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荷叶圆圆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范文1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太仓 215411)
摘要:通过比较借鉴国外产教合作经验,分析大学科技园及政府产业园区的特征,依托“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果,从教学产业园概念界定、功能定位、创新点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高职院校产教合作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 :产教合作;高职教育;教学产业园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033-03
产教合作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办好高职的必由之路。但我国推行的是学校主导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其立法也是针对如何规范学校办学模式,对于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约束基本未涉及。我们发现,无论是从学校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实施和组织教学评价等教学行为,还是技术研发等社会服务,组织实施之初校企双方均有明确要求,但具体落实时都会因缺乏持续性的机制保障,最终难以达成理想的实效。实践证明,尽管学校不断探索高职教育技术创新并不断调整学校内部政策,试图保证校企合作持续进行,但影响不大。针对种种困境,笔者从产教合作的视角提出建设“教学产业园”,对其概念界定、功能定位、发展方式进行研究,旨在探索一条创新产教合作的路径。目前,国内尚无教学产业园建设的相关研究记录,高职教学产业园建设可为高职产教合作方式的创新建立一个可借鉴的参照模式。
国外产教合作模式的比较借鉴
(一)国外主要的产教合作模式比较
德国“双元制”、新加坡教学工厂、英国“三明治”、美国合作教育等国外职业教育模式,虽具体做法各不相同,但仍呈现如下特征:
企业主导下的产教合作 德国“双元制”模式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它同时有企业和学校两个培训主体,受训者同时具备企业学徒和职校学生双重身份,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交叉进行,校企双方共同担负人才培养任务,国家出台法律保证其实施。日本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办学,在企业技能培训与学院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明显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而且学校教学多半是利用工余时间,其特点是重视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推行知识成果创新、产权保护、产权应用和人才开发战略的产、学、官协作体制。
企业和学校融合的产教合作 英国“三明治”模式是采用工读交替的产教结合模式,即全日制课程学习与工商业训练相结合,在教学中加入工作训练。美国职业教育是学校与工商企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开展合作教育,学生、教育机构和雇主间是一种伙伴关系,参与方有自己特定的责任。俄罗斯教学生产联合体模式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企业成为学校的生产实习基地。
学校主导下的产教合作 新加坡教学工厂以学校为本位,将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综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是教学工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环节。
(二)国外产教合作经验的借鉴
由于国情不同,国外职业教育产教合作模式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学习借鉴时应取其精华,根据我国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和区域条件适当地加以吸收借鉴。
保障条件 德国立法保障、日本企业办学等的产教合作有着极大的国家政策和企业资源优势,美国合作伙伴关系、英国“三明治”、俄罗斯教学生产联合体等的产教合作,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契约关系是重要的实施保障。以学校为本位,将实际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的新加坡教学工厂,发挥了产教合作中学校的主体作用。以学校模式为特征的我国高职教育,现阶段虽努力与行业企业深化合作,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产教合作的真正障碍。我们可考虑吸取上述国家产教合作的经验,以学校为主体创设一种新的产教合作平台,建设教学产业园,寻求政策、企业资源、企业环境上的突破。
教学模式 德国“双元制”教学安排叠加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相继进行)、一体化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平行进行)和交叉型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交叉进行)。英国“三明治”模式在教学工作中加入工作训练,在时间安排上以学年或以月为单位交替,学生实习期间领取企业报酬。俄罗斯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一半,对学生生产出合格产品的给予50%的劳动报酬,为学生提供“学生工位”,支付生产学习的工具费和学习材料费。日本企业模式的课程和教学时间分配明显以企业技能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而且学校的教学多半是利用工余时间,且十分重视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我们在建设教学产业园时,应充分吸收上述模式的优点,建立适合教学产业园发展的教学模式。
产教合作创新的校内外环境
(一)校外环境
教学产业园的文字表述易使读者与大学科技园、政府产业园区等产生一些联系,同时也带来一些疑惑。它们之间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大学科技园 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推动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提供支撑平台和服务的机构。大学科技园的一般功能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基地、高校师生创业的实践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基地;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开展创业实践,培育高层次的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通过与地方共建技术平台和试验基地,面向产业需求开展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域经济提供支撑。
政府产业园区 它是在一定地理区域内若干企业的空间聚集形式,具有如下特征:开发较大面积的土地;大面积的土地上有多个建筑物、工厂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和娱乐设施;对常驻公司、土地利用率和建筑物类型实施限制;详细的区域规划对园区环境规定了执行标准和限制条件;为履行合同与协议、控制与适应公司进入园区、制定园区长期发展政策与计划等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政府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
(二)校内实践基础
充分运用“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成果,有利于教学产业园的内涵把握和准确定位。“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依托太仓独特的“中国德企之乡”产业背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而形成的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指针对某一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计划、确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开发教材,整合并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软硬件资源,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组织教学。“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已在机电、模具、电子、化工等工科类专业取得初步成果,商贸类专业目前也在探索“定岗双元”模式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初步解决了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问题。
教学产业园建设构想
(一)概念界定
产教合作是指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并按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来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及其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
依据产教合作的内涵和要求,高职教学产业园的概念初步表述为“以教学单位为主体,遵循高职教学规律,通过建立模拟性、生产性企业,确定管理者、生产者岗位,实施教学,是基础性、公共性、标准化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其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实现以产促学、以产促教、以产促管,提升与优化教产合作方式,最终达成以产养教的良性运行机制,探索与研究“政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合作各方的积极性,努力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二)功能定位
教学产业园总体的功能定位是:学习、教学、实训、实践、生产、研发、服务七位一体,创设立体化的育人环境,构建整体性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管理与教学管理“合二而一”的机制。具体有以下几个层面的特点:(1)学生层面。加大培养“张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碎片化”的人才培养转向“整体性”的人才成长轨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教师层面。从教师单一的“教学角色”转向“学习的促进者、专业技术的引领者、生产服务的先行者和终身学习的示范者”。(3)学校层面。探索创新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机制,从学校单纯的“行政化管理”转向企业管理与教学管理“合二而一”的管理机制。(4)课程与教学层面。加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课程教材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匹配性,实现学校、企业、行业、研究机构以及政府共同参与和论证机制,建立专业发展预警机制,避免教育浪费和低层次重复建设。(5)评价层面。完善学业质量评价制度和教师发展效能计划,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释放学生多元发展正能量,激励教师成才。(6)国际合作层面。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拓展合作领域,突破跨越式发展瓶颈。
(三)几点创新
建设理念创新 充分发挥政产学研合作办学体制的优势,积极联合政产学研四方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以协同创新的理念建设教学产业园;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和专业群建设需要,合理制定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建设进程及建设效果,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建设环境创新 在硬件建设层面,教学产业园应当为专业群发展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通讯、配套的生产服务设施等。按照专业群发展规划,突破教学工厂、厂中校、校中厂建设理念,专业建设对接产业链发展,改造建设理实一体教学、综合性技能实训到岗位实战训练联动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利用教学产业园的优势条件及准入标准引进生产性企业,鼓励教学团队创办模拟性企业。为弥补资源的局限性适当拓展物理空间,异地联建与专业群发展相匹配的企业。在软件建设方面,需要教学产业园管理机构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搭建良好的信息服务平台、营造教学产业园文化,打破各创新主体间的阻隔,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合作,提高教学产业园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效率。
管理模式创新 借助企业ISO管理认证体系等管理技术标准,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内涵要求,构建满足专业教学、企业生产和研发培训需要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创新构建学校、院系、教学团队为框架的三级组织、两级管理的管理模式,构建教学产业园成本核算制度,从而创新教学产业园的管理体系。
结语
产教合作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实施途径。党的十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高职院校要对产教合作进行更理性、更科学的探索,教学产业园建设能否解决现阶段高职教育办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实问题,需要我们以更开拓的精神、更务实的态度不断思考、积极实践,做到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同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真正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陶潜毅,孙中义.中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28):87-89.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戴勇.高职教育中产教结合的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1-15.
[4]田芳.高职教育产教合作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7-29.
[5]魏晓锋,盛建军,张敏珠.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机制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范文2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摘要: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库是高职院校实现协同创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大胆尝试,从校企合作角度开展课程资源库建设,将会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进行,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170-04
作者简介:郑淑英(1966—),女,辽宁阜新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与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课题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B-b/2013/03/007);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学科资源库建设与共享研究”(项目编号:25161)
高职教学资源库是一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具有资源类型多样性的特点,其表现力和作用是普通纸质图书和传统教学无法替代的。由于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尤其是中西部省份高职院校都面临着优质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实力较弱的教学单位至关重要,低成本投入即可享受到高效优质的教学资源。
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资源库建设总体来说存在着一些问题:标准数据的采集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参与群体不多,普及面过于狭窄,重数量轻质量,管理制度化欠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后继乏力。笔者拟探讨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开发共建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对切实提高资源库建设的质量。
校企合作高职会计专业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建设目标
以会计专业领域学习者的职业生涯发展及终身学习需求为依据,重点满足职业院校教师、学生、企业和自学者四类对象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强调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申报指南等文件要求,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全国相关院校、行业、企业等优势群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建成包含2类资源、4大平台、2个素材库在内的四层级架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具体包括:(1)“素材—课程—专业”三层递进的课程资源和专业资源。(2)系统管理、教学资源、精品课程、网络教学等4个子系统。(3)两个子库为媒体类型素材库和应用类型素材库。实现“时时可学、人人可学、处处可学”的目标。
(二)建设思路
注重科研引领,科学制定专业标准,促进专业建设 突出科研的引领作用,以资源库建设促进专业建设标准的科学化,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保证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
注重用户需求和使用率,发挥专业经验优势 强强联合组建团队,发挥专业优势,确保资源库的可用性。同时,强调用户需求导向,提高资源库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注重素质提升,重视技能培养,改善职业形象 坚持学用一致,切实提高学习者的职业技能。同时,关注会计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为学习者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聚焦资源内容建设,注重形式设计 在精心设计开发资源内容的同时,关注资源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适应职业教育生源素质现状,强化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注重中高职衔接,立足高职教育 重视职业教育的整体性和层次性。以资源库建设为契机,组织高、中职院校与企业共同研讨,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融通和衔接,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做出切实贡献。
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规划
(一)资源库结构及建设任务规划
资源库建设工作始终围绕学生、教师、企业、社会自学者展开,资源库的设计规划工作以四者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和需求点展开,资源库结构包含四个层次:用户层、需求层、资源层和素材层,如图1所示。
根据四层次结构,建设任务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资源建设 根据岗位能力设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从业基础、业务技能和提升发展3大类13门课程。每门课程将建成教学大纲、教学活动设计、案例、试题、实训、网络课程、理实一体化教材等课程资源,同时配套建设视频库、动画库、图片库等,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满足四类用户自主学习的需求。
专业资源建设 聘请全国高职院校会指委、行业协会和骨干企业,联合高、中职申报院校,遵照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的精神和要求,根据调研结果,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标准、会计素质养成方案、典型行业案例等进行规划和建设。为促进用户全面提升和发展,搭建了四大专业资源平台,即教学资源子系统、网络教学子系统、精品(专业核心)课程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等4个子系统,还搭建了互动社区、行业动态和国内教学资源库。
素材库建设 素材库建设包括图片、视频、动画、专业应用、教学应用等子库。
用户需求清单建设 理清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为四大用户主体设计符合需求的多层次需求清单。另外,提供多维度资源检索功能,更灵活地满足个性需求。
(二)资源库建设进程规划
资源建设与集成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会计职业标准等建设2类资源、4大平台和2个素材库。同时,将上述内容与门户网站等进行集成,完成资源库的构建任务。
资源库推广与应用 依托政府部门(财政部和江苏省财政厅)、行业协会(全国高职院校会指委、中国会计学会等),在企业、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中推广和应用。借助主持院校现有网络空间教学优势,提高资源应用效率和应用规模。
资源库更新与完善 逐步扩展课程内容和课程门数,不断补充行业营销最新技术和信息;建立反馈更新机制,通过“应用—在线调研—效果分析与需求再分析—调整修正—再应用”,形成循环。
资源库建设内容、预期效果、应用推广目标
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具体包括“素材—课程—专业“三个梯进层级,如下页图2所示。
(一)课程资源建设
调研结果表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大致分为两类。单纯财会岗位包括出纳、记账、会计三类。其中,初始就业岗位主要有出纳、文秘兼出纳,毕业3年后升迁岗位主要有记账、主管等。基于以上结果构建从职业基础到岗位能力再到职业发展三阶递进式课程体系,重点建设“基础会计”、“企业会计实务”、“成本核算与分析”、“财务管理实务”、“纳税计算与申报”等12门核心课程,完成12门课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活动设计、实训项目、多媒体课件、试题库的建设,并建成网络课程。
(二)专业资源
专业建设资源 (1)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2)职业标准:提供国家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国家职业标准》,整理汇集会计职业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业务规范、岗位描述等标准。(3)会计素质培养方案:根据会计素质要求提升学生会计素养。(4)典型行业案例:选取制造业、商品流通业、交通运输服务业、房地产等典型行业,开发行业典型案例。同时,开发综合案例反映网络环境及影响。
专业教学资源库软件平台建设 专业教学资源库软件平台的建设目标是: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制定相关标准、管理制度,构建一个功能完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于Web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软件平台,为建立资源库和收集、整合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具体内容是:(1)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软件平台。校企沟通,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资源库软件平台开发方案,采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协同开发教学资源、网络教学、精品(专业核心)课程、系统管理等软件平台。该平台各子系统功能如表1、表2表3、表4所示。(2)制定统一的专业教学资源标准和提交流程,建立定期更新的管理机制,使教学资源库建设正常化、制度化,规范专业教学资源的格式。(3)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每个专业都确定一名专门技术人员负责资源建设的指导和提交入库工作,教务处指定一名专门技术人员负责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解释工作,网络管理中心确定专人负责资源库平台维护、技术支持和对各专业的专门技术人员培训工作。
(三)素材库
按照内容丰富、分类清晰、搜索便捷、使用方便、结构合理的原则构建素材库,实现素材分类检索功能,包括文本、演示文稿、图片、视频、动画等。
(四)用户需求清单
对学生、教师、企业、社会自学者四类用户进行需求分析,开列不同的需求清单。见下页图3、图4、图5、图6。
(五)可监测指标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如下页表5所示。
专业资源 专业资源如下页表6所示。
(六)预期效果与应用推广目标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标是开放、通用、先进、实用、标准化,预期效果如下:
促进中高职衔接,为会计专业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为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可供借鉴的指导性资源,促进中高职的有机融通与衔接,提高全国会计专业类的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优化学习效果,为职业院校学生和社会自学者提供服务 为高职在校生、中职毕业生及其他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会计岗位知识、获取职业素养与技能、进行资源检索等提供开放互动式的学习平台。资源库为上述学习群体提供了丰富、灵活、多样、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与手段,实现面向人人,各得其所的目的。
提高专业水平,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教学科研提供服务 资源库将为全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帮助教师形成体现鲜明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活动设计,节省日常备课的精力、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教学资源库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效果,为企业提供借鉴 为企业开发岗位培训课程,提供相关素材资源的检索、会计咨询等。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库是高职院校实现协同创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大胆尝试,从校企合作角度开展课程资源库建设,将会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进行,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本课题组通过联合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行业及国内同类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资源库建设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和效益。建设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全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提供标准方案,方便学生及广大从业人员自学会计知识,为企业管理、行业发展和职业培训等提供专业服务,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的社会目标、教育目标和经济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石川.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78-81.
[2]金天泽,武妾霞.高职高专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2011(4):73-75.
[3]卢新海,张继道.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7(2):30-32.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教学目标 ,教学实现
一、学情分析
从09级国贸专业学生的生源来看,理科生和文科生分别占37%和63%;从入学时对100名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来看:120分以上和60分以下的分别为10名和8名,60-120分之间的共计82人,平均分达到88分。经过抽样统计,结合多次问卷调查,总结如下:知识水平:语言基本功较强; 两级分化现象不甚严重;跨文化知识相对薄弱。能力水平:读写能力相对较强;听说能力相对较弱。心理特征:重视英语听说;倾向英语运用;乐意团队协作。
二、教学思想
在知己知彼,了解学生,熟悉教材的前提下,预设出本次课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角度入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从语言知识目标和文化知识目标两个层面阐述。语言知识目标:掌握并熟练运用三级考试B级词汇25个,过四级考试的A级词汇6个;为单证员的考试积累2句口语句型。文化知识目标:通过讨论现行交际的各种方式,全面,客观,辨证的了解肢体语言在不同国家的使用背景和前景;为肢体语言在商务活动的运用储备文化底蕴知识。能力目标从三个角度考查:能迅速提取阅读后的关键语言信息点 能灵活将肢体语言运用在商务活动中;能将肢体语言与其它交际形式完美结合。情感目标以促成以下四个任务为落脚点:认识交际形式的多样性;减轻语言表达恐惧心理;激发学习语言的交际潜能;感受到语言的价值魅力;重视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人将分内容定位、教学进程、方法手段和考核评价四个步骤逐一诠释教学实现。
三、内容定位
本次课以“肢体语言”的主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技能,提高交际能力为出发点, 基于以上对“本次课在该门课程和在专业课中地位”的认识,将本次课重点确认为:1、准确迅速精炼提炼文章大意;2、灵活运用词汇 be worthy…..;3、反复操练口语 Thanks to !句型 ;难点锁定在如何领悟到言语交流与非言语交流在实际交流中相得益彰的重要性及灵活运用上,并将从三个方面予以突破:总结文中实例探讨误用手势之弊;情景模拟表演出场身势语之利;讨论言语交流与身势语结合策略。
四、教学进程
首先针对上次课内容提问、再要求部分同学总结上堂课Section A 的主要段落大意、最后抽查学生用自己的话转述整篇文章内容的情况。
问题和概括激活学生思维之后,通过播放一段肢体语言的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视频中手势语的使用场景,导入本次课的话题----用手势来交流。
带着对手势语的好奇,让学生迅速浏览与之相关的文章内容。全文以三个小故事的形式,分别介绍了对不同国家手势语误解之后带来的不同麻烦。学生浏览完全文,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完成对每段“不同国家手势语误解”信息的快速提取,为四级考试的快速阅读积累经验,为毕业后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心理基础 。
到此,第一节课45分钟的教学任务完成。休息之后,由老师指点,花25分钟时间以老师举例和学生操练相结合的形式,强调重点、突出语言难点。让学生进一步对内容明了,驾驭重难点,完成本次课的知识目标(接下来的链接为相关内容)。对重点词汇难点句型的强化操练之后,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和本堂课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设计成以下三个项目任务。Task1: 英语团队1和2展开对肢体语言动作的英语描述;Task2: 英语团队3根据所听内容表演出相应肢体语言动作;Task3: 英语团队4的同学根据所示肢体语言动作用英语分析其在交际活动中的利弊,自然形成正方反方展开辩论。
模拟情景演练之后进入到教学过程的最后“布置项目作业”环节: 通过再现本堂课十个重点词汇和短语,再次强调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布置配套的项目作业。
五、方法手段
结合最开始提到的本专业学生学情分析和到上本次课为止的“学生兴趣浓、求知欲望强”的现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了相应的任务驱动、仿真模拟、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并激励学生学会自我学习,以分组讨论、模拟学习、角色扮演、问题突破的学法为宗旨,彻底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上真正迈开第一步。
六、考核评价
有效的课堂考核评价方式是教学过程得以实现,使教学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规划好每堂课的考核,必须首先统筹好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构成,该门课程的最终考核由40%的平时成绩和60%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构成。平时成绩采用层级平均计分制,即:由全班开学初分好的四个固定英语学习团队组组长负责每次课的计分。
参考文献:
[1]郑树棠,胡全生.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57-02
近年来,随着中职课程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入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使用的优质教学资源可以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为教师教学、学生自学提供帮助。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中职国家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中的重要任务,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提供大力支持,中职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对部分国家示范院校已经建设好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研究发现,普遍存在缺少行业企业参与不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进行探讨。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不断推进,各示范学校不惜成本构建数字化校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教学资源,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师生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
第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凸显重数量、轻质量,内容只是传统面授教材的翻版,将试题、课件、教案、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做简单的堆积,在学习情境的设计上仍以教为主,偏离了教学资源库以学习为中心的要求,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第二,现在的资源库建设往往由于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使得资源内容缺乏职业性、实用性。特别是中职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一些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技术领域行业更新很快的新兴专业方向,比如电子商务方向、动漫与影视制作方向,更是缺乏行业技术标准以及最新的行业技术支持。不能及时更新最新的行业动态和一线技术,企业生产的实际项目案例不足,专业技能学习缺少针对性,不利于学生迅速适应岗位要求。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如果想要避免出现以上的现状,可采取校企合作建设的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可充分集中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形成良好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具体的建设情况如下。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1.组建资源库开发团队。建立校企间信息交流平台,组建多元的专业化建设团队,成员主要包括企业一线人员、企业专家、校内骨干教师、校内专业带头人。由企业一线人员收集原始素材和案例,企业专家对资源进行审核和修改,校内专业带头人对资源进行整理和补充,校内骨干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对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依托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教学和企业做到零距离对接,各角色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确保资源持续更新。
2.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校企合作共建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必须建立完整的保障体系才能保证工作正常开展,包括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制度保障要在校企间明确分出权利和责任,制作配套管理制度,实施项目责任人负责制,责任措施落实到位,保证资源库的建设如期完成和持续发展。资金保障要求对建设资金进行专项管理,保证设备资金、软件费用、人员薪酬等能及时到位,同时,也必须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既激发各方面参与者的热情,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对未能如期完成建设工作的人员进行惩处。
3.以需求为导向。采取“以企业需求,开发课程设计;以课程需求,建设教学资源”的建设思路,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特征,基于实际工作需要,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项目式设计资源库的结构和功能,满足学生、教师等各类人员的专业教学及其自主学习的需要。
4.遵循边建边用原则。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整理、编辑和存储的教学资源,服务于专业教师、在校学生,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应用评价反馈再应用”系统化的良性循环方式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学校和企业要不断收集资源库用户新的需求及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并及时更新。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1.专业级资源建设。根据行业发展特点、结合订单办学、校内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方式需要建设专业调研资源,包括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岗位能力调研、行业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标准、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及条件、专业测评等资源,包含了文本、视频、音频、图片、动画、案例库、试题库、素材库、教材等方面的内容。
2.课程级资源建设。资源主要由校内骨干教师提供,以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为主,突出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的技能、知识相关。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配套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课程目标、课程标准、作业规范;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课程作业、项目实训、习题库、案例库。依据学习过程化考核理念,设计过程考核试题库,包括知识测试试题库、技能测试试题库、考证模拟试题库等,可实现在线自测、自我评价等。
3.实训级资源建设。实训资源最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是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点。利用教学互动平台将企业工作流程进行虚拟实现,包括虚拟工作环境、虚拟设备、仿真生产过程、虚拟作业流程、企业真实案例等。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引导,循序渐进,分阶段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互动教学,学生在课外还可以反复地进行复习演练。实训级资源的建设就是将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融入到每一个教学单元中,充分满足学生实验实训及职业技能培养的需要,使学生学完知识即可上岗,完全符合企业职业化岗位的需要。
4.行业级资源建设。提供行业政策法规、企业动态的信息查询,主要为了拓展学生对行业发展动态信息的了解需求,包括行业介绍、企业信息、岗位描述、行业法规、技术标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等。
5.软件级资源建设。包括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资源库软硬件平台系统、数据库系统、安全系统及用于教学的其他工具软件等。
总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累计的过程,建设、使用、推广必须同时进行,鼓励企业人员、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尽量完善资源库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确保资源库保持持续动态更新,使资源库的建设走向科学、标准化、动态化的格局,发挥共享优质资源和推动行业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斌.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J].河南科技,2011(8上)
[2]全金华.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应用[J].才智,2009(4)
[3]戴桂荣.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4]杨柳.校企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的设计与研究.科技通报,2012(5)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薪酬管理和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40-02
一、《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改革研究的必要性
自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开设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以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长期成为各高校开设和管理本专业的标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出现了教学内容难以适应和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教学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因此,研究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来实现学校和企业、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衔接和相互匹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在校学生基本能力,学会和掌握《薪酬管理和设计》的基本分析方法,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薪酬管理人才,将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结合,使学生迅速适应企业环境并较快地融入到企业中是当前研究不可或缺的问题。
二、《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部分学者对《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观点。但相对而言,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和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用人单位对该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快速地提高。由于受到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以教材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限制,高校对于这种快速变化的反应比较缓慢,因而传授给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及时适应和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薪酬管理和设计》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这种问题同样存在。教材更新速度往往滞后于理论的更新和实践的发展,而且《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在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非常迅速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宏观上国家分配制度的改革还是微观上企业薪酬制度的变化和调整,都使得薪酬管理理念、内容和管理方法需要与时俱进。因此,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目前,大多数《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教师不是科班出身,通常是通过短期的专业进修和自修后从事《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的教学,往往缺乏丰富的《薪酬管理和设计》咨询方案设计的实战经验。因此,教师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灌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唱独角戏,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效果不佳。而且,《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非常繁杂,仅靠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于没有实践工作经历的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
3.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并且很多知识点只有在不断的实际操作中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而很多高校教学中《薪酬管理和设计》实践教学课时在总课时中所占比例过低,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投入不足。目前对薪酬管理实践教学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尚未构建。一些学校虽然开设有《薪酬制度综合实验》或《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实验室设备和专业的应用操作软件未能使学生真正进入到实践的操练中,采取“放羊”的方式,学生也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敷衍了事,未能真正的深入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课程教学效果较差。
三、《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更新是课程教学改革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环节之一。更新《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首先应加强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建设,适时更新和出版涵盖新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教材,这不仅给任课教师教学带来方便,也有利于学生对课程框架和基本知识的及时把握。其次,教师要注重引进该课程的前沿理论和方法。由于薪酬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发展迅速,教师在讲授时要有意识的引进和介绍一些国内外薪酬管理领域出现的前沿理论和方法,或与学生分享教师本人最新的科研成果,向学生传递本课程领域内的最新发展信息,弥补教材的缺陷,完善教学内容。再次,在《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最新薪酬管理现象,并采用视频、音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并注意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和探讨这些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薪酬管理和设计》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改革和不断的创新。除了采用传统的课堂面授法,还可以采取案例教、社会实践调查和团队讨论学习等多元化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新的章节之前,导入开篇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现实的企业薪酬管理和实施现状以及存在问题,锻炼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授具体的难以理解的重要知识点时,也可以采用举例或案例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再如,在学习“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内容的时候,可以进行一次实际的市场薪酬实地调查。作为任课教师,要及时安排课题时间做出有针对性的点评,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收获,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薪酬调查的具体程序和方法,还能深入实践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完善。由于薪酬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在校学生在诸如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很难实质性的接触到真实企业薪酬管理方面的工作。作为高校,就有必要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完善的实验室环节和实验条件,使得我们的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来模拟和体会企业的薪酬管理流程和工作,比如企业岗位评价、薪酬调查以及薪酬标准的测算等等。这方面,部分职业技术学院做的比较好,对于大部分普通高等本科学院来说,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为《薪酬管理和设计》实践课程的开设带来了不便,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除了改善实践教学的教学条件以外,在《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根据实践教学讲授的内容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模块组合;双轨联动
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总体目标
1.1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形成“面向市场、行业主导、适时互动”的实习实训与师资培训体系[1],根据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在企业专家指导下,对接行业需求,制订覆盖本专业主要技能和职业态度、职业素养要求的模块化实习实训与教师培训实施方案,明确各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形成分模块的训练与考核标准[2-3];根据职业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科学划分实习实训阶段(单元),制订不同阶段(单元)实习实训教学计划,建立实施方案与阶段(单元)计划有机结合,阶段(单元)计划又相对独立的实习实训体系,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就业需求的实训需要,提高实习实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5]。
1.2 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
以分组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为主要手段,实施以作品(典型工作任务、工作项目)为载体的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全程实现“做中教、做中学”;师资培训按照专业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顶岗实习等环节组织实施,对项目训练过程和形成的结果进行考核[6];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国家或行业设有职业资格鉴定的专业或相近专业,毕业生获得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企业认证证书比例达100%[7]。
2 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
分析移动通信技术岗位职业能力,结合通信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和中兴通讯NC认证,构建包含核心网运行与维护、基站建设与维护、无线网络优化、移动客户服务、手机软件开发等5种技能模块,按初级、中级、高级3个层次划分,系统设计集教学、培训、认证、生产、研发5种功能于一体的“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融合”的模块化、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以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为主要手段,嵌入“MIMPS”企业教学法,实施以移动通信相关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推行“双轨联动”实践教学组织模式,以职教新干线为平台,建立基于“任务单”的考核评价机制[8]。
3 构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融合”的模块化、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
3.1 实践课程开发流程
图1 基于工作岗位的实践课程开发流程
依托校企合作共同体和校企一体委员会,完成移动通信技术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深入开展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养的需求分析,按“专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实践课程”的逻辑顺序开发实践课程,如图1所示。
3.2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转型升级,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就业岗位呈多样化趋势,根据企业调研,移动通信产业正在形成四个主要的职业岗位群:移动核心网运行维护、基站建设与维护、无线网络优化、移动客户服务、手机软件开发。根据岗位分析,按入职岗位、拓展岗位、晋升岗位进行归类,将移动通信工作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借助于“校企一体”优势,将高职学历教育课程与企业职业培训课程相融合,构建集教学、培训、认证、生产、研发5种功能于一体的“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融合”的模块化、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融合”的模块化、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
在企业专业共同参与下,对接移动通信产业战略转型和4G技术的需求,建立基于岗位能力的模块化实习实训与教师培训实施方案,形成分模块的教学目标、训练标准和考核标准,开发一套按模块、分阶段、分层次的实践教学计划,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准,按照共享开放的原则,制定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标准。
4 嵌入“MIMPS”企业教学法,创新“双轨联动”实践教学组织模式
4.1 “MIMPS”企业教学法
全面实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嵌入中兴通讯NC学院设计的“MIMPS”企业教学法,如图3所示,采用分层交织的企业教学法,全程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特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形式和手段。如《3G基站运行与维护》、《交换设备操作与维护》等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移动终端维修》、《无线网络优化》等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电信业务与营销》、《IP通信》等课程采用现场教学法。
图3 “MIMPS”企业教学法示意图
4.2 “双轨联动”实践教学组织模式
充分利用“校企一体”办学优势,依托校企合作共同体,吸收企业优质资源,集教学、培训、认证、生产、研发5种功能于一体,构建学校与企业“双轨联动”安排学生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如图4所示。学生(学员)在与企业真实职业环境同步的校内实训室、工作室,进行核心网维护操作、基站维护操作、网优方案设计、3G/4G移动业务产品和营销方案设计、手机应用软件开发、ZTE产品协同创新等生产性实训,此外,联合企业安排顶岗生产实习,让学生(学员)在企业机房和运营现场进行核心网运行维护、基站运行维护、无线网优化、3G/4G移动业务产品营销、手机应用软件市场推广等实际生产工作,同时注重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融入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学员)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与企业完全对接。在“双轨联动”过程中,学校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代维认证、人才支撑、10086客服运营、工程方案设计、产品开发等生产型支撑服务,企业为学校提供企业管理流程、企业案例、企业项目、企业实习岗位等服务,从而提升实训和培训教学质量。
图4 学校与企业“双轨联动”实践教学组织模式
4.3 师资培训体系
师资培训体系由“中级专业能力训练模块+高级专业能力训练模块+顶岗实习训练模块+专业教学能力模块”组成,其中初级专业能力作为可选模块,初级、中级、高级职业能力训练内容如图20所示。教师培训增加实践课程教学设计项目,提高专业教师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教学设计能力,使教师掌握职业教育实践课程开发设计方法,定期开展各类教学观摩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师资培训体系如图5所示。
图5 师资培训体系
随着高职院校推行的按工作任务对课程进修解构和重构工作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的考核方式不适合评价学生在工作任务课程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各项能力[9-10]。以职教新干线为平台,建立基于“任务单”的考核评价机制,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要做好记录,收集并保存“任务单”,学生用“任务单”来申报自己的学习成绩。确保实训和培训教学质量,依托通信行业特有工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中兴通讯NC认证中心,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企业认证,使学生获得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企业认证证书比例达到100%。
5 结束语
为保障“校企对接,双轨联动”生产性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正常实施,一是高职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教学体系改革,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团队,聘请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正常运行;二是建立责任制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管理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等,做到实践教学体系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组织实施等项目人员落实、责任落实、资金落实;三是依托校企合作单位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实践教学体系设计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何莉.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北方经贸,2006(07).
[2]来景辉,张堂田.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0(05).
[3]张耀嵩.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01).
[4]王春娜,霍新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2).
[5]王凤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本建设的任务[J].职业技术教育,2008(02).
[6]李定清.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8).
[7]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04).
[8]丁继.构建以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