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费用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费用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费用存在的问题

财务费用存在的问题范文1

一、私营企业期间费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1.管理费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在开展管理计划时,期间费用控制是关系到经营稳定性的要点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监管程序混乱的现象。私企经营管理期间,会将管理重点放在生成成本的控制上,这样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这种管理理念却造成了财务系统的不合理现象,期间费用并不会作用到下一阶段的经营收益中,这与私企提升经济效率的理念存在冲突,因此,对费用进行管理时并没有规范地体现在财务报表中,导致财务报表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使用期间也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稳定的情况,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下,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成本与收益之间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合理。

2.销售费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私企所开展的营销活动也会产生一部分费用,给财务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探讨期间费用时,要对包含的项目进行准确判断,并对照企业经营管理收益。但一些私企并没有将销售费用控制引入期间费用中,管理制度也比较混乱,造成管理计划的开展与落实都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并不能实现对工作计划的完善。文章中所提到的控制问题多数是由管理对象不明确造成的,虽然在工作任务开展前会设定标准,但并不能完全代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资金支出对后续的销售并没有产生影响,却仍然被规划到成本费用中,导致对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准确,长时间开展这样的管理计划,还会影响到成本资金的有效利用。

3.财务费用控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财务系统运行所产生的费用控制难度比较大,私企所开展的营销管理控制都是基于财务系统资金支持下进行的。财务系统对收益与支持的记载不合理,管理人员在审核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并不利于管理计划的实现。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速度受多种变化因素影响,财务费用也因此出现波动,但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控制方法中也缺少区分,最终导致了严重的隐患现象出现。

二、加强私营企业期间费用控制的相关措施

1.提高私营企业自身期间费用控制水平

私营企业管理人员要提升个人素质,对企业的控制管理也要公平公正开展,不可以出现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这样对间期费用会有更好的理解。要明确管理计划是长期进行的,更要对不规范行为进行长期监管控制。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制定内部控制计划来实现监管,期间费用产生原因更要充分掌握,并对接下来的管理方向进行调整,在保持产品质量达到检验标准的前提下,要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将成本控制在不影响总支出的范围内,这样私企进行其他的生产规划也不会受到影响,都能够得到充足的资金保障。

2.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准则来加强期间费

加强对企业财务系统的管理,期间费用产生后,要及时记录到财务报表中,这样可以避免后续财务报表更新出现混乱。完善会计准则中的缺陷,进而加强企业期间费用的管理,保证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比如,企业会计准则应当详细地说明财务费用的核算要求,财务费用应当主要是核算与筹资相对应的支出,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筹资费用金额的大小。而对于财务费用中与投资活动、管理活动和经营活动有关的支出应当计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或者新设其他损益类的科目,这样才能实现会计核算中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企业会计准则也应当详细说明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的具体内容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严格要求会计核算过程中费用归属的准确性,防止具体核算时不合理的费用归属和金额调整。这三种费用虽然都能在税前进行扣除,但是实质性的内涵却不相同,管理费用与企业的管理工作相关,其每年的金额大致稳定,销售费用与企业的销售能力相关,与当年的销售状况和销售水平相关,而财务费用主要是指利息支出与企业当年的筹资水平有关,也反映了企业当年资金管理的具体状况。

3.不断提高私营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

私营企业应当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并注重把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的文化,尤其是期间费用控制的文化。在企业内部,领导者应当注重宣传企业的内部控制文化,加强员工的自我控制意识,从基层做起。企业内部的业务人员要根据预算方案,理清必要的支出以及不必要的支出,对于超出预算的支出要重新进行审批,对于不合理的支出要追究责任,把费用内部控制的理念植入人心,形成一种文化和行为准则,降低不合理支出的发生频率。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私营企业逐渐发展起来,但目前私营企业的期间费用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通过提高私营企业自身期间费用控制水平、完善企业会计准则、提高私营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等,才能不断提高私营企业的期间费用的核算水平,推动私营企业的发展。

财务费用存在的问题范文2

1.通过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额变化与利润表的销售总额变化之比,可以大致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于资产总额增加而销售总额减少的,应进一步分析资产总额的组成及变化,其中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增加和负债中短期借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增加从而对应存货大幅增加的,应注意其账外销售、延期确认销售的问题。

2.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的增减幅度变化与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减变化之比,可发现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误差。分析时结合现金流量表进行,根据企业一段时间的现金流量的变化,分析企业税收的变化趋势。

3.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的增幅变化与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的增幅变化之比,可以大致判断主营业务成本结转的准确性。存货应是纳税评估分析的重点,但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是原材料、半成品、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的综合,因此分析时最好结合总账进行。在生产正常,市场价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各期外购原材料数量、总价应该变化不大,也就是说原材料借方发生额变化应该不会太大。因此,如果发现某期原材料借方发生额变化太大,在实地查核时应作为重点。原材料借方发生额变化不大,本期增值税进项税额在考虑留抵票的情况下,变化应该不大。在生产正常的情况下,各期外购原材料贷方发生额应该变化不大。因此,如果发现某期原材料地贷方发生额变化太大,在考虑生产周期的情况下,产出没有大的变化,在实地查核时应作为重点,防止企业改变原材料用途,而将成本转入生产成本,或未将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在投入正常的情况下,产出应该没有大的变化,如果库存商品期初、期末数量余额变化不大,则本期销售产品的数量应该是变化不大,在产品销售价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销售收入不会有大的变化,增值税销项税额不应有大的变化。如果发现某期销售数量增加,在产品销售价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却不增反降,应重点分析。在销售产品的数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本期结转产品销售成本应该没有大的变化。如果发现某期销售产品的数量变化不大而结转产品销售成本有大的变化,应重点分析。

4.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的增幅变化与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及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增幅变化之比,可以判断生产能力增加有没有引起的产品数量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因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增加,相应的生产能力应该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增加,如果没有,则应防止成本核算不准确或人为调节利润的可能。

5.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增减幅度变化与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财务费用增减幅度变化之比,可能发现账外投资和账外资金拆借的情况。

二、利润表的分析

利润表由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组成。倒过来看,净利润+所得税=利润总额-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通过比较,从中可能发现一些不协调因素。

1.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都很大,但毛利率很小,甚至亏损,应作重点分析。分析的重点是抓住主营业务成本的形成,检查的方法主要有:

(1)成本核算的方法是否保持一致性,是否规范。

(2)各期生产的产成品成本单价有无大的变化,在原材料及主要费用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应防止企业将产成品成本单价的变化与企业当期的净利润变化“共振”,即当期净利润提高,当期生产的产成品单价也提高的问题。

(3)产品销售的品种、规模、数量、单价,与结转的产成品成本的品种,规格数量、单价是否一致或相关。

2.营业利润。如果主营业务利润正常,则问题可能出在其他业务利润和三项费用中,重点在三项费用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费用的超大。分析方法是:

(1)将企业采购规模及运费进项税与营业费用的运输费、装卸费相比;

(2)将管理人员的工资及全公司人员的劳动保险费开支与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及劳动人事部门的人事档案相比;

(3)将计提的折旧费、固定资产维修费及水电费与企业的固定资产和生产能力相比;

(4)将研发费与企业的科研能力相比;

(5)将利息支出、汇兑损益与长短期借款中的银行贷款本金,外汇收支规模相比;

(6)将不同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率相比;

(7)将坏账损失、资产减值与存货质量、应收账款核销相比。

3.利润总额。由于该部分大都属于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额,虽然对会计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但对所得税影响有限,不过在分析报表中,也不能忽视以下几点:

(1)投资收益与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之间的关系;

(2)补贴收入与企业所处行业及国家优惠政策之间的关系;

(3)营业外收支与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之间的关系等,从中可以判断企业的资产质量、经营意图以及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水平。

4.净利润。

(1)通过所得税与利润总额的比较,可以得出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从而判断纳税调整事项的多少;

(2)根据纳税调整事项的多少,来对照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的大小,两年内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的增减幅度与销售收入增减幅度之比,从而判断出纳税调整事项的内容;反之亦可通过以上报表项目,判断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的准确与否。

三、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现金流量表分主表和附表两部分,先看主表部分:

(1)如果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的金额相当,则说明企业经营正常;如果出现大额正差,则存在收入不入账的可能;

(2)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和支付的各项税费与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相比,如果出现较大反差,都可能存在问题,即存在账外销售的可能;

(3)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的各项目与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比较,如果反差较大,则可能少计投资收益、多计营业外支出或隐藏相关交易的可能;

财务费用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 施工企业 应收应付款 盈亏预警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会计对企业经营管理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渗透的深度也越来越热,越来越倾向于为管理层、决策层提供迅捷、有用的管理信息。近期,笔者所在公司启动了盈亏预警体系,这对于企业高层及时掌控项目盈亏动态和各分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调整经营方针,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的盈亏预警分析基于项目成本分析的结果,结果的取得耗时长,需动用较多的人力,而且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随意性较强,操作过程复杂。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来进行盈亏预警分析呢?

在研读《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些著名的经济学奠基性理论也是从实证模型着手,从经济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件入门,逐步归纳分析而形成的。本文要研究的盈亏预警的问题由于很细微,目前在教材中尚没有专门的针对性理论,于是本文抱定借鉴类似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索。研究过程中笔者注重联系实际,先分析了教材中关于盈亏平衡的理论在本行业、本企业直接应用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而后分析了公司目前采用的盈亏预警分析的办法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注重笔者使用的盈亏预警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一、国内外研究盈亏平衡的理论

国内外研究盈余平衡的理论,无论是管理经济学的观点,还是会计理论专著,几乎都采用量本利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又称CVP(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分析法,公式可表述为:BE=FC/(SP-VC) 。BE表示盈亏临界点的业务量;FC表示固定成本;SP表示单位产品售价;VC表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理论假定企业有定价权,生产产品的类别和多少均由企业自行确定,不考虑生产能力问题,也不考虑产品是否能够销售出去,单个产品的平均可变成本可知,本企业的固定成本已定,唯一不确定的是企业到底应该生产多少?理论通过计算企业可以保本的最低生产数量,即确定为盈亏平衡产量。企业若生产产量大于盈亏平衡产量,则企业盈利,反之,则亏本。生产越多,利润越大。

理论提出的依据源于西方经济学中规模经济的观点,理论认为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产品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厂商利润水平。这种分析方法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假定,忽略企业产能过剩或产能不足的弊端,不考虑产品是否适销对路,不切实际的搞简单规模扩张,最后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管理被动粗放化,最终陷本企业于不利的境地。

二、基于应收应付款的盈亏预警理论提出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建筑企业竞争异常惨烈,平均产值利润率成逐年下滑的趋势,单项工程的单位建造成本预测有较大的难度,而且建筑产品很少雷同,不适合标准化规模生产,就算是同类工程,同一家施工企业在不同地域建造成本也会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同一地域不同时段,建筑成本波动性也很大,这就使得量本利分析法变得不太现实。即便使用量本利分析法能够精准算出企业保本点产量,似乎意义也不大。建筑业不是一个承包商主导的市场,施工企业没有定价权,单项工程的毛利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规模扩张不是施工企业的一厢情愿,规模扩张的后果未知。

目前国内外经济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央政府对地产业宏观调控也没有放松的迹象,财政政策从紧,货币政策稳健,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目前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提高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苦练内功,方是眼下度过难关,站稳脚跟的成功之道。

基于应收应付款的盈亏预警理论就是从项目或分公司的应收应付款余额着手,通过为数不多的几个数据分析,即可迅速判断项目或分公司目前所处的盈亏状态。该方法简便易行,较为直观 。

三、基于应收应付款的盈亏预警理论提出的依据

当代经济学理论都是经过一定的假定,从最基本的实例模型着手,由简及繁,逐步分析推导而形成的理论。当代管理会计理论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托,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同样可以借鉴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现代企业会计理论以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的基础,以收益、费用是否归属本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费用。没有接受过正规会计理论教育的人大多习惯于传统收付实现制思维,即照收益、费用是否在本期实际收到或付出为标准确定本期收益、费用,很难理解和接受权责发生制计算的成本效益。但权责发生制科学、合理、盈亏的计算更加准确,已为国内外会计理论界和业界普遍认可和接受。公司目前采用的项目成本分析法计算的盈亏状况也采用权责发生制。基于应收应付款的盈亏预警理论遵循两个会计基本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 权益,也就是资金运用=资金来源;收入-费用=利润),以现金流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试图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通过调整分析,逐步转化为按权责发生制来预测盈亏情况。

四、模型的构建

假定某建筑企业刚刚开业,只有一项工程,当月完成了一定的产值,当月购买了材料、劳务,分包了部分工程。

1、假定目前没有收到任何款项,也没有支付任何款项,无银行存款,不存在其他融资和投资业务发生,当月工程效益为0,则很容易建立这样的等式:

(1)应收账款总额=应付账款总额;

(2)若当月工程效益不为0,则等式可表述为:

应收账款总额-工程效益=应付账款总额;

2、若当月开发商向该建筑企业支付部分工程款,建筑企业也对外支付了部分款项,且当月工程效益不为0,月初无银行存款,不存在其他融资和投资业务发生。

(1)若该建筑企业当月没有用现金支付任何管理费用,也没有发生财务费用,则:

应收账款总额-工程效益=应付账款总额 ;

应收账款总额=应收账款余额+收到的货币 ;

应付账款总额=应收账款余额+支付的货币 ;

将 式代入 式得:

应收账款余额+收到的货币-工程效益=应付账款余额+支付的货币;

移项得:

应收账款余额+(收到的货币-支付的货币)-工程效益=应付账款余额;

很显然,在没有其他融资、投资的条件下,货币存量=收到的货币-支付的货币;

从而有:应收账款余额+货币存量-工程效益=应付账款余额。

(2)若该建筑企业当月用现金支付了管理费用,也发生了财务费用,则:

应收账款总额-工程效益=应付账款总额 ;

应收账款总额=应收账款余额+收到的货币 ;

应付账款总额=应付账款余额+支付的除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以外的货币=应付账款余额+(支付的货币-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

将 式代入 式得:

应收账款余额+收到的货币-工程效益=应付账款余额+支付的货币-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移项整理得:

应收账款余额-应付账款余额+货币存量+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工程效益(Ⅰ)。

3、假定该企业存在所有者投入资金和融资借入资金,月初货币存量不为0,其余情况同2中 ,则上述(Ⅰ)式可改写为:

应收账款余额-应付账款余额+货币存量-所有者投入货币-融资借入货币+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工程效益(Ⅱ);

为了便于分析,以下用英文字母对公式进行重新表述:

Br-Bp+Ms-Oi-Ln+Mc+Fc=Pb(Ⅲ)

Br(balance of accounts receivable)表示应收账款余额;

Bp(balance of accounts payable)表示应付账款余额;

Ms(money stock)表示货币存量;

Oi(owner input)表示所有者投入货币;

Ln(loan)表示融资借入货币;

Mc(management costs)表示管理费用;

Fc(financial costs)表示财务费用;

Pb(project benefits)表示工程效益。

至此,盈亏预警体系已初现雏形。

(1) 工程盈亏预警体系:

工程效益Pb>=0,则:

Br+Ms -Oi -Ln +Mc +Fc -Bp >=0,

也就是:

Bp

假定上述企业当月应收账款余额为1000单位,应付账款余额为1200单位,货币存量为100单位,其中:所有者投入货币50单位,向上级机构借款20单位,当月企业发生管理费用100单位,财务费用1单位,由于 应付账款余额=1200>应收账款余额+货币存量-所有者投入货币-上级机构借款+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000+100-50-20+100+1=1131,我们可以判定,该企业承建的工程处于亏损状态,若应付账款余额=1131,则该企业承建的工程处于保本状态,若应付账款余额

(2) 公司(分公司)的盈亏预警体系:

只有工程项目创造了一定的效益,且至少足以补偿本单位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时,公司或分公司才可能保本或盈利,此时:

Br-Bp +Ms --Oi -Ln =Pb -Mc -Fc >=0,变形得:

BP

仍沿用上例分析,只有应付账款余额=1000+100-50-20=1030时,企业才处于保本点,应付账款余额

五、连续经营时某特定年度或期间的盈亏预警分析

若只存在单个经营年度时,通过查阅企业会计报表中的少数几个数据,经过简单计算,即可迅速得知该建筑企业当期单项工程的盈亏状况和企业当期整体盈亏状态。若企业持续经营,跨越几个经营年度,如何分析某个年度或一个期间的工程盈亏和公司盈亏状况呢?以下作进一步探讨。

按Ⅳ式和Ⅴ式:

只要知道当年或某期间新增的应收账款余额(balance added of accounts receivable,可简写为Br)、新增的应付账款余额(balance added of accounts payable,可简写为 Bp)、新增货币存量(money stock added,可简写为Ms)、当年(期)的所有者投入货币(owner input added,可简写为Oi)、当年(期)新增的货币借款(loan added,可简写为Ln)、当年(期)的管理费用(Mc)、当年(期)的财务费用(Fc),即可得知当年(期)的工程盈亏状况和企业当年(期)的整体盈亏状况。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各数据通过查阅当期报表可知,其他增量数据通过比较特定期间报表的期初数和期末数的增减变动即得。

(作者单位:中建三局三公司)

参考文献:

财务费用存在的问题范文4

数据的重复计算,主要有两个,一是计提的资产损失准备和与之相对应的损失费用;二是计提计入当期损益的债务利息。

一、资产损失准备

资产损失准备相关项目的重复计算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坏账损失在“资产损失准备”和“经营性应收项目”之间的重复计算问题。这里的坏账损失是指当期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金额,而不是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因为在未发生环账损失的情况下,不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

例1:某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估计坏账损失率为5%。某年“应收账款”项目(不考虑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下同。)期初余额为100万元,期末余额为叨万元。本期发生坏账10万元。“坏账准备”账户期初余额为5万元,期末余额为4.5万元。本期计提坏账准备9.5万元。(为简化起见,假设企业当年未发生其他业务,不考虑所得税。下同)则:

企业当年净利润一9.5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O。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如下:

净利润 -9.5

加:资产损失准备 9.5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1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0

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实际数比较相差10万元,即当年发生的坏账损失额。显然在企业当年发生坏账损失的情况下,出现了重复计算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无论当年是否发生坏账损失,计提的环账准备均正常处理,但在“经营性应收项目”中,如果当年发生坏账损失,则做如下处理:若“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则在加计其减少额时扣除发生的坏账金额,若“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则在减其增加顿时加上发生的坏账金额。

根据上述对上例调整如下:

净利润 -9.5

加:计提的坏账准备或转销的坏账 9.5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0(10-1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0

经过上述处理后,调整的结果与实际现金流量净额相符。

上例中没有考虑所得税的影响,应当指出的是,即使考虑所得税的影响,这一解决方法也仍然是正确的,而且即使进行纳税调整,也不影响现金流量的计算。因为所得税的影响可通过“递延税款”项目和“应交税金”账户在“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中得到调整。

2.投资损失准备在“资产损失准备”和“投资损失”两个项目之间的重复计算问题。投资损失准备的重复计算问题与坏账损失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坏账损失准备只在坏账实际发生时才会产生重复计算的问题,并且其重复计算的数据是实际发生的坏账金额,而不是计提的环账准备金额。而投资损失准备不论是否实际发生资产损失,都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其重复计算的金额就是计提的投资损失准备金额。

例2:企业本期计提短期投资跌价损失1万元。则:

企业当年的净利润为一l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0。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如下:

净利润 -1

加:资产损失准备 1

投资损失 1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

与实际数比较二者相差1万元,即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损失金额。显然,计提的1万元投资损失准备被重复计算了。

解决这一的办法是:在加计资产损失准备时,正常处理,但在加计投资损失时,应当扣除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和长期投资减值损失。如为投资收益,则在减去投资收益时,应当加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和长期投资减值损失。

按上述上树中,投资损失为1万元,则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如下:

净利润 -l

加:资产损失准备 1

投资损失 0(1-1)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0

经过上述处理后,调整的结果与实际现金流量净额相符。

二、计提计入当期损益的问债务利息

当年计提计入损益的债务利息会在“预提费用”和“财务费用”两个项目之间重复。

例3:某企业当年“财务费用”账户共计提借款利息30万元。其中:短期借款利息10万元,长期借款利息20万元。则:

企业当年净利润为=30万元,当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如下:

净利润 -30

加:预提费用 10

财务费用 30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

财务费用存在的问题范文5

摘 要 医院作为一个市场经济的主体,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当前的医院会计核算方法和监督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医院的长远发展目标。因此医院必须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和外部发展条件,积极地去分析医院在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努力的去探索解决对策。

关键词 会计核算 会计监督 缺陷和不足 对策

一、医院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一)医院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核算方面

固定资产只是设置了一级科目和下属明细科目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情况,并没有设置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账户。财务会计中固定资产都应该计提折旧,以此来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真实的账面价值。同时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也是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但是医院并没有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只是单纯的利用初始入账价值即历史成本反映,忽视了市场的变化,医院多是电子机器设备,科技含量高,入账价值高,更新换代也快,一味的按照历史成本记账就背离了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不能正确的传递医院的财务状况的信息。这一缺陷严重违背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和真实性原则。

2.无接受投资科目

医院接受投资的情况时有发生,一般医院的处理原则就是冲减收入或者增加支出,并没有对此种情况作明确的会计处理规定。这种处理方式混淆了医院债务与债权的不同性质,混淆了医院自有资本金与投资人权益的数量界线,人为对医院的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做了调整。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分派的红利不得税前扣除,但是医院把相关的业务核算与收入支出挂钩,等于起到减税作用,这不但导致医院会计信息没有可比性,而且使医院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这种处理方式与国家的税收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是相悖的。

3.成本费用核算失真

同一种药在不同的医院购买会出现不一样的价格,这就是医院的成本会计核算出现了失真。目前,医院没有统一的成本项目标准,同行业的会计信息和成本制定标准没有达成一致,不具有可比性,导致医院在列支各项成本开支时有很大的随意性,医疗收费价格相比之下就会失去公平。

(二)医院会计核算的优化对策

1.在固定资产账户下设置累计折旧账户,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对相应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真实反映资产的账面价值。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当医院购入固定资产时,及时把信息反馈给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按照正确的价值入账并且积极的计提减值准备,反映医院真实的财务状况,以免违背真实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

2.设置接受投资账户,正确反映医院的债权债务情况。此外,应该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增加一些会计支出科目的设置,使之更能适应现在多种经济体制下的医疗机构体系和全面反映医院经济业务类型的医院会计核算科目体系。

3.增加“财务费用”科目的会计核算。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只设置了管理费用,并没有如企业财务会计那样设置财务费用账户,借款利息支出和存款利息收入都统一在管理费用下列示,这样混淆了管理费用核算的范围,不能很好的反映医院的支出情况,财务费用账户的设置为医院管理者合理选择筹资形势提供更为直观的依据。

二、医院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一)医院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会计监督法制不健全

有的医院把会计监督混同于审计监督,审计监督只是对会计监督的一种事后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有的医院甚至不知道会计监督为何物。《会计法》颁布实施之后,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应该同步,但是医院的相关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

2.医院管理体制不健全

医院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医院根本就没有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医院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无人遵守,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医院会计秩序出现混乱,现象经常发生。

3.医院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低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医院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系统的理论、专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理能力差,惟命是从,一味听从领导,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二)医院会计监督的优化对策

1.强化医院负责人的会计责任、提高对会计监督的重视

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使医院各级领导和职工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和必要性,充分了解与会计监督有关的财务政策和财务制度。着眼于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使会计监督成为医院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完成医院规划目标的重要措施。医院负责人应该端正态度,增强法制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并且积极约束自己,避免形成领导。良好的氛围也为会计人员的监督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建立健全会计管理体制

积极建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必须为会计监督工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以便于会计人员实施会计监督。在日常工作中,会计管理机构和会计内部控制机构要旗帜鲜明地支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大胆行使会计监督职能,营造重视、支持、理解会计工作的氛围,解决好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遇到的各种困难,从制度上给予保证。维护医院的会计秩序,从根本上遏制等财务违规现象。

3.提高医院会计人员素质

要想搞好医院的监督问题,最根本的是使财务人员知法懂法,树立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的观念,增强责任意识,时刻维护国家利益、医院利益。同时,会计人员最大的职责就是做好会计相关工作,因此,更要重视对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医院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财会方面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财务管理改革不断发展和医院快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财务费用存在的问题范文6

(一)应收账款融资的定义

应收账款融资,是指针对客户因分期付款或者赊销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申请融资的单位符合一定的条件,把应收账款出售或抵押给金融机构,以此来获取货币资金的一种短期融资行为。其中,应收账款融资中的金融机构以银行为主,该种融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贷款的融资方式,银行准许的贷款额为应收账款的50%~90%。在企业把应收账款出售或抵押给银行后,应及时通知购买方,并且购买方有义务向银行支付拖欠销售方的账款。应收账款融资方式主要分为应收账款抵押融资、应收账款证券化、应收账款让售等。目前,企业主要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方式向银行申请融资,原因是该种应收账款融资方式给金融机构提供了追索权。

(二)应收账款融资的重要性

应收账款融资给申请融资的企业带来的影响非常大。第一,由于许多企业的应收账款账期较长,长时间收不回账款使企业资金的可周转性大大降低,而应收账款融资可有效地缩短收款时间,同时又提升了资金运作的速度。第二,有了银行等融资金融机构在中间协调,可以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双方的经济效益,销售方不用再受到“要账难”的困扰,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的成本与由于收账而产生的财务费用。第三,该种方式使销售方的内部财务管理系统更加完善,金融机构对于申请融资企业的应收账款履行了督促与监督的职责,对企业优化财务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应收账款融资会计处理方法及优缺点

(一)应收账款融资会计处理方法

1.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融资的会计处理方法。应收账款抵押融资作为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对应的会计处理方式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短期借款

其中“银行存款”的金额是申请融资的企业从银行贷款到的实际金额,“财务费用”即是产生的手续费,“短期借款”为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本金。申请融资的企业在进行有追索权的融资时,其风险并没有转移到银行,最终的风险承担者仍然是企业本身。

2.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融资的会计处理方法。作为无追索权典型融资方式的代表,应收账款让售融资在企业申请融资时也是经常会用到的一种集资方式。应收账款让售是把应收账款的债权转卖给银行等融资机构,该种融资方式的风险承担者是银行,因此,银行没有追索权。对应的会计处理方式如下:

借:银行存款

其他应收款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贷:应收账款

营业外收入

其中借方“银行存款”的金额是申请融资的企业从银行贷款到的实际金额,“其他应收款”为销售折扣现金折扣、坏账准备及预计可能会发生的销售退回等费用,“财务费用”即是产生的手续费。“营业外支出”指的是应收账款融资损失所带来的损失,即实际的发生额小于原估计金额的部分。贷方的“应收账款”是实际追回的金额。“营业外收入”指的是应收账款融资损失所产生的利得,即实际的发生额大于原估计金额的部分。

(二)应收账款融资会计处理方法的利弊

应收账款融资的会计处理方法遵循了《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同时结合了财政部颁布的《关于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应收债权融资等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应收账款融资会计处理方法的执行提升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了统一的、规范的、合理的、真实的有关应收账款融资的会计处理方式,满足了企业加强内部财务管理的需要。

另一方面,上述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弊端是不容忽视的。第一,关于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融资的会计处理中,申请融资的企业账面的资产与负债同时增加了一笔,虽然金额是相近的,但从资产或负债单一的角度来看,会影响企业投资的判断力,某种程度上来说,会阻碍企业的经济发展。第二,关于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融资的会计处理中,“营业外支出”与“营业外收入”在该种会计处理方法中作为应收账款融资损失是不合理的。因为“营业外收支”是与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相关的利得与损失,应收账款融资的损益与企业日常的经营费用无关。由于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所取得的融资资金是用于增强企业内部资金周转的,所以,应收账款融资所产生的损益应记到“财务费用”中,而不是“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中。但实际上,由于应收账款融资所产生的费用不会形成银行利息,所以在会计处理方法上不会记“财务费用”,这也是非常矛盾的一点。

三、应对应收账款融资会计处理方法弊端的相关策略

要避免应收账款融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及银行带来的不良影响。首先要强化企业的信息披露,提高融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进一步减少融资成本。

其次,要选取专业的财务人员来处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前期要对会计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在会计人员完全熟练业务的处理后,企业管理人员也要对其进行定期的考核,做到严格掌控国家财务制度。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也是企业势在必行的一项重点工作,财务人员的工作一旦出现了纰漏,就可能对企业经济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也会一定程度地影响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情况。

除此之外,规避风险也是企业应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购买方的会计信息质量的考察是很重要的。在合作之前,应详细调查客户的经济运作能力与实际回款情况,尽量选择“信誉好”的客户合作。这样不仅能使应收账款的收回时间缩短,也会促进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顺利进行,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

最后,国家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由于账款融资会计处理方法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与矛盾之处,而由于会计“实质重于形式”的特点,有些记账方法是不合理的。所以,仅仅是企业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国家的调控必不可少。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