是传统的财务会计方面,主要是对于企业会计资料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审计,其目的是防止财务造假以及会计信息差错等行为发生。
以一家大型物流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情况为例。这家企业的内部审计没有单独的部门承担,而是每年由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进行交叉审计。内部审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由于财务部门人员的专业水平受限,对于内审综合知识的缺乏,导致审计结果不能完全真实反映,达不到内审应有的效果。同时,由于长年采取此种方式,财务人员对审计已经产生模式化思维,得不到审计所要的效果。另外,对于审计反映出的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对策
1.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律法规建设
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需要有外部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和支持。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比较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从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经验来看,西方国家都有着全面的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提供了非常具体的系统性的依据,使得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有据可依。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有将近30万人,内部审计制度的机构也有将近10万个,但是,却没有一部完善全面的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来为这么庞大的内部审计体系进行规范并提供制度保障。因此,我国需要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法律法规,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提供依据和保障。
2.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企业管理层需要意识到内部审计制度对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更好的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的重要性,从制度层面到具体执行环节全面的加强对于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重视,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建立良好的企业环境。首先,企业的管理层需要认识到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性,积极的领导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管理层应该以身作则,对于已经建立的内部审计制度要很好的予以执行和落实,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其次,企业应该赋予内部审计部门应有的权力,避免干涉和影响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很好的完成其独立监督职能。
3.不断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手段,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从以往的财务审计逐渐向包括经营决策审计、经济效率审计以及内部控制审计在内的全方位审计转变,企业传统的以财务会计审计为主的内部审计手段已经难以完成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因此,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手段,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例如,企业可以引入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将经营决策审计、经济效率审计等纳入到系统中来,通过财务经济信息的处理分析来完成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4.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需要有强大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和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知识面宽,政策性强,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财务会计类的知识,还要对管理、经济、法律、税收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有全面的把握。另外,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一定要有过硬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李军.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构想[J].现代商业,2011(05).
企业制度建设意义和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企业财务和会计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操作上都是有严格区别的。企业财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不管是否需要会计予以反映;企业会计则是对这种运动进行反映,前提是必须存在资金运动。二者的联系就在于,财务作为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的资金运动及其体现的特定经济关系,需要会计通过一定的方式予以反映,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从管理角度来看,随着会计职能的不断扩展,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的融合更加密切。另外,在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内部,从机构和专业人员的配置上没有也不需要分开。同样,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本身也能够加以区别。但在管理实践中,鉴于相同的管理目标以及企业高层管理者、机构和专业人员配备上的一体化,很多人认为,会计制度应称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包括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尤其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更没有分开的必要。本文也赞同上述观点,下面的论述中所提到的内部财务制度就包括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就是为了维护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秩序,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制度和管理要求而制定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各类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任务
(一)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任何一个希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不可忽视的基础建设。这是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对制度建设的定位,在他看来,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要想生存和发展,要想实现其目标,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和解决三个大问题:一是企业的制度安排的问题;二是企业战略选择的问题;三是企业文化塑造的问题。对于研究企业的人,还是经营企业的人,在这三个大问题上,都不可以回避,都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甚至连那些想了解企业的人,也必须从企业的这三大问题入手。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的核心功能是给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提供激励和约束。其具体功能:一是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二是提供有效信息;三是降低不确定性;四是降低交易成本;五是外部性内部化。所以本文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内部财务制度的重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协调内部各项会计管理活动及其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其次,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包括高级财务管理者对一般会计工作人员)考核评价企业会计工作成效的依据。
第三,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科学、合理规划企业会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体现和推行企业科学管理理念和发展思路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第四,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积极性尤其是专业人员充分发挥管理才能的重要手段。
(二)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包括制度设计和组织维护两个方面。那么其主要任务也应该有两个方面。
1. 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体系也就是制度设计。要想使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实现其所有的功能,实现其应有的作用,首要的任务是企业必须设计一套科学有效、适合于本企业经营管理的、高效率的、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
2. 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
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也就是制度维护。如何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不但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制度实施机制就是为了确保企业各项制度实施的顺畅。实施机制是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构成要件。离开了实施机制,任何制度都形同虚设。企业是否能够建立起一种科学有效的实施机制,与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企业文化、领导艺术、员工素质、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有关。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效益低下,并不是各项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从而影响了制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三、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
前文已经论述了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本文认为,就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言,更为关键的任务是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
制度实施机制是企业制度体系充分实现其功能,发挥其作用的保障,而制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状况是通过制度效率来衡量的。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我们的制度结构尽量达到耦合状态,纠正不足和矛盾,弥补缺失和漏洞,并辅之以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以求制度系统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和作用。
为了提高制度体系效率,确保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和作用,本文认为,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制度优先的意识,无论是对企业的最高决策层还是对一般员工,制度是至高无上的;其次是企业必须重视制度创新;第三是企业内部监督、考核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第四是运用现代财务治理理论,加强企业财务治理。
(一)制度优先意识
中国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企业的最大优势并不是技术上的优势,而是制度上的优势,也就是优于其他企业的制度体系。这种优势首先就表现为:在企业全员当中形成制度优先意识。企业的规章制度是至高无上的,其权威性是不容受到丝毫损害的,无论任何人、处理任何事务都必须照章办事。
企业的大部分内部制度尤其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更为重大的如内部财务制度、人事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制度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度的作用对象就是为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各级领导,而并非一般员工。通过考察分析近几年国家审计署披露的企业违规违纪案件,我们就会发现,但凡存在违规违纪事件的企业,其管理高层的制度优先意识就比较淡薄。制度是他们制定的,不能完全按制度办事的也是他们,尤其在一些可能约束他们行为的制度面前,当制度规定与他们的意愿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以权代法”,制度的威严在他们面前荡然无存。
任何企业,只要这种现象发生的次翟蕉啵尤其在各级领导、多个领导身上出现,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就会逐步陷入混乱,甚至走向瘫痪,继而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相反,企业的制度意识很强,人人都能按照制度的制定开展自己的工作、约束自己的行为,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会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优势就会充分的体现,就会逐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目标。
因此,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建立科学、合理、完善而且高效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首要的问题就是在全员,尤其是管理高层牢固确立制度优先意识。
(二)制度创新
创新为何能成为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在理论上我们首先来看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的科学论断。认为,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它经常处于发展变化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必然经历从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到不适应的变化过程。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也认可马克思的观点,并提出了制度效率递减规律:从动态的角度来考察分析,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有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所决定的,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原有的制度可能会不适应新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此时就必须对原有制度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否则,制度的效率就会下降。甚至有的理论还认为,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上,制度创新决定着技术创新。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因为我们对某些效率降低到已经不适宜的制度规定没有及时得到修订和完善,经常会发现或为核销流程繁琐低效率而抱怨、或为控制标准不切实际而发愁、或为考核指标不合理而哭笑不得、或为符合制度规定而不得不损害企业利益等等。
(三)分层管理与三权分立
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理论认为,企业财务的本质就是“财权流”,这里的财权就是指某一财务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包括投资、筹资、收益、财务决策等权能。财务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财权配置问题。
其中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观点,一种是关于“财务分层管理”的观点,本文认为对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尤其是对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实中大多数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都体现了分层管理的思想,从股东会(所有者层次)到董事会、经理层(经营者层次)再到财务部门(业务处理层次),其财权配置情况是不同的。一般情况都是,越到上面的层次,决策的权力越大,处理日常业务的任务越轻;越到下层,处理日常业务的任务越重,决策的权力越小。这种配置有利于顺利实现所有者的利益,充分挖掘经营者的管理智慧和才能,能够调动业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但实际问题时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最多也只是上一层次对其以下层次的监督,财务治理的效果不是很好。
企业制度建设意义和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 制度; 文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3- 0065- 02
1 建立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普遍的自觉,会使这一文化族群的某种能力达到巅峰状态。文化是某一族群普遍自觉的东西。这一文化的自觉越普遍、越深刻,那么这一文化能力也越有力、越持久,也越有竞争力。制造企业需要有规则的文化支持以使计划、工艺、质量、销售等一系列生产和市场的要求得到全面实现。这样,越是讲规则的文化,其制造能力越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
2 万马电子制度的建设、实施、管理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影响
以制造业为主的万马电子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光辉历程,各项规章制度从以前的一无所有到目前日臻完善,这也是万马电子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并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原因之一。规范程度高,治理结构就牢固,企业有健康运行的基础,企业的财产就不容易流失和产生重大损失。万马电子的各项企业制度简洁、透明,执行起来具有刚性,这样企业才能摆脱因资源价格上升导致工业企业利润下降的困境。
万马电子虽然企业规模大、产品种类多、员工队伍庞大,但整个企业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井然有序,发展稳定,分工细致,管理上层次分明,权责明确,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它是企业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
科学、有效、务实、有执行力的企业制度可以使企业生产出高、精、尖的产品,可以做大做强销售市场,可以培养出有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员工,更可以体现出高层领导管理智慧,赢得荣誉和地位。良好的制度总是通过实践总结完善再实践再总结再完善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而形成的。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一些内控机制不健全、刚起步、处于亏损边缘的企业,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反映在制度上也要求是动态的。制度要稳,但切不可一成不变;要变,但切不可朝令夕改。市场反馈有严重问题的制度不能总是修修补补,要认清形势。大刀阔斧地进行制度再造;不要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要斩钉截铁,方便执行;不能总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制度不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领导不能认为“我制定游戏规则,你照章办事就行了”。有问题是好事情,看不出问题那才是最大的问题,而制度执行中重复出现的问题则是作风上的问题。正如彼得·杜拉克所说:“绝大多数情况下,危机的根源在于人们正在做着各种‘正确’的事,但却做得毫无成效。”我们大多数企业都是如此。
3 企业制度管理如何走向企业文化管理
3.1 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的必然性
我们所有的制度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制度只不过使企业管理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矛盾从人与人之间弱化为人与制度之间。而人不同于物,人是有感情、有思想、有理念的,还有利己主义倾向,因此不能期望在没有任何外力的作用下,人们能够彻底铲除自身的劣根,自觉消除不良思想。这就如同人类自身缺乏对某些病毒的免疫力一样,为了获得这种免疫力,我们必须增强体魄,接种某些对这类病毒有克制作用的疫苗,使肌体内产生出抗体,从而产生对这些病毒的免疫力。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增强人的自我约束能力,必须依靠提高人的道德水准和自身修养。在这方面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产生独到的功效。通过营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廉洁奉公、忠于职守、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报效企业的文化氛围,筑起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以优良的企业文化来抵制腐朽思想和落后意识对员工的侵蚀,压制歪风邪气,截断险源祸根。
3.2 万马电子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观念。通过什么方式,以何种载体来整合员工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使之与企业需求、目标相融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点面结合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这方面我们已有许多有益的尝试。2011年万马电子十佳明星员工隆重揭晓,他们赢得掌声和荣誉,获得大家的尊敬。他们是各个岗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骨干、销售精英、服务楷模,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理应成为全体员工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是他们让全体员工体验到什么是企业文化所积极倡导的理念。还有每年年终都评出本企业的十佳销售精英、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等,这些都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使全体员工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帮后进的良好氛围。此外,一年一度的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排球比赛,也是公司员工共同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用激情共同打造优秀工作团队的一个很好的展示。在球场上我们可能经常会看到球员之间产生矛盾,事实证明:相互抱怨的球队往往是输球的一方;而众志成城、相互谅解、相互鼓励的球队,即使与对手在实力上有一定差距,也常常能爆出冷门,精神的力量可以产生强大的动力,给对手以震慑。优秀的工作团队也是这样,良好的工作氛围,使人充满活力和激情,促使大家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共同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只有这样,我们的团队才能无往不胜,无坚不摧,才能满怀自信地迎接挑战,才能经受住实践中的一切考验,成为优秀的团队。
4 总 结
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制度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制度更多地强调外在的监督与控制,是企业倡导的“文化底线”,即要求员工必须做到的;文化则更多地强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力量,强调内在的自觉与自律,是“文化最高境界”。只有用文化建设辅助制度建设,用制度建设丰富和提高文化建设的内涵,使两者相得益彰,才能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忠英. 企业文化——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J]. 商业研究, 2004(3).
[2] 谢健. 民营中小型企业制度创新[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企业制度建设意义和重要性范文4
一、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项目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认识不足
当前,在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房地产商品的开发和销售上,认为内部控制不能产生直接经济价值,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重视。加之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深入的认识,这就导致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只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内部控制操作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多侧重于事后控制,对事前的预防控制较为忽视,这就给内部控制的执行带来了较大影响。
2.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处置力度较小
当前,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项目中风险管理活动没有专门人员和机构负责,在风险管理中,每个人及每个部门只针对自己的工作采取一定的措施,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部分企业自身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缺乏认识,对风险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性和系统性,不仅事前风险管理缺位,且在事中和事后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对风险管理较为被动,不能主动识别、评估、管理和监控企业的主要业务风险,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瞬时性和间断性,且缺乏对风险的定期复核和评估,导致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对风险的规避能力缺乏,不能有效适应环境变化。
二、完善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要坚持相关原则
1.合法性原则
企业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在制定时需要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进行,因此,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需要遵循合法性原则,从而保障制度的有效性。
2.全面性原则
在符合内部控制要素要求的前提下,业务流程的设计必须能覆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将业务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不得留有制度上的空白或遗漏。
3.审慎性原则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能实现对各种风险的有效防范,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要保持审慎性的原则,确保能将各种风险控制在许可的范围内,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来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可能带来的损坏。
4.前瞻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具有良好的前瞻性,不仅要满足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且当企业内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内部控制制度能及时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确保与企业经营战略、方针及管理要求相适应。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对企业管理者讲,需要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给予充分重视,强化自身内部控制意识,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和执行,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同时要履行好监控、引导和监督责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并制定员工行为准则,认真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合法、公平、公正地处理企业与利益相关各方的关系。
(三)构筑严密的控防体系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起重要的监控防线,明确相关人员的业务权限及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还要强化监督职能,在常规的会计核算基础上,需要加强对各岗位及各项业务的核查。另外,还要确保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通过对企业进行常规稽核、离任审计、监督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还要对企业会计部门强化内部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构建风险管理控制框架和流程
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在组织上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岗位,并设计风险管理流程,流程范围覆盖项目相关的各个部门。在风险控制框架中,风险的等级要从成本、进度等指标上设置不同的组织等级进行处理。
三、结语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作为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小林.有效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的控制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14(21).
[2]张锦.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1(8).
企业制度建设意义和重要性范文5
论文摘要:知识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针对中小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1、知识管理的概念
伴随着信息革命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它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为主导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相比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不断地对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管理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顺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全球掀起一场全新的管理革命,知识管理应运而生。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管理活动。知识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在企业内促进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增值,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2、知识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是以庞大的规模和集中的管理来更好地控制市场和原料供应,以此来获得较高的效率。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企业创新是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和提高竞争力水平的基本途径,而知识资源成为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僧长财富的不可替代的企业创新的主要源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处在信息化、知识化的竞争环境中,其兴衰成败已不再单纯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还在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和运用。
知识资源不同于传统企业管理中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它具有复制性、非排他消费性并且在使用中不会引起边际报酬递减等特征。这些特征以及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所起的巨大作用将给现代企业管理提出新的课题。企业所面的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都将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伍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社会对企业核心资源的重要管理形式,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低下,缺乏知识管理的理念
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低下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一个难题。许多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一套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大多数企业是被动反应型的。由于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而在接受新概念和新信息方面显得比较迟钝,缺乏获取新知识的动力,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知识管理的理念表现得非常陌生。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知识管理在中小企业的实践和运用。
2、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影响知识管理的有效开展
因为知识的存储和交流都需要信息技术提供保证,因而,知识管理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化建设的程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采集手段普遍落后,对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重视不够,导致一些企业对市场反应迟钝,灵敏度不高,丧失发展良机。随着信息行业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日益活跃,信息的流动频率大大加快,国际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为标志的数字时代。而我国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严重滞后,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实施。
3、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不利于知识在企业内的共享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但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因此,在很多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当中,个人出于职业安全及个人地位等方面的考虑.不愿将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与同事分享和交流,企业也没有明确提倡和强调要加强共享和交流,再加上制度建设滞后,往往导致个人知识不能转化为企业的知识。企业文化十分不利于知识在企业内的共享。很多企业甚至出现企业资源部门化,部门资源个人化,个人资源独享化,给企业的经营安全带来的很大隐患。
三、中小企业进行有效知识管理的策略分析
1、创建新型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开展知识管理的重要保障。新型企业制度,要使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利益与命运紧紧与企业结为一体,鼓励企业知识的获取、共享、运用及存储,促进企业知识管理。同时,通过建立相关的制度鼓励员工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贡献出来,使涉及工作流程和方法的知识公开化,如通过网上办公、建立信息平台等,使企业员工能够在内部网络上获取、共享和交流新知识。总之,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大力开展有利于知识管理的制度创新。:
2、推动企业信息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知识管理是信息革命带来的管理模式的变革,建立完善的信息科技系统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要充分利用因特网,因特网给企业带来大量信息,创造无限商机,企业可以利用因特网进行海量电子商务。同时,注重建立企业信息部。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信息管理,加速企业的信息转化和共享。推动企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并拓展其功能,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任务。由于目前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政府和行业协会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局域网,以促进企业间的知识共享。
3、建立利于知识交流与共享的企业丈化
创建学习型企业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知识管理流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即知识的生成和获取管理。知识生成和获取的方式是学习,企业应当通过营造一种鼓励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统一广大员工的学习目标,鼓励员工通过自我学习丰富个人的业务知识,进而增加组织的知识资本,促进知识在组织内顺畅的传播、共享、创新和应用。这种环境氛围的营造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的营造两方面。硬环境的营造包括建立起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结构.完善企业的知识网络,建立起鼓励员工参与知识交流与共享机制和鼓励员工创新的各项企业制度。软环境的营造主要是要创找出一种鼓励学习鼓励知识交流与共享、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制度建设意义和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企业道德,企业道德建设,制约因素,企业管理
1 问题的提出
所谓企业道德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或者说,企业道德是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企业自身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目前,企业道德已成为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与伦理学家积极探讨的一大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并付诸实际行动。然而,企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企业在进行道德建设的时候,往往制定明确的可行性目标,采取各种适合于本企业的手段和途径,然而在建设成效上却出现很大的差别。这是因为企业道德建设在实施中,往往存在许多制约因素。要提高企业道德建设地实效,就不得不关注这些因素。
2 企业道德建设制约因素
2.1 先进的经营理念
企业行为取决于企业经营理念,经营理念决定了企业为什么经营,如何经营,什么是正确的经营等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水平总体上处于有高有低的非均衡状态,少数企业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而大多数尚停留在“以物为中心”甚至“以财为中心”的水平,以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最高目标。这种狭隘的理念导致了企业管理控制的片面性:业绩通过经济标准和经济结果来衡量;重视个人业绩的评价,而且更注重短期评价;过分强调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等。这种控制的结果是管理者忽视企业的道德责任,往往急功近利,行为短期化,使企业长远利益及社会利益遭受损失。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早就批评了这种企业目标观,提出了企业创造顾客的目标观,即企业的将来以及成功的第一位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企业对自己生产的商品如何判断,而是由顾客判断其是否有价值。创造顾客这一最高目标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企业应履行的任务,是企业把各种目标任务进行正当化、整合化的根据。他在其著作《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进一步指出,企业经营应该追求短期成效和长期发展,是道德、价值观的问题。先进的企业经营观应该考虑社会道德责任,维系社会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等等。在先进的企业经营观指导下的企业道德建设才是有实际意义的,否则只能是自相矛盾,其效力相互抵消。
2.2 企业家的道德境界
中国企业的道德建设,历来就非常重视企业家的道德培养,这也与影响了我国几千年的儒学思想“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关。然而,中国几千年来仍未脱离一种“人治”的传统,因而企业家个人的德行对于企业的管理风格、经营理念乃至道德水准都具有重大的影响。而在西方,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第一次明确提出,企业家的职能是组织劳动、资本、土地各项生产要素实施生产。他还对企业家精神作了如下的描述:具有判断能力,坚韧不拔,掌握监督、指挥和管理的技巧以及拥有丰富的工商业和社会知识。就企业道德建设而言,从近代以来的中外企业史可以看出,所谓“企业精神”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家人格精神的延伸,而企业凝聚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道德人格魅力。道德人格是企业家素质的内在与轴心,决定着企业家的人格魅力。因此,企业家道德人格是其素质(包括知识、经验、能力、品质等)的内化。企业家优秀道德人格的建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内在逻辑。从现代管理学的意义上讲,管理正在日益走向软化,即“软”管理在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行为科学更是强调企业领导者的角色要从过去的“说教育”变成今日的“谈心者”,要关心职工、尊重职工,要实行有人情味的领导,采用柔性管理,实现民主管理,激发员工参与管理。企业家的道德人格往往能够释放出巨大的管理能量。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社会的来临,企业组织的松散化与扁平化,劳动工时的弹性化,员工素质的高智能化,那种依靠强硬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显然将会不合时宜,企业家利用自身优秀的道德人格采来影响整个企业的道德水准,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将不失为一种智慧的管理之道。当前,企业改革、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实现,全社会道德风尚与企业伦理建设的根本还是寄托在培养与造就企业家队伍之中,一支宏大的、眼界高、具开放性、有很高素质、尤其是高尚道德人格的企业家队伍,将为建立全体企业所共同奉行的社会、企业伦理价值规范作出最终的努力。
2.3 良好的制度环境
一般而言,一个社会中人们的道德处于一种什么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为此而做的制度安排。。因此,企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进行制度建设,并尽可能使其成为一种“可操作的制度”。离开制度保证的企业道德,必然是空泛而无效的。需要强调的是,单纯的制度约束不是企业道德建设的根本,而必须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从政策、法规和具体操作技术等层面上看,制度的约束力仍然是一种不可缺失的“硬性”力量,与思想教育这种“软性”力量相辅相成。制度建设侧重约束人的行为,而思想建设中的道德信用建设则是解决职工意识形态范畴的问题。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下的企业道德建设,才是行之有效的。此外,由于企业制度是群体意志的凝聚,一经产生,便会对企业成员产生约束力,因而,企业的制度必须具有:(1)合理性。。企业的制度制定必须从自身情况出发,符合社会风俗传统,人们的日常生活规范,企业历史背景、员工普遍心理等等。同时,企业制度对于员工既应具有约束力,却又不应是遥不可及的,这样的制度才能称之为合理,才能为员工所接受。(2)健全性。健全的制度在制定的时候必须考虑社会、文化、物质等方面因素。健全的制度才能对员工的行为起到指导和约束的作用。。(3)权威性。制度一经建立,就要推行,所针对的对象不是某个员工或一部分员工,而是所有的企业成员。制度只有通过坚决的执行才能维护其权威性,否则只是一纸空文。(4)一致性。各项制度之间应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所有制度指向同一个目标,而不是相互矛盾。
2.4 市民社会的发展程度
对于市民社会的概念,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诠释。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个人私利的战场,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其中既指出了市民社会的不自足性(如个人的利己性、特殊性、差异性等),又肯定了市民社会中自由的许多因素(如经济自由、经济平等等)。而马克思则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的概念进行了批判和继承,提出市民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真正的社会形式”,“一个具有许多关系和规定的丰富的总体”,认为市民社会既是一个充分自由充分平等,又蕴涵相应秩序规则的社会关系总体。而在我国,在脱离计划经济的模式后,我国正逐步形成一个世俗市民社会,道德与法制正是这一社会形态和生活模式的法律化。市民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个人人格的平等化和利益的合理化,个人、社会与政府具有对等性。此外,这种对等表现为自由与责任的对等,即个人在具有自由性的同时,也必须具有自控性和相应的理性,同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个人或企业对于利益的追求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个人利益的保障与追求并不否定社会利益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与合理性,因为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作为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否则没有充满良知、道义和责任感的社会人文气息和经济秩序,任何个人利益都成了无源之水,个人利益就有可能成为欲望和堕落随心所欲的唱台。市民社会的发展为企业道德建设提供了主体条件,而企业的道德建设水平及发展程度常常被人们视为市民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之一。这是因为企业道德是经济市场化和社会市民化的必然要求,它代表了人类社会模式演进中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同样,作为社会的个体,企业无论何等独立平等,都必须依托于社会才能有所发展。市民社会的发展呼唤作为社会成员的企业必然担负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违背市场道德,践踏信用机制,然而在经历了整个经济领域的道德滑坡后,企业发现吞食这种苦果的仍是自己。这同样也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加强烈地呼唤道德建设的原因。因此,可以说,我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程度越高,社会要求企业所承担的道德义务也相应越多,而企业道德建设的任务也越重。
参考文献
[1]赵寿强:论企业道德建设的四个环节,《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5期
[2]张卫平:企业道德与企业发展,《经济研究》,2003年第9期
[3]王听杰:企业道德激励机制研究,《经济眺望》,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