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财务风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分析财务风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分析财务风险

如何分析财务风险范文1

[关键词] 内部审计;必要性;对象;方法和手段

近年来,随着我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控制和规避办学财务风险,评价和改善学院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逐步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内部审计在学院财务风险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如下简要分析

1.内部审计参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原因

1.1学院面临的办学财务风险日益增大

伴随我国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学院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办学的财务风险也大大增多。办学财务风险包括外部财务风险和内部财务风险两个部分。外部财务风险是指外部环境对学院目标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例如大学扩招及用人单位错误的用人观对职业教育办学的影响;内部财务风险是指内部环境对学院财务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学院办学结构的缺陷、学院经营活动的特点、学院资产结构的性质及资产管理的局限性、人员的道德品质和业务素质未达到要求等。因此,减少学院面临的办学财务风险是学院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院的管理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内部审计人员是学院的管理咨询师。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学院的财务风险管理也就顺理成章了。

1.2学院对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

学院领导对内部审计高度重视,并对我院内部审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审计的内容要从传统的内部财务检查上扩展,要更关注学院的财务风险治理机制。要分析、确认、揭示和防范要害性的办学财务风险。内部审计的目标应由传统的“查错纠弊”提升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这些发展将会使内部审计在学院财务风险管理中成为重要的角色,并将其在学院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新水平。

1.3内部审计能够在学院办学财务风险管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1.3.1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财务风险,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其他各部门,这使得它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治理财务风险,能从学院的利益和实际出发,清醒地识别和评价财务风险,提出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建议。

1.3.2控制、指导学院的财务风险策略,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使它可以凭着其对学院各部门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对财务风险治理过程进行治理和协调,促进被审计部门经营和管理的改善。通过对学院长期计划与短期目标的调节,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协助学院领导调控、指导学院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1.3.3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更易引起各部门的重视,由于我院内部审计部门是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财务风险评估的意见可以直接作为学院领导的处理办学财务风险的依据,这会加强其它各部门对内部审计部门意见的重视程度。

2.我院内部审计部门是如何参与财务风险管理

学院内部审计部门所进行的财务风险管理是在其它部门所进行的财务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再监督,其财务风险管理包括四个方面:

2.1识别财务风险

识别财务风险实质上是对财务风险进行定性研究,收集、整理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并对学院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财务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财务风险性质的过程。换言之,就是要确定学院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财务风险。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要对原有的已识别财务风险是否充分进行评价,即学院所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是否均已被识别出来,并找出未被识别的主要财务风险。

2.2评估财务风险

应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最终估计已有财务风险的大小,找出主要的财务风险源,并评价财务风险的可能影响,以便以此为依据,对财务风险采取相应对策。定量分析方法是对已被识别的财务风险进行量化估计,通过公式:财务风险值=财务风险影响×财务风险概率,计算出财务风险值。定性分析方法是在财务风险难以量化、定量评价所需的数据难以获得时采用,定性方法的复杂性和困难在于主观判断结果发生的不准确性,不同背景、不同经验、不同职位的人对同一财务风险的判断可能不同。内部审计人员处于特殊的独立地位,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财务风险的假设条件,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提出专业意见。

2.3应对财务风险

2.3.1回避财务风险 即采取措施回避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2.3.2降低财务风险 即采取措施将财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

2.3.3转移财务风险 即通过转嫁或与他人共担将财务风险转移。

2.3.4接受财务风险 即财务风险已经在学院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不必采取任何措施。

2.4防范和监控财务风险

如何分析财务风险范文2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特征;财务分析方法

        1  财务风险的成因

        1.1 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往往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有些运动变化规则与不规则性,季节变化产生商品销售的“淡季”和“旺季”,自然灾害对企业运营的破坏性影响,最终都要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

        1.2 社会因素的影响  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都有可能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

        1.3 市场因素的影响  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市场的高度变化都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

        1.4 内部因素的影响  在企业内部,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和加快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日益复杂多样化和企业的管理水平的高低也会给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带来风险。

        2  财务风险的特征

        2.1 客观性  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取决于形成财务风险来源的客观性。产生和诱发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源于社会经济背景、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活动及其资金运动规律的复杂性,市场经济参与主体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局限性。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只有通过无数次观察、比较、分析和积累总结,才能发现和揭示财务风险的内在运行规律。

        2.2 不确定性  财务活动本身具有连续性和复杂性,而作为财务活动的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又有局限性,由此必然导致各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一是财务风险内涵的肯定性和外延的偶然性;二是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难以计算性;三财务风险后果的潜在性。

        2.3 相对性  财务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一定条件发生转化,或者加强或者削弱。财务风险与收益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2.4 收益性  风险不同于危险,风险同时还孕育着收益的可能。收益与风险的配比性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2.5 复杂性  财务风险的成因是复杂的;有经营者与经营者以外原因;有可预测与不可预测的原因;有自然原与社会原因;有直接与间接原因等。

        3  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

        3.1 定性分析方法  ①专家会议法:专家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启发,通过讨论与辩论,取长补短,去异求同,而做出正确的结论。②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通过专家间的相互交流,引起“思维共鸣”,形成宏观的智能结构,进行创造性思维,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③特尔菲法:特尔菲法是在专家个人判断和专家会议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直观预测方法。

        3.2 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是通过一系列指标的计算测定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分析财务风险。是管理与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前提,主要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经营杠杆是指由于企业存在着固定成本而出现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业务量变动率的现象,衡量经营杠杆作用大小的指标是经营杠杆系数。首先,经营杠杆系数随着固定成本总额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其次,经营杠杆系数随着销售量的变动而反方向变动。②财务杠杆是指由于企业举债经营存在着固定利息费用,从而出现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衡量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是财务杠杆系数。负债是财务杠杆产生的根源。③总杠杆,以上两种杠杆的连锁作用称为总杠杆作用。衡量总杠杆作用大小的指标是总杠杆系数,它是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的乘积。

        3.3 层次分析法  它是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多准则决策(评价)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来测定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度比率;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指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资本结构,企业赚取的利润越多,偿债能力就越强。

        4  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可以规避的财务风险只是面临财务风险中的较小部分,对企业整体财务风险水平影响不大。风险减轻是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措施,风险一旦发生,损失就不可避免,任何补救措施只能起到消极的减损作用,且一直成本较高。同样,风险融资也是事后管理,风险管理成本较高。风险防范主要有以下办法:

        4.1 财务风险转移  ①控制性风险转移:转移会引起风险及损失活动,即将可能遭受损失的财务及有关活动转移出去。这种随所有权转移而实现的转嫁属于风险控制型转移,是转移风险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风险的转移和流动,来改善资产的质量,进而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②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即将标的物面临的财务损失转嫁给保险人承担。保险转移是经济单位或个人,以缴纳保险为条件,将自己可能遭受的风险成本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全部或部分成本的方法.由于保险转移是以保险费为条件的,因此转移之前就发生了风险处理成本,所以,考虑保险转移时,应充分考虑保险转移的成本问题。

        4.2 财务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法是通过付出一定的成本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如资金回收风险中的结算资金回收风险;预付、出借资金回收风险;对外担保风险。为了确保快速收回应收账款;维持公司利润和销售的最大化;维持和客户的关系;提高公司的形象,应收账款能否顺利收回以及收回的金额和时间,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间和现金折扣政策。

        4.3 财务风险缓冲  企业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为风险较大的长期负债建立偿还基金,提取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如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等来降低和缓冲财务风险。

如何分析财务风险范文3

关键词:框架结构;集团;风险控制

对于我国大量集团企业而言,普遍经过单体企业逐渐发展。企业面对诸多财务上面的风险,一时之间不能良好管理,普遍存在相应风险性特点。随着集团企业自身不断壮大成长,和以往单体企业比较,面临的风险更加严重。同时,财务风险普遍不能及时判断,预测管理比较困难。所以,财务风险管理要想落实,管理框架的探究比较关键。

一、关于风险管理框架如何实现规划

对于研究的实际问题,首先应该进行充分明确。实际进行工作过程中,集团企业究竟财务状况如何,风险究竟多大,才是关键性研究对象。管理层以及相关实施策略,需要予以重点开展研究[1]。需要注重管理理论的构建,理论只有实现充分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才能得到实践,打下良好的前提和基础。需要注重起点性原则,树立良好的目标导向,注重系统性管理控制。无论是目标层,还是框架中的管理层,或者基础层作用都不容忽视。只有分析各个层次的功能,框架才有可能实现更加完善,才能实现更加明确集团企业各项责任。

二、关于风险管理框架需要掌握的基本原则

(一)需要遵守起点性原则

关于起点性原则,一般集中于财务管理环境等方面。实际设计风险管理框架阶段,务必应不能忽略事实的引进。只有这样,所分析的实际结果,对于当前社会整体环境,以及任务环境等方面来说才能凸显实际价值。然而,框架进行初次构建过程中,本身存在相应的边界,因而身为相关集团企业,为了实现良好的设计风险管理框架,务必应考虑框架的特点,所以应考虑多方面影响。尤其针对我国现状,一系列发展战略的制定,均可能影响到财务控制,或者说发展方向等。因此集团企业实际构建目标之前,首选需要注重环境方面的研究。一方面能够掌握企业发展信息,另一方面便于预测各种不良风险,通过外部环境这一途径真正掌握风险情况,抓住集团企业最好的机遇,这样才能够真正凸显自身的优势。

(二)需要遵循目标导向原则

所谓的遵循目标导向原则,通常是指风险管理阶段,管理框架为了不断完善,需要力求目标明确[2]。对于这些目标而言,承担较为主要的导向作用,并且付诸于实践探索之中。集团企业要想真正实现快速发展,对于全部大小工作,普遍应该按照目标来达成,而对于财务风险方面的管理,同样也是这样。通过目标导向的引领,为了落实内部风险控制,在实践目标过程中,需要加强分析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系统性战略方针

所谓系统性相关原则,对于整个集团企业而言,尤其财务风险管理同样关键。通常对于这一重要原则,普遍来说要求很高,整体性特点鲜明。财务风险管理本身较为复杂,为了实现管理目标,统一整体控制较为关键,内部不同要素之间,应该加强协调合作,这样才能够杜绝产生要素割裂[3]。同时系统性原则下,目的性比较鲜明,系统结构比较完善,可以更容易实现企业目标。

三、关于风险管理框架具体阶段

(一)目标层

目标层比较关键,风险管理总体框架中,属于首要基础。实际财务风险管理阶段,无论采取何种措施,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与此同时,一旦企业目标层得以建成,同样可以促进管理层以及基础层不断发展[4]。对于目标层来说,一般涉及两项内容,一方面为内容战略,另一方面是具体目标。集团企业要想实现经营良好,务必应实现风险管理框架不断完善。责任主体不同,承担的目标同样有所差异。

(二)管理层

整个集团企业来说,财务风险管理要想真正落实,管理层最为关键。目标层内部全部策略,在管理层作用之下,都能够把结果充分展现。面向整个集团企业内部,无论是责任主体,还是相关程序方式,就整个财务管理框架而言,居于重要性地位。要想实现管理层充分建立,需要注重目标层的基础性作用。通常全部措施以及方式要想充分建立,均离不开目标层。同时,借助于管理层,能够对目标层产生直接性影响[5]。管理层的影响下,目标层以及对应基础层,能够真正实现连接在一块,因而具有联系两者的功能,风险管理整个框架来说,为良好运行提供前提。

(三)基础层

只有不断完善目标层以及管理层,对于集团企业而言,财务风险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管控。风险管理框架方面,明确了相应的战略目标,同时能够顺利实施集团财务各环节管理。但是对于整个框架而言,不能忽略基础层。只有基础层,才能充分发挥基点作用,撑起总体框架结构。而基础层要想实现建立,通常需要考虑客观实际,一方面能够研究出管理框架的一些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判断客观环境。正是这样的功能,风险管理框架才能完善。就基础层内部而言,全部要素均需要基础层结构。

四、结语

本文针对财务风险控制阶段实际问题,就风险管理框架问题展开探讨,阐述财务风险管理如何落实。目前国民经济进步显著,因而带动大中型企业快速发展。然而尽管企业规模处于不断扩张之中,但是财务风险同样不断加大。综上,考虑到我国集团企业特点,财务风险问题比较凸出,环境比较复杂,同时风险性很高。所以应该充分考虑集团企业实际,财务风险管理力求落实,注重完善框架层次,分析不同层次之间的影响,这样才能完善框架结构,凸显真正的效果,从而降低财务风险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继德,郑丽娜.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探讨[J].会计研究,2012,(12):50-54.

[2]杨海波.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17):222.

[3]孙海进.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21):259-259.

[4]董伟平.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经贸实践,2015,(11):105.

如何分析财务风险范文4

关键词:财务风险 内涵 防范

1.财务风险的内涵

传统的观点认为的财务风险与负债经营相关,财务风险是因偿还到期债务(即偿还到期的本金加利息)而引起的,没有债务,则不存在财务风险。笔者认为,上述关于财务风险的定义颇有疑义,需进一步加以明确。

1.1从资本运动的角度看

财务风险,是资本价值经营的必然产物。在资本运动过程中,资本流通的始极是货币本金的垫支,终极是得到价值量增加的货币本金收回,财务是为了重新获得货币而垫支货币的活动。所以,资本财务的风险萌芽于本金垫支之时,只要有把货币作为资本来使用的意图,资本就具有无法得到价值增值的总风险。资本的流通过程,既是财务风险的转移过程,又是财务风险的积聚过程,某一资本形态的风险不仅接纳了上一资本形态的风险,同时又吸收了本形态新的风险,随着资本价值逐渐集中于商品产品,风险也在不断的积累。总之,资本循环的每一步都印上了财务风险的痕迹:本金垫支的伊始,风险就已经启动;资本价值转换和增值的过程,就是风险的转移和积聚过程。

1.2从现代财务管理内涵看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组织和控制及协调。从财务现象观察,它体现为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回收和资金分配;从财务本质观察,在这些资金运动过程中,无一不体现着各种关系,财务风险应是涵盖人类生产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及处理生产关系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因此,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资金运动中(体现了经济关系)不确定的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或者企业在理财事务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它是一个大范围有着广泛外延的一个概念,而不仅是筹资风险。

综上,财务风险是个综合性极强的概念。首先,它涉及到企业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以及企业环境中的各个因素。其次,企业的其它风险,如经营风险、政策风险、自然风险等,其影响最终也归结到企业财务成果上,或者说它们对企业的影响最终也会通过财务成果得到反映。财务风险应为企业在各种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成果与预计财务成果相背离,因而有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它是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的综合反映,是企业风险的货币化的集中体现。

2. 企业财务风险的诱因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

2.2企业管理者盲目最求规模扩张,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做大做强,企业就会有发展前途,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利润是以运作各项资源而产生的,具体表现在对社会化的资源,如原材料、生产设备、资金及人才等生产要素。这个效能体现在投入产出生最大化上,这个效能与同行业,同社会化的企业相比,就体现在比较竞争优势上。

追求投入产出最大化是企业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但是很多企业一旦做大了一点,就会违背了企业经营效率的这个根本,而是以简单地扩充,以金融化的手段来代替了企业经营,而我们又往往会为企业家的远大理想和豪言壮语而激动,却忽视了如何做到、如何保证、如何去实现。一条概念链条是:并购交易完成―销售额增加―利润增加―股价上涨―价值提升―被并购交易完成。这个概念看似完美,但缺遗漏了“价值创造”这一个环节。实质上这才是企业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企业的经营过程就是价值创造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企业财务保障实施的过程,企业身处于市场竞争风险之中,充满了危险性,而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确保企业在运作过程与保证目标之间找到平衡。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是体现在保障企业先生存,才能发展这个基本道理。只有在获利保障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2.3企业筹资方式不当,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不少企业大肆筹资举债,增加财务负担,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一旦再生产过程发生中断、阻塞、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不能按时偿债企业将面临丧失信誉,负责赔偿的风险,甚至导致破产。

2.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决策缺乏科学性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的通病,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例如,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猴王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其与上级企业猴王集团之间存在着混乱的财务关系,致使上市公司因猴王集团破产而出现严重财务危机。

3.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灵活运用分散法、回避法、转移法、降低法等技术方法,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如何有效的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呢?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五条对策:

3.1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3.2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3.2.1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流动资金,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3.2.2 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3.2.3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

3.3健全内控体系,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

企业要抓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工作程序,分清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企业负债率分析以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完善风险监测技术,建立敏感的风险预警系统;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4加强筹资风险管理,控制财务风险

针对筹资风险成的几个因素,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筹资风险: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企业在借入资金时,应在慎重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筹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在资金安排上,要考虑到借款的到期日和利息的支付日,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用款的高峰和低谷期,合理安排资金避免资金调度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

3.5 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御险机制

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主要措施是:(1)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2)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3)建立健全企业坏账准备金制度,适当提高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4)建立健全企业的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的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如何分析财务风险范文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国有企业也迈入了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新形势之下,企业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如何增长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问题。在我国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国有企业最终的经营目标还是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2008年以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我国我国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是国有企业管理层面临的一项难题。在新形势之下,国有企业只有降低了企业内的财务风险,才能使得国有企业在市场中更加平稳的运行。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风险意识不强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在面临国内市场竞争的同时,还需要面临国外市场的竞争。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面临着非常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再加上国有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薄弱等一系列的原因,就造成了国有企业经常发生重要的财务风险事件。虽然我国进行改革开发已有三十多年,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已经认识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财务风险,但是风险意识还是比较薄弱。比如1992年的三九集团的多元化投资事件,因为企业要进行上市而被要求提前偿还银行贷款,引发了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这都是企业的管理层没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再加上过度投资所导致的危害。所以,国有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与经营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只有国有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学习国际上新进的风险管理观念,并于企业实际相结合,才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脱节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国有企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地识别与分析,然后针对分析的结果,采用及时有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控制。但是有的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时,缺乏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知识、理论与方法,没有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技术工具进行有效的了解,这就导致了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没能与企业层面、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国有企业无法使用内部控制的方法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责任进行有效的分配,这极大的降低了国有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力。

3、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财务报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很多项的考核指标和计算模型都不详细,不能够起到分析出国有企业资金周转与资产质量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比如像清产核资、债务重组等措施,但是这些措施的着重点放到了如何清理企业债务负担的问题上,没有增加如何防范新增债务风险的有效举措。国有企业在面临新发生的财务风险危机面前没有制定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严重的影响到了国有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4、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弱化

财务部门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职能部门,在企业的战略规划、资源配置以及业务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财务部门中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财务监督的只能,对国有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国有企业财务部门大多数只是对企业资产进行监管,对业务的监管却不完善。财务的监督与服务没有达到统一,严重影响了财务监督的效果,起不到控制财务风险的作用。

5、结束语

财务风险是每个企业发展中必须面临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发展与财务现行体制进行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只有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有效地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层做出决策前充分考虑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才能使国有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对策

1、强化风险意识

国有企业管理层要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文化的推行,探索出符合本企业发展的风险管理机制。我们还要确保财务人员具有风险意识,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的机制,从而规范企业的财务活动,将内部控制当作日常的企业管理。国有企业还要进行多元化的经营,不断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从根本上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

2、科学设置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首先,国有企业要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实现企业资金的量入为出,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保证资金的安全,促进资金的有效流动。其次,企业还要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对企业的现金流量控制、目标成本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及时发现企业发展中与预算目标不相符的地方,并及时修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面预算管理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国有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子公司的有效控制,规范子公司的有效行为,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的全面发展。

如何分析财务风险范文6

摘 要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置身于复杂多变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也随之增多。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对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与建筑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是直接相关的。本文分析总结了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提出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 建筑企业 财务风险 控制 防范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面临许多的挑战和风险。建筑企业作为企业而言,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核心,其财务风险贯穿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对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与建筑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是直接相关的。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对掌握自身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制定防范措施,实现其自身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属于一种经济现象,是集中体现企业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因素,是指由于公司存在不合理的财务结构或者融资不当使得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收益下降的风险,是公司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由于建筑企业存在生产流动性强、生产周期长以及涉及面广等行业特点,与其他企业相比,建筑企业在资金筹措、产品价格形成、工程价款结算、成本预算以及考核等财务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不同,其财务风险是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并且财务风险管理更为复杂。

二、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环境也日益复杂,建筑企业受各种客观存在的不确定影响因素,使得企业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存在偏离而发生财务风险。此类影响因素可以统分为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

(一)外部影响因素

(1)政策与市场风险。建筑企业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处于复杂多变的客观经济环境中,其财务管理必然受政策和市场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建筑资源相对缺乏。建筑企业为了中标,竞相压价,存在低于成本的非正常报价,甚至不规范的市场经济行为(如暗箱操作、地方保护等)加剧了建筑市场的混乱,使得建筑产品价格与价值规律背道而驰,造成了价格扭曲的局面。建筑企业的利润得不到保障,将给其生产经营带来诸多的困难,使得建筑企业面临亏损的财务风险。

(2)资金风险中包括资金短缺风险、资金筹集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建筑工程通常是相对比较大型的,施工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若资金短缺将导致无法购买材料,无法支付工人工资,以致延误工程施工进度,更严重地将出现无法履行合同而给建筑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资金需求,建筑企业通常将房产以及土地等不动产抵押于银行以获取银行信贷融资,负债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尤其是当工程项目利润率小于银行贷款利率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将骤然提高;业主可能会存在故不履行合同,或将投资成本以及投资转嫁到建筑企业,致使应收账款长期不能变现,以致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资金周转,从而造成坏账风险,使建筑企业的权益减少,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

(3)合同风险。合同是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源头,是一切建筑工程行为的依据。有些建筑企业为了尽快地获得工程任务,经常迫于压力而签订了不平等的条款合同,或者业主要求建筑企业在招标时签订固定造价合同以转嫁物价变动风险,另外,建筑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可能会出现部分未作充分考虑需进行变更的地方,在业主提出变更要求时,若未对变更内容进行合同续订,可能导致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以及在结算价款和合同履行上引起纠纷。以上种种情况的出现都可能成为建筑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

(4)成本风险。工程成本主要是由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管理费等组成,是一项综合指标。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出现的低价中标,从而使建筑企业的利润空间下降,或者由于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要素市场价格的上涨,使得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增加。以上两种或者其他影响因素的交叉作用使得建筑企业必须面临成本超支的风险。

(二)内部影响因素

(1)主动防范风险的意识薄弱。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企业大多数不注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且未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广泛的财务风险概念,且多数人员还保存着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与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从而导致建筑企业整体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缺少健全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来化解财务风险带给建筑企业组织经营正常运行的风险。

(2)内部控制风险。在企业运转过程中,建筑企业片面地追求企业的经济利润而忽视了风险控制、弱化风险管理、风险评估不足等,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因此将给建筑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其次,建筑企业不注重事中控制以及财务分析,导致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财务状况混乱而诱发了财务风险;再则,大多数建筑企业还固守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成本控制观念,不能与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相互适应,从而制约了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而造成了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