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范文1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市、县安委会2014年安全生产总体目标,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提升我县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水平,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目标

创省级安全文明工地不少于2个,市级安全文明工地不少于5个。

三、活动内容

(一)施工项目部管理标准化

1、项目管理制度标准化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3)安全生产资金管理制度

(4)安全生产检查与验收制度

(5)安全生产应急制度

(6)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7)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8)危险性较大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及论证制度

(9)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0)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1)施工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及保养维修制度

(12)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2、项目管理人员配备标准化。施工项目部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考勤管理规定》(宜监字[2013]14号)和《县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考勤管理制度》(2013年11月13日)的要求配备,在工程项目竣工前不可担任其他工程项目部成员,并与中标通知书中配置人员保持一致,不得擅自变更。因特殊原因需变更的,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意后方可进行更换。

(二)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

施工现场的各项安全文明设施必须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和《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图集》所规定的内容和样式。

1、文明施工管理标准化:

施工大门:按要求设置大门,大门处设置门卫室、车辆冲洗设施及五牌一图、责任主体公示牌、重大隐患公示牌等。

施工围挡:实行封闭式管理,围挡高度城区主要路段和涉及市容景观路段不低于2.5M,其它不低于1.8M,围挡材料要求坚固、稳定、统一、整洁、美观。

现场道路:生活区、办公区和施工区的主要道路必须硬化,现场大门出入口硬化长度不少于20米,道路两侧应设置排水沟,道路应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基本修筑完成。

现场分区:施工现场实行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区域化管理,现场施工总平面按实际功能划分为各个模块。

现场防火:现场易燃易爆场所必须按要求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应定期检查,确保完好有效。建筑物每层应配备消防设施,位置正确、可靠。

安全通道及临边防护:“四口”、“临边”防护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及《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要求设置,防护应牢固可靠。

临时用电:必须采用TN-S系统,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要求,线路采取埋地或套管保护。

脚手架工程:严禁使用木、竹脚手架,架体基础做到平整、硬化,与建筑物拉结按规定设置且可靠牢固,防护材质符合要求,封闭严密美观。

厕所:应设置通风良好的水冲式厕所,厕所内应有照明设施并设置水龙头和洗手池。

食堂:所用建筑、装饰材料和设施应符合安全、消防、卫生及防疫要求,炊事人员应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

2、重大危险源管理标准化:

按照《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赣建安[2010]16号)和《市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公示和跟踪监控制度》(宜市建安[2012]5号)的要求,加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强化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的落实,严把重大危险源分部分项工程的申报、公示、实施、验收和施工方案论证关,狠抓起重机械设备的产权备案、安拆、检测和使用登记关,遏制施工现场“三违”行为,有效预防工程建设领域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高支模、深基坑等坍塌事故,杜绝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

四、活动步骤

(一)宣传发动(2014年1月—3月中旬)

按照本次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并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目的、意义和措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宣传氛围。全县所有施工总承包企业于3月10日前制定出台本企业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方案。

(二)全面实施(2014年3月下旬—11月)

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逐级落实到相关在建工程项目部并签订责任状,督促和指导创文明工地工程,每半年召开一次标准化示范工地现场会,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路的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并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突出工作重点,排查潜在隐患,及时落实整改,将活动推向深入。

1、积极配合第一季度开展的全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项目部管理人员配备及执行考勤规定等情况,对未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考勤不达标的、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工程项目进行停工、扣分、计不良行为等处罚。

2、积极配合第二季度联合市房管局开展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专项检查。检查做到全覆盖,重点检查工程建设强制标准的贯彻落实、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三个百分之百”落实等情况,对标准化管理工作不到位、现场存在隐患处理不及时、“三个百分之百”落实不到位的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进行处罚。

3、积极配合第三季度开展全市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活动随机检查。对发现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工作不到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及重大安全质量隐患的工程项目,坚决予以严管重罚。

4、第四季度开展全市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回头看”专项检查。对发现前面检查中仍存在标准化管理工作不到位、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工程一律停工整改,并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对各责任主体和相关人员分别进行通报、记不良行为记录、扣分等处罚。

(三)总结考核(2014年12月)

各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及在建工程项目部应认真总结活动的开展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并于2014年12月10日前对各工地进行考核,对排名前3名的进行表彰,对排名最后3名的予以通报批评。并于2014年12月15日前将活动总结材料上报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积极配合领导小组对我县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五、活动要求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

为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县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具体负责全县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年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工作。

(二)加强督导、确保成效。

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年”活动情况检查督导,督促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对活动不认真、走过场的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对活动开展不力而引发安全事故的要依法查处,严肃处理。通过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活动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范文2

【关键词】移交接产;项目管理;质量管理

一、前言

宁德核电一期工程4台百万千瓦机组,以岭澳二期为参考电站,共包含近980个系统(不包含子系统)、176个厂房建筑物,整个移交工作涉及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调试以及生产多个单位主体。在移交过程中,为推动系统、厂房按生产准备计划从工程方顺利移交,生产会同工程方共同制定移交接产组织机构,并从程序体系、移交流程等质量管理方面确立移交接产范围、明确移交接产各参与方责任边界、规范移交接产质量管理行为,为后续联合制定CRP1000机组移交标准化管理程序打下坚实基础。

二、生产准备计划中移交接产目标制定

在项目管理中,计划是龙头。在核电站移交过程中,生产工程双方在确定项目里程碑节点后,移交主管部门每年年初需要依据里程碑及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制定系统和厂房移交计划并联签。在计划制定过程中,还需结合调试大纲、各里程碑最小系统需求、主辅系统移交关系、设备安装调试周期四大要素来合理安排,推动系统、厂房逐步按计划移交给生产方管理。以上计划的制定只是动态控制的第一步,在日常的移交工作过程中,通过年度计划制定相应的移交接产指标来评估当前系统移交的状态,通过以“最小系统移交”主线来推动移交主线工作,以确保计划工作重心不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三、移交接产过程执行管理

在项目管理中,执行是根本。在宁德一期项目执行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执行力是逐台加强,具体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现场移交接产联检管理。在宁德一期工程CPR1000堆型中,系统按移交阶段细化分为阶段和子系统移交后,每台机组共计有1500余次现场检查,涉及多类生产专业,且生产各专业参检人员需在培训、考核、授权后,还需编写各专业检查细则并作为程序落实,树立“人人都是一道屏障”的工作原则。联检确认后,各专业按细则要求对设备缺陷逐条确认,并按程序要求提出意见项。意见项汇总完后,工程方确认并联签,生产方录入系统跟踪,工程方按意见项内容完成消缺后生产复检关闭,有争议的问题按分级决策机制讨论处理。

(二)遗留项管理及分级决策机制的落实。在移交过程中,遗留项是一个“不断生成、清理、再生成、再清理”的滚动过程,且遗留项的跟踪管理需按程序落实。遗留项生成后,生产方根据机组主线和最小系统移交进展,与工程方共同梳理遗留项并定期召开推动会,并推动工程将遗留项的消除纳入计划跟踪管理,定期统计,定期汇报,加大消缺力度,效果显著。在遗留项消缺中,生产和工程双方对“检修、操作不便和设备换型”等问题容易产生分歧,且存在“责任不清、协调困难、互不妥协”等扯皮推诿现象,双方在移交过程中需落实分级决策机制,并联签实施;通过“工作、协调,经理、公司”四层级决策,落实工作层解决96%,协调层解决3%,经理层解决1%,公司层解决0.5%的目标。分级决策机制的强有力落实,是解决系统移交过程中分歧问题的强有力手段。

(三)会议运作管理。从生产角度来看,机组每一次上行,都离不开系统移交;而系统高质量移交生产管理,则是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为了切实推进移交工作,在双方工作层日常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制定了有效的会议管理规定,主要包括遗留项推动会、专题会、争议项会以及决策层的移交接产月会、高层协调会等。从纵向来看,覆盖了从工作层上升到决策层的各层级人员,确立定期会议制度,有力地保证了争议分歧问题及时上升层级决策;从横向来看,双方移交接产协调部门、工程各板块、生产各部门的有效协同,确保信息沟通顺畅,如有制约系统移交的问题出现,可及时流转至各部对口协调人统筹解决。

四、移交接产全面质量管理成果评估与反馈

项目管理中,对执行效果的评估,离不开考核。每年年初,根据年度移交任务和生产准备计划里程碑制定对应考核指标。关键业绩考核指标有“系统/厂房移交完成率”以及“遗留项清除率”等,关键里程碑主要考核当年机组状态的重大节点是否按期完成;考核指标层层分解,运用SMART原则,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每个层级都制定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年底按照完成情况评价年终绩效,从而保证能通过量化考核的手段推动移交工作顺利开展,并巩固移交接产全面质量管理取得的逐年成果。计划、实施、执行、评价偏差、总结直至经验反馈落实,一直是项目管理过程主线,故经验反馈亦是移交接产质量管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生产方经经验反馈管理部门在日常的运维和移交接产工作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通过经验反馈体系传达至工程生产对应专业核实确认,以便于提前排查,提前核实处置,有利于运行隐患的排除,对机组运营业绩指标将有重大贡献。

五、移交接产标准化管理程序制定与推广

标准化管理程序的出版、落实和推广,是全面质量管理成果的重要体现。2013年,结合集团首台商运机组――宁德1号机组移交接产过程及良好实践,以宁德核电移交接产管理程序及联签管理规定作为蓝本,共同制定集团移交接产标准化工作程序。先后制定了贯穿机组移交接产过程的共6份标准化程序,用来指导在建机组的移交标准化作业,并对集团在建三代机组移交接产模式有重要参考意义。

六、结束语

本文主要阐述核电百万千瓦机组建设期间的移交管理体系及运作模式,通过宁德4台机组的实践,在核电移交体系中形成了一套可推广应用的标准移交模式,为其他项目的移交运作管理提供高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美)科兹纳《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第10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杨文士.《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第4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门烨.核电工程建设期间的移交接产管理探讨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旬刊》2015(8).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范文3

第一条为加强电力行业标准化管理,促进电力工业技术进步,根据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电力行业标准化工作包括拟订电力国家标准、制定电力行业标准、组织并监督电力标准的实施、指导推动电力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

第三条电力标准包括以下方面的标准:

(一)电力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和验收;

(二)电力设备及系统运行、检修、试验和维护;

(三)电力行业产品制造、组装、检测和质量保证;

(四)电力设备、材料、原料、燃料、工质、装置仪表的试验、测量、监督、质量评定和订货技术条件;

(五)电力行业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的技术条件;

(六)电力建设和生产的劳动保护、安全;

(七)电力工业环境保护、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

(八)电力工业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

(九)电力调度自动化、通信和网络;

(十)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技术术语、符号、代码和制图方法;

(十一)电能质量;

(十二)电力工业计量器具检定;

(十三)电力行业其他有关标准。

电力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第四条电力标准化工作应当及时收集、研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结合我国电力工业实际适时采用。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第五条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电力行业标准化行政管理工作,主要行使下列职责:

(一)制定电力行业标准化规章和政策,负责电力行业标准化的宏观管理与监督协调工作;

(二)组织审查电力行业标准体系及长远规划;

(三)审批、下达电力行业标准年度计划;

(四)组织制定电力行业标准,归口管理电力行业标准编号;

(五)组织拟订电力国家标准;

(六)组织实施电力标准并对电力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七)决定电力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其他重大事项。

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电力行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电力行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协助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协调电力行业标准化各有关方面的重要工作关系,研究电力行业标准化工作中的重大事宜,并提出工作建议。电力行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是非常设的协调、咨询机构,其成员由电力生产、技术管理的资深专家和有关方面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负责电力行业标准化的具体组织管理和日常工作,主要行使下列职责:

(一)组织编制电力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建议,组织起草电力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计划;

(二)审核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电力行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拟订的电力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三)负责电力行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具体组建和换届工作,组织、指导电力行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

(四)负责国际电工委员会相关技术委员会中国业务的归口管理工作,组织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电力行业适时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五)负责组织或授权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选派专家代表电力行业参加其他行业有关国家标准的起草和审查工作;

(六)管理电力行业标准化经费;

(七)组织电力行业标准化服务工作,组织电力行业标准出版工作,归口管理标准成果,负责标准成果申报;

(八)受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委托,具体负责电力行业标准的编号;

(九)受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委托,指导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办理省级以上电力公司企业标准的备案;

(十)承办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委托的其他标准化工作。

第七条电力行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电力行业标准化的技术机构,由本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其他相应资格的专家组成,主要行使下列职责:

(一)提出电力标准立项计划建议;

(二)拟订电力标准及对电力标准草案进行技术审查;

(三)提供电力标准化服务;

(四)承办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委托的其他标准化工作。

第三章标准制定的计划与程序

第八条电力行业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电力行业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应于每年六月底以前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部门提出本年度电力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建议。

第九条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部门对电力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建议分别进行汇总、审查、协调后,送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司。

电力国家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建议,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司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属工程建设类国家标准的,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电力行业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建议,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司审批后下达。

第十条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部门根据年度计划项目与项目承担方签订项目合同书,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合同规定拨付标准化工作经费。

第十一条电力行业标准化经费,主要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补助费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会费、有关单位资助和企事业单位筹集的经费组成。电力行业标准化经费按专款专用原则使用。

第十二条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部门应于每年十一月底以前提出国际标准化合作、交流计划草案,报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电力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应按标准起草、标准送审和标准报批的程序进行。

第十四条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标准起草工作组;标准起草工作组负责起草标准,并形成标准送审稿。

第十五条电力国家标准送审稿应当由专业对口的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审查;没有专业对口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授权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部门组织审查。

电力行业标准送审稿应当由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审查;不属于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业务范围内的,应当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审查。

审查方式为会审或函审。

审查通过的标准送审稿,经修改补充后,形成标准报批稿。

第十六条电力国家标准报批稿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部门审核后,送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司,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司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属工程建设类国家标准的,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电力行业标准报批稿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部门审核、编号后,送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司,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

第十七条标准送审稿和报批稿必须在充分征求有代表性的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

第十八条制订、修订标准应及时吸收成熟的科技成果。

第十九条报批电力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提交相应文件和材料。

第二十条采用快速程序制定电力国家标准,应按照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采用快速程序制定国家标准的管理规定〉的通知》(技监局标发〔1998〕03号)执行。

第二十一条已的电力标准应当适时修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对标龄五年以上的现行电力行业标准复审,分别提出确认、修订或废止意见,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审核。对于急需修改补充的个别标准条款,可采用修改通知单的方式及时修订。对电力国家标准的复审,按照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和安排进行。

第二十二条强制性电力行业标准的代号为DL,推荐性电力行业标准的代号为DLT。

第四章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第二十三条电力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鼓励电力企业采用推荐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使用。电力企业标准应采用国家规定的企业标准代号Q***。

电力企业不得无标准作业。

第二十四条电力行业进口设备和引进技术必须按规定进行标准化审查。电力企业、事业单位进口的设备和引进的技术必须符合我国有关标准。

电力行业企业、事业单位进口列入《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目录》的产品,应当向有关部门或单位办理标准化管理备案手续。

第二十五条电力行业企业、事业单位技术负责人,应把贯彻执行标准作为主要职责之一。

第二十六条违反有关标准规定,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失或其他严重危害社会后果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对制定标准和执行标准工作中做出突出业绩的人员和单位,应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二十八条电力行业标准及其汇编的出版应由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出版单位承担。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印刷发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及其汇编。

第五章附则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范文4

关键词:广州市水务;安全生产;标准化;研究

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统一方针下,为实现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目的,完善行业的特殊性、个性问题的法制、职能建设集中体现在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上。笔者认为,广州市水务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应当体现在完善广州市水务行业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设;水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科学化;分析水务行业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建立行业预防机制的标准化几方面。众所周知,水利工程防汛抢险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历史上多次抗击特大洪水的成功经验体现出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随着2008年水务局的成立,水利工程的主战场也从农村水利建设走向城市供排水和农村水利建设一体化的“一龙管水”的道路。特别是为迎接2010年广州市亚运会的到来。广州市市政府近年加大了对水务工程特别是城市水务建设投资。据统计。2009年全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项目完成181项,进度51.92%,全年生活污水处理量(十区城区)是68457.5万吨,水浸街治理工程已完成128项。2010年城市水务建设计划投资145.87亿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8.4亿元,投资再创历史新高。工程到处开花,伴随的是质量安全责任重大,如何在保质保量抢工期的同时,实现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广州市水务局党委高度重视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笔者所在的广州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于2009年开始正式运作,至今已接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报监书190份,涉及工地450处,2009年至今,完成省市综合性、专项性检查32次。经常性工地检查1100余次,查处问题并开出整改通知、整改记录单290余份,极大地加强了水务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有效地降低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机率。期间,笔者有幸起草《广州市水务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2010年12月8日施行),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对水务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广州市水务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设是安全执法检查的依据和力量之源

目前我市水务工程安全管理有法可依却无章可循。为什么这么说呢?水务行业工程安全管理目前依照的仍是2005年6月22日水利部颁布实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该规定虽然明确了项目法人、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却没有负责执法的安全监督机构及人员、机构职责、监督方式、检查内容等具体规定,笔者考虑,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水利工程投资不大,工期不长,质量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管质量的也顺便管安全。所以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形成独立体系。另一方面是水利行业安全监管仍依赖于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的自我监督、自我调控,没有明确施工中安全生产的行政监督部门作用。2003年,随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路提出,国民经济各领域建设发展的焦点集中“民生、民心”工程上,作为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安全生产领域,首先在学术领域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飞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并逐渐形成了一门单独的学科研究领域。如华南理工大学就率先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开设了安全工程课程。在此学术风潮推动下的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机制、风险识别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实践运用,安全生产不再是依附性的管理方向,并迫切需要从旧有的质量、卫生、环境管理等体系中解放出来。各行各业也需要建立一支专职的安全监督管理队伍来面对日益庞大的项目管理目标。同时,长期以来仅靠合同牵制的施工、监理各方为追求经济效益、建设单位为抢工期等忽视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比比皆是,更别说其中还存在的违法转包分包的情况。运气好的不出事,运气不好的在以前施工单位花点钱也就偷偷了事,可现在要面对的是全社会的监督甚至是法律的制裁。甚至牵涉到对行政政府部门的作为和不作为的界定,也就更加需要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专职的安全监督队伍行使政府职能,监督参建各方。因此就迫切需要立法出台来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相关内容。2009年广州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成立之初。工程安全监督人员去了工地有些无所适从:小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能做什么、对违反安全管理行为能采取什么具体措施。为尽快上手,在工作中我们一方面积极参照相关部门如建委、市政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细则、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标准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制订我们自己的检查表,加强对工地现场文明施工检查;一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做整改记录单、发整改通知书、局部停工、开会沟通、上报水务局通报。通过这些努力,短期内在水务行业形成一个监督管理的程序系统。可是作为一个监督机构,没有了明确的法律规范规程做后盾,没有了行业监督管理的权威性,就没有了长期工作的力度。管不到家管不到位、效果大打折扣。并且一度成了救火队、投诉箱,也就谈不上“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管理思路。有鉴于此,为体现安全生产管理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为适应近年来城市水利发展要求。迎接广州市亚运会的到来,广州市水务局党委下决心在水利部、广东省水利厅都没有对应出台新的水务或者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前提下主动、积极开展广州市水务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研讨工作,弥补这一制度上的空白。今年年初,市水务局开始组织拟定《广州市水务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办法》,目前已施行。该办法不仅明确了广州市水务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的构成与职责、工作规范,安全防护措施费的使用和具体安全监督管理内容与标准,更进一步将安全监督管理成果作为整个工程中单位工程验收、竣工验收必不可少的组成评价部分。结合安全评价、文明施工管理、安全目标落实等具体内容有机的对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内容进行一体化监督。在这个办法出台后的一系列实施细则也会采纳其它行业安全监管部门好的经验。

水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科学化。水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是保障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长期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战略要求,分级负责是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水务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区(县)水务工程

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务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属地管理是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负责本市水务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监督检查工作,各区(县)水务工程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各区(县)水务工程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各区(县)水务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监督检查工作。由于市属工程和区属工程投资都逐年增加,“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谁收益,谁负责。谁说了算”的局面,通过具体管理责任的化分,进一步提高“齐抓共管”的成效、理顺责权事不分的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另一方面,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检查单位也比较多:按行业有建设口的、市政口的、城管口的、街道的,按行政管理又分为区一级的、市一级、省一级的,每一次的监督检查都有很好的建议意见甚至整改要求。检查组走后,谁具体监督各参建单位落实整改?除此之外,工地事故谁负责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谁负责总结经验?平时工地上有投诉谁去处理?这些工作就不可能靠市一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跟踪,各县区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就需要明确一个部门来承担责任,只有责任在彼,才能力争在日常管理中面面俱到:有跟进、有督促、有落实。

二、分析水务行业生产安全风险。建立行业预防机制的标准化是预防风险、控制事故、落实安全生产零伤亡的有效措施

1.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就是一种项目风险的管理: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作为其管理客体的事故隐患与风险管理一样具有不确定性产生损失后果的特点。所以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就是项目风险的管理。

2.在确定水务工程安全管理目标基础上对所有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制定预防机制标准化的应对措施。首先明确经常发生的安全因素,然后根据每个工地个体不同,施工技术重心不同再制定各个工地安全管理计划。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工地的主要目的是零伤亡事故的目标落实、文明施工管理目标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工地上比较多事故问题也集中在触电、高空坠落、机械伤害、坍塌等方面。以前我们更多侧重于安全教育政策,侧重于三级人员教育、施工面的现场形象管理,其实这都是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回避风险、控制损失。笔者思考,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项目所有可能的风险进行判断、归类和鉴定,为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以此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这种风险识别一方面可以采用感性的认识和经验进行专家打分,另一方面采用对各种类似项目的资料和风险记录的客观统计反复对照现场确定风险类型,最终形成一个标准化管理模式。其实各种具体风险标准管理都可以在操作规程中找出标准方法,比如触电中电线拖地的情况,那么按规定架高1.5米即可。基坑或者工作井围护,按标准设置上栏1.02米高,下栏50-60CM的围栏,踢脚石设置18-20CM来防止高空坠落。所以预防机制标准化工作的重心是初期判定风险类别。工程的安全隐患究竟会不会造成事故谁也不能肯定,因为凡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事故我们可以统统归于安全隐患的范围,在这里我们称为安全风险因素。但是我们却可以 预期各种风险出现的机率,比如4-10月在广州的防汛期就需要考虑的防洪排涝问题,那么就容易引发电焊时的触电环境管理、建筑坍塌等问题。同时水务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种类虽然多但也有范围性:比如没有多少危化品、易燃易爆物品使用,爆破案例也少之又少。尽管初期识别分析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但解决办法、应对模式却可以长期适用并推而广之,是可以在水务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中应用的。并且只有通过这种类似于事前安全评价方法PHA的预防机制的建立,通过对单一水务工程从设计到施工方案的系统性的识别、判断、分析研究,将工程的共性安全风险和特性安全风险识别,并拟订标准化应对方案,适时讨论修改,管理者才能真正掌握切实可行的安全监督计划,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的全面控制。

3.风险识别的步骤: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确认不确定性是否客观存在、制订所有风险因素初步清单、制订风险预测图、进行风险分类、建立目录。预测目标在施工中可能发生情况。

4.在风险识别后对风险清单进一步采用对照经验法(专家勘察现场、环境分析)、类比法,并采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危险指数评价法来量化风险量,制定风险量图:

5.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建立预防机制标准化的目的就是为了主动控制安全风险,所以水务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办法不能采用一般风险管理可以采用的回避、分离、转移等方法,而只能是损失控制,这是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风险控制办法,具体应包括:

(1)预防和减少风险源和风险因素的产生

(2)增强被保护对象抵抗风险的能力

(3)设法将风险与保护对象隔离

(4)加强职业安全教育,避免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损失

(5)妥善处理风险事件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范文5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是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水利工程前期准备,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文件材料,是整个工程建设的缩影。水利工程档案是衡量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对水利工程建成后的维护与管理将会起到积极地指导作用,同时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水平,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档案是从施工过程中直接提出相应的资料并形成了以各种形式保存的材料。水利工程档案是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形成的。它直接且真实的反映着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也是检测水利质量的重要依据。水利工程档案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经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实际应用中,在拟定计划、水行政执法、工作总结、水利工程设计等方面档案可以作为考察凭证;②档案在防讯抢险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对过去的水情、水利工程的情况有清楚的了解,使得决策者作出更好的决策;③可以借助档案进行水利方面的学术研究,通过前人的真实的记载资料,得出更好的研究成果;④水利工程会随着实际的需要而变化,因此在对水利工程进行维护和扩建时,档案可以作为合理设计和施工的依据,既节省的时间。有节约了开支,总之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第五。档案也可以作为工程质量鉴定、事故原因的查明、事故责任的追究的有效依据。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是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也是保持工程质量长期稳定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是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催化剂。为了满足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及国家和水利部的共同要求,必须对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建设和强化。国家水利部在档案管理方面有明确的规定,只有在档案管理合格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竣工验收,否则,不可进行竣工验收。水利工程档案只有在管理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那么就无人管理水利工程档案,对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以及工程档案的日常工作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同时对水利工程的验收工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建立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为后人提供有效的、真实可靠的资料,促进水利工程顺利的发展。

二﹑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工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发展。国家档案局1992年颁发了《建设项目(工程)档案验收办法》,1997年又与国家计委联合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办法》。这些规定和办法为重点项目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规范、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不断更新,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足,一些水利工程档案仍然存在着整理速度慢,内容不齐全,编写不规范,质量不高等问题。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期投入和管理不足

一般情况下,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后期,工作人员才开始着手进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致使档案资料复印件多、原件少,特种载体档案严重缺失。

(二)缺乏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

工程项目资料管理人员大多是临时抽调、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且身兼数职,致使档案管理水平普遍较差,在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上远没有达到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还有许多施工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不健全,档案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三)档案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健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工程建设领域,工程招投标制度、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监理制度、市场稽查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为适应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内容、形式,以及各种档案载体都发生了相应变化,但与之相对应的各种档案管理制度、法规却未能及时地调整和修改。

三﹑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006年,水利部出台的《关于印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的通知》要求:①加强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②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③加强检查指导与监督;④提高工程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⑤认真做好水利丁程建设项目档案登记工作。这些都为我国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健全制度、强化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

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是水利工程档案齐全、完整、规范的重要保证。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档案管理工作。由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全面负责,对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人员,在各业务部门,指定专人担任兼职或专职档案员。

②把学习、宣传有关档案法规与增强工程技术人员的法制观念结合起来,把宣传正反面典型与提高档案人员的自觉性结合起来,形成人人理解和支持档案工作的良好风尚。

③企业应建立完善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强化工程管理部门及施工单位、质检及监督、审计等部门的实施力度,并制订相应的措施,使档案部门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同时,建立内部管理激励机制,把档案管理工作目标分解、细化,层层加以落实,真正地把岗位责任制贯穿于从建设项目立项到工程建设结束,档案资料管理通过验收的全过程。

④对项目档案的验收做到规范、严格把关。这是保证项目档案质量的重要环节。按照国家档案局重点建设项目整体验收的组织原则,认真做好档案验收工作。

⑤设计出可使用的档案管理信息管理软件,将输入的数字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排列和编目,实现档案数字化、信息组织与管理的有序化。

⑥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修订岗位责任制及档案管理制度,做到职责分明。

⑦建立科学的归档制度,归档时应对文件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在内容方面,检查归档的文件是否齐全完整。无论是在工程各阶段还是单位内的各个部门,都应从组织上保证文件材料不疏漏、不散失,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针对工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必须加大档案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①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参加专业理论学习,并取得相应的管理资质,做到“持证上岗”。②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全员档案意识,认真抓好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3个关键环节。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于各级各类档案的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未能将档案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导致业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档案资料积累残缺不全,给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带来了困难。为了使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制订一系列措施,对水利工程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并根据水利工程复杂性的特点,拓宽档案收集渠道。从实际情况看,水利工程建设是比较复杂的,从项目申报到工程竣工的阶段比较多。这种工程形成的文件材料涉及面广、内容繁杂,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多、经历的时间长,稍有疏忽,就可能遗漏。而小型水利工程大多施工要求急、建设周期短,形成的文件数量不多,不易引起档案人员的足够重视。加上施工人员组成复杂,往往是工程任务一完成,临时机构就解散,档案材料也随之消失。为了保证档案资料收集的齐全、完整,应当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首先了解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工作流程及分阶段的工作安排,掌握每一阶段工作中需要形成哪些档案资料,对每种资料的内容、数量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可采取以下收集方法:①追踪收集。即档案人员或兼职档案人员主动到现场询问和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及时掌握工程信息,并指导和督促技术部门有针对性地收集档案资料。这种方法收集速度快、档案资料齐全,质量也比较高,但花费的人力、物力较大,适用于工程周期短、形成档案材料快的工程。②分阶段收集。即档案人员始终保持与兼职档案员及施工、建设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并加强催收,尽力避免档案原始材料的散失。该方法适用于建设周期长的工程。③强制性收集。即采用收取档案资料押金的做法。当一项水利工程报建后,施工单位先交一定金额的资料押金,将完整的档案资料移交给档案部门后,才可退回这笔押金。这种方法对一些内部较复杂的施工单位具有一定的约束力,适用于对某些人员分散、临时机构较多的施工单位。

(三)通过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

水利工程档案的形成是水利工作者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

(四)加大投入,实现档案管理手段现代化

档案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它包括以下几方面:保管条件的现代化,载体材料的现代化,翻拍、复印、装订手段的现代化,档案工作手段现代化,咨询业务智能化等。实现档案资料的数据化管理和网络化报送、传递,可满足水利工程建设者多方位、多区域利用档案资料的需求,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档案服务。

(五)加强对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

应定期对国家制定的适应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法规进行学习、研究,及时制订一批既符合工程档案自身发展规律、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档案法规、规章。鉴于计算机技术给档案工作带来的深刻影响,应大力加强对重点水务工程档案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研究。

(六)资料分类科学化、档案工作标准化

档案工作标准化是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应根据水利工程文件材料自然形式的特点和相互间的有机联系,按照《档案法》、《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定》、《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范》等水利工程档案法律和规章,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完善标准化管理规章制度,按照统一标准实现档案编制、收集、整理、编目、保管及提供利用的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范文6

焦港闸工程是利用连申线(通榆河南延)结合送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造焦港闸工程能提高焦港闸防洪标准,增加焦港闸引排水能力,充分发挥连申线输水功能,缓解苏北沿海地区用水矛盾。该工程总投资7677万元,该工程于2012年10月30日通过完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在焦港闸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在强化质量、安全管理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做好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扎实做好焦港闸工程建设管理的档案管理工作。焦港闸工程建设档案于2013年10月通过水利厅组织的专项验收,并达到“优良”等级。为能做好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焦港闸工程建设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目标明确, 分级管理

焦港闸工程建设一开始,工程建设处就将档案工作纳入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创优良工程、建精品档案”的工作要求,明确以“优良”等级为档案管理目标,要求各参建单位在工程竣工时提交完整、准确、系统的工程档案资料。按照“统一管理、分级管理”的原则,焦港闸工程档案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工程建设处要求各参建单位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制度,完善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建立自上而下的档案责任网络,明确档案负责人、分管责任人和档案员,形成各级部门和有关人员各尽其责,各司其职的工作制度。

二、制定制度,有序分类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根据焦港闸工程的实际情况,焦港闸工程建设处制定了《焦港闸工程档案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建立焦港闸工程档案标准化管理,并按照统一标准实现档案编制、收集、整理、编目、保管、利用等,以保证档案管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为保证焦港闸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处结合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焦港闸档案分类方案》,在档案整编过程中,对档案分类、归档格式、归档范围、保管期限提出详细、具体的要求。

三、收集齐全,规范整理

焦港闸工程形成的文件材料涉及面广,涵盖工程立项、审批、核准、前期准备、建设、采购、试运行、验收、移交的全过程;涉及部门和人员多,共涉及业主、设计、监理、质监、施工、政府等多个单位;经历时间长。整个项目文件收集时间从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历时经四年。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5期2014年第0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整个焦港闸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繁杂,稍有疏忽就有遗漏。为了能保证档案资料收整齐全、完整,档案管理人员首先了解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建设程序,掌握每一阶段工作中需要形成哪些档案资料、对每种资料的内容、数量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焦港闸工程档案的收集我们采取分阶阶段收集,尽力避免档案原始材料的散失,保证工程档案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

四 、加强培训,提高水平

在焦港闸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我们提高焦港闸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及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为实现档案资料的数据化管理和网络化的报送、传递,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档案服务,满足水利工程建设者多方面、多区域利用档案资料的需求。我们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更新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拓宽知识面,掌握档案业务知识,更要加强对水利专业知识的学习,精通与水利工程相关的一些专业知识,还要认真学习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树立法制观念,在工作中做到“三懂”即懂业务,懂法规,懂有关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担负起水利档案的管理责任。

为止,工程建设处邀请省水利厅档案专家到工地现场培训授课进行工作指导,组织各参建单位档案人员参加 省水利厅举办的档案培训,学习档案规范要求和档案管理业务知识。

五 、添置设备,安全保管

焦港闸工程建设处高度重视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建设,建立了档案专用库。专用库房管理贯彻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原则,切实做好防尘,防火,防盗等工作。为改善档案工作条件,建设处专门配备了电脑、数码相机、扫描仪、复印机、档案柜、空调、装订机以及其它档案常用设备用具,为实现档案的现代化、规范化创造硬件条件。

为了配合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工程建设处落实了档案管理经费,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档案设施。在与工程中标单位签订合同中,明确档案收整要求。工程实施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均配档案专业设备,对实现档案数字化,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六、方便查阅 ,资源共享

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对工程档案的更高要求,为做好档案数字化工作,工程建设处及各参建单位安装了档案管理软件,按照制定的分类方案建立了各自的档案案卷目录、卷内目录等数据库,实现了档案电子化管理、查询,并对工程建设过程形成的综合管理文件、竣工图实施了原文录入,最后各方数据库进行了整合,建立了完整的电子档案数据库。在档案管理、利用过程中我们直接运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电子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输,真正体现“信息数学化、传输网络化、馆藏超时空化、服务有线化”,利用者足不出户便可查阅有关目录、索引和全文,即方便又快捷,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