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人类生活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与人类生活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与人类生活论文

化学与人类生活论文范文1

所谓渗透,就是在进行相关课程教学时,对教学中涉及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内容进行及时的、适当的知识加深、更新以及思维拓展.通过画龙点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既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食品安全教育,又不对紧张的教学时间安排造成新的冲击.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知识,强化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1.1有机物对食品的污染

食品的化学污染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食品污染问题,如农药、添加剂、包装材料等都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教学过程可以根据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有机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并告诉学生化学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危害.比如,在讲烯烃的化学性质———聚合反应时,可以插入包装材料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内容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作为包装材料,聚乙烯、聚丙烯比较安全,而聚氯乙烯单体———氯乙烯不仅具有麻醉作用,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以此说明如果食品包装材料选用不当,会造成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再比如,有些不法商人为了提高食品的色泽,吸引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可以此例引出偶氮化合物的学习,并介绍一些天然食用色素如辣椒红素等.在有机化学中,类似的例子很多,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有机化学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效果

.1.2食品污染的危害性

食品安全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它所形成的困惑已经将人类包围.然而,人们却忽视它的存在,并且将这种威胁置之度外,这与人们的错误观念和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以及对食品污染危害的认识有关.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食品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防范,从而增加他们的忧患意识,消除食品污染带来的隐患.曾经震惊世界的日本公害事件“水俣病”,原因就是汞在水体中通过食物链逐渐富集,最后危及到人们的健康.把这个事件与乙炔水合反应结合起来,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乙炔水合反应的学习,另一方面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食品污染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例如,2006年9月,上海300多人因食用猪肉、猪内脏,出现肌肉震颤、头晕、呕吐、心悸等中毒症状,后被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确认为瘦肉精中毒.如果在胺类化合物的学习中插入瘦肉精事件这一生活实例,讲述食品污染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害,更容易增强学生的食品忧患意识和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1.3食品营养卫生知识

在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同国民对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重视程度以及国家对国民的食品卫生教育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渗透.比如,苯并芘是一种由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是含碳染料及有机物热解的产物,具有强致癌性,在烧烤、燻制食品如烤鸭烤羊肉串中含量较多.对于苯并芘的危害可结合芳香烃的学习,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习惯,以减少致癌物对身体的侵害.在蛋白质一章的学习中,以阜阳空壳奶粉事件为例,让学生明确认识到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密不可分,如果食品的营养成分被破坏或营养成分缺乏,即使不受到任何污染,它同样会危及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通过这些知识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杜绝陋习,改变不良的食用方式,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以防止学生在食用时或食用前的处理不当造成食品污染.

2进行专题知识讲座

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的食品安全知识,是有机化学与食品安全融合、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但这只是一些零星的、分散的知识,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识缺乏一种整体感.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由零星、分散走向整体、统一,在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应对同类食品污染物进行归纳总结,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讨论有机化学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学生对该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提升食品安全防范能力.

食品的有机污染物很多,通过调研我们得知,有毒重金属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对食品的污染日益严重.由于重金属常以慢性中毒的隐蔽方式危害人类,因此常被消费者忽视.而在有机教学中,重金属往往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有机反应中,为了引起学生对重金属这一重要食品污染因子的重视,我们以曾昭琼主编的《有机化学》为教材,将涉及到的有毒重金属的有机反应进行总结.以此为平台,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专题讲座.相关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重金属汞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重金属铅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重金属镉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锰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铬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砷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等.通过专题讲座,学生关于重金属对食品安全的危害有了一整体的认识.由于我们在讲座中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学生反应强烈,在进行激烈讨论时认为有机化学就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如环境、食品安全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发展绿色化学,消除有机反应中的有害因子,改善我们的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现状.

3课外讨论及小论文撰写

通过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渗透以及专题讲座的途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但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的限制,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同时,学生在上述途径中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处于“被动”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主动来认知食品安全知识,从更深层次认识到食品安全产生的危害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课外讨论及小论文撰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能够弥补前两种途径的不足,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教育与有机化学教学的融合.

课外讨论和小论文的具体实施过程是: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有选择地布置课外讨论作业,可以是具体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范围,让学生根据相关的内容进行课外讨论或撰写小论文.如2011年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塑化剂风波,我们将其融入酯类化合物的学习过程,因为塑化剂的化学本质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为了使学生对塑化剂用途、危害有更多了解,我们让学生撰写与塑化剂相关内容的小论文,学生完成得很好.他们不仅通过文献资料对塑化剂的化学本质、种类、在工业上的用途、被用作起云剂的原因、对人类的潜在危害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总结,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有的学生在论文中提出:既然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酯,那我们在实验课上所制备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不是也有起云剂的效果?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是否也可以?有的学生还设计出相关实验来揭秘商家加入塑化剂的目的.更有的学生从塑化剂偶然被发现,感觉到化学专业的学生担负着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任,因为有机化学中涉及的波谱分析是现在质检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学习卤代烃融合塑料的相关内容时,要求学生收集资料,讨论塑料对食品安全影响.结果,同学们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讨论,认为塑料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之一在于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在焚烧塑料时,易产生世纪之毒“二恶英”,只要吸入一点点,就可以造成各式各样的文明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过敏、不孕、癌症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塑料在800℃高温情况下销毁不会产生二恶英,提出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课外讨论和小论文撰写,对食品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起了学生将来从事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热情.因此,通过课题讨论,也间接培养了“专业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类似小论文撰写和课外讨论的内容还有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和危害,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4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众所周知,我国食品安全状况非常严峻.严峻的食品安全状况和国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低下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改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但是,在我国由于长期缺失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与普及,造成了国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缺乏,食品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从而导致了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提高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对民众宣教食品安全知识.该课题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渗透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平台,将了解和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宣传,让更多的民众来关注食品安全,从而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基于此,我们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开展了食品安全知识宣讲社会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成效.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同学们积极将课堂上了解到的以及自己通过文献资料收集而来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在宣讲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使有机化学教学与食品安全知识有机融合;另一方面,使更多的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为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做出贡献.

5总结

化学与人类生活论文范文2

一、树立关注科技、社会、生活的意识

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新型能源、金属材料、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最新的化学科学知识、科研成果,充分展示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介绍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特性及其主要功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剖析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人类生存造成的严重影响,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深入思考如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重视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重视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基础。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富有知识的地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的控制者,学生处在待加工的地位。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立性;教学要充满热情、激情,学会欣赏、倾听,育人要倾注真情、友善,学会宽容、期待,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构建流畅自然、精彩纷呈的生活化课堂打好基础。

三、拓宽智能结构,开放课堂内容

拓宽智能结构,开放课堂内容,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源泉。教材内容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要拓宽智能结构,具备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广博的数、理、生学科知识,丰富的资源、环境、人口等社会性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要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适时引入与人们衣、食、住、行和科技、社会等相关的知识,丰富和补充现有教材,使生活化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在学习“乙醇”知识时,学生在课外自主探究“酒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了解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饮酒的利弊;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乙醇在催化剂存在下被氧化成乙醛、乙酸的过程、特点,从而解释过度饮酒对人的危害;通过资料检索,认识酒文化的发展历史、乙醇燃料在新能源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这样,将生活经验升华为化学知识体系,以化学视角审视乙醇在解决能源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既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又拉近了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四、优化教学方法。突出知识应用

优化教学方法,突出知识应用,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保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讲授教材,而应看作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摒弃唯书是教、照本宣科、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的做法,突出知识应用、思维引导、方法点拨、能力培养,保证生活化课堂的实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寻找化学实验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探索进行“并进实验”教学。例如:学习“卤素”,在并进实验中增设“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测定”的生活科学实验;进行“葡萄糖”教学,在并进实验中增设“糖尿病人尿糖的检测方法”的病理检验实验;进行“蛋白质”教学,增设“纯棉纤维、纯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的检验方法的比较”等与生活相关的实验。这样可将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实验原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感到化学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其探究化学的兴趣,较好地落实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五、拓展课堂时空,抓好评价反思

拓展课堂时空,抓好评价反思,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补充。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化学教学的目标、维度、功能都在发生变化。构建生活化课堂,要拓展教学时空,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教师要养成关注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通过文献资料、报刊书籍、网络媒体等了解化学科技动态;引导学生深入科研单位、实验基地、厂矿企业、生活社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以调查报告、小论文、实验报告等形式呈现学习活动;把对教学的评价反思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评价反思课堂教学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否更多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是否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化学与人类生活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做什么样的人,使学生形成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任何教育都回避不了的问题,而且是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科学技术既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给人类带来问题甚至灾难,只有依靠人文精神才能驾驭科学技术,使之为人类和为社会服务。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教材中存在着丰富的人文素材。

“人文为科学导向,科学为人文奠基。科学与人文的主要关系即如此。”科学文化中含有人文文化,人文文化中含有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脱离将带来的弊端是:科学技术将不是造福人类而是带来危害;科学发展将不是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是造成新的矛盾和冲突;脱离人文精神的科学教育不利于高素质人的培养,会出现有知识而无文化的现象。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教材中存在着丰富的人文素材,物理学具有双重功能, 物理学既是科学,也是文化。物理学不仅有传播自然科学知识的功能,而且有社会教育和思想文化功能。物理学中有一套最全面最有效的科学方法,实践证明,把这套方法运用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乃至社会科学,都是卓有成效的。在教育中,对于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物理课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1 结合教材在教学中以人为本“授人以渔”。(人文精神的根本体现)

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人来培养,就要求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和结合贯串到所有课程教学中去。是“灌输知识”,还是“点燃火种”?长期以来,我们更多的是把学生头脑作为容器,一味“灌输知识”,而不是去点燃学生头脑中火种,启发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知识原本应在教育中起到开启心智、陶冶性情的作用。

如果获取知识仅基于实用、求职、甚至功利的目的,那么就会失去知识的内涵和魅力,造成一些学生对所学课程毫无兴趣,不想学。甚至变为一堆苦燥无味的公式,成为获取高分的手段,培养出“有知识无文化”的人。以知识为载体,通过对重大发现(或发明)过程的介绍,向学生传播著名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分析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能适应新世纪迅速变化和剧烈竞争的创新人才。例如在讲电流磁效应时,从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奥斯特信奉康德哲学,认为自然界各种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1812年他发表了论文“关于化学力和电力统一性的研究”,深信电和磁有联系。从一次演示实验中磁针‘晃动’发现电流磁效应。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在讲述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故事时说:“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其实,教会学生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其适应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这也是我们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探索和提出狭义相对论的过程中,除了他在科学上刻苦钻研外,更重要的是他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注重实践,敢于向权威挑战。因此在教学中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和结合贯串到课程教学中去,不仅可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且学会用联系的、变化的、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如何体现在教材和课堂教学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有好奇心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教育需要兴趣和激情)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学生问丁肇中教授:“您为什么化大力气去探索宇宙中的暗物质?”丁回答:“我有兴趣,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丰富人类知识宝库。”法拉弟从化学转到电学。德布罗意从历史学转到物理,就是有兴趣。靠什么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是要从物理学之外的东西,要靠物理学本身的魅力来感动学生。物理学是非常吸引人的,可是很多学生感觉物理学非常枯燥,主要是没有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的魅力,或者是他不懂,只能是背公式,越学越可恼。要让学生有兴趣,需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学的精髓,这要靠老师用自己的科学激情去点燃学生的热情。讲物理学发展的艰难、曲折的过程,讲科学家的真实感人的事例(必须从中点出科学思想、方法或科学精神);讲物理学与哲学关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尤其联系高科技中的应用、联系与社会有关问题。如联系生活中的物理、航天技术、各种电磁波应用、现代光学应用、激光技术、X射线应用、放射性应用、能源与环境等等。讲电势差先问为什么高压线上,鸟可以站人却不行;讲热传导时,先问半瓶开水易凉还是满瓶水易凉。以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惯性后,我们可以提到,交通规则中严格要求骑摩托车或乘坐摩托车时必须戴上头盔,这是因为在交通事故中一旦头部受到强烈撞击,脑髓就要撞击颅骨内侧,因此很容易引起脑震荡和脑血肿,即使颅骨不破裂,脑髓也会受到损伤。通过惯性学习,使学生在安全知识方面也获得相应的收获。

善用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好的语言表达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美的意识。它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一种彰显。普朗克是现代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他在晚年回忆他的中学物理老师是这样教“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泥水匠辛辛苦苦地把一块沉重的砖头扛到了屋顶上,他所做的功并没消失,而是储存起来了,或许多年后这块砖松动了,不幸落到了一个人的头上。”这是多么生动的教学啊!难怪普朗克到晚年还记忆犹新。

3 树立楷模,科学事迹激励人心(走上成功之路必须具备的高尚品德)

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奉献精神给人以深刻启迪。布鲁诺在被火烧死前的震撼人心的话语;牛顿在被一个苹果砸到后悟到万有引力定律那一瞬间的热泪;贝克勒尔被放射性灼伤的胸口;居里夫人那送给女儿玩耍的诺贝尔奖章,在艰难工作条件下,一生奉献给放射性研究。发现镭后,不要商业性专利,让镭为全人类服务。在科学史上,每一位科学家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感动世界的精彩。而这可以让我们在物理课堂上进行讲述,用伟大的人性之光感染学生。

在对待科学成果的态度上也包含人文精神,我们应坚持真理,颂扬“创新”,造福人类。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对科研成果的利用上,是造福人类还是危害社会例如:核能利用,放射性应用……现代物理学和高科技的发展也需要一个优良的人文环境。

总之,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以文教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教育渗透要象血液通过毛细血管送遍全身,不能额外进行注射。爱因斯坦说:“无论多么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是不行的。”渗透应该在学生不经意之中完成。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内容和物理学科内容结合起来,下点功夫,动点脑筋,一定会达到渗透的最高境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赵凯华主编,《物理学照亮世界》

[2]爱因斯坦文集

化学与人类生活论文范文4

关键词:教育改革 毕业选题 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241-03

21世纪,生命科学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活跃的学科,其涵盖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包含能源、环境、人类疾病等各个方面。生命科学的研究相当广泛,从微观到宏观等各个方面都涉及到了生物学的存在。微观方面包含了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等;宏观方面包含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甚至生态环境。2015年所评选出来的全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中,多项成果来源于生命科学领域,包括美国癌症基因图谱的完成、调控细胞衰老的关键开关以及可能遏制艾滋病感染的新疫苗的发现等,这些成果为相关疾病的干预及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标以及可能的干预途径。生物学专业学生本科阶段的基础学习以及兴趣培养对于其以后在该领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指导本科生对本科毕业论文顺利进行正确的选题、执行以及撰写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学科学研究的兴趣以及探索生命科学未知领域的热情。这对于培养生物学专业领域的创新性人才至关重要。

1 生物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学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对科学研究的第一次探索和尝试,是对本科基础理论知识的总结和升华。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生物学本科生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所掌握的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提升了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其创新能力以及综合技能,是生物学本科教育环节所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然而,本科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的意识淡薄,认识不到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敷衍了事,造成了抄袭以及伪造数据等现象的发生。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学生在刚开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经验和理论储备,遇到问题束手无策,很容易使自己产生退缩和懈怠的心理。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时间一般较短,为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而本科最后一年是学生心理较为脆弱的一年,面临着未来人生道路如何选择的关键问题,所以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毕业论文中,造成毕业论文完成期间敷衍了事,甚至伪造数据。部分学生认为以后不会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可有可无,不能正式对待本科毕业论文。

教师的监管不力,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多数的大学教师自身承担着科研和教学的双重压力,导致时间不够充裕,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学生和老师的沟通少,导致其问题积压较多,造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加重了其不愿与教师交流的心理,最终导致了学生不能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论文。

学院的监管力度不够,考核要求较低,导致学生和指导老师产生敷衍了事的心理。生物学本科学生面临着继续深造或从事科学研究或本科毕业直接工作的关键问题,如果不能在科研上给予其正确引导,很可能流失部分科研界的优秀人才。一旦科研人员产生敷衍了事的心理,会给以后学生的科研道路造成影响,引起科研的不正之风。

总之,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生教育逐步从精英化模式转变为大众化模式。本科生数量逐渐增多,教师资源的不足以及教师科研工作的压力造成其对学生的监管不力,部分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在高等教育中可有可无,这些原因造成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严重下滑。

2 提升生物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体系建立

近年恚该院提升了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监管力度,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的一对一指导,加强了教师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引导以及完成过程的把控,帮助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期间养成独立自主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于科研的兴趣与热情,勇敢面对科研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取得了较好地改进结果。

督促学生熟练的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本科阶段理论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包含生物信息、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3个专业,其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涵盖了从普通生物学到专业书籍等多种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全面的生命科学框架,广泛地了解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大到生物界的分类,细微到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以及DNA的结构和功能。这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科学的本质,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

化学与人类生活论文范文5

认识生命有了新突破

分子生物学告诉人们,所有的答案都在基因和基因组里。能否在实验室构造具有生命特性的细胞一直是生命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挑战。

时至今日,科学家已完成了病毒、细菌等物种的基因组设计与构建,相关人工合成的基因组能正常地完成自我复制和繁衍等生物功能。

创造一个人造的真核生物则是造物的新高度,因为真核生物是生命的高级形式,人类也归属其中。生物界最重要的分类依据就是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来区分的。

酵母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发馒头、酿酒均是靠这种微生物来实现的。为何要选择酵母作为人工合成的首个对象?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大基因理事长杨焕明说,人类对于生命的许多里程碑式发现均是通过研究酵母来实现的,因此,对于酵母合成的突破,比以后植物、动物包括人类的任何一个突破都更加重要。

“过程就像搭积木”

此次研究的参与者、深圳国家基因库合成与编辑平台负责人沈h说,研究人员使用电脑程序设计和编写了酵母的遗传信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将这些遗传信息以DNA的形式合成出来,“过程就像搭积木”,然后放入酵母中替代原来的DNA,而酵母能继续保持活性。这样,酵母的所有生命活动都变成了由人工设计合成的DNA控制,成为一种人造生命体。

对于酵母染色体的人工合成,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戴俊彪做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生物的细胞就像二手房,最开始我们对房间的内部结构,比如梁柱的位置、电线铺设走向等一无所知。后来人们掌握了基因组测序技术,这就好比我们可以知道房间的内部结构,而人工合成意味着我们可以改造房间了。”

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化学与人类生活论文范文6

(全日制本科生)

毕业设计题目: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专业带头人:

二级学院:

撰写日期:

评阅人:

教务处制

化学与人体的健康毕业论文设计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这一说法,无论是百姓还是帝王贵族,无论是茹毛饮血的原始人还是丰衣足食的现代人,在人类的进化的各个阶段,食品都是不可缺少的头等重要的生活原料。在维持生命和健康时,人们需要从外界摄取足够的食物以获得营养和能量。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不仅要使自己吃得饱,而且还要让自己吃得好,要从营养角度进食,要从健康角度合理调配食品。而化学不仅能给人类提供增加食物的手段,还能帮助人们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等有关知识。

关键词:营养、健康、化学、微元素、食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吃什么?怎么吃?色香味如何权衡?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从何处摄入更好?有何作用?等。这一类关乎到身体健康的问题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以上部分问题进行一些阐述。

人们为了维持生命与健康,必须每天从食物中摄取一定量的营养物质,这些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营养成分被称为营养素,包括:水、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和无机盐,它们被称为六大生命要素,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糖为人们生命和活动提供热能,又称产热营养素。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不仅常常溶解一些可溶性物质,例如糖类和盐类,形成液体,还与蛋白质、糖类分子的亲水基因结合成不能自由运动的结合水。水作为一种溶剂,有利于消化作用,水可帮助咀嚼,使食物变软,在消化道内顺利移动;另外,水可以将营养素转化为溶液状态,人体吸收后经过肠壁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细胞内的一系列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水是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同时也是生活物质本身化学反应所必需的物质,水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水是生物体不能缺少的物质,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日常饮水时,要多喝开水,不要喝生水和未煮开的水;要喝新鲜开水,不要喝放置时间过长的水;要定时饮水,不要只在口渴时才想起喝水。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生长、发育、运动、遗传、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人体组织蛋白质不断分解为氨基酸,又不断从食物提供的氨基酸和组织蛋白质分解的氨基酸中合成补充,因此,每天必须供给一定量的蛋白质,以保持体内蛋白质的动态平衡。

一个人保持健康所需的蛋白质量依年龄、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而定。我国大众膳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从禽、蛋、肉类、鱼类、奶类、豆类、蔬菜中获得,谷物类食品蛋白质含量不高,但作为主食也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必须保证每餐都要有一定质和量的蛋白质,且要注意事物的合理搭配,不能偏食和滥食。

脂肪既是机体细胞建成、转化和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又是含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人体脂肪含量随着营养状况和活动量的多少而有所变化。饥饿时,能量消耗,体内脂肪不断减少,人体逐渐消瘦;反之,进食过多,消耗减少,体内脂肪增加,身体逐渐肥胖。脂肪的主要来源是烹调用油脂和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

油脂在生命运动中十分重要,是人类饮食中发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它具有提供能量、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根据我国的经济状况和饮食习惯,建议脂肪的供给量应占总热量的15%~25%,相当于每天每人摄入30~50克脂肪(包括烹调和食物中所含的脂肪)。为了防止必需脂肪酸的不足,膳食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应占总热量的1%~2%,胆固醇的摄入量应在300毫克以下。另外,由于脂肪过高会引起肥胖、高血压及冠心病,因此生活水平较高、活动少的中老年人,其脂肪摄入量应适当减少。

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除纤维素以外,一切的糖类物质都是热能的来源。糖是产生热能的营养素,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16.7KJ能量。神经系统中所需能量的唯一来源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它使人体保持温暖,人们常说“吃饱了就暖和了”就是这个道理。用糖供给能量,可节省蛋白质,从而使蛋白质主要用于组织的建造和再生。人们膳食中糖类主要来源于植物类:谷物、豆类、薯类、蔬菜、水果等;在动物类食品中各种乳制品和动物肝脏也是糖类的主要来源。糖不但是食物,而且可作为佐料,调节食物风味,增加食欲,故而人们都特别爱吃甜食。

但糖和甜食都不宜吃得太多,尤其是对糖尿病人,有可能会起反效果。平时饮食中糖类摄取过多,容易导致糖尿病、肥胖、心脏病及高血压。所以,为了身体的健康,应合理膳食,适量摄取。

维生素与蛋白质、脂肪和糖不同,它在人体中既不能产生热量,又不参与人体细胞、组织的构成,但是它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祛除某些疾病,并能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人体缺少维生素,新陈代谢就会发生紊乱,就会发生各种维生素缺乏症。比如说,缺乏维生素A,就会导致维生素A缺乏症,其典型缺乏症为干眼病和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会有神经炎、脚气病,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缺乏维生素B2,会导致口腔溃疡、皮炎、口角炎、舌炎、唇裂症、角膜炎等;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还会使抵抗力下降;缺乏维生素D时,儿童会患上佝偻病,成人则会患上骨质疏松症;缺乏维生素E,会导致女性不育、流产,导致肌肉性萎缩等。维生素既是营养品又是药品,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除维生素D外),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各类食物的维生素的种类数量差异很大,而且有的维生素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在食物加工、储存和烹调中受到破坏,因此合理地选择食物、正确的储存、加工和烹调,对人类获得必要的维生素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人体对各种维生素需要量不大,只要注意平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一般不会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人体内各种元素中,除碳、氢、氧和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出现,除此之外,其余各种元素都统称为无机盐。体内无机盐仅占人体体重的4%~5%,但却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无机盐的含量随人的年龄的增大而增多,胎儿每千克体重含无机盐21.95g/k,而成人的则为42.67g/k。无机盐分布在各个组织中,以骨骼和牙齿为最多。其中含量较多的有钙、镁、钾、钠、磷、硫、氯七种,称为常量元素;其他元素如铁、铜、碘、锌、锰、钴、钼、硒、铬、镍、硅、氟、钒等元素由于存在量极少,故而称为微量元素。

无机盐是人体的重要的营养元素,但无机盐不能在体内合成,只能靠从食物、饮用水和食盐中摄取。由于新陈代谢,机体每天都有一定量的无机盐丢失,所以人类必须从食物和饮料中获取足量的无机盐,才能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如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免疫力下降,可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来补充,如:动物的肝脏、肾脏、鱼子酱、瘦肉、马铃薯、麦麸、大枣等。再者,在摄取无机盐时一定要注意量,摄入量不足会引起缺乏症,摄入量过多可能会引起中毒,特别是微量元素。

有人说“健康是吃出来的”,也有人说“病从口入”,这些都可以总结为,我们要多加注意日常饮食习惯。特别是在现在食物品种繁杂、农药和食品添加剂泛滥的市场,对于吃我们更加不能懈怠。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能吃得到和吃得起的东西日渐丰富,但是,会出现经常偏爱于某一种食物,而对于其他有益的食物却碰都不碰的情况;还有一餐吃得多,一餐却又一点都不吃的状况,不注意合理用餐、饮食均衡,从而导致健康指数下降。很多的的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都是“吃”出来的,所以,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膳食体系。

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必需合理搭配才能得到全面营养。中国营养学会根据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十分形象地指出了人类的合理膳食结构:底层为植物性食物,包括面包、麦片、米、面等,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第二层为蔬菜和水果,每天分别应吃400~500克;倒数第三层为鱼、肉、禽、蛋类食品,每天应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就吃奶类及奶制品在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最顶层为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总而言之,人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依赖于化学物质的参与;而这些化学物质又与营养密不可分;营养物质又摄取于五谷杂粮.动物肉类;蔬菜水果。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它们共同的作用下人体才能健康成长,益寿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