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行业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会计行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会计行业发展

财务会计行业发展范文1

摘要:本文梳理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相关法律规范,从法律规范、发展困境和市场监管三个层次,分析当前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存在一些乱象的深层次原因。最后,从法律和市场定位、商业银行发展理念、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育、合规文化建设和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等五大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理财 发展困境 金融监管

我国个人银行理财业务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业务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产品从简单到复杂,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年发行理财产品近千只,余额约4.6万亿元。然而,随着个人银行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现象,比如,理财产品成为部分商业银行监管套利工具,并存在客户投诉不断增加,各类纠纷呈现阶段性上升趋势的现象。这也使得监管部门在严格规范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和保护理财市场发展的平衡上,处于两难境地。

 

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发展不同阶段的监管规范情况

(一)理财市场发展早期的初步规范

2004年以前,我国有11家中资银行和数家外资银行从事个人外汇理财业务,2004年9月,6家中资银行经中国银监会批复同意开展人民币理财业务,自此,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为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也为了呵护初生的市场,2005年9月,中国银监会以“规范与发展并重,培育和完善并举”为指导思想,制定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风险管理指引》),初步界定了银行理财服务的范畴,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分类,对其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和监督管理进行了初步规范。

 

(二)金融危机前后对理财产品的相关监管规范

2006-2007年,中国银监会先后下发《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等数个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的密集出台,肇因正值国际金融市场泡沫顶点,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基金管理公司的qdii基金等蓬勃发展,而表面繁荣之下难掩危机,主管部门因此接连发令,规范商业银行行为。

 

同年,中国银监会下发通知明确取消了原《暂行办法》中对商业银行发行保证收益性质的理财产品需要向中国银监会申请批准的相关规定,改为实行报告制。对《暂行办法》中要求最迟在发售理财产品前10日将相关资料报送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的,改为在发售理财产品后5日内将相关资料报送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qdii基金、代客境外理财等铩羽而归,中国银监会接连下发多份针对理财产品业务的通知,分别从产品设计、客户评估、信息披露、风险揭示、销售合规等多方面进行风险提示和监管规范。

 

2009年,中国银监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报告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分别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报告管理和投资范围作出进一步规范和限制。

 

(三)近年监管规范情况变化

2010年开始,随着银信合作的全面加速,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利用相关规定匮乏,部分业务处于监管范围模糊的灰色地带,在发行部分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借道信托绕开信贷规模控制,将表内风险转至表外,美化业务报表和监管指标,导致银信合作风险聚集。为规范银信合作市场,中国银监会自2009年末至2011年先后下发一系列的规范通知1,对银信合作业务转表等进行监管和规范,挤压“影子信贷”,控制银信合作相关业务的风险。

 

2012年,针对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客户投诉直线上升的现实,中国银监会适时颁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销售管理办法》),从各个环节对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产品销售活动进行规范。近期,为了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规范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运作,中国银监会再次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促进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稳健发展。

 

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规范的特征

(一)注重市场培育,并根据风险状况及时调整相关规范

从对理财产品的规范和监管的回顾中可以看出,监管者采取的是“跟随”策略,谨慎观察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发展实际,并以“管风险”为原则,根据我国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变化和风险状况及时调整相关规范。比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准入应当采用何种方式,就分别经历了批准制、事后报告制、事前与事后报告相结合制。又如,中国银监会根据国内外金融形势在2008年和2010年分别密集出台相关规定,分别对境外代客理财业务和银信合作理财业务进行规范。

 

(二)相关规范的法律层级较低,集中在部门规范性文件。

从法律层级来看,目前直接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诸多文件中,仅有《暂行办法》和《销售管理办法》为部门规章,其余均为部门规范性文件,其优势在于灵活性,但整体法律层级相对较低。

 

部门规范性文件系主管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授权,在自身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规范,其制定和流程相对较短。中国银监会因此得以根据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和监管实际,及时甄别和预判风险并制定相关规范,维护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稳健发展。但是,部门规范性文件法律层级相对较低,从立法效力角度而言处于弱势。从法律的角度看后果有二:一是法律层级较低导致规范力度较弱;二是一旦发生法律冲突的情形,层级较低的法律规定在适用性上劣后于层级较高的规定。

 

当前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发展面临的几大困境

应当看到,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虽然蓬勃发展,但在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上,正面临证券投资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信托公司信托计划等多重夹击,而商业银行理财市场自身,则面对着客户投诉不断上升,产品设计和收益形式日趋保守化的现实。从深层来看,当前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现状及其面临的三个困境密切相关。

(一)法律困境

目前,在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各项规定中,并未对理财产品的法律属性作出明确界定。《暂行办法》仅对个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从业务形态上进行了界定。因而学界对于商业银行理财属于何种法律关系尚存争议,争议焦点在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委托理财的一种方式,其法律关系是否在实际上属于一种信托行为。

 

1.支持“信托论”的主要理由

第一,《风险管理指引》指明“商业银行应当将银行资产与客户资产分开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调整客

户资产方面的授权。对于可以由第三方托管的客户资产,应交由第三方托管”。上述规定与法律界定信托关系的核心之一——信托财产独立相一致。

 

第二,“信托论”的支持者认为,凡是在形式上符合《信托法》中“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就是信托行为,换言之,只要在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形成委托契约关系,该委托理财业务即属信托行为。由此,商业银行理财、基金等产品均可以被视为具有“基于信托原理所形成的信托法律关系”。

 

2.对理财产品法律界定的另一种观点

上述将理财产品归于信托关系的划分并没有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理财服务多样化的现实,实际上,不能简单地将所有理财产品非此即彼地归类于信托或委托关系。因而目前还存在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从具体的商业行为出发分析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法律关系,主要观点如下:

 

《暂行办法》按是否存在资产管理行为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分为理财顾问业务和综合理财业务。理财顾问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可见,理财顾问业务更多的是提供建议和咨询,并不涉及客户资产的管理运营,类似于咨询服务法律关系。

 

根据《暂行办法》第九条的规定,“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在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客户授权银行代表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所以,在综合理财服务中,因涉及银行对客户资产的管理运营,应根据具体不同的运营方式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区分,进而判断法律关系。

 

《暂行办法》根据客户获取收益方式不同,将理财产品分为保证收益型和非保证收益型两种。对于保证收益型产品,由于商业银行需要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事先约定的固定收益,该观点倾向将其认定为借款合同法律关系,对于保证收益理财产品超出保证收益部分的其他收益,由于商业银行和客户将按照事先约定分配并共同承担风险,该观点倾向于认定其为信托关系。还有一种近似的观点,认为商业银行和客户就本金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对收益部分由于客户有权享受正收益而不承担负收益的投资失败风险,相当于商业银行对客户收益做出担保,确保收益不为负,因而认为商业银行和客户就将收益部分形成一种担保的信托关系。套用同样的逻辑,该观点认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的性质与之类似,即对于本金部分,为债权债务关系,对收益部分,为信托关系。

 

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中,由于商业银行系根据事先约定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而并不对客户本金的安全做出承诺,且对理财资金享有较大自主管理和处分的权限,与信托的“信托财产独立”和受托人权利类似,因而该观点认为这属于一种信托关系。

 

事实上,在探索我国商业银行理财的法律关系时,都不能不考虑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实际情况,只有在此框架下进行的探索,才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有助于商业银行理财合法合规地发展。

 

(二)发展困境

当前,利率市场化有序推进,商业银行依靠传统的信贷业务获取利润的空间受到挤压,而资产管理市场不断深化发展,百姓投资渠道日益增多,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相应不断减少,资产负债管理革新迫在眉睫,这些都迫使商业银行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财富管理成为不少银行眼中的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1.理财业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然而,纵观当前商业银行理财服务市场,一方面商业银行迫切期望通过理财业务发掘银行中长期新利润增长点,但另一方面又存在将理财产品工具化、滥用化的短视行为,这一矛盾成为当前银行理财市场发展困境的缩影。由此,理财产品短期化、同质化现象严重,理财产品沦为揽储工具,导致银行合规风险增加;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在销售产品时重收益率、轻风险提示,因销售行为不合规引发客户误解导致投诉、诉讼,银行声誉风险增加;部分金融机构借理财产品绕开信贷规模限制等监管规定,将表内风险表外化,导致实质信用风险不断聚集。

 

2.造成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

第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法律属性不明,限制了理财产品设计的创新。当前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一方面是因为理财产品成为揽储工具所致,另一方面也由于相关法律规范尚未明确,理财产品创新存在制度障碍。

 

第二,商业银行尚未形成从董事会层面起自上而下重视资产管理业务的理念,理财业务存在长远发展与短期套利行为的矛盾。虽然大部分商业银行都认识到未来财富管理将成为带动利润的新增长点,但绝大多数商业银行还没有将其纳入战略层面的思考,而只是因为理财业务撬动资金的规模和带动利润增长的潜在可能而对该项业务有所重视。换言之,不少银行所谓的“重视”仅限于将理财产品视为获得短期收益的工具,因此,不论是条线力量投入,还是合规管理力度都相对较弱。例如,目前,除极个别银行外,几乎还没有商业银行单独设立财富或资产管理部门,不少商业银行的理财部门往往是金融市场部或资金管理部下属的二级部门,这样的设置一是导致理财专业人力资源投入不足,理财产品设计专业化程度不高;二是致使在行内理财业务往往沦为配合其他部门完成任务的工具,如为了发展存款,商业银行推出滚动式理财产品,或者更多的将精力放在发售和赎回时间的选择而不是产品设计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由此已背离财富管理的初衷,成为监管套利的工具;三是不利于基层员工理解理财业务的本质,反而将其视为存款业务拓展手段,销售合规性不强,这也是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投诉和诉讼激增的重要原因。

第三,公众认识存在误区,理财市场的长期培育和正确理念的形成尚待完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和其他投资产品一样存在投资风险。而现在不少投资者习惯于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视同毫无投资风险的银行存款,无法接受收益低于存款利率或本金受损。这一方面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风险揭示不合规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投资者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认识不足,以及长期以来民众对商业银行的心理预期和消费惯性有关。

 

但是,必须认识到商业银行的定位有别于券商、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稳健”依然是商业银行安身立命之本,在纠正投资人认识误区、加强销售合规性的同时,如何设计恰当的产品,既符合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要求,又适当控制风险,不背离商业银行应承担的角色,是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监管困境

首先,监管部门虽然能够按照相关法律的授权,通过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根据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监管,但由于商业银行理财相关法律规范层级效力相对较低,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受到一定限制。

 

其次,商业银行对其理财市场的发展定位尚未明确,反过来制约监管力量的发挥。如上文所述,监管部门从一开始即以“规范与

发展并重,培育和完善并举”为理念,在提纲契领地颁布《暂行办法》后,一直采取紧密观察和跟随市场、针对具体情况“点对点”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的策略,尚未进一步制定全面规范银行理财业务的规范文件。事实上,监管部门无法也不应代替市场做出选择,用行政手段过度干预市场,市场发育的不成熟也意味着脆弱,监管部门如果无视现实下“猛药”,反而不利于市场平稳进化。

 

最后,监管部门必须平衡好培育市场和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关系。虽然监管部门必须着眼于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起步培育,但不能否认的是,监管部门的核心职责之一即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这也是中国银监会所有的办法、指引、通知等文件的核心指向。如何既不影响市场发展,又能充分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利,同时做好消费者教育,普及正确的投资理念,是监管部门必须平衡好的关系。

 

对理财产品业务发展相关建议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面临新的发展临界点,具体而言,有五大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如何找准法律和市场定位,探索适当的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之路;二是如何将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务真正嵌入商业银行业务条块,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成为其他传统业务的配角;三是如何聚拢专业人才,设计出符合资产管理需要和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定位的产品;四是如何自上而下地普及贯彻银行理财产品作为资产管理条线的服务,从设计到销售各环节确保合规;五是如何做好消费者投资理念的纠正和普及,同时推动设计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保护机制,维护市场稳定。

 

(一)短期和微观层面

首先,制定理财产品会计处理和计提风险准备的统一标准,遏制目前利用监管空白修饰报表、美化存款数字的现象,从源头上控制理财产品成为揽储工具的可能。

其次,针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乱象,加强查处力度,增加违规成本,规范银行理财市场发展秩序。培育银行建立理财销售的合规文化,保护消费者正当权益。

最后,尽早建立专门的理财业务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持续培训机制。参照基金等专业理财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提高银行理财业务人员的准入门槛,明确市场禁入等惩罚措施,并建立固定、长期的从业人员持续培训机制,从人员管理上进行规范。

 

(二)中长期和宏观层面

首先,早日明确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属性,完善相关立法,根据法律、部门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层级,建立完善多层次的规范体系。

其次,推动资本市场顶层设计,加快理财产品的设计创新。目前,我国资本创新工具有限,缺乏相应的活跃市场,相关政策和规范处于缺失状态,应当自上而下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和相应工具的完整性,促进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在内的财富管理手段的进一步丰富。

 

再次,引导商业银行真正理解和贯彻资产和财富管理理念。鼓励商业银行探索符合本行实际情况的银行理财产品定位,而非仅仅将理财产品作为传统业务的替代工具。推动商业银行梳理和调整业务条线设置,合理分配专业人力资源,推出符合银行定位的产品,丰富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拓宽百姓投资渠道。

 

最后,建立专门的消费者保护机制,持续做好消费者教育工作。监管部门应承担公众教育义务,帮助投资人客观认识风险,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研究建立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保护机制,保护金融消费者正当权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

作者单位:中国银监会国际部

责任编辑:刘颖 廖雯雯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令[2005]2 号)

[2]胡云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性质与理财行为矛盾分析.上海金融.2006,(9):24.

[3]朱永利.我国商业银行法律性质探讨[j].武汉金融.2012,(3):48-50.

[4]朱小川.论加强金融理财产品监管的制度建设[j].南方金融, 2011, (3).

财务会计行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管理会计;货物运输行业;应用研究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又称“内部报告会计”,顾名思义,它还是企业会计的一部分,但是它与一般的财务会计不一样,不是简单的财务数据汇总与核算,它更加关注的是“针对会计的管理”,即立足财务会计提供的一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形成分析报告,进而为企业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企业业务开展提供规划与指导,旨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总体来说,它是一个贯通财务预算、实施、结算、评估的一个能动的过程,是针对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工具,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个主要组成部分。货物运输行业是在市场经济分工精细化背景下的产物,它是整个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简单地说,它是代表客户处理运输作业、但本身并不是承运主体,是托运人和承运方对接的一个中间媒介,因此它的财务往来除了企业内部部门,还涉及到外部的托运方、承运方、仓储方、物流合作方、保险公司等相关方。在这样一个相对庞大的企业供应链里面,如何做好财务成本控制、保证资金健康流动、促进企业有效决策、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就需要管理会计这一工具。然而就目前而言,在货物运输行业中应用管理会计,存在诸多的困难与阻碍,急需探索相应的应用机制。

一、管理会计在货物运输行业的应用价值

(一)对内: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价值的创造与维持是管理会计的核心服务理念,而这种价值的创造与维持,正是通过会计管理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货物运输企业中应用管理会计,能够改变企业传统的单纯的财务会计审计,把“管理”的概念融入财务会计当中,把财务会计和企业的业务活动开展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企业对财务会计的合理性进行考核;通过管理会计又能够把企业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有利于促进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有效沟通,进而达到企业运营、管理成本的降低。对于企业自身来说,管理会计的另一个价值在于它的超前性和预见性,通过财务管理(上一年或者前几年)与行业分析,能够总结出货物运输行业操作规律,为企业提供超前的、可预见的战略性规划和决策依据。

(二)对外:增强行业规范,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货物运输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障碍是客户的信任问题――怎样让客户对这个行业有足够的信心和认可度。导致这个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少相应的行业规范,胡乱收费、物品损坏、索赔困难等状况层出不穷。通过管理会计的实施,不仅能够让货物运输行业的财务会计更加公开透明,而且有利于整个行业在各个操作流程是更加规范、可信、可靠,进而提高客户对货物运输行业的认可度,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带动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管理会计应用带来的这种价值,看似没能直接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对于整个行业(包括各个企业)来说,它的影响才是最深远的。不管是对内价值还是对外产生的价值,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二、管理会计在货物运输行业的应用困难

(一)对管理会计应用价值缺少足够认知

就目前而言,管理会计已经开始应用到各行各业当中,但是在货物运输管理行业当中的应用不管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比较滞后。导致管理会计在货物运输行业中应用困难的很重要一个体现就是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没有足够的认知。一方面,对财务会计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在货物运输行业中,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财务管理只需要保证账面没有出入就可以了,没必要把企业的财务搞得过于复杂;另外一方面,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相脱离,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高高在上”,只有别的部门找它的时候才办理事务,没有结合整个企业及各个部门制定相应的财务预算和成本控制,即使运用管理会计,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于是认为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应用上并没有多大的价值。

(二)管理会计实行中重“会计”而轻“管理”

货物运输企业在使用管理会计的过程当中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换汤不换药”,即已经开始运用会计管理,但是并没有理解会计管理的本质,呈现出重“会计”而轻“管理”的现象。管理会计区别于一般的财务会计的重要表现是参与到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当中,并能够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它是一种“参与式”的管理过程,可以说它是集企业的财务、业务和战略于一体的有效工具。然而,目前,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这一工具时,还是只停留在财务这一单一对象上,还是更多停留在数字的核算上面,并没有充分发挥“管理”的功能,至于在参与企业战略规划、控制企业成本、促进管理决策制定等方面基本没发挥作用(最多只是停留在经费预算――甚至是不合理的经费预算)。

(三)管理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相对欠缺

作为一种相对复杂、技术难度比较高的管理工具,对企业管理会计的运用一批需要具备多种能力的专业人才,而目前货物运输行业管理会计操作人员的能力相对欠缺。一是基本财务管理能力的欠缺,部分企业并没有聘用专职的会计人员,只是聘用兼职(甚至非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保证企业财务账目清晰,并容易导致财务漏洞;二是数据分析能力欠缺,企业的会计人却缺乏针对财务会计资料进行收集、加工和整理的能力,不能进行很好的总结、提升;三是宏观把握能力的缺失,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只具备“会计知识”,而没有“管理知识”,而要发挥管理会计参与战略规划、决策制定需要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和宏观把握能力,这是目前很多企业会计工作人员所不具备的。

三、管理会计在货物运输行业的应用建议

(一)改变思想认知,营造良好的管理会计推行环境

要在货物运输行业中推进管理会计的有效实施,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认知的问题,首先,必须让企业的管理人员认识到,货物运输行业是有自己的特殊性的,它不是生产直接的产品,更多是一种资源性地服务行业,要树立自身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那就需要从成本控制入手,所以必须把管理会计的应用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其次,要改变管理会计脱离操作的观念,只有把管理会计应用到货物运输的各个环节当中,从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才能真正意义上降低操作成本;最后,要借鉴其他行业成功的经验,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建立在货物运输行业应用管理会计的信心,营造一个有利于推广管理会计的良好环境。比如京东的“基于价值链的全方位成本管理”,就是一个运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京东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家成果的全球的网络零售商企业,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概念,以即时库存管理为前提,建立独特的、高效的物流网络,通过提高公司运作各个环节的运作效率以及降低各个环节的运作成本两个方面,将成本管理的概念融合进去,并采用针对性地风险防控手段,全方位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树立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十分值得借鉴。

(二)发挥多种功能,促进行业管理会计体系化建设

货物运输行业应用管理会计工具,就要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战略规划、企业业务开展、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建立起自身行业的管理会计体系。一是在战略规划层面,作为一个以资金为支撑的行业,货物运输行业必须对自己的资金状况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依据实际资金状况规划公司的业务发展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发展目标;二是在业务开展方面,要建立相应的成本控制和效益考核指标,不能只是简单的“预算经费――申请经费――审批经费――结算经费”,而是要把“管理”的概念融入到货物运输的各个运用环节当中,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作为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三是在财务管理上,除了最基本的会计工作,应该建立项目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及财务投资增值的理念,思考如何让企业的财务与企业的发展相吻合,提出财务管理层面的战略目标与发展计划。只有建立起管理会计在货物运输行业的应用体系,并与企业业务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管理会计的能动性和参与性,才能全方位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中航工业集团就是紧紧围绕自己的发展战略建立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通过各种措施推进改革落地,特别是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当中,注重把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的战略规划、业务计划管理、业务实际和考核指标相结合,最终达到改善企业管理、提供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

(三)加强能力建设,确保管理会计落地实施

引入管理会计工具之后,要确保落地实施,还需要专业人士去推进,而且需要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管理会计应用人才。一是引进专业专职人士,货物运输行业的管理会计应用必须招聘专业的员工进行操作,至少保证操作人员具备最基本的会计操作、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并把会计工作和货物运输行业相结合;二是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管理会计的操作是给予财务会计的一手数据,因此管理会计操作人员需要具备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再应用的能力,把一般的数据转换成具有参考价值和建议性的分析报告,进而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三是培养“会计+管理”的能力,在管理会计框架下,操作人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会计人员,而是机构的一个管理层,它必须具备企业在内部管理、业务运作等方面的能力,才能真正把管理会计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

四、结语

作为企业价值创造和维持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在货物运输行业当中的运用,不仅有利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促进企业自我发展,对于整个行业也有重要的规范、提升作用。但在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特别是在可借鉴经验比较少的情况下,更需要货物运输行业积极去探索、去总结,只有形成符合行业需求、具有行业特色的本土化管理会计应用机制,才能够真正为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吴艳红.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研究――以现有企业案例为例[J].会计之友,2016(13).

财务会计行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更新

一、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1.财务会计体系制定不到位,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各行各业的管理制度更新变化多,与国际接轨步伐快,同时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提出较高要求。但从目前的水利行业来看,制度更新相对滞后,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素养普遍存在相对偏低的现象,无论是财务会计的核算,还是财务会计档案的整理,都仅局限于传统的手法。存在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简单培训后就上岗现象,间接导致财务会计信息管理水平不高。另外,在实际的水利行业的监督、管理中,也存在兼职现象,造成一些工作人员未能在具体的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财务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国家鼓励有效结合市场经济、政府经济,也鼓励将社会资本投入到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各级也将加大了对水利行业资金的投入力度,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水利建设将出现相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多数基层水管单位财务会计机构还不尽完善,在日常的工作中并未能进行相对严格的管理和监督,致使其出现财务会计核算与监督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相应的水管单位虽能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了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但针对该制度所应发挥的职能,仍无法进行统一、彻底有效的开展,一定程度降低行业的管理水平。

3.缺乏健全的财务投入回报机制

因水利行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涉及面较广,导致结构相对复杂,无法很好落实上级投入资金信息的反馈工作。并且,对于社会投入资金回报等问题,也不能及时的进行反馈,上述现象的出现,导致整个行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职能无法充分发挥,进而影响水利工程的投入建设进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投入回报机制不健全,投资回报期过长,资金发挥效益和投资变现能力差。

二、新形势下水利行业财务管理制度更新的途径

1.加快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

随着国家经济管理制度的更新和水利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水利行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自身财务体系的更新建设。进一步推进与国家准则的全面趋同,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更新要以服务于市场经济,明晰产权关系,保护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为重点,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而开展,同时必须在充分了解水利行业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健全制度的监督机制,明确划分管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做到核算机制与监督机制同步进行,确保从各种渠道获得的资金得到有效保障,提高行业资金的使用率,最大限度的服务于水利行业的建设之中。在实际的财务会计管理中,还需有效发挥媒体、公众的监督作用,构建相对完善的公开信息制度,一体融入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监督目标,将此作为管理水利行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依据,实现相应管理工作良好落实和信息公开透明的目标。

2.建立健全水利投入多元化和合理的回报机制,加快提升水利发展

过去,我国水利行业的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以国家的专项投入为主,没有较好的回报反馈机制,但目前国家鼓励多元化发展,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向社会投资敞开大门,建立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和合理的投资收益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和运营,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建立健全水利投入资金多渠道筹措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有利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水利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有利于加快完善水安全保障体系和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财务会计机构,提高人员工作能力

在国家发展新形势下,根据水利行业现存的财务会计机构合理设置岗位,保证相应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落实到底,提高工作质量,进一步健全奖励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每位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际中去,更好落实财务会计的管理工作,保证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需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借助专业化的财务会计知识进行培训,以提高业务能力,保证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借助先进性的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将最终的考核结果作为评定标准,只有考核符合要求者才能继续上岗工作,以适应新形势下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更新决定着该行业的发展速度、经济效益,也决定着国家经济水平、民生问题。这就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充分结合自身情况,积极、主动的面对并解决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合理、科学的措施加以解决,在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同时,更好地提升行业发展和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刘镇.新时期加强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途径探索[J].低碳世界,2016(22):245-245,246.

[2]曹晓玲.对加强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3.

[3]李峰.对加强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的若干思考[J].海河水利,2004(5):62-63.

财务会计行业发展范文4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保险行业;影响;应对措施

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背景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出台了39项会计准则,充分弥补了就会计准则的多处空白,实现了我国会计制度的重大突破,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各项财务会计状况,为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切实需求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新会计准则的更改内容中有直接关系到保险行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给我国的保险行业会计处理带来了新的影响与变化,保险行业应当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

二、新会计准则给我国保险行业带来的影响

    通过分析我国保险公司的运行机制以及新会计准则在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本文认为新会计准则给我国保险行业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保险行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公司业绩的评价都是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核算的。新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改变就是将公允价值的理念引入进来,这样就极易导致公司业绩产生更大的波动。为了实现稳定公司盈利的目的,有的保险公司可能把更多的金融工具划分到“持有至到期的投资”类别中去,或者采用降低某种金融工具短期交易量的方式将它们划分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上述这些做法都有可能导致保险公司原来投资决策的变化。[1]有些保险公司或者可以考虑在某个特殊时点将所持有的部分金融工具实施套期,从而实现降低利润波动性的目的。新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保险公司资产组成中的大部分金融资产都应当以公允价值的形式来计量。就我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从国际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路线来分析,保险负债也可能会采用依照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这样一来,保险公司就应当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加强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从而有效降低公司财务报表的中利润的波动性。

(二)对保险行业收入和股本计量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实施前,保险行业执行的是按照不超过2.5%的评估利率标准计提责任准备金。而新会计准则在计提准备金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保险行业应当将自身的准备金核算方式进行重新确定。如此一来,对于那些关系到公司准备金提取比例的假设就会发生经常性的变化,这极易导致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准备金项目的稳定性降低。

    保险公司,尤其是人寿保险公司,其财务会计账面上都存在一定的长期负债项目(也就是保险准备金)。市场利率的不断波动也会引起公司长期负债价值的不断波动。但是,与之相反,大多数保险公司在负债的会计处理方面总是将负债一项作不变的处理,最终会导致保险公司财务会计核算与公司实际价值相背离问题的产生。

    银行业与保险业之间的非对称性越发凸显出来。由于保险行业的利润受益与股本价格具有更大的波动性,这必然会引起银行业发展的波动性,这一问题在一段时间内是必然存在的。[2]但是,这种银行业的波动性是单纯由于会计因素引起的,而与保险行业的各项经济基础要素的发展变化毫无关联。

    由于保险公司的预期收入与股本价值的波动性不断增加,就会导致保险公司的股票价格与资本成本受到影响。为了稳定股价与资本成本,保险行业可能需要加大财务信息的披露力度,从而有效的向利益相关者进行信息沟通,从而赢得更多的支持。

(三)对保险行业风险控制的影响

    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是长期存在、难以避免的,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受到银行利率、股票市场价格以及人口死亡率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需要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灵敏性进行分析,对保险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对公司期权以及保证产品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价值评估,倘若分配给参保客户的期权与保证产品所假设的价值评估发生了变化,那么保险公司的财务会计报表就必须要调整负债项目。

    保险公司的经营者应当有效提高参考客户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意识,使他们能够意识到风险也是有价值的。因此,保险公司应当增加更多的人力来进行风险报告的调查与编制,其分析重点应当包括关于现金流灵敏度以及财务风险集中度等两个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有些保险公司还应当加强一些业务与投资方式的开发来稳定收入与股本。

(四)对保险行业偿付水平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关于不同项目的核算基础进行了新的规定,这就导致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水平以及监督管理水平受到较大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而易见的就是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引进,使得金融资产在进行价值确定时对公司的实际偿付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3]除此之外,由于保险行业偿付水平相关科目都是以旧会计准则为基础进行设置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也会导致保险公司偿付水平信息报表设计准则的变化。

(五)对保险行业股利决策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保险行业股利决策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为实现收益与损失的确认方面。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在进行企业利润表的编制时,应当建立在企业可实现的现金流数额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企业利润分配的延续性以及对企业投资者的影响。保险公司的账面利润主要由公司自身的经营水平以及公司所处环境实现的利润两个部分组成的。所以,保险行业的管理者在进行企业股利分配时,首先应当将公司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树立公司利润分配是以现金流量额度为基础而不是以账面利润为基础的科学理念。

三、保险行业应对新会计准则影响的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部分关于新会计准则给我国保险行业带来的影响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保险行业在新会计准则环境下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变革保险公司的原有核算体系

    新会计准则在保险行业的实施给保险公司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就需要保险公司 变革原有会计核算体系中的会计科目、核算方式等内容。保险公司原有会计核算体系的变革需要公司财务会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以及经营管理部分等多个方面的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会计准则在保险公司的有效健康实施。

(二)将战略管理会计与风险管理技术有机结合,合理运用

    就我国目前的保险行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保险行业已经进入到全面风险管理阶段,开展资产与负债的统筹管理是保险行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现代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创新对保险行业的战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超市的出现以及金融产品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促进保险行业应当将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基于这一现状,保险行业的战略管理,应当充分结合公司未来业务的风险管理技术,对现有风险管理的精算技术、利率模型、信用模型、资产负债模型等加强技术完善,从而有效实现公司战略的科学调整。[4]保险行业的战略管理会计应当是对从立项、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在保险行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首先应当加强对市场的动态研究,从而迅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立足保险行业的未来发展来看,战略管理会计与风险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与合理运用将共同促进我国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积极进行保险产品的多元化开发

由于对保险风险与非保险风险提出了分拆与单独计量的要求,这无疑就导致保费收入的计算口径发生的改变,并逐渐与国际通用做法相接轨,将主要影响非传统寿险产品的设计。针对保险行业收取的万能险、投资连接险中与保费一起收取的投资性质,以及长期寿险保单业务中收取的储蓄性质的金额应当进行负债类会计处理。保险公司在进行这类保单的设计时,为了实现较高的保费增长水平,可能会进行一些技术方面的改变,使该项保单的投资性得到一定的弱化,提高保费的保障部分,或者使投资风险与保险风险难于区分,不能单独计量,以期尽量使其能够计入保费。

(四)明确均衡准则与巨灾准备之间的划分界限

伴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不断开放以及保险公司的不断上市,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是保险行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监管者的信息需求也毋庸置疑。基于这一现状本文认为,必须要将均衡准则与巨灾准备进行分离,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不应当以实现某种经济后果为目的,而应当致力于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要,[5]监管者可以要求承保人提供与监管相关的信息。

(五)构建科学完备的同业交流平台

为了保证我国新会计准则的成功推行,我国保险行业应当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相关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注重相关数据信息的积累。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不仅关系到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也关系到公司的管理者、信息研发部门以及劳动人事部门等多个领域。基于这一现状,本文认为,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公司内部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保险行业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是做好新会计准则推进工作的重要环节。保险行业各公司都应当加大熟悉资本市场、高级计量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储备力度,从而有效适应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需要。除此之外,保险行业还应当加大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加强相关历史数据信息的积累,为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董淑珍,杨晨.新会计准则对保险经营和监管的影响研究[J].华北金融,2009,(03).

[2]王金玲,郭路路,关明宇.新会计准则对保险监管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09,(08).

[3]郭建维,马广奇.保险公司财务会计与新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2010,(02).

财务会计行业发展范文5

关键词:知识经济;财务会计;挑战;对策

一、前言

伴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现代化脚步不断推进,因此连带着给了财会行业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当下对财会行业的需求已经达到了最高值,同时其要求也是较为严苛。但是尽管这样,财会行业在不断兴起的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暴露了出来。

二、当前财务会计所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每一个企业都必须要有一个财务管理机构来管理好企业中的财务支出与财务收纳,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表面上的经济盈利情况汇报与每月结算能力统计,同时也能够通过给企业人员发放福利、薪水等公平公正的奖罚手段来刺激他们不断进步,。但现在很多企业都不能够做到公平、公正的奖罚制度缺少相对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工作效率极差以及意识不到位等不良习惯都导致企业不能正常发展。

(二)法律监督力度不足

法律的监督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立法、执法以及处罚这三个方面的缺失相对于其他较为热门的行业来说,财会行业发展历程颇为艰难,发展时间也相对较短。不仅如此,现在还面临着知识会计这一更加陌生的领域,使得相关人员一度处于“丈二的脑袋,摸不着头脑”的境地,同时我国在这一新领域的相关规定与立法都还不健,相关的管理机制未设置完全,监管单位的工作力度不够等毛病都一一浮现。国家将采取怎样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我国公民的基本权益,是当下需要考虑与及时处理的问题。

三、知识经济背景下财务会计应对挑战的策略

(一)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大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做到有效地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各方面素质水平是各个企业会计建设过程中最应该考虑的问题。首先是因为当下的经济体制革新,使得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更为严格。其次是由于一个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与知识技能高低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一个企业在知识经济建设过程中发展的快慢,换句话说,企业中的会计从业人员就像是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机构的名片,相关的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抓好建设工作:首先,从根本上来解决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需要相关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提升招聘门槛,秉承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招聘工作。其次,在企业内部也要时刻开展相关的会议,以此来挖掘企业内隐藏的专业性人才,并予以重用以此来打破企业中安入职时间“排辈”的不良风气。

1、努力提高会计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每一个行业都有其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行业特点,同时其也能够反映出从业人员的自身的道德规范与素养问题,道德规范与意识能够很好地展现出一个人在工作与生活中对待它们的态度问题,也能够看清相关人员在这一方面的侧重点。企业中财务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内人员具有一定的约束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具有“真”的特性,它能够帮助企业人员高要求自我,对待工作态度认真,努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同时也提高了会计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

2、加强对员工业务能力的培训企业内需要对行业员工增加职业素质培训与职业道德的训练,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着手:需要财会从业人员核算和会计监督的配合与协调,但是需要其中的人员能够明确区分其中的联系与不同。

3、加快企业会计队伍的梯度建设在企业中加快队伍的有梯度的建设有利于财会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形成。首先,需要从根本上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就需要增大会计资格考取难度,同时加大对这一资格证后期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优秀的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大的业务能力。

(二)实现会计理念的创新

相对于其他的传统的经济体系,知识经济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它能够将企业中的财务管理机构与相关从业人员很好地联系起来。在保持人员高度热情的同时,让他们能够时刻自我反思、总结,不断增强自我业务管理能力。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了当下财务会计类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具体的阐述,并且能够有效指出一条适合财会类行业发展的道路。在会计这一行业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怎样科学合理地抓住机遇并能够勇敢地面对挑战是当下会计从业人员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行业发展范文6

摘要:本文从管理会计释义、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涵和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功用等方面就企业管理会计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企业;管理会计;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4年4月12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联合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举办论坛,邀请著名管理会计大师,著有“作业成本法”第一书的加里·柯金斯(GaryCokins)先生畅谈企业管理会计新趋势。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追求的价值创造和绩效管理,是新时期企业发展对管理会计推进的迫切需要。所以说管理会计正逢黄金发展时期,国内会计正在企业获得更加深入的利用和发展。管理会计师所具备的技能、知识和能力,不单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成长、生存,更可促进中小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并满足不断变化的监管和经济形势的要求。

一、管理会计释义

1.释义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它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组成部分。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基于此新时期的企业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发展、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

2.管理会计用途

加里·柯金斯先生认为管理会计有120 多种用途,所以,它能够帮助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个部门。一个健康运行的机构中,各个部门都是相互关联的,管理会计能够帮助我们去了解其互动情况,甚而,管理会计的各种工具就像这个运作机器中的齿轮,它的快速有效运行可以保证机构更好、更快、更高效地运转。

3.管理会计在中国的衍变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需要大力发展和培育管理会计。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需要大力发展和培育管理会计。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师可以凭借他们广泛、深厚的知识,将其分析能力应用于会计行业的重要领域—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目前,财政部已经把管理会计列入今后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二、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内涵

1.管理会计“管理”的内容得以扩展

管理会计的服务不再是成本会计和控制系统,而是要运用作业成本法等成熟的手段,帮助市场营销部门锁定更加有利可图的客户。公司需要在客户忠诚度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正是管理会计的用武之地。

2.管理会计和企业绩效管理的融合

企业绩效管理是指整合多种方法(包括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指标、精益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等)来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这种方法就像机器中的齿轮一样,有序组合,相互衔接,通过管理会计来保证战略从基层到高层的全面执行。

3.管理会计向预测会计的转变

目前,很多企业的预算只是企业会计的数字游戏,和战略没有任何关系。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企业除了要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经常性需求外,还要去探索风险管理,做好预算准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管理会计的职责已经开始转变为包含影响未来的决策支持与分析的管理学科。

4.管理会计需运用商业分析

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企业的分析需求可能是唯一可持续的长期竞争优势。商业分析不但有能力回答企业将来的走向问题,关键是能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问题。

5.管理会计要学会运用多种成本计算法

就目前企业的管理会计来说这是一个颠覆传统管理会计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企业的会计管理中运用两个甚至更多的管理会计方法来对企业进行管理,达到不同类型的经理团队和雇员团队为达到不同的最好效益采用不同目的成本计算方法。

6.管理会计要充分认可IT服务成本

管理会计不再把企业的IT 部门单纯视为企业的技术供应者,必须被看作是为企业增加价值、提供战略能力的一个团队,当然提供价值的过程是有成本的。因此提供服务的成本必须成为决策制定过程的一部分。

另外,管理会计师需要提升为企业服务的技巧和能力。所以新时期的管理会计需要学习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的方式,学习激励理论和方法,成为组织的变革管理专家。

三、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功用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全面的“转方式、调结构”的转型时期。中国财会专业人士也要与时俱进,不再将自己限制在会计、审计和数据收集这些传统角色里,要摆正位置参入企业管理,丰富管理会计的内容,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为自己和公司带来价值。这样企业就有可能持续发展成为全球企业,然后开展国际贸易,吸引投资,雇佣更多的员工,并以可持续的方式实现增长。应该说的是管理会计的职能是从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将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

1.解析企业过去(资料)的运营服务

管理会计解析过去主要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作进一步的加工、改制和延伸,使之更好地关注管理会计行业发展,分析预测管理会计行业发展趋势。

2.控制企业现在的经济指标

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决策控制等方面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及时修正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卓有成效地进行,为企业管理层及时、准确的提供新时期信贷、供应链合作伙伴和其他利益的丰富信息,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筹划企业未来的经济指标

预测与决策是管理会计筹划未来的主要形式,是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企业丰富资料,严密地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现代管理会计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这三方面的职能紧密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发挥作用,形成一种企业的综合性职能。

总之,新时期的管理会计虽然经历了重要的发展历程,历经了市场经济的洗礼,发展的过程不是很平坦,但我们抱有乐观的心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管理会计体系会逐渐像财务会计体系一样,真正能够发挥财务会计所不能的前瞻性,为企业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良好运作。

参考文献:

[1]李永臣.企业环境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