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制度建设情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制度建设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制度建设情况

安全制度建设情况范文1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系统化;建设

安全是供电企业生产的前提,每个单位、企业、个人,只有先把握住安全关,才能保证生产的发展,正常的运作后,才能促使公司的经济利益发展。本文分析了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系统化建设措施研究。

1.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1安全信息建设范围广

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多方面的控制,因此在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范围广泛,“购电、输变电、配电、营销、服务“核心价值链的主要组成部分。输、变、配主要环节的完整的设备资产生命周期管理,计划平衡、运行、检修、调度一体化作业流程,从管理决策层次支持设备资产投资、维修项目、物料、人力等资源统筹和控制;从作业层次支持不同专业技术、各级生产运营的管理。如此复杂的信息建设范围内,安全生产的系统化建设就必须要实现全面链接和整体部署,自然地增加了安全生产系统化建设的难度,迫使供电企业的安全信息建设向着全面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但实际情况却是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建设过于片面,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模式,使得企业的安全生产控制没有形成一体化的完整信息建设。

1.2安全制度建设范围窄

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必须要全面、细致,但是很多企业都是简单地以《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为工作制度,缺乏系统化的分项目制度建设。安全制度建设的范围过于狭窄会使得制度建设出现漏洞,同时也引起了员工对制度的忽视,影响了制度的执行力度。目前,供电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78%事故是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习惯性违章是酿成企业事故的罪魁祸首。员工对每项工作程序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根本就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和习惯。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拘小节,在心理上视小心谨慎为婆婆妈妈,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就把遵章守制放在一边,凭经验工作,影响了安全制度的系统化建设。

1.3安全生产系统化管理缺乏

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系统化建设要依靠有效管理,供电企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安全方面需要依靠管理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系统的制度化建设。但是,目前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系统化管理缺乏明显的实效作用。例如:很多企业都是将安全生产管理作为会议内容强调,但是细致到工区、班组,仍重经济效益而轻安全,对隐患和“三违”现象睁只眼闭只眼,结果使许多安全管理措施失灵,工作被动。又如:企业管理手段以单纯的惩罚为主,不利于激发职工的管理积极性,没有形成有效的企业安全生产文化。

2.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系统化建设措施

2.1建立安全信息体系,推行微机保护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系统化建设为了更好地实现安全信息建设范围拓展的目标,应该建立安全信息体系,推行微机保护制度。第一,要确定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框架。以erp为核心作为一个全面的、开放型的信息平台,它的实时性、高度集成性、共享性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快捷,打破专业化管理和企业管理活动的脱节,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和营销系统与erp实现集成,构成电力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框架和支柱,为企业全局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第二,要建立微机保护模拟输入量。通过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测量系统中的电流、电压,作为模拟量的输入。通过电力系统元件的电流和电压以及由它们演绎出来的其他量如距离、突变量 ,来进行状态判别。例如:在系统发生短路时,次级电压中出现暂态分量,使次级电压不能随初级电压的下降而下降。微机保护系统就可以对于二次谐波制动原理的变压器差动保护,目的是不失真地变换电流的谐波分量。

2.2完善安全制度建设,提升执行力度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系统化建设必须要完善安全制度建设,提升执行力度,转变安全制度建设范围窄的现状,具体来讲包括:第一,建立健全评定标准体系。制度建设必须要有全面的标准

衡量体系,因此要建立电力安全生产的项目评价机制。对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及所产生的经济影响等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评价都遵循一个客观的、循序渐进的基本程序,大体上可概括为提出问题、筹划准备、深入调查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和编制项目后评价等几个步骤,其中关键性的工作就是对资料的分析研究。第二,要保证制定规划措施有序推进。制度建设完成后必须要保证执行力度,制度建设要充分应用到生产作业实际中,提高检修作业的安全、质量和效率,用实际工作检验各项成果的实效性。加强电网运行管理,科学安排运行方式,加大暗访力度,,进一步深化生产系统标准化建设,坚持实干、实效、实用的工作思路,以标准化、信息化为手段,强化执行和责任落实,固化标准化建设成果。要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第三,加强动态分类管理。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长期的任务。电力企业要加强对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检查和评估,动态掌握企业在标准化实施、保持以及持续改进等方面情况,确保企业标准化创建工作健康有序推进。第四,落实责任考核制度。为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杜绝各类安全违章现象,引导公司职员工搞好安全生产,保障职员工人身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特制定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安全责任考核制度的建立必须全面包括上岗培训达标考核、定期安全技术考核、安全知识掌握考核、班会出勤记录考核等。通过这些考核项目进行分数记录,按照项目部安全管理目标书,实现安全管理责任目标,将安全责任分解到各施工管理人员,各施工班组,使项目部各施工管理人员、各班组共同为安全责任目标的实现而努力。第五,开展安全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培树积极向上的安全价值观,促进安全文化落地,广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例如: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各专业岗位技能竞赛,通过以老带新、以赛促培、以考促训等方式,开展新技术、新装置培训,促进各专业人员岗位技能的整体提高。

2.3运用循环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效果

循环管理(pdca)是新型管理制度理念,在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循环管理分为四阶段各步骤:p(plan)--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建立质量管理小组,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针对发电部分、电力线路部分、变电部分、供电营销部门和教育培训部门等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具体到供电企业之中要保证每个科室、车间、工段、班组,直至个人的工作,均有一个pdca循环。通过质量计划指标连接起来,上一级的管理循环是下一级管理循环的根据,下一级的管理循环又是上一级管理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系统化建设必须要保证信息建设、管理制度两方面的全面化建设,具体来讲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系统化建设要建立安全信息体系,推行微机保护;完善安全制度建设,提升执行力度;运用循环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梁自梁. 略论基层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j]. 科技风. 2010(14).

[2]孟德红.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现状浅析[j]. 科技传播. 2011(10).

安全制度建设情况范文2

关键词:电力 安全 文化建设 探讨 实践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概述

福建能源集团鸿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是福建能源集团权属电力企业,建设两台600MW抽凝供热机组,目前是国内最大的单机供热机组,是一个节能环保型的电力企业,公司组建于2007年,经过三年的建设,于2010年底正式投产。公司的员工队伍均经过公开招聘选拔组建而成的,大部分员工来自五大电力集团和其他省级能源集团,由于来自不同的企业,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对一个新企业来说既需要磨合带来的困惑,更是企业一笔不可多得财富。

电力企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特殊行业,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涉及的专业面广、高风险的特点,因此电力企业的员工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一个电厂的运营情况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人员精心管理和安全操作。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环保节能调度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进一步推行,再加上电煤价格节节高攀,电价不能与电煤价格联动,电厂的运营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提高电厂在整个电力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而赢得市场的主动?这是摆在每个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的难题。通过管理,节流开源,降低生产成本是电力企业的直接途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软实力是基础。

自从2003年以来,中国电力事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电力企业的建设与扩张特别快,大唐集团、神华集团等新兴的电力集团开始与传统的电力集团竞争,电力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处于井喷状态,员工的流动性特别大,所以人才的需求和稳定性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待遇留人、文化留人成为电力企业一个重要手段,文化留人依赖于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也成为各个电力企业面临且亟需解决的课题。

2企业文化与制度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企业文化有丰富的内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验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成功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内在驱动力的基础。因此,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是互动的,具体关系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

2.1 电力企业的制度与企业文化是互动的。

电力企业的运营离不开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当电厂的安全氛围形成一种安全文化,即从制度上的要求“我必须安全”转变为企业文化的“我要安全”,那么这个电厂的安全是可以让领导放心的,在安全管理上是成功的。这也说明电力企业的制度与企业文化是互动的,那又如何形成“我要安全”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培养典型人物的形式,也可能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推展和传播。但要把倡导的安全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相应的一系列制度也是最好的载体之一。所以企业制度与文化是互动的,当员工普遍认同的一种企业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而把这种文化“装进”制度,则会加速这种认同过程。当企业中的先进文化或管理者倡导的新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又在催生着新的制度的形成。

2.2 电力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表现形态不同。

制度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企业文化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但二者却是一体两面,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如电力企业中的“两票三制”,这种文化已经是每个员工在工作中体现出来,每次操作需要有工作票来指导,这是有形的,杜绝无票操作,这是每个员工的精神状态。

电力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演进方式不同,是交替升华的关系。

文化的演进是采取“渐进式”的,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二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之中。从制度到文化,再建新制度,再倡导新文化,二者交互上升。企业管理正是在这种交互上升的过程中不断被优化,企业竞争力不断被提高。尤其是刚刚起步的电力企业,企业要经历基础建设阶段和电厂运营阶段,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就相互交替完善的阶段。

3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支撑,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的体现。当一个制度的出台后,其内涵没有被员工认同,制度只剩下强制的约束力,甚至会遭遇抵制。相反,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积极推动企业制度建设,是形成有自己企业特色的文化基础。鸿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新兴的电力企业,企业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一张白纸,规划好了,就是漂亮完美的画;没规划好,就是一张废纸。如何发挥公司优势,大力推动企业制度建设?

以集团公司的企业价值观为核心,推动公司的规章制度,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合理而有效的制度,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规范企业的管理,使工作有效地开展。集团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是“创新才有活力、超越才有希望”。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鸿山热电有限公司在推动制度建设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个价值观来开展,首先在制度建设要敢于去创新,不能照抄照搬同类型电厂;其次要制度上鼓励员工去创新。集团公司刚刚介入电力企业,鸿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是第一个大电厂项目,制度上没有指导模式,需要我们去创新地推动制度建设。创新的工作需要有创新精神的员工。比如公司在薪酬体系、后勤保障等一系列制度的出台时一定要考虑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活力?形成相应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团队,对于今后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围绕核心,统筹规划,是企业制度建设的关键。

把制度建设和企业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高效的制度体系。

当企业高速发展时,架构日趋复杂,规模日趋庞大。在管理层级不断叠加的情况下,“信息漏斗”现象可能会越来越明显:一项管理指令自上而下层层传达,到达基层时,实质内容可能已被过滤掉大半,理解上也和原意相去甚远。如何杜绝?就是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高效的制度体系。目前,公司正在规划企业信息化系统,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同步进行,非常有利于建设一个高效的制度体系。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包括:厂级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简称SIS系统)、厂级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如何把三个系统有效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把制度体现在OA系统的流程上,OA系统的具体事务来源于MIS系统,MIS系统的决策来源于SIS系统的基础分析。这样从信息化上保证流程不冲突,就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有序运转,让领导者从琐碎的事务中走出来,更好地掌握企业的运行和未来的发展。

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正,体现人性化管理。

鸿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新兴的电力企业,公司即将面临着从基建到生产运营转变的过程,认识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需要不同的制度体系做支撑,在制度上要及时修正,体现与时俱进和人性化管理的特点。推动制度建设也是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不断沉淀的过程。

4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

企业制度再周延和完善,不可能凡事都能做出规定到,当制度在执行中,形成了一种企业文化,不断去影响每个员工的言行,这时企业文化却能时时处处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所以制度永远不可能代替企业文化的作用,这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企业宝贵的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好的制度需要有高度职业素养的人来执行、来维护,要让所有的员工都参与到我们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来,通过我们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一致的行为规范,从而营造出良好氛围,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这才是我们建章立制的根本目的。这时企业的党政工团的思想工作是大有可为的,是具体的培养企业文化工作而不是抽象的思想工作。

党政工团部门要积极开展“修感恩之心,去恶守善”的系列活动,培养员工的知恩图报的心态。

感恩是人及动物共有的情感。在企业中,有感恩之心的人以企业为自己的一切,离开了企业发展,就没有自己施展的平台,个人生活的基础。员工会努力工作来回报企业。如公司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有困难的员工带去亲切的慰问。员工就会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久而久之,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如公司开展给生日的员工送鲜花和蛋糕活动,主动关心员工,让员工感受到一份亲情的温暖。同时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拓展活动,培养员工之间相互信任的感情,极力营造轻松、协调的工作氛围。

党政工团部门要积极开展“修宽容之心,去怨守和”系列活动,培养员工宽容的心。

宽容是一种企业文化,领导和员工之间多一份宽容的态度,少一份敌对的态度,领导的宽容对自觉员工来说是一份无形的压力。所以,宽容是风范,宽容是襟怀,宽容是和谐。一个宽容的人是快乐的,一个宽容的团队是和谐的,而宽容以原则和底线为前提,不是做人无原则,做事无底线。如公司可以将很多的信息公开,减少猜疑;还可以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让员工知道自己是被重视的,当员工犯错误时,是领导的宽容而不是纵容。

党政工团部门要把开展“评先推优”活动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员工上进心。

评先评优活动对员工工作行为的一次总结和鞭策,如何利用这个载体把“评先推优”活动形成一种企业文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将“评先推优”活动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如每年在评先评优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员工可以奖励一次培训,培训费用由公司承担,不一定仅仅限制于从事的专业培训,可以是自己职业生涯规划中欠缺的知识培训,从而进一步培养员工的上进心。在联想集团,“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是这种企业文化的体现在:通过联想事业目标的实现来达到员工个人理想和高素质生活追求的实现。

结论

作为公司的员工,是被制度约束着工作的效率高,还是发自内心的被使命感驱动工作的效率高?这个答案不言而喻,被使命感驱动的员工的工作激情,是任何奖惩制度无法达到的。这就是企业文化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企业文化就是员工心中的激情,它提供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告诉员工在企业里什么目标是最重要的,哪些是企业所提倡的和不提倡的,能够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朝同一个方向努力。 企业文化改变了员工的价值观。

安全制度建设情况范文3

【关键词】电力设备;安全运行;规章制度;变电站;变压器

电力设备是变电站、电力企业开展日常工作的“应急设施”,承担着发电、输电、电力运转等多重任务,在电力系统中的独特地位是不可小视的。电力设备的日常运行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安全”,失去了安全保障电力设备的运转将失去核心意义。所以,对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行有效的规制和管控,是发挥出电力设备核心功能的基本要求,也是变电站、电力企业日常运转的基本诉求。当前电力设备的运行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给电力设备的功能发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来确保电力设备处于安全运行的轨道,切实保障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转与功能发挥。

一、弘扬电力设备运行安全意识,健全电力设备运行安全保障制度

好的制度的建设可以确保电力设备真正处于稳定运转、高效工作的阶段,也可以推动电力设备制度化建设的形成,从而提升电力设备的生产转化率,确保电力企业日常供电工作的推进。

从当前的情况看,很多电力企业并不重要对电力设备的有效管理、控制和保养,使得很多电力设备的运行处于高负荷、高消耗的阶段,从而给设备埋下了许多安全的隐患。长此以往,电力设备的消耗与日俱增,电力设备的安全系数自然下降,进而可能导致设备的老化、腐蚀与陈旧,电力设备的功效就很难得到长期的有效保障。因此,无论是变电站还是电力企业在保障电力设备日常运行的进程中,都要宣扬、强化安全观念、安全意识,主要抓手就是建立健全电力设备运行的安全保障制度。

比如,针对变压器在高温季节高负荷运转可能导致的温度升高、设备安全隐患频发等现象,技术人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即在安全制度的指导性对变压器开展定期、定时和定性的检查、排查与维护,以保证变压器的安全工作处于可控区间。变电站要根据变压器大批量、高效能工作的现实状况,制定严密、科学的规章制度,以此作为工作人员对变压器等核心电力设备开展检修、维护和保养的核心依据,从而大大提升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系数。通过类似制度化建设的开展,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和管理,设备的功效才能得到很好的展现,变电站、电力企业的运转才有坚实的基础。

二、要健全电力设备的安全保护制度,维护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

所谓电力设备的安全保护制度,其实指的是对电力设备开展安全维护的相关规章制度,具体包括的内容十分繁杂,但是核心是“安全保护和防护”。只有健全电力设备的安全保护制度,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才能持续下去。比如,电力公司是电力设备保护的主体单位之一,承担着健全电力设备保护制度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重要的制度执行者。在实际工作中,电力公司应加强对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各项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按照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对电力设施进行巡视、维护、检修,及时消除隐患。

再如,电力公司要设立并维护电力设施安全警示标志,标志的主要内容包括:

1.在必要的电力架空线路保护区的区界上,应设立标志,并标明保护区的宽度和保护规定;

2.在架空电力线路导线跨越公路的区段,应设立标志,并标明导线距穿越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

3.地下电缆铺设后,应设立永久性标志;

4.应在电力线路的变压器平台上设立警示标志。

此外,针对电力设备保护制度的建设,还要包括类似的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电力电缆保护区从事下列危害行为:

1.焚烧草料、木材、油料、垃圾等物品;

2.取土、开挖、打桩、钻探或者倾倒腐蚀性化学物品等;

3.在地下电缆保护区内堆放垃圾、矿渣、易燃物;

4.兴建建筑物、构筑物或种植树木。

类似制度细节的规划和建设,是确保电力设备安全保护制度执行和落实的基础,必须引起电力企业、电力单位的高度重视。

三、建设完整的电力设备运行排查与维护制度,重点做好制度的落实

总体而言,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化建设来确保电力设备运行的安全,加强维护管理,是极为重要的。首先,要建设与电力设备制度相配套的监督与巡查制度,对制度建设、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管控;其次,要建立健全电力设备制度建设的责任制,对出现问题的部门、机构和个人进行必要的处置。只有这样,关于电力设备的一系列制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为电力单位的正常工作和运转贡献力量。

如,定期检修设备是安全管理的技术措施,定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是设备保养重要手段,定期检修和定期巡检有利于及时发现设备的机械故障,及时予以排除,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新时期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需要完整、有效制度的保障,而制度化建设需要电力单位多重的努力。安全运行制度的建设是维护电力设备运转的坚实基础,必须真正落到实处,抓好落实和执行。

参考文献

[1]屈卫锋.关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分析[J].电子世界,2012(14).

[2]沈亮.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分析与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 2012(30).

[3]高翔.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探讨[J].电子世界,2012(23).

[4]曲彬.关于电力企业全方位经营管理的探讨[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10).

安全制度建设情况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公寓制度;齐抓共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046-04[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公寓制度文化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祝玉芳(1954―),男,湖北孝感人,湖北工程学院副教授,处级调研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公寓制度文化建设,本文通讯作者。

现代大学生公寓制度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研究现代大学生公寓制度建设,对增强学生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意识,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全面协调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关于现代大学生公寓制度建设的理论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是实证研究仍然比较薄弱。为了更为深入地研究现代大学生公寓制度建设,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一、现代大学生公寓制度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5年5月至7月期间,课题组对湖北省五所普通本科院校(湖北文理学院、湖北科技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工程学院、黄冈师范学院)的现代学生公寓制度建设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与访谈。在五所高校共对大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120份,收回调查问卷1040份,有效问卷为902份,有效回收率为86.73%。

(一)学生对公寓制度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表1为现代学生公寓制度对学生学习与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的调查,有694名学生选择“有关系”项,其比例为76.94%;表2为学生守纪态度的调查结果,学生选择“自觉遵守”项的人数为542人,其比例为60.09%;表3是学违纪态度的调查结果,学生选择“正确对待,接受处理”项的人数为766人,其比例为84.92%;表4是学生对学校修改制度的态度调查,有604名学生选择“充满期望”项,其比例为66.96%。综合上述四项调查结果,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较强的法制观念,支持学校依法治校的态度明确,积极向上,但是也存在极少数持消极态度的学生。

(二)学生对公寓制度内容知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表5数据显示,学生选择“知道一点点”项的人数为490人,其比例为54.32%,居三项之首,选择“不太了解”项的人数基本上超过“比较了解”项人数的一倍。可见,学生对学生公寓制度的知晓度不高,学生公寓制度文化的宣传还比较缺乏。

比较了解知道一点点不太了解

15.5254.3230.16

(三)学生对现代学生公寓制度关心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表6数据显示,学生选择“不太关心”和“比较关心”项的人数基本相等。可见,这一方面说明部分学生的法纪意识还比较淡薄,同时也反映出公寓制度的亲和力不够、覆盖面较窄、渗透力也不强等制度本身的缺陷。

比较关心不太关心不关心

45.8047.107.10

(四)学生对修改现代学生公寓制度建设建议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表7数据显示,学生选择比例超过30%以上的分别为“学生生活限制过死的条款”项(44.57%),“阻碍学生自由发展的条款”项(36.37%),“制度存在模糊不清的内容或条款”(31.71%)。学生对公寓制度的设计与修改提出了很多务实、合理的建议。这些数据表明现有的公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设计缺陷,加强公寓制度的设计与建设迫在眉睫。

(五)学生对现代学生公寓安全制度关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表8数据显示,选择“贵重物品(现金)失窃的责任界定与赔偿”项的学生人数为458人,占50.78%,居五项之首,其他各项依次为“学生贵重物品被损坏的责任界定与赔偿”项为424人,占47.01%;“学生寝室物品存放保护条款”项为278人,占30.82%;“学生就寝时间规定条款”项为352人,占39.02%;“学生生活保护保障条款”项为288人,占31.93%。可见,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都比较强,学生安全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应该成为学生公寓制度修改的重点内容。

二、进一步加强现代学生公寓制度设计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法律为依据设计与建设学生公寓制度

指出,“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要“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以更好地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1]高校学生公寓制度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树立创建现代大学生公寓制度的工作思路,全面贯彻依法治校精神,以我国《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紧紧围绕培养高层次人才这一终极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全面科学地设计与建设学生公寓制度体系。增加制度的合法性和人性化内容,删除制度中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不断提高制度设计与建设的质量与水平,不断增强学生公寓制度的权威性、合法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公寓制度真正成为一部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的“教科书”,充分彰显依法治校特色。

(二)以人为本设计与建设学生公寓制度

据资料,学生有近80%的闲暇时间是在学生公寓度过的。坚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保护学生、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营造健康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学生公寓制度设计与建设体现现代人文精神的应有之义,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

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学生公寓制度建设应该突出以下“三个要素”:一是体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生活习惯,尊重学生的生活方式,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风俗习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把尊重学生的思想纳入公寓制度建设,并进行内容细化;二是体现关爱学生。在校的大学生,他们正值渴求知识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现代学生公寓制度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关爱学生发展,关心学生成才这一主题,把关心学生生活,关爱学生学习,用制度的形成确定下来,营造“和谐、发展、宽松、有序”的公寓环境氛围,让学生在充满爱的大家庭里,愉快生活、认真学习;三是体现理解学生。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有一定数量的独生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这类群体中的部分学生,有的对生活有较强的依赖性,有的性格比较内向,因此,学生公寓制度的设计,必须融人本精神于制度之中,突出对不同学生的理解,强化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困难和心理障碍的内容,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人生价值得到体现,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

(三)突出学生公寓制度设计与建设的教育与管理功能

1.突出教育功能特色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体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真正的教育永远是精神寻求。”[3]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以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创新精神和崇尚法律精神为主要内容,以体现公寓制度的教育导向性为着力点,通过启发示范、陶冶熏陶、潜移默化等方式,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制度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公寓制度具有现代教育气息与活力,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实现自我提升,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

2.突出管理功能特色

“管理就是组织人力和物力,以实现正式组织目标的过程。”[4]实现学生公寓制度的管理功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必须坚持树立人性化管理特色,通过人性化的制度设计与建设,使现代公寓制度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满足学生合理的、正当的生活要求,把温暖与爱心送到学生身边,使制度管理聚焦成强有力的亲合力;二是必须坚持规范管理基本做法的设计与建设思路,着力突出制度的公正、公平性,营造规范有序而富有人文气息的管理氛围,使学生在制度约束的正向影响下,由自发转为自觉,形成校园文化正能量;三是必须坚持依靠学生参与公寓民主管理的原则,“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人性。”[5]学生是公寓民主管理的重要力量,激励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是现代学生公寓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与服务中,能力得到锻炼,知识得到拓展,个性与爱好得到培养,养成讲诚信、讲道德、讲法制、讲秩序的良好风尚和习惯。

(四)创新现代学生公寓制度机制内涵

创新现代学生公寓制度机制内涵,是推动学生公寓实施有效“齐抓共管”的重要保障,建设高效的学生公寓管理体制,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保障学生权益的基层组织机构,也是学校与学生进行的有效沟通的有效渠道。

1.健全与完善学生公寓联动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与完善“五条线”工作机制。健全与完善以学校为主导,公寓投资方和社会相关行业参与的联动运行机制;健全与完善由学生工作部门牵头,学校后勤部门和公寓投资方参与,学生政工干部、学生干部代表参与的日常教育与管理联动运行机制;健全与完善由学校后勤部门牵头,公寓投资方和学生工作部门参与,公寓管理员和住寝教师,学生寝管会干部参与的公寓日常联动运行机制;健全与完善由学校保卫部门牵头,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后勤部门、公寓投资方以及学生楼栋安全员参与的公寓治安联动运行机制;健全与完善由校团委、校学生会牵头,学生寝管会干部、学生代表参与的公寓民主管理机制。二是明确职能与职责。建立会议制,联合办公制、联合检查制等相关制度,明确各运行机制的职权范围,服务职能与职责,确保学生公寓“齐抓共管”工作落到实处。

2.健全与完善学生公寓督导运行机制

学生公寓可以聘请校内外相关专家、学者或法律人士,组织学校管理干部、教师和学生,组建多种现代学生公寓督导管理平台,形成学生公寓事务管理的督导机制、会审机制、申诉(辩)机制、仲裁机制等学生事务管理督导运行机制,倡导文明执法,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风尚,明确各运行机制的责任与义务,明确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纪必追究的工作责任制,坚决纠正有规不依,执法不严,违纪不究的不良风气,切实维护学生的权益和执行制度的公平、公正性。

(五)加强现代公寓制度宣传力度

学生公寓管理部门与学工部、团委、宣传部等部门密切合作,利用校园网、论坛、微博、微信、广播、校报、宣传栏、黑板报等传播工具对公寓制度内容进行宣传;在公寓内举办与公寓制度相关的系列专题会、座谈会、报告会等,对公寓制度进行详细解读;还可以结合公寓管理的现实情况,作海报、标语或警示牌进行阶段性的宣传;对遵守公寓制度的良

好风气和现象进行宣传报道,对违反公寓制度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批评,以此强化学生对公寓制度内涵的认同感,获得学生对公寓制度建设的支持。

综上所述,现代学生公寓实施有效“齐抓共管”制度设计与建设,是学校实现育人终极目标的需要,是学校体现以人为本的窗口,是学校“依法治校”的重要举措。为了健全与完善现代学生公寓制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以人为本为核心,以突出教育与管理功能为重点,以创新制度机制内涵为特色,大力宣传现代公寓制度。

参考文献:

好风气和现象进行宣传报道,对违反公寓制度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批评,以此强化学生对公寓制度内涵的认同感,获得学生对公寓制度建设的支持。

综上所述,现代学生公寓实施有效“齐抓共管”制度设计与建设,是学校实现育人终极目标的需要,是学校体现以人为本的窗口,是学校“依法治校”的重要举措。为了健全与完善现代学生公寓制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以人为本为核心,以突出教育与管理功能为重点,以创新制度机制内涵为特色,大力宣传现代公寓制度。

参考文献:

[1]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2]胡弼成,上官晴.教育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及内部效应探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6).

[3]张冬梅.高校校园戏曲文化建设可行性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5(5).

[4]胡祖光,陈敬宇.中国管理学发展方向之管见[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12).

[5]张鹏,曹迎,李青合.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园审美文化建设新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2).

[1]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2]胡弼成,上官晴.教育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及内部效应探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6).

[3]张冬梅.高校校园戏曲文化建设可行性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5(5).

安全制度建设情况范文5

(一)评价信息技术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程度

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内控制度并高效执行,以保障信息应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是内控制度建设的意义所在。评价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根据业务工作和系统运行的需要,明确要求基层人民银行根据自身业务实际情况,制定《机房人员出入管理制度》、《计算机机房运行管理制度》、《机房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运行制度》、《重要业务系统运行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审计人员在明确基层央行应建立的信息技术内控制度数量的前提下,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建立的信息技术内控制度数量,由此得出内控制度健全率(内控制度健全率=已建立的内控制度数/应建立的内控制度数×100%)。内控制度健全率<100%,反映出被审计单位存在业务领域的制度真空,内控制度健全率>100%,则反映出被审计单位存在制度冗余,此两种情况的出现表明被审计单位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均未实现经济性的预期目标。

2.信息技术内控制度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审计和检查需要”或“上级行要求”,而是要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约束和监督作用,防范系统风险及操作风险,指导业务工作规范开展以保障应用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通过审阅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档案资料,审计人员应分析并判断被审计单位对于各项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并将有效执行的内控制度数量进行统计,计算得出内控制度的执行率(内控制度执行率=有效执行的内控制度数/已建立的内控制度数×100%)。若制度执行率<100%,表示被审计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内控制度,但并未有效执行,存在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的不对等,无法实现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反映出被审计单位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未实现效率性的预期目标。3.防范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和操作风险是基层人民银行信息技术内控制度建设的最终目的,评价内控制度建设的效果性,可以通过加权风险控制率指标来衡量。按照业务种类及系统类型对风险操作进行分类划分,并根据风险所造成的危害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经过加权计算即可得出风险加权控制率。审计人员通过加权风险控制率指标可以直观地评价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效果性。加权风险控制率指标越高(趋于100%),反映被审计单位信息技术内控制度建设的效果性越接近预期效果,实现了风险控制的绩效目标,相反则反映出被审计单位信息技术内控制度建设的效果性不佳,未实现绩效目标。

(二)评价信息技术组织人员配备及管理情况

科学合理的组织人员管理是保障信息技术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发挥人力资源效率最大化的基础。绩效审计中应引入对被审计单位组织人员管理的审计评价,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人员的岗位设置、人员分工、绩效考核、人员培训、转岗提拔等内容的审计,评价被审计单位在组织人员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1.通过岗位设置的完整率指标及岗位人员胜任率指标评价组织人员管理的经济性。审计人员在信息技术绩效审计过程中应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基本情况及岗位设置情况,将被审计单位设置的岗位与规章要求设置的岗位进行对比,计算得出岗位设置完整率指标(现有岗位数量/应设岗位数量×100%)。通过向各岗位工作人员本人及服务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工作人员胜任岗位工作的情况,得出岗位人员胜任率指标(胜任岗位人员数/接受调查岗位人员数×100%)。将岗位设置完整率与岗位人员胜任率加权合并为组织人员管理经济率指标(岗位设置完整率×50%+岗位人员胜任率×50%),来评价被审计单位组织人员管理的经济性。2.以被审计单位人员分工的平衡性评价组织人员管理的效率性。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能够发挥每一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工作人员的潜在能力,不断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在以往的信息技术审计中,通过现场检查和问卷调查,发现大量的工作任务往往集中在少部分人的身上,工作任务分配不平衡,整体工作效率较低。假设被审计单位科技人员有N名工作人员,则理想状态下每人的工作量应为部门工作总量的1/N×100%,审计工作中通过对科技部门负责人和所有工作人员开展调查,可以掌握每名员工的工作量占比情况,若个体工作量相对于部门工作总量的占比均趋于1/N×100%,则反映出该部门分工平衡,人员管理效率较高,若少数人员工作量占比过高而其他人员工作量占比过低,则表示被审计部门分工不平衡,人员管理效率较低。3.以岗位考核、转岗提拔情况综合评价组织人员管理的效果性。在信息技术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往往忽视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岗位考核和转岗提拔情况的综合评价。如果岗位考核的优秀结果过于集中在少数人,客观上反映出被审计单位存在工作人员不能胜任工作岗位,或工作任务分配不均等情况,没有实现组织人员管理的预期效果。作为一个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更新成员的特殊部门,通过统计审计期内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岗位流动和干部提拔情况,能够分析和比较科技部门在全行人才培养和转岗提拔方面的占比和排名,从而对被审计单位信息技术组织人员管理的效果性做合理的评价。

二、信息技术绩效审计的指标

(一)业务信息类系统绩效审计

评价业务信息类系统建设的成本控制。在业务信息类系统建设阶段,要查看项目成本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存在超预算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根据成本支出情况,计算成本使用的效率。主要绩效审计指标为:资金节约率(资金是否有节约,节约资金/项目总投入资金)、成本降低率(计划成本-实际成本支出/计划成本支出)、实际超支额占原预算总额的比例(超支额/预算总额)。评价业务信息类系统的生命周期。将实际使用年限与计划使用年限进行比较,检查评价是否存在使用周期过短情况。查看正在使用和已停用的信息化项目,分析已停用项目的使用年限和停用原因表1风险加权控制率指标计算表序号i风险操作数量R(i)业务操作总量S(i)权重W(i)加权风险控制率指标1-ii=1ΣW(i)×R(i)/S(i)观察思考(业务发展变化、项目自身功能缺陷),从而评价项目的使用周期长短。主要绩效审计指标为:实际使用年限与计划使用年限之比(实际使用年限/计划使用年限)、停用项目占所有自建项目之比(停用项目数量/所有自建项目数量)。评价业务信息类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将系统实际使用范围和计划相比较,评价是否存在系统功能、资源闲置情况;通过查看系统的各项使用功能,与计划功能相比较,通过比较评价系统功能的完整性。主要绩效审计指标为:实际功能占计划功能比例(实际使用功能/计划功能)、功能有效使用率(分四个级次:经常、一般、较少、未使用)。评价业务信息类系统的维护成本。通过调查掌握系统的后期维护情况,评价是否存在后期维护成本偏高、不经济情况。一是检查项目维护的成本支出,通过与项目建设成本相比较,判断维护成本高低;二是通过询问科技人员维护工作量,计算每月或每年维护该系统花费的工作量[小时/月(年)],从而评价维护工作量的大小。主要绩效审计指标为:项目维护成本占项目建设成本之比(维护支出/项目建设成本)、系统维护工作量占科技人员工作时间(月均维护时间/月工作时间)。

(二)计算机基础设施绩效审计

1.机房绩效审计指标

(1)机房建设绩效审计指标

衡量科技机房的建设是否符合当前的业务需要,应从“必须在机房内运行的设备数量”着手,计算出合理的机房容积,再根据机房高度计算出机房面积。其中机房高度应在2-3米间,过高则浪费空间、增大机房空调负荷浪费电力,过低则不易摆放服务器机柜等设备、不易散热,同样造成浪费。机房建设费用的测算,则应通过评估招标文件来进行测定。随着人民银行各类业务系统的集中化程度不断加强,省会以下地市中支的系统维护业务目前正显现萎缩态势,地市中支机房一般按C类标准建设,足以满足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业务需要。

(2)机房电子设备绩效审计指标

机房电子设备数量对机房建设的考核。设R=必须在机房内运行的设备数量/实际运行在机房内的设备数量。当R>1时,机房建设不能满足当前业务需要;当R<1时,机房建设存在浪费。机房电子设备可分为网络设备、服务器和辅助维护设备(如UPS电源和空调、新风系统和机房监控系统)。网络设备方面,地市中支的系统维护业务逐步上移到省会及以上机构,各业务系统对网络的依赖性却大大提高。审计中,应评价地市中支对机房网络设备以及办公大楼综合布线的投入能否满足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业务系统对于网络传输的带宽需求和不间断安全运行的保障要求。服务器设备方面,目前主要包括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网络监控系统等安全监测系统和ABS、TBS的业务系统等一些重要业务系统两大类型。审计中主要关注服务器各项参数设置的合规性,服务器运行状况,业务系统维护管理情况等内容,参考各类设备的维护制度,制定相应绩效考核内容,通过统计人员支出、服务器运行频率、系统差错率等参数,评价服务器设备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安全监测系统主要用于保护网络内部数据及其他系统的安全运行,应属于辅系统。对安全监测系统的绩效审计,主要看安全监测系统所占用的系统资源和保护网络系统安全运行的时间,如果安全监测系统所占用的系统资源过高,则其对业务系统运行反而造成影响,要扣除相应的绩效值。其绩效审计值=安全系数-购买成本*权重-系统占用*权重。2.网络建设绩效审计指标衡量网络建设绩效的主要指标有:网络线路连通性风险(一般采用2条不同服务商的主干线,设A服务商的风险率为Ra、B服务商的风险率为Rb,则2条主干线的风险率为“1-(1-Ra(1-Rb))”,其值在0-1之间。风险率越低,则表示出现网络连通性风险的可能性越低。网络带宽绩效审计,网络带宽是否满足业务需要,是指即使在业务高峰的情况下,网络带宽仍略大于业务流量,不至于出现数据包拥堵。测算此数值,应统计所有业务系统的网络需求。因2条主干线是各自独立的,所以不能分担网络需求,故每条主干线的网络带宽应为业务需要带宽之和。网络设备绩效审计,其中网络设备包括核心路由器、核心交换机和楼层交换机,以及办公楼布线、办公室信息点、办公室交换机等。核心路由器、核心交换机从数量上来说必须有主备机两套,还应从性能上对其进行绩效审计,即路由器处理能力的审计,可通过调阅路由器运行日志或观测路由器运行状态来得出相关数据,一般要检测两个指标:一是日常路由器负载应在5%-10%之间。二是路由器峰值负载不得高于80%。对楼层交换机的绩效审计则应从性能和数量两方面考虑,楼层交换机个数应为楼层放置点的(1+20%)倍,或至少保留2个备用楼层交换机。楼层交换机接口应为楼层信息点的(1+20%)倍,但不建议超过24个,如该楼层确实信息点较多(超过20个),可考虑使用再次接入小型交换机来解决。

(三)IT项目采购和外包服务绩效指标探索

安全制度建设情况范文6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或企业内部,具有独立经济行为能力的单位或组织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序组织形式和责任分工模式,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加强经营管理水平。从本质上讲,内部控制是一种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推行的政策和程序,这种程序贯穿于企业的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通过内部控制能够全面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与使用效率,能够进一步保障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地有序进行,能够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与完整性,能够确保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与发展方针的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对于高速公路投资型企业来说意义更为重大,因为此类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其经营过程有大量资金参与其中,而如何确保资金有效安全使用、如何进一步提升资金的潜在价值,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就成为企业决策管理层的工作重心和关注点。

提升内部控制管理质量的措施

1.树立正确内控意识

只有树立正确意识才能够指导正确的行为,对于高速公路投资型集团企业来说,内部控制需要实现全员参与,要实现全员参与首先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加强正确内部意识的有效树立。当前随着内部控制工作的不断推进,对于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点已经被众多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所认同。但是认同这个观念与真正树立起内部控制正确意识之间仍然存在许多区别,许多管理人员、领导干部对内控重要性还仅仅停留在概念化的层面上,他们虽然知道内控重要,但是如何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出这种重要性,同时如何将这种思想上的重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指导却不甚清楚。所以正确意识的树立必须建立在对内控工作的切实了解基础之上,不仅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要了解内控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与管控关键环节,同时也要加强企业其他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学习与掌握,从而促进他们把内控理论与具体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进而真正实现心中有制度、手上有控制。

2.注重内部控制的环境营造

内部控制工作有序开展,离不开一个良好健康的内部环境。因此,企业应该着力加强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企业文化建设,将内部控制意识真正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首先,企业要推行内控标准行为识别机制,通过树立正确行为典范来指导工作人员,不断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和思想意识。其次,是要全面灌输内控管理人人有责的正确理念及价值导向,通过奖优罚劣的方式约束员工行为,激励员工进步,营造内部控制文化。

3.全面推行预算管理,规范资金结算流程

加强预算管理,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具体内容方面。首先,要实行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及滚动预算的编制周期,加强预算编制与企业发展的契合度。其次,要加强预算管理的预警机制建设,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问题,寻找应对措施。再次,要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建设,通过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两种形式,切实提升监督管理水平。在规范资金结算流程的工作当中,要建立统一的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对成员单位根据需要,对内部结算账户余额进行及时调整,避免成员企业之间自行结算所产生的成本与风险。在成员单位与外部单位进行资金往来时,结算中心应该对资金安全、审批手续等方面严格把关,并通过自己的开户行与外部单位进行资金结算。最后,再根据结算数额对成员单位进行账户余额调整,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资金结算的安全性。

4.加强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

制度有效建设与制度得到有效执行这两者之间并不是永远保持一致的,从现实情况来看,企业之所以内部控制工作做得不够完善、不尽如人意,并不在于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多大的问题,而是因为具体执行制度的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基本的管理素质及专业知识而无法有效执行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无法切实提升内部控制管理质量,从而制约了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地提升。因此,当务之急,必须加强内控管理队伍的素质提升,要严格持证(职业资格证)上岗制度。同时,根据高速公路投资型企业在资金管理、人员管理及资源管理方面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并且严格推行岗前培训制度,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积极作用。在人员素质提升方面,我们不仅要加强内控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也要关注企业其他部门管理人员及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因为内部控制不单单是某一个部门的职责,也不是某一个部门就能独立完成的工作。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早已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必须加强每个环节的关键点控制,所以针对不同部门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要求,不断提升他们本职工作的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够更自觉、主动地执行内部控制相关规定,从而全面提升内部控制管理的质量,以达到降低经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5.加强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与执行力度

内部控制工作能否平稳有序地开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从内容上应该包括岗位制度建设、资金内控制度建设、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以及绩效考评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岗位制度建设要加强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定岗定责建设力度,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建设,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相对独立,形成相互制衡、互相监督的良好局面。资金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可推行企业现金池资金管理制度。现金池地有效运作,通过集团内部贷款模式推行,实现子公司之间资金地有效流动,避免子公司外借贷款的成本及风险的同时集团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子公司资金使用情况的控制与跟踪,从而实现对资金地有效控制。在资产管理方面,必须同时建立从资产购置、验收、管理使用以及回收等一系列台账化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资产使用、管理的安全性与科学性,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在绩效考核体系建设方面,要针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具体要求对相关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促进他们严格管理,也要针对内部控制对其他部门及组织,在管理上的具体要求制定出一系列评价指标,激发工作人员的参与热情,以及对自我行为的自律与约束。

6.加强内部审计机制建设

内部审计机制建设,对于确保内部控制工作地有序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内部审计机制建设首先就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地建设,严格内部审计人员的挑选与任用,由于高速公路投资型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的突出特点。因此,在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择上,必须要求内审人员对企业有较高的忠诚度。鉴于企业在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等方面有较高要求,企业应该积极地与社会专门审计机构加强联系与合作,聘用专家级人才参与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当中,从而借鉴专门人才多年来从事同类型审计工作的丰富经验,为企业制定出更为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具体工作流程,帮助企业管理人员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审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内部审计相关制度建设,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支撑。在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与严肃性的同时,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工方面应有的独特作用。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