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现代制度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现代制度建设范文1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023-02
一、公司治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基本要素。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保证,加强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的一项要求。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当局为履行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程序,与公司治理及公司管理密不可分。内部控制架构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督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是公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由于所有者并不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但要承担企业的最终风险,所以所有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甚至会高于对经理人经营管理能力的要求。为了达成协议,职业经理人必须充分表达他愿意接受控制,并努力协同股东一起建立起企业的控制体系。只有这样,他才可能获得经营企业的资格。企业权力机构的人员一般不能交叉重叠,股份公司权力层次中存在着严重的职位重叠现象,董事长与总经理一人担任的情况非常普遍,尤其表现在由中国国有企业改制形成的公司。这严重地影响了公司决策执行质量和市场经营风险分散原则,也是导致中国企业决策失误、经营管理低效率和政治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代公司治理是以董事会为中心建立的,致力于构建以董事会为中心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建立董事会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机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董事会接受股东大会委托,行使对公司的控制权和决策权。例如,董事会有权选聘和激励主要经理人员;对全体股东负责和向股东报告公司的经营状况,以确保公司的管理行为符合国家法规;进行战略决策,制定政策和制度;履行监督职责。可见,董事会拥有处理公司经营和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权。董事会对股东的诚信,主要表现在向股东们报告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所以,必须首先建立标准、高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建立相应的信息质量监督保障体系。这是董事会行使控制权的保证。董事会要维护股东权益,实现公司经营业绩最大化,有赖于重大问题决策的正确性和对经理人员行为的制约。董事会对公司的监控体系包括资本预算体系、业绩考核体系、会计核算体系、高层管理人员报酬体系、财务报告制度、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内部控制包括了这些制度安排的主要方面,是董事会行使权力的重要保证。
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1.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部门之间不能相互制约、相互协作。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比较重视对各自“条条”的管理与指导,而对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衔接重视不足,形成各管各的尴尬局面。如投资管理部门制定《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注重对项目投资管理作出种种规定,财务部门制定《投资资金管理办法》仅注重对投资资金进行管理,两个办法都忽视了计划与资金相互衔接、相互监督、相互验证的监控。
2.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不重视。多数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相互牵制,不设置内部控制机构,甚至有的领导把内部控制与发展和效益对立起来,只注意抓效益而违章违法。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即是各种规章制度简单的汇总,没有制定必要的程序控制和配套必要的奖罚措施,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使得内部控制如同虚设;有的不注重对企业职工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使得员工素质不高,不适应岗位的要求,使得内部控制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3.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企业应该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现实中,许多企业却只注重建章建制,根本不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随意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没有配套相应的责权制度,而且制度没有随着业务发展和竞争环境的改变及时地进行修订和补充,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操作性不足,有效性和完整性缺乏。而且,企业忽视事前、事中的风险防范控制,过多地偏重于补救为主的事后控制,也造成了内部控制不及时。
4.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会计人员素质低下,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使一些主管财务的领导、业务经办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利用虚假发票,非法侵占企业资金;有的财会人员参与违法违纪活动,收受贿赂、贪污、挪用公款,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企业内部监督而言,存在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审计范围有限、审计内容单一以及审计机构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等问题。目前,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监督功能交叉,再加上缺乏横向信息沟通,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有的职能部门对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管流于形式,甚至怕暴露问题,影响企业发展;有的执法部门不能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甚至掺杂一些部门利益,该查处的不查处,该罚的不罚,结果导致了监督的弱化。
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策
1.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要想保证内控制度的实效,就必须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股份制的经济杠杆作用。企业所有者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可以通过扩股及送红股等方式,将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使员工有股东意识,而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任何管理手段的实施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中,经济利益是约束人的基本因素,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途径。解决的对策是理顺现有的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执行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制衡、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企业避免了由少数大股东操纵,而导致决策偏向、主观臆断、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
2.提高领导层对内控的认识,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效率。在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上,首先要提高领导层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基本规范》中明确指出了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也就是说,董事会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建立、实施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信息真实、可靠的制度保障,只有领导层高度重视,才能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执行力度是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从一些已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不难看出,不少企业已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没有得到较好的贯彻,造成恶劣的后果。因此,在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应注重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并在执行中发现漏洞和问题及时改进,且执行相应的惩罚措施,以使其发挥作用。
3.找准关键控制点,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指分析和辨认实现有关目标可能发生的负面风险,以便形成确定应该如何对它们进行管理的依据,这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企业必须制订与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相关的目标,设定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的相关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各种不同风险。例如,随着企业投资的增加,企业应特别关注资金使用上的风险,应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和控制,评估重要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明确规定相关责任。同时,严格执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资金拨付、使用手续,杜绝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4.正确界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企业日益认识到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目标,不但是要满足监管部门对于信息提供和披露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内控制度要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的实现。应该说内控制度的立足点之一是要通过制度化规范标准的构建来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加强行为理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立论,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应该是从内部控制的目标出发,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进行评价,考核内部控制所规定的目标实现与否。在具体界定内部控制评价目标时,不同的评价主体可能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界定也不同,如监管部门推动实施的内控评价,其目标可能更多地关注内控制度所达到的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而企业自身进行的内控评价,其目标就不应局限于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还应该包括内控对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实现的作用程度。
5.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企业财务人员要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客观公正等,还要不断提高其业务技术和工作能力。如果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就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还会妨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所以,做好内部控制,必须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6.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在日常工作中应当不断地监督评审内控的总体效果。对主要风险的监督评审应当是公司日常活动的一部分。对内控系统应当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审。内审要独立进行,应得到适当的培训,并配备称职和得力的人员。内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当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工作。不论是经营层或是其他控制人员发现了内控的缺陷,都应当及时地向适当的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要树立全员控制意识,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促进企业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内控制度提供建设性意见,实现组织预期达到的内控水平。
企业现代制度建设范文2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同各方面经济关系的基本规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企业面临的新的经济形势要求企业必须建设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2、目前许多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仍停留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尽管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已有多年,但我国大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依旧是会计和财务不分、财务仅是作为会计的附庸而存在,其对象仅限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其内容充其量也只是成本费用的控制而已,而对如何按公司制度的要求筹集资金、用好资金、合理分配利润等,则研究不够。
二、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依据
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其科学依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管理要求,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不同企业、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不同,其财务管理的方式也不完全一致。只有在充分考虑其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的要求基础上进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才具有可操作性。
2、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顺利进行财务工作、实现财务目标,进而实现企业目标。公司共同的理财目标,一般可理解为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无论各利益主体之间发生何种利益冲突,其他利益主体(包括经营者、债权人、劳动者等)的利益最终要服从于出资者的利益。因此,出资者需要,服从出资者利益,实现出资者(股东)财富最大化、就成为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
(一)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框架
企业财务活动及其管理是基于一定的企业制度而建立的。在公司制下的法人治理结构中,作为股东的出资者,具有终极财产所有权;作为代表股东利益的公司董事会,其有完整意义上的法人产权;公司的总经理,具有公司的经营权;公司的财务经理,则具有公司决策的执行权和公司资金的日常管理权。在公司制模式下,股东作为出资者,为保证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一般通过间接控制,来行使其监督权,在财务上形成以出资者的管理主体的出资者财务行为;在公司内部董事会和总经理通过行使法人产权和直接经营权,全面而直接地参与对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和管理,在财务上形成的经营者为财务管理主体的经营者财务管理层次;公司的财务经理,行使财务决策事项的执行权与日常管理权,在财务上形成以财务经理为管理主体的财务经理财务管理层次。
监督权、决策权、执行权三权的分离、有利于明确权责、有利于公司财务内部纺束机制的形成。
(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体系
1、出资者财务规范体系,主要是指股东在何时何种状态下对何种财务事项进行何种决策。一般而言,由于对剩余收益权的关注、有关公司分红及配股方案的决策,是出资者财务的主要内容之一。
2、经营者财务的规范体系。
有关董事会的财务规范。董事会的财务规范范,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董事会的财务权限;二是董事会对经费管理者财务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有关公司经营者财务的规范。公司经营者受董事会委托负责日常经营决策与管理,它是公司重大决策事项的执行主体、同时又是日常非重大经营的管理事项的决策主体。应明确公司经营者在财务审批、签订合同、提供对外担保等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具体财务权限和为履行出资人受托责任所应承担的财务责任。
3、财务经理财务的规范体系。财务经理受公司经营者委托对公司的日常财务运作进行管理协调,主要有以下内容:
选择适宜企业特点的公司财务管理模式。
明确公司内部各有关利益主体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权限和职责,建立财务管理的岗位责任制。
做好内部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建立内部财务管理的分项管理制度,包括筹资管理制度、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收益和利润分配制度、财务分析和财务评价制度。
四、实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必须由集团公司董事会确定、由总经理负责实施。一方面是由于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性,涉及生产经营方方面面,一方面是为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必须由集团公司董事会确定,由总经理负责实施。
2、实施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需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和配备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人才。实施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在单独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基础上,应建立财务总监督制度,主持和监督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
企业现代制度建设范文3
【关键词】 现代企业制度 班组建设
一、尊重人权
企业中普通员工大部分认为“我是打工族、是被管理者、企业的兴衰与我的关系不大”,因此在工作缺乏主动性。而管理者把自己当成了主人,对员工实行钢性管理,缺少人性化,管理办法就是下岗加罚款。管理者的收入却是员工的几倍或几十倍,明显的不平等,从而导致员工与企业离心离德,班组建设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要想加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管理者就必须转变观念,首先要尊重人权,尊重员工的权利,实行人性化管理。每项管理制度的出台都要全体员工参与讨论并得到他们的认可,实施时要一视同仁,杜绝区别对待。特别在收入上要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并且适当向赃、险、累岗位倾斜,企业内的信息透明让所有的员工了解企业的经营形势,使员工收入真正与经营挂钩,从而打造一支关心企业、关心经营的员工队伍,使企业与员工荣辱与共。
二、发挥班组长领头羊的作用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下属产生不满或抱怨主要是因为奖罚不合理和提升不合理。因此班组长在基层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各种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都要靠他们传达到每名员工,每名员工的具体工作和行为有要靠他们去管理,上有压力下有阻力,所以班组长的工作也是企业管理工作中最难的一环,因此企业在提升管理人员时,首先要考虑从班组长中提拔,使班组长感觉到成就感;在分配上要向班组长倾斜,因为他们每天既要付出体力劳动还要付出脑力劳动,既要组织完成工作任务又要协调好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要让班组长有付出有收获,促进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企业纪律、企业文化建设要切合实际,全员参与
企业在制定劳动纪律时要让全体员工参与讨论,变强制接受管理为主动接受管理,同时要不断的充实和修订。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要结合本企业的员工年龄结构、文化水平、工作环境等各个方面来制定,不能求大求洋。无论企业纪律还是企业文化的建设,都离不开员工的参与,要形成自己企业特点的文化氛围。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没有自己文化和特点的企业很难发展下去,而企业的文化来自于企业内部,来自于班组,来自于员工的参与。
四、有效激励,让班组成为竞争的平台
在推进班组建设中,要引入竞争机制,采用“培训”、“评先”等多种激励形式,不断调动员工参与班组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要不断的提高班组长的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班组长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组织者,是生产经营现场的直接管理者,是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前线指挥员。他们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责任,客观上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政治业务素质。实践证明,班组工作好坏主要取决于班组长素质的高低。为了提高班组长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首先应组织他们参加劳动部门轮训班组长的培训活动,要组织他们去先进的企业学习,取得任职资格证后再回到班组任职,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扩大视野,充分发挥班组长在班组建设中的作用。同时通过评选“最佳班组”、“优秀班组长”和“优秀员工”形成学习有榜样追赶有目标的局面,从而夯实企业的管理基础。
五、抓深化,增强班组管理的科学性
班组作为企业最基层的管理单位,工作由党、政、工、团多渠道布置,多层领导、多级管理容易造成混乱现象。因此要理顺各自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科学体系,明确工作总目标,把各方面的力量都调动起来,协调起来,使大家各司其职,扩大工作面,把各项工作任务逐步分解,应抓好以下几点。
1、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班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班组是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目标的一个主体,落实生产经营管理目标必须从班组抓起,将总体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实到班组和个人,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千斤重担众人挑”的局面,从而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
企业现代制度建设范文4
对现代企业而言,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必须遵循相关的原则,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与企业其他经营及管理活动相融合,具体来看,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企业内控制度要保证内部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企业决策、决策执行以及执行监督这一完成过程,覆盖企业所有的业务与活动。
(2)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企业内控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在全面控制这一基础条件下,对部分重要的业务事项以及一些高风险的领域进行突出强调与关注。
(3)制衡性原则。制衡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内控制度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在机构设置、治理结构、权责分配以及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同时又可以兼顾运营效率的制衡关系。
(4)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要求内部控制制度要从制度上保证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经营规模、竞争状况、业务范围以及风险水平等保持适应关系,能够依据不同因素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5)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也就是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对实施成本和与其效益进行有效权衡,保证内控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用相对适当的成本投入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发展的有效控制。
2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不足与缺陷
目前,经济危机对我国部分行业和企业的冲击并未彻底消除,一些企业内部控制依然比较薄弱,近几年,财务舞弊、会计信息失真以及经济犯罪等现象比较普遍,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施的不足。具体来看,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从整体上表现为4点:
(1)控制环境相对薄弱。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要素,是内控制度建设与实施的直接因素。但很多企业内控环境相对薄弱,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内控意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内部控制缺乏合理和完善的组织机制;在缺乏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无法建立起标准、规范且统一的控制准则,内控制度的落实以及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都无法得到保障。
(2)内控压力不足,风险意识薄弱。基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多数企业并没有将风险管理提到相应的高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存在重视度不够、认识不足的普遍性问题,这种缺乏风险管理机制的内控制度,有悖于完整性原则。
(3)内控职责不明确,信息流不通畅。信息流的通畅与良好是保证企业内控制度有效落实的重要保证,能够使内控工作中每一名员工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与岗位义务,但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内控工作基本是以管理层的要求为准则,信息因管理层意见的调整而不断改变,这种对信息的垄断使企业内控信息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无法使内控工作中各种行为得到有效的披露和制止。
(4)内控机制不健全。这里所谓的内控机制不仅仅是指企业内控制度,同时还包含企业内控制度落实所必须的考核及奖惩机制。由于考核和奖惩机制的不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无人检查、无人考核,制度仅仅是制度,无法得到落实。也就是说,企业内部控制成为一种形式,在缺乏考核及奖惩机制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控制及管理作用。由此可见,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施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和改善的不足与缺陷,加强对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研究,可谓势在必行。
3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要推动现代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实施,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注意和加强。
3.1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
良好的内控环境使企业内控制度制定与实施的环境保障,从整体上来看,内控环境包含企业的董事会及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管理思路,包含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信息系统、权责分配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思路等。控制环境直接影响企业内控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同时也影响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现代企业要推动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最基础、最主要的就是建立起良好的内控环境,以便于为内控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保证。
3.2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并不仅仅是指内部控制的制度规范,企业应该建立起同时包含两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内控制度层次,首先是组织制度,其次则是管理制度。这种组织与管理的分离,可以使企业内部控制更层次化,而层次化的内控制度体系则能够使企业每一个部门以及岗位人员的岗位行为都处于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之下,不但可以保证制度体系建立的完整性,同时还可以使内控制度的落实得到保障。
3.3融入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内控制度中,应该对风险管理问题加以考虑,将这种风险管理的手段融入到内控制度体系中。针对企业内控信息在流通与沟通交流上的需求,建立起灵敏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监督引充,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性因素进行控制与管理,当内部控制因素与外部因素有所变动的时候,灵敏的信息系统则可以指导企业内控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对风险进行及时的应对处理,保证内控制度在落实上的有效性。
3.4发挥审计功能保证内控机制的落实
现代企业应该借助于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对其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相应的审计、考核和规范,建立起内控制度实施的标准,依据该标准开展审计,对企业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经营目标是否实现、内控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问题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关部门或岗位以适当的奖励和处罚,使企业内控制度能够得到全面的贯彻与落实,进而使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使企业向着良性的发展方向稳步前进。
4结论
企业现代制度建设范文5
关键词:我国企业 内部控制 制度建设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意义
企业要高效、有序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就需要建设完善的内控制度作为基础保障,因此,加强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总体发展趋势,也是现代企业经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标志,同时还是市场竞争中企业走向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产物。
另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必然选择,而且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内在机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企业的管理、经营乃至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制定过程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要起到既有防错防弊,又有促进经营管理效果的作用;二要起到事前预防和能在事中或事后及时发现工作漏洞的作用;三要在认真总结、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手续安全度、业务分工合理的制约方法,切忌过于繁琐;四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对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出及时修正或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相对而言,我国现代化内部控制理念引入较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科学化水平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企业从治理结构上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设置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和经营层等治理结构,但实际工作中,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尚处于“有名无实”、“虚无缥缈”的状态。虽然我国的企业均实行了股份制改革,但目前在大多数企业中仍存在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等职务,其权力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临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很多企业都是以股份公司为外壳,并没有明确划分董事会、监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等管理职能部门的责任和权限,没有从根本上实行科学的法人治理制度。
(二)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领导下,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经济效益。认为企业内部控制不能迅速地为企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其间接的经济效益也需要很长时间积累才能得以体现,此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施在起步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所以很少有企业肯在内部控制上开功夫,大多数企业都从眼前利益出发,把主要的精力花在产品的生产上和销售上,对于内部控制这个重要的控制环节抱“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连有些企业内部控制的经验也被慢慢淡化。一般来说,我国企业目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主要有两种:一是习惯了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或者满足于目前企业的发展;二是能够认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过于片面强调组织结构的重要性,而对于控制方式却没有特别提出。不论是第一种认识还是第二种认识,都不利于内部控制建设的改革和创新,都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
四、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全面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在内的各项制度建设,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一)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保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为了让董事会、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确保监督的有效性。我国目前有的中小企业没有独立的审计部门,这就谈不上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些企业设有审计部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内审工作一般也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国企业应该按照《基本规范》以及五部委的《配套指引》,在股东会下设董事会和监事会,然后再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而审计部是审计委员会的常设机构,对董事会负责,接受监事会的指导,以确保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实施企业内部审计,是监管方式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公司治理层更好地履行监督内部控制的责任,防范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质量、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信心、公司防止和发现舞弊的能力得到提升。因此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以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作用。
(二)从内部管理流程改进内部控制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制定、评估、运用等方面都需要花费很多资金,增加成本的投入。因此想要降低企业成本,做到内控的有效控制,需要企业对控制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创新,以提高内控效率。目前,我国已经从粗放型发展道路走向了集约型发展道路,因此企业管理也应该走资源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组织构架扁平化的道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精简组织机构,各种风险才能够集中控制。
工作中,要从人员行为控制和资金运用方面来确定企业的管理流程,落实贯彻内部牵制与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细化每一种经济业务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各种要求,以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五、结束语
实践结果证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企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若干思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05)
企业现代制度建设范文6
良好的企业制度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并实现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双赢,强化企业竞争力。相反,企业制度建设一旦存在问题,不仅仅会影响事件处理和企业的正常运行,还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果长此以往,甚至会使企业发展步入误区,影响企业的长足发展。
(一)制度未能符合国家法律及政策要求。企业制定企业制度时未考虑国家政策的发展方向,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这种情况也表现在国家法律法规已颁布或修订,而相应的企业制度还未得到及时的完善,就会发生企业整体发展方向与国家法律政策出现偏差的可能性。
(二)企业制度同企业整体发展目标相悖。企业制度建设的根本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相应经营目标,而有些企业在制度起草建设过程中仅就制度而制度,仅就约束而考虑,未针对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并行之有效的方案,这样就彻底失去了企业制度建设的方向,也无法对企业发展产生有力推动力。
(三)制度缺乏针对性,缺乏条理。企业是一个完成复杂的系统,可分为职能、生产、协调、管理几大部分,企业制度需要考虑到各个部门的特点和部门之间的联系,有些企业制度建立之初,为满足有些部门要求,内容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虽然涵盖各个方面,但过于复杂,条款众多且重点不够突出,执行难度大,往往针对个别问题,不够系统全面,不但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次生问题。
(四)企业制度与现实脱节,缺乏执行性和可操作性。有些企业缺乏对本企业实际的深入调查研究,过于借鉴其他企业成功做法,却不符合本企业实际,与现实脱节,无法实施,有些即使达到了高标准严要求,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这就是缺乏实践和未从实际出发的后果。执行力和可操作性是企业制度出台的前提,缺乏可操作行的制度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纸空谈。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某个或某几个部门直接出台政策,而未经过与其他部门协商讨论,从而出现的考虑不周的状况;也可能出现在过于落后或前瞻过度的政策,无法与企业现今发展相适应,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脱离了企业本身实际情况的政策,制度建设就很难落实到行动上。
(五)企业制度落实过程缺乏宣传及检查修改。首先,很多企业制度出台之后,没有经过广泛的宣传通知,为落实到实处,很多员工并未了解其重要性或知之甚少,尤其有些制度与员工的办公并未息息相关,更有很多人关注欠缺,导致信息传递出现偏差,到反馈环节甚至出现有部门或员工未能完全了解政策内容的情况。其次,企业制度的执行缺乏信息的反馈及检查,更难提政策的修订,没有反馈的政策难以了解其落实状况,更无法了解其存在问题,所谓修订和提升更无从谈起。企业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落实、反馈、查阅、修订,在不断的修改和执行考察中才能探索出适合本企业的制度建设方向,而缺乏反馈的政策对于企业制度发展就成为一潭死水,毫无发展空间。
(六)企业政策执行过程缺乏奖惩制度。企业制度管理的核心对象是人,只有通过对员工的有奖惩的引导,才能树立企业整体积极向上的动力,很多企业对相关制度的执行缺乏奖惩规则,首先,对于员工执行缺乏动力,可操作性和执行力难以得到保障,另外,容易造成员工对制度的妨碍,对整体制度推进形成障碍。
二、完善企业制度建设的对策
事实证明,企业能否实现长远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企业制度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先进性。因此,建设长寿企业,首先要完善制度建设。企业制度建设是企业长久不衰的基本条件和根本要求,企业要完善制度建设应注意以下要点,方能实现企业制度的长久完善。
(一)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政策及整体发展方向,同时根据相关政策适时调整。只有符合国家政策发展方向的制度要求,才能符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并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应根据法律、法规的修订,及时调整相关规范制度,与国家法律、制度相适应。
(二)必须符合公司发展的要求,并有明确目标。制度建设首先应适应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公司的整体发展目标要求,缺乏相关制度能符合公司的长远目标,并促进公司目标的顺利进行。有目标的制度建设才能在公司形成强大推动力,才能促进企业上下行动一致,在完成制度建设的同时,促进公司整体建设目标的长远发展。
(三)必须具备系统性、有条理。企业本身就是一个有条理的复杂系统,企业制度建设,也应有形成完整的系统,有明确的条理。企业从业务上可分为人、财、物、产、供、销各个层面,企业制度建设应考虑到相关各个层面,同时与各个部门协调共同完善,形成清晰完善的系统。
(四)企业制度建设应从实际出发,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度是企业员工的标准行为规范,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不过于超前,不落后的企业制度才具有可操作性,才能既有执行力,同时能推动企业的建设发展。
(五)企业制度制订完成,应及时宣传下达,并定期检查落实,按照实际执行情况适时修订。任何制度的实施都需经历从强制执行到自觉遵守的过程,首先应让每位员工都了解相关制度,并了解自身应如何落实。继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由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共同给予参考意见,共同讨论最优方案,不断修订完善,才能改正制度不够科学、合理之处,促进制度的长远建设。
(六)适当奖惩、以人为本。制度建设中,应体现平等关念、竞争观念。奖惩观念,平等主要表现在执行力上,每个人都应该有以身作则,推进制度建设的行动,同时通过对错误的处罚、突出的奖赏,建立平等竞争的健康氛围,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促使企业沿正确的轨道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