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铁路建设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铁路建设现状

铁路建设现状范文1

关键词:铁路工务设备;维修;现状;措施

铁路工务作为我国铁路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备稳定、安全的运行,是保证列车线路正常运行的基础。因此,在铁路工务设备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应当对其存在的病害、安全隐患、故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如夏季易胀轨与冬季易断轨,采取提前预防的解决措施。在铁路工务设备维修的过程中,可以设定专门的抢险预案,这样不仅保证了铁路工务设备维修工作的效率,还保证了设备正常、稳定的运行,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我国铁路行业的发展。

1铁路工务设备维修的现状

1.1设备检查技术相对滞后

设备检查是保证铁路工务设备维修工作开展的基础,为维修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铁路工务部门对设备检查技术的重视和投资都有所增加,检查工区都配备了轨道检测仪,这种高科技检查技术适用在铁路无缝线路设备检查工作中,但是普通线路还沿用手工检查为主的工作方式。在目前列车运行越来越密集的情况下,按周期完成铁路工务设备检查存在很大的困难,也就无法掌握全部的铁路工务设备状态,这对列车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1.2维修天窗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由于铁路工务单位的维修作业模式相对较为传统,有很多铁路工务设备维修处于人工维修作业模式,虽然人工作业工具更新为小型机械设备,但小型机械设备运送费时费力,天窗修利用效率还是相对较低。另外,在现代铁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型货场站铁路工务设备过车频繁,本线天窗修时间较短,邻线来车时本线作业有时要停止作业面迎列车,这样也会导致铁路工务设备天窗修利用效率有所下降。此外工区工长调查工作量不细也会导致天窗修利用效率有所下降。

2铁路工务设备维修的一些改进措施

2.1全面实施工务设备动态检查维护模式

目前铁路客车径路上列车机车上安置了车载式轨道动态监测系统,这种智能化设备检测技术,对其设备整个维护状态进行全面的监控,以计算机技术为媒介对其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的整理,及时高效地向铁路工务设备维修工作人员提供了重要的现场设备病害信息,工区工长及时收到信息后纳入当日工作计划中进行整治消灭设备病害,从而根治了设备病害的进一步发展,最终提高了工务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加大已经和投资的力度,将这种智能化设备检测技术推广到全路,在所有列车机车安装车载式轨道动态监测系统,对铁路工务设备时时监控检测,提升了铁路工务工作人员对设备病害的掌控力,从而提升了铁路工务设备安全性能,这对我国铁路行业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2.2加强铁路工务设备天窗修利用效率

要想提升铁路工务设备维修的质量,以及该项工作的工作效率,那么就要加强铁路工务设备的天窗修利用效率。铁路工务设备维修部门应当积极采用多种检测技术对所有的设备进行全面的进行全面的了解,将每一处设备病害应用到每日天窗修计划中,避免出现遗漏的病害保留在现场上,这样就要求工区工长必须制定详细的维修方案和措施。另外,在铁路工务维修作业使用工机具的过程中,应当对工机具安装和试运行、使用和维修、更新和报废等阶段进行重点的掌握,从工机具出现故障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考虑工机具的保养措施,从而减少现场作业中工机具发生故障的次数,同时加强工机具的更新换代,以此提升铁路工务设备的天窗综合利用效率,从而达到消灭每一处病害,提升了铁路工务设备维修的质量,更加保证了铁路行车安全。

2.3创新铁路工务设备维修模式

在铁路不断向高速与重载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从精细化、专业化、高效化的角度考虑分析铁路工务设备维修模式。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在铁路上,铁路工务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培训掌握新技术新设备,从而提升维修技术水平与专业水平,这样可以提升铁路工务设备维修效率与质量。另外,铁路向高速发展要求轨道结构更加均衡、更加平顺,从而对铁路工务设备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铁路工务维修精细化作业是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必须壮大检查工区队伍,做强维修工区来实施精细化作业。这样精细化作业增加的工作量必然要求铁路工务设备维修工作提高效率。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采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维修线路越来越普遍,这种维修模式不仅保证了精细化作业,还做到了作业高效化。因此铁路工务部门应加大已经投资的力度,将大型养路机械维修模式推广到全路,将这种模式的优势与作用得以全面的发挥。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我国铁路工务设备维修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并且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只有提升铁路工务设备的运行效率、对先进的技术进行有效的利用、创新铁路工务设备维修模式,这样才能提升铁路工务设备维修的质量,保证列车高速稳定、安全的运行,对我国铁路行业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阳.铁路设备维修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J].上海铁道科技,2013,02:97-98.

[2]纪剑峰.铁路设备维修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3:117.

[3]侯玉碧.朔黄铁路工务设备修理管理模式的探讨[J].铁道建筑技术,2014,S2:5-8+11.

铁路建设现状范文2

【关键词】铁路建设项目;项目管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U32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101-02

2004年以来,随着国务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批准和实施,大规模的铁路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一批高速度、高质量、高标准的铁路客运专线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铁路建设掀起了新的。尤其是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动车组、高速铁路、城际列车相继投入使用,让人不禁感慨,中国的高铁时代已经来临。到2020年,基本会形成“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当前,我国铁路正处在全面建设和谐铁路的黄金时期,新的形势对铁路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投资效益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标准、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全面展开与保证工程质量、控制投资的矛盾日益凸现。已有的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模式、方法和手段显得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因此,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我国铁路建设工程管理面临的急需关注和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并分析解决途径,推进铁路建设管理创新,努力提高管理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的能力、水平和投资效益势在必行。

一、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现状和不足

当前我国客运专线铁路和地方合资铁路,是由铁道部委托铁路建设开发公司和地方政府组建项目法人实施建设项目管理,国有铁路由铁道部委托部和铁路局建设部门行使建设管理职能,通过招投标选择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方案竞选方式选择设计单位,按照传统的设计―招标―建造模式进行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国际上标准的建设项目实施流程主要体现在业主、承包商、咨询机构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特征为大咨询、小业主,即业主作为非专业人士或机构,绝大部分建设管理工作交工程公司和咨询机构承担。与国际通行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相比,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流程过于烦琐,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业主模糊,责任无人负。在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业主代表身份不明确,如项目建设的初期规划决策阶段由部属计划部门管理;初步设计阶段由部属鉴定部门管理;施工图设计阶段由部属和铁路局属基建部门管理;施工阶段由铁路局基建部门派出现场指挥部统一管理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这样造成谁是业主或其代表搞不清楚,责权利关系混乱。

2、建设过程割裂,缺乏统一的总体建设单位。比较完整的项目建设过程应该按照决策阶段、实施阶段、运营阶段进行,建设管理职能主要集中体现在实施阶段,应该由一个单位全面负责。铁路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设计和施工被割裂。

3、建设管理工作前松后紧。铁路建设项目管理重视后期施工管理,却往往忽视了前期的设计管理,前松后紧的管理现状制约了铁路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建设管理专业化、科学化程度不足。工程基建部门作为专业化的建设管理机构,明显存在建设管理力量不足,现场指挥部是临时机构,造成人员构成的不确定性等。

5、工程承发包模式单一。铁路建设项目几乎全部是设计―招标―建造的传统模式进行发包,施工变更量和工程索赔款额巨大,对其它新型建设管理模式鲜为尝试,发包模式单一。

6、咨询力量薄弱,承包商综合管理能力低。铁路建设监理目前仍然集中在施工监理范畴,咨询力量相对施工力量薄弱,与国际上大咨询的态势相差甚远,而且承包商主要擅长施工管理,综合管理能力较低,不适应工程总承包等先进模式推行。

二、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1、关于铁路建设项目的前期管理

建设项目管理核心目标是三大控制,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如何在设计概算范围内保质按时的完成工程,控制好投资是业主最关心的。虽然资源投入主要集中在实施阶段,但是真正影响整个铁路建设项目费用总额的关键却在前期决策、规划与设计阶段。项目的前期研究和决策事关重大,直接影响项目的成败和投资效益的好坏。目前我国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多、投资大,建设标准也有很大提高,尚无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的大量经验可供借鉴。因此,铁路建设项目前期研究和决策中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现有的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和决策模式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前期研究、决策的制度需要完善。前期研究和决策主体在前期工作中的职责划分、投资主体的介入程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工作程序和周期、专家的参与等是直接制约前期研究和决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科学系统地对现有的前期研究、决策制度进行完善。

(2)前期研究、决策的方法有待改进。大规模、高标准的铁路建设中对新技术采用的评价方法、建设项目规模和标准的确定方法、对社会成本评价指标的完善、对资金和资源现状的优化配置、对标段的划分依据的确定等都是影响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前期工作的方法改进是实现现阶段决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

(3)前期研究、决策的工具和手段需要创新。大规模、高标准的铁路建设同样对建设前期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工具和手段的更新也是势在必行。专家知识库的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虚拟现实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等是提高前期研究和决策效率的有效手段。

2、关于铁路建设项目的组织运行管理

我国铁路工程的建设管理模式历经了从建运分离到铁路局同时负责建设运营,然后到铁道部职能部门集中管理,再到项目法人负责制等几个阶段,这些管理模式在我国铁路建设过程中都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目标,到2020年,总投资规模约2万亿元,且投资主体由铁道部独家投资逐步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过渡,在这种大规模投资建设的新形势下,组织实施模式的选择和完善成为铁路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1)管理方式有待创新。随着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铁路建设投资结构日益多元化,参建主体各方的关系及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适应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的管理方式亟待创新,尤其是业主的选择和组织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不同的建设项目类型,应考虑采用不同的业主组织方式。信息化进程急需加快,建设管理过程虚拟现实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适用于大规模线性工程的虚拟建设方法的应用及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的步伐需要加快。

(2)责任体系需要健全。项目法人负责制正在铁路建设中推行,然而目前一些项目公司并不是真正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负责,项目前期论证与决策工作没有参与或参与不够。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公司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局面尚未形成,难以发挥全面控制的作用。“政府主导、业主负责、市场运作、依法管理”的进程需要加快推进。

(3)政府监管需要加强。面临新的环境和建设目标,随着铁路建设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政府和企业的工作界面进一步清晰,政府的职能应该逐步从微观管理转移到行业的监管和宏观调控。因此,政府的职能定位和监管体系也有待完善。

3、关于铁路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管理

当前,我国客运专线建设已经全面展开,今后一段时期,客运专线的建设管理也将是铁路建设工程管理的主要任务。工期目标的合理设置、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好定价体系的完善是直接影响客运专线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

(1)工期目标的设置亟待优化。客运专线由于速度目标值的大幅提高,对工后沉降指标的控制要求很高,设置合理的工期目标非常重要。据调查,目前已开工的客运专线工期目标普遍紧张,不利于工程质量控制和投资控制。因此,在当前技术标准、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研究合理工期目标的设置及工期优化的方法尤为重要。

(2)工程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需要完善。高速铁路的出现对传统铁路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维修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质量、技术等许多方面深化和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方法和施工观念。因此,在施工阶段应特别强调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完善技术条件和质量验收标准,尽快形成工艺标准设计体系,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技术标准要求。同时,试验检测系统也亟待健全,应改变依靠传统的经验型施工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

(3)工程定价体系急待健全。由于铁路建设市场尚不健全,市场定价机制还未完全形成,特别是大规模客运专线建设全面展开后,铁路工程定价体系显现出不尽适应之处。今后一段时间,以“控制量、市场价、竞争费”为改革方向,从量价分离,工程实体性消耗和施工措施性消耗相分离等方面,研究铁路工程计价定额体系和评标模式,研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是完善铁路建设工程定价体系的重要举措。

4、关于铁路建设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铁路建设的叠起,特别是随着多条铁路客运专线的开工,铁路建设工程管理人才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形势的需要,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工程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是管理,而人力资源是管理的第一要素,工程管理人才的相对不足是制约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水平提高的瓶颈。铁路建设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铁路建设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及现有人才的状况分析不够、铁路建设工程管理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健全、铁路建设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急需完善。

三、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探索

1、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选择

(1)对于铁道部投资的新线建设项目,由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担任实际业主,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属于事业法人,对项目建设投资、工期、质量等负总责,按照项目目标实施奖惩制度。

(2)对于中央与地方合资铁路,由铁路建设投资公司代表铁道部同地方政府组建合资铁路公司,合资铁路公司担任实际业主,这种形式实际属于投资人组建项目法人负责建设管理。

(3)对于铁路改建扩建项目,由各铁路局基建处项目管理中心担任项目业主,负责改建扩建项目的建设管理,铁路局基建处及其项目管理中心属于企业性质,但是却行使着铁道部委托的部分业主职能和行政管理职能。

2、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变革趋向及政策建议

铁路建设项目建设管理模式今后的变革趋势可以总结为:非经营性铁路建设项目将会由自行管理向代建管理、部分委托向全部委托方式过渡,即“代建制”管理模式;经营性铁路建设项目将继续完善以项目法人责任制为主的建设管理模式。业主的组织形式也会由临时性指挥部向政府组建固定项目管理机构转变,或者由政府同专业咨询公司组建一体化项目管理机构,最终会出现全部委托社会专业咨询机构代行业主管理的代建模式。应该看到,上述过程是铁路建设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变革逐渐深化的过程,也是铁路建设管理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科学化的过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业主组织形式会完全统一定位在咨询公司代建模式上,会出现多种形式并存的状态。根据以上变革趋向拟作出以下建议:

(1)分类管理铁路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铁道部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铁路企业也将逐步融入社会主义经济大市场,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实行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铁路建设项目根据其经营收益可分为经营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铁路公益性建设项目其经济效益不好,不具备市场融资条件,但其社会效益明显,对巩固国防、开发国土,促进经济不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这类公益性项目应当由政府承担投资建设的责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政府主要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而对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铁路经营性建设项目,则要鼓励企业通过市场筹集资金,投资建设和经营。但政府应在征地拆迁、减免税赋等方面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增强铁路建设项目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对铁路建设项目实行分类建设可进一步理顺投资体制,构建多元投资主体,有利于铁路建设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健全和完善投资审计制度。健全和完善建设项目投资审计制度,有利于加强对铁路建设项目投资的审计力度。投资审计对控制投资规模,节约使用建设资金,规范建设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大多数建设投资审计由于过分侧重于对工程预决算的造价审计,忽视对优化设计、筹资方式、工程质量及造价形成过程控制和投资绩效评价的审计,最终无法保证投资的整体效果。因此要将建设项目投资审计作为一项集技术与经济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健全和完善建设项目的投资审计制度,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审计,对设计、施工、监理进行全方位的审计,从源头到终结的各个控制点进行静态和动态控制,真正遏制项目建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提高资金和投资效果。

(3)加快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在铁道部或铁路局层面,明确发展目标,组织工程项目管理和信息技术部门开展技术攻关,加快开发适用于新线建设和既有线等不同性质的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融合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方面工作业务,采用模块化技术,适应不同规模建设项目、不同管理层次、不同业务主体需求,并且能够自动生成面向不同主体的数据和信息,实现各种资源信息化,更好地为大规模铁路建设不同需求服务。同时,建设一定规模的信息化网络,以铁道部和铁路局两个层面为重点,建立大、中型规模的关系型数据库,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资源、信息共享。还要统一各系统接口标准,提高各系统间通用性和兼容性,方便各系统资源共享和再利用,降低建设成本。

(4)整合业务流程,创新项目管理模式。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将带来管理模式的变革,实现项目管理由粗放管理到集中管理、精细管理的转变,建立起管理信息化状态下新的管理模式,从预算造价、材料管理、计划管理,走向以成本为中心的全面业务管理和项目整体协同的信息化平台。为此,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重新设计项目管理流程,对管理层次进行扁平化改造,建立网络化工作模式,推动现代化管理进程。

四、结语

当前铁路建设的大好形势令人振奋,但是铁路建设管理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分析表明,项目前期管理、组织运行模式、过程管理和工程管理人才是铁路建设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必须加快铁路体制改革的步伐,完善科学决策的制度、方法和手段,优化建设程序,研究各种类型铁路建设项目的最优组织实施模式,加快“小业主、大咨询”模式的落实,探讨制定和有效控制建设目标的合理途径,加快市场化进程,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定价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只有在充分认清新形势的前提下,面对新的问题,勇于探索和创新,加快改革的步伐,才能实现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韩同银,王淑雨.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方式改革[J].中国铁路,2005, (6): 57-59.

[2]卢春房.加强铁路建设管理大力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J].中国铁路, 2005,11:15-20.

[3]韩同银,杜守继.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业主地位和前期决策的作用分析[J].建筑施工,2006,3:175-177.

[4]黄泰烈.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方法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2 (5): 50-51.

[5]王青娥,方东升.新形势下铁路建设工程管理关键问题探讨[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4):80-83.

[6]陈劲刚. 对搞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项目管理,2002 (2):41-43.

[7]韩同银,杜守继.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 (4):34-36

[8]付国成,佟晓生.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0(4):20-22.

[9]高燕来. 完善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J].先锋论坛,2010 (4):51-52.

铁路建设现状范文3

关键词:铁路;施工管理;对策

1 管理现状

1.1 好的一面

1.1.1 大规模、高标准、任务难度大。依据国务院颁发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要求,至2020年我国要建成长达10万km的铁路营业里程,其中1.2km用作客运专线,繁忙干线应客货各走一线,复线率与电化率均都要在50%以上。此次制定的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计划,在规模跟标准上是我国前所未有。因此我国铁路部门应从建设理念、技术标准、项目质量、过程管理、技术设施、施工组织等不同方面,都提出新的要求。参与建设的铁路管理人员其应具有参加高标准铁路建设工作的经验,其建设能力与管理水平都要经得起考验。经铁路总公司获批后,大规模建设活动正式开展并逐渐进入关键阶段,尤其是当第一批标准高、质量优以及速度快的客运专线开始动工后,铁路建设也进入了新的期。

1.1.2 投资多,参与单位多。《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提出对新建铁路分类投资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或通过铁路发展基金参与铁路投融资,从而实现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融资观念的提出,意味着铁路建设的准入门槛变的更低,更多的社会资金融入使得建设过程更加的轻松,同时由于利益性关系,建设过程被更多的社会群体所关注、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1.1.3 后期维护管理到位。今年来铁路运营单位加大了对铁路基础设施、线路的维护保养、改建等方面的力度,日养护、周巡检、月巡检、季度联检等等检查保养方式,不仅保证了线路运营的安全,同时大大增加了线路的使用寿命。

1.2 不好的一面

铁路建设管理不符合新时期的要求。当前铁路建设的特征是大规模、高标准,因此建设队伍要拥有更高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以往的管理模式,包括管理理念、措施及管理工具等都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铁路建设管理模式目前正处在转型时期,由以听从计划指令和服从行政管理为主转化为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目前铁路建设在总体格局上已经初步形成市场化运作,但在历史因素影响下,有实力参与铁路建设招标和中标的企业都是原铁路部门的下属单位,其中包括有勘测、设计、施工以及监理等类,这些企业的实力往往不能满足新时期下铁路建设的需求,限制了铁路建设的发展速度及其建设水平的提升。

2 重点分析出现不好一面的原因

2.1 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我国进入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的时间较短,对相关项目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在铁路建设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体制。完善的管理体制要求铁路建设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部门都做到分工明确,管理人员各司其职,但实际上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裁减管理人员人数,从而导致管理人员一人肩负数职的现象,使有的管理工作缺乏落实力度,造成管理效果下降。

2.2 施工人员整体水平不高

铁路建设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施工人员的工种不一,因此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整体工程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施工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施工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而现在铁路建设中职业素质较高的人才并不多,懂技术、懂管理以及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紧缺,进而加大了管理难度、增多了管理成本、管理效果也受到影响。

2.3 质量管理力度不足

铁路建设大规模展开后,部分企业为获取竞争优势,一味追求建设速度,而不重视建设质量控制,使得工程出现不合格、不安全的情况。一方面,铁路建设施工人员数量众多,难以对全体人员实行严格管理,部分人员违规操作会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另一方面,铁路建设施工使用的建设材料种类多、数量大,很难实行严格控制。

2.4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低,职责不明确

铁路建设的特点是施工点多、线长、人员分散,施工人员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极易出现安全问题。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也会因此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企业声誉下降,直接影响到企业长远发展。铁路建设管理必须要重视工程安全控制。虽然制订了关于铁路建设的安全管理规章与安全责任制度,但在实际实行过程中,会出现层层减弱的问题,施工现场往往缺乏完善的制度约束,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要杜绝安全事故出现,就应在施工现场加强管理,并重视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工作,将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消除。

3 改善当前管理状况的措施

3.1 重视方式创新

当前我国铁路管理正在进行体制改革,同时其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铁路建设的投资形式日渐多元化,参与建设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变化。铁路建设呈现出大规模、高标准的特性,而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其的需求。铁路建设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加大,信息技术能虚拟的呈现各类技术在铁路建设中的开发与应用,因此大规模线性工程可使用其虚拟建设的全过程,因此铁路建设应重视信息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3.2 实行责任体系

项目法人负责制目前正在铁路建设中不断推行,但有的项目公司只是负责局部项目,其并没有全程参与前期论证与决策工作。参与建设工作的公司还未将责、权、利很好的结合起来。我国铁路建设急需形成“政府引导、业主负责、市场运作以及依法管理”的局面。

3.3 合理制定工期目标

随着客运专线对列车速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此类铁路对运营后的指标控制也更加严格,因此必须要合理制定工期目标。目前施工中的客运专线制定的工期指标大多比较紧张,加大了工程质量与投资的控制难度。因此制定合理工期目标,在目前缺乏高标准、高技术及成熟关键技术的现状下,显得非常重要。

3.4 建立完善的铁路建设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目前传统的铁路设计和施工以及养护已经不适应在高速铁路中应用,高速铁路在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对传统铁路的设计与施工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铁路建设阶段就应建立完善的铁路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并制定合适的技术条件与质量验收标准,尽快形成技术标准设计规范,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技术标准的要求。同时加速建设技术检测系统,将经验型施工转变为技术型施工。

3.5 健全项目定价机制

我国铁路建设目前其定价机制发展不健全,尤其多条大规模、高标准客运专线建设后,其定价机制变得日渐不适应。我国铁路定价机制应按照“控制量、市场定位、竞争费”的方向实行改革,并以“量价分离”和“工程实体性消耗与施工措施性消耗分离”的要求,在国家宏观调控的领导下,制定出健全的铁路建设定价机制和评估模式。

3.6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铁路建设的热潮不断掀起,参与铁路建设管理的施工人员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现阶段的需求,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紧缺。管理人才的缺少将成为限制铁路建设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铁路建设部门应在加大现有人才分析的基础上,实行激励机制,并重视人才培养工作。

4 结束语

铁路建设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施工管理是铁路管理的重点部分,将直接影响管理的整体效果,应重点对待。对铁路建设施工管理进行不断优化,并重视管理效果提升,对铁路管理与施工企业而言都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铁路建设现状范文4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逐步加快,中国大市场逐步快放,交通运输中的货物运输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大,再加上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其对交通运输的要求必然较高。铁路运输作为运输中的重点,是人口转移、货物转移的最重要的方式,近年来铁路建设水平处于不断增长的态势下,很多高标准、快速度的铁路运输道路逐步落成。针对铁路建设的新形势,我国的运输管理工作也一定要坚持革新,找到符合实情的管理方式,做好管理保障。但是,目前在管理方面仍旧存在很多不足,其关键问题如下:第一,铁路建设工程管理实际与铁路发展新形势不相适应。目前,我国铁路运输规模不断扩大,运输建设更加现代化和大型化,以往的铁路运输建设管理方针已经不适应现行体制,大规模、高技术的现代铁路建设工程也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新的铁路建设技术的提升对工程管理的要求更为严格,市场化的铁路运输模式,与过去的老旧管理对策无法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大规模铁路工程的开发使得工程管理手段缺乏先进经验,很难突破传统的固有管理方法。第二,管理制度不健全。铁路建设工程管理制度是保证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先导,它对于管理的全面落实和现代化铁路的运输具有指导作用。然而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使得铁路建设工程管理的制度还不够健全,体系不规范,内容不严明,无法保证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规可守,严重阻碍了铁路建设管理的积极性。第三,铁路建设工程管理人员队伍不扎实。很多铁路建设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较差,对现代化管理认识不到位,缺乏管理经验,管理方式不科学,经常出现管理不严格的情况,不利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2开展铁路建设工程管理的有效对策

虽然,我国铁路建设工程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是它在工程管理开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如何结合实际,采用科学的对策加强工程管理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

2.1革新目前的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模式

过去的铁路建设管理方法较为单一,方式不科学,与现代化铁路建设的实际不符。对此,我们一定要革新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模式,根据不同的铁路建设工程采取不同的管理对策,建立指挥部门和管理部门,优化人员的具体配置,坚持做到人尽其才。在管理方法上,还应该保证具有全面性,严格遵循项目管理原则实施作业,进一步精简人员,选用具有高素质的管理者实施管理。另外,想要变革以往的大跨度管理现象,管理单位还可以采用大监理的模式进行作业,不断降低成本,走科学管理的方针。

2.2深化铁路建设管理步伐

在市场经济全面开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铁路建设管理模式必须要更好的适应经济现状,坚持与市场接轨的原则。分离管理社会化与政府职能不相适应的地方,按规定体制下的管理方式加强管理。与此同时,铁路建设工程管理还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管理设备,与网络系统保持一致性,实施多元管理方针,打好基础管理项目。

2.3制定铁路建设管理制度

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作基础,铁路建设工程管理亦是如此。相关制度一定要符合工程建设情况,根据实际铁路建设制定完善的体系,规定管理的具体内容、方针和对策,强化管理的科学性,并加强监督管理环境。在此基础上,铁路建设工程管理单位还要不断提高相关管理者的素质能力,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关乎着铁路建设管理的有效性。做好岗位选拔关,选取具有一定职业资质的人进入管理队伍,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就显得极其重要。另外,加强完善管理队伍建设,并给予一定的鼓励,支持他们对外学习,扩展管理能力也是完善管理的重点方式。只有从制度和人员两方面进行提升,才能更好的完善铁路建设工程,促进管理水平的完善。

3结束语

铁路建设现状范文5

【关键词】铁路;融资;投资模式;风险;分析;新思路

【 abstract 】 Railway as the national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the artery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popular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large engineering investment often restrict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ailway project timing.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sis of railway financing present situation, pointed proposed three kinds of investment mode, put forwar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new train of thought on the development of railway investment model, for the railway construction unit main risk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to provide the thinking direction.

【 key words 】 the railway; Financing; Investment mode; Risk; Analysis; New ideas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在当下的铁路建设过程中,资金问题仍是建设单位最难解决的问题,好的投资模式有利于铁路运输企业生存和发展。因此,选择切实可行的低风险的投融资方式可以有效的缓解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矛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达到铁路事业的顺利开展。

二、原铁道部体制下铁路投资模式概况及弊端分析

1.中国铁路融资现状

(一)政府投资占主导

建设资本金主要来源于征收的铁路建设基金以铁路系统来看,原铁道部是铁路建设最大的投资主体,约及每年几十亿元的财政预算内资金,其它的建设资金基本上是债务性资金,主要是国内银行贷款、债券、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所有基本建设的投资和融资由原铁道部最终决策和作为投融资主体。目前铁路的外部筹资主要还是政府行为,银行对铁路的贷款是根据国家的计划和政策以及其他行政命令而向原铁道部提供的。中央与地方合资建路,各级政府使用预算内、预算外资金投入铁路建设仍然是典型的政府行为,原铁道部发行的铁路建设债券数额很少,而且原铁道部作为债务人依然是政府行为。

(二)民间投资动力不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铁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缓慢,资本结构高度封闭,企业间公平经营与竞争的市场化环境尚未形成,投资者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其实很多投资者已经看到了中国铁路潜在的商业利益,但因为铁路主管部门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所以大多数民间投资者仍然持币观望,驻足不前。由于收益的不确定性、进入铁路行业的的高壁垒、缺乏透明、公正的运作规则,投资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等原因,目前我国民营资本投资铁路的动力不足。

(三)外方投资空间较大

我国铁路建设还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如果只靠传统的以铁路建设基金和国内外银行贷款为主的方式难以满足铁路建设的需求,而外资的进人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目前的资金短缺状况。另外,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中国逐步开放的铁路运输市场己经逐渐成为国际物流业巨头的“必争之地”。

2.中国铁路融资问题的弊端

(一)投资主体单一

融资方式主要表现为政府行为,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其他投资主要的投资虽有增长,但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大多数铁路建设项目还是中央政府投资,基本没有民营资本或外商直接投资于铁路基建项目;

(二)筹资渠道单一

主要为财政性资金和银行贷款,近年来铁路建设贷款已进入还本付息高峰期,铁路运输企业的还贷压力逐年增大;

(三)筹资方式单一

银行借贷筹资是铁路运输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债券投资品种单一,发行规模小,审批时间长,难以满足企业建设项目筹资的需求,同时改制上市的铁路运输企业数量小,股权筹资比重更是微乎其微;

三、铁路总公司体制下投资模式研究

1.我国已采用的投融资模式

(1)政府投入

政府投入有四种形式,即国债投资、国家资产实物投资、地方政府投资、原铁道部投资。从1998年开始,国债开始注入铁路建设,截至2002年底,铁路建设共使用国债341.2亿元。政府的实物折价和政策投资主要为土地折价入股、以税收返还资金等。地方政府投资是铁路所在的省市政府出资。原铁道部投资来源是原铁道部的自有资金和铁路建设基金,其中铁路建设基金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1991—2002年,铁路建设基金投资总额达到1978.58亿元;目前铁路建设基金是铁路建设最主要、最稳定的资金来源。

(2)企业投资

平南铁路,是香港招商局发展有限公司、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广铁铁路(集团)公司等7家企业合资入股、融资修建的疏港铁路,7家企业共同组成深圳平南铁路有限公司,按照股份制方式建设、管理和经营。此外,如朔黄铁路,是神华集团、原铁道部及沿线政府出资修建的。

(3)债务融资

债务融资主要包括国内银行贷款、外资借款及铁路债券。国内铁路项目债务融资渠道主要是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和建设银行的投资贷款,比重约占整个铁路投资的三分之一,其他商业银行贷款仅占极微小的比例。截至2004年底,开发银行共承诺铁路行业贷款1622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902.5亿元;到2002年,铁路系统累计利用国外贷款63亿美元;铁路建设债券从1992年至今已发展为4个品种、发行36期,累计筹集资金140亿元。

四、新形势下铁路投资创新模式分析

1.积极推进股权融资

目前股权融资在中国比较可行的有三种方式:(1)私募;(2)A股的公开发行上市;(3)H股的公开上市。对铁路来说,三种股权融资方式要求的条件不尽相同,各有利弊。针对中国铁路目前的高资产负债率(超过35%),股权融资是比较理想的融资渠道。因为股权融资可以降低负债率、在同等负债率水平下加大融资规模,还有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企业国际知名度。

2.适当利用债务融资

国家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政策性、投资性贷款及发行铁路债券为主,同时以国家开发银行牵头组建银团,实施银团贷款;以银团的银行贷款为基础,根据原铁道部与城际铁路公司的具体要求,同时考虑资金市场的状况和可能,采用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出口信贷、国外银行或银团贷款等各种方式,努力降低融资成本。

3.促进投融资市场化、多元化发展

投融资向市场化和多元化发展的新思路:1)利用存量资产融资。2)采用项目融资,鼓励私人资本的参与,引入竞争。典型的项目融资方式有BOT、PPP、ABS等。私人资本参与高速铁路建设,体现了高速铁路市场化融资的突破。3)民间投融资。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民间资本的可利用程度大大增加,将民间资本引入轨道交通建设也是未来投融资的选择之一。

4.革新建设及经营管理体制

通过长西铁路建设实例分析,根据相关部门签署的《会议纪要》,长西铁路将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吉林省交通投资集团和长达铁路公司按照“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合资修建。参照类似合资铁路项目的建设及管理模式,本线按《公司法》组建合资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本线建设及资产管理。根据近年来对合资公司运营集中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根据《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的实施,长西铁路的修建将打开蒙东煤炭东运的最便捷的新通路,有效解决该区域能源紧张的局面,该铁路的建设是落实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的能源保障需要。

五、实例分析

长西铁路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吉林省西部和的东部,沟通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与蒙东煤炭基地,是一条以煤运为主、兼顾沿线地区其他货运和客运的区域性铁路。同时本线的建设对填补沿线地区铁路空白,完善交通运输结构和改善对外运输条件,加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对沿线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是促进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长西铁路资金筹措符合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精神,遵循稳定性、适度性和风险性原则,按照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方式筹资建设。结合本项目具体特点,资金筹措考虑以自有资金与债务筹资相结合的融资方式。资本金由长达铁路公司、吉林省交通投资集团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出资,具体出资比例有待各投资方协商后确定。资本金总额暂按占投资总额的30%;债务筹资采用国内银行贷款,占投资总额的70%。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健全我国铁路内容控制体系的同时,选择切实可行的融资方式和投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缓解铁路企业的资金压力,降低投融资成本,进一步保障我们铁路事业的健康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建国.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2]米振友:关于铁路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探讨.中国铁路,2012年1月.

铁路建设现状范文6

【关键字】铁路;施工;标准化;安全;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化程度加剧,铁路建设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与此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为铁路建设企业的发展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铁路施工企业要实现发展必须提高竞争力,加强标准化建设,从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入手,健全建设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强化过程控制,加大监查力度,使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为确保铁路施工安全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1 铁路建设企业面临的发展面临的挑战

目前, 我国基础建设特别是道路建设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个铁路建设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众多,但自从施行低价竞标及工程总承包以来,许多施工企业却面临着生存危机。低价竞标及工程总承包是我国目前实行的工程建设大原则,施工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拓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从而在相应的建设市场保持一定的竞争实力。

1.1 粗放经营模式,致使相应的铁路建设项目存在安全隐患

铁路建设施工企业的发展是高产低效的粗放经营模式,铁路施工企业的产值增长依靠的是劳动力的增加和国家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大量铁路建设项目的发展,国家的相应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建设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然而铁路建设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因素的增长对铁路企业产值增加的比重不大,铁路建设企业仍是粗放经营模式。铁路建设施工企业的粗放经营模式致使铁路建设项目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模式,从而致使相应的铁路项目的建设埋下了安全隐患,而铁路工程的施工对铁路的运行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粗放的经营模式也不利于铁路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1.2 市场竞争加剧致使铁路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不规范引发铁路建设安全问题

国外许多总承包和设计事务所在中国建筑业的上游和高端市场取得了丰富的利润及高额回报,而低端市场却由我国企业来完成。这一现状将会危及我国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导致我国建筑文化的危机。市场竞争的加剧致使相应的铁路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建设也难以形成规范的发展和建设模式,市场竞争的激励化程度的提高致使相应的企业转包、分包现象严重,铁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得不到相应的保障,招标和施工的不规范引发了铁路工程建设的安全问题。

1.3 管理人员素质不够,铁路施工建设安全隐患重重

铁路施工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管理水平较低,铁路建设工程采用分包的施工建设方式,施工的素质较低并且现场的监督效果不够,施工团队的素质低,铁路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能难以保证,同时也使铁路建设企业竞争力不强,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切实需要。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相应的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够,知识老化也造成了相应的铁路建设企业管理水平低的现象。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铁路建设企业的发展和相应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人力资源是安全管理和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关键因素。

1.4 铁路建设企业监管不到位引发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问题

铁路建设招标后监管薄弱、不认真履行施工监理职责、质量低劣和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问题相对较为突出,由于监管的不到位致使相应的铁路建设管理方面资金监管薄弱、资金管理使用混乱以及工程严重超概算。铁路工程项目的建设信息不规范不透明、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工程建设领域信用缺失。甚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建设单位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规干预招标投标、项目规划审批等以权谋取私利的、权钱交易造成了铁路工程建设领域安全问题易发多发。

2 铁路施工企业的标准化建设

2.1 管理制度标准化,以规范建设保证铁路施工安全质量

管理制度的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程序清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从而实现对相应工程项目安全和质量保证的规范体系建设,铁路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管理的基础。铁路施工企业应根据法律以及建设规章结合铁路工程建设实际,制定符合本企业发展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明确的管理目标,使相应铁路施工企业的管理日益标准化和规范化。规范的管理体制是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从而相应的铁路施工建设企业应建立权责明确结构清晰的管理体制,从而对相应的管理实现动态的铁路施工管理。规范而标准化的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保证铁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

2.2 人员配备标准化,规范铁路建设施工和管理

铁路施工企业应根据相应的工作岗位的需求配备具有与相对应的管理或是专业技能岗位的素养和技能,同时应建立人力资源的培养模式,营造企业内持续学习的文化,使相应的人员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从而使铁路建设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人员配备的标准化管理实际上是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使相应的人员素质满足岗位的需求,建立高效的施工和管理团队,充分建立以人员管理为中心的标准化建设模式。相应的人员配备的标准化建设能最终实现铁路工程建设的施工和管理,最大程度上杜绝腐败现象,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铁路施工的和管理的水平,从而也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体系。

2.3 现场管理标准化,保证铁路工程建设质量

建设项目是实施管理的场所,应以现场控制为关键,以安全建设为核心,从铁路建设工程的材料、管理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实现对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化,保证文明施工和规范建设。现场管理同时也是保证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现场管理的标准化主要包括平面布置和大临标准、安全文明工地建设标准、技术工作标准、中心试验室管理标准、拌和站管理标准、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内业资料管理标准、架子队和劳务用工管理标准、现场监控检查标准等内容。通过对现场要素和施工技术以及安全文明标准工地建设的标准化管理实现铁路建设工程的质量保证和安全管理模式。

2.4 过程控制标准化,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过程控制的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细化分解各个环节的责任而实施全过程的监控。对铁路建设工程的现场管理实现全过程的控制,实现建设过程的具体化和可测量化,同时应建立相应的施工建设监督机制,按照铁路建设的标准实施科学管理,明确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权责,从而实现动态调整和持续改善的管理方式,建立铁路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的控制标准实际上是对现场管理和控制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测,从细节注重质量的保障从而建立科学而合理的过程控制和施工的调整和质量的控制,实现了全过程的质量和安全铁路工程建设和施工的管理模式。只有将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和过程管理标准化四个层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铁路工程建设的科学管理模式,从而确保铁路施工的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云飞. 铁路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的体会[J]. 四川水力发电.2010(10)

[2]罗 文.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出路浅析[J].技术与市场.2008(05).

[3]李晓峰. 标准化管理与安全事故防范[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