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教育小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腔健康教育小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腔健康教育小结

口腔健康教育小结范文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粘膜、臀部等部位疱疹,部分病人可引起心肌炎、神经性肺水肿、脑膜炎等并发症。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柯萨奇病毒A组和肠道病毒EV71型较为常见,该病常发生在夏秋季节。我院去年一年共收治手足口病约230余人。由于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殊治疗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现将该病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我院共收入院的手足口病例共230例,其中男162例,女68例;最大年龄9岁,最小年龄为8个月;轻中症188例,重症42例;痊愈222例,死亡8例;平均住院天数为6天。

2 护理

2.1 严格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是通过粪口、接触及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发现手足口患儿应及时将其隔离,防止传染给其他人员。轻症患儿可在家中观察,直到皮疹消退,水泡结痂脱落,一般需要隔离两周。患儿用过的玩具要用消毒液浸泡,床单及衣服彻底清洗并在阳光下暴晒,室内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2.2 口腔护理 因手足口病患儿口腔内会出现粘膜糜烂,引起疼痛,流口水,患儿表现拒食,并且哭闹不眠。饭后应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同时可在患处涂抹运德素、表皮生长因子等以促进创面愈合。

2.3 皮疹护理 手、足、臀部、口腔粘膜皮疹应加强护理,注意给患儿勤换衣服,保持皮疹干燥清洁。勤洗双手,剪短指甲,必要时包住患儿双手,防止抓伤皮疹。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大小便后应及时清洗,保持干燥清洁。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金霉素软膏或运德素。

2.4 高热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高热患儿应及时给予冰袋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C,可服用退热剂[1]。并密切观察患儿出汗情况,以免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2.5 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定时监测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和体温,若出现与体温增高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则预示可能出现病毒性心肌炎,应及时报告医生[2]。 重症患儿可并发脑炎,神经性水肿,脑膜炎,心肌炎等,病情进展快且死亡率高,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如患儿出现高热不退,精神差,持续呕吐,嗜睡,肢体抖动(肌肉抽搐),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应及时住院治疗。

2.6 心理护理 患儿由于处于陌生环境,加上害怕穿刺带来的疼痛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关心、体贴和爱护患儿,取得患儿的信任,消除其恐惧心理。对于稍大患儿要以鼓励的方式取得合作,不可恐吓威胁,应耐心的给予解释,鼓励为佳,争取早日康复。

2.7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种增进健康的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3]。因此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之掌握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显得更为重要。建议家长及患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服,多通风。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措施。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3 小结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从2008年5月2日起,被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4]。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多数为轻型病例,预后良好,感染后对同型病毒具有持久免疫力,有再感染的可能,所以在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使家属和患儿消除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彭碧文,陈文娜,彭晓欣等。 手足口8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3).28-29

[2] 王桂贤,林绯,王春霞。 手足口病预防与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9(9).8

[3] 张振路主编。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10

口腔健康教育小结范文2

【关键词】婴幼儿;手足口病;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1]。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因此通过健康教育及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手足口病传播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下属机构郑州黄河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接诊97例手足口病患儿(共7种)。13例为复查,上报84例。婴幼儿手足口病发病年龄多为1-3岁,全年均可发病,多发生在5-7月。本组无死亡病例。

1.2方法本组患儿确诊后填写社区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患儿家长在社区医护人员组织下参加社区健康大讲堂进行培训,基本掌握手足口病防治和护理内容,取得良好效果。

1.3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针对患儿家长不同文化层次和接受能力,采取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内容通俗易懂,达到手足口病防治家喻户晓的目的。

1.3.1健康教育形式社区医护人员在流行季节,每周六开展健康大讲堂,以课堂授课、现场交流、座谈、个别提问、现场示教等为主要形式。以广播、宣传海报、图画、个别访谈等为辅助形式,进行多途径健康教育,使患儿家属掌握婴幼儿手足口病防治和护理。

1.3.2健康教育对象手足口病患儿家长、首次带宝宝进行预防接种的家长、托幼机构的婴幼儿和幼儿教师为主要对象。分类进行教育,防治交叉感染。并进行筛查,发现可疑病例,立即诊治,确诊后上报,填写社区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

1.3.3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手足口病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社区防治及护理。

1.3.3.1传染源手足口病传染源是病人和健康携带者。患者潜伏期:2-7天,此期患儿咽部和粪便可检出病毒,由于无明显症状疏于防范而易造成传染。多数病人在发病1-2周内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时间较长(约3-5周)。

1.3.3.2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源可经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一般多是在婴幼儿中暴发流行[2]。

1.3.3.3易感性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3]。

1.3.3.4流行特点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男女均可发病,男:女1.8:1,全年均可发病,最常见于春末夏初,5-7月份是发病高峰,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因此教育幼儿教师及家长帮助做好婴幼儿个人及环境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1.3.4临床表现

1.3.4.1普通型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多数可自愈。

1.3.4.2重症型个别年龄小、体质差、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的病例,可并发脑膜炎、脑炎、脊髓炎、神经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救治不及时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4]。

1.3.5手足口病的社区防治和护理

1.3.5.1控制传染源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需隔离2周,患儿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愈合后方可解除隔离,一般自诊断之日至痊愈后7天。

1.3.5.1.1指导患儿及家属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较大儿童进餐前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注意棉棒不可过干引起疼痛不适,更不可过湿,以免引起误吸或棉棒脱落。

1.3.5.1.2皮疹的护理①指导居家隔离患儿家长给患儿穿宽松、柔软舒适的纯棉质衣服、勤清洗、勤更换,被褥要清洁,床铺应平整干燥,勤晒衣被。②剪短患儿指甲,勤洗手,必要时包裹双手,防止抓破皮疹。③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铺柔软小棉垫,勤换、勤洗、勤晒,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并温水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1.3.5.1.3发热的护理教会居家观察患儿家长测量体温,每4小时测量一次并记录,每天上报社区护士。鼓励患儿多饮水,若体温超过38.5℃,可在片医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1.3.5.1.4心理护理由于居家隔离患儿离开幼儿园单独隔离,加上疱疹疼痛的刺激,使患儿产生紧张、孤独,哭闹不安,社区医生、应每天1-2次进行家访,主动和家长、患儿沟通,态度和蔼,取得信任和配合,有利于疾病的康复[5]。

1.3.5.1.5做好居家患儿消毒隔离居家隔离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混匀消毒2小时后倾倒。

1.3.5.1.6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通风换气,温度适宜,避免过多探视,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1.3.5.1.7休息及饮食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发热患儿、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流质食物。

1.3.5.1.8注意观察居家隔离患儿病情变化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故家长应严密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发现患儿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1.3.5.2切断传播途径

1.3.5.2.1严格执行手卫生现场示教,指导患儿及家属饭前便后、外出后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给儿童洗手,教会家长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至少15秒,避免交叉感染。

1.3.5.2.2看护人接触婴幼儿前、替婴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对患儿排泄物应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1.3.5.2.3居家治疗婴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1.3.5.3保护易感患儿

1.3.5.3.1幼儿园、托幼机构发现手足口病可疑患儿,应立即带患儿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一旦确诊,轻症者建议患儿居家隔离治疗,重症者立即住院隔离治疗。以免造成广泛传播。

1.3.5.3.2本病流行期间,家长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提高儿童免疫力。

2小结

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多发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控制传染源,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流行。

参考文献

[1]杨智宏,朱启容,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2]廖炯,黄萍.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451-45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S].2011.

口腔健康教育小结范文3

护理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而护理实习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护理专业课程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带教是实习学生在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活动。门诊口腔科的小手术及操作比较多,如何使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实践相结合,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只有在临床上加强护理带教工作。

2、从2005年我科有口腔专业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以来,结合本人自2008年带口腔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在临床带教中发现口腔护理学生在实习中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2.1对口腔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及重视程度不够

对口腔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认识不足,将口腔护理工作简单地等同于消毒清洗器械,协助老师准备器械等,把护士工作简单定位为执行医嘱。

2.2无菌观念不强

口腔科门诊的手术及操作比较多,所以无菌观念很重要。但相当多的实习学生对无菌技术在理论上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但具体在临床操作上无菌观念不强[1]。如存在跨约和污染无菌区、洗手不规范等问题。因为口腔公用材料品种多,应用比较频繁,所以很容易被带菌的唾液、血液所污染,如果消毒灭菌不规范就很容易引起感染。

2.3物品的取放和医疗卫生防护不到位

带教中学生存在取拿物品不规范,用完之后不能放到指定的位置。同时医疗卫生防护不到位。如不带口罩、手套等。

2.4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不严格

口腔科有其自身的特点,临床上的操作都要在病人的口腔内完成,而口腔本身就存在很多病原微生物,同时在操作中产生的气雾、飞沫等被吸入后可能会引起交叉感染,但这些没有引起实习学生的重视。同时口腔科各种器械材料应用比较多,不能按照不同器械的要求严格消毒灭菌,对于一次性的不能严格管理,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不到位,导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2.5口腔材料、药物、器械使用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口腔科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口腔材料、药物、器械的了解不够。不能熟悉了解口腔材料的性能及用途;对专科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了解;对口腔器械的性能及用途不了解。如对磷酸锌粘固粉性能没有掌握好,可能会影响到补牙的质量和脱落率。

3、实习学生在护理带教中现的问题,让我们感到重视及加强护理带教的重要性。具体在护理带教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3.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护理带教工作中最重要的,应该把它摆在首要的位置。它是从事护理工作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求。一个人不管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多么专业,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不合格的。所以带教教师在给实习学生传授护理专业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她们对工作尽职尽责、对患者热情负责的品德,培养她们爱岗敬业精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3.2加强对口腔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口腔护理工作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消毒清洗器械,协助老师准备器械,执行医嘱等,口腔护理工作在口腔门诊医疗安全保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应该让实习学生认识到口腔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3.3加强口腔专业知识的学习,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实习的学生,应加强口腔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无菌观念的灌输,完善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熟知口腔材料、药物、器械的用途与性能。要求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动口。在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贯穿起来教学。在进行操作示范前,先让学生熟悉操作过程,强调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教师在操作时边讲边做,并选择合适病患,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基础理论与工作实践充分结合。

3.4加强口腔护理实习学生的考核

在带教期间,要对实习学生进行护理基础知识、护理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考评考核。内容包括:(1)口试:护生汇报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2)技能:实施实际护理操作。(3)沟通与健康教育:设定一项健康教育内容,让护生对患者进行教育,同时观察护生与患者的沟通情况。(4)护生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服务态度。(5)有关护理记录的书写。

3.5加强医疗法律法规学习,增强及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管理规定》的学习,熟知《护理应急预案》,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与法律的关联,体会到在法律中自己应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

口腔健康教育小结范文4

一、进一步完善健康促进工作组织。

结合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医院实际调整了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抓、健康教育科和创建办直接管、科室具体落实的三级网络模式,把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把开展院内外健康教育活动及控烟工作作为健康促进医院创建的重要内容。

把防病作为重点内容,对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健康教育活动具体内容及分工如下:

(一)利用医院专业人员优势,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在院内形成浓厚的健康促进氛围,由创建办组织定期组织召开全院推进会及工作例会,将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概念渗透到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中。

(二)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投入与管理。

1、健康教育科督促各科室设置固定健康教育阵地的并督查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如电视屏幕、宣传栏、墙报、健康处方、宣教纸页等),宣传内容新颖、充实、通俗易懂,将每期资料收集,并将宣传现场拍照存档);

2、健康教育科督促各科室宣教室有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按照健康教育实施内容完善宣教场地硬件设施,每周由医护人员对病人及陪属开展一次简短实用的健康教育课堂(由护士长制定月计划,由科室医护人员轮流承担健康教育任务,实行谁讲课谁负责的制度,由讲课人做好课前准备、通知人员听课、收集资料并做好存档)。

3、每月更换一次医院宣传栏内健康教育宣传内容,内容由健康教育科(护理部)、医务科、宣传科、办公室提供并将宣传现场拍照存档,谁提供内容谁收集资料;

(三)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创建办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及健康教育相关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将健康促进医院政策纳入新职工岗前培训内容中。

(四)大力开展院内健康教育活动。

门诊健康教育:医生应有针对性对门诊就诊人员开展口头宣传、发放健康处方等健康教育活动;在普内科门诊设置戒烟咨询处,对有吸烟史的就诊患者提供简短的戒烟知识,此项工作由医务科负责督促实施。

住院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教育与出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住院期教育:(1)医生在进行医疗活动时运用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并将健康促进计划及健康教育建议记录在首次病程录及出院小结中,质控办在每月病历审核时将此项纳入医疗质量考核中计分。(2)健康处方:科室健康教育人员要定期更新、补充健康教育处方,保证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至少得到2种与其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3)科室健康宣教员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活动。(4)完善护理文书中有关健康教育的内容。(5)健康教育科随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满意度的抽样调查,作为护理质量检查的内容之一,纳入科室考核范围内。

(五)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

创建办及院办公室结合我院工作安排,组织专家对乡镇、社区等居民进行经常性健康教育指导。各支部配合各种健康宣传日,开展咨询和宣传健康教育活动(讲座、咨询活动、义诊等)每年累计不少于6次。

(六)加强控烟禁烟宣教活动。

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宣传窗、海报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危害的宣传;利用“世界无烟日”开展相关活动。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医院,医院有禁烟制度,医疗场所有禁烟标志,无人吸烟,设置吸烟区。科室内部设置禁烟责任区及责任人,由责任人负责病区内部无烟环境的维护。

(七)创建办协调总务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院内环境整洁、优美、公共设施布局合理、工作与就医环境安全(具体见根据评审标准)。

(八)医院为职工提供卫生保健服务,组织职工参加文体、娱乐活动,有创建办收集相关资料。

(九)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科定期组织对各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完善健康教育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通过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测试,对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

具体时间进度表如下:

一月份:创建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宣传科更新医院宣传栏内容(以春季呼吸道疾病为主);各科室开展健康教育讲座;

二月份:宣传科更新医院宣传栏内容(以节日食品卫生为主);各科室开展健康教育讲座;

三月份:结合“世界睡眠日”开展一次活动;各科室开展健康教育讲座;

四月份:宣传科更新医院宣传栏内容(以清明养生为主);各科室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开展一次全员控烟培训;

五月份:结合无烟日开展吸烟危害知识教育;

六月份:结合国际儿童节重点宣传儿童保健知识;

七月份:开展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知识教育;

八月份: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开展母乳喂养科学育儿宣传教育。

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

十月份:结合全国高血压日宣传。

口腔健康教育小结范文5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鼻出血病人的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1年26例老年鼻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做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 严密观察,有效的止血方法有利于病人康复。

【关键词】 老年病人;鼻出血;护理体会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急、重症,同时也是许多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1]。 一般前鼻孔出血以鼻中隔前端小动脉破裂为主,呈泉涌状喷射;后鼻孔出血则以后鼻孔静脉破裂为主。老年病人多见于鼻腔后部出血,除与鼻腔后部静脉曲张及在下鼻道近下鼻甲后端的鼻——鼻咽静脉丛较易出血外,同时与老年人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有关。症状是除前鼻孔流血外淌,从口腔吐出血块外,还可见咽侧向下流血。可引起心脑梗塞及猝死[2]。由于发病突然,护理人员更应该重视对老年鼻出血病人的护理。

1 临床资料

2009年2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鼻出血病人16例,经及时给予鼻腔填塞止血,输血,抗休克,治疗原发病及全身支持疗法后,16例病人均治愈出院。 本组鼻出血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双侧6例,单侧10例。年龄58岁至72岁。 

2护理

2.1心理护理:多数老年人住院后加重了孤独感和疏离感。由于常规生活秩序被打乱,常引起焦虑和烦恼。给予舒适、安静的环境,室内光线柔和,清洁整齐,减少一切不良刺激。鼻出血多数急症,发病突然,出血量较多。病人及家属一般都非常紧张害怕。因恐惧紧张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增高而导致出血量增加。因此医护人员要安慰病人,告知病人填塞过程中的不适嘱其配合。迅速协助医生检查,找出出血点进行鼻腔填塞。

2.2 止血法:可让病人采取坐位或半坐位,出血多时应先低头,用拇指、食指紧捏两侧鼻翼10~15分钟,冷敷于额部、颈部及枕部,如需进行鼻腔填塞止血,血液流入口腔时应尽量吐出,勿咽下,以免引起恶心、呕吐,同时有利于观察出血量,在止血的同时注意观察全身变化。出血量较多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抽血了解病人凝血功能,必要时准备同型血,随时准备好止血用物和止血药物。

2.3生命体征观察:(1)体温:每天测体温3次,如有发热每天测4-6次。(2)呼吸:由于鼻腔填满,迫使病人张口呼吸,口唇干裂。可将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在病人嘴上,起湿化空气的作用,呼吸困难者给予面罩吸氧。前鼻孔填塞后病人只能张口呼吸,吞咽时有窒息感。后鼻孔填塞鼻咽部较疼痛,且由于病人出血较多,情绪紧张,精神萎靡,因此护士要主动关心、安慰病人,介绍疾病的处理与转归经过,多与病人沟通,解除其思想顾虑。 (3)脉搏:注意观察脉搏频率及强弱。如病人出现烦躁不安、口干、面色苍白、胸闷、脉细速。提示病人处于休克前期或已经休克,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3]。(4)血压:高血压鼻出血病人每日测血压4~6次,并做好纪录,严密观察高血压变动情况,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2.4鼻腔护理 

鼻腔每日滴液状石蜡3次或4次以纱条,便于抽取。纱条填塞后,常因渗血凝结,纱条变硬。液状石蜡不易吸收,滴时应有耐心,请病人头后仰,待第1滴液状石蜡吸收后再滴第2滴,以免滴速太快,而溢于面部。纱条取出后,鼻腔应滴1:1000呋喃西林麻黄碱。 

2.5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提醒病人勿咽下血液,应将其吐入杯子估计出血量,并可避免恶心、呕吐,每次餐前、餐后用呋哺西林液漱口,减少并发症。口唇干燥可涂液状石蜡,并多进水。

2.6饮食护理 

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调配食物的色、香、味,指导病人进食温度适宜,易消化、易吞咽的流质、半流质饮食或软食。可少食多餐,并保持大便通畅。 

2.7健康教育:向病人介绍防治鼻出血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戒烟酒,饮食要加强营养。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以增强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注意防寒保暖,秋冬季早晨外出时可戴口罩,减轻冷空气对鼻黏膜的刺激。保持鼻腔卫生,鼻腔干燥发痒时,切忌用手揉搓,可用淡盐水滴鼻腔,勿用力捏鼻。如高血压病人需经常测量血压,保持血压正常平稳。告诫病人起卧及活动应轻慢,避免激动、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用力等,以防再次出血。如鼻腔再次出血时应及时报告医务人员及时处理。 

3 小结

及时止血、输血、输液扩容及营养支持治疗,选择正确,做好心理护理,细致的病情观察及饮食护理,做好健康教育是促进老年鼻出血病人康复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崔晓波,李玲香,顽固性鼻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实用医学杂志,2006.7:821

[2]郭新美,老年鼻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国护理杂志,2007.12:105

口腔健康教育小结范文6

【关键词】手足口病 护理 隔离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25-01

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3岁以内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为高峰。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部分患儿可发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急性迟缓性麻痹等,个别重症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作为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中口病的临床护理和消毒隔离,才能让患儿早日痊愈并防止疾病的传播。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手足口患儿205例,男138例,女67例。3岁以下152例,3―5岁45例,5岁以上8例。3例因病情加重转上级医院治疗。余患儿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营养心肌等支持对症治疗,无死亡病例。病程5―10天,最长12天。

2 护理体会

2.1 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 205例病例均出现皮疹,2天内出齐,2―6天后消退。保持皮肤清洁,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干燥,衣服要宽大、柔软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剪短患儿指甲,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皮疹处可涂抹炉甘石洗剂以减少患儿的不适,皮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涂抗生素药膏。臀部有皮疹时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感染。患儿每次进餐前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婴儿喂奶前后少量多次喂水,以保持口腔清洁。护理人员每天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患儿口腔,清洁口腔时动作要轻、快,棉签应是滚动,切不可摩擦,尽量减少患儿痛苦。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205例患儿在就疹前1―2天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对患儿建立床边隔离,密切监护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

2.3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手足口病主要是柯萨奇A16和EV71二种病毒感染引起[1],柯萨奇A16还可并发心肌炎、EV71可产发脑炎、脑膜炎等。

2.3.1神经系统 重症患儿有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嗜睡、颈强、昏迷等。应密切观察患儿瞳孔的变化,发现患儿有肢体抖动、高热、剧烈头痛、呕吐,应立即报告医生,对呕吐患儿、立即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发生窒息。观察腹部是否膨隆,有无尿潴留的发生,必要时导尿,严禁按压腹部,以防脑压增高引起脑疝。保持大全通畅,以防便秘用力排便引起脑压增高。

2.3.2心肺衰竭 在原了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绀、心率快、呕吐咖啡样物、吐泡沫样痰等,应立即给予吸痰、建立二条静脉通路,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保和度。做好气管切开准备,必要时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心率异常增快与体温不成比例,心慌、心肌酶谱检测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增高,应高度怀疑发生心肌炎的可能性[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4 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品等可引起感染,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做好消毒隔离尤为重要。对患儿和密切接触都隔离7―10天,严格将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作为解除隔离的三个标准[3]。EV71病毒对紫外线、干燥敏感,因此病室空气应保持相对干燥,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二小时。病房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医护人员在疹疗、护理每位患前后应认真洗手或用快速洗手液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对出现患儿使用过的设施均应紫外线照射消毒二小时,再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后方可收治新病人。

2.5饮食与休息 患儿应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刺激性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保持营养均衡。食物宜温凉清淡为宜,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冰冷、辛辣、过咸等食物。对于因拒食而造成的脱水、酸中毒患儿,要及时补水,纠正酸碱平衡。

2.6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刚入院的患者及家属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加之对医院的环境陌生,又要进行隔离,往往不知所措,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向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为其提供整洁、安静、舒适的病房,消除视听的不良刺激。病房内可适当摆放一些动画片、玩具分散患儿注意力,在护理过程中,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并进行动作及鼓励赏识,如夸奖孩子勇敢、干净,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以取得治疗上的配合,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 小结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菌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发病前一周内传染性极强,作为医护人员,除了要对患者做好基础护理之外,还要尽可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注意观察病情,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好防治工作,采取相关护理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提高患儿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肖明华 天津市首次从手足口病人分离出CoxA16肠道病毒.天津医药, 1985,13: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