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1
一、现行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特点及作用
水利建设工程已完工,且达到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条件后,由建设单位根据工程全部资金投入情况,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编制的,是对水利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财务经济效果的全面反映。
一般企业会计核算都是以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而基本建设单位会计核算具有一次性投入的特点。编制竣工财务决算重点反映建设成本是正确核定新增资产价值;是考核概、预算,投资计划,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等执行情况;是分析投资效果,总结建设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等作用。对基本建设项目而言,只有年度财务决算是不够的。在项目竣工时,还应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来反映建设资金投入、产出的全过程。
有些水利建设单位对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不够重视,管理人员管理不当、编制人员疏忽、财务人员对基建会计核算业务知识不了解等原因,从而造成了在工程竣工后,编制决算不及时、不规范,达不到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要求,在竣工决算报表编制上存在很多问题。
在满足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条件时,应做好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前准备工作以满足编制需要,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简单阐述水利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编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措施。
(一)收集整理项目资料不齐全的问题
有些项目法人从建设初期至完工有关项目决算资料收集不齐或应保管不当造成项目决算资料丢失等原因,在项目完工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才开始收集项目决算资料,增加了收集资料难度,从而导致决算编制不及时。
(二)竣工财务清理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
竣工财务清理是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重要环节,清理主要有对各类债权债务、资产以及项目合同(协议)执行情况进行清理。
1. 项目合同(协议)清理。因一个项目中合同数量多、金额大、涉及面广、跨度时间长等特点,在日常工作中又未对合同建立台账管理的单位。往往在清理过程中会造成因清理不全面而导致合同中价款未结算完清或多付价款等情况,会在工程完工移交后还有价款未付清或未收回多付款项,未计入或多计工程成本,导致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不准确。
2. 债权债务清理。债权债务往来款不及时清理会造成呆账、坏账等现象。在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后,对未清理完的债权债务将缺乏相应的资金清偿渠道,相应的项目成本会多计或少计,增加了工程完工后的遗留问题。
3. 竣工结余资金清理。对工程完工后一些实物资产要么变现处理或转回公司作为经营性资产,对变现处理的资产产生收益或损失都应计入或冲减建设成本,有些建设单位对这类资产的转让收入直接计入公司经营收入,造成建设成本需增。有结余资金的项目,该结余资金按规定属各级财政性资金的要上缴国库或留作企业的没按要求进行处理。在资产管理中有些单位混淆了基本建设投资购建的自用固定资产和其他需要移交的固定资产的差别,自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入建设成本中,在项目完工后该类资产要么变现处理或转为单位经营性资产其收入应冲减工程成本,都会造成建设成本支出不准确。
(三)概(预)算与核算口径的不一致的问题
有些单位在建立会计核算时不按概(预)算项目设置会计明细科目,建立的会计核算不能满足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需要,概算执行得不到完整反映,由于平时工作做的不够细,在编制决算时还要调整相应的项目明细,加大了决算编制工作量。
(四)未完工程投资及预留费用未按规定计列存在的问题
项目在办理竣工财务决算时,仍然会存在部分少量工程项目还未实施完成,必然还需发生一些不可避免的支出存在。在有些建设单位由于未完工程及竣工验收等费用预留时不按规定比例计提、没有合理依据、超额列支或未纳入决算,都会造成工程建设成本不准确。
(五)待摊投资分摊存在的问题
待摊投资不能直接构成固定资产,但是取得固定资产是必不可少的费用性支出,应按规定分摊计入各项交付使用资产价值中。在建设一个项目时,不可能只形成一个固定资产,往往存在一个项目建设最终会由多个固定资产组成。在各项费用支出中往往会有分摊对象、方法、标准不清楚,会造成各项固定资产成本计算错误。
(六)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不符合要求
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是决算重要组成部分,但个别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内容太少,没有把该反映项目建设过程、建设成果、移交资产等全面情况表述清楚或表述不全面。
(七)财务人员专业知识达不到要求
基建会计核算与一般企业会计核算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很多财务人员对基建会计核算不熟悉,在日常工作中没有进行系统学习全面基建会计核算,会造成会计核算不准确、编制的决算存在不足或错误。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复杂的工作,财务人员不但要对基建会计核算熟悉,而且还要对基建工程非常了解,还要其他部门、人员配合,共同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三、对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改进
(一)收集整理项目资料不齐全的问题
对此类情况建设单位从建设期开始,就应指定有关业务部门和专人负责收集、整理与竣工财务决算有关项目资料,并按要求设置台账进行归集,避免造成决算编制延期或因资料收集不齐导致决算编制不及时或编制错误等情况。
(二)竣工财务清理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改进
1. 项目合同(协议)清理:应由专门一个管理部门牵头进行合同清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清理,明确合同清理的范围。还应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相关合同台账进行合同登记、管理,对未结清价款的合同应单独、重点进行管理,在清理时不容易出现遗漏。
2. 债权债务清理:对债权债务往来价款清理,特别是应收、预付款项应控制往来款项的额度,敦促有关单位或经办人员及时办理结算和报账手续,定期核对账目,按期足额回收,防止可能出现意外和损失发生。对应付款项等也应及时和有关单位、个人进行结算,办理偿还等手续。在结算编制前,各项往来款均应清理完毕,对确实无法收回的款项,应查明原因,按程序处理。
3. 竣工结余资金清理:在项目竣工后,认真清理、准确核实结余财政性资金及自等资金,保证结余资金准确无误,清理后及时按规定处理基建结余资金。
(三)概(预)算与核算口径的不一致的问题
在项目建账阶段,就应对设置的会计账簿,尤其是明细账应按概(预)算的明细项目形成对应关系,在编制财务决算时实际支出与概(预)算在口径上保持一致,使得更能准确的分析出计算出概(预)算执行情况,大大减轻了财务决算编制的工作量。对核算过程中的缺陷,应通过完善手续、调整账务等手段,使之较为规范。
(四)未完工程投资及预留费用未按规定计列存在的问题改进
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在计提时应满足项目实施和管理需要,以概(预)算、合同等为依据,按合理依据、相关规定、程序将其列入工程建设成本中,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
(五)待摊投资分摊存在的问题改进
待摊投资的分摊在资产形成过程中各项费用性支出由受益的各项资产共同负担的,应选择科学合理的分摊方法、受益对象分摊。确定由某项资产单独负担的用可直接计入该项资产中,对不需要分摊的资产不分摊待摊投资。
(六)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编制不符合要求的改进
说明书的编写应该有针对性和不同项目的重点,写出符合项目实际情况并具有项目特色能够反映项目主要特点的说明书。按规定对项目建设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说明,结合项目管理的实际主要工作进行重点突出反映,对反映的情况应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可靠。
(七)财务人员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
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要求财务人员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基建财务会计制度、财务决算编制规程等,高度重视相关制度学习和培训,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标准,使财务人员对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熟悉掌握有关规定和具体要求。
除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上述改进外,建设单位必须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严格按设计文件、概(预)算中安排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列支建设成本,划清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在建设期内和建设期外费用的支出界限,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的满足资产移交、决算编制及成本日常管理需要。
财务共享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信息化 协同模式 财务管理
随着卷烟制造企业利益相关主体对企业财务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对信息的多元性、实时性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而传统的信息财务系统难以满足各主体的需求。因此,创新设计出信息化协同模式进行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对解决卷烟制造企业的财务信息共享与集成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路。基于信息化协同模式,可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高效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外部信息的隔绝
由于各自不同的利益,企业管理部门之间会计核算数据缺乏准确性,导致企业的经营财务信息出现严重的失真。在企业的内部,各个部门之间都拥有各自信息管理系统,因缺乏内部的整合规划,以致企业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信息共享的管理平台。有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平台,但其中的信息可能只是简单拼凑组合而成,使企业财务信息采集处理、共享传递效率受到限制。此外,企业、社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传递的渠道也不够顺畅,特别是企业和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无法实现,使得双方因信息不对称,做出的决策给自身和社会带来损失。
(二)电子商务交易发展的落后
电子商务交易的不断发展,对卷烟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的及时性、适应性和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管理当中,企业对下属部门的财务信息和实际经营数据必须实现统一集中处理,以便对资金的运用进行合理的调配,从而能使企业高层从宏观的角度作出比较判断,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有确切的认识。由于卷烟制造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是采用分散式管理,导致企业内各级部门管理不力及财务信息的反馈滞后,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滞后
在财务信息化管理当中,企业采购、生产、营销、物流等经营管理环节,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工处理,只需通过网络及通讯技术便可迅速完成。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要做到网络管理、业务协同、远程处理等,并且能支持网上办公、移动办公的工作方式,应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财务管理的方法[2]。在卷烟制造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中,由于管理与经营业务存在着时间的差异,使各部门之间的管理经营活动没有良好的衔接性,导致财务信息管理部门与各级部门的工作进程不协调,大大减低了企业的运转效率。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构建原则
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应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完善管理方法和财务治理,促使更有效进行财务控制,使行政和法律手段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目前,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解决上述所讲的企业内外部隔绝、无法满足电子商务需求、管理模式的滞后等问题,其中需突出解决的问题是在网络环境下,将财务管理信息进行有效的集成,打破信息隔绝,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建立信息化协同管理模式需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明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立的目标
通过对企业全过程的、全面的、全员的价值与财务资金管理,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是建设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总体目标。不同的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不同,在建设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前,需准确分析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并认识了解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面临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规划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所需的信息资源
财务信息资源的规划是指从收集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所需的信息资源,到处理、传递及使用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规划。财务信息资源的规划主要有编码、财务数据、业务、数据输出、各项制度、信息报告体系规范化等方面。要打破企业内外部信息隔绝,就必须对财务信息进行统一的规划,实现各部门之间,企业与部门之间信息流通畅。
三、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协同模式构建分析
(一)增加新的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模块系统
现代财务信息化管理协同模式要通过互联网连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新的财务信息管理收集与分析系统,能够对企业数据信息库中的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和分析;财务信息管理传递与共享系统,能实现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之间相关财务信息的传递与共享。
(二)选择不同的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协同模式
企业内部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之间采用何种方式使用网络进行财务管理信息的采集和共享的方式,即企业财务信息的协同方式。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因信息网络化而大大的加快,只有从各方面掌握各类实时信息,企业才能在信息的优势中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基于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协同模式建立工作
在建立协同模式工程中,首先制造企业在制定和规划实施项目前,应借助专业的外部信息机构分析企业目前的管理体制、IT技术、资源状况等,并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才可使项目的实施符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基础条件,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协同管理水平。其次,要严格实行项目的监制,将企业的审计部与软件商咨询部合成监督组,对项目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如项目规划、准备、实行等,以保证项目的完成实现满意的效果。最后要处理协调好管理、技术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注重人才、管理与技术的有机集成,才可有效的对企业财务进行协同管理与控制,实现财务信息管理经济高效地运行。
总之,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协同模式的应用,可提高财务的管理效率,对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财务共享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数字校园;高校;财务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24
[中图分类号]F232;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02
“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中提出,建设数字化校园,通过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实现校园数据共享与系统整合。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指从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到传输使用的全过程,都与网络信息技术相互运用并有机结合,实现高校财务数据在财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顺畅流通,有助于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推动高校内涵发展。
1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资金渠道来源的多元化,高校财务关系日益复杂,迫切需要创新财务管理方式,提升高校财务服务能力。因此,在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加快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显得非常必要。
1.1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客观需求
首先,落实教育信息化战略的要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强调了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学校管理信息化应该广泛普及,加快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其次,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办学内外环境的变化,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上要求实行集中核算、分级管理,迫切需要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来解决不同校区之间会计数据无法共享的问题,搭建起适用于高校发展的动态财务管理平台。再次,高校自身内涵发展,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内涵建设需要财务信息化建设向共享化和智能化转变,构建高校整体财务规划与分配资金计划、高效处理财务数据,最大程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效益,为高校科学决策提供财务支撑。
1.2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需要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财务工作需要从传统手工作业向信息化、共享化转变,从静态向动态转变,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数据资源共享。高校财务管理实现全过程精确动态管理转变,大大提高了财务信息时效性、可靠性。借助财务信息系统数据的实时传递,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复度、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确保了财务数据的准确。高校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经过授权可以对所需的数据信息进行查询,如校内的学生学费查询、教职工工资查询;校外的税务机构、财政机构也可以及时监督高校财务情况,避免因财务信息失效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1.3 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首先,通过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能使高校妥善、科学地管理资金的收支活动,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其次,在现阶段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在基础会计信息的核算、报表输出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低下。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大幅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效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质量。再次,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加强财务监督职能。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高校的财务信息互联共享,提高了高校信息的透明度,便于管理层进行科学决策;同时也有利于财务人员内部控制职能的发挥,有利于加强高校的财务监督职能。
2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整体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完善。
2.1 高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财务信息化意识淡薄
目前,有些高校的管理层没有充分理解财务信息化的内涵,没有认识到财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更高层次。长期以来,高校领导对财务信息化的认知不全面,始终无法将信息化手段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去支撑高校财务的信息化建设。受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思维方式影响,仍将会计信息作为高校的财务秘密加以保护,阻碍了财务信息的互联共享,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立高度信息共享财务信息系统对高校管理的重要作用。
同时,高校普遍对财务信息化的整体施投入不够,“重硬件采购、轻人才培养”特别是对熟练信息化技能的会计人才培养投入不足,导致财务部门仅停留在传统的电脑记账、出报表层次,阻碍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
2.2 高校缺乏高素质复合型财务信息化人才
人才匮乏瓶颈是制约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高校财务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一大批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具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支撑。因此,对财务人员的计算机能力要求较高。目前,高校中财务人员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偏低,信息化知识更新接受能力差。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不均衡性,不能真正能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会计界,满足财务信息化需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会计处理相结合的高端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具有较强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更是稀缺。人才因素成为制约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首要因素。
2.3 互联网风险导致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安全缺乏保障
数字校园背景下,高校校内外之间、部门之间处于动态的开放环境中,财务信息化建设必将使高校的财务信息系统处在高风险的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财务数据的网络安全性。目前,校园网络安全风险高,高校财务网络安全涉及财务信息系统安全很多方面的问题: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可能遭受黑客的闯入、非法访问、病毒侵入等导致的非法交易事项,从而导致会计基础信息失真。只有解决好校园网络安全问题,才能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提高会计人员使用信息技术的信心,推动高校财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2.4 缺乏相关配套制度,部分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不恰当
首先,当前与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配套制度不够健全,给财务信息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度障碍。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也越来越高,但数据安全、权限设置、流程管理等有关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其次,高校财务信息化,对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有重要影响,部分高校由于对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没有正确的认识,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技术实现上都无法满足信息化发展要求,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停滞不前,无法满足高校财务的科学精细管理要求,使高校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决策咨询作用无法实现。
3 数字化校园背景下完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转变管理观念,提高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大多数高校由于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统一思想,缺乏合理规划和组织协调,资金投入也仅以满足基本财务运行为目标。高校要完成财务信息化建设,首先,领导要有强有力的重视,切实转变管理观念,紧跟信息时代的技术发展。高校管理层要正确认识财务信息化建设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中,这是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成功的保证。其次,全校要统一思想和认识,合理规划和组织,由财务部门牵头制定本校财务信息化实施的战略与规划;再次,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提供资金保证,加快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化进程。
3.2 创新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
移动互联时代,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限制了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首先,迫切需要从管理模式的创新上来解决,依靠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本质上就是要利用先进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手段,优化管理服务职能,提供新的管理服务,实现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过渡。其次,提高高校的管理能力,构建高校院系部门二级管理机制,建立的扁平化的组织模式,构建信息化网络式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并通过信息、机构和监督来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财务预测与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为高校管理层提供综合财务决策咨询服务。
3.3 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的财务信息化综合能力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对财务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加强员工的理论与实践培训,要求财务人员不断学习,加强高校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培养既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又能掌握管理会计知识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引导财务人员习惯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工作方式的变化,建立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使技术人员熟练操作财务管理软件,适应新的工作方式,满足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
3.4 强化校园网络安全,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安全环境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突现,首先,应完善财务数据管理制度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等制度。高校财务信息网络的维护与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高校信息管理部门有义务强化校园网络平台安全管理,确保数字化校园中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其次,采取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完善财务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会计岗位责任,对不同人员根据其身份设置不同权限,规范网络操作。其次,建立针对财务人员的系统风险警示机制,将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嵌入日常工作中,帮助财务人员树立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确保高校财务信息安全。
4 结 语
数字校园背景下,财务信息化是高校管理信息化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财务信息系统的构建实现了财务工作方式的全面创新,促进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精细化,实现了高校数据与资源共享的目的,促使会计职能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有助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智慧高校奠定基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景莉.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J].财经界,2013(6).
[2]丛磊.高校财务信息化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4(11).
[3]胡迅.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探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2(2).
财务共享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 商业银行;共享;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159-03
财务共享是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整合财务标准、流程等将企业分散于各个经营机构的内部财务业务交由统一的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处理,以此达到降低成本、管控风险以及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根据有关资料显示,通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强其信息管理能力和沟通速度,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基于共享金融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中心运行模式实现了银行电子审批模式、业务流程集中处理、财务职能转变以及财务管理提升的要求,促进了共享金融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一、商业银行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意义
在经济共享战略下,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降低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是商业银行适应共享金融模式首要考虑的问题。结合我国“互联网+”行动战略,商业银行普遍采取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管理模式,通过实践调查实施此种模式的90.9%的商业银行都获得理想效果,因此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运营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低效率运营问题
国外经验告诉我们实施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形成了中心化作业、工业化管理的集约管理模式。而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无法满足金融共享发展的内在要求。在金融共享模式下客户接触的金融服务渠道更加丰富,与此同时银行产品存在趋同化现象,因此如何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是商业银行占据金融市场的重要保障,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发展的,因此通过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可以促进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发展。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升了银行在共享金融市场的风险控制能力
基于共享金融模式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不仅有来自于银行内部的竞争,还需要面对第三方平台的竞争,尤其是以支付宝等三方平台的出现大大削弱了商业银行的金融地位。在资金市场环境中,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加严峻。传统的风险控制模式侧重对银行的事后风险评估,而忽视对风险的事中以及事前控制。另外过于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也难以及时纠正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银行经营风险过大。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通过运营互联网技术,借助大数据平台实现对银行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进而达到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监管控制,强化了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三)增加了银行营业网点的价值
营销网点是银行业务的重要渠道,也是银行实现价值的重要形式。在共享金融环境下,虽然银行实现价值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网点是银行最昂贵的渠道,应该成为银行的销售中心。然而根据对银行网点的经营管理效果看,银行受到传统业务流程的制约,营业网点的精力仍然是以低附加值业务为主,降低了银行的价值。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整合银行资源,优化了营业网点的资源与简化业务流程,大大提高了网点的销售能力,实现网点创新开展高附加值金融产品的能力。
二、商业银行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基于共享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针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出现的新情况,立足于降低银行经营成本角度,依托互联网技术创建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中心管理遵循预算控制、内容完整、统一规范以及风险可控的原则,实现了业务细化管理。银行财务共享中心通过建立费控团队、资产团队对银行提供的业务数据等进行审核,以此实现银行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同时也实现了银行工作质量监控机制的完善。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加严峻,单从组织架构看,银行通过设置完善的财务共享管理机制实现了对银行所有业务的监督与管理,将责任明确到岗、做到了全程风险控制的目的。但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银行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银行内部控制管理效果不理想
虽然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平台大大解放了人工劳动力,尤其是减轻了基层银行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但是对于财务共享中心的人员而言则形成了较大的工作任务。根据不完全统计,虽然财务共享中心通过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财务数据的自动分析与核算,但是仍然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由于人员配置、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缺陷导致银行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内部控制质量不高。首先是人力资源对中心运营管理的支持力度不够。财务共享中心运营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就如同国家会计学院教授于长春表示,“未来十年内,会计行业的人才结构将发生巨大的转变。中低级财务会计人员将被高级财会人才取代,初步预计有60%的普通财务会计将被迫面临失业或转行。”高要求的工作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虽然财务共享中心人员是聘请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基于银行的特殊性,开始运行的中心工作人员有部分属于基层银行财务人员,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较高的专业知识体系,导致中心内部控制质量不高。其次制度建设滞后。通过实施财务共享实现了财务风险的前移,有效的规避了银行风险,但是银行财务共享中心属于新型模式,因此其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滞后性。例如如何正确处理电子银行业务与传统业务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制度。
(二)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绩效考核体系缺失
绩效考核是促进运营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银行财务共享中心一般设立于银行财务部门,属于银行的内部非经营部门,这样在对财务共享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评价时需要分清经营与非经营的性质。但是根据实践调查,很多银行对于财务共享中心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仍然采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而没有建立差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造成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首先银行对于财务共享中心绩效考核的划分不科W。虽然财务共享中心属于银行的财务部门,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财务共享中心属于具有独立性质的部门,因此采取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将其划入到财务部门进行考核对象的方式不利于准确的评价其工作质量,也无法准确的检验服务满意度。其次中心绩效考核方式单一。目前采取的员工之间相互评分、领导相互评分的模式往往侧重主观的定性指标,而缺乏客观的定量指标,忽视了对员工积极性的奖励机制,最终影响整个工作氛围。
(三)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理念落后
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创建的财务共享中心必须要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进行管理,但是实际上基于银行的特殊性质,导致财务工作人员缺乏互联网思维意识。首先财务人员对于财务共享的运营模式存在偏差,很多财务人员财务共享模式就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的共享服务运营,而忽视了其内在的互联网思维方式,导致财务共享中心的工作方式只是简单的停留在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层面上,造成财务共享价值的丧失或降低。其次缺乏柔性思维。传统的财务共享是以制度为中介的,强调对任人与组织的约束,虽然此种模式能够降低风险,但是过于强调制度标准化容易忽视质量,造成财务共享运营效率不高。
三、完善商业银行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的对策
(一)基于金融共享丰富共享中心的职能与服务范围
基于共享金融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财务共享模式难以满足服务范围日益丰富的现代银行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开展增加了银行财务工作的难度,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银行资源配置,提高运作效率是银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针对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需要,银行财务共享中心要丰富与完善职能与服务范围。首先要建立系统防范风险的原则。统筹中心自身建设,扩大中心的服务管理范围,将资产管理、会计报告以及分析报表等纳入到中心的管理范畴中,并且要不断扩大职权,集中能力实现业务管理的流程化、规范化。其次扩大共享服务的范围。基于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大,银行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不断推行创新性的金融产品,例如网上理财产品、P2P等产品,对于创新性的银行财务业务等要将其纳入到中心服务范畴中。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制定完善的计划目标。只有制定出明确的计划目标才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标准。
(二)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基于银行财务共享中心存在的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商业银行要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理念,优化银行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缺失及人力资源建设问题。首先中心服务要以质量承诺为核心,将客户需求作为绩效考核工作的核心。银行属于服务行业,财务共享中心是为银行内部提供单据审核、薪酬发放以及会计核算等业务的,因此需要中心树立服务意识,将客户的需求作为工作的要求,处处体现服务的价值。例如在网络环境下,中心工作要主动迎合市场的需求,改变以往被动的工作方式。其次内部流程维度。财务共享中心的重要任务就是保证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高流程的运转效益,需要优化内部流程,将内部流程运行效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以银行回单为例,由于在电子银行模式下,通过网银转账的越来越多,银行回单问题也成为财务共享中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保证客户能够快速的收到回单是提高银行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唯一标识码,实现电子回单与会计凭证的自动匹配,解决了人工逐一整理银行回单、抄录、对应会计凭证编号的方式。此项功能通过优化银行接口需求,节省大量的人工。
(三)创新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理念
首先是创建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本不是一种思维,但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创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新的思维体系。互联网思维并不仅仅指依托互联网技术展开财务共享服务的运营,而是指互联网时代的一些新的思维模式。其中,“用户思维、社会化思维、平台思维”都是我们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用管理中可以引入并应用的。财务共享服务应当构建技术平台,实现业务和财务之间的对接,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对接,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对接,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打造成联通各方的平台核心。其次树立柔化管理理念。柔性运营思维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应对日益提升的管理要求,直观地说,刚性思维是一套直线式的生产线,而柔性思维模式是这条直线上将差异件分流处理,同时允许员工进行生产线上的多流程环节处理,通过组织的柔性、技术的柔性、流程的柔性带来财务运营的多种可能。
(四)提高银行财务共享中心运营设施建设
首先银行要加强对中心的硬件设施建设。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及实施效果依赖于强大的信息系统平台。财务系统的设计以及与关联系统的集成关系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效率和运营效果。银行应持续优化系统平台的建设,持续改进流程,引入工作流管理系统提高处理效率,并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上下游系统业务功能变化及时更新系统平台。其次开展宣传教育,营造内部控制为主的银行氛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导致部分员工从原有财务岗位调整到中心从事操作性工作,工作的内容发生了极大变化。因此管理层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关注员工情绪,通过有效的交流沟通,积极疏导和开解员工不良情绪。最后合理安排财务人员工作岗位。一方面对分行财务人员的安置提供帮助,给予分行财务人员较多的选择权。另一方面为员工提供多样的职业发展通道,同时对中心内部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可向总行其他部门或子公司输送优秀人才,让优秀人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以稳定员工队伍。
四、结束语
虽然通过实施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大大提高了银行工作效率,促进了工作质量,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以下方面有待加强:
(一)财务共享服务改变了员工的日常操作习惯,对员工的用户体验带来较大影响。以员工报销为例,对于报销人和财务审批人而言,财务报销不再填写纸质单据,需要登陆系统填写电子报销单。在线审批,这导致部分员工和领导操作不习惯,对网上报销的便利性有所质疑。
(二)先进技术的应用及信息系统的支持仍需持续加强。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作业依赖于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共享服务作业平台以财务管理系统为核心,数十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共同构成。目前,共享服务中心主要的业务需求均已在系统层面实现,但仍有部分需求在系统层面得不到支持,需要持续研发和优化。
[参 考 文 献]
[1]朱凯.跨国公司财务共享服罩行奈侍庋芯[D].苏州大学,2013
[2]徐海波.新常态下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转型的思考[J].财务与金融,2016(1)
财务共享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信息化;财务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是重要的分支,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逐渐成熟的背景下,简单的财务电算化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正常财务管理要求,进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
一、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认识不到位
对于企业来说,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管理工程,不仅涉及到企业管理的理念、模式,还涉及到资金运作方式、生产形式等一些相关方面的改革。任务重大的工程涉及到各个方面,若想顺利地进行这项工作必须得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管理人员的积极配合,全体人员的齐心协力。但是有很多企业的部分人员对现状过于满足安于现状,不求创新,认为实现电算化就已经完成了目标,没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的重要性,不利于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二)缺乏专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更需要具备财务管理与计算机为一体的人才。但是从现阶段我国学生培养模式来分析,缺乏专业的财务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在私营企业中,主要存在着财务人员学历不高、业务能力不强,更重要的是缺少对信息化管理的理解,因此当前我国企业需要一批具有信息化管理的财务专业人才。
(三)财务数据无法实现共享
同时,在企业进行财务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将企业的财务信息延伸到企业管理与经营的各个方面,进而可以达到企业的财务信息与其他方面的信息相链接的目标,最终行政财务、业务信息与数据共享的目标。但是对当前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来分析,有很大一部分人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人才缺乏以及企业资金短缺等问题阻碍了财务信息共享的实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四)财务管理信息化理论不够完善
可以说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给予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奠定了一定的发展技术,同时财务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还没有形成一套十分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理论体系。与此同时,与其相匹配的政策、法律也不够完善。因此,在此背景下给予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工作中带来很大的影响,最终造成了增加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风险性的同时,还使得其具有不确定性,进而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二、有助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策略
(一)提升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要想更好的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那么首先需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的方式来对此进行提升,正如上文所说,当前企业之所以存在着问题,主要是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因此需要加大对企业领导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认识。特别是针对于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对会计信息化正确的人事,进而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发挥其存在的价值,使得会计信息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
(二)提高企业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此外,企业需要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力度,进而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可以说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而人才在整个系统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对于企业财务人员的培养策略,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加强,首先,需要由企业的直接管理者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主要是告诫财务人员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其次,需要企业的中级管理人员和专业的人员进行培训,主要采取的方式有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班、到其他企业参观学习等;最后,必须加强企业全员对信息化的认识,对员工开展信息技术和能力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人均素质,打造一个技术水平高、会管理的人才队伍。
(三)实现软件技术与企业管理的紧密结合
在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使用统一的软件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提升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透明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软件的开发离不开运用其的企业,或者说它的开发源于企业,企业是软件开发的立足点,企业需求指引着软件的发展方向。现代企业不断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软件公司是财务管理软件开发的主体,应该满足和发觉企业的要求,积极主动的寻找企业的合作伙伴,加强对软件技术的更新和开发。
(四)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经常用的就是建立中心数据库,各个信息系统或者终端用户不仅可以根据交易的情况随时更改数据库的资料,还可以根据数据库的资料提供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信息。企业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把它运用在财务的信息管理上,像企业的成本中心、投资中心和利润中心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设企业的信息管理化就要积极的、合理的推进企业财务和业务一体化,运用统一的计算机管理软件,通过生产经营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相关数据共享来保障企业的运算、监控的管理工作规范、高效地进行。这将是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通过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工作,进而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江小琴.信息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03).
[2]倪素清.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
[3]刘畅.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世纪桥,2011(15).
财务共享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财务管理 信息化 建议
一、引言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使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对财务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通过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最终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财务信息的分析结果进行呈现,以提高各种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和有效管理。
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人们常常提到的会计电算化以及会计信息化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同。例如人们通常提到的会计信息化是指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对各种会计信息进行核算,从而为单位提供较为详细的会计表单数据;财务信息化则不仅仅包含前面叙述的内容,还包含通过网络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对账务进行相应的处理等,换句话说,它是对传统会计信息的升级。会计信息化可以对单位中存在的会计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可以解决财务数据信息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财务信息化则不仅仅可以对已经发生的财务数据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还可以对数据问题发生之前和发生过程中的会计信息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监督,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数据处理技术,可以为财务信息的处理提供非常大的便捷,同时通过现代化技术处理过的会计信息更有利于管理和查,为会计化信息由初级升至高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终可以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之间的有效监管与信息共享。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不健全
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对财务信息进行审查处理时难度更大,其财务信息的管理也存在更多的弊端。由于每个事业单位都有不同的财务管理方式,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也存在较大的不完善之处,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信息化需求不明确
事业单位常常会存在财务信息不明确的弊端,财务信息不明确主要是指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多的弊端,功能的不完善以及系统的不完整造成较多的信息无法直观呈现于人们面前。而且许多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主要使用传统的财务信息处理方式处理财务数据,对于现代化的计算机处理财务信息较为陌生,甚至一些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已经无法很好地学习使用现代化手段对财务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使用现代化的手段处理财务数据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适应才能够在事业单位中逐渐推行。很多的财务人员无法理解什么是信息化宏观构建,也不清楚在现代化信息处理中应该注重哪些问题,在问题出现之后也没有相应的解决策略。
(三)资金投入不合理
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而言,需要国家财政拨放大量的财政资金才可以完成财务信息化建设,但是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将财政资金投资于硬件建设中,而忽略增加财务人员自身知识含量,增加软件投入,因此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推行速度较慢,最终直接影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进步伐。
(四)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事业单位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的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具备过硬的硬件操作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会计学等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财务数据信息日常处理的需要,但是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没有这样的专业型人才,尤其是缺乏具有全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一是事业单位中负责长期处理财务信息的人员尽管非常熟悉财务信息处理流程,但是没有专业的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导致信息化系统开发商与单位之间形成信息不对称;二是普通的信息化从业人员也不具备较为专业的财务知识,导致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就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而言,既需要熟练掌握现代化的科学计算机操作知识,又需要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各类财务信息处理软件,但是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导致事业单位中缺乏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五)缺少上级主管部门规划指导及技术监控
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事业单位并没有针对上级主管部门形成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同时也没有形成财务信息公开化。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各基层事业单位人员提供相应的指导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为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较好的发展平台。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且可以随时接收各种财务信息的专业化平台,上级主管部门针对基层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不能很好地判断财务信息的有效性。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制定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
事业单位若想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减少财务人员处理财务信息的盲目性,则需要为财务部门制定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完善内部的控制机制,从而使财务管理信息化得到进一步地推行和实施。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不管是怎样的财务信息处理系统,都只是简单的硬件,因此需要相应的软件与之对应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尤其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以确保问题得以快速解决。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需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相关的管理信息直接与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相联系,最终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科学分析并明确信息化需求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推行,需要从全局出发,理顺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种种财务管理关系,同时对其中存在的种种关系进行相应的改造,使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更加科学、高效。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对财务信息进行相应的调整,对各种信息进行充分的分析,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方式对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的处理,从而最终形成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手段。
(三)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投入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以创新为依托,事业单位在制定财务管理信息化投入方式时,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不同的方面对此进行分析,同时需要与信息化系统开发商保持密切的联系,从而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顺利进行。硬件方面可根据软件的需要更新、添置一些新型的基于平台的设备及相关配件。
(四)加强人员能力建设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为了实现信息系统的充分利用,发挥其最高效率,需要对财务管理部门中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进行相应的审核,并且对这些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从而更好地发挥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优势。一是加强操作人员的能力,单位在引进新员工时,需要对新员工进行相应的考核,同时帮助新员工树立专业的工作理念,定期给操作人员举办相关培训以提高信息化操作水平。二是加财务人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财务人员要定期寻找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讨论和研究的方式,最终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总之,各个事业单位都需要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和激励制度,从而培养出有利于事业单位长期发展的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定期让财务人员聆听相应的讲座等,从而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五)完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监控体系
事业单位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是较为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涉及到事业单位中的所有部门,且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等多个角度对此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同时对此进行相应的规划,从而有效地解决财务信息采集中存在的不足,也可以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共享产生的不足。就现代的财务管理发展现状而言,财务管理部门还不能很好地将财务各个系统进行统一,因此需要对财务管理中的各个子系统进行一定的规范,最终保证财务管理可以较好地解决信息共享产生的不足之处。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制定统一的执行标准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顺利执行,同时也可以根据每个地区的具体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措施。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推广时,需要对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从而保证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对基层单位财务信息的及时掌握与监督。
综上所述,从信息的角度看,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是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一种较高效率的使用,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充分把握财务信息中存在的种种优点与不足,对财务信息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辅助财务人员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若想建设较为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则需要不断地完善与之相对应的财务管理规划,同时需要将财务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只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可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各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和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