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内控制度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推进内控制度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推进内控制度建设

推进内控制度建设范文1

会计电算化是指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进行有关财务处理,它是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能够应对国内、国外的挑战,就需要优化会计电算化的内控制度,不断改进与完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内部管理制度。

一、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也在各个事业单位得到了普及,虽然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优化,推进了事业单位内部系统的完善,随着时现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关于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会计核算仍有不规范的地方

会计核算不规范是目前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会计的原始凭证管理不够规范。由于人为的原因,往往有时候原始凭证的内容没有填写全,且没有对必填项进行有效的规定,且在进行原始凭证审核时,审查过程较为简单、粗糙。另一方面表现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处理也存在的不规范的现象。有的单位在进行年终结账时,通过收入和之处相对转,没有进行详细的结余计算,也没有进行详细的明细核算等。

2、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不完本文由收集整理善

要想具有高效的电算化内控制度,就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组织分工制度,有效的行为准则和规章。然而,有效单位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建立时,往往只建立了较为简单的操作办法与内容,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行政制度,也没有对会计内部财务管理支出标准进行确立,更没有实行有效的制约体制。

3、加强会计内控制度的意识弱

要想应对现阶段时展的挑战,要想实现事业单位内部建设更为完善,就需要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人员能够有立足时代进行的当代环境,具有加强会计内控制度的意识。然而,从现实来看,各个事业单位的领导不仅不重视对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加强建设,还根本对其不了解、不认识。所以,财务部门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加强建设时,就缺乏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支持。因此,事业单位的有关人员对加强会计内控制度的意识较弱也是现阶段存在的重要问题。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的有效措施

由于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为了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为了能够建设更好的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促进事业单位有效性发展,就需要对阵下药,不断探索改善问题的有效措施,不断优化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体制,从而实现事业单位更长足的发展。

1、推进会计原始凭证的规范建设

要想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要想实现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规范化进行,就需要从会计的原始凭证抓起,严格审核各项凭证的内容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严格规定各项填写内容的有效性、明确性。所以,为了实现原始凭证的真实,就需要利用现代化的高新科技,利用电子技术,建立一套高效的智能数据控制程序,利用计算机实现对各种凭证的识别,从而在实现自动化、效率化的基础上,增加凭证的真实性,防止工作人员的有意或无意的疏漏。

2、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是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关键途径。所以,为了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内控有效性,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收支标准,制定完善的有效管理机制,合理的进行会计财务人员安排,实现高效的组织分工制度,并利用适合事业单位的财会软件,从而使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能够在一个较为良好的外部与内部行政环境下,实现内控制度的优化,使整个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能够在良好的制度保证下得以完善运行,进而使得整个事业单位能够在良好的内控制度下,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与单位的长足发展。

3、强化完善企业电算化内控制度意识

推进内控制度建设范文2

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概述

1.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的含义

讨论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首先要从风险的含义说起。一般来说,风险可以被认定为一种可以识别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的来源可以是技术、人员、经验、外部竞争对手、商业环境、经济法律环境等。有些风险的影响是负面的,而有些则会导致正面的影响,比如企业的机遇,或者是可以降低企业负面影响的事项。通常情况下,企业管理者都会对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事项有所警惕,因为风险带来的负面后果多是对企业具有破坏力的,包括资产流失、竞争失败、经营中断、法律诉讼、商业欺诈、无益开支、资产损失及决策损失等。

由于企业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1992-1994年期间,由于权责的不恰当分配,新加坡分行期货交易员从事日经指数期货套期对冲和债券买卖活动,形成巨额累积亏损,导致有200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于1995年被国际荷兰集团收购。同样,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是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的海外控股公司,其总裁擅自从事被母公司明令禁止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并欺瞒母公司,当该项投机业务导致巨额亏损时,才不得不报告给母公司出面挽救。

相关案件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启示,一是风险防范意识对企业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二是内部控制要以风险为导向;三是要建立健全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机制;四是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机制要不折不扣地加以执行;五是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机制需要监督检查。

2.内控项目背景介绍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9年10月,上海汽车向上汽通用五菱发来《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通知》,要求上汽通用五菱推进内控制度的建设、实施及检查监督工作。2010年4月26日,三项配套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也正式出台。

为了响应国家有关部委及监管机构的内部控制监管要求,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公司治理关键环节,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并长效促进公司战略的实现,公司决策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按照内部控制体系的要求有效运行各业务流程和相关管理工作。

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1.内控建设的框架、目标和原则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规定,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五项要素正是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的五要素,它们取决于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融入管理过程本身。其中,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决定了企业在道德标准、价值导向、品质方面的基调;风险评估指识别、分析相关风险,以求有效地管理风险以实现既定目标;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信息与沟通使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这是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正常运转的基本手段。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应围绕一定的目标进行,一般来说,内部控制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为合理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第二为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第三为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应按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等五项原则进行。

2.体系构建的一般内容及计划

具体来说,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建设主要从公司治理、管理基础、监控和公司具体业务两方面入手。公司治理及监控方面的控制建设,能够有效防范和解决上述问题,这部分的关键内容包括: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组织架构、信息系统、社会责任、发展战略和内部信息传递。不同的企业,具体业务虽不完全一致,但是一般来讲,均包括以下具体业务,如全面预算、合同管理、采购业务、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资金活动、资产管理(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工程项目、银行业务、证券期货业务、保险业务、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等。

2010年7月,上汽通用五菱计划成立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以推进内控制度的建设及完善。其中,领导小组以总经理担任组长、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主要业务部门总监任组员,负责内控建设的领导及推动工作;工作小组由财务总监任组长,组员由总经办、财务、审计及各业务部门组成,承担内控制度建设的牵头、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

总经办作为内控制度建设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协调沟通工作,包括建立相关的会议制度、召集工作小组会议、负责内控制度文档维护与更新等职能。总经办内部审计科、财务部内部控制科对内控制度的建设提供审计建议,承担公司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估职能。各业务部门作为内控制度的编制、梳理、完善的责任部门,按照内控制度规定的业务流程进行日常操作和自我监控,发现内控缺陷反馈给内控小组,并及时维护、更新内控制度。

在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根据需要,通过德勤中介机构对公司经理层、部门协调员进行培训,并获取德勤中介机构的咨询服务。坚持“以我为主、借鉴创新”的原则,稳步推进内控建设工作。

内控建设主要分三个重要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体系建设试点阶段,在财务、销售、采购、HR进行内控制度的编写、梳理,以满足内部控制的第一层次的目标。第二阶段:体系建设推广阶段,在试点阶段的基础上,向其他业务部门推广内控建设,以达到内部控制的第二层次的目标。第三阶段:持续改进阶段,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持续改进,以达到内部控制的第三层次的目标。第一、二阶段以项目组协调指导、业务部门参与的形式开展工作,集中力量构建内控制度。第一阶段运行方式为每半月组织项目例会,各试点部门每周提交周报,项目管理组每月提交月报。第三阶段以业务部门自我评估、审计部门审计测评为主导,推进内控的完善。

内控流程的编写审批流程主要按以下步骤进行:集中培训――确定标准模板――确定关键流程及控制――业务部门编写流程――业务部门组织初评――工作小组评审――部门总监会签――提请公司领导审批。

3.构建项目的报告与总结

经公司内控建设项目组和各业务部门近一年的努力,《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手册-1.0版》得以定稿并实施。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公司环境的变化,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建立强效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已日趋重要。《内部控制手册》作为公司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实质性抓手,为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层级和各项环节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框架,是识别公司经营主要风险、管理应对风险的关键控制活动,是优化公司重大决策流程、提高重大决策水平和执行、控制和防范重大风险的基础保障。

《内部控制手册》的实施仅是内控体系建设的起点。要建立强效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还需要结合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特点、风险状况以及环境变化,在运行过程中持续优化和完善。各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不仅应当反复学习,领会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将内部控制融入日常管理工作,将内部控制作为提升管理的有效手段。内部控制涉及公司各个经营方面、各个环节、各个流程、各个岗位,只有全员参与,多方配合,建立覆盖公司全部业务和运作流程的控制系统,使所有员工理解和执行相关制度,切实履行职责,才能真正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的维护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要求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订,但是这种完善和修订需要有一套较为严密的保障措施,以避免因完善或修订而对内控体系的正常运行产生负面的影响。

推进内控制度建设范文3

关键词:企业控制;制度建设;内部控制

企业运营模式随着市场化发展也在变化,尤其在互联网+模式冲击下,其内部控制也要接受改革,需将内部控制和自身发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只有不断地更新、改进,才能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全面助推企业的经营质量。通常,企业的内部控制由单位领导和全体的员工共同来配合完成,内部控制体系不是一蹴而就,需长期持续的改进,不断与社会发展现状相吻合。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的加强,有效地防范或化解生产运营中风险,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意义

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可形成有效的内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内控制度就形同是企业内部的法规,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由于企业内控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制度缺陷和流程漏洞影响企业的顺利发展和经营目标;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信息的质量,有效地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内控制度是建立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企业运营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可以有效地约束内部人员的职责和行为,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加强企业内人员的整体素养,避免员工犯错、犯罪的行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有着实际的意义。

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

由于老旧传统体系的影响,在现代化的改革中对于内控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全面,企业的管理者对经营风险认识不够深入,在经营管理上凭借着自身的权势、经验来约束员工,将员工排斥在内部控制的大环境之外。没有真正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很多企业对于内控处于表面状态,并没发挥其作用和效果。

2.队伍专业度偏低

企业内部控制缺乏约束机制,员工缺乏对于现代化管理的认识,专业队伍知识储备不足,人员结构层次不齐,内部控制专业度不够,难以满足内控体系建设和实施。很多员工还凭借着传统工作方式在进行管理,对于新技术、信息化的手段了解甚少,不能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还有一部分较传统的家族式企业,用人唯亲,阻碍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无法满足新形式下内控要求的管理能力。

3.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执行难

企业内控制度处于不完善的状态,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造成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困难,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管理和风险管理认识不够清晰,没有深入落实风险管理的关键节点,这也导致企业难以健全企业内控制度。纵然形成了较完善的内控制度,但由于管理者的疏忽或者不重视,也会造成执行不到位,对实际应用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仅以纸面形式或浮于表面执行,忽略了制度的控制和执行情况的深入分析,不能进一步落实制度合理修订。组织成员对内控的认识不足,懒散的工作状态,喜欢依照传统的观念和做法,对创新和改革变动,存在排斥和抵触的心理,直接导致内部控制执行力下降。不乏有一部分人,乐于寻找内控制度的不完善,从制度缺陷或漏洞中谋取不正当利益,实际工作中疏于严格执行,更无从谈及落实制度的健全或完善。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措施

1.内部控制意识要提高

企业管理者是内控制度建设得以形成和执行的主要影响者,应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要有对风险的认识和内控的意识,对于企业内部环境和控制制度的执行都要给予关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信息质量,避免徇私舞弊的现象出现。企业内部各层面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气息,领导层对内控的重视会逐渐的正面影响到各层员工,引导全员自觉遵守公司内部控制的要求,避免工作中的失误,提升整体职业素养,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2.企业员工素质要提高

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取决于整体队伍素质,通过对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意义出发,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职业素养,让员工参与到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各个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地推进目标的实施与执行。通过专项培训和沟通,提高企业员工的内控意识,有效地保障内控制度的顺利落地开展。同时,企业管理者更需要主动带领大家严格遵守、切实执行内控制度,有效地引导加强员工内部控制意识。采取不同的途径与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的培训,培养风险和内部控制管理人才,培育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3.导入风险管理,全员共建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生产经营及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导入风险管理文化,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强化组织队伍风险管理意识,倡导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全员共建系统、规范的风险管理机制;鼓励从流程和控制节点中寻找风险点,完善内部控制手段,从而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4.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可以提高大家对于内部控制的意识,在新的制度管理下,全员都需要切实的执行控制制度,企业的领导层更要以身作则地带动大家参与内控制度建设。定期组织内控制度的座谈与学习,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制度建设的热情;加强对内控制度的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督导,明确岗位责任分工,全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持跨部门互动协作,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促进组织体系相互制约、相互沟通、共同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和执行还不够全面,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也有限;而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我们不断地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加强对于内部控制的实施。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企业自身特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桂兰.新形势下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1):35.

[2]宗凤杰.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构想[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4):52-53.

推进内控制度建设范文4

内部控制是指在一个单位内部,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包括必要的制度和措施,旨在为实现该组织的某种目标而提供合理保障。内部控制的目标:一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二是维护资产安全;三是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四是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五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五十四所从2012年开始按照集团公司要求,探索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规范管理制度,要通过持续优化,使内控制度趋于结构更加合理,执行更加有效,并从风险控制角度出发,优化梳理,去繁就简,逐步健全内控制度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上下一致、各有特色的内控模式。根据全所管理框架,将内控制度体系框架设计为:横向划分成多个子体系,覆盖所有业务领域的各个环节,纵向划分为基本制度、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三个层级,覆盖所有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落实所有关键控制点的责任岗位。其中,基本制度是内控制度体系的第一层级文件,是制定管理办法层级、操作细则层级文件的基础和依据。管理办法是内控制度体系的第二层级文件,是依据基本制度建立的管理文件,是基本制度的细化和展开。操作细则是内控制度体系的第三层级文件,是依据管理办法编制的,指导具体操作的制度文件,由文字描述、业务流程图、内控活动列表组成。各所属单位按照所里的统一部署,建立本单位的内控制度体系,总体要求上与所里保持一致。

整体设计、全面梳理、整版。制度建设打破部门界限,由制度体系管理部门按体系要求统一组织梳理,改变各部门各自出台制度的“政出多门”的管理习惯。从内控整体角度系统梳理、分析、整合原有各项管理制度,对制度文件统一设计、统一编号、统一发文,规范同类同质业务流程,避免产生涉及同类业务的相关规定存在衔接不畅、有歧义等问题。

专职管理、克服“短板”效应的内控职能。设置内控制度的专职管理机构,负责统一涉及制度框架,组织起草、、贯彻、检查、修订内控制度。专职管理加快了推进内控制度体系化的步伐,避免了业务部门独立制定制度、独立解释制度的“球员兼任裁判”现象,同时便于推行风险管理理念、复制经验、克服“短板”效应。

把握好制度建设的思路和原则。继承性,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整合完善,同时将原来好的做法沉淀下来,加以发扬。

系统性,即内控制度必须涵盖所有业务领域。制度出台前做到系统规划,既重视制度系统本身的规律,又注意各特定业务间的关联,既构建企业层级的管理制度,又为各单位建立相应的操作细则预留空间。

合规性,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满足政府、监管机构和行业的管理要求。结合企业特点、管理发展趋势量身定制。

推进内控制度建设范文5

关键词:防范;保险案件风险;思考

一、当前保险案件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公司拥有约1.35亿份有效的个人和团体人寿保险单、年金合同及长期健康保险单;公司保险营销员达66.2万人;团险销售人员1.49万人;银行保险渠道销售网点达9.6万个,销售人员共计4.4万人。经营着大量金融资产和负债、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综合企业,其经营管理的特性决定了它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各类案件的发生,但从实际情况看,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1)内部控制意识不强,缺乏内部控制文化。目前,我们各级公司虽然对案件防范与内控制度建设有了初步认识,也认识到案件防范与内控制度是紧密相连的,内部控制目标需要各级公司管理人员和销售队伍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且各级公司内控文化并未真正形成,特别是在基层公司普遍还未充分认识到内控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更有的受短期利益驱动,存在重业务轻风险防范,无视正常的业务管控,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甚至把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对立起来。

(2)内部制度建设滞后,制度基础不牢。一是由于寿险行业特性和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监管部门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纷繁冗杂,且分散于各类文件中,缺少整合性,有的甚至还存在相矛盾的现象。二是内控制度的建设跟不上业务的发展,缺乏前瞻性,尤其是引入个人营销业务后各种因销售和服务中产生的各种风险未有系统性且切合实际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同时,内控制度过于程式化,缺乏可操作性。

(3)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一是基层公司由于业务压力普遍存在不认真执行监管部门和公司内控制度,从而造成各种风险存在。各职能部门既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者,也是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的主要检查监督者,有的存在重制度建设,轻贯彻检查的思想,而且出于自身利益,对查出的问题往往轻描淡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基层公司各类违规违章现象。二是由于基层公司监督内控人员严重不足,应付上级公司的预算指标和各种任务已疲惫,更没时间精力指导和监督销售人员履行内控规章制度。三是省市级分公司职能监督部门的再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审计、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公司的职能监督部门,由于独立性不足,查处问题受公司利益的影响和领导的制约,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不能做到严厉惩处,没有对员工产生足够的压力,造成内控制度的威慑力发挥不够。

(4)由人引发的案件比较突出。公司的很大一部分业务来源于人,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人人数众多,队伍整体素质良莠不齐,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流于形式,虽然公司出台了大量管理规定,但因监管环节松懈、执行不力,导致有些规定得不到很好落实,误导客户、侵占挪用保费、代签名等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销售业务员在解释条款时随意扩大保险责任,提高分红水平诱使客户投保,给公司的后续服务尤其是理赔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加之初期保险客户的信息不够完整和人的跳槽、离司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整体后续服务。事实说明,人在销售环节的违规行为,已演化成不得不重视的主要风险之一。

(5)对兼业机构的管控乏力。根据《保险法》及有关规定,保险公司作为被方,应当选择合信誉好的兼业机构并对兼业机构进行日常监管和业务指导。但事实上,由于近年竞争日趋激烈加上兼业机构为了获取利益最大化,不断向保险公司提出不合理要求,而保险公司为完成业务指标,也往往屈从于兼业机构的无理要求,更谈不上对其进行严格管理了。

二、防范各类案件发生的思考

寿险公司加强经营管理,完善内控机制防范和化解各类案件,坚守风险底线是确保寿险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重要一环,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中国人寿和树立中国人寿良好企业形象的需要。防范各类案件发生笔者认为应从以五个方面进行。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要把内控文化建设上升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层面,内控文化是内部控制的思想灵魂,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文化,是在当前新的形势和监管要求下实现精神上的“软约束”,是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一是倡导建立良好的内控文化。要把内控文化的建立与员工行为规范有机结合,合理确定经营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克服那种忽视公司永续经营的观念,把风险防范意识贯穿公司业务经营始终,牢固树立以效益为中心、依法规范经营、诚信服务为指导原则的经营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和用人监督机制。二是培养内控管理理念,增强全员内部控制意识。公司应通过宣传教育、学习培训等各种方式,向全体员工培养内控管理理念,尤其是加强对销售队伍的教育和培训,紧紧抓住规章制度建设这个中心内容,从程序上规范规章制度建设工作,使规章制度建设成为“内控严密”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三是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员工日常行为,促进依法合规经营。通过规章制度与合规文化的有机融合,将规章制度化为每个员工内心自觉的行为规范,增强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和亲和力,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基层公司柜面的应急处理能力,从本质上解决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强的问题。四是开展关键岗位日常检查和机动检查,发挥威慑作用,防范案件发生。

(2)制订规范的内部控制文件,推进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标准化。一是建立专门机构或指定职能部门并配置人员专门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制订与维护工作,以确保内控制度的统一性、协调性和连贯性。二是结合新的监管要求和新形势对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制订统一规范的内控体系文件。内控体系文件要覆盖公司的所有业务管理行为,指出每项业务行为的关键风险点。三是根据新业务发展和新情况变化及时对内部控制文件进行修订完善,以确保内控制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当前,一方面要以销售误导治理为重点,确保销售误导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要加强产说会督察管理,不断推进销售误导综合治理,促进公司诚信合规经营。

推进内控制度建设范文6

一、高职院校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内控制度,是指学校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有效、合法、完整,在校内职能分工基础上建立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措施和制度。高职院校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为:

一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客观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社会效应的同时,也应以实现一定的经营管理目标,从而为学校的持续发展积累基础。近几年来,在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的同?r,也出现了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财务风险。办学规模的急速扩大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多数高职院校为解决资金问题,大举外债,而巨额的负债却在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办学。为此,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发挥内部控制在避免浪费和损失、增收节支、降低成本、减缓财务风险等方面的突出作用,为高职院校办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是完善高职院校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高校的改革发展目标。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内控制度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现代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化的趋势,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加强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过程中,内控制度成为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管理制度要求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内控制度则是高职院校自我约束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必然要求。我国高职院校绝大部分属于国办,其资产均属国有资产。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院校存在着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等问题,要切实做好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就必须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四是预防高职院校职务犯罪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职务犯罪率剧增,据统计,北京市海淀区法院2004至2006年间所审理的高校职务犯罪案件就达20件,涉案人数28人,平均案件数以2.875倍的速度增长。而在南京,仅1999年至2002年间,高校职务犯罪案件就达21件。得到人们普遍赞同的是,要预防和治理高校职务犯罪,必须从制度上入手,完善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建立完备科学的内控体系,有利于在校内以职能分工为基础,形成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措施和制度。因此,加强和完善高职院校内控制度,有力防止职务犯罪。

二、高职院校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思路

(一)以增强内控工作人员素质为起点。人是管理中的关键要素。内部控制的运行过程以及效果的实现与人员能力素质密切相关。人是制度的执行者,内控制度再完善,若没有称职的人员来执行,其效果也难以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依据涉及内控职能的各部门、各岗位的性质和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人。尤其是一些专业性强的岗位,如审计、财务等,必须选用具备专业资格的人员。

(二)以明确职责权限为关键。高职院校各职能部门、各工作岗位应当有自己的职责范围,也享有相应的工作权限。这些职责、权限必须在制度上明确规定,使每个教职员工都熟悉和明确,对超越权限的经济业务其他人员和部门有权拒绝办理。

(三)以控制业务流程为抓手。高职院校业务既有非经济业务也有经济业务,高职院校应重点对主要经济业务流程进行控制。例如教育事业收入业务,是由收费人员、出纳和会计三人完成每一笔业务的,其业务流程为:收费人员收费时登录学费管理系统,并将学生缴费信息录入系统,同时机制票据一式二联交学生;学生持票到会计处制单交学费,出纳按会计所制记账凭证收款;学生再持发票联到学生收费管理人员处盖章确认;当天收费人员打印学生交费汇总表与会计财务系统中事业收入账进行核对,会计账务系统中的现金日报表和出纳现金库核对,无误后登记会计账。此业务是由三方共同经手完成的,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很快发现,从而达到了制约、控制目的。

(四)以严格会计程序为依托。会计部门是学校的综合核算部门,负责学校所有资金管理和经济业务的会计记录。因而,对会计的核算程序规定非常重要。正如此,国家不仅制定和颁布了《会计法》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制度,而且最近又制订并下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会计核算程序和控制规则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需要重视的是,会计的制证与审核职务应当分离,由不同的人来完成;会计审核岗位应有政策熟悉、业务素质高、敢于坚持原则的人担任;加强账务的核对工作,不仅上下级账务要核对准确,而且对会计部门内的明细账与总账,高等学校银行存款账与银行账等都要核对无误;对出纳岗位不得经管总账、会计档案、修改会计账、管理财务专用印章等限制做出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