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体育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教学范文1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07-01

高校教育工作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我国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我国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学生工作后良好身体状态的保持,关系到我国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更多的注重学生体育教学达标的教育,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身体素质以及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偏离了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必须根据教改后高校的教学目标进行改革,以此达到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

一、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已经开始逐步实施并完善体育教学的改革。但是由于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目标的根深蒂固,其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同时由于高校体育教师受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影响导致其创新意识不够,严重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开展。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对学生在校期间身体素质的培养,更是学生终身体育兴趣与爱好的培养,以此为学生毕业后的身体素质培养奠定基础,为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一)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改革体系,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改革体系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施的基础,其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必须认识到体育教学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对高校体育教学资源情况以及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论证,科学的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工作。高校应构建科学的教育改革管理架构,有体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牵头、组织体育教师对现代体育教学范式、体育教学理念、学生实际情况以及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等进行分析,明确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科学的体育教育改革体系,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二)根据现代体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身体素质的认识也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对体育运动缺乏基本的理论指导以及对良好运动习惯的认识,在日常的体育锻炼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是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的基础,其对高校学生毕业后的体育运动开展、身体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必须注重学生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注重体育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在理论教学中注重良好体育运动习惯重要性的讲解,培养学生对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认识,促进学生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

(三)以兴趣培养为基础,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的积极性

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基础,以此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枯燥、单板的教学方式以及单调的教训内容,以现代体育运动以及休闲体育运动为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爱好奠定基础。并以兴趣较为切入点,开展体育教学中的达标项目。以达标项目检验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并针对高校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情况进行综合身体素质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体育运动爱好的养成,促进学生体育运功参与的积极性

(四)注重多媒体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影响

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虽然在高校传统体育教学中也有所应用,但是其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由于高校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仅仅将其当做书本的另一种形式进行教学,没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多媒体教学范式的优势,运用其教学优势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注重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必须加强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其对体育教学理论、现代体育新兴项目的熟悉、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等知识的培养,以此为基础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由于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体育休闲项目成为了人们日常体育锻炼的首先,因此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时效性。增加爱高校体育教师对新兴体育项目的了解,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以此为基础开展体育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一生的体育运动爱好,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对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综合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其科学开展需要以院校牵头、全体体育教师参与、由体育教学改革小组进行汇总与推广。针对高校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改革,以此提高改革成效,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注重现代体育教学理念的发展与变化。着重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爱好以及良好体育运功习惯进行培养,以此为学生终身体育爱好的培养奠定基础,为学生终身身体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为提高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海龙.也论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J].教育资讯,2009,7.

高校体育教学范文2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而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要冲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发挥自己的特殊作用,从而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贡献力量。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体育法》的出台,以及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给学校体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生机。但是,由于高校体育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的束缚,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1.体育教学目标不清,学科能力概念不明。增强学生体质,一直是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然而这一整体目标一直未能有效地指导体育教学的目标设立,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雷同重复,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还是娱乐方法,是为了参加比赛还是考试等。

2.体育课内容设置缺乏科学性、健身性和实效性。根据苏州大学张宏成对1992年获国家教委表彰的体育课程评估优秀单位的16省市25所高校体育教学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基础课的教材仍集中在竞技体育项目上,其教材时数达到64.6%,健身、娱乐、民族体育等教材时数仅占15.24%,身体素质教材时数占20.38%。从中不难看出,高校体育教学盲目把运动技术传授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性的差异。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单一、枯燥、技术性较强而趣味不足,一些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因各种原因难以进入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不能满足学生现在的心理需求和未来的实际需要。

3.教学方法没有形成体系。体育教学方法长期受到运动训练方法的影响,大都以体能训练为中心,且体育教学模式老化,“填鸭式”、“灌入式”等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随时可见。多年来,这些陈旧的教学方法,既无新意,又无活力,只是强调技术教学,只顾片面追求运动形式,只以掌握运动技术为目的。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不向学生通告任何信息,有关大纲、教材、计划、进度不和学生见面,学生盲目地跟着教师学,被动地跟着教师练,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很多时候,我们的体育教学只是在让学生活动而已,达不到教学目的。

4.教学效果评价的局限性。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意识,加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体育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最直接、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在对教学效果评价时,往往局限于技术评价,表现为只顾眼前、不想将来,只顾有形的、不顾潜在的,缺乏对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培养的评价。

二、关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1.扩大理论教学的知识范围。长期以来,学校体育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相当严重。国家教委于199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理论时数是12%,比重偏低,显然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对知识需求和终身锻炼的要求,很多学生只了解高校体育教学目的、任务和一些简单的锻炼原则。高校体育改革的深入,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健康的身体,并掌握较多的体育理论知识。因此,高校体育工作者应加强理论研究,改变我国高校体育领域尚未形成具有鲜明系统思想的学术流派的被动状况。

2.普及娱乐、健身教育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健身为主,娱乐、休闲、兴趣为辅的多种课余体育活动,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追求自我健身的时尚。国民体育以健身为主,现已成为国家方针政策。目前,我国尚没有一本完整的健身教材,但可利用健身的项目和方法很多,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民间流行的健身方法,只要加以整理,就可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我国传统的养生健身内容与现代体育内容相结合,从而保证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机联系,使高校体育价值超出学生时代,而具有终身意义。

3.改革完善体育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就必须确定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即在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思想,逐渐建立以强身育人为中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破除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旧格局和旧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体育思想贯穿于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体育教学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和体育能力有充分的了解和正确的评价,使学生有身体自我完善的要求,让学生终身受益。

4.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师资素质。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师资素质,是深化中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总之,时代要求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我们要在不忽视运动技术教学的同时,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高校在稳定教师队伍和提高师资素质的同时,应进一步督促和资助体育教师加强理论研究,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估体系,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创造教育研究[M].1999

高校体育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走向;改革策略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大学生的健身功能、人文与心理培养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认识和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并给出应对策略和实施方法,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重点所在,也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关注所在。

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从整体方面看,学校的体育教学一直没有得到学生及学校相关领导的足够重视,与智育相比,还处于边缘化状态,更多的是将其作为学生的休闲娱乐。当前,许多高校存在体育指导思想与教学过程、大学生社会实际生活相脱节的现象,没有将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的理念贯穿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致使指导思想空设,新的教学理念不能被学生真实感受并得以贯彻实施。对于多数大学生来言,体育课程就是一门必修学科,顺利达标通过考试才是他们的关注点,反而将健身和终身体育这一教学根本给忽略了,致使许多大学生体育课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从教学和课程设置上来看,当前大学生体育课程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和关注度 一是课程设置单调乏味,教学程序僵化,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教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将以健身为目的的动作整齐划一,将重点放在了很多时候并没有实际意义的动作规范之上,带领学生不断地重复某一个机械动作,致使学生不能,更得不到自由发挥的空间,只能将训练视为考试必备,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大部分高校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仍是传统的教师主导形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而有些课堂组织则散漫无序,教师将器材和场地交给学生,放任学生自由活动。大学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设置目前还是以体育技能的操作为主,系统的理论知识讲解不够,加之大部分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系统性和逻辑性不强,学生很难形成系统化的体育理论。而以体育竞技、娱乐活动为代表的第二课堂也普遍开展不够,当前的众多高校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的复合式体育教育模式。由此可见,体育的精神并不能够体现出来,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不能够因为竞技体育而得到提升。

从教学理念来讲,体育教学没有考虑到对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提升的重要意义 当前许多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综合素质发展不够理想,价值取向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教学中经常是教师只强调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而对于学生健康的体育心态缺少重视和积极的引导培养。因此,教学理念不仅需要提高,而且从教师的数量上来说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大多不够。当前,许多高校特别是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软件和硬件都存在极大缺口,师资、器材、教学理念都急需提高和完善。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

学校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众多不足,需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做出应有调整和改革,以适应高校体育教学的新走向,完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最终目标。

加大体育教学新理念的宣传,从观念上改变体育课不重要的思想 通过普及“终身体育”教育理念,让广大的大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明确体育教育的多种功能,树立科学的大体育观念,使其从内心重视体育,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体育教学之中。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改变传统以单一体育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设置,丰富教学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方式方法,让大学生喜欢体育教学,享受体育教学。同时,高校要从制度和课程安排上体现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改变传统单一的考核模式,建立科学更贴合学生实际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理论知识的考察,更要重视学生以体育精神为培养契机的综合人文素质的考察,力求从制度上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好保障。

高校要根据学校实际尽可能完善学校体育教学的软、硬件设施 教育经费不能只注重传统科研项目,更要加大体育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提供给体育教师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教学科研机会;加大体育教育的各项投入,增加必备的体育设施,从数量上满足学生学习所需,增加学生锻炼场地,引进先进的教学软件,让多媒体教学像走进普通课堂教学一样走进体育教学,不再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传授,让学生从教学环境、教学场地上感受体育教学的精神和目的,力求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科学、系统、全面发展。

高校还要加大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积极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将其与我国当前高校及大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并形成具有我国时代特点的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在有条件的高校积极改革试点,然后推向全国,真正建立起科学丰富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真正体现大学体育教育功能的复合型和重要性。通过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尽可能丰富大学生体育学习内容,根据学生兴趣开设更多更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选修内容,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将健康教育、体育精神教育、体育人文教育等内容进行整合,努力建构面向未来的科学化的大体育教育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学习和借鉴当前世界先进的体育教育模式,将之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打破传统以训练为主的枯燥教学模式,开展以体育竞技活动为主趣味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多元并存的教育模式。通过开设丰富多样的体育竞技活动,使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逐步接轨,从小体育走向大体育,从学校体育走向终身体育。

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师和大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体,要明确高校体育课程的开设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更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深对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关注国内外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不断探索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努力改变原有教学模式的弊端,顺应并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韩彩灵.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反思与对策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3(11):65.

[2]杨家坤.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7(5):127-128.

高校体育教学范文4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促进;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为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基础作用,国家政府为社会应尽的职责包括最基本的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的公民,既是客体,也是主体;公共体育文化服务的体系构成不是福利型的,而是投资型的,采用联合的方式;公共体育文化服务的建设一定要有强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持,快速推进的法规;公共体育文化服务的管理与宣传,离不开公共的体育场地设施,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直接负责和重视。

一、研究背景

公共体育文化服务的探究,一直是研究者们追求的领域范畴,部分研究者从全民健身运动的角度进行分析,部分研究者从市场经济投资角度进行探索,部分研究者从体育教学所涉及的专业学科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高校体育教学提升体育文化发展的创新性进行研究。

二、高校体育教学促进体育文化发展的意义

(一)加快全民健身运动的实施

体育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对体育文化的宣传与建设;使大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术技能;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在《体育颂》中热情赞美体育文化,称其是勇敢、美丽、活力、艺术、和平、正义、乐趣和荣誉的化身。当今的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更重视生活审美情趣的提升,校园文化可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大学生在校园的体育教学中,喜欢看比赛,比如说看世界杯,看奥运会,看亚运会等大型的比赛,关心体育赛事的更新与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满足学生在这一方面的需求。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提升,更好地促进体育文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与创新。

(三)促进体育文化的建设

校园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社会,是学生的教育社区。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分子,校园文化是由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所组成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健康的学风,积极向上的校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体育教学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环境中,可以使学生展现出阳光的,积极向上的,形成良好的学习观,生活观,价值观。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全面提高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技术技能,以及专业的技战术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巩固加强。学生自身的能力,竞争意识,顽强的集体主义观得到提升,这样的学生在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中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

三、高校体育教学促进体育文化发展的措施

(一)对体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传统的体育教学与现代的体育教学,其教学理念要时时更新。在现在的体育教学中,要体现体育文化的内容,在相关政策法规的正确指引下,体现体育文化的特征和特点。在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中必须重视体育文化的持续性和发展性,使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终身体育的锻炼中来。在大多数高校中,只是在大学1、2年级开设大学体育,到四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更需要教学的训练与指导,这就需要体育教学理念,把体育教学的教育性持续到整个大学生活中,更好的理解与传播体育文化,并促进更好的发展。

(二)在体育教学的指导下,举办学生体育文化节

举办体育文化的对象包括全校教职工和学生,以健康为宗旨,包括大众体育、竞技体育、健身体育,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在文化节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平台中来。在举办的大学生体育文化节中,根据学校的情况,相关的领导给予支持和帮助,提高教职工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体育明星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尽量多的举办不同级别的体育赛事,丰富广大师生的体育文化生活。

(三)创办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

在校园生活中,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是提高学生的交往组织能力,加强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的沟通延伸。拓宽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体育文化的内涵,加速校园文化的发展,是当今体育教学对体育文化发展的直接作用的体现。在校园中举办各种体育比赛,体育知识竞赛,知识讲座,拓宽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识和储备。除此之外,根据当今发达的网络,充分利用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宽度,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网页等更快更好的丰富体育文化。

(四)加强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是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文化的基础,近年来,各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体育教学的需求也要有所提升,为了更好的促进体育教学的开展,教学效果的更好实施,教学目标的更好体现,体育文化氛围的更加浓厚,这就要求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设备、以及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四、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从一定范围内可以说教学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引领时代潮流的,最终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岗.体育文化的真实[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2]秦立凯等.从文化传承创新视角审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

[3]胜刚.对“文化”和“体育文化”定义求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6)76-78

高校体育教学范文5

一、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转型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产、学、研”的融合,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理论的地位和作用也应该在改革中得到保证。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注重实践,实践在教学中比重相当大,因此,在改革中,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然后在实践中分析总结,形成新的更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实现“产、学、研”的融合。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调整个人动作和姿势,在调整中不断和所学理论知识比较,最终掌握一套更适合于自身的新的动作规范,同时,形成一套新的学习理论和心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学生体育水平,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激情,最终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过程。

二、利用自身优势,引进企业进驻高校

“产、学、研”融合的重要一环是产与学融合,这也是目前高校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高校教育都是在课堂和实验室进行的,完全和时间生产脱节,所以大学生毕业之后,需要几个月实践培训才能真正参与生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应届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于是,要实现“产、学、研”融合的目标,把课堂搬进企业,需要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因为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因此,各高校要改变校园现状,把企业引进高校,让校园变成企业,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参与企业生产。只要这样才能满足产学相融的改革目的。但是,如何把企业引入高校又成为高校进驻的一大难题。很多企业对生产规模、生产环境、企业效益等都有各种限制,这些条件直接制约校企合作深化。不过,高校体育教学以及体育行业自身的特点为企业进驻高校创造便利条件。健身房、瑜伽馆等体育类公司因为办公场地小、设备价格相对不高、消费群体广等特点,非常适合进驻高校校园,而且这些企业因为高校学生本身是他们的潜在客户,也普遍存在着进驻高校的意愿。企业进驻校园,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场所和设备,大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更好地融入企业中,参与企业经营与管理,成为生产的骨干力量。通过这样的模式,学校、企业和学生能达到一种三赢的良性循环模式,能实现校企合作的长久发展。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才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实现和社会的无缝对接。

三、注重师生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层次推进

高校体育教学范文6

关键词:休闲体育;高校体育;体育教学改革

目前,休闲体育已经发展成社会体育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且广受人们热爱,高校作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如何激发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树立良好的体育观念等是值得高校深思的问题,休闲体育具备的自由性、愉悦性等特征可以增添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因此,休闲体育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一、高校休闲体育的特征

1.休闲性。休闲体育是基于闲逸时间开展的体育活动,是高校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生活的前提下利用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所进行的活动,前提条件在于时间的休闲性。

2.娱乐性。相比于竞技体育而言,休闲体育具备自身特殊性,它所展现的是安逸、舒适、愉悦的情怀,没有竞争性,所以它不需要基于竞赛取得成绩,也不需要遵循规律进行强度练习,而是依据自身兴趣爱好自主追求身体放松。

3.健身性。休闲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体质与放松心情,从活动成效而言,个人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健身成效,即一般情况下,健身成效会随着个人兴趣的提升而提升。

4.自主性。休闲体育是不拘泥于固有模式的活动,学生可以自主参与,没有统一的准则与规范,只要能够达到休闲体育活动目的即可。

5.社会性。休闲体育活动参与的人数较多,因此在实际活动中创建的信息包含着一定的社会学意义,如人际关系交往方面则较好地展现了社会性。

休闲体育活动可以满足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自在高校实行以来,丰富了体育内容与校园文化,使高校学生感受到心情放松、身心健康的体育教学过程,掌握部分健身方式,从而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基于休闲体育视角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尤为重要。

二、休闲体育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1.创新教学理念。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过于注重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灌输与培养,但这已经难以完全满足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实际需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升,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学生同样需要一种体育模式愉悦身心、幸福生活,而休闲体育可以较好地满足社会培养人才的实际需求,逐渐发展成为高校w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高校需要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及时适应新变化,无论是教师还是领导都需要深刻认识与了解休闲体育的重要性,并将以人文本的理念视作体育教学的终身理念,充分发挥休闲体育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形成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休闲体育教学内容。

2.丰富教学模式。休闲体育属于一种实践活动,只有具备正确的休闲体育意识,高校学生才能主动接受休闲体育教学,并自发参与到活动当中,但此目的需要基于多种教学模式得以实现。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适当介绍休闲体育项目,使学生耳濡目染地先对休闲体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教师可以基于理论知识灌输模式,引导学生接受与理解休闲体育理念,深刻认识到体育是一种较为重要的休闲方式;最后,高校诚邀一些专家来校开展讲座,着重介绍与讲解体育项目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接受休闲体育模式。

3.选取贴近实际教学内容。不少休闲体育活动都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高校需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自身与学生发展实况的基础上选取合理有效的项目。例如,北方地区的高校可以选取滑冰等项目,南方地区的高校则可以选取划船等项目,这些项目的选择都与地域实际息息相关,既与传统体育项目存在差异,又不需要创建过多的体育基地,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体育教学,可以享受自然,愉悦身心,提升休闲体育活动成效,加之休闲体育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只要可以愉悦身心即可,所以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改进项目,依据休闲体育特征选取教学内容。

总而言之,休闲体育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在实际改革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既需要结合实际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意识、创新教学内容、培养优质师资,又需要进一步分析与探索,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