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

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范文1

关键词:宏观调控;信贷投放;小型房地产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0.5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5-0050-04

一、调查与选择小型房地产企业信贷为对象的目的

(一)本轮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控制信贷、特别是房地产等过热行业信贷过快增长的势头

2006年5月29日,为进一步加强市场引导和调控,国务院转发了建设部、发改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统计局、银监会联合制定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该意见针对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15条具体措施。统计显示,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效应于6月份已有所显现。

(二)近几年来天津市房地产市场发展较快、贷款增加较多、企业群体较大

2006年以来,天津市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商品房屋价格在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基础上仍不断上升,贷款投放增长较快,需密切关注,重点调查。1至5月份,天津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额130亿元,同比增长23%;新开工面积77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7%;现房、期房销售面积为338万平方米和154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9.6%;现房、期房销售额为147.26亿元和7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和38.1%;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合计为333.06亿元,同比增长20.3%。5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108.25亿元,比年初增加129.75亿元,同比多增加65.27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比年初增加74.75亿元,同比多增加45.36亿元;购房贷款比年初增加42.51亿元,同比多增加14.35亿元;住房公积金贷款比年初增加23.6亿元,同比多增加7.43亿元。从市场的整体运行来看,绝大多数指标增速虽呈回稳势头,但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尤以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为甚,值得重点关注。

(三)作为各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大中型优质企业受信贷紧缩政策影响较少,对政策反应不敏感

1998年以来,天津各商业银行始终将房地产贷款作为优良资产加以重点发展。统计表明,近年来,一方面天津市金融机构贷款向房地产业集中的态势非常突出,房地产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贷款比例逐年提高,2006年5月末,天津市房地产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比例为22.6%;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贷款向大中型房产企业集中的态势也日趋明显。这固然有利于实现资源集中,优胜劣汰,但也不能排除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过快扩张、过度依赖信贷资金而存在风险积聚效应,房地产行业在土地交易等方面固有的非市场手段往往放大了这种风险。同时,对房地产市场的紧缩政策表现最敏感的恰恰是大量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规模紧缩时极少对大型房地产企业实行贷款回收,大量的非短期开发贷款也不可能予以回收,以票据和短期贷款为主的小型房地产企业贷款是最主要的紧缩对象。

(四)中小房地产企业调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在天津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环渤海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所带来的对中长期经济看好、以及大规模旧城改造与拆迁所导致的需求集中释放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天津市房地产市场整体发展较快,商品房产销两旺,房屋价格涨幅较大,房地产市场整体收益率远远高于所投入的资金成本。据调查,由于利润可观,天津市近年来各金融机构对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信贷投入规模不断加大,有信贷余额的小型房地产企业已经超过300家,这部分企业的经营现状怎样?对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反应如何?政策所产生的效果如何?信贷资金风险程度如何?我们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

二、样本选择情况

(一)根据所有制分类

我们将选取100家小型房地产企业作为样本进行详细分析。根据所有制类型不同,将100家样本企业分为国有、集体、股份制、私营、港澳台合资、外资等七类,其中私营25家、股份制16家、国有12家、港澳台合资10家、外资6家、集体4家(见表1)。

(二)近两年多来各个时点的信贷情况

近几年来,天津市房地产行业投资持续大幅增加,新开工项目数量快速增长。同时,伴随着大规模旧城改造与集中拆迁,居民房屋需求量也持续集中释放,两者客观上造成了房地产市场供给与需求两旺,房屋价格逐月上扬,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

天津市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必然带来资金向这一市场的快速流动,银行信贷资金也不例外,对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项目开发贷款也保持了快速增长。从2004年5月(近年来对过热行业的第一轮宏观调控)至2006年5月,我们所选择的样本企业中有信贷业务发生的企业数从21家增加到了100家,贷款余额从22.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93.09亿元,户均贷款从6300万元提高到9310万元。

三、天津市小型房地产企业信贷的整体情况与近两年来发展趋势

(一)整体情况

据调查,截至2006年6月,天津市有信贷余额的小型房地产企业共计301家,贷款余额最大的企业为天津市西青区经济开发总公司,贷款余额为12.63亿元;余额最小的企业为天津开发区华景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为6万元。小型房地产企业贷款总余额为106.65亿元,户均贷款余额为3670万元。其中贷款余额最大前10家合计达38.5亿元,在总额中占比36.1%;前100家贷款余额为93.09亿元,在总额中占比达87.29%。

从所选取的100家样本企业所有制性质来看,股份制企业贷款余额合计24.77亿元,占比26.61%,居首位;国有企业贷款余额合计20.02亿元,占比21.5%;私营企业贷款余额合计15.04亿元,占比16.15%;港澳台资企业贷款余额合计4.57亿元,占比4.91%;外资企业贷款余额合计3.95亿元,占比4.25%;集体所有制企业最少,贷款余额合计2.03亿元,占比2.18%;其他企业贷款余额为22.7亿元(见表1)。

样本企业在2004年5月份的整体不良贷款比率为35.61%,不良贷款余额为8.01亿元;这一比率到2006年5月末已降至8.88%,不良余额为8.26亿元。

(二)发展趋势

由于房地产行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住房为不可贸易品),各相邻项目之间无论从价格还是市场定位都同时具有“攀比刚性”,这反映到房地产项目贷款投放数量上就是一种投放惯性,即本期的开发贷款投放与上期(或上两期)贷款投放高度相关。为了有效分析天津市小型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的发展趋势,我们设定了以下时间序列模型,对其进行预测:

我们将样本企业月度信贷余额进行季节因素剔除,使其可比,然后进行回归,根据上图输出结果可得出以下模型:

从模型(1)可知,天津市小型房地产企业本期开发贷款余额与上期余额正相关,相关系数为1.34,与上上期余额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由于两者之和为1.03,可得出以下结论:天津市小型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计算期贷款余额是前两期贷款余额的简均值的1.03倍。

(三)在人总行连续出台紧缩手段后的政策效应

2003年以来,包括人总行在内的国家相关宏观调控部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重点调控房地产行业的过热势头,严把土地与信贷两个闸门,提高对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的审批门槛。据我们调查了解,天津市大部分金融机构在各项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宏观调控措施出台后也陆续做出了反应,对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发放条件作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结合天津市在这一目标群体放贷情况我们重点选择了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工商银行天津市分行、建设银行天津分行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等四家银行进行详细调查,农行天津市分行严格按照农总行文件规定,为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提升客户层次,优化客户结构,实现信贷资金有效、集中配置,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客户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及时建立了行业散、小、差企业退出机制,改进客户甄别模型,力争超前预见信用风险。具体来说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明确了商品房开发客户准入最低标准,严把客户准入关,并出台了八条具体措施进行细化,使政策操作性更强。第二,严格进行项目预选,提高项目质量,要求商品房开发贷款客户除满足客户准入标准外,在申请开发项目贷款时必须符合项目准入的最低标准,同时对各种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量化。第三,制定客户退出标准,对已经发放的、但不符合现行条件的房地产项目贷款一律抓紧清收,并不再进行投放。同时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退出方式,分步有序退出,尽量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工行与建行天津市分行则主要加强了对房地产贷款的审查力度,并相应提高了房地产贷款的准入门槛,具体规定:第一,加强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四证”审查审批;第二,提高对项目资本金比例、土地和商品房空置率审查门槛。第三,加强对已经发放开发贷款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资金的监管力度。同时加强对本地区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的分析与监测,集中力量与资金,拓展重点优质客户,以提高房地产行业贷款的整体质量。

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则没有采取具体措施,仅仅强调了要要按照监管当局要求,加大支农力度,控制对非农项目的资金投放。该行对样本企业的信贷投放余额居全市金融机构的第四位。

四、问题与启示

(一)从数据上来看并未出现明显调控效果,应该做进一步的连续监测

单纯从所调查的100家样本企业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增长势头并未因为人总行等部门出台宏观调控措施而得到明显的遏制,原因有可能是政策实施的滞后效应。我们也应该看到各主要商业银行总行虽然大多已经出台了实施细则,但其分支机构能否在“做大做强”资产规模的考核机制下切实落实这些细则还未可知,对房地产企业信贷投放所做出的宏观调控措施在天津的实施效果还需作进一步的持续监测。

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范文2

上半年经济指标“红灯”频闪

尽管近年越南经济以其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然而今年前6个月的经济数据却令人堪忧。

4月至5月份,越南市场上还出现了抢购大米的现象,5月底6月初,外汇市场上的美元和黄金急剧升值并出现了抢购现象。这些现象让很多人联想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因此“越南金融危机”是否蔓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警惕。

政府八项调控措施显成效

越南政府和学界认为,上半年经济出现的困难是前进道路上不可避免的、短暂性的困难,虽然对经济有一定影响,但尚未构成经济危机。同时,越南政府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经济管理方面经验不足。虽然经济动荡有来自外界的影响,但根本原因还是自身内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经济形势的预测出现偏差,对外资、市场和金融业管理经验不足等。

针对物价上涨过快和经济过热的问题,越南政府出台了全面的综合治理措施。今年3月25日,越南政府颁布了八项调控措施。一是继续实施货币从紧政策,主动灵活地稳定宏观经济,保障服务经济发展的各项资金需求。二是增加收入,紧缩开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控制财政赤字。三是保障重要物资的供求平衡,如燃油、电力、水泥、钢铁、化肥、农药以及粮食和药品等必要消费品。四是加大市场物价管理力度,组织好国内贸易,尤其是销售、网络,严格检查专营产品形成价格的各个环节。五是大力推动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六是保障投资和生产经营稳定发展。七是采取各项措施帮助受灾和因物价上涨导致生活困难的居民。八是使全党全民保持高度一致,实现控制通胀的目标,稳定宏观经济和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这八项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涉及面广,采用了货币、财政和行政管理等各种措施,并综合考虑了民生和社会安定等问题。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各种具体的配套办法陆续出台并逐步得到落实。越南政府尤其重视物价上涨对贫困人口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因而严格控制物价上涨,打击外汇市场的违法行为,并直接给困难群众发放补贴,还从思想上对民众进行安抚,号召企业和群众与政府齐心协力,分担困难,共渡难关。

除了以上八项措施外,针对不断下跌的股市,3月25日,越南政府总理发文指导关于落实稳定证券市场的具体措施。越南证券管理委员会还在股市下跌的过程中两次缩小日涨跌幅限制,最小限制日涨跌幅为1%;而在此后,当股指出现上涨趋势时,则两次放宽涨跌幅限制,目前已经恢复5%的正常水平(河内中小板为10%)。为了缓解资金问题,越南证券管理委员会决定暂时中断上市公司IPO。

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越南政府多次召开国内外经济专家研讨会,成立咨询机构,同时还就经济热点与广大企业家和民众进行讨论并进行电视直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困难犹存,发展前景良好

目前看来,越南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取得明显效果,宏观经济形势明显好转,市场较为稳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CPI上涨势头得到遏制。

第二,股市出现反转。

第三,银行资金流动性得到缓解。

第四,外贸逆差涨幅下降。

此外,今年越南经济的最大亮点是外资增长势头迅猛:截至8月底,越南吸引外资协议总额达到472亿美元。越南政府预计2008年外资协议总额将超过500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超过100亿美元。

越南经济的另一个亮点是GDP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6月中旬经济严重波动时,政府将目标下调到7%,上半年的实际增长率为6.5%。在9月初的政府工作会议上,越南总理表示要使今年和明年的GDP增长速度达到7%,同时明年的CPI控制在15%以内。

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范文3

我国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在相关部委的主持下制定,促进和扶持循环经济的理念在宏观调控政策中有一定程度的体现,但是规定分散,力度不足是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通病。

(一)财政政策的局限性分析

在财政政策方面,我国目前的财政政策中有不少扶持循环经济相关产业的政策,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由国家综合管理部门执行的政策、由国家环保部门执行的政策和由国家产业部门执行的政策。但从财政支出的角度分析,针对循环产业的财政投人严重不足,很难支撑企业与环境的“双赢”发展;从财政收入的角度分析,税收政策不健全、结构不合理,对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无实质性的调节作用,对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减轻环境污染远未起到引导作用。

(二)金融政策的局限性分析

在金融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已将循环经济列为国债投资重点,支持资源能源节约项目、循环经济技术支撑项目,以克服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但是循环经济企业向社会资金筹集的途径严重短缺。在银行信贷、发行企业债券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不够具体、明确,效果不明显。绿色银行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不能从源头上截断“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资金链条,导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

(三)产业政策的局限性分析

在产业政策方面,“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人人心,我国的产业政策逐步从行业性向功能型方向转变,突出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关注]韶’。但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过分热衷发展制造业,重工业化趋势明显,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短缺问题日趋严峻,亟待制定规模化、集约化、环境友好型作为重要指标的产业政策,把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促进生态园区发展,鼓励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作为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四)区域经济政策的局限性分析

在以区域经济政策促进循环经济方面,我国尚存在大量政策、法规空白。目前主要的政策依据是,2003年国家制定的《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试行)》,与2007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当前,要根据东中西部资源能源状况,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区域经济政策,在企业、园区和社会三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

(五)行政手段的局限性分析

在行政手段方面,政府职能同时存在着“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的现象,偏离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导致资源能源价格体系扭曲,成为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障碍。

二、我国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特点分析

为适应我国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厘清市场和政府职能的边界,明确企业、政府和公众各自的权责,解决因市场失灵造成的社会经济问题,是循环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应清楚地认识到其具有的以下主要特征:

(一)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有限性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支持是有范围、有限度的。从总体上讲,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强化经济发展的人本主义目标。除宏观调控政策外,政府还需要执行其他经济职能确保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如市场监管、政府规制等。

(二)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强化性

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强化性,就是要通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强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强化性具体表现为:一是强化实现经济发展手段的生态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矛盾日渐突出,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成为人们愈来愈重视的问题。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强调依托循环经济技术和制度,提高生产、消费环节整体效益的重要性,特别是国家财政和金融政策对生产过程中环保产业、清洁技术的倾斜、优惠,实现生态发展的可持续。二是强化经济、社会、自然综合调控的结果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改善人居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不是为经济增长而增长。

(三)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弥补性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经济的外部性也让市场自发调节的作用受到限制。微观主体更加关注自身的当期效益最大化,而不考虑或较少考虑市场经济外部性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导致生态破坏严重、资源瓶颈约束突出,诱发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弥补性就是宏观调控主体通过自动、自觉地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弥补市场调节存在的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缺陷。克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能源、生态恶化等问题。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弥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弥补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对具有负外部性效应产品资源配置的缺陷,通过国家对具有公共性、公益性生产技术、企业的扶持,弥补市场对微观主体采用循环经济技术和制度的激励机制缺陷,不断实现整个社会生产手段的生态化。二是弥补市场调节滞后性带来的自然资源、能源浪费。通过制定和完善《能源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督促社会节约资源、改善自然环境,培育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调节性与控制性

循环经济宏观调控的调节性与控制性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宏观调控是市场调节资源的重要弥补手段,必须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发挥调节生产主体行为的作用,即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市场信号,引导各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符合政府调控目标。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转型期,市场体系处于培育之中,加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区域发展不均衡、国家宏观调控法律不够健全,地方政府较之于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单纯的调节往往难以奏效,所以“我国宏观调控的具体实践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经济学理论。至少在今后l0—15年内,我国宏观调控应该选择宏观调节与控制并用的方式”。

三、完善我国循环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

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要借鉴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宏观调控的经验,在充分梳理我国现阶段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既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又全面体现世界循环经济发展潮流的宏观调控政策。

(一)循环经济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具有公共性职能,它必须为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之间的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均等机会,才能有效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1.财政收人政策据统计,我国扶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有3大类23种,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等方面调节企业的投资行为,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尚需进一步完善的政策有:

(1)对废弃家电产品、生活垃圾和污水征收回收、焚烧税。通过征收回收处理费,能够有效减少废旧电器、生活垃圾与废水的数量,达到减轻环境压力的目的。例如,日本通过征收回收处理费,全国垃圾和固体抛弃物的数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没有不断增加。

(2)为鼓励使用再生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征收原生的资源能源税率。开征生态税,除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外,对其他诸如电能、汽油都征收生态税。德国已经开始生态税征收方面的尝试,比如,1升汽油1.7马克,另收6芬尼的生态税。

2.财政支出政策加大财政对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优惠政策、财政投人政策,引导更多的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自然环境“双赢”。同时,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人就业,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1)财政优惠政策。为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研发新能源、新原料,政府通过向企业自动减税,提供低息贷款、设备加速折旧等措施,降低企业研发新技术和新能源成本。例如,荷兰利用税法条款来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对采用革新性的清洁生产或污染控制技术的企业,其投资可按1年折旧(其他投资的折旧时期通常为lO年)。2000年2月,我国制定《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企业采用其中规定的国产设备,也可实行加速折旧,但力度明显欠缺。

(2)财政投人政策。财政优惠政策是一种间接投人,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对企业的直接投人和地方政府转移支付,以鼓励环境保护。例如,日本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环境技术研发的投入: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标准制定、资源勘探和示范工程。如2001年日本内阁把“零垃圾型、资源循环型技术研究”作为主要课题,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了对“废弃物处理中发生的有害物质对策研究”等45个竞争性援助研究项目。二是对地方环保事业的转移支付,作为中央政府财政政策的一环。2004年度日本中央政府共有2880亿元“地方交付税”转移给地方,用于地域环境保全、创新事业以及循环经济事业等。另外,政府优先购买也是变相财政投人。绿色环保产品的价格一般比较昂贵,通过干预各级政府采购行为,促使环保产品在政府采购中占据优先地位,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发达国家的惯常作法。在美国,联邦审计人员有权对各联邦机构的再生产品购买情况进行检查,对未能按规定购买的行为将处以罚金。我国的《政府采购法》尚无绿色采购条款,可考虑补充修改,作为在消费领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循环经济宏观调控的金融政策

要把政策、技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有机结合,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要有资金支持。在现阶段,尚需完善的具体措施有:

1.建立绿色资本市场。构建绿色资本市场是一个可以直接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企业规模扩张的手段。“简单说,一方面,环保部门应积极为银行部门提供相关项目的环境信息;另一方面,银行及其监管部门应配合环保部门引导金融机构,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授信区别对待。环保部门要联合相关部门,对高污染企业在上市融资等环节进行严格限制,甚至可以截断其资金链条J,’。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企业履行“公民”责任,将成为循环经济的强大动力。

2.加大对环保企业直接融资扶持力度。直接融资是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进行融资。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政府部门要制定扶持政策,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在债券市场上,国家可以降低债券担保门槛,或者建立政策性担保,规避因循环经济规模大、风险性强而造成的资金供给以及贷款担保的“市场失灵”。此外,环保行政管理部门配合证券监督部门,针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研究一套包括资本市场初始准入限制、后续资金限制和惩罚性退市等内容的审核监督制度,对污染严重,拒不治理整改的企业限制上市融资。

3.建立绿色银行绩效评价新体系。为引导循环经济,需要银行运用金融手段从源头支持,必须建立新的商业银行考评体系。国家对商业银行的业绩考评,不仅要与传统的信贷结构、营业收人和利润等指标挂钩,而且要把银行对循环经济企业、生态工业园、绿色技术研发等方面的贷款结构和数量指标一并纳入考评。对考评不达标的银行,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其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从资金源头上实现循环经济的要素配置合理化的导向,最大限度减少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模式。

(三)循环经济宏观调控的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产业政策鼓励高新技术和环保技术产业,淘汰落后技术和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型向内涵型的转变。我国的产业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健全以下内容:首先,要大力发展可持续农业,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无污染肥料。政府可以对环保型农户从税收、贷款等方面予以帮助,提高其经济效益。例如日本对环保型农户,可以提供最长12年的无息贷款,可在农业建设上提供50%的帮扶资金。其次,从环保的角度全方位推进第二产业变革,尤其是政府应根据产业演进的规律和支柱产业的特点,有规划、有步骤地实行产业扶持政策,从物质材料和能源的开采、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流通,到废弃物的处理、回收,都要考虑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再次,环保产业作为循环经济的基础,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环保产业的崛起、振兴,能有效应对“绿色壁垒”,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比如德国实施节能法后,2000年环境相关联产业的就业规模高达130万人。而我国尽管对环保产业给予了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但实际效果不佳,同一年从事环保产业的职工不到20万人。所以,大力扶持环保产业,是我国经济结构“绿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循环经济宏观调控的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循环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利用好市场和规划实现区域生产的环保性、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性以及社会福利的增长性。首先,要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规划,跳出传统的仅仅考虑生产成本的最低点或利润最大化的定式思维,把追求生态效益、社会发展和经济利益共同纳入产业布局的追求目标,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一个主体、两个环节、三个层面”是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根本途径。“一个主体”就是运用市场机制的激励功能和通过政府的诱导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在循环经济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体作用;“两个环节”就是要在生产与消费中推广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理念,通过区域内原料、废弃物的交换利用,建立生态产业链,组成若干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大力发展静脉物流产业,实现资源的减量化使用,降低环境承载压力。“三个层面”就是要在企业、园区和社会三个层面共同推进循环经济。为此,在区域规划上,对不同的企业、园区和城市的规划可以按照三个模式进行:第一,在中西部地区,由于第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且以能源、资源产业为主,要积极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通过厂内各个工艺之间的材料循环,减少材料的使用,达到减少废弃物、污染物的排放甚至“零排放”。第二,在东部地区,因经济发展门类齐全,通过建立企业间或者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规划工业生态园区,配置核心企业废弃物为原料的共生企业,形成闭合的一个资源能源循环体系,实现资源能源的节约化。第三,从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角度规划城乡结合地区的产业发展。可以在生态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利用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热、废渣,大力发展集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种植业、养殖业,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减轻环境压力。

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范文4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工业与金融协同;金融生态环境

文章编号:1003-4625(2006)12-0029-03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

从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可以看出,首先,经济决定金融,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发展环境,必然产生什么样的金融实力与金融生态环境。其次,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力的促进作用。在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两者均强调结构优化,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发展的轨迹与方向是一致的。

一、三门峡市工业增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结构层次低的问题比较突出

2003年下半年,全国煤、电、油、运全面紧张,随着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一路上涨和资本的逐利性,该市形成了资金流向资源性行业的喷涌现象。“十五”期间,先后投资93个骨干项目,其中有50多个重大项目建设投产,完成投资365亿元,投资在“黑、白、黄、电”(煤炭、铝、黄金、电力)四大支柱产业的工业项目占比62%,2005年其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0.1%;高新技术的总产值在该市GDP中的占比不高,2006年上半年仅占全市GDP的11.8%。三门峡市的工业依然是在初级产品为主的资源性工业增长拉动层次上,一些技术带动强、科技含量高,具有以成本控制为核心,以规模、品牌为基础,在市场中以竞争为手段优胜劣汰并不断发展壮大的现代工业投入少、基础薄。实践证明,这种以资源输出为主的粗放型的产业结构,是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

(二)工业主导产业不同程度存在资源枯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问题

在三门峡市的工业结构中煤炭、铝、黄金、电力四大行业所占比重为70.2%,其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0.1%,四大行业对该市的工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煤炭、铝、黄金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资源,长时间或过度开采均面临或将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资源优势丧失将迫使企业以更大投入和更高成本寻找资源。同时,其在工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即:“三高一低”问题。近几年三门峡市主要是依托项目带动来发展工业的,“十五”期间该市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59.5亿元、58.8亿元、76.1亿元、110.9亿元、179.3亿元,2006年上半年达到104.1亿元;“十五”期间其GDP分别是181.2亿元、195.1亿元、224.6亿元、274.7亿元、335.2亿元,2006年上半年达到170亿元;可见GDP的高增长是依靠高投入拉动的。据相关部门提供数据,今年上半年该市每万元GDP消耗1.8吨标准煤,高于全省1.58吨标准煤的平均水平。2004年7月,三门峡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为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一。目前,环境质量的改善只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部分支柱产业面临产能过剩与潜在过剩问题

目前在该市工业支柱产业中的铝行业、煤及煤化工行业、电力行业面临或将面临产能过剩问题。铝行业:国家发改委在2004年明确指出电解铝为过剩行业,企业经营困难;氧化铝全国产能扩张过速,其价格出现“蹦极”。氧化铝年初价格600美元?蛐吨,目前国际价格为280美元?蛐吨(离岸价格),国内有色金属行业预计,年底价格可能降到200美元?蛐吨(离岸价格)。煤炭行业:2006年上半年煤炭行业供给宽松过剩明显,煤炭市场“拐点”初现。煤化工:2006年7月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表示地方煤化工产业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并得到国家发改委确认之前,暂停核准或备案煤化工项目,并要求各地“一般不应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100万吨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60万吨以下的煤制烯烃项目”。电力行业:国家发改委明确指出,电力是潜在的过剩行业。有专家预计,从2006年开始,中国电力市场将出现持续5年左右的严重过剩。如:三门峡市电力行业的过剩问题已经显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今年上半年该市电力企业上网负荷率大部分时间在50%左右。11家接受调查的火电企业中,10家火电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8家企业出现亏损,2家企业被迫停产。6月末全市规模以上亏损企业亏损额前20名排名中电力行业占6家,亏损3933万元,占比46%,仅华阳发电公司上半年较去年同期减少发电6亿度,影响收入2.1亿元;今年年底,该市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5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进一步扩大将会使三门峡市面临严峻的电力外送问题,发电企业自然出现设备闲置、开工不足,效益下降甚至亏损问题。

二、三门峡市金融业与工业在科学协调发展中遇到的障碍

(一)部分主导产业与宏观调控出现了耦合效应,将加大贷款投放难度和金融风险可能

国家发改委口径:目前我国有11个行业,主要是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潜在产能过剩问题。三门峡市的铝、电、煤三大主导产业名列国家发改委产能过剩目录,这种耦合必将加大贷款的投放难度,并使银行的“双降”工作一直处于高压状态。2006年上半年三门峡市的铝、能源工业(电、煤)三大主导产业分别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11.3%、30%,合计为41.3%;其贷款余额分别为12.5亿元、70.2亿元、16.1亿元,合计占全市各项贷款的50.3%。受国家发改委宏观调控的政策走向影响,其他宏观调控部门的财政、货币、土地及提高项目准入门槛等政策必然跟进,各银行部门对这些产业的信贷支持将有所选择,对这些行业中的大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将更加审慎,资金的成本将更加高昂,在造成这些企业资金流绷紧的同时,也导致银行贷款的发放难度增大。另外这些行业中未被批准立项的项目或限制淘汰企业将面临信贷资金抽回,企业现金流十分脆弱甚至资金链中断,将导致大量银行贷款的劣变,造成金融经营性风险。

(二)金融稳定工作压力增大

2006年6月末,三门峡市各项贷款较年初增加19.63亿元,增长11.11%,其中不良贷款余额49.67亿元,增长10.69%,出现了不良贷款增幅与贷款增幅几乎同步的严峻局面,全市不良贷款率达25.07%。分行业看,形成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电解铝行业和电力行业。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已经使部分信贷资产劣变。

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三门峡市的金融与工业协调发展

(一)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1.坚持科学发展观,在调整中实现更好的发展。三门峡市的部分主导产业与国家过热行业相耦合,但国家今后宏观调控已不是简单的打压,而是立足于调整结构、避免金融危机和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政府部门及企业要正确认识国家宏观政策,提高工作的敏锐性和超前性,趋利避害,及早调整工作思路并拿出对应措施,树立“增长不完全等于发展”观念,实现项目建设从“摊大饼”向“做馅饼”转变。观念的转变和措施的实施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来保障,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干部政绩的考核制度。具体措施:一是完善干部政绩的考核制度,应以绿色GDP评“政绩”。在结构调整与项目建设中走循环经济之路,追求并完善“变废为宝”、“吃干榨尽”的产业链条。二是利用科技进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目标管理方式,逐步化解目前存在“三高一低”问题。三是在沿海省份的产业转移中要有选择地引进项目,即:从资源型工业结构向高科技含量的制造型工业结构战略转移,实现三门峡市工业多路径突破。

2.坚持科学发展观,在项目建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项目是经济发展中最直接、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政府是重大建设项目的评估、确定的决策者,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靠项目来推进。具体措施:一是在该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上,规划并着力发展一批规模效益好、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大、环境污染少的大项目,并向产业群方向发展,二是抓住当前宏观调控的有利时机,瞄准国家政策明确支持的领域,在今后几年不断加大该市工业项目建设,在调控中形成该市新的支柱产业。三是提升三门峡市项目建设的软实力。主要表现在提高策划重大项目的能力和水平;提升科技进步与创新、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与应用氛围;优化项目建设与发展环境,为项目建设提供便利的路径;增强社会诚信意识,创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二)金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促进工业与自身发展的路径

1.实现工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与货币政策的融合,为转变工业增长方式提供资金支持。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货币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一。因此,基层人民银行要根据当地经济实际,增强实施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引导当地金融机构有效地实施金融调控政策。一是对目前该市出现的部分主导产业与国家过热行业相耦合问题,政府、银行之间要达成共识并研究出对策,实现“五个确保和一个防止”。即:确保国家或省级立项的大型项目中长期贷款不断流;确保达到国家产业门槛的大型企业现金流不能中断;确保规模效益好、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大、环境污染少项目的资金需求;确保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提升传统产业的先进实用技术运用的合理资金需求;确保达到国家要求具有规模效益而产能相对过剩的大型企业正常的流资需求;防止出现“一刀切”。二是密切关注各行的贷款增长和不良贷款的变化,遏制贷款向资源行业过分集中,防止过热行业资金链条过紧或断裂造成信贷风险。三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更加注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使信用成为企业在市场中的“通行证”,最大限度地保护金融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坚决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

2.商业银行树立科学有效的投入观,支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可能被消灭的,可以说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一个基本和必要的条件,金融是在时间和风险两个维度上优化配置资源。目前三门峡市的金融市场主要是银行信贷市场,因此,商业银行树立科学有效的投入观,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具体措施:一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信贷投入机制,有所为有所不为。要从工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有堵有疏,堵住流向“三高一低”企业、未被批准立项项目、限制淘汰企业的资金,疏通“五个确保”方面的资金流通渠道,不搞“一刀切”。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主要是:(1)构建“四位一体”的信贷监控体系(信贷经营部门实施风险控制、信贷决策审批部门实施审查把关、信贷法规部门实施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实施检查和督促),并把这一监控体系落到实处;(2)加快实施信息共享工程,夯实风险防范基础;(3)加强信贷风险预警分析,完善风险防范及预警机制,提高风险预警能力;(4)结合本行实际,弥补制度缺陷,发挥风险制度内控作用;(5)深入调查,主动参与企业改制;(6)对症下药,采取不同措施,实行一厂一策、一户一策,化解信贷风险;(7)对少数恶意逃废债企业,采用一切可用措施进行信贷资产保全,营救风险贷款;(8)大胆探索和推行各种保全信贷资产的方式和方法。如:抵贷开发、土地置换、抵贷返租、让利收贷、招标收贷等;(9)建立健全不良贷款清收责任制和奖励制,调动风险化解的积极性;(10)充分发挥政府、人行、银监部门的职能,协助其作好风险控制与化解工作。

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范文5

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格外关注。中国经济增速是否会继续放缓?扩大内需和调结构如何才能落到实处?控物价、惠民生如何让老百姓得到真真正正的实惠?这一系列的政策变化调整的关键点又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和把握?专家们对此将作出权威解读。

“稳”与“进”新解

主观点:“要更加立足国内需求,这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当前,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和美国经济陷入高失业、高负债的困境,世界经济前景低迷。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经济增速逐季回落。

“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要努力保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所以要‘稳’。同时,也要利用环境变化带来的倒逼机制推动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最终让百姓享受到更多发展实惠,这是‘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分析认为。

针对宏观调控,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樊纲日前指出,预测2012年经济增长将降至8.6%-8.7%,但仍是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国家。短期看,货币政策不会出现重大变化。资金供应会恢复正常状态,基本不会再收紧。政策“微调”则更多是针对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状态。

樊纲指出,对于欧美危机的基本前景还没那么悲观,美国由于很强的我修复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现在开始再有三年的低迷,也就是1-2%的低增长期。是否会低迷五年,还需要再观察。 欧洲的情况复杂些,至少做好五年低迷的准备,基本在0-1%的增长状态。债务问题迟迟未从根本上解决,有时就得靠时间逐步熬出去,把这些问题在时间熬的过程当中基本消除。

樊纲认为:“中国没有出现大的泡沫,这一点我是相信的,即使房地产市场,它也没有形成大泡沫,中国房地产业未来会是一个软着陆的过程,现在就处在这个当口上。”

“外需变化我们难以左右,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更加立足国内需求,要更加突出结构调整,要更加依靠改革创新,要更加重视改善民生,这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指出。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逻辑没有变,房地产调控会是2012年宏观调控的关键,因为这涉及投资、经济增速和系统性风险,不要指望货币政策放松。他认为,基于中国目前的财政赤字状况,仍然有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余地和空间。

夏斌表示,在主基调不变下的中国经济能不能持续稳定发展,关键在结构调整,结构能不能调整过来,关键在财政政策,不要指望货币政策放松。财政政策是这轮宏观调控能不能坚持下去的关键,也是结构调整的关键。“基于中国目前的财政赤字状况,仍然有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余地和空间。”他认为,必须加快财政结构支出制度的改革,加快结构性紧缩的步伐,向战略型行业倾斜,特别是小微企业倾斜,向有助于扩大消费型的各种资助体系,包括社保、医疗教育等等。同时,也必须向补贴支出倾斜。因为今后一两年内中国物价上涨压力很大,物价上涨的一个因素是翘尾因素,也有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这决定了物价将趋于温和的上涨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持低收入群体的实际生活水平不下降,政府要补贴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改革往前走,结构调整往前走,而不是简单的采取总量放松的政策。”夏斌说。

“稳增长”应对下行压力

主观点:“必须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

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速已从今年一季度的9.7%回落到三季度的9.1%,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速“失速”的担忧再起。

这次会议在提出明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时,第一条就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会议指出,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2012年最大的风险还是在于房地产,房地产的风险非常非常大。全国各个大中城市空房都非常多,我看上海的空房也不少。空房多就是危险,这些房子并不是真正地被需要,空在那儿了,不住人了,它们是用来投机的。大家知道,投机赚钱是真正财富的创造,但是变成泡沫就不一样了,泡沫不是财富创造,它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的风险。

“中国经济增速在回落,增速适度回落是我们期望的。但要防止经济增速回落过快,引发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要稳住经济增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指出。

会议提出,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货币政策要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

“积极财政政策赋予了新的内涵,更加注重结构性减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货币政策虽方向不变,但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中小企业、在建项目等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王一鸣分析认为。

“十八字”“主线”将成明年经济指针

主观点:“维持经济平稳增长,不出现大起大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2年中国经济定下“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十八字无疑将成为明年中国经济指针。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双政策组合保持不变。专家表示,货币政策“稳”字不变,但政策侧重点与2011年相比略有所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如果说2011年的“稳健”重点是为了抑制通胀,那么2012年的稳健可能更多是推动结构调整,维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不出现大起大落。

“因此,在2011年的政策基调里,货币政策中‘稳健’的含义更多强调‘偏紧’;而2012年货币政策‘稳健’的含义可能更多强调的是回到‘常态化’的环境中,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巴曙松说。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宏观经济的稳定是针对目前的走势来讲,不使增长速度大起大落,这是明年的主要工作任务,要稳定经济增长速度,政策就不能有很大变化,所以必须保持政策的基本稳定。

赵锡军指出:“但宏观经济增长的环境不受控制,特别是像2012年,我们可能会碰到更加复杂或难以把握的外部环境。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消除外部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这就需要政策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灵活性是为了消除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干扰,使经济能够保持稳定。”

目前市场对欧债危机恶化的担忧仍存,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又面临着下滑危险。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特别提到“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有观点表明,明年来讲,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在执行上比今年要更加松一些。从财政政策来讲,积极的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适当偏松一些。货币政策微调主要是在货币供应、信贷投放上,今年以来实际执行的肯定是偏紧的。对于财政政策当然就是结构性减税,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增值税的扩围、个税的调整,因为今年的财政收入情况比较理想,2012年的时候还是有比较大的空间继续保持一定的赤字规模、保持一定的减税的规模和水平。

应对经济困局 稳增长与控物价并重

主观点:“尽管短期物价上涨压力有所缓解,但是明年物价稳定仍然不可掉以轻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宏观调控要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与此同时会议强调,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专家表示,为防止价格反弹,财政政策将继续结构性减税,加大民生领域投入,货币政策将注重微调预调。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与去年不同,会议强调了“稳中求进”,因此明年重点主要落在一个“稳”字,包括稳增长与稳物价。

业内人士认为,受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影响,非食品价格涨幅小幅下调。近期PPI涨幅出现快速回落,后期还将传导到CPI,同时食品价格涨幅趋缓。初步判断,当前物价不会出现2011年大幅快速上涨,未来或将继续下行。

尽管短期物价上涨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明年物价稳定仍然不可掉以轻心。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专家表示,尽管今年会议提法上把“稳增长”放到“控物价”前面,但是稳定物价、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和重要环境构成。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只有经济增速保持一个合理的区间,就业能够相对稳定,价格能够稳定在一个比较低位的区间,那么宏观经济才会稳定。

目前,我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宏观调控初步取得成效,物价总水平已经进入涨幅回落的下行通道。

不过,不少专家预测明年的物价形势依然严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市场里推动价格上升的因素依然存在,在2012年也还会存在,明年为了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仍然要继续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而稳健的货币政策作为调控的一部分,在明年是不会变化的,物价的总水平应该会得到控制。

祝宝良认为,价格上涨是正常的,目前物价压力不完全是货币的压力。他进一步解释说:“现在通货膨胀的最高点已经过去,输入型通胀也下降了,国内的货币调控也已见效,同时,与农产品价格的周期也有关系。明年物价压力主要来自于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运输成本、环境成本、资源性产品价格,包括美国欧盟如果继续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后,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出现的反复,所以压力主要在这些方面。”他表示,这种价格上涨是正常的,也是需要的,但不能让其增长过快,要稳定在一个水平上面。

巴曙松说,2011年的货币政策全年基本贯穿着将“抑制通胀放在首要位置”这个主线,尽管从全年角度看,CPI可能在5.5%左右,高于年初确定的4%左右目标,但最近的CPI月份数据已回到4%左右,“抑制通胀”这个目标基本达到预期的趋势和方向。

“在经济环境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中国明年政策基调与今年相比是比较一致的。同时,由于中国今年财政支出状况较好,能够提供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推动明年“调结构”这样一个政策基调”。巴曙松说

坚持楼市调控不动摇 力促房价合理回归

主观点:“宏观调控是让经济稳定增长,而不是让某个行业出现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说:“所谓的房价合理水平要从两点来理解。一是,老百姓应该可以买的起房子,这就算合理;二是,跟相对的价格水平比,房价不应超过CPI过大,应该和CPI差不多,那么这样它就是合理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国际上有一些相应的标准,比如与收入水平相差5倍或者6倍,可以作为参考。另外只有到达百姓能够接受的程度,才是一个合理的水平。”他指出,房子问题是民生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让百姓住的起房子,通过买或租能够负担的起,这才能算是一个合理的水平。

祝宝良表示,目前房价的相对水平还是高了,所以这个政策是不会放松的,银行业的经营压力不会对明年的调控有太大影响。祝宝良强调,房地产是很重要的支柱行业,不能让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过快下降,而目前对房地产主要就是限购政策。

“现在限购是针对房价上涨比较快的城市,很多城市的房价并没有限购,所以我们说房地产的政策不变是限购的政策不变,至于银行信贷,就要看货币的调控力度有多大了。我们讲房地产的调控主要是讲房地产的税收政策,房地产的限购政策,这些不会改变。”祝宝良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表示,目前,房地产调控刚刚见到成效,但还不是很明显或是能得以巩固下来,所以房地产的调控还会继续持续下去。他建议,从总需求的角度对商品房建设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另外从供给方面入手,加快保障房的建设工作,从供给方面提供更多的房子,使房地产在规模和结构方面都朝着更加理性、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赵锡军则认为,宏观调控是让经济稳定增长,而不是让某个行业出现很大的问题,如果某个行业受宏观调控影响,并非宏观调控有问题,而是行业本身没有按经济规律办事的结果,宏观调控是引导这个行业朝着经济规律的方向发展。所以说只要银行业的发展是规律的,它也就不需要政策来调控。

“我们与美国通过‘危机’的激烈方式调控不同,我们是通过宏观政策来进行主动地调控,这对于相关行业来讲是一个更加有利的方式。”赵锡军说。

明年结构性减税力度更大

主观点:“结构性减税近几年一直在推进,明年力度将进一步增大,主要将偏向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培森指出,积极的财税政策将主要从适当增加财政支出和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两个方面进行。

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财政支出主要向高新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科技创新企业倾斜。具体措施可能包括贷款的财政贴息、财政补偿等。张培森表示,结构性减税近几年一直在推进,明年力度将进一步增大。主要将偏向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一些微利但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和国家“十二五”规划鼓励发展方向的产业,如文化企业、现代服务业等。

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范文6

[关键字]地质找矿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70-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生产中需要的各项资源量在逐年增加,特别是当代社会中,全球都意识到能源紧缺的危机,国家的基础建设、工业建设和农业建设都与地质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深入发展地质工作。

1地质找矿工作相关问题

1.1投资盲目性

地质找矿工作由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两部分组成。从我国目前的地质找矿工作发展现状来看,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所产生的各项费用大部分是由国家财政部门出资的,但是国家财政部门的拨款数量还是十分有限的,根本无法满足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致使基础地质资料准备不充分,由于新的基础地质资料不够完善,所以地质找矿通常使用的都是以前的资料。地方财政和企业将大量资金投入在地质勘查工作中,虽然地质勘查工作具备了足够资源,但是由于没有充足的基础资料作为支撑,地质勘查工作盲目性的问题比较突出,付出的努力效果不甚明显。

1.2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明显

在我国经济体制变革中,地质找矿也随之进行了变革,虽然对提高地质找矿工作有很大帮助,但是从长远的发展中我们发现此种市场资源配置在地质找矿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一方面,地质找矿工作与市场所经营的其他行业不同,其投入和回报不一定是相等的,如果地质找矿是按照市场调节所进行的,那么没有相应的回报,很难有人对其进行投资。另一方面,市场调节依靠的是利益驱动,大部分市场主体关心的是自身的利益,缺乏大局意识,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会造成地质找矿市场混乱,影响国家的稳定发展。

1.3矿业权设置调控力度不强

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国家并没有对矿业权进行控制,导致开发及资源化勘探环节中发生问题。第一,个人和私营企业占据了大部分矿产权,而国有企业矿产权所占比重较小,大部分的个人或私营企业在获取矿产权后并不对其进行开采而是炒作,这样做不仅造成国家在地质找矿中的资金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国家也会失去对矿产资源开发的控制。第二,对部分影响到国家命脉的矿产资源产权的发放并没有对获取对象做深入的调查,导致部分矿产权落入用其炒作的人手中,对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2加强地质找矿工作发展的措施

2.1加大对重大地质找矿的投入

矿产资源影响着国家工业的发展命脉,在地质找矿中很多的企业和社会将大量资金投入在勘察中。导致地质找矿工作资金的严重不平衡,因此为了保证地质找矿过程中具备充足资金且资金被合理使用,应加大社会和国家财政对矿产资源的资金投入,并在地质找矿中应做到资金的合理分配,将一部分资金用在地质基础工作中,收集大量新的地质基础工作资料,为未来的地质勘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加强宏观调控

目前我国的地质找矿工作,大部分企业都是以利益为出发点的,企业在投资一个煤矿资源时考虑的重点是未来自己会受益多少,这种以市场为方向的资源配置,对国家利益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因此国家应加强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宏观调控,以保证国家发展为前提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对于获得矿产权但是在固定时间并没有开采的企业或个人应对其进行处罚,应将普通矿石价格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保证规范的矿产勘探以及开采市场。

2.3加强矿产权的管理和设置

地质找矿工作中应加强对不同类型矿产权的管理,同时国家也应加强控制和管理资源开发和地质勘探活动,确保国家经济在健康稳定的环境中发展下去。具体措施有:第一,加强对矿产权的管理,由于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其矿产能源比重在迅速的增加,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应集中控制矿产能源的开采和勘探,地质找矿和开发工作应由国企进行。第二,对一些相对不是很重要的矿产资源的矿产权可以引进社会投资,这样做不仅避免了一些企业或个人的谋取暴利行为,同时也加大了国家矿产资源的储存量。在矿产权的控制和管理过程中,为防止具有勘探权但不勘探的现象发生,国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统一管理地质找矿工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找矿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国家应对地质找矿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要解决目前地质找矿面临的困境及所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加大地质找矿工作的投入,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措施与政策,合理设置矿产权的发放,同时还应加强对地质找矿工作的宏观调控,实现地质找矿工作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