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宏观调控的小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宏观调控的小故事范文1
关键词: 初中政治课 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政治课教师一方面要狠抓理论知识,研究教学大纲,熟悉中考套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要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尝试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两方面兼顾不容易,突出问题是政治课课时有限,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实践中的一些认识:
一、过硬的专业知识是基础
首先政治课教师对业务知识要掌握得专、精、细,每个知识点都要理解得到位,力求在知识与知识之间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其次精心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政治课教师要对教材烂熟于心,这样授课时才能挥洒自如地运用。政治课教师还要做一个有心人,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搜集热门热点信息,并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比如:“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4000亿元。”通过这则事例能分别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方面给予解释。政治课教师的授课对象是鲜活的个体,专业知识掌握得熟练才能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应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学生的时间。
二、特色的语言魅力牵住学生
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在强调重点内容时,应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可采用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
灵活多变的语言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表达同一内容时,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适时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以最简练的语言,将重点内容交代清楚。这时,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有人打瞌睡或小声说话时,教师可暂时离开教材上的词句,或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谈一件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谈话内容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再回到教材内容的讲授上。
幽默的语言能“激励、唤醒、鼓励”学生,使他们感到“读书乐”,进而“乐于学”。没有幽默感的教师,是一尊雕像;没有幽默的生活,是一潭死水。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会驱除学习疲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知识记忆,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三、开放式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开放式教学,能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比如表演课、课堂辩论赛、知识竞赛等。在民主平等、师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起来,他们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开始质疑反思,不再一味地接受教师的观点,不管见解正确与否,他们都愿意表达。例如讲“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时,学生会举出诸如市场上的强买强卖,个别行业出现的垄断,地方保护主义等不正当的经济行为。而这恰恰为下一框“国家的宏观调控”提出了其必要性,所以要敢于让学生说,他们的反对观点,他们的独特视角更值得我们思索和认真对待。
四、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有效途径
互联网上存储着学校教学所需的各种数据库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库,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协同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选取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教学,从而实现互联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
宏观调控的小故事范文2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导入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一名优秀的政治课教师,要想把课上得兴味盎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第一眼就看到一个精彩的舞台,从教师第一句话就感受到动人的乐章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传统的直接导入、复习导入基础上提出八种政治课课堂导入的方法,以供参考。
1.谜语导入。谜语具有很强的魅力,恰当地引用谜语,能起到兴奋剂的作用,运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尽快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讲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一框时,笔者就用了一条谜语“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谜面,打我国的一条基本国策”。在学生饶有兴趣地回答“对外开放”中顺势导入新课,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启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2.对联导入。对联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学生喜欢,但了解不多。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求知欲,进行适当的引导,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一课时,笔者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副对联:“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然后指出:四川有一文人刘师亮只在每句对联中改动了一个字,对联的意识就大相径庭。学生一听,兴趣倍增,看着对联边读边改。笔者随后给出正确答案:“民国万税,天下太贫”。“当时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呢?”笔者再次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从而引入新课――不同时代的税收性质不同。
3.音乐导入。冼星海先生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歌曲是最富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手段,用歌曲实现课堂导入,往往能营造很好的课堂氛围,实现情景教学。因此,笔者在在讲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框时,笔者先请班上一位男生和笔者一起合唱由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合唱的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这是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学生们边听边附和着唱,情绪高涨,笔者也就顺势指出这首简单歌名里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从而引入新课。
4.多媒体导入。随着科技的进步,课堂教学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粉笔加黑板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高二哲学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创设学习情境。如在教授《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一框时,笔者直接先播放了一段5.12地震中广大武警官兵抗震救灾的片段,伴着如泣如诉的音乐,看着一幅幅生死相依、鱼水情深的感人场面,许多学生眼睛都湿润了,集体主义这个枯燥而抽象的内容一下子就变的生动而具体起来,无需太多语言就达到了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5.悬念导入。悬念,一般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讲授《国家宏观调控》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面对金融危机,中、美两国政府均提出了数额巨大的救市方案。可是美国政府的天价救市方案却一波三折,反反复复;而我国政府却在一夜之间就出台了三大利好政策,为什么我国政府行动能如此快捷?这是当前的时事热点,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开启了学生思维,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
6.故事导入。洛克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保持他们的注意”。故事导入法的魅力正在于此。故事对学生而言总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历史名人的故事。在讲授《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一框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照片,紧接着向学生介绍了几则俞敏洪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小故事,这不仅有利于课文学习,而且使学生增长了多种背景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学生由此对俞敏洪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便水到渠成。
7.风土人情导入。各地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往往由该地的历史地理条件决定。因此,在课堂导入中,适当引入风土人情的介绍,往往会使课堂气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框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导入,以“谁不说俺家乡好”为题,要求学生分别介绍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在学生热热闹闹的活动过程中就引入了新课所讲授的内容“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8.角色导入。角色导入就是在课堂导入中,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从而消除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恐惧感,激起学习的兴趣。在讲《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课时,笔者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如果你们是一个资产千万公司的CEO,你们认为如何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呢?话音刚落,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起来,同学们对当CEO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整节课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以度过。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头,教师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
参考文献
1 尉世明,政治课堂导入的八个原则[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3,
宏观调控的小故事范文3
关键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克拉玛依市;途径
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65-1285/c.2016.06.12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郭亚华,郑向才.克拉玛依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途径的探讨[J].克拉玛依学刊,2016(6)62-65.
新疆克拉玛依市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共有包括汉、维吾尔等民族在内的3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74 796人,占25.3%。[1]
2016年9月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再次强调了“民族团结是新疆发展的一条生命线”的理念,[2]针对克拉玛依市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分别到教育、政协、房产、民宗、宣传、社区等部门和单位进行调研,从民族嵌入式居住格局、中小学校合班合校等五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了几点建议。
一、克拉玛依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情况概述
多年来,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工作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长期战略来抓,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
1.“教育月”常态化。民族团结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清真寺、进家庭。
2.“结对子”多样化。“结对子”班级、“结对子”学校、“结对子”生产班组等已成为克拉玛依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特色活动。
3.“扶贫帮困”日常化。领导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的联系、走访,建立困难群体救助活动日常化,通过帮助一家人,教育一批人。
4.“教育培训”制度化。大力实施“民汉合校”和“民汉合园”工程。2016年,克拉玛依市中小学民汉合校工作已全部完成。
克拉玛依市民族团结工作总体向好,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肉孜麦麦提・巴克,克拉玛依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朱小明、波尼亚明・巴依尼扎尔等先进人物。
二、克拉玛依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0年2月,中央提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并在此后的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被重申和完善,标志着我国民族团结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近年来,克拉玛依市积极推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民族团结日益深入人心,为推进克拉玛依各项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受各种不利于民族团结因素的影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仍然存在问题。
1.各民族混住杂居模式没有完全形成
克拉玛依市推行的各民族嵌入式居住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历史形成、单位整体搬迁、政策引导不够等原因,仍然存在少数社区少数民族相对聚居的现象。如芳草家园社区嘉和园小区80%的住户为少数民族;克拉玛依区建设的公租房,入住者90%是少数民族;①清真寺周边社区的穆斯林居民非常集中,因为,穆斯林民众多选择居住在靠近清真寺的社区。这样的情况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因此,克拉玛依市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居住格局并没有真正形成。
2.全面推行双语教育、合校、合班政策存在一定难度
虽然,双语教育、合校合班等政策的推进确实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政府和学校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助力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各民族对民族团结、对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性的理解不足,尤其是一些反对在各中小学校中施行双语教育、合校合班的学生家长对此问题的理解存在偏误。除了政府、学校等各级单位部门之外,家庭教育在民族团结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克拉玛依市推进双语教育、民汉合校、统一编班、开设内初班等工作以来,竭力营造各族学生互帮、互学、互助的氛围,但仍有部分少数民族家长对双语教学、民汉合校合班有抵触情绪,并通过公开信、刷微信等方式表达不满,给学校施压。
3.各族群众间相互交往交流交融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兴起,隔断或拉远了人与人之间在现实社会的交往。许多汉族群众几乎不懂少数民族语言,对少数民族民俗民风知之甚少,相互之间沟通、来往的少了,特别是“7・5”“ 7・28”等事件的发生,在部分群众的内心造成的创伤、误解和戒备心理的弥合、消除还需要时间。
4.石油人“三同”传统没有很好地继承
老一代石油人在克拉玛依的开发建设中形成了“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优秀传统和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朴素情怀,但这些传统没有得到很好地继承。
如何能将“三同”的传统继承发扬并在当代以一种新的方式持续下去,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希望我们能在继承“三同”传统的同时,继续为发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探寻找新的途径。
三、从“小”抓起,促进克拉玛依市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民族观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是与社会问题密切联系的。[3]14因此,我们认为要解决民族问题,不能一蹴而就、操之过急,必须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着眼大处、着手小处,从小抓起、以小促大,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以一个个微行动汇聚民族团结的强大正能量。
宏观调控的小故事范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75-01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那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呢?我从帮助学生确立奋斗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新型师生和谐关系三方面着手,使班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一、指明奋斗目标,鼓励学生树立理想
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和巩固是以共同奋斗目标为前提的,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前进的动力。就任伊始,我通过三种办法帮助学生树立班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
一是树立主人翁意识。新生组班之初,我常常不厌其烦地告诉全班学生:“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作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大家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努力,让本班成为学校的榜样。”通过反复教育,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无形中就有了一种“为了集体要争气”的念头,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地把为集体做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是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让学生自觉遵守校纪班规等规章制度,以保证班级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课上,我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并与学生共同制订班规,以规范学生的行为。
三是师生共同管理班级。师生共同参与管理是新形势下管理班级的一种有效方法,更能体现民主化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我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发挥个人所长,给每名学生分工,明确每名学生的职责,让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这样,就基本达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全员参与管理的目的。
二、激发学习兴趣,教会学习方法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名言说明兴趣是产生求知欲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班主任的一大重点任务。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是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学之初,我先组织各学科教师开会,统一认识: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抓起,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设计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的课堂教学小环节,充分利用小故事、图片、模型、投影等丰富本学科的课堂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使学生逐步产生学习兴趣。
二是教会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要领。2010年,来宾市忻城县实施广西基础教育学校“MS―EEPO”教改项目,我一直担任教改实验班班主任并承担初中数学科教改任务。“MS―EEPO”是一个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强调课堂教学上的宏观调控,注重师生、生生互动的实效性,讲究课堂资源的充分利用,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我利用实施有效教育课改项目的契机,将学生分成两人组、四人组等学习团队,明确学生在小组中的分工(如组长、监督员、纪录员、操作员、发言人等),要求学生既要各尽其责,又要团结合作,以团队的力量帮扶学困生,让学困生找到学习的信心与动力。这样,各学科老师在上课时很快就进入教改模式,达到师生互动、配合默契、少走弯路的预期效果。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亲其师,信其道。”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在班主任工作中,我非常重视处理任课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注重构建和谐、温馨、平等、互学、奋进的集体。对学生,我常常教育他们要理解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育,积极配合教师上课,按照任课老师的要求做好该学科的学习工作等;对学科教师,我常常向他们反馈学生对他们的肯定和感激,委婉地提出学生的建议,让他们感到教育的成功和得到学生爱戴的欣慰。这样站在班级整体建设的全局上处理问题,使师生之间教与学默契配合,加强了教学实效性。
有一次,有一名学生在晚自习时来到我的办公室对我说:“老师,以后我自己批改英语作业,不要英语老师看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英语老师对我有成见,常常拿我的试卷在班上亮丑。写字潦草、喜欢涂改是我的老毛病,但还不至于让全班同学都知道吧?”我先让他冷静一下,然后与他慢慢交流,让他明白英语老师此举的目的、试卷的要求,批评了他的错误看法,肯定了他及时报告班主任的做法,通过一节晚自习的沟通交流,他接受了我的教育,对英语老师的做法有了新认识并表示改过。之后,这位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后来还担任了英语学科课代表。
在开展班会课、活动课、文艺晚会、球类比赛等活动时,班主任可组织各学科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让各学科老师与学生充分了解、帮助、信任,增进师生感情。
宏观调控的小故事范文5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教学方法 方法选择
每个教师都有一套自己的特色教学方法,新课改强调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让学生动起来。有的地区较为发达,教学资源相对丰富,教学设备相对先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灵活多样;有的地方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但是,无论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条件,教师都要创造条件贴近学生生活,从社会生活,特别是学生身边的实例出发,在教学中有选择地运用教材上或者师生准备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争辩,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出结论,学会学习。以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材为例,下面介绍几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以供同仁教学时参考。
一、案例教学法
针对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理论性、专业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感性认识,加强论证,吸引学生。教师可以选用教材中的鲜活案例和有关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也可以鼓励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并引入课堂讨论。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教师可以引入公司经营成功的案例、全国和身边的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发现公司的成功经营取决于很多因素。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注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认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劳动者,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就业观念。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生活,领悟观点,最终达到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
附:教学案例:《海尔的成功之道》
材料一:
1985—1991年,名牌战略阶段。海尔只做冰箱这一种产品,夺得中国冰箱第一枚质量金牌;1992—1998年,多元化经营战略阶段。从一个冰箱企业变成生产各类家电产品的企业,创造中国家电第一品牌;1999—2005年,国际化战略阶段。从国内向国际延伸,产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建立海外经销商与售后服务网络,成为知名的家电跨国企业;2005至今,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整合全球化的资源,提升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
材料二:求变创新,是海尔始终不变的企业语言。正当国内家电大打价格战的时候,海尔把眼光投向技术创新,打质量战、打品牌战,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先进的技术、不断创新的研发成果是海尔成功进入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四强的保障。海尔的管理模式即“OEC”管理法: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它由三个体系构成: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
材料三:海尔有一句很著名的广告语:“真诚到永远”。张瑞敏解释说: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认可。只有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在名牌战略阶段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就是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在张瑞敏带领下砸了76台不合格冰箱,却在海尔人心里树立了诚信经营的理念,并以高质量的产品给消费者留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小组合作:请结合海尔的成功之道,谈谈什么是公司的经营?一个公司经营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二、讨论式教学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条件之一就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教材设计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讨论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熟知。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同时,学生对消费所持的观点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教师既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听取他们的观点,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实施正确的消费行为。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如活动探究一:“1.列举你所知道的新产品,畅谈计算机、智能手机和网络等高科技产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2.谈谈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等,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生产如何决定消费?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在进行财政政策和财政作用、税收的基本特征、依法纳税等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选取有辨析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广泛收集、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讨论、辩论,使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例如财政赤字、扩张性财政政策利大于弊的辩论。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在进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利弊、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等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广泛收集、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使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深刻认识理解。
附:讨论材料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1.过去,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不能乘飞机、不能打电话、吃KFC;但今天这些梦想,王老师一家都实现了。2.王老师家两代人的变化。过去爸爸票多:粮票、布票、油票……现在儿子卡多:银信用卡、购物卡、VIP卡……3.王老师家两代人的变化。以前妈妈穿衣补丁多;现在女儿穿衣搭配款式多。4.没有3G手机的出现和汽车生产的大发展,就没有王老师的儿子对3G手机的消费欲望和她家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讨论:王老师一家的生活变化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有哪些?结论:(消费什么)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怎么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消费得怎样)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的欲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三、情境教学法
教师围绕学生关注的经济现象、问题,选取学生身边的比较典型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归纳、分析、综合,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融入经济现象、经济问题中,融入具体的背景材料中,真正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
教材安排了漫画和案例素材等情境材料,教师应灵活地加以利用,还可以适当创设情境,如适当补充贴近学生生活的感性材料、视频和小故事等,有助于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在讲解财政收入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影响时,可选取国家和当地部分年份经济增长情况和财政收入的有关数据及财政收入、企业收入、个人收入的有关数据,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分析、对比、综合,从而理解经济增长、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利弊分析、加入WTO后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等问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典型案例。
四、对比教学法
对于教材中涉及的理解容易出错和极易混淆的知识点,如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企业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等;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企业与公司,自然人与法人、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等;第八课《财政与税收》,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偷税、漏税、骗税、抗税等,教师应通过列图表等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附:图表比较
五、讲授式教学法
教学方式的转变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准,运用讲授式教学法,教师要避免“满堂灌”,善于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通过设疑和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特别是在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涉及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货币的职能、价格、纸币、汇率等,有的内容学生借助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感悟和探究,有的内容更适合教师讲授。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较多,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较为陌生的理论问题,如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社会重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等,宜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注意及时点拨、讲解。在讲授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教师也可以补充典型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情境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涉及许多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问题。教师课前可先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调查当地改革开放前后生产状况的变化,查阅我国和本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及不足。教师要把教材知识与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总体小康的不足,更深刻地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六、活动教学法
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有利于师生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实际生活,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在体验中得到感化。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前分组收集并整理有关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典型案例,课堂内汇报。第八课《财政和税收》,在进行财政支出的种类和作用等内容的教学时,可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当地财政部门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本地财政的收入、支出、作用及税收的有关数据,经整理归纳后,再结合财政的作用及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进行分析,或者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最后在课堂上展示探究成果。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在进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到当地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有关数据和事实材料,经整理归纳后,在课堂上展示、汇报自己的成果。
此外,如果学校教学条件允许,则提倡教师多运用视频录像、投影仪、教学课件等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总之,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服务。凡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都应继承和发扬,不能全盘抛弃。凡是教材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师都要善于诱导、点拨,讲深、讲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其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切忌为了活动而活动。
参考文献:
[1]史书林.浅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及原则[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5.9.
[2]杨珍.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