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运营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运营的问题

新媒体运营的问题范文1

事实上,如果仔细审视这些已经做新媒体的传统媒体,除了少数如《周末画报》尚且算是成功外,大多数表现平平,受制于内容平台、推广渠道等原因,依然在转型之路上苦苦挣扎。

在移动媒体开发和运营商天智通达CEO李极冰看来,传统媒体之所以面临困境,主要是版权、运营和产品三个问题逃不开。在新媒体运营上,通过类淘宝的媒体平台模式,围绕版权和广告投放权“双权”来做,才有可能把公司做活。

为何传统媒体总是被动?

李极冰,曾任中国联通(微博)总经济师、UT斯达康公司首席经济学家。2009年,3G牌照发放之后,他创办北京天智通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今年推出的“Vc阅读”是一款类淘宝的阅读商城类应用,旨在为网民提供一站式阅读体验。

之所以创业,一方面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传统媒体在面对移动互联网新世界时无法逃脱的困境。

版权、运营和产品问题是传统媒体绕不过去的坎儿。“这三方面致使传统媒体陷入到整体的被动,一个战略性的总体被动,这个态势不可逆转,给他们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天智通达CEO李极冰说。

在李极冰看来,一个最大的问题来自于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上的运营让自身失去版权控制,版权纠纷层出不穷。另一个问题来自运营,传统媒体到互联网时代,没有互联网的思维,没有服务平台,没法独立运营,只好把自己的内容交给互联网的运营商SP,或者把它交给电信运营商,把自己变成一个内容提供者CP,实际上是把自己就给贬级。

另一个问题来自于产品。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阅读时间碎片化,人们更需要用碎片化的时间得到自己更想要的东西成为消费趋向,这种消费趋向要求必须得做出一些更适合精准分类的一些人的消费需求。包括他的媒体需求,这是非常重要的。但传统媒体并没有这种能力做出这种适合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这种产品。

“失去对版权的控制,失去对终端用户行为的控制,失去对流量计费的控制,失去对品牌的控制,失去这四个重要的控制以后,实际上不再是一个媒体运营商了。”李极冰说。

类淘宝式移动媒体运营

在转型新媒体的过程中,传统媒体有三条道路可选。第一条是自己研发平台,在自己平台上运营,属于自运营;第二种,就是把内容交给互联网运营商代运营,自己实际上没有运营权;第三种是将内容放到公共平台,由第三方提供运营平台。

天智通达想做的是移动媒体的淘宝网。“我们提供平台,大家都能在上面开店运营,大平台上有一个微平台的概念。”

这种公共平台的好处可以解决单个媒体App的流量太少和推广运营不利的问题。在VC阅读平台,每一家媒体App的用户流量聚合成总体流量,总流量再回归到每个媒体App。除了常规的手机预装、线上线下等推广方式,平台还可通过产业联盟的模式,在这个平台下运营的媒体通过统一的格式,加一些链接进行互推。

目前,天智通达的媒体客户已经超过500家,如《人民日报》、《三联生活周刊》、《最体育》、《瑞丽》、《看天下》、《新民周刊》等都在VC阅读平台上运营。

这种模式如何实现盈利?

李极冰认为,资讯已经去中心化了,内容失去垄断性,单纯的资讯并没有太大价值,单纯运营内容将是死路一条。如果围绕版权和广告投放权“双权”来做,才有才能做活。

新媒体运营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手机报困境对策

一、手机报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现实困境

自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开始,全国各地陆续推出了手机报,用户订阅手机报的费用无需专门到有关机构去支付,只需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即可。因此,手机报有着明显的渠道优势,2004年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全国性手机报有《人民日报手机报》、《新华手机报》,地方手机报有《浙江手机报》、《华西手机报》、《齐鲁手机报》、《湖南手机报》、《广西手机报》等。此外,各地方版报纸的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开始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外省的读者们也可以通过手机来阅读当地的报纸。比如从2007年3月底开始,扬子晚报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据称在试推广期间,已有近1万名来自上海、安徽、山东、北京等省市用户订阅了扬子晚报手机报。

2007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把手机报业务作为重点业务来发展,表面看来手机报业务发展很快,但此项业务尚处在市场导入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由于技术上存在瓶颈,特别是盈利模式的限制,加上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使手机报,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困境。

1.政策问题

手机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无线运营商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及发行是否通畅。“运营商究竟有多大的诚意和兴趣来跟我们这些传统媒体一块分享手机传媒的蛋糕,从我个人的判断而言,目前形势不是特别乐观。”中国妇女报手机报主编姚鹏说:“在手机报方面,中国妇女报虽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是坦率地说,几年下来,这只螃蟹还没有吃出味道。”目前,手机报的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运营商手中,手机媒体存在的关键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政策问题。

手机报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手机媒体与无线运营商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手机报的发行渠道掌握在运营商的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发行是否通畅,也就是说你的生死大权完全被人家所操控。而目前的手机报,无论是彩信还是WAP,只不过是运营商的增值服务项目而已。运营商决定了手机报成本居高不下,不能被更多的用户接受。

只有在能够对手机媒体的内容、发行,以及盈利模式,都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操控前提下,才是报业满意的手机媒体形式。一个新媒体的命运如果控制在移动运营商手里,控制在一个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里面,这个前景很不好,手机报的盈利模式也就无从谈起。需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做更多的协调关联产业、关联行业的工作。

2.盈利模式的问题

众所周知,广告收入是我国传统媒体的主要利润来源。而手机短信、彩信和手机上网等无线增值业务从一开始就是收费项目,付费使用无线增值业务也已形成习惯。但正因为订户付了费,他对未经其许可强行推销给他的任何东西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从现状看,手机报的广告营销和广告收入还只是一个理论构想。从电信营运商方面讲,在手机中做广告是明令禁止的,这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如发现可马上中断业务并给予处罚,用户也可以投诉。从手机报订户方面讲,一般不愿意接受广告,如果收到了广告,或是退订,或是投诉,电信营运商对投诉都很重视,对投诉业务的处罚也是很重的。而从广告商或是广告业主方面讲,一是对手机报有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对手机报的广告传播效果缺乏认识和评估;二是目前手机报缺乏一个稳定的、合法的、有吸引力的广告营销的平台。这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目前手机报的广告经营活动只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很难付诸实践。

3.内容同质化的问题

目前手机报最大的弱点是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其媒体业务、市场开发、新闻来源主要依附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内容同质化”也将成为手机报未来发展的死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各家报社在内容制作上已经开始寻求突破,向分众化的需求方向发展,如设置了“综合”、“新闻”、“财经”、“体育”等多个栏目。但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手机报的信息模式应该是基于多媒体的,除包含传统报纸的文字、图片等基本形式的信息外,还应该向集音频、视频、游戏、娱乐、互动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方向发展。另外,由于用户和渠道资源都掌控在移动运营商手中,各报社与用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不能够充分的挖掘用户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手机报的分众化发展。

4.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

从手机报的营运实践看,影响手机报的几大关键因素分别是有吸引力的内容、稳定的技术和通道、符合无线增值业务的营销方式。

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电信运营商对于手机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手机报订阅费中的一部分要交给电信运营商,更为重要的是,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资费优惠,吸引更多潜在的用户订阅手机报。

在手机报三方(或两方)的利益共同体中,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因为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媒体和作为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支撑公司,都不是不可替代的,只有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才是不可替代的。然而,手机报的无线增值服务收入,对于无线运营商来说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手机报的营销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

二、对策

1.媒体要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

从目前成熟经验来看,与运营商的强强联手无疑是手机报在发展初期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海外市场上,许多手机报都是通过借助运营商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日本报业走下坡路之时,《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纷纷向日本顶级移动运营商NTTDoCoMo伸来了“橄榄枝”,NTT的手机用户只要交纳一定的信息费用,就可以每天通过手机上的菜单选择阅读《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等报纸的内容。

手机报的营运模式,是由媒体提供内容、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电信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撑的三位一体的模式,是一个依托手机这个通讯终端整合各方资源、谋求市场收益的利益共同体。在这种“统一战线”中,如何既坚持各自的原则立场,又尊重合作各方观点、意见和运作习惯,就成为维持手机报这个合成系统良性运转的重中之重。“做手机报其实首先是做公共关系”。华西手机报与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四川移动经过碰撞、磨合,建立了相对高效的运作机制,得到了合作伙伴的理解、尊重,最大限度获得了通信政策和营销手段方面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华西手机报的经营。

2.结合实际,选择盈利模式

从手机报的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全国手机报和地方手机报。全国手机报参与者由报社、移动运营商和SP共同组成,地方手机报主要参与者是报社和移动运营商,双方直接合作。无论哪种方式,收入来源主要为每月5到15元不等的包月费和WAP网站浏览费。在盈利手段上与传统的报纸相比,缺乏广告的盈利方式。有研究文章指出,手机报可以通过企业冠名栏目、大型企业点播、分类信息服务等方式开展广告经营。即通过企业冠名或者点播的方式,让手机报用户免费获得新闻内容,这部分订阅费用由广告业主支付,就是“免费+广告”的模式。另外一种模式,即目前手机报的运营模式,即“订阅费+无广告”的模式。

反观手机报的发行,由于是顺价发行,决定了随着发行量的增加手机报的收入也增加,而且由于手机报的成本支出相对固定,发行量越大对利润的贡献越大。

3.在内容方面,要细分受众,注重信息的有效性

手机报首先应该对于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特别是对于自己用户的定位。常州手机报对五千多位读者进行调查,86%读者年龄在35岁以下;男性读者明显高于女性,占76%;浙江手机报受众总共已近10万,大多为城市白领、公务员、中小创业者、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其他知识分子等,其中80%以上为男性。总体来看,目前手机报读者大多为男性,年龄在25~45岁的比例最高,这就使得手机报在自己的内容定位上有所偏重。

信息内容要量身定制。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在对手机报客户的回访中发现,客户渴望更贴身、更细致的信息服务。对此,《广西手机报》正计划细分受众,开发地市版和有关影视娱乐、房产、汽车、饮食等专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由合作媒体派出记者自主采访,以掌握和即时发送第一手的信息。

从海外市场的情况来看,以人为本也成为衡量手机报好坏的主要标准。挪威电信和数字电视运营商Telenor的有关人士表示,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能否赚钱,而在于能否为读者提供足够好的新闻,我们必须保证手机报用户认为值得为收到的信息支付费用。他们提出的一个方案是“主动与被动的结合”:主动——报纸将每天的标题新闻打包,然后以极低廉的价格(甚至完全免费)提供给手机报的用户;被动———读者对某一条新闻感兴趣,为之支付费用,获得详细报道。

4.注重手机报与报纸、网络的互动共赢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潇湘晨报社社长、红网董事长龚曙光认为,“现在的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还是可以多赢的,”他指出:红网是2005年的10月份正式并购过来,到2007年元月份,独立IP从9万到40万,收入从1200万到2000万;与此同时,潇湘晨报的增长率也在两位数以上。“晨报增长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于和红网的互动”比如,2007年五、六月份,红网举办了一个网络“漂亮宝贝”的评选活动,潇湘晨报是协办媒体,“美容美发对我们平面媒体是没有广告的,但是通过网络来做这一个活动,把美容行业的客商带到了我们的平面媒体。”

除了网站,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产品是手机报,它在第一时间提醒读者最及时的短消息,报纸再深度报道,网络持续进行深度的跟踪。网络在一定意义上推进静态新闻向动态新闻的发展。同时又向手机报和报纸提供更新的新闻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资源性还是收益,这种多赢的格局都是可以形成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机报的内容多是来源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对于已经刊登过消息的再次使用。随着手机报的发展,用户肯定不满足这样的现状,希望寻求更大的信息容量,这不仅需要手机报在信息的采集上,能够增加自采以及突发新闻的报道,更要能够突破不同媒体之间的隔阂,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有专家预言,传媒业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

注释

刘骞:《手机报:传统报业的数字化介入辨析与猜想——以〈华西手机报〉为例》[J],《新闻界》,2007年第2期。

新媒体运营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传统媒体;“微人才”;培养路径

自媒体盛行时代,微博已成为全民共享的重要信息平台。传统媒体也加入到微博“发声”的队伍中,力求通过微博提高知名度,增强话语权,扩大影响力。但是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微博专员——“微人才”建设问题。传统媒体“微人才”队伍还非常年轻,出现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却关系到媒体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微博行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认识传统媒体“微人才”开始,为“微人才”培养提供路径参考。

一、传统媒体“微人才”的内涵和作用

(一)传统媒体“微人才”的内涵

目前,尚未有关于“微人才”的权威定义,曾有学者提出“微人才”就是熟悉微博传播规律,擅长微博营销的人才。但这一定义将微博作用局限于营销,存在片面性。许多行业和部门利用官方微博这一平台不仅仅只开展营销活动,在公关传播和品牌宣传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微人才”是指善于利用微博这一新兴媒介,为政府机构、媒体、企业等开展公关传播、品牌推广、营销策划等活动的专业人员。由此可知,传统媒体“微人才”就是为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服务的从业人员,具体包括微博编辑人员、微博运营人员、微博BD人员等。

(二)传统媒体“微人才”的作用

1.促进传统媒介产品的营销

微营销是微博的主要功能之一,它有别于传统的营销活动,它是通过对话,把品牌变成受众的好友,将信息有效的传递给目标受众,并促使他们产生有利于媒体品牌的态度和行为。在微博媒体营销经典案例中的《新周刊》“微革命”特刊的脱销就是一种很有力的诠释。

2.为所属媒体提供新闻源和有创意的主题

无论是四川地震还是舟曲泥石流,最早的消息都来自微博。因此,传统媒体“微人才”在发现新闻源方面占有独特的优势。而微博是公众最活跃的场所之一,他们的对话与讨论是许多创意的源泉,能激发传统媒体“微人才”的灵感,发现有创意的主题。

3.提高所属媒体的知名度、美誉度

21世纪是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如何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是许多企业正在努力的问题,而官方微博就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成功的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总是在不间断地信息以保持存在感,同时还注重与粉丝关系的经营,从而构建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成绩与微博专员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二、传统媒体“微人才”现状分析

随着微博传播表现出愈来愈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不少大中城市,“微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炙手可热的新兴人才,传统媒体也开始注重“微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具体表现如下:

1.意识上:认识到“微人才”的重要性

微博的影响力增强带来对微博运营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微人才”成为许多企业的座上客,薪酬十分可观。传统媒体进军微博领域后,逐渐摸索和掌握这一新兴媒介的传播规律,也开始认可“微人才”。许多传统媒体管理者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只有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才能实现官方微博的有效运营。南方都市报在2009年注册的微博起初是由奥一网的新闻中心兼职管理的,而从2011年4月开始就成立了微博运营团队,有专人负责和管理[1]。

2.实践中:开始组建自身的“微人才”队伍

目前,许多媒体已经设立专门的部门,由专人负责官方微博。比如《扬子晚报》从2010年1月上旬起,其官方微博每天都有报社专人负责维护、定时更新。截至2012年11月29日止,《扬子晚报》新浪官方微博就有223万粉丝,微博30450条,网友评论转发十分积极。如果没有专人负责,《扬子晚报》官方微博无法形成如此大的辐射范围。

3.内容上:对“微人才”工作有具体岗位设计

一般说来,现有的微营销工作岗位主要有三种,其中核心岗位是微运营负责人,即负责官方微博工作的领导,基础岗位是微编辑人员和微BD人员。微运营负责人主要是掌握官方微博的运营方向,并充分调动微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微编辑人员是微营销活动的主角,主要负责运营日志、内容建设和客服工作;而微BD人员的工作主要是活动策划和外部推广[2]。

但是,面对巨大的市场缺口和迅速的市场变化,现有的传统媒体“微人才”,无论是人才的培养上,还是队伍的组建上,都还不能满足微博的发展需要,这种不满足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结构失衡,兼职从业者占多数

运营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是一项很耗人力的工作,只有保证充足的人力才能确保媒体官方微博的针对性和连续性,才能打磨出媒体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但是很多媒体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规律。如凤凰卫视是将发送微博的任务按照不同时段分配给栏目和记者、编辑、主持人等,而不是成立一个专门的微博运营室,安排专人独立运营。

2.微能力需不断加强

微博要求“微人才”应该有较强的即时沟通能力、聚合用户能力,整合资源能力等,由于传统媒体“微人才”在这些微能力方面的欠缺,导致他们不能很好的把握微博传播规律,做好微博工作。传统媒体官方微博一个很突出的缺陷就是很少去与受众、粉丝沟通互动。以《新周刊》11月8日记者节的博文来分析(如下图所示)[3]: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新周刊的这条博文曝光率很高,转发的次数高达37426次,间接的体现了新周刊官方微博管理者的水平很高。但是在5463条评论中,却难以看到管理者对粉丝们的评论作出回应。图上的几条评论,笔者认为可以作为话题起点形成新一轮传播热点,但《新周刊》丢掉了这样的机会。

3.团队成员间团队合作意识有待提高

微博运营环境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特点,某个单一的个体很难单独完成所有环节的运营工作,需要多个个体的齐心合力。根据上文可知,“微人才”队伍结构失衡,兼职从业者较为分散,管理易出现疏漏,沟通常出现失灵,这就导致成员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各自为政,影响微博作用的发挥。

三、传统媒体“微人才”的培养路径

据DCCI通过对微博用户所关注的官方微博行业类比的调查指出最受微博用户关注的前2名分别为网站的官方微博(51.34%)和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49.16%),都是媒体类官方微博。由此可见,媒体官方微博很受微博用户的关注,及时解决传统媒体“微人才”队伍中现已存在的问题,做好媒体官方微博的工作对媒体单位的意义非常重大。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对传统媒体“微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探讨:

1.改变观念,重视“微人才”

不少传统媒体尚未设专人管理官方微博,而是由记者、编辑兼职管理,或者是由实习生承担此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媒体管理者没有对“微人才”引起足够重视,把官方微博只是当做传统媒体的营销工具、副产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新型媒体。互联网专家刘兴亮认为,媒体高层应该将此问题重点关注,必须要在管理上设立专人来负责官方微博,在工作时间上也要针对不同媒体特性予以不同安排。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仅上线两个月就有140多万的粉丝,这和管理者对微博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我们知道人民日报的微博管理室属于最高级别,为正处级单位。

2.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专业培训

对在职人员的专业培训是传统媒体“微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传统媒体高度重视。培训可以是专门的定期培训,也可以是工作同时进行的各项能力的拓展训练;可以是组织的单独培训,也可以是行业的统一培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在职人员对微博的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新媒体运营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高校新媒体;传播优势;媒体运营;品牌形象新媒体

和大学品牌形象之间的内在关联

第一,必要性。高校在社会上的形象,是“自塑”和“他塑”结合的产物。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和竞争,要在激烈的内外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拓展传播渠道,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新媒体传播力,是高校适应时展需求、承担大学职责使命、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满足师生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第二,可行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主流社交工具,显示出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极大优越性。新媒体最大的特点是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权利,社会化媒体的“社会化”特性将媒介与社会联系起来,使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结合在一起。这为高校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扩大传播效果、塑造大学形象提供了可行性。第三,紧迫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加快战略转型、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高校在改革发展的同时,不免会面临内外部的嘈杂声音,对外需要获得更多社会认同和支持,对内则需要凝聚师生校友共识、集中力量干大事。必须充分运用舆论引导作用,引导师生、大众与学校间的双向互动和表达,不断巩固师生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提升高校新媒体传播力紧迫性与日俱增。新媒体服务大学品牌建设的现状及问题第一,认识程度方面仍存在深浅不一的问题。当前,许多高校对于新媒体运营仍缺少必要的、应有的重视,对其意义、地位、功能、作用等认识尚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工作才是硬指标,宣传是软指标”的观念,重实干、轻传播的现象普遍存在。第二,顶层规划方面仍存在不明不晰的问题。一些高校无论是从人力、物力、财力等配置,还是从规划、方案、实施等操作,都把重心放在了更有显示度的外媒报道上,没有意识到新媒体在对外宣传中的实际作用。此外,很多学校校园媒体平台之间条块分割严重,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缺少交流沟通协调统筹机制,学校官方平台和二级平台“两张皮”,使新媒体工作经常陷入“独自为政”的尴尬境地。第三,传播内容方面仍存在不精不新的问题。目前,仍有一些高校传播工作思路、方法还停留在传统媒体时代,不敢或者不愿意进行工作模式的创新,习惯于用传统的思路和办法做新媒体工作。一些高校在运营新媒体时直接将传统宣传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复制到新媒体平台,导致平台运营陷入僵化、缺少关注的困境,有些传播内容受众不爱看、看不懂、看后无法“消化与吸收”。第四,互动渠道方面仍存在不畅不通的问题。传统宣传模式下,高校更注重信息传播而忽视受众反馈,一味采取冷冰冰的单向传播模式,导致新媒不“新”。在热点与舆情事件发生时,少数学校会使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回应,多数高校担心新媒体平台使用不当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通过新媒体平台和师生、公众的交流与面对面对话的情况仍非主流,导致新媒体的互动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第五,人才梯队方面仍存在不强不专的问题。新媒体工作对人才素质有特定的要求,既要具备新媒体传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这些都对新媒体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使他们普遍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高校普遍存在新媒体人才不够用、不适用、不被重用的现象,新媒体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队伍建设薄弱,使高校新媒体建设受到制约。

以新媒体助力大学品牌形象构建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运营的问题范文5

一、 概念的定义

新是相对旧来说的,是一个哲学上相对的概念。从哲学上发展运动的观点看,新的一定会变旧。因此,今天研究概念中的新媒体,若干时间后会成为那时研究概念中的传统媒体。

今天研究概念中,研究者可以广义地把媒体形态分为三类,如下:

 平面媒体 (print media)

 网络媒体 (network media)

 移动媒体 (mobile media)

在十年前的2001年的概念中,旧媒体代表传统媒体,包括平面媒体,电影,电视,户外广告,印刷品,DM等;新媒体概念则包括网络媒体,因为那时还没有出现手机为载体的新新媒体(new new media),手机媒体出现的标志是2004年江南春的分众传媒。2006年以来,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出现了阿里巴巴、百度、谷歌等为代表的网络公司,网络媒体成为了主流媒体的组成部分。任何东西,一旦成为主流,就不能再冠以“新”的概念了。那时起,研究概念中出现了三个并列的概念:传统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移动新媒体(或叫第五媒体),均承担传播符号、传播概念的功能和作用。

二、手机媒体在营销应用中的利弊

手机媒体优点非常突出。准确、快速、低成本。用一条短信告诉客户产品资讯,目前还没有比这更准确、更低成本、更快速的媒体方式了。但缺点也同时很突出,涉及骚扰信息、欺诈信息,涉嫌客户个人资料的隐私侵权等等。2010年9月1日,大陆规定了手机实名制。截至2011年3月,大陆手机用户接近7.5亿。这么大的量,进行实名制,存在执行困难。

社会法律规范体系越来越严格。2011年4月8日起,最高人民法院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文件明确规定,发送诈骗短信5000条以上可以定诈骗罪,列为刑法打击的具体目标。

因此,手机媒体作为移动媒体的代表,其产业前景,尚不明了。

截至2011年3月,上海近6000家短信公司发生转型的大约3000家,高达50%以上。没有转型的短信公司依靠大客户支撑的模式毛利率越来越少,企业运营成本越来越高,汽油涨价,上海最低工资从2011年4月1日起调整为1280元每月,物价上涨,导致企业的每月运营中,徘徊在保本、微弱利润和微弱亏损的锚定区域之间。

三、手机新媒体3G时代的业务模式前景探索

应用类的手机媒体信息服务由于使用数量少,单价低,短信公司无法维持基本生存。广告类的因为法律限制、骚扰短信、垃圾短信等,也被多重打击,举步维艰。今后3G时代,手机新媒体可能出现的业务模式包括手机搜索、手机报等SP和CP结合的内容服务提供方式,收入模式也主要是来自用户付费。目前的天气预报等,都是中国移动等垄断经营。

四、手机新媒体的新业务模式制胜关键点

一旦出现手机搜索、手机报等专业SP和CP结合的、以内容服务和资讯服务为主、采用手机扣费方式运营的商业模式,则新业务模式制胜关键点主要集中在:

第一是提供内容的质量。资讯内容的质量很重要,其实就是把报纸办在手机上。人们通过手机看新闻、天气、资讯、购物信息、完成手机支付等。资讯很关键。如何整理资讯,传送资讯,如何获取客户许可、如何让客户免费体验,需要前期投入的成本多少,风险如何等,均需要细致的科学方法进行评估。某种程度上,内容决定成败。

第二是资费定价。资费定价并比当前移动公司的高,每月两块或一块钱。举办这么一个产业模式,需要团队多大,工资多少,福利多少,每月需要多少成本,税务多少,等等,然后每个客户一块钱中,毛利率多少,需要多少客户群数量才能持平?多久能达到持平的客户数量?KA大客户如何产生?都是系列的专业问题。定价有个上限放在那里,利润率是问题。

第三是内容监管。通讯管理局如何审批,如何对内容进行监管,也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能管理问题。通讯管理局和宣传部之间如何量化分权,使得管理上更科学,也是问题。

五、小结

手机新媒体的发展,目前看问题重重,但不等于没有出路。问题就是出路的导师。解决了问题,就有了出路。

新媒体运营的问题范文6

美键词:3G时代;手机媒体;用户;传播;管理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036-02

1 3G手机媒体概述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由通信网络运营商、信息服务商和内容提供商联合,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传播信息,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

所谓3G(The Third Generation)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系统。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2G)GSM、TDMA等数字手机,第三代手机(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其主流技术为CDMA技术,目前存在3种3G的主流CDMA标准,分别是WCDMA(欧、日)、CDMA2000(美)和TD―SCDMA(中)。

1.1 3G手机媒体在日韩及欧美的发展现状

日本和韩国的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3G手机业务的国家之一,其3G服务也最为成熟。由于日、韩开展3G业务的运营商在技术方面都相当成熟,且政府和企业采取了适当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所以有关3G网络的推广和运营比较成功且已进人稳定阶段。尤其是近几年,日本3G手机业务发展迅猛。比较而言,3G在欧洲以及美洲(主要是美国)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3G牌照费用昂贵、运营成本较高以及市场需求有限。但是近年来,在日本和韩国3G迅速发展的刺激和推动下,欧洲的3G网络业也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美国4家主要的无线运营商在2005年才开始提供3G业务,网络仅覆盖大城市。

1.2 3G手机媒体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中国从1998年开始就陆续有通讯设备厂商投入到3G手机技术的研发中,目前三种3G技术中的TD―SCDMA是中国独自制定的3G标准并于1998年6月由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向ITU(国际电信联盟)提出的。2009年1月7日,工信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

2009年5月17日是我国发放3G牌照以来的首个电信日,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唯一尚未开通3G商用的中国联通也亮出了自己的3G底牌,“3G争霸”正式开始。5月26日,在京举行的2009TD―CDMA&TD―LTE国际峰会上,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表示,中国移动负责运营的TD二期试商用城市已开通基站25764个,开通率为99.7%。

目前我国的3G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通信业将全面进入3G时代,届时3G将全面开始商用,我国3G市场前景将不可限量。

2 3G手机媒体传播内容及特性

3G手机在芯片速度、内存、屏幕以及电池等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它不再以话音业务作为主要服务,而是增加高速无线互联网和多媒体业务,能够处理图像、音乐和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因此它能为用户提供海量的信息并彰显新的特性。

2.1 传播内容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媒体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内容本身及其表现形态,前者是内容系统中所包含的特定意义,而后者则是内容的传播方式,二者共同构成了传播活动的内容环节。3G时代,手机媒体所传播的内容是纷繁复杂的,它将给受众带来听觉和视觉上更大的冲击,这里笔者按传播方式,结合3G手机的增值业务对其进行阐释。

文本。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增值业务类短信将成为3G时代短信业务的主流。从国内外实事要闻到重大经济新闻和股市行情,从天气预报到交通或旅游信息,用户只需通过文本手机报和彩信、手机图书或者接收带附件的手机邮件就可以方便快速地获取以上信息。

图片。3G手机普遍带有内置摄像功能,而且一般都有一个超大的高画质彩色显示屏,彩信业务使得图文并茂的信息类和位置类服务成为可能。3G手机用户不仅可以用手机快速收发承载10条以上的配图完整新闻,而且可以利用网络监测为用户查找目标地点并以图片的形式形象地展示出来。这些都为用户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并且增添了乐趣。

音视频。3G网络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能够提供更高速率和质量的音视频信息。手机音乐、语音信息和声讯服务是音频传播的主要体现。手机用户不仅可以随时用手机听音乐或者下载音乐,还可以收发个人录制的声音或节奏,或将其设置为铃声。声讯服务则可以实现24小时为客户服务的目的,并可减少用户等候时间,降低电话转接次数。视频功能使得3G手机的优势得以充分展现。实际上,手机电视应该是3G移动通信中的主要业务,互联网固定网络和较为丰富的宽带资源可以很轻松地给用户带来高质量的多媒体服务。用户可以通过3G手机随时随地收看实时电视节目,真正实现多媒体信息的及时获取。

综上所述,由于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和支持,3G时代的手机媒体以高速率处理图像、音乐和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从而使海量的信息得到快速传播。正因为如此,3G时代的手机媒体彰显出新的特征。

2.2 传播特征

与以往的2G手机相比,3G手机媒体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2.2.1 多媒体快速传播

网速为184K/s一2M/s的移动宽带传输速率使得多媒体传播成为3G手机的闪光点。3G手机集文字、图片、音视频传播于一体,用户只要在网络覆盖的地点就可以获取或者传播新闻、商务以及娱乐等信息。并且,由于手机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其更新速度快且成本低,用户可以及时得到最新的动态信息。

2.2.2 迷你手机提供海量信息

由于3G手机是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产物,加之手机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资源,因此用户只需手机就能获得绝大部分的网络信息资源,这使得手机成为“微型移动无线电脑”。它不仅方便携带,更主要表现在资讯的浓缩化、凝练化。迷你手机在处理复杂的信息事务上,充分发挥了微机般的数据处理能力,为用户提供精密的智能信息服务。

2.2.3 个性化趋势明显

3G手机可以完全成为个人的信息库,用户可以存取大量信息,它可以解决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如用户可以用手机缴水电费、乘公车、实现手机电子银行转账等等。个性化的功能设计、服务功能设计和商用模式设计将成为3G手机市场的趋向。

3 3G手机媒体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技的进步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社

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尤其是我国刚刚才进入3G时代,不论从运营商还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这个市场都是不成熟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3.1 安全问题

3G时代,手机集通讯、上网、录音和拍摄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用户会更多地用手机上网查看邮件、玩网络游戏或者进行金融交易等等,这些通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留下用户一些重要的私人信息,一旦手机保管不当,就会造成重大损失。同时,手机病毒的出现也成为手机媒体用户的困扰,它像电脑病毒一样不仅会侵占手机内存或修改手机系统设置,还会盗取手机上的信息或向手机发送各种不良信息。此外,3G手机的录音和拍摄功能通常只需按几个按钮就可以办到,利用3G手机进行恶意定位与窃听让人不寒而栗。

基于种种安全问题,首先用户要引起警觉,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同时尽量不要存储重要的个人私密信息,也不可轻信来源不明的语音电话或者讯息。其次,如果用户经常用3G手机上网,一定要在手机上安装过滤软件控制病毒的侵入,防止病毒增加手机硬件的负担或者对手机软件造成损害。但凡手机出现用户自己不能解决的故障,最好送到手机生产商指定的地点维修,以免不法分子乘机窃取或者复制手机内的重要信息。

3.2 短信问题

3G手机可以传送更大容量的文本、图片和声音,高速度和网络化使手机之间、手机与网络之间的短信传递极为便捷。因此,利用手机套取信用卡用户的个人信息,通过发送手机短信设置各种“中奖”陷阱骗取他人钱财,利用手机短信散布虚假恐怖信息,以及利用手机短信销售违禁物品等等手机短信犯罪的方式常常令我们猝不及防。大量垃圾商业广告短信、一些强制性收费和收费陷阱也着实令手机用户十分困扰。尤其是带病毒的垃圾信息,对受众的手机硬件以及其他诸如通话质量等造成恶劣的影响,这些短信不仅占用手机内存,影响用户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而且破坏了社会道德风貌和自由公平竞争原则,影响社会稳定。

短信问题方面,手机生产商和运营商对手机的过滤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消除或减少不良信息的入侵,而且能积极控制手机病毒的蔓延。同时政府也应承担起重要责任,既要采取强制性措施监管运营商和内容服务提供商,又要充分考虑到短信过滤对他们带来的利润损失。此外,根据日韩3G业务经验,我国应力推手机实名制,对手机媒体严加管制,对不法的短信内容,必须严查到底,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3.3 资费问题

就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三大运营商来看,3G业务资费较高,而且消费者并不容易把握套餐形式的收费标准,尤其在上网流量方面不容易控制,且收费陷阱较多,收费的不透明性很容易造成消费者的反感。目前消费者最担心的是,这些套餐的总体价格太高,而且在目前3G网络没有很好覆盖的情况下,担心套餐里的一些内容因为无法实现。

相信随着3G业务的深入开展和覆盖面拓展,资费将来会有所下调,但是毋庸置疑,用户期待资费更加合理和透明,包月式收费标准将备受青睐。

3.4 版权问题

媒体与版权的问题一直是一个较为敏感而又有争议的话题。随着3G手机的发展,复制、下载和盗版技术都在翻新,对与原创者而言,手机存储置的增大和下载速度的提高,往往使他们投入越大,在产权方面的损失也越大。如短信们冥思苦想的短信或耗时耗力编辑的彩信,贴到网上不到几分钟就被大肆转载并游走于手机之间,继而辨不清谁是原创者;而手机电视的推出虽然使手机与通讯公司的合作势在必行,但两者之间依然存在着理念融合、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类似的问题举不胜举,而对于备受困扰的原创者来说,这类行为根本无从追究,若要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往往得不偿失,所以,侵权问题在3G时代显得越发严峻。

就版权问题而言,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建立更为完善的控制体系,并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开展教育工作,使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的利润在分配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于侵权行为应严厉打击,以保护内容提供商的合法权益,同时发展有效的商业模式,形成手机媒体传播过程中各方参与者合作共赢的良好环境。

4 结语

2009年是中国3G元年,3G手机媒体在中国的发展有着诸多的困难,这需要政府、用户、运营商和内容服务提供商各方的通力合作。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业界各方人士从手机媒体的传播内容、技术层面、市场层面以及监管立法等方面来进行综合监控,这些问题将逐一解决,3G网络将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它将以更强大、更便捷的功能辐射更大范围的市场群体,为用户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信息网络传播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