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底蕴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底蕴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底蕴的理解

文化底蕴的理解范文1

舞蹈与文化既是两种不同的知识范畴,又有着无法割舍的内在联系。

1、舞蹈是文化的载体

舞蹈在文化内涵方面拥有语言艺术与形体艺术两大基本特征,而且舞蹈主要以形体艺术的无声语言表现其文化特征与风格特征,所以,形体艺术是舞蹈最主要的文化特征。形体艺术的历史要比语言艺术的历史更为久远,在人类语言尚未形成的时候,人类已经开始用简单的声音变化、手势语言、体态特征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沟通,也就是说,人类初期的形体语言是信息交流和人类文明的最初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交往程度的加深,形体语言无法承载过多的信息量,其信息传输功能逐渐居于次要位置而被弱化。随着舞蹈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发展,形体语言又一次焕发青春,以其独有的形体符号的表现方式在艺术殿堂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艺术体系中,舞蹈拥有情感要素、韵律要素和造型要素。舞蹈的情感要素描述着舞蹈者与舞蹈主题的思想内涵,表现出人类对社会生活、对大自然、对舞蹈、对自我的审视与描述。舞蹈的韵律要素自然要和音乐节奏、运动规律协调一致,表现出很强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由此可见,舞蹈在抒情性、节奏性、造型性三大本质特征上都表现出强烈的文化信息。

2、文化是舞蹈的灵魂

舞蹈是人类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朵奇葩,记载着编舞者在舞蹈创作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心理状态、思想意识以及对舞蹈艺术的深度认识,可以说,舞蹈是人类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艺术结晶,其中,编舞者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以及艺术创造力都能够对舞蹈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从而使舞蹈生动诠释出编舞者对社会、对人生、对舞蹈的看法与体验,编舞者的个性化思想和艺术化创作使舞蹈具有鲜明的主题和深沉的思想内涵,从而赋予舞蹈生命和灵魂。不同的地域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也滋养着不同的舞蹈形式。以古典舞为例,古色古香的古典舞在欧洲大陆上一般都统称之为芭蕾舞,并表现出与中国古典舞风格迥异的舞蹈特征。芭蕾舞是集音乐、戏剧、舞美等诸多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独特舞蹈形式,表演者绝大多数都是脚穿特制足尖舞鞋的女性,并且在舞蹈表演过程中主要通过以脚尖立地、身体笔直的形体姿态进行表演,所以,很多人喜欢把芭蕾舞叫做“脚尖舞”。芭蕾舞表演能够创作出亭亭玉立、风姿卓绝的舞台风格,究其原因主要是欧洲人开放的个性以及追求自然、浪漫、高雅的文化时尚,从而造就出芭蕾舞与众不同、别有洞天的艺术特色。

二、提升舞蹈教学文化底蕴的有效策略

“现代舞蹈艺术研究的实质就是揭示艺术作品中的身体形态、动作语言形态的形成和变迁与时代的风尚、文化的变迁之间的紧密联系,揭示舞蹈艺术中的文化意义”。

1、强化舞蹈文化教育,助力舞蹈技能学习

教师要看到舞蹈文化教育的强大辅助作用,提升学生对舞蹈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的理解,更好地把握舞蹈作品的文化底蕴。因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高格调的审美层次,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主动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从而有效强化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感悟和把握,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表现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为学生的舞蹈学习打下坚实的主体基础,使学生的高效舞蹈学习成为可能。学生了解舞蹈的文化底蕴、社会背景、思想内涵以及创作动机后,就会对舞蹈拥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能够深刻理解舞蹈动作的思想内涵,实现舞蹈创作情感的回归与再现,为即将进行的舞蹈学习做好情感准备、思想准备,从而使学生在舞蹈学习时实现与舞蹈创造者在情感、心理、思想、动机方面的高度一致,能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将个人的情感与舞蹈创造者的创作激情、创作心理产生共鸣,并能够完美展现舞蹈创造者倾注在舞蹈中的诸多情感元素,实现舞蹈学习的高质量开展,全面推进学生的舞蹈学习和艺术成长。

2、创新舞蹈文化教材,提升舞蹈教学效果

教师不但要强化提升舞蹈教学文化底蕴的积极意识,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全面理解,还要创新舞蹈文化教材,为表现舞蹈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以及创作情感准备好充足的文字材料或影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艺术,保持舞蹈学习的“原汁原味”,为舞蹈教学课堂效果的大幅度提升创造条件。另外,教师还要实现舞蹈文化教材的先进化和时代化,将时代元素和科技元素融入到舞蹈教学中,以现代人的角度看待舞蹈创造者当时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并以现代人的思想去审视和表现舞蹈,既做到对原舞蹈艺术内涵的继承,也实现对原舞蹈艺术内涵的创新和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从而有效促进舞蹈教学的科学发展。

三、结束语

文化底蕴的理解范文2

一、经典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诵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了“讲——问——答”的教学内容。教师着重想通过诵读以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忽略了经典诵读的重要性与有效性。课堂上的诵读时间往往很短暂,不能达到经典诵读的目的。即使有老师给学生预读文章、诵读文章的机会,时间也并不充分,教师对诵读成果考虑较少。当然这也与教师对诵读认知不够深入有关系。

(二)诵读的机会少

教师往往将“限量”诵读机会给了尖子生,忽略其他同学。课堂经常出现诵读学生限于四、五个,旁听的学生把诵读时间当成空闲娱乐时间。他们认为教师不会问到自己,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发呆或者做别的事情。大部分学生得不到诵读机会,导致经典诵读变得毫无意义。

(三)诵读指导方法单一

学生诵读经典后,自己体会其中意义,才能实现经典诵读的目标。而现在,教师诵读教学指导方法单一、生硬。最常见到的场景是:教师在讲解课文、分析问题时,让个别学生起来诵读某一段。学生诵读的时候表情较生涩,不能真正融入到课文或经典文章中。教师的指导行为影响学生对诵读的理解。学生误认为经典诵读就是教师安排的任务或者当作一个问题来完成。即使有的教师会稍加指导诵读,也只是注重声音形式,并不关心文章的深层韵味。需要表达强烈感情的时候,教师便让学生重声去读,表达舒缓情感的时候,便要求学生轻声朗读。此种诵读指导方法实在不能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味。相反还会引起学生对名文名句的抵触感,觉得它们只不过是考试要点。经典诵读指导方法的死板、单一,大大削弱了诵读的意义。

二、经典诵读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增加诵读时间,增加诵读方式

面对现在经典诵读时间的减少,教师可以将经典诵读范围扩展至多种学科中,例如:思想道德、美术等。通过拓宽诵读范围,延长诵读时间。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设计专门的诵读课程,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经典诵读活动中。扩展诵读范围,利于学生加深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经典文,扩充自己的词汇量。

丰富诵读方式,促进其多样化发展。教师可以提倡齐读与领读。此两种诵读方法,可运用在早读时间。齐读与领读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学生在大声朗读中,增强自身的班级归属感。将班级划分成小组模式,举行诵读比赛。评出最具感染力奖,最佳人物剧情把握奖等奖项。增加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喜爱。经典诵读一定要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融入其中。

(二)加强背诵指导,强化诵读效果

从年龄来看,小学生正处于充满想象力,充满活力的时期。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点,增加经典诵读趣味性,吸引学生身临其境。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才华,不要受到考试等条条框框的限制,用心去体会典籍,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名文、课文。良好的诵读习惯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发育情况来看,小学生处于记忆最佳时期,如果凭借单纯地死记硬背,也不会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进行正确的经典诵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自有书塾,教师们便要求学生们诵读,大声诵读,有感情地诵读。诵读间接体现了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诵读不能只读一遍,还需要熟读。通过反复诵读,学生的词语量与语感会得到大大提升。通过日积月累的诵读,小学生大脑中的语言材料可以不断丰富。

(三)加强教师自身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的理解范文3

关健词:服装设计;文化理念;传统服饰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

一、引言

服装设计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服装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文明是文化发展的直接产物。在当今经济与文化飞速发展的中国,服装设计是一门既新兴又古老的行业,说它新兴,是因为服装设计事业是在近几年,通过人们服装品味的不断提高才得到质的飞跃。说古老是因为服装设计从我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并传承至今。所以人类社会的文化史对传统和现代的服装设计都存在一定的影响。服装设计中所蕴含的文化理念是长久以来人类文明的沉淀!企业品牌和服装设计师们都是通过自己对服装文化的理解,来推出自己的设计理念满足人们不同的消费观。

二、服装设计中的文化底蕴

1.在服装领域中,消费者对于服装设计的要求在不断变化,求新求特是大多数消费者的终极目标,于是服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消费型文化,它需要设计师们对服装设计的文化注释进行不断的思考和再认识。服装设计不仅是种一次性消费的文化,它还是需要再生和更新的文化。人们的消费意识在不断的求新,服装的设计就要不断的创新,设计师们只有不断的汲取更多的文化营养才能创作出高层次的作品。服装设计行业对于设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甚至苛刻。设计师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收集各种文化元素,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2.服装设计既是一种文化,就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具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人类的服装已经绵延了千年,其内涵和表现方式也几经变迁,但是总的精神还是一脉相承的。服装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体会服装中蕴含的文化精神,提炼服装的表现手法,并加以创新,才能够从实质上、形式上全面地理解传统的服装文化并创造出新的、深刻的现代服装文化。例如现在的很多设计师都从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上寻找创作灵感,设计出一些既有异域风情又独特新颖的作品。设计风格不同的服装被不同的人演绎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气息。这是服装文化带来的效果。

3.企业文化也是服装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企业文化是一种被员工认可的积极文化。服装的品牌就是服装的企业文化。通过服装的品牌可以了解一个企业。这点国外的企业比国内的企业认知度高。如阿玛尼、夏奈尔等他们的企业文化早已成为时尚界的风向标。企业文化含量直接体现在它所设计的品牌服装上,人们在消费服装产品的同时,也在消费其内含文化,没有丰富文化内含,品牌是不会深入人心的。所以如果想要成为世界一流的服装企业,想要打造世界一流服装品牌和服装设计师,就需要汲取服饰文化的丰富养分,用自己的方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三、文化理念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1.文化理念是指人们对现有物质文化成果的理解及其应用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泛化的时代,各种先进的科技媒价使时尚咨询的传播更加便利。大量的时装会、时尚晚会冲击着人们的视野。人们的消费意识也发生了改变,这就需要设计师们来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创作出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作品。咨询的发达也给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多种多样的素材给了设计师更大的动力。掌握较多的文化成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从事服装设计的基础。服装的设计不但要满足它最基本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还必须让人们得到视觉上的满足和享受。想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就得明白人们在审美上的个体差异,差异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国际性。所以设计师要深知美学原理,懂得美学规律,尽力使自己的设计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现代文化的各种要素所组成的文化理念对服装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设计师的文化理念直接表现在他(她)的作品上,

2.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现代的服装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潮流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传统文化使现代的服装设计更有内涵,更具特色。很多设计师在设计作品中大胆的结合一些中国传统的艺术,比如青花瓷、水墨画等。这些传统的艺术元素使设计作品别具一格,内涵丰富。无论是什么样的服装秀,只要是涉及到国际性的,就必须带点“传统文化元素”才能显出中国服装文化的内涵。这样既能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以时尚的形式传播,又能把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品牌推向更大的国际市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设计师获得灵感,凸出服装设计特点的一个方面。把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使现代服装的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3.后现代文化理念为服装设计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当然,在后现代的思潮影响下,有些设计师也致力于追新求异,他们吸收了来自另类青年的亚文化营养,创造出了各种新奇的式样,打破常规的美学思想,颠覆传统,如有着破洞的丝袜,棱角夸张的服饰。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刺激。后现文代也提出了服装的绿色理念。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同时,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的恶化让人们沉思,环保问题更成为了焦点。“绿色消费”成为主流,因此在服装领域,后现代设计文化也提出了“绿色设计”,其设计理念中的健康和环保意识不断被人们重视。在绿色理念的推动下,环保服装也应运而生。比如,在纺织原料上选择符合生态标准的天然原料。

四、结语

总之,不管是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还是后现代文化,不同的文化理念对于服装设计有着共同的影响,那就是它推动服装设计行业不断前进和发展。当人们在挑选心仪服装的同时,他(她)也在挑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理念。色彩斑斓的年代需要独特与敏锐设计思想。不管服装发展方向如何,文化理念永远是它的设计基础。

参考文献:

[1]温兰.范红梅论文化底蕴对服装设计的基础作用[J].丹东

师专学报,2001年12月第三23卷第4期

[2]项海燕.服装设计中的后现念[J].湘潮(下半月),

2008年第4期

[3]高毅.消费,再生,打品牌――服装设计的文化注释与含

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服装设计中所蕴含的文化理念,以及文化理念对于服装设计的作用及影响。从传统、后现代等几个方面诠释文化与服装设计之间的必然联系和相互价值。

关健词:服装设计;文化理念;传统服饰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

一、引言

服装设计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服装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文明是文化发展的直接产物。在当今经济与文化飞速发展的中国,服装设计是一门既新兴又古老的行业,说它新兴,是因为服装设计事业是在近几年,通过人们服装品味的不断提高才得到质的飞跃。说古老是因为服装设计从我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并传承至今。所以人类社会的文化史对传统和现代的服装设计都存在一定的影响。服装设计中所蕴含的文化理念是长久以来人类文明的沉淀!企业品牌和服装设计师们都是通过自己对服装文化的理解,来推出自己的设计理念满足人们不同的消费观。

二、服装设计中的文化底蕴

1.在服装领域中,消费者对于服装设计的要求在不断变化,求新求特是大多数消费者的终极目标,于是服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消费型文化,它需要设计师们对服装设计的文化注释进行不断的思考和再认识。服装设计不仅是种一次性消费的文化,它还是需要再生和更新的文化。人们的消费意识在不断的求新,服装的设计就要不断的创新,设计师们只有不断的汲取更多的文化营养才能创作出高层次的作品。服装设计行业对于设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甚至苛刻。设计师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收集各种文化元素,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2.服装设计既是一种文化,就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具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人类的服装已经绵延了千年,其内涵和表现方式也几经变迁,但是总的精神还是一脉相承的。服装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体会服装中蕴含的文化精神,提炼服装的表现手法,并加以创新,才能够从实质上、形式上全面地理解传统的服装文化并创造出新的、深刻的现代服装文化。例如现在的很多设计师都从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上寻找创作灵感,设计出一些既有异域风情又独特新颖的作品。设计风格不同的服装被不同的人演绎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气息。这是服装文化带来的效果。

3.企业文化也是服装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企业文化是一种被员工认可的积极文化。服装的品牌就是服装的企业文化。通过服装的品牌可以了解一个企业。这点国外的企业比国内的企业认知度高。如阿玛尼、夏奈尔等他们的企业文化早已成为时尚界的风向标。企业文化含量直接体现在它所设计的品牌服装上,人们在消费服装产品的同时,也在消费其内含文化,没有丰富文化内含,品牌是不会深入人心的。所以如果想要成为世界一流的服装企业,想要打造世界一流服装品牌和服装设计师,就需要汲取服饰文化的丰富养分,用自己的方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三、文化理念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1.文化理念是指人们对现有物质文化成果的理解及其应用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泛化的时代,各种先进的科技媒价使时尚咨询的传播更加便利。大量的时装会、时尚晚会冲击着人们的视野。人们的消费意识也发生了改变,这就需要设计师们来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创作出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作品。咨询的发达也给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多种多样的素材给了设计师更大的动力。掌握较多的文化成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从事服装设计的基础。服装的设计不但要满足它最基本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还必须让人们得到视觉上的满足和享受。想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就得明白人们在审美上的个体差异,差异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国际性。所以设计师要深知美学原理,懂得美学规律,尽力使自己的设计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现代文化的各种要素所组成的文化理念对服装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设计师的文化理念直接表现在他(她)的作品上,

2.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现代的服装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潮流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传统文化使现代的服装设计更有内涵,更具特色。很多设计师在设计作品中大胆的结合一些中国传统的艺术,比如青花瓷、水墨画等。这些传统的艺术元素使设计作品别具一格,内涵丰富。无论是什么样的服装秀,只要是涉及到国际性的,就必须带点“传统文化元素”才能显出中国服装文化的内涵。这样既能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以时尚的形式传播,又能把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品牌推向更大的国际市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设计师获得灵感,凸出服装设计特点的一个方面。把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使现代服装的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3.后现代文化理念为服装设计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当然,在后现代的思潮影响下,有些设计师也致力于追新求异,他们吸收了来自另类青年的亚文化营养,创造出了各种新奇的式样,打破常规的美学思想,颠覆传统,如有着破洞的丝袜,棱角夸张的服饰。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刺激。后现文代也提出了服装的绿色理念。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同时,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的恶化让人们沉思,环保问题更成为了焦点。“绿色消费”成为主流,因此在服装领域,后现代设计文化也提出了“绿色设计”,其设计理念中的健康和环保意识不断被人们重视。在绿色理念的推动下,环保服装也应运而生。比如,在纺织原料上选择符合生态标准的天然原料。

四、结语

总之,不管是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还是后现代文化,不同的文化理念对于服装设计有着共同的影响,那就是它推动服装设计行业不断前进和发展。当人们在挑选心仪服装的同时,他(她)也在挑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理念。色彩斑斓的年代需要独特与敏锐设计思想。不管服装发展方向如何,文化理念永远是它的设计基础。

参考文献:

[1]温兰.范红梅论文化底蕴对服装设计的基础作用[J].丹东师专学报,2001年12月第三23卷第4期

文化底蕴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艺术修养;文化底蕴;钢琴演奏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097-01

古今中外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奇、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精华。对于这些意境迥然、个性鲜明的乐曲的感受与理解,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背景、文化基础。这是艺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在其二度创作――演奏中的具体体现,也是钢琴弹奏者供以阐译作品、揭示内涵的基本依据。

一、钢琴演奏者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广博的知识面

钢琴演奏者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广博的知识面,以发掘隐藏在乐谱字里行间的内容,探求到艺术的真谛。从演奏者对作品的演绎中,能看出高修养高气质的必定要远远优于文化底蕴欠缺的人。

钢琴演奏者的成长需要有三根支柱,一是专业,二是音乐理论,三是文化知识。文化知识应建立在中国文化的根基础上。中国文化有着丰富的传统、深厚的底蕴,他们是艺术发展的根基。如果人的钢琴演奏没有建立在文化素质上的深厚底蕴,就无法对付更有思想、更富哲理、更有深刻内容、更富内涵的作品。

表现音乐需要广博的修养,以及文化知识、艺术功力和生活积累。艺术与音乐之间是息息相通、互相促进的,只有综和素质提高了,才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追求音乐。多了解熟悉美术、舞蹈、戏剧、电影、文学、诗歌等多种姊妹艺术,并逐渐融会贯通,才能使学生对音乐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拥有充分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作品的音乐内容,才能更好地体现出音乐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傅聪先生的演奏透露着一种广博、深厚的文化素养。他对诗歌、小说、戏剧、绘画有着广博的知识,具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这使他对音乐能从整个艺术的意境,而不限于音乐的意境去体会。音乐是以感悟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在这个形式内部都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部音乐作品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和环境,它同创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演奏者对生活没有相应的深刻的感受和见解以及良好的素养,就很难真正领会创作者在作品中要表达的内容。

钢琴演奏属于文化的范畴,如果缺乏深层的文化修养,那么他的演奏就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使技巧再高,也无法栩栩如生地表现出作品深层的文化内涵,无法真正从灵魂上打动听众。

演奏者要多阅读文学作品,如阅读我国古代和现代诗词这种充满韵律感的语言文学,它是加强文学修养的一种重要途径。诗中洋溢着的韵律性使人置身于一种形神兼备、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良好的修养有助于演奏者对作品的音乐精神把握得更准确,使钢琴音乐的二度创作更加完善。

被誉为歌剧天才的作曲家瓦格纳,他的成就与他从小酷爱阅读希腊悲剧和德国文学作品有关;指挥家阿巴多也十分重视文学根底,他认为要想真正了解的作品就必须阅读德国和奥地利文学,必须了解克莱斯的作品和席勒的诗。由此可见,文学修养对于音乐的表现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二、要加强音乐修养并向其它姊妹艺术学科学习

首先,要熟悉各类钢琴作品。

演奏者要掌握不同类型的作品,这是最基本的音乐修养。通过“泛弹”,扩大曲目量,开拓视野;同时重点选择一些曲目进行“精弹”,以掌握作品的精髓。

其次,要了解音乐史知识。

了解音乐史知识,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钢琴作品的时代背景,这也是钢琴演奏者不可或缺的音乐修养。

演奏者在演奏一部作品叶,要了解与之想关的知识,诸如作曲家的生平、作曲家创作作品时的社会背景。作曲家的艺术观等等,只有熟悉了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后,才能对作品有完整而深刻的理解。

音乐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风格当然也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位作曲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第三,要掌握作品的表现形式。

掌握作品的表现形式是演奏者最切身的修养。钢琴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可以理解为我们具体感知的音乐语言及由音乐语言构成的音乐结构。

音乐语言是音乐的传递手段。构成音乐语言的要素有旋律、节奏、和声以及音色、力度等等,它们既是独立的存在体,又表现出辩证统一的关系。而音乐结构是由音乐语言构成的有机整体,并体现出多样性的统一,从而有力地为音乐内容服务。在弹奏作品时,首先要有计划地对音乐结构要素中的乐句、乐段和乐章进行分析,达到构思的完整性。演奏者要从全局着眼,若只追求某个部分的精致而忽视整体的结构感,就会使音乐显得支离破碎,缺乏整体感。

第四,要广涉其他音乐门类。

钢琴演奏者的音乐修养,不能局限于钢琴,还要涉猎到其他音乐门类。应多听听各种音乐会,比如,多听小提琴独奏,体验旋律连贯性和歌唱性;多聆听弦乐四重奏,感知声音的层次感;多欣赏交响乐,感受多种器乐组合时所产生的音响效果。

第五,要学习其他姊妹艺术学科。

音乐是一种语言,演奏者必须首先学会用音乐语言来讲话,要想摆脱弹琴的匠人,而成为一个真正的钢琴演奏者,必须学习其他姐妹艺术,在综合艺术水平上提高自己。在钢琴演奏中,和它联系最刚广泛,最直接的便是诗意和画面,也就是意境――通过音乐旋律构成的诗与画相和谐的意境。钢琴演奏者应该会演奏诗,会演奏音乐化的莎士比亚的剧本,应该会用音乐来描绘人世间的各种图画。

因此,钢琴演奏者,要一手伸向中国古典,一手伸向西洋,而且要两手伸得越长越好,眼睛看得越多越好。要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戏剧、电影、绘画,包括雕塑,涉猎的内容要广泛而又深厚,使自己钢琴演奏的艺术之路,既有相当的深度,又要有相当大的广度,以使自己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钢琴演奏者。

总之,音乐是与其他姐妹艺术相通的,钢琴演奏也是如此,必须从其他艺术土壤中广泛吸收丰富的营养,才能使自己钢琴演奏的艺术之花更加芬芳动人,耐人回味。

参考文献:

[1]葛德月.朱工一钢琴教学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09.12.

文化底蕴的理解范文5

视觉传达是新时期艺术行业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可通过多样化的设计,达到人们欣赏的目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在大众传媒行业中的利用越来越明显,不仅体现在表面的设计,更是体现了内在的涵义,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带动欣赏水平的提升,因此为大众传媒事业的发展提出了特别的要求,促使视觉传达设计理念的进步。

新时期的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简单理解即是利用视觉的效果,感悟美的传达,促进美与人的交流,视觉传达设计则包含了多种学科内容,例如美术、设计,在多种学科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现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利用视觉可观察到的文字、图形等传递设计中的含义。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促使视觉传达设计渗入的领域更加广泛,同时密切了其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在信息化社会的作用下,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以及创作来源,加快了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速度,目前视觉传达设计的流程是非常便捷的,其可直接通过计算机软件操作,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设计包含更多信息的视觉作品,向人们传达世界的视觉感悟,视觉传达设计在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朝向商业领域的方向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在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之际,增添了各种各样的元素,保障设计传递更多的现代化信息,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

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

大众传媒中的视觉传达设计,不仅具备一定的公众性,更重要的是其在满足公众审美需求的同时,表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在大众传媒中具备一定特点:

1.与时代共同进步

大众传媒是以动态变化的社会信息为基础的,由此要求其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同样具备与时代共同进步的特点,人们对审美的追求总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站在人们精神需求的角度上考虑,其审美的意识、道德的追求以及对文化价值的欣赏,都是与时代的发展相关联。因此,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需综合考虑时展的因素变化,在时代的进步中,获取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特性。

2.设计的基础创新

大众传媒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基础性,视觉传达设计需在保障基础内容的情况下,做好创新的工作,人们在追求审美时,不仅只是想看到视觉传达设计的效果,而是希望看到视觉传达设计在基础元素上进行创新,既含有最基础的文化内容,又包含人性化的创新,在展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吸取世界各地的设计精华。

视觉传达与欣赏的双向性

视觉传达设计是欣赏的内容,同时欣赏是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因此两者之间呈现双向性的特点,视觉传达设计可在人们欣赏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设计灵感,而且人们对设计的欣赏即是对设计另一种方式的认可,视觉传达设计人员在向人们展示设计成果,供人们欣赏的同时,也在观察人们对设计审美的反应,以此提高视觉传达设计的新鲜性。

大众传媒中的视觉传达设计

1.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文化底蕴

文化魅力是大众传媒中视觉传达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大众传媒中的视觉传达设计需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才可保障其在社会中持续的发展,传统时期,人们对审美的意识比较单一,并没有文化的特性,但是新时期的到来,促进大众传媒的发展,同时提升了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文化底蕴。新时期内,人们对美学的理解促使其在意识上构建了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化底蕴的框架,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更是一种理念的传递,例如:交通标志,其用最简单的视觉标志,传递最明显的交通用语,向人们传递一种行为上的约束和警惕。

2.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丰富表现

大众传媒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具备丰富的表现形式,目前设计方式、设计途径的多样性,促使设计成果也具备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元素,既有平面的设计方式,又有立体的设计思路,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增加了视觉传达设计的类型,而且视觉传达设计不仅仅局限于静态,更包括视频、音频以及影像等等,都是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例如:公益宣传视频,在达到公益宣传效果的同时,体现视觉传达设计的审美意识,可通过视觉传达设计丰富的表现,促使人们对大众传媒的理解。

3.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信息化

信息化发展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更是大众传媒新型的表现形式,信息化不仅可促使视觉传达设计以快速、便捷的方式传递,同时拓宽了传递的范围,目前信息化发展中,网络媒体是大众传媒中的有效载体,加快了视觉传达设计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在网络媒体的参与下,不论是在设计创作上,还是理念意识表达上,视觉传达设计呈现可观的市场竞争力,例如:视觉传达设计通过网络媒体可实现无地域限制、无时间限制的设计和展示。

文化底蕴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商务英语;缺失;策略

一、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片面理解跨文化

英语作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官方语言,受重视程度较高。因此,为了学好英文,开始强调对所学国家文化背景、语言表达的理解,但是却忽视了本土文化的认知。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但在当前的商务英语学习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错误理解跨文化的现象,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增加了欧美文化,欧美文学等课程,但是很少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其中,这就违背了语言的双向性和交流性的需求。尤其是对中国自己的翻译而言,在日后谈判中不能展现自己的文化底蕴,反而影响了谈判的成功率。

(二)教师培训较少

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在大学内进行语言类教学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我国高校在发展中,注重专业的发展,注重专业的就业率等,但是忽视教师的培训。导致在教育理念更新后,教师的思维并未随之更新,高校组织的教师培训也较少。商务英语教师秉承着学好英语必须强调语言文化背景的原则,但在教学中,与汉语文学作品,汉语文化的连接较难。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是不冲突的,是可以相互存在的,汉语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但是高校教育中对这一点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强调少,对教师中文底蕴较低,影响了商务英语的教学效果。

(三)错误理解语言教学目标

语言作为一种功能,不仅具有交流功能,还承载着文化的传播的任务。在商务英语谈判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对方的要求显然不是最佳选择。错误的理解语言就认为,语言的功能仅有交流,在教学中强调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这并没有错,但是对于教学而言,就忽视了语言其他功能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没有将其放置在重要位置上,高中之前为应试教育,大部分学生的应用表达能力不强。大学阶段,部分学校延续了高中阶段的教学方式,部分学校虽然对其进行改革,但仅仅是片面的强调英语内容教学,很难将传统的中国文化与英语教学结合。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对于商务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首先应改变理念,从根本上对学校教育体系进行改革。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商务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也认识到语言的文化传承作用。从而基于此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注重培养商务英语教师的中文底蕴。在教学中能够适当的穿插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商务英语与汉语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国学文化底蕴。这一过程中,要以两种文化的平等交流为原则,不能厚此薄彼。以交流目的为核心,正确对待语言、文化,实现交流沟通的目的,使双方舒服。理念的转变是商务谈判专家最基本的技能,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培训形成。

(二)注重新时期商务英语教师的培训

对新时期商务英语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其不仅要注重英语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传统文化,在教学中传达正确的商务英语理念,也能起到一定的汉语文化传承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其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寻求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使其在日后的商务谈判中更好的传达自己的理念,完成商务英语谈判。学校组织进行英语教师的国学培训,尤其是针对年轻英语教师,要给予其更多的培训机会。教师的理念改变后,才能逐渐改变自己,提高国学认知能力,提高文学底蕴。对教师自身而言,要通过学习逐渐转变自己的理念,认识导致自身的不足。

(三)教材改革和教学方式改革

现行的教材侧重于英语国家文化的体现,包括了听说读写和外国文化课程。在这一基础上,应对教材进行调整,由教育部统一改革,增加国学文化内容,切实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文化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增加学习欲望。减少以往课堂和课后单项选择题,语法题目的时间,增加阅读时间。翻译课堂可以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材料,比如《红楼梦》,将其中服饰、文化、饮食、诗词等传统文化作为基本材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让促进文化的传播,实现传统文化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结合开放式教学,并且要求学生掌握语言以外的礼仪、技巧,使学生能够在二种语言之间自如切换,实现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寻求中外结合的切入点,促进教学发展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要具有针对性,要多个方面了解西方语言和历史文化背景,减少交流中的误解和错误语言使用。与此同时,将由目的性的将其与中国文化对比,寻求二者之间的不同和联系,在课堂上,不能将西方文化生搬硬套到中国文化中,而是要从思维方式、生活理念等方面进行比对,翻译以信达雅为原则,要求学生通过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翻译原则来进行翻译。对商务英语而言,主要是谈判为主要目的,在表达上不能完全依赖于某一个方式,而是要从双方出发,在语言语气上,可以尽量满足对方的特点。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正确设置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感受商务英语中文化背景的重要性,不知不觉中形成传统文化与英文教学的结合。在社会生活方面,我国为社会主义社会,多年的发展经历不同,导致语言交流特点,语法都有所不同。对于商务英语大学阶段的课程,要具有目的性,而在教学方式上则应主动求变,教师可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讨论文化特点,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在语言中的作用,最终很好的将中国文化应用于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