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制度体系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制度体系建设范文1
一、开展国有企业效能监察的目的与意义
深入开展国有企业效能监察是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监督检查企业内部职能部门或下属单位执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及其履行职责情况,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督工作。通过开展效能监察,能够及时发现各类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改变制度缺失、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等现象,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建立健全制度并督促落实为着力点,促进公司建立长效机制,从而促进企业运行的自我约束,促进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二、开展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作用
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主要有预防、发现、监督、促进、保证和服务等六个方面的作用。本文主要谈谈与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关系密切的发现、促进和保证作用。
发现作用。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其中一个监察内容就是企业各业务流程。通过分析企业的规章制度,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是否有偏离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促进作用。通过开展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查处失职、渎职行为,挽回因管理粗放、工作失误、制度执行不到位而造成的资产、资金流失,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利益,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保证作用。开展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国有企业的各项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贯彻执行,还能够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秩序、管理行为正常开展,从而为企业经营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三、开展国有企业效能监察的途径
效能监察工作不断开展的过程,也是企业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发现、堵漏、预防、警示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将不断得到提高。标准与制度是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依据和标准。依托效能监察,促进督促、协助和检查工作的落实,同时,根据效能监察的情况,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实现有序管理,按制度办事,从而将制度落实到位,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促进生产经营管理的不断完善和优化。
(一)促进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抓住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弱点和热点问题,分层实施。工作中,要把影响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企业改制和结构调整、大额资金运作等重大事项作为重点来抓;把经营管理中可能涉及到的违规操作等薄弱环节作为重点来抓;把职工普遍关注的、反应强烈的问题作为热点来抓。只有分清主次,才能对症下药。
选题立项要紧密结合单位实际,增强效能监察工作的科学性。调研选题是效能监察重要的前期准备,其实质是寻找效能监察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选题方向是否正确、针对性如何,直接影响效能监察工作的成效。因此,选题立项时,必须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单位、业务部门和有关业务领导的意见,确定当年的效能监察项目和主要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二)加强制度建设
跟踪督查是效能监察工作的关键环节,查问题、抓整改是跟踪督查的主要内容,也是衡量效能监察工作成效大小的重要指标。纪检监察部门应发挥跟踪督查的主导作用,加强对业务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典型问题,在抓好整改的同时,更应从管理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管理,提高效益,保证生产经营健康有序进行。
(三)完善制度与规范流程
企业制度体系建设范文2
企业是个大系统,一套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无形动力。企业在建设管理制度体系时,要充分了解自身所在的行业特点以及行业内的规则,要综合考虑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能源管理、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要求来建设管理制度,以便企业处理各项业务时有理有据,保证企业的经营、技术和生产等各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概括的说,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应根据自身实际包括:经营企划管理制度的内容、行政管理制度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内容、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采购物流管理制度的内容、生产现场管理制度的内容、技术管理制度的内容、项目管理制度的内容、安全环保管理制度的内容、能源管理制度的内容、审计与内控管理制度的内容等。
2管理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企业管理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际性原则
即建设企业管理制度时应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凭主观意向随便制定。
(2)合法性原则
即企业管理制度应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
(3)系统性原则
企业管理制度要覆盖完整,从产品或服务实现的全过程,包括人、机、料、法、环、测,以及人、财、物等环节来建设企业管理制度。
(4)协调性原则
企业内各部门在建设管理制度时应相互协调,内容上要相互兼容、协调、统一,避免重复和交叉,从而发挥企业管理制度的整体功能,获得最好效益。
(5)阶层性原则
主要指企业管理制度是管理者层与员工层意愿的双重结合。
3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在制度管理建设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制度不系统
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系统的制度体系,存在制度缺位现象,使得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无法可依,管理出现空白;企业内部各部门在制定管理制度时,本位主义严重,各自规划,只考虑本部门利益,不考虑各部门管理制度之间的协调性和系统性,各项制度之间职能界定不清晰,相互交叉,导致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等现象。
(2)管理制度不稳定
主要表现为:日常工作中针对临时性或特例问题而修改正式实施的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运行周期短,修改频繁,不稳定的管理制度使得员工无所适从。
(3)管理制度不规范
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没有就管理制度自身的内容和相应格式要求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模板;对于管理制度制定或修订过程缺乏统一、有效的管控流程,造成不同管理制度间格式、管控流程的规范性差。
(4)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够
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从上到下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制度形同虚设,上层管理者往往采用“长官式”的管理方式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总是“特事特办”,实质是管理者说了算;普通员工对制度的掌握度不够,工作中按习惯办事、有章不循;或者,制度本身存在问题,可操作性差,原则性、粗线条多,定量、定具体标准少,无法执行。
4管理制度的管控流程要规范
管理制度从起草到颁布实施要有完善的管控流程,并且企业内部要设立专门的制度主管部门对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进行统一归口管理。管理制度管控流程具体是指如下,制度起草人员在制定制度之前需向制度主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只有通过立项申请的管理制度才可以进入制度的编制环节,制度编制完成后;制度主管部门组织企业内相关部门进行制度的评审,起草人员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制度内容,为强化管理制度的审核机制,起草人员要携带修改定稿的管理制度到相关业务部门会签,会签完成后报制度主管部门进行制度格式和内容的最后审核,审核通过后报总经理批准,批准后的制度方可、培训、实施。制度主管部门要根据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整体情况,设定管理制度的编号,每项管理制度要有唯一的编号。
5管理制度要有统一的格式
为了管理制度内容和格式的规范性,避免不同管理制度间格式不统一的现象,企业可参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等标准规定的要求,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管理制度编写细则,细则中要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格式进行统一要求,并编制统一的管理制度模板。管理制度内容主要包括职责权限、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等要素。职责权限指管理事项中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与权力,管理制度一般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规定出主责部门、协作部门及其相互关系,确保各部门职责界定清晰。管理内容和要求要以业务事项为主线,明确过程中各项工作由谁负责、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明确质量、时间或成本的具体要求,只有明确具体要求,才能方便制度的执行。禁止同一内容在两个不同制度中重复描述,若需引用,必须写明引用文件的具体名称和编号。检查与考核主要指制度制定部门要定期对制度内容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增强制度执行的实效性。管理制度格式统一主要指对制度文本的封面样式、字体、字号、段落、表格等格式提出的统一的要求。
6如何提升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企业仅具备完善规范的整套管理制度而不执行,那么再完美的制度也只能是空谈,管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1)管理制度的内容要合理。
只有职责权限界定清晰、管理内容与要求合理的管理制度才具备可执行性,这就要求制度起草人员既要熟悉企业内部相关的业务分工,充分掌握本专业的业务流程及管理内容与要求,又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上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
(2)管理制度要有稳定性。
一成不变的制度不一定是合适的制度,但经常改动的制度一定是不合适的制度。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对制度进行适时更新,但是,朝令夕改的管制制度将令员工无所适从。因此,企业要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来完善管理制度,使之在实践中逐步趋于合理化,只有具有稳定性的管理制度才能发挥其规范企业管理工作的作用。
(3)制度的宣贯学习要到位。
员工只有了解制度才能执行制度,员工对制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是关系到制度执行与否、执行好坏的关键。企业要以各种形式持续加强管理制度的宣贯学习力度,员工只有熟悉掌握与自身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才能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
(4)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做执行管理制度的楷模。
管理者作为企业的决策层,在管理工作中更要严格按管理制度办事,如果管理者将个人意志凌驾于制度之上,视制度为儿戏,无形之中则会破坏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影响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的执行力。因此,管理者要将制度执行放在首位,能够自觉遵守制度,且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才能在企业内形成上行下效、人人按制度办事的氛围。
(5)监督检查要到位。
无数经验表明,监督检查到位才能执行到位,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可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企业要根据管理制度内容的要求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活动,检查工作要切入实际、有深度,避免形式大于实质的检查,发现问题要找出责任人,并将制度的监督检查情况与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评挂钩,以强化监督检查,确实起到典正法度、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功效。
7结束语
企业制度体系建设范文3
关键词:烟草 经营管理 内控制度 应用
工程投资、物资采购、服务项目涉及资金大,管理幅度、管理难度大,程序多又复杂,是烟草行业规范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开展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建全和完善“制度、决策、运作、监督”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保证经营管理规范运作,企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内控机制,有利于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防范廉政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1.保山烟草内控制度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1.1保山烟草现行内控制度体系的主要特点
内控组织完善,监管体系健全。以三项工作管理委员会作为决策机构,建立完善了“三项工作”组织架构、议事决策机制。对工程招标、物资采购等重大经营行为,全程参与到“三项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出具审计意见书、纪检监督报告以及内部整顿督查报告。全面推行企业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公开项目和内容,规范办事程序、办事结果,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运作程序规范,风险防范到位。物资采购严格遵循“需求的不询价、询价的不谈判、谈判的不签约、签约的不付款”原则,实行采购合同汇审制,严格采购程序和审批制度,采购结果每半年在公司管理体系平台上公示,推行阳光采购。工程投资项目实行履约保证金制度,在施工合同中约定设立“共管帐户”,作为投资项目的结算账户,单独核算,重点监管。
制度文化并举,软硬件同步建设。项目管理运作方面,修订完善了投资项目管理、物资采购管理、服务项目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涵盖了项目分类、前期准备、审批、实施与调整、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等管理环节。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保山烟草坚持秉承“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和“利国惠民、至爱大成”的价值理念,大力推进“大成.永子”文化建设。致力于打造以“国家、社会、员工、烟农、零售户、工业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七彩.永子”服务品牌。企业文化建设深入人心,广大干部职工自律意识和规范意识不断增强。
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实施目标管理和流程化控制。建立了以流程为基础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建立起烟叶生产、卷烟营销、专卖管理“十大管理体系”及其支持性流程526个,修改完善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制度文件424份,把制度管理转变为流程管理,把工作流程作为制度执行的关键,实现了同步控制向事前控制转变,为实施流程内部控制奠定了基础。
1.2保山烟草现行内控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
综合问卷调查、访谈调研和资料研究情况。保山烟草现行内控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内控制度设计缺乏科学统筹和不规范。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有的制度相互交叉,甚至矛盾。二是内控组织架构不尽合理。“三项工作”管理委员会机构人员配置没有体现监督、决策和执行相分离的原则。监察、审计、整顿办等部门相互间职责权限划分界定不够明确,一定程度存在交叉错位和重复监督的情况。三是制度执行过程走样。程序执行不严格,有的虽然有程序性要求,但先做再补手续的情况时有发生。有规不依、有令不行、随意变通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四是监督运作机制有待完善。权力点和廉政风险点还缺乏系统的识别和控制措施。监督的力量不足,过程控制、程序监督等监督手段综合应用的力度不够,影响了监督的效率、效果。五是内控目标有所偏离。从调查情况看,公司内部控制偏向于监督和控制,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有利于企业效率提高和价值增值的服务功能。六是风险识别和控制还不够充分有效。调查显示,公司内部控制体系风险识别和评估环节薄弱有可能造成潜在的管理风险。七是物资采购内部控制还存在薄弱环节。供应商评价管理措施不够有效,对供应商评价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还存在差距,供应商的评价管理一定程度存在简单化、形式化。五种采购方式适用范围界定还不够清晰。八是外部干扰不同程度存在。领导干部对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招投标活动或明或暗插手干预的现象仍然存在,致使招标单位不能独立自主地进行工程项目或物资采购招投标活动,破坏了招投标工作正常秩序。
2.健全完善保山烟草内控制度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2.1构建内控制度体系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管理理念、机制、制度、手段等方面加以创新和改进,才能真正形成“制度程序完备、权力规范运行、操作公开透明、监督管理到位”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内控制度体系,通过构建“1552”内控制度框架,即:明确一个目标;坚持五个原则;实施五个步骤;打造两个平台,实现对“三项工作”经营管理活动的实质性的有效控制。
明确一个目标。以规范权力运行,操作公开透明,确保监管到位,打造阳光烟草作为内控工作目标。
坚持五个原则。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应遵循五个基本原则,从而达到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目的。五个原则即:全面性原则;关键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制衡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实施五个步骤。运用内部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实现保山烟草企业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和服务项目管理体系的内控化。一是开展风险识别和评估。辩识权力运行中各个环节、各个岗位风险点。二是制定防范措施。风险点排查工作结束后,按照“有风险点必有防范措施”的要求,针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三是完善制度规范,健全内控长效机制。既制定管理办法、控制程序,又完善监督办法。四是完善岗责体系,明确权责分配。五是构建内控制度评价机制,从内控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控措施、监督评价与纠正、信息交流与反馈等方面分别进行规定,科学评估,严格考核,促进内控机制不断完善。
打造两个平台。一是打造办事公开民主管理信息平台。把公开作为监督的重要方式,以办事公开民主管理信息平台为载体,在工程投资、物资采购、服务项目系统增设公开节点,实现与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网站的自动实时对接。二是打造信息化监管平台。借助信息技术的程序性和控制性,使规章制度具体化、程序要求流程化、操作权限固定化,使规范管理、透明操作和严格监管统一于信息系统之中。开发和运用好惩防体系信息监管平台,发挥信息监管平台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等功能,实现监督的常态化。
2.2建立完善的供应商、承包商、服务商管理评价体系
推行分类管理、专家评审、动态评价、黑名单制度“四位一体”的供应商、工程承包商、服务商管理评价体系。一是对供应商实行分类管理。对于分类后的供应商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评价管理。二是建立评审专家库。根据企业现状,先在市级烟草系统层面建立物资采购评审专家库。同时建立相配套的专家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三是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准入资格评审和动态评价。建立供应商、服务商、施工单位动态评价考核体系。在加强对潜在和新进准入资格评审的同时,对入围的供应商、承包商、服务商实行动态评价考核。引导供应商、承包商、服务商公平有序竞争。四是实行“黑名单制度”,完善诚信机制。进一步坚持完善并严格执行公司已建立的“黑名单制度”,把黑名单制度的实施与检察机关犯罪行贿档案查询系统相结合,完善诚信机制。
2.3科学配置权力,优化权力流程,完善运作机制
完善决策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三项工作”管理委员会工作边际,科学制定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工作责任,围绕审核、计划、论证、评估关键环节,按照“流程顺畅、节点恰当、标准明确、责任清晰”的原则设计管理委员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管理委员会的作用。
完善工程投资、物资采购、服务项目的执行机制。明确每项工作、每个环节的执行和监督主体、以严格的责任制确保项目实施的严格规范。逐项确认权力行使的依据、程序、时限以及相应责任,编制工作流程图。实施绩效考核,通过过程执行及结果执行进行评价考核,做到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突出对采购方式的有效控制,清晰界定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五种采购方式的适用范围,分别设立不同流程。
完善公开机制和科技手段防腐机制。充分运用和完善现有信息系统,构建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和工程投资、物资采购、服务项目工作网上运行平台,把内控制度及重要权力节点监控与信息化技术结合,实行业务处理信息化内部控制。对“三项工作”项目运作全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监督和分析评价。
健全完善权力制约机制。深入推行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廉政承诺和廉政合同“双签”制度,逐步完善廉政合同履行考评机制,对重大项目试行 “廉政保证金”制度。实行重大工程和大宗物资采购廉政约谈制度。实行工程项目建设和大宗物资采购回避制度。逐步探索建立物资采购制,实行“采管分离”。 完善监督机制,推进监督要素整合,形成监督合力。
推行管理体系内控化。结合保山烟草企业“十大”管理体系建设要求,把管理体系的职能职责对接,流程优化、部门工作标准、岗位KPI指标设置等方面与内部控制合理授权、岗位分离、风险防范、内控评价等内部控制措施相结合,纳入公司管理体系建设一并运作,对管理风险和廉政风险实施内控。
企业制度体系建设范文4
随着各类风险管控体系的发展,相关风险评估、管控方法越来越专业,但仅有少数归口管理部门对此全面了解,导致生产风险、内控风险、廉政风险的相关要求未能有效体现在日常工作制度中。未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最新的制度只存在于过往的发文中,或是部分员工的资料文件夹中,企业员工对于不经常使用的制度难以查阅。
新型管理制度体系设计方法
现代企业管理行为针对多个管理因素实施,注重多维的立体式协调处理。现代供电企业的管理决策通常要考虑管理目标、风险管控等多方面的因素。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除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应明确制度的管理对象和范围、体系结构、制度的展现形式等。
制度体系的管理目标
在制度建设前,应该明确相应业务的管理目标和策略。同时,各类制度的管理目标应一致。通常,制度体系建设应遵循企业发展战略方向,其宗旨是确保实现企业战略所既定的管理目标和战略选择,从而确保所有管理制度方向一致。为确保制度对战略的承接,在制度审核阶段,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
制度管理的对象和范围
制度管理的对象是业务,主要规范各管理层在业务中的职责范围、工作程序和方法。所以,在明确企业需要哪些制度前,首先要理清企业有哪些业务。根据业务范围的大小,分为业务领域、一级业务、二级业务和业务事项。按照制度与二业务对应、业务事项与业务流程对应的原则,明确企业需要哪些制度和业务指导书。
制度体系内部结构
根据供电企业业务特点,制度体系结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制度应彼此独立、全无遗漏;制度体系应具有清晰的逻辑框架;制度之间应紧密联系与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根据供电企业的业务特点,划分了电网企业的三大核心业务,即管理资产、传送电能和服务客户。围绕这三大核心业务,有六项综合管理职能和五大支持职能(见图1)。
制度的内容
通过对供电企业已有制度的梳理,结合同国家标准、法律的比较,制度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制度信息表、总则、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职责界面、管理内容和方法、附则和附录。同时,还应清晰地展示业务管理流程,对每个流程节点的业务指引和管理要求进行详细阐述。流程图和表单中都包含有具体的岗位信息,通过对岗位相关流程的梳理,可形成职责手册、岗位手册等(见图2)。
制度体系的风险管控措施
南方电网公司建立了多套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内控管理体系、廉政风险管理体系等。制度体系建设时,应充分考虑风险防控措施。比较简便的方法是,将这些比较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融入到制度体系中。具体做法是,在制度编制前,由风险管控部门提示各类制度应防控的业务风险及其应对原则。制度编制完成后,再由风险管控部门来对制度中的管控措施进行审核。制度质量控制制度过程中,应组织企业负责人、战略制定部门、制度相关方共同参与制度评审。一方面通过战略承接性审查,提高了制度质量和可操作性,避免了制度起草人员的专业局限性,确保了制度对企业战略的承接;另一方面通过评审、讨论,协商接口标准,细化横向协同的业务流程,在制度出台前达成广泛共识,确保制度编制时充分考虑多方利益,避免“违法制度”、“寻租制度”、“打架制度”的出台。制度体系信息化管理按照无纸化办公的发展趋势,纸质版的制度既不方便应用,也不利于及时更新调整。应该用信息化手段对制度体系进行管理、维护,并提供制度的扩展应用。某供电企业建设的制度管理系统,包含了制度总览、基本查询、高级检索、知识库管理、意见反馈、制度评价以及系统管理七个模块,具备的功能包括检索、查询、日常更新等基本功能,另外,还具备展示制度体系的拓扑结构、形成制度间的引用链接关系以及建立制度与风险管控要求的对应关系等高级应用功能。
结论及建议
企业制度体系建设范文5
关键词:散货运输公司;体系建设;重要性;建设方案
针对公司在发展中所遇到的新形势、新环境、新情况、新问题,审时度势地不断探索创新过程,提高体系建设的效率和功能。企业通过不断完善内部体系,可以有效的提升管理质量,进而实现企业的稳定长远发展。同时,当一个企业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要及时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方向,并适时的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开创自己的创新之路,所以加强公司的体系建设是提高散货运输公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散货运输公司体系建设的内涵
散货运输公司的体系建设指的是企业在管理体系、信息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企业制定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保证公司信息的安全,使公司内部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从而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散货运输公司是从事海上散装货物运输的企业,为客户提供矿石、粮食、煤炭、水泥、化肥、硫磺等货物的海上运输服务。所以,信息安全、船舶、人力资源的管理非常重要。为了保障信息安全,防止信息的泄露和丢失,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新的安全标准、实施安全标准、安全监控,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才能确保信息安全的时效性,从而保护散货运输的信息资产,降低信息安全的风险。面对航运市场的变化,改善船舶管理的方式也是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对管理方式的改革,提高船员、船舶、船队的管理水平,保证船舶和岸上信息沟通顺畅,船舶设备的优化,提高船运的效率和安全。
二、加强散货运输公司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2.1是提升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散货运输公司想要是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加强管理是最重要的保障。通过加强企业的内部运行建设、工作流程的整合、工作方法的升级和企业的体系建设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推动企业发展。
2.2是提升企业创造力的前提
如果散货运输公司的内部体系建设存在不足,企业缺乏必要的制度创新,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干扰。企业唯有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并有目的的采纳国外的先进经营理念,全力推动企业的体系建设。只有加强体系建设,企业才能保证站在较高的位置,去纵观全局,把握复杂的市场变幻,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2.3是推进部门协作、创建和谐企业环境的前提
散货运输公司实施体系建设可以对现行的管理体系进行良好的补充和互补,实现完善现有制度的目的。通过体系建设可以有效的明确部门职责、形成统一协作的机制,有效的化解各部门间职责不清给内部管理和企业运营带来的阻力,为构建和谐的企业环境打下了基础。
2.4是提高员工技能、完善企业形象的根本路径
散货运输公司实施体系建设,可以通过有效的培训和宣传手段,帮助员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保证其在相应的规范下实施作业,更好的为企业贡献力量,创造价值。另外,企业体系建设中包含了关于企业员工激励、考核和约束的相关制度,加强体系建设可以方便企业有效的监管员工行为,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2.5是完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步骤
散货运输公司实施体系建设,可以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加强经营理念的培育和对员工理念的灌输,从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完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不断形成的企业理念和规范。在体系的建设中,员工可以有效的将企业文化融会贯通,加以吸收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提升了员工的主动性和企业管理的灵活性。加强企业的体系建设,可以有效的完善公司的各方面规章制度,帮助公司重新审视自身的不足,便于企业及时制定和更新现有发展理念,促进企业进步,提升企业的核心核心竞争力。
三、如何构建科学的散货运输公司体系
科学的体系建设是保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其中,科学是最关键的。它指的是企业通过创新的经营理念、务实的管理模式,并有效的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而制定出的公司体系。只有散货运输企业实现科学的体系建设才能有效的在市场中突围,实现跨越式发展。散货运输企业的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制定并不断完善目标、确立职责和监管机制,是体系建设有效的前提
科学的体系建设机制包括了企业的财务、行政、业务、物流和人力资源的各个环节。通过制定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确立企业战略在部门中的具体战略安排,进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实现激励和约束员工、明确企业发展方向的目标。
3.2成立监督审核部门,完善对企业各个流程的监管
散货运输公司要保证制度在企业的体系中统一进行制定,对制度的范围和使用权限进行详细的说明,确保制度的合理、合情性。
3.3建立评估评价机制,及时更新体系建设
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需要完善的过程,为了确保体系建设的有效性和可用性,企业要不断结合内外发展环境实施评估、评价,以确保体系建设有效为企业提供发展动力。
3.4不断坚持创新
在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散货运输行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如何有效的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每个散货运输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创新是保持企业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手段,它包括两部分,一个是产品的创新,一个是经营管理的创新。在体系建设中,散货运输企业要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通过创新能力的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会大幅的提高,进而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
散货运输企业有着自己的发展路径和特殊的行业背景,但是体系建设对于其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足,首先需要从内部各方面着手,完善体系的建设。具体来说,企业要加强对业务、财务、人力资源、行政等各方面的体系建设。通过健全企业制度,构建企业标准操作流程,促进企业作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推动企业朝向更高的方向去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沿伊.长江散货运输运营组织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企业制度体系建设范文6
从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来看:从理念上提口号的多;而具体去实施的则较少。面临这样的困境,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国有企业在长期的环境适应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一系列非正式制度。因此,受到诸多环境扰动因素的综合作用,必然使得创新体系在建设过程中阻力不断。本文以“论企业科技人才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便在于:针对当下阻力不断的状况下,探究出企业科技人才创新体系建设的可行途径。
一、创新体系建设的困境分析
国有企业科技人才创新体系建设,所面临的困境是多元且复杂的。多元体现在:国有企业通过长期发展、演变,所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惯性;复杂则体现在:由国有企业经营大环境使然,难以保证相应的激励制度得到实施与贯彻。即,难以形成鼓励人才创新的长效机制。具体分析如下:
1.国有企业制度惯性产生的困境分析
长期以来,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主要执行两类职能:生产职能、社会职能。通过上世纪90年以来的国有企业改制,社会职能已经消失。然而,由长期只关心生产任务指标完成,以及职工福利提高的制度惯性,抑制了企业各级管理者乃至科技人才对产品市场的关注。并且,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专用性强的特征,多为国家相应产品的定点生产单位。这样类型的行业垄断,就进一步抑制了广大国有企业科技人才创新的热情。
2.国有企业经营环境产生的困境分析
国有企业的制度优胜在于,相对于企业类型的企业更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的形成,能实现企业内部产生稳定的科技人才队伍。然而,这种体制优势所创造的红利,却极大的被体制形成中的缺陷所侵蚀。
具体而言,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X―非效率”普遍存在。国有企业受到自身发展沿革的影响,形成了大量由马克思.韦伯所称谓的“官僚体制”。这种官僚体制体现在,多层级的科层结构阻碍了对产品市场信息的获取效率;并且,官僚化的企业管理,也弱化了针对市场偏好所做出的技术创新激励。(2)平均主义普遍存在。科技人才的创新激情,一方面来自于他自身“自我实现的需要”;另一部分,则来自于企业对他所释放的一系列激励。结果,对激励资源平均主义分配的环境,便将限制部分科技人才的创新努力。
二、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通过对创新体系建设的困境分析,不难知晓:困境的出现,主要还是来自于国有企业的制度环境。然而,为了确保国有企业科技人才创新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则不能脱离上述制度环境的约束。为此,在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也应把握这一原则。
1.国有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组建要求
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组织资源范畴下,“人”的因素处于中心地位。惟有首先实现了企业科技人才的优化,才能是其与物质生产设备结合形成现实生产力。由此,问题就转化为:国有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组建要求。针对该问题,须把握几个原则:(1)科技人才年龄结构的合理性;(2)科技人才专业背景的互补性;(3)科技人才性别比例的科学性。
2.国有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的制度性要求
国有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的制度性安排,将形成鼓励科技人才开展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正如上文所述,受到国有企业长期发展与演变形成的制度惯性,难以在短期内获得完全改变。因此,在做出制度性安时,也排把握几个原则:(1)制度建设应循序渐进;(2)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精神激励方面的优势;(3)通过薪酬分配制度向科技创新骨干倾斜。
三、创新体系建设的具体途径
1.完善国有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组建
上文已经给出了人才组建的原则,在该原则下还应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1)培育企业科技人才的市场意识。受到专业背景的影响,国有企业的科技人才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但缺乏市场意识。市场意识的缺乏,将弱化他们对产品市场变化的敏感性。从而,可能丧失创新的机遇期。
(2)培养企业科技人才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培养,将有效整合上述原则。通过创新团队的分工与协作,将提升国有企业的创新实力。
2.优化国有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的制度安排
遵循上述原则,应从鼓励科技创新活动的精神激励、薪酬体系的设计方面着手。同时,国有企业还应塑造“自主学习”的企业文化。通过,建立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将使得企业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