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问题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财务问题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财务问题研究

企业财务问题研究范文1

关键词:离岸外包;服务外包企业;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服务外包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服务外包业既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又是高端现代服务业,同时也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领域。大力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有利于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产品出口;有利于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近几年来,我国大量服务外包企业的建立就顺应了这~转变的要求。服务外包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是来料加工制造业的20倍,而且服务外包业的能耗却只有制造业的20%。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要根据其与服务外包发包商签订的中长期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外包项目服务。其所承接的业务包括两大类型:一是信息技术外包(1TO),包括应用管理外包、应用软件开发外包、信息管理外包等;二是业务流程外包(BPO),包括远程财务管理服务、远程采购、存货管理服务、远程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呼叫中心等。虽然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8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近47亿美元,截止到目前全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超过4100家,从业人员近67万。在服务外包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仍存在着一些制约服务外包企业进发展的问题,其中,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是每一个服务外包企业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服务外包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在我国承接的离岸外包业务中,由于服务的客户分布在世界各地,各国的法律法规明显区别于我国,客户的业务类型及发包项目各不相同,使得服务外包企业完全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同时,由于服务外包企业自身的原因,财务风险始终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一)服务外包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

1 服务对象变化的影响

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对象广义上是发包的客户,狭义上讲是指客户发包的项目,即具体的服务内容。无论哪些对象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外包的承接方。首先,如果服务的客户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增加新的客户评估费用、新项目的培训费用。同时,由于服务外包企业往往会花巨资建立服务于客户的灾备中心(灾备中心投资巨大,并且主要服务于特定的客户),所以一旦客户发生变化,服务外包企业要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其次。客户服务内容的变化使得外包企业要调整已制定的营运方案。在项目服务过程中,任何服务项目的调整或变更都会额外增加企业的营运成本支出。

2 发包方国家政策的影响

发包方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环境明显区别于我国,任何一点国情和政策的变化都会给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带来各种影响和冲击。如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的保护性条款,以减少本国的损失,包括劳工政策、税收政策、外汇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均是出于保护本国利益的考虑。另外,服务外包企业为了适应发包方所在国税法的变更而对服务软件的调整和人员的培训均会增加营运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发包企业由于所在国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响而取消了已决定发包的业务项目,将对业务承接方带来不利的影响,使接包方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3 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

服务外包企业从事的是国际市场环境下的经营活动,国际市场的任何变化都会给外包企业带来致命的影响,如汇率的变化、服务外包市场的变化及地区的贸易保护等等。对承接离岸外包业务的企业来说,由于其承接的经济业务来自世界各地,其业务活动的具体对象发生在境外,自然会使用各种外币进行款项的收付结算,使得企业时刻处在外汇风险中。当外币作为业务活动中的计量货币时,汇率的任何变动都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影响。目前。部分服务外包企业对外汇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使企业发生了较大的汇兑损失。

4 资金供给渠道的影响

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面临规模小、缺乏品牌、缺少资金、创业环境不足等问题。其中,由于部分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小,业务开始阶段运营效益不好,并且由于高新技术产业自然会伴随着高风险,从而导致企业资金筹集渠道不畅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国家给予服务外包企业的资金扶持政策有一定的门槛限制,对规模较小的服务外包企业来说也难于享受到资金上的优惠。

(二)服务外包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

1 经营活动带来的财务风险

在离岸外包业务中,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的具体业务具有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科技含量高、交付时间快、业务虚拟化、环境差异大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并且都是发生在境外的经济业务,使得服务外包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经济业务本身在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中时刻潜藏着不可知的风险。当服务外包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国际化后,财务管理活动也自然变得复杂起来,其中自然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2 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差

由于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时间较短,服务外包企业也在经历着成长的过程,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企业的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应对风险的措施不利。在离岸外包业务中,企业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较多地注重业务流程的科学管理与维护,在财务管理中缺乏系统的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建设,不注重对财务风险规避策略的研究,对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没有科学的评估,一旦发生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非常事件,企业将陷入财务风险中。

同时,由于企业财务风险意识较差,在资金使用中也蕴藏着各种财务风险。在离岸外包业务中,企业为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对灾备中心的大规模投资也使得企业的资金被长期占用,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循环;由于承接的外包项目服务周期长及部分发包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因素而产生的应收账款问题也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入。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增强企业风险意识,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企业应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断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在承接离岸外包业务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加强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的防范。离岸外包业务的项目实施具有周期长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必须加强对客户的信誉评估及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信誉水平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信用额度和期间。在组织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应注重拓宽企业资金的筹集渠道,以保证企业资

金的正常供应,从而保证项目进行的资金需要。服务外包企业应加强对外汇资金的管理,遵守国家的外汇管理规定,时刻关注外汇市场的变化,对可能发生的外汇风险要根据汇率的变化情况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同时注意发挥汇率的杠杆作用,平衡企业的外汇收支,对远期的外汇收支必须进行科学的预测,以避免发生外汇损失。

应在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辩识、评价和分析财务风险,提出合理的风险规避策略,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二)科学评估外包项目,实行业务全程风险控制

服务外包企业要将财务风险的控制体现在外包项目运营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的洽谈、初期的评估、承接后的运营及运营中的维护等过程。在离岸外包业务中,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的具体业务具有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科技含量高、交付时间快、业务虚拟化、环境差异大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必须加强对外包项目的风险评估,并实行项目实施过程的全面风险控制。

对发包方的风险评估包括发包方的信誉风险评估、发包方的经营风险评估、发包方的环境风险评估等内容。对发包方的信誉风险评估中,发包方的资信情况直接影响服务外包企业未来收益的实现是否顺利,是否可以保证接包企业的现金及时流入;对发包方的经营风险评估中,发包方的经营活动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接包方的未来经济效益情况,因为一旦发包方产生经营风险,如其市场萎缩就会终止项目的外包;对发包方的环境风险评估中,发包方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政治、经济环境,发包方的环境因素会对其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接包方的经济利益。

企业自身的风险评估包括业务承接风险评估、灾备投资风险评估、营运成本风险评估、收益实现风险评估等内容。对业务承接风险评估主要是预测项目承接的可行性,承接项目后的效益情况;对灾备投资风险评估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灾备投资是指服务外包企业应客户的要求所进行的灾备中心或设施的建设投资,因其往往投资较大、回收周期较长,必须注意加强管理;对营运成本风险的评估是指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营运成本支出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对收益实现风险评估是指对影响未来收益实现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力求实现收益最大化。

(三)实行谨慎处理原则。制定外包风险准备制度

由于服务外包企业从事的是国际市场环境下的经营活动,国际市场的任何变化都会给外包企业带来致命的影响,并且其承接的业务具有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环境差异大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实行谨慎的处理原则,并建立外包业务风险的处理机制,制定外包风险准备制度。

外包风险准备制度具体可包括:离岸外包风险基金、灾备系统的快速折旧制度及坏账准备金制度。

1 建立离岸外包风险基金。服务外包企业从承接离岸外包业务项目开始,在其业务活动进行过程中始终是收益与风险共存的。企业应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离岸外包风险基金,即在外包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以预提方式预存出来,建立用于防范外包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外包风险基金的设立、提取及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2 制定灾备系统的快速折旧制度。服务外包企业可按照国家的规定,对用于灾备系统的投资采取加速折旧的办法,以尽快收回投资,应对可能产生的损失。企业应加强对灾备投资的管理和核算,所采用的折旧办法和对纳税的影响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处理。

3 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企业应按照国家的规定,对可能发生的坏账计提准备金,以应对应收账款形成坏账的风险。企业必须加强对客户的信誉评估及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信誉水平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信用额度和期间,加强对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会计核算。

(四)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服务外包企业必须加强对各种财务信息的整合利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强资金管理对任何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服务外包企业也不例外。

企业应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政策,争取取得国家的政策支持。商务部已出台政策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做强做大,强调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要创新金融服务,鼓励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上市引进风险投资等方式做强做大。企业要抢抓机遇,通过海外并购争取国际市场。拓展外资市场。各地方政府应将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纳入外贸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金融发展资金、科技研发资金、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现代物流发展资金和文化产业资金的使用范围,为服务外包企业广开资金筹集渠道,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应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取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同时,企业应加强对资金的合理调度和安排,使企业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服务外包企业必须不断增强财务风险意识,科学评估接包项目,并对承接的外包项目实行业务全程风险控制。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制定外包风险准备制度,增强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江燕红我国一些企业集团财务失败的原因分析[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7(9):16-18

[2]郭强企业财务风险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4):79-83

[3]陈华 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6)116-117

企业财务问题研究范文2

刘芳波(1991.11-),男,汉族,河南信阳人,大学本科,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10级。

摘要: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企业现代化制度的逐步完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财务分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对企业未来更有效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问题;对策

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利用会计资料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以便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1.企业财务分析的定义和内容

1.1 财务分析的定义

财务分析,是指财务分析主体利用会计资料及与之有关的其他数据资料,通过计算财务指标,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及财务活动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为财务决策、财务诊断、咨询、评估、监督、控制提供所需财务信息。其实质是财务分析主体对会计信息进一步进行加工、运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财务分析主体对财务分析的要求就是财务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

1.2 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状况分析的内容一般包括5方面:①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和变动原因的总括分析;②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的分析;③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分析;④企业偿债能力变动情况的分析;⑤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的分析。此外,财务状况分析还应包括财务状况变动趋势的预测分析,以及对各种改善财务状况措施、方案的预测分析等。

2.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大多重视会计核算,较少进行财务分析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大多数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管理决策很少依靠财务信息支持,造成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足; 另一方面,为了跟上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频繁的调整,大部分企业的财会人员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习新准则、新制度以及调整核算体系和会计信息系统上,很少有时间进行财务分析,从而不能真正很好的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发挥的作用。[1]

2.2 财务分析人员所依赖的资料具有局限性

在企业实际工作中,以会计报表为核心的关于企业的会计资料常常被人为包装,使财务分析失去可靠的资料基础。比如,会计人员在不违反会计规范下对会计报表进行的修正、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无视会计法规而提供的虚假信息。根据这些依据做出的分析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与客观实际不符,失去财务分析的重要意义。

2.3没有深入实际,分析表面化、公式化

许多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并没有渗透到财务收支和财务成果等各个业务活动中,只是根据数字谈数字,把财务分析变成表格、数字的说明;企业虽然提出来一些问题和改进的措施,但却没有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所以,这样的分析方式很难对实际业务起到作用。

2.4 财务分析的结果在实际中不能很好的运用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找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为管理决策者提供依据。但许多企业在把财务分析做好之后,并没有将分析的结果用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导致既浪费了企业的有关资源,也忽视了财务分析人员的劳动成果,会使财务分析人员感觉自己的工作成果没有得到重视,进而影响了员工参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2]

3.企业财务分析问题的对策

3.1 提高企业各级人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企业财务人员要认识到财务分析对企业的发展是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也要尊重财务分析的结果,各级人员共同努力,分析生产数据和业务数据,让财务分析能够顺利地完成。财务分析结果的质量对企业的决策、生产经营计划的制订都有重要的影响。并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2 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

通过制度来规定约束企业财务分析,可以更好的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虽然一些企业目前已经建立了财务分析制度,但是还并不完善。应该着手改变一些具体方面,比如,在企业中专门设立财务分析相关岗位,通过专业人员的专业分析,提高财务分析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应该遵守财务分析制度的要求,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3]

3.3 加强对各种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

首先,企业应该注意各种分析指标的综合应用。将定行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灵活结合、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比结合、总量分析法和个量分析法相结合、横向分析法和纵向分析法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发挥财务分析总体分析的效果。其次,企业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应该注意各个指标或因素方法的差异进行取舍,将特殊的因素独立分析。

近年来,企业编制财务报表和利润表已经完全不是其财务工作的终结标志。财务分析作为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延伸,对于正确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财务分析的完善已经越来越重要。(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潘浩明.纠正忽视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倾向.冶金财会,2011;3

企业财务问题研究范文3

一、通信企业财务集中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

1.通信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基础较为薄弱。对于通信企业而言普遍存在着收入来源相对较为分散的问题,收入还需要经过通信企业的营业厅、商务中心以及财务核算部门进行审核管理,处理数据任务量非常大而且数据非常繁杂。这些问题导致了在通信企业的财务集中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数据资料不准确、信息采集上报不及时、信息沟通存在壁垒以及难以为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提供支持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这一系列问题发生的根源在于通信企业采取集中管理基础建设条件较差,因而难以对财务数据进行统一有效的分析。

2.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混乱。现阶段我国通信企业在财务系统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管理流程过于复杂、分散,导致企业的财务集中管理混乱,甚至造成了财务收入流失以及财务危机等问题的发生。尤其是随着通信企业市场的不断扩张以及企业收入的迅速增长,管理流程的混乱无序会造成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资金集中利用率与利用价值不高,甚至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经营运转。

3.通信企业财务集中管理对于风险控制力度不足。在通信企业的财务集中管理方面,存在的另一问题就是实行集中的财务管理之后,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对于各个分支机构以及子公司的经济业务实际运行状况难以进行全面准确的掌握,对于通信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进行全面的核查与反映,因而对于通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力度减弱,甚至有可能成为通信企业财务风险点诱发风险问题。

二、通信企业财务集中化管理水平提升措施研究

1.完善通信企业财务集中化管理组织体系的设置。首先,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对财务集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调增,在财务集中管理部门设置组织架构严谨、职责分工明确、业务处理流程畅通的财务集中管理体系。同时,应该转变传统的财务集中主要局限于财务核算、资金集中以及报账等业务管理方面,进一步的完善在预算资源配置、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企业内部审计以及财会报表等方面的集中化处理功能,强化集中化管理平台的建设。第三,应该对通信企业财务管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扁平化的整体财务管理架构,进而降低管理成本,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2.优化通信企业的财务集中化管理流程。通信企业的财务集中化管理涵盖了企业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成本与收入核算、资产管理、财务会计报表管理、凭证管理、税务与合同管理等方方面面,在对财务集中化管理流程的优化上,应该将预算管理、报账管理与资金管理作为集中管理的关键进行全面的优化。在财务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上,应该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进行编制,以企业的现金流作为核心,采取以收定支的原则进行全面的管理,将全面预算指标安排至预算责任单位负责执行,并相财务集中管理重心及时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对于通信企业的资金管理,重点在资金归集、资金安全、资金存量、资金配置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企业的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使用与高效运转,实现资金收益的最大化。

3.强化通信企业财务集中化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对于风险管理,首先应该以风险为导向强化对于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于企业的关键财务指标以及关键的财务会计科目采取日常管理的方式,并将关键数据指标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实施责任管理模式。其次,应该定期的对企业各个分支机构以及子公司的帐套进行检查,尤其是对帐套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以及关联交易等进行定期的检查。第三,应该做好与分公司财务管理部门的协调沟通,及时准确的掌握各个分支机构的经济业务实质以及财务业务处理的关键点,并重点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企业财务问题研究范文4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问题;研究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其主体对象为企业,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对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有效的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科学的管理体制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长远健康发展,同时企业可对自身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进行有效的提高,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一、当前我国企业在财务会计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会计基础薄弱,财务控制力度不强

我们对大量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检查,发现多数企业在实际进行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各种问题,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没有规范的核算工作程序都是其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上述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有阻碍作用。企业为实现财务收支的统筹性规划,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基础管理制度可帮助企业在面对重大资金时形成严格的手续,同时对消耗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对物资收发也有相应的制度与约束,帮助企业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部分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相关制度制定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但在实际进行制定以及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单纯的注重表面形式就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导致制度本身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与意义,其自身具备的反馈作用以及监督作用都没有进行充分的展示。

《会计工作基础规范》是会计账簿设计的基本要求,多数企业实际在进行该项工作时没有按照相应的规定与要求进行工作,最终导致账表不符以及账账矛盾的现象出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在取得会计凭证以及对会计报表进行装订编制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与规范进行也会对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实际进行该项工作时一定要对上述问题进行充分考虑。财务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展开工作,有效避免出现原则性以及操作性失误,对计量工作以及确认工作进行认真的执行与核对,这种方法不仅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推动作用,还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现代企业在实际进行内部管理工作时还存在现金管理工作不够严格的现象,该种现象最终导致资金闲置或者资金不足的现象出现。部分企业没有对现金进行充分的认识,单纯的认为现金越多越是一种好的现象,没有利用现金进行有效的生产中转,最终导致现金资源浪费,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的赊销政策体系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企业在实际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对科学的赊销政策体系进行有效的构建,同时对催款措施进行强有力的构建,有效防止呆账以及账款周转速度过慢的现象出现,帮助企业实现资金回收,最终达到企业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目标。

2.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现阶段企业财务没有形成充分的风险意识,导致企业长期面对财务风险。上述问题有多种表现形式,我们主要将其总结为以下三点,并进行仔细分析。

(1)企业过度负债

负债经营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经阶段,财务的杠杆作用可以通过企业负债经营进行充分的体现。但该种手段同时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企业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认识,不对实际情况与自身经营能力进行充分考虑,单纯的对成本进行消耗,不结合自身还贷能力进行贷款,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影响。部分企业甚至存在从贷款中获取利润的错误想法,不能在短时间内对有限的资金进行有效利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给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企业短债长投

我国目前对企业实行宏观调控政策,这种新的形势加大企业贷款以及获取固定资产的难度。有些企业为实现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利用各种手段以及方法对贷款用途进行改变,导致企业形成流动资产低于流动负债的现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3)企业之间相互担保

同样资产进行重复抵押也是现阶段企业贷款以及经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投资新项目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实现顺利融资,但这种方式会增加银行对财务判断的难度,不仅不利于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会使企业的负债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企业经营成本以及财务支出都对企业资金链是否可以正常运行有直接影响,因此相关企业在实际进行资金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对上述问题进行充分考虑,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目标。

3.会计核算体系落后,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部分企业规模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公司管理负责人以及投资者都是同一人,这部分没有专业水平较低,不精通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虽然管理人不断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但在实际进行工作时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只能根据经验以及简单的财务报表进行核算,不仅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一定影响,还对企业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财务会计核算对企业之间竞争有直接影响,企业负责人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其进行充分认识,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以及方法对财务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同时企业必须注意对财务部门的设置,积极有效的进行财务核算工作,有效避免会计人员单纯的将工作重心放在日常账务处理之上。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现阶段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与问题,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不仅受到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们主要将其总结为以下两点并进行分析。

1.社会因素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逐渐向市场经济发展。范围广以及跨度大是相关财税法律的主要特征,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人民的需求,因此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

2.企业内部因素

由于财务会计人才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前企业财会工作的发展,制约了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如果不懂得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的相关专业知识,不能良好地进行组织管理,是很难以做好现代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

由于当前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不成熟和相关管理人才的缺乏,严重的制约了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两个主要因素之间又存在有一定的互相影响关系。因此可见,优化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加强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三、解决当前企业财务会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1.政府部门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

要解决当前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仅仅依靠部分企业进行自我完善和改正是很难以形成社会效应的,财务会计工作并不是独立的,要彻底的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需要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实现科学化的管理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最终是需要工作人员去执行的,保证企业货币资金的安全运作,需要保证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最基本的企业财务会计人员需要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这是最低程度的要求,对于资金货币岗位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鼓励他们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参加到继续教育的活动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

2.加强财务会计工作的O督检查力度

当前的很多企业只是在年末的时候对现金进行盘点,由出纳人员盘点出现金的实际存储数额,会计复核后和总账里的数额进行相对比,检查两者是否一致,然后填写《现金盘点表》。在平时的工作日内,企业的负责人应该加强对现金的盘点力度,实现良好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能够适当的采用突击盘点,来督促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将这件事情彻底落实,及时的发展现金收支中所潜在的问题。

四、结语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财务管理的核心是会计核算工作。企业要做好财会工作,首先需要提高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和认识,从大处着眼,从工作根本起步,同时加强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问题研究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会计;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2

一、引言

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左右;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实现利税占全国的40%;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占新增就业人数的90%左右。显而易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失败率较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财务会计上的不规范表现较为突出。

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人员少、业务单一、组织结构简单,组织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逃避纳税、逃避债务的愿望比大型企业强烈。在会计核算上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是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有些民营企业的企业主认为企业的财产就是个人的,只要自己有需要就可以任意调动企业的流动资金,这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配备不符合会计规范。在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财务会计人员少,业务素质低。有些财务会计人员兼顾多项工作,有一专多能的要求,但是受中小企业工资福利水平等限制,很难吸引到高素质人才;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薄弱,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

2.不依法建账或者建账不规范,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中小企业有些根本不设账,以票代账,或者设立账簿,但账目混乱。还有些企业设置两套甚至更多账簿,以应付不同部门,如“亏损账”是专门应对国家税务部门的,以偷逃税款;“盈利账”专门应对银行部门的,以套取贷款。据统计,中小型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78%左右,这表明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账务核算上,待摊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违规操作经常发生。

(三)新业务层出不穷,中小企业较难适应

新业务的不断出现,使得中小企业较难适应其业务要求的变化。比如在无形资产核算上,对于商标权、版权、外观设计专利、专有技术等项目,“国内会计”与“国际会计”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关其核算的要求在不断改进。还有对国际贸易影响较大的质量认证、卫生认证、环境管理认证等,如何纳入到无形资产中进行核算等问题,中小企业解决不好,很容易引起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误解,给中小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设立会计制度的目标就是要保证企业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规则运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到相应的会计账户,使编制的跨期会计报表符合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要想达到以上要求,中小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会计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等。

三、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小企业会计模式

依据《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可以建立其相应的会计核算模式。只有建立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的小企业会计模式后,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才有可能按照要求、门类记账;按照会计制度中设置好的会计科目对业务进行分类、整理,才能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防止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另外,小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建立后,还能够健全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管。

(二)整顿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人员

从账簿、凭证管理入手,严格规范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新《征管法》第十九条规定,所有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都必须按照国家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必须根据合法、有效的凭证进行账务处理。通过强制建账的手段,减少税源的流失,促进税收征管。为便于税务机关及时了解掌握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处理方法,纳税人有义务将其报送税务机关备案,如果纳税人不报,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在保持纳税人生产经营及财务管理灵活性同时,强调必须按照国家制定的税收法规和有关规定计缴税款,保证国家税收应收尽收。

(三)促进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强化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认真学习《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促进财会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其具体操作主要有:1.各地财政部门要配合中小企业业务管理部门和工商联等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措施,积极组织《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培训工作,将小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纳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2.从中小企业自身做起,完善用人机制,敢于推陈出新、摒弃陋习,积极为年轻的、业务素质高的财务会计人员创造有利条件。3.对高素质财会人员的待遇应予以倾斜,吸引财会本科生、研究生到中小企业去工作,逐步改善其财会人员结构。

企业财务问题研究范文6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解决方法;建设体系

1.财务预算管理的历史演进

1.1产生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

早在18世纪,英国和美国就先后出现了预算管理的方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急速发展,企业规模壮大,管理人员增加,产生分权管理,如何协调分权和集中控制成为突出问题。同时企业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也导致一些企业生产过剩、产品销路不畅,这些产生的问题迫使企业管理者开始对市场的情况进行预测,并且开始计划其本身的生产能力与销售,协调部门间经济活动,于是有些管理者把预算引入了企业管理。

1.2发展期(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

随着预算管理的应用,一些经济管理学者及会计学科的研究者开始对预算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控讨和研究。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企业预算管理先后受到会计理论及其他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在管理方法及理论上得到了很大发展。1923年至1929年全美掀起了会计师与工程师协调研究预算控制问题的。如今美国的大公司运用预算管理方法极为普遍,如通用电器公司、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等都运用了预算管理方法。

1.3成熟期(20世纪80年代后)

企业预算管理不断发展成熟,进入20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西方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实现了信息的迅速、准确传递,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成本,为费用、成本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且,这时的预算管理从最初的计划、协调生产发展成为现在的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多项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经营管理机制,成为企业内控的核心内容之一。

2.现行财务预算在企业中应用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企业还对预算管理缺乏系统性的观念,南京大学的课题组就预算目标确定的表决权问题专门做了一项调查:在预算目标的决定权问题上,由总经理做出决裁的比重最大,为43.3%;由董事会做出最终决裁的企业数量为30%;由专门的预算机构做最终决裁的企业仅为16.7%。一些领导对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及功能了解不足,并没有发挥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其他方面的作用,有的企业虽然设置了专门的机构,但是却疏于预算执行的跟踪和调整,以及控制,这就说明管理者或者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使预算的执行力度比较差。

2.2缺乏客观性和系统性

预算编制的首要问题表现在编制的内容上。一是内容缺乏客观性,也就是编制的数据往往是根据上年的数据,而不是基于现时情况的数据,或者只将采购数据简单的按年末价格为基准制定。另外,预算编制缺乏系统性,多数企业编制预算侧重于生产经营预算,如采购预算、生产预算、销售预算、费用预算,而忽略了现金流量预算、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预算。这表示很多企业并没有把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协调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体制进行应用,这会导致企业对未来现金流量、偿债能力、变现能力、财务状况无从把握,削弱了预算管理的作用。

2.3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预算编制的另一个问题表现在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预算方法单一,缺乏完整性。不能划分基层预算单位,不能对基层的预算单位的业务活动提出计划,也不能进行效益分析并分出等级,使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大打折扣。并且由于目标不明确,责任单位划分不清,成本费用没有落实到责任中心,缺乏成本管理的可控制性,绩效的考核缺乏依据,使得预算管理缺乏合理性。

3.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及一些建议

预算管理是一种数字化的责、权控制,是整体利益目标下的资源分配与责任定位;是一种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全面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整体“作战方案”,也是激励与约束的核心。企业应当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将财务预算作为制定、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的依据。

3.1加强预算管理的理念

预算管理是企业加强集权管理,实现集团公司对分子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虽然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困难重重,但是根据国内外众多企业的管理经验,预算管理对企业的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全的预算管理能控制企业关键经营指标,通过对事前编制、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考核,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3.2加强素质队伍的建设

全面的财务预算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而这些方面和环节的工作是由不同的部门的人员分担的。有关部门和企业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并加强素质队伍的建设,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及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预算管理的效果。财务管理部门通常是在财务预算委员会或企业法定代表人的领导下,主要负责组织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审查、上报、下达等具体工作,跟踪监督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财务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及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和意见。由于财务预算数量大、环节多,涉及财务、会计、管理、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许多参与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需要,应该加强这些人员的培养。

3.3建立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

企业预算编制是一个上上下下的过程。编制预算时应遵循一些原则:以经济效益为标准。一切成本费用开支要以是否有经济效益作为衡量标准,无效益业务活动不分配资源。根据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目标科学安排业务项目和工作计划,进行成本费用预算,合理配置资源;权责匹配,实事求是。合理划分各预算责任中心的责任和权利,完善绩效考核,实现各责任中心的权、责、利的统一。成本费用预算要立足于生产经营实际,切实将所掌握的资源管理好;全员参与,充分沟通。企业每位员工(特别是项目经理)都是成本费用开支的主体,员工的行为影响企业效益,因此,预算编制不仅仅是预算管理员的事情,每一位员工都要积极参与。

4.结论

在以目标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目标利润及由此分解的各个分预算目标是考核各级各门门工作业绩的主要依据及准绳,通过实际预算的比较,便于对各部门及每位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以些为依据进行奖惩和人事任免,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仿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这种考核评价方法,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环境多变的情况下,比本期实际与上期实际相对比的方法,更为科学合理。国灰超过上年钷历史最好水平,只能说明有所进步,而不说明这种进步已经到了应有的程度。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对工作业绩的考核是在对期差民进行认真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反映,它既有对历史变化趋势因素的分析,又是包含了对客观环境因素及执行主体自身因素的分析,这种评价是比较客观公正的。同时,利润指标还可作为企业经理经营业绩的评定标准,将预算瑟实际利润比较是很多跨国公司常用的线是业绩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