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污染源监测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污染源监测管理范文1
一、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资金的分配在财政投资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分析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资金的资金来源和管理渠道属于由财政部、环保部共同负责的中央财政拨付的环保专项资金。从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资金管理体系的运作来看,专项资金的分配作为财政投资管理的核心部分,是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规划和实施的载体,也是为了实现环保目标和具体规划的过程,但资金分配不是最终目标。不能就资金分配来研究资金分配,最终的项目评审工作为了评审而评审,流于形式,而应当将资金分配和项目评审相融合,到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的整个规划实施流程中。
二、 “十一五”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资金管理变化的分析
(一)资金分配新方法和思路不断应用
“十一五”期间,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资金的分配冲破了原有的项目申报法,开始采用“因素分配法”、“以奖代补”、“以奖促防”等新的资金分配模式,逐步在各类环保专项资金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这里的因素分配法是按照设定好的资金分配因子来进行财政资金的分配,根据计算方案,财政部门将资金拨付至省级,省级在财政指标的范围基础上,对污染源监督性检测项目的清单进行确定。该方法加强了国家财政对资金科学分配的总体设计的重视程度,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项目的事后评审上,也实现了根据绩效结果进行考核和奖惩。
能够将专项资金转化为奖励性资金的是“以奖代补”和“以奖促防”。分配给各地区的资金额是依据其完成情况、污染减排的实效、以及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而确定的。简而言之,完成情况好的地区就会获得较多的资金额。
(二)重点从由全面铺开向范围和内容明细化转变
一直以来,我国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资金的投向,都存在着难以集中发挥资金效益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资金投放的分散、支持范围过于宽泛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的专项资金逐步集中化。目前,对于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的专项防治等方面应用了这一方法。2010年开始施行环境连片监测,有效的解决了的环境保护问题。
(三)从注重项目评审向投资与绩效并重的管理要求转变
因素分配法的广泛实施,使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的资金管理重点发生了变化,环保部门负责顶层设计,不断增加新的具体专项,新国家财政支持的方向和具体设计,以及对项目的总体管理和绩效目标的研究,开始将着眼点从注重投资转向投资与绩效并重,由省级部门来完成以往的具体项目评审工作。
(四)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由单一部门管理转变为多部门联合监管
十一五阶段期间,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不再是由单一部门主管,而是逐渐由多部门联合监管。随着国家对环保项目的日益重视,审计部门、发改委、相关稽查部门等都开始参与环保项目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工作。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的监管已经采用由内部监管、外部监管相结合的方式。
三、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专项管理上的新要求
(一)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方案的编制和审批将成实施和绩效考核的基础
预算编制一般有两个程序:第一是资金申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实施方案作为主要依据;第二是根据因素分配法下拨财政资金后,省级部门应根据预算组织相关单位,做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实施方案,其中要包括项目安排、效益预期计算等内容。一般情况下,实际到账资金要小于申请资金,所以,财政资金拨付后,要调整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的申报材料,调整具体内容。项目方案批准后,要作为运行过程中监管和绩效考核的凭据。
(二)推广使用签署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协议模式
预算资金下达后,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通常使用签署项目实施协议的模式,作为实施合同备案,该协议主要内容应当包括项目内容、项目条件、财政拨付资金、自筹资金、绩效目标以及各层级的责任分工情况。该模式有助于权责明确,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会大大提高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的运行效率。
(三)发挥社会咨询评估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监督深度
对于该项目的监督,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应当重视社会中介力量的发挥,充分发挥工程建设咨询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的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管理制度等等,都要加强检查和监督,避免监督流于形式,走过场等现象。做到不留隐患,及时加以改正,来实现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监管水平和深度的提高。
(四)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执行人员的能力建设
随着政府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各级环保部门的业务管理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不足的现象也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缺乏对该专项的专门机构,专门的技术人员和队伍也比较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不够健全,不过细化,对项目做不到深入把握,跟不上项目作业的日益复杂化,对该项目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各级环保部门的业务管理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建设是现阶段各级环保部门工作重点,要不断加强这些方面的建设,加强培训力度,增强目执行人员的能力。
参考文献:
污染源监测管理范文2
[关键词]WebGIS;赣江;污染源监测
[中图分类号]X84[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近年来,赣江受各类污染源的影响,水质持续下降,其污染源主要包括以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为代表的点污染源和以农畜牧业中的废弃物和水土流失造成的非点污染源,频繁发生的污染事故已成为危害国家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因此,构建基于WebGIS赣江污染源监测系统通过实时获取污染源信息和相关参数指标直观动态地反映出污染迁移扩散路径并作出预警,为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水体安全提供辅助决策,对于保障沿岸人们身体健康具有深远的意义。
2设计目标
WebGIS是Internet与GIS相结合的产物,它可以实现社会范围内各领域、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WebGIS已成为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主要方向。构建赣江污染源监测系统,就是要将各地市节点联系起来实现联动监测和预警的宏观监测模式。
3系统设计
3.1系统结构
系统分为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辅助决策、三维可视化和系统管理等模块,如图1。
3.2建立污染分析模型
3.2.1污染源覆盖范围情况分析。污染覆盖范围是自上而下的发散性方式,根据污染源对受污染区域进行缓冲区分析,得到江水污染可能覆盖的范围。智能选取拟控制污染源的位置进行具体分析。
3.2.2监测器覆盖范围情况分析。将赣江分成不同的节点安装相应的污染监测传感器,并对传感器进行覆盖范围分析。
3.2.3控制污染最佳路径选择。很多突发性的污染是无法提前预知的,在发生水体重大污染的情况下,应尽快确定污染源并选择最近的路径控制污染影响的程度,这就是需要进行最佳路径的选择,本质上是一种最短路径的算法。
3.2.4三维空间分析。系统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管理中,根据监测传感器的三维坐标和相关工程等属性信息、传感器分布现状,自动生成真实的三维渲染场景来表现污染源和监测传感器分布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实现赣江污染源的可视化管理。
3.3数据库设计
水源污染监测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对水体污染源监测的数据具有鲜明的时空特性。系统在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上具有时空性、动态性和海量数据等特征。数据库在建库前,所有数据都要按照系统数据标准和规范进行整理和规划,符合运行标准和流程。数据库信息包含基础空间信息(包括赣江的一定比例的地形图)和赣江各节点常见污染源的分布信息(包括城市排污、农畜牧业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地域分布等信息)等。数据库层实现数据的管理和存储,数据库类型可分为空间数据库、统计数据库和模型数据库。空间数据库主要用来存储系统所需的地理信息,包括污染源的分布图、各支流结构网等图层数据集。统计数据库则存储与大量的属性数据、文档数据和模型数据。模型数据库则用来存储赣江污染源的扩散模型,包括各类污染扩散模型,提供污染检测预警和应急服务。
4系统模块
根据监测的目的和需求,整个系统由动态监测模块、实时预警模块、辅助决策模块和三维可视化模块组成。
4.1动态监测模块。在污染监测区域通过监测设备从监测现场采集数据,实时将数据上传到监测系统中,确保各节点采集的数据符合系统的要求。对污染源监测值分类进行管理,再根据相应标准分析采集的数据。
4.2实时预警模块。根据水体的污染类型、水体参数和环境参数,采用污染分析模型模拟重点监控区域的污染指标,根据水流速度特征等模拟其扩散速度、范围和结果,对赣江沿岸区域可能发生污染地区及可能引发污染事故的污染源提出预警。
4.3辅助决策模块。建立任何可行性的系统最重要的是具备辅助决策的功能。如在本系统中一般思路是这样的,根据系统监测的情况发出预警,最后依据污染分析模型提供可行性的应急决策参考方案。
4.4三维可视化模块。
三维可视化模块在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地图底图编制、图形数据编辑、污染源可视化和污染统计报告。在系统中,三维可视化模型可实现在地图上直观地显示污染源地点、污染范围、污染程度,以及对污染源性质等信息进行查询。
5结语
本文结合WebGIS和数据库技术构建赣江污染源监测系统,对赣江的污染源进行联动监测,将监测数据集成在一个系统中,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污染源扩撒模型,实现对赣江污染源的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动态管理,直观表现水体特点和动态变化。在一些重点监测区域,结合传感器的应用有利于扩大监测范围,降低成本、提高监测精度和反应速度。
参考文献
污染源监测管理范文3
目前,河南省各级环保部门正致力于建立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制度,强化污染源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监督执法,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补助现场端设施运行,努力建立运行保障机制,力求用好污染源自动监控这个海量记忆、时刻警备的“千里眼”。
基层积极性怎么调动?
目前,相当多基层环保部门仍对污染源自动监控不够了解,不知道该怎么管怎么用,一些环保部门未适应污染源自动监控带来的变化。连续自动的在线监测相对于传统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开展一次的监督性监测,可能会发现数量远超原来的超标排污情况,造成工作压力激增。现有的工作方法及工作资源难以适应情况变化,少数人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
单靠主动、自觉难以保障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特别是在大多数地方仍未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的现阶段。
为此,河南省环保厅规定,基层环保主管部门负责履行污染源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监督执法、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等工作,并配套建立了工作绩效考评体系,为辖区内各级环保部门履行工作职责提供了保障。
同时,河南高度重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应用,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将自动监测数据应用于责任污染源排查,将主要燃煤电厂的自动监测数据应用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将自动监测发现的超标数据应用于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监管,应用自动监测数据分析重点行业的排污现状。
通过各种基础应用,促使各污染源单位更重视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维护,激励各级环保部门更重视自动监控系统管理,进而使各级政府也更加重视自动监控工作。
如何确保数据真实性?
现阶段,相当一部分污染源企业抱着“自动监控是政府监管排污的手段,排污单位不愿花钱买‘手铐’”的心态,消极运行管理污染源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污染源企业进行自动监控设备维护时往往被动应付式开展工作,难以主动做好仪器日常保养维护及校准校验。甚至有部分污染源企业为了逃避环境监管,在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上弄虚作假。
环保厅加强监督执法,坚决制止不正常使用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及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进行排污数据作假等行为。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网络传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应用信息化、网络化及办公自动化等手段来进行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及应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环境监管的有效性能否提升?
在污染源自动监控应用方面不断探索,科学总结出一整套思路,使自动监控手段在环保工作中大显身手。
排污收费更加客观、公平,更有效地推动污染治理。河南省从2009年开始全面使用烟气排放自动监测数据开展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污量核定和排污费征收工作。实践证明,使用自动监测数据核定排污量,为排污收费提供依据,相对于采用监督性监测数据或使用物料衡算方法核定排污量,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排放口的排污情况,可全面反映超标排污时段的污染物排放量,使排污收费政策推动污染治理的经济杠杆作用得以更好发挥,有效避免协商收费等情况发生。
实现监督执法工作精细化,以严密监管促使污染物达标排放率大幅上升。省厅依托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组织开发了超标事件调查处理管理软件。通过软件调度,各级环境执法力量开展重点污染源超标排污行为的调查处理。目前,省监察总队利用软件联动燃煤电厂所在地环保部门,强化对电厂烟气排放情况的监管,做到燃煤电厂的每一次二氧化硫超标排放情况都得到关注、调查、监督整改,通过严密监管促使各大电厂进一步重视脱硫工作。
利于突破现状,开创工作新局面。上下级环保部门之间不能有效地相互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下级之间掌握的情况、数据等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环保系统内部职能机构之间如果不能协同开展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协同机制。
通过应用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提高环保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助于各级环保部门同步掌握排污监控数据,增强上下级之间掌握情况的对称性,有助于建立各级内部机构之间的高效协同工作机制,可推动上下级环保部门互相支持,增强环保系统内部不同职能机构协同作战的能力。
建立和完善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体系,既是及时跟踪各地区和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扎实推进污染减排的重要基础和科学评价污染减排工作的基本依据。经过多年发展,很多省市已经配备了比较完善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但是,保证在线监控设备正常运行、利用在线监控数据才是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体系成败的关键。河南省在探索充分利用在线监控设施加强环境监管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污染源监测管理范文4
关键词:污染 自动监控系统 环境防护的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X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39-01
经过国家环保局的调查,自从2005年年底松花江出现了污染事件之后。发现中国140多起水污染的事件。根据有关报道,在中国大约有4亿的人口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在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首要占据16个,如何在经济增长的同将环境的污染问题得到很好的控制已经成为中国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而污染源自动监控以自动分析为核心,以移动通讯的方式作为传输媒介,运用现代技术组成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检测与预警系统。该系统是利用了现代化的监控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信息网络技术对排污企业对全程实施监督可控制,做到及时预防和处理污染事件的发生。
1 自动控制的系统状态
为了帮助国家一级地方环保部门工作的开展,必须提高有关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工作的环境管理水平,才能做到掌握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及污染物总量的控制。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制定的《主要污染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在第四条中指出“以自动监测设备的污染源的数据作为化学的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重要依据”同时在第六条规定中指出“2008年年底必须完成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测设备的安装”因此,污染源自动监控的建设工作早已经成为我国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政府和企业在近几年内投入了大量的物理和人力,同时不断的对软、硬件设施进行完善,努力提高自动监控的管理水平,扩发监控范围,确保监控质量。
2 系统的主要功能
(1)污染源的信息模块 污染源的信息模块式为了实现企业和环保部门对污染信息进行管理的目的。(2)数据采集的模块通过光纤的方式对污染源企业进行历史数据的采集和进行实施监测。进而通过监测得到的标准来判定污染是否超标。(3)污染源数据分析的模块污染数据分析的模块式根据企业的时间段来获取该企业在指定时间段内的各种污染数据,以每天作为基本单位,对用户选定的时间显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4)设备状态的查询模块设备的查询模块式根据用户选择时间段来获取该企业在这段时间里的设备状态相关信息,直接显示选定设备的状态。(5)GIS基本的操作模块GIS基本的操作系统主要是为了将信息系统以及空间因素的相关信息转化成电子地图,以电子地图的全新方式表现出来,也就是把图像以及图形作为信息和地理位置的信息以及文本的信息合为一体,采用实现实时,可视化、以及直观的环境质量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监控,为以后使用现代化等信息系统打下基础。(6)数据汇总模块数据汇总的模块主要是根据特定时间,比如至少一个月或者几个月、半年的时间段,来实行对该区的规定时间内的所有污染源进行汇总,进而将汇总得到的数据存进数据库里,方便于进行采集和调查。(7)系统管理程序的模块设置系统管理程序的模块主要是为了保障整个系统方便操作和运行的正常。但在运行此系统前,要先对此模块的设置进行操作。
3 存在的问题
3.1 建设经费投入的问题
环保部门的执法工具和管理制度都是依据污染自动监控系统而来的,而环保部门才是真正的用户,因为建设污染自动监控设备是得不到经济效益的一种行为,因此,导致在对环保排污的推广过程中出现企业不愿意出资金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从而直接影响了环保事业的推广工作,导致进度难的问题。
3.2 监测数据的质量问题
准确性、精密性、完整性、代表性和可比性是整个国家监控数据实行必须具备的条件,虽然在此方面逐渐引起重视,也制定了不少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但是,从实际操作等方面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由于管理制度上的不严谨导致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没有相对专业的管理人员:因为管理人员对工作没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导致没有责任心,缺乏了对相关技术操作和知识的了解,对整个系统的操作流程和保养以及维护工作完全不熟悉,导致不能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监测任务,以及对基本故障及时处理的办法。(2)在我国现在污染监控系统有限的情况下受到影响,导致系统部完善、经常发生数据的遗失以及不稳定的情况出现。
4 应对的措施
(1)必须提高对在线污染源在系统当中重要性的认识按照《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第四条规定,企业污染减排的首要依据就是自动监测数据,所以,自动监测数据是成为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日常工作内容之一的自动监测系统,必须做到提高企业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重要性的认识。为了保证系统可以得到正常的运行,必须加强企业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管理运行以及监督,让污染自动监控系统成为环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制定统一的,广泛的数据采集协议 目前我国使用的是HJ/T75—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和HJ/T356—2007《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都为试行的版本,在结束试行期后,为了对遗失的数据进行照相同原则的处理,将废水以及被污染源统一到同一个监控的平台上。必须完善我们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系统,建立一套健全的数据采集协议。
5 结语
因为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系统是目前最有效的污染源管理系统,为了不断的提高运行的效率,所以认真的进行分析,同时及时的解决早推广中遇到的问题,让企业建议其长期稳定的相互约束的机制。为环境做好“节能减排”的基础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以及专业的技术管理知识来支持管理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立定,李憨乐.XML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1(6):19-22.
[2] 李宁宁.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系统监测与手动监测的比对[J].科技信息,2012(5):540,543.
[3] 李勇,栾辉.浅谈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1,21(3):11-12,35.
污染源监测管理范文5
【关键词】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与运营;分析
一、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构成与相关功能
1.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构成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主要是由监控中心与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组成,其中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控中心建设并网与污染源监控自动设备安装两方面是主要的建设内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可以及时的将监测到的污染排放数据传送到当地三级监控中心、自治区或者是国家。污染源监控中心平台包括在线监控设备连接用于污染源实施在线监控的硬件与软件以及环境保护部门通过通信传输的线路,在线监控的硬件包含网络安全系统、服务器、监控网络基础环境、污染源端数据接收专用设备、交互与显示系统等;在线监控的软件包含网络安全系统、污染源基础数据库、数据备份与传输软件、污染源监控应用系统、数据库软件与服务器操作系统等。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中包括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测与监控污染排放的仪器、数据采集传输仪以及流量计等仪表与仪器。
2.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
1)动态视频监控功能;对污染源实施动态视频监控,实现直观且实时的对污染源排污情况进行反映。
2)现场监测功能;24小时连续不断的对污染源进行在线监测,实现有效且准确的反映出主要污染源的排放总量与排放浓度。
3)区域视频监控功能;一定区域内排污源的监控可通过高空视频监控设备进行监控。
4)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监控功能;通过在线监控污染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与生产设施的工作情况,可实现对企业的生产设施与污染治理设施是否保持同时正常运行的情况进行实时监督。
5)数据统计汇总分析功能;实现对污染源的在线监测数控进行阶段性的统计与汇总,同时进行简单的分析。
6)智能报警功能;对存在违法排污现象的污染源或者是超标排放的污染源进行自动报警。
7)GIS系统展示功能;各污染源的排污状况与准确的地理分布等,可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直观的分析及展示。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具有这些功能,不仅将有效的科学依据提供给了环境统计、排污收费、执法监管、污染减排核算、环境突发事件的预警与预测等工作,同时也对环保违法控制难、取证难、发现难及处理难等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决。
二、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与运营的有效措施
1.推行建设、经营、转让的一体化模式
建设、经营、转让一体化模式就是指政府通过契约将一定的特许专营权授予私营企业,允许这些私营企业对一些特定的公共基础设施进行融资经营或建设,同时允许这些私营企业通过出售产品或者是向用户收取一定的费用来回收投资、清偿贷款以及赚取一定的利润。当特许专营权的规定期限届满时,该企业负责的基础设施要全部无偿移交给当地政。由于当前如何解决系统建设与运营资金的问题是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面临最主要的困难,若单独依靠企业自己投资建设与运营,那么推行的难度相当大,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尝试推行建设、经营、转让的一体化模式,由第三方负责在线监控系统的投资与建设及管理与经营。
2.适当补助,强制执行
因为运营资金有限,市场化运营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实施的,但是为保证对长期受到投诉、有违法行为、有重点污染源以及敏感区域的污染企业进行有效监控,环保部门可将具备资质的运营单位直接指定出来,强制要求其企业实施市场化运营,并由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或者是支付运营费用。环保部门可以申请将排污费用提取出一部分,用于运营经费的补助与运营专项基金的设立,使排污单位的经济负担与抵触情绪有效减小,并保证对市场化运营的推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管理模式的建立应以监测部门为中心
污染源在线监控是一项专业性与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型工作,需要对仪器的分析原理、仪器质量控制、数据的审核规则以及数据的传输技术等进行仔细的掌握,在现代的污染源在线监管手段实现之后,监测的技术性被更多的体现出来,而监测部门的专业优势也正是体现在这些方面,因而为更能顺应环境管理的相关要求,建立以监测部门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非常有必要。监测部门要实行日报制度,不仅要向当地的监察部门与局管理部门报送每日的实际运行情况,还要与运营方对每日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核实,对现场仪器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若监测部门发现设备或数据出现问题,应立即通报监察部门,同时监察部门收到通知后,也应立即赶往现场对相关设备与数据进行检查与监督,并将检查的结果全部反馈给监测部门。除此之外,建立以监测部门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对于数据的应用与系统运行的通畅性都有一定的优势,行政效率也被有效提高,同时也能有效的发挥出各部门的优势。
4.加强运营监督管理,严格控制质量
运营监督管理不仅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进行,同时还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将相应的比对规范与管理办法制定出来,使监测数据的比对程序与规范得到进一步完善,对比对要求进行明确,使数据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此外,相关运营单位还要将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审核方法制定出来,并积极且有效的开展审核培训工作,对监测数据的审核管理程序进行规范。在日常的运营管理中,要对人工监测数据与在线监控数据定期进行对比,从而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同时要加强与企业、设备厂商以及监察部门之间的联系,做到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保证监控数据的准确率与上传率以及仪器设备的运转率等;此外运营企业还应进行分区管理,保证能够及时维修故障仪器。
5.运用新技术加强监控视频传输
可以采用以网络化与数字化为手段,并利用现有电信网络为媒介的全球眼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这种系统能够依托无处不在的电信网络,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电信资源,通过LAN、ADSL及WLAN等多种方式接入,实现实时图像传送,且24h不间断、不可更改,更具有成本低廉、功能丰富、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扩容方便、便于标准化管理以及不受地理限制等优点。环保部门只需要将客户端软件安装在监控中心,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专线监控前端监控点,从而加强监控视频传输。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环保工作中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各地要不断推进在线监控系统运营的市场化与社会化,同时环保部门也要加强制度的建设、资金渠道的拓宽,并实施量化考核,从而有效促进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与运营市场的良性发展,保证在线监控系统在我国污染源总量控制与总量减排中发挥出更好的价值优势。
参考文献:
[1]胡立元.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体验[J]. 北方环境,2011,Z1:106-107.
[2]江远玲,梁汉超,刘蔚.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存在问题及应对对策[J]. 广东化工,2011,07:158+187.
[3]赵春晖,曲茉莉,李基明. 重点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与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1,04:84-86.
污染源监测管理范文6
【关键词】环境;统计;污染减排;污染源普查;新型工业化;排污申报
我国现行的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污染源减排、新型工业化、排污申报、排污收费是自成体系的几项工作,由于这几项工作的目的、指标、制度、方法不同,不仅造成互相之间衔接不够、结果不一致、数据质量控制难度大、基层环保部门重复劳动多、企业填报负担重,而且造成环保系统内部数出多门、不规范、不科学的弊病。
1.环保各项统计工作的特点
环境统计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的工作。环境统计可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政策和环境规划,预测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等提供依据。环境统计内容主要包括:土地环境统计、自然资源环境统计、能源环境统计、人类居住区环境统计、环境污染统计、污染治理统计。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环境污染统计及污染治理统计,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观景是对“三废”进行综合处理与利用。反映这方面内容的指标主要有:三废达标排放量、处理量、综合利用量、贮存量等。将这些指标与排放总量相比即可求得排放达标率、处理率、综合利用率等分析指标,以反映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的水平。
污染源普查即是对污染源数据的全面清查和统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首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已于2008年全面启动,后来又经过2009年、2010年两次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污染源普查范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
污染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改善环境质量、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十二五”期间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将处于加快发展阶段,资源能源与环境矛盾将更加集中。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战略目标。
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我国是在十六大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排污申报登记是要求具有排污活动行为的单位按一定规格形式就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产工艺设备、原材料产品、污染物排放处理设施,以及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方式、趋向等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所在地环境主管部门呈报的过程。它是各国环境管理中普遍采取的一项制度,是排污许可证制度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则作为一项独立的环境管理制度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规中,并成为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工作的基础。
可见对污染源信息进行调查管理是了解和掌握污染物排放及环境治理实际情况,掌握污染源行业分布、流域分布、区域分布,确定重点污染源、重点污染地区及重点污染行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污染减排、制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及全面开展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其工作的好坏、调查数据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环保政策和规划的制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实施、排污费的全面足额征收等一系列环保工作,同时对城市建设、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等方面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环保各项统计工作的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2.1重复劳动
目前环保系统内部存在有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污染减排、新型工业化、排污申报和排污收费等几项对污染源信息调查和管理的基础工作,由于各项工作的管理目的、指标及方法不同,工作部门、管理人员不同,互相之间衔接不够,一方面是企业反复填报,负担重、重复劳动多;另一方面是环保管理人员重复审核,数据质量控制难度大,造成环保系统内部污染源信息数出多门、不规范、不科学的弊病。
2.2数出多门
由于各项环保工作侧重点不同。导致同一个单位的数据五花八门。例如因为如果多报了要多缴排污费,而报少了环保部门通过排污许可证管理将少给企业排污总量。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排污者都存在少报排污量现象。另外污染源减排工作中则需要有较大的污染物的排放量,污染减排工作才有成效。否则会出现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核算下来的减排量非常小。减排效果不明显。新型工业化报表制度中关于环保方面的数据与污染源减排密切相关,但与污染减排又存在着不同之处。
2.3报表制度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由于企业产品、原料、生产工艺及生产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的量、种类有很大的不同,而统计工作中又不大可能将各种污染物都一一列入统计;要确定每一个企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的量,需要环境监测部门的实际监测数据,由于工作量巨大,基层环保部门做不到对每个企业现场监测,这就需要利用到《产排污系数手册》,然而《产排污系数手册》查找的相关产排污系数与各企业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通过笔者近年来的工作发现各报表制度比较复杂,对于企业是一个挑战,往往企业上报的数据质量较差。
3.环保各项统计工作统一的对策
3.1加强污染源管理,加大污染源监测力度
进一步加强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逐步建立污染源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环境保护工作的机制,实现污染源的长效监督管理;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更好地为服务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不断加大污染源监督监测的力度。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每季度1次的定期监测和不定期监测,加大监测力度;将“三同时”项目试生产企业纳入了监督监测范围,采用现场调查,不定期督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准确了解重点排污企业的排污状况,并建立了污染源监测快报制度,充分发挥监测数据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3.2加强培训、现场填报
针对企业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环境统计报表填报困难、拖拉等现象。采取各项报表,在规定的时间里统一集中到环保局,经过讲解、培训,然后现场集中填报,最后经环境统计、污染减排、新型工业化、排污申报等负责人员共同审核。通过集中填报以培代报的方式,有效提高环保统计数据质量,企业环统人员填报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更为重要是有力保证了上报数据的质量。
3.3进行多表合一试点工作
国家环保部与2003年下发了《关于开展环境统计“三表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2005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环境统计“三表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对23个市进行“三表合一”试点,“三表合一”工作是将企业到环保局这一数据上报过程进行统一。要在“三表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多表合一”工作。将环保各项统计数据进行统一,将基层环保局内部从事统计、排污申报、排污收集、排污收费、污染减排、新型工业化等的人员力量进行整合,提高数据质量有重要意义。待“多表合一”条件成熟,再逐渐分区域、分阶段进行实施。
通过以上工作,逐步实现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污染源减排、新型工业化、排污申报、排污收费等工作的统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