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信息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信息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信息报告

职业信息报告范文1

一、*市制造业信息化现状和条件

1.该市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市个工业化城市素以钢城著称冶金、机械、纺织、电力、建材、化工、食品等支柱行业构成了城市工业框架20*年人口108万、GDP91亿元全市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80%在工业结构中国企经济成份和制造业比例偏重所以非常需要通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来改造工业产业结构提升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和生产效率、经济效率目前该市三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新钢公司、长林公司和新华股份公司)通过几年具体实施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从而为该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发挥了带动和示范作用除今年确定8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外不少大中型企业如分宜发电厂、*发电厂、江口发电厂、分宜海螺水泥公司*华源公司等也正在启动制造业信息化工作

2.该市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条件

(1)*蓄势而发工业城市国民经济主要综合指标人均水平位十一设区市前茅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速率居作省之首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具有一定基础企业自身有需求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政府成立了*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市科技局把此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组织成立了专家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了具体管理人员和配套经费

(3)政策倾斜经费有保障今年市政府安排了10万元作为创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市专项资金市科技局在今年市级科技三项费中安排了10万元制造业信息化专项资金各示范企业也安排了配套资金1500万元用于企业内部示范

二、八家示范企业实施情况

*市选择了以下8家企业作为制造业信息化市范企业:*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新华金属制品股份公司、江西长林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分宜驱动桥有限公司、*市赣锋锂业有限公司、江西新德工业泵有限责任公司、*市八达电子有限公司、*新铃有色压铸有限公司这八家企业有大型国企如新钢公司;有上市公司如新华公司;有机械行业代表性企业如长林公司、分宜驱动桥公司、新德公司;有科技型民营企业如赣锋锂业公司、八达公司均有一定行业代表型这些企业产值占我市GDP70%左右

1.企业配套资金投入情况

*钢铁有限责任公司1000万元(其中铺设厂内光纤60公里)

新华金属制造股份公司100万元

江西长林机械(集团)有限公司100万元

江西省分宜驱动桥有限公司50万元

*市赣锋锂业有限公司50万元

*新铃有色压铸有限公司50万元

分宜恩达公司50万元

江西新德工业泵有限责任公司50万元

*市八达电子有限公司50万元

共计:1500万元

2.三家省级企业基本情况

职业信息报告范文2

关键词: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廊坊师范学院

保险行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行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大多数保险类毕业生都能顺利就业,所以在很多高职院校甚至包括一些重点本科院校,保险专业教学中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平台构建都受到很多限制,保险类教学改革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随着金融保险行业内部改革的深化和其对于人才要求的提高,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经历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金融危机后的保险业犹如凤凰涅槃一般,经过自上而下一系列的整改,混乱的市场状态不复存在,对于从业人员资格的要求异常严格,尤其是自2009年保监发[2009]98号文件颁布以来,更强化了保险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要求,禁止“未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开展业务”,在这样的人才需求背景下,保险专业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有关保险教学改革的早期研究主要是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以及如何将实践教学内容与整个教学目标相统一[2]。目前有关保险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推行“双证制”[3],在如何深化实践教学的研究中主要研究案例教学在保险教学中应用[4],在近期的研究成果中,具有保险实践经验的杨婷[5]首次提到了实务模拟的培养方式,但是所有的研究内容仅限于理论,真正付诸实践的保险专业是少之又少,同时理论研究中还没有涉及创建完整体系的实践教学平台的研究。

一、基于国家标准的高职保险专业创新实践平台的基本内容

构建高职保险专业创新实践平台的整体思路:围绕保险专业创新实践平台构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创新实践平台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结合保险行业的真正需求为保险专业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检验标准。研究内容包括实践教学观念的更新,实验室模块建设、建立实务培训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具体包括依据国家教育部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标准,制定高职保险学生实践能力及职业能力规范与目标,通过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专业扩展实践教学以及技能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构建基于国家标准的高职保险专业创新实践平台,以此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从而促进其就业和留存,进而通过优质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合作,创建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图1 廊坊师范学院高职保险专业创新平台框架

表1 廊坊师范学院2006级-2009级保险专业学生

保险人考试情况统计

二、高职保险专业实践创新平台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廊坊师范学院保险专业已有10余年的历史,在课程设计中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已达到2∶1,课程中已经将保险基础知识、保险经纪实务、保险公估实务等保险中级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教学中,自2001年起,在校生基本都会参加保险人资格考试,特别是实行电子化考试以来,保险专业学生参加考试,通过率达89%(表1)。同时保险专业目前已经建立了4家实习基地,实验室装备了两套模拟系统,与北京和廊坊部分保险公司已经通过学生实习实训的方式进行过多次合作,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保险创新实践平台已具备雏形(见图1)。但是以我国目前保险业的发展水平来看,廊坊师范学院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创新平台建设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实践平台建设中实践教学方面略显不足。首先,专业教师缺乏保险专业实践经验,这也是所有高职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二,实务课程教学受限制。正因为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不足,所以一般实务课程在高职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多是有名无实,在校企合作有一定基础时,引进的企业教师可以弥补,但是由于学校教学对教师资格有限制性规定,不是所有具备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都能够进入课堂教学,又因为企业的业务压力较大,加之学校也不能提供高额讲课报酬,企业人员也并不是都能够并且也愿意到学院教课的,所有大多是情况下,从企业引进教师进入课堂不能保证长期的合作性。廊坊师院高职保险专业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曾经为2009级学生引进平安财险的讲师为其讲授财产保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合作不能继续进行,这就限制了课堂教学的实务性。

2.技能教学平台方面的不足。第一,本院保险专业没有自己专门的实验室,保险教学软件多是通过熟人免费取得并安装在经济学院其他专业实验室中,使用上受到其他专业课程的限制,而且个别学期由于多媒体教室不够用还会占用实验室;第二,学生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及实践教学软件。一方面由于实验室上课的机会不多,很多学生一到实验室就上网,上课老师很难控制;另外,高职学生目前就业压力太大,往往会忽视实践教学内容,从而不去利用实践教学软件很好地提高自己。

职业信息报告范文3

1、日常学习不够,理论水平、素质能力还不能适应形势下新教育发展的需要。首先是理论学习不够,《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熟视无睹,其深刻内涵更是懒得去挖掘,其次是业务知识学习不够。新形式下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不够,仅停留在学过、看过、听过,钻研不深不透,特别是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做得不到位。

2、宗旨观念不够牢固。我有时对待学生和自己的同事不能始终保持热情的态度,尤其当手头工作稍多,稍忙时,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以至自己为学生服务、为同事服务的公仆意识淡化,没切实做到为群众所想,为群众所急。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基层的普通党员也干不了什么大事,没有深刻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至于为群众服务意识的淡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质表明坚持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而我却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一切为了群众”是要求我们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同事,做到树立党员一面旗的良好形象.

3、业务知识不够钻研。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筋,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缺乏一种敬业精神,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会抱有可拖就拖的心态,今天不行,就等明天再说,对问题采取逃避的方法,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虽然感到有潜在的压力和紧迫感,但缺乏自信心,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

4、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用我们的责任心、爱心、宽容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我们的亲情去感化每一位学生,绝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5、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我们要用模范的言行去熏陶、感染学生,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为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做出榜样。

职业信息报告范文4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植物保护;

作者简介:侯明生(1952-),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从事植物病理学教学与研究。

国内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及农科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但由于相关院校的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尽相同,因此,不存在统一性质的植物保护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依据华中农业大学的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目标,对植物保护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认为,植物保护专业创新人才,是指那些政治思想过硬、敢于肩负时代使命,立足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勇于探索和解决植物保护相关的科学问题、实践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并据此建立了一套植物保护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植物保护核心课程、植物保护实践认知、创新能力培养、科学人文关怀体系建设四个方面。

一、植物保护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一)精炼教学内容,跟踪专业科学前沿

宽厚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人才培养的原动力。培养体系重点对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和植物检疫学等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将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和植物检疫学等课程的学时分别压缩至48学时、40学时、48学时、40学时、48学时和40学时,大力倡导学生课外自学。强化了夯实基础知识、注重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传统经典理论与学科前沿进展相结合,反映学科发展动态,注重以现代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进展解释传统植物保护学问题。例如,利用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阐述植物症状形成机理、将分子诊断技术引入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将微卫星标记技术引入迁飞性害虫的教学和结合雷达监测技术讲解迁飞害虫的迁飞机制等。

(二)重视专业教材建设,注重精品课程建设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师团队承担了国家精品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编写工作,担任主编《普通昆虫学(第二版)》(雷朝亮、荣秀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侯明生、黄俊斌主编,科学出版社,印刷中)、《植物害虫检疫学》(杨长举、张宏宇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植物病害检疫学》(洪霓、高必达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城市昆虫学》(张宏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食用菌栽培学》(吕作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昆虫生态学与害虫预测预报》(张国安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等,担任副主编的教材有《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谢联辉主编,科学出版社,印刷中)、《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园艺植物病理学(第二版)》(李怀方等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和《昆虫学研究方法》(赵惠燕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等教材。同时,加强主干课程的网络化教学建设,其中普通昆虫学课程和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和植物检疫学课程为湖北省精品课程,以这些优秀教材为核心构建的精品课程不仅证明了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为广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扩充了广阔的自学空间。

(三)优化专业师资队伍,强化年轻教师培养

自2007年以来,植物保护专业先后新进教师26人,其中教授两人;学院面对海外聘请了“楚天学者”讲座教授五人。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和农业昆虫学等主干课程组建了优秀的教学团队,每门课程均有三名以上的主讲教师,并至少有一位教授担任主讲,原则上允许专业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主讲专业教师。如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团队由姜道宏、李国庆、程家森、谢甲涛和张静等五位教师组成,农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团队由侯明生、黄俊斌、罗朝喜、蔡丽和郑露等五位教师组成,普通昆虫学的教学团队由雷朝亮、牛长缨、周兴苗、付新华、朱芬、朱智慧和杨凤连等六位教师组成,农业昆虫学由张宏宇、王小平、华红霞和吴刚等四位教师组成。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实行了导师制,如姜道宏教授和李国庆教授分别负责指导谢甲涛博士和张静博士的教学工作,侯明生教授和黄俊斌教授分别指导蔡丽博士和郑露博士,青年教师随堂听课、观摩。青年教师必须参与实践课程教学、课程实习、生产实习等,并将青年教师是否参与实践活动作为年终考核及职称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植物保护实践认知体系建设

(一)建立作物生产实习课程体系

该课程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种植稻、麦、棉和油菜等重要农作物,调查病虫害发生,获得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的实践机会。作物生产实习课程教学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耕种实践,安排在大学二年级进行,贯穿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病理学和农业昆虫学及其实验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课题组组建了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立和探索了田间教学方法,如现场指导、评比、邀请知名教授现场教学等。课程要求紧扣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实时关注国家农业生产,根据病虫害发生动态和气象因子等对作物的影响,阐述植物保护专业及农业科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学习植物保护专业的自豪感。2009年王小平等就该课程建设及运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9]。

(二)重视强化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将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普通昆虫学实验、农业病理学实验和农业昆虫学实验等实验课程设立为独立的必修课程,加强了学生对理论课程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知识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在专业理论基础课及其实验课结束后,教学安排长达三周的野外条件下的植物保护专业基础实习课程,为学生提供独立、完整的时间进行实践。该课程在湖北省大别山区进行,对当地常见昆虫及病害进行考察,并采集、制作和鉴定标本,培养了学生连续实验和观察能力,加强和巩固了学生的植物保护专业的基本理论,同时也培养了其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植物保护专业的大学生科研活动与专业教学紧密相关,而课程教学是大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科学方法的主渠道,可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指导。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植物保护专业教师经常会结合经典实例阐述重要的科学发现,在锻炼学生科研思维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植物保护专业科学研究的真实印象。结合理论课程的教学,植物保护专业配备了充足的实验课程和完善的实验条件,保证学生能独立地完成一些基本试验,如在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的柯赫氏法则,学生需要完成病害标本采集、病原菌分离纯化、接种观察病害症状和病原菌再分离纯化的整个流程,既加深了学生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的认识,也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形态观察和ITS序列测定等技术鉴定病原真菌,不仅涵盖了传统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也引入基础性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这些课程教学及其科研活动,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为他们今后从事更多的科研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四)坚持和重视校外生产实习

为了加强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建立并长期坚持毕业生为期两个月的生产实习制度,完善实习内容和过程,规定每位学生必须坚持深入基层的工作制度。在学生实习方式上,按照专业特点和学生个人特点的发展进行实习单位的分配;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采取自主选择实习单位实习和集中安排实习工作的管理方法;建立了一支由多学科、多技能、责任心强的教师组成的校内教学导师队伍,并聘任了一批植物保护技术人员、科研院所专家、企业家等做校外指导教师,明确了学生实习单位及校外指导教师的责任。同时,华中农业大学加强各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充分保障专业实习的教学质量和校外生产实习的顺利进行。从1972年开始,植物保护专业坚持让学生下基层实习,40年来从不间断。植物保护专业这种生产实习的模式在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农学专业和植物科学技术专业得到了大力推广,对学校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实践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将对我国农业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一)建立高端人才培养新模式

“硕彦计划”是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设立的一种旨在培养植物类科技高层次拔尖人才的探索性培养模式。该计划根据学生自主报名的原则,从一年级本科生中选拔一批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且具有良好学术潜质的学生进入教师的实验室提前接受学术科研的思维和技能训练;大学三年级结束时进行最后一次考核,合格的学生根据意愿于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通过实施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贯通培养方式,不断优化办学资源的育人效能,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植物保护专业创新型高端人才。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那些参加“硕彦计划”的学生在创新欲望、能力和自信力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提高。2010年以来共有两个学生团队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资助,主持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8项;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荣誉和奖励主要有校级三好学生标兵两人,十佳大学生两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研究生录取比例为45%。

(二)鼓励本科生申请创新性科研项目

培养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实践操作能力一直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培养体系中的重点之一。华中农业大学高度重视开发性实验教学工作,出台了多项重要举措,如制定了“华中农业大学各类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管理办法”,要求各级各类实验室应根据“资源共享、对外开放”的要求,在保证完成教学、科研及研究生培养等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面向本科生开放,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使用效益,积极为培养优秀人才服务。植物保护专业教学也针对本科生提供了多种类型的机会进入相关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如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给了大学生一个实践与科研的机会,申请者根据个人的兴趣及爱好,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撰写申请报告,并通过答辩和专家评审进行立项。立项后,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所有项目都必须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题检查。SRF项目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开发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措施,2011年和2012年植物保护系SRF立项分别达到12项和20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显著,获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银奖一项,“湖北省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二等奖各一项,湖北省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一项,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一项。

(三)加强毕业论文研究过程管理

一般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始于第四学年,现已将选题时间提前到大学第二学年结束至第三学年开始。为了使学生能更加系统地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植物保护专业对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求严格,每位学生必须在大三阶段进入教师的实验室。在选题时向学生公布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及拟定的课题名称,供学生自由选题。学生与指导教师联系、沟通后确定研究方向,自主查阅相关文献,确定研究题目、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预备性试验等,进入开题阶段后,学生将在教师或高年级研究生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研究,直至撰写研究论文和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导师对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进行指导。答辩时成立答辩委员会,严格要求毕业论文答辩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能真正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敢于创新的科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自首届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以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学生有七篇优秀论文获一等奖、六篇获二等奖、12篇获三等奖、九篇获优秀奖;此外,2005年至今,共有17篇论文获湖北省毕业论文创新奖。

四、科学人文关怀体系建设

(一)搭建“教授接待日”活动,指点学生奋斗目标

学院创建了“问学斋———教授接待日活动”,突出“问学”与“导学”两个方面,倡导师生平等对话、自由畅谈,共同探讨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帮助大学生启迪智慧、开阔思维、广博知识、提升内涵。通过专业教师与学生的问学交流,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保护专业领域最新的科研动态、学科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另一方面教师在科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人生经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培养学生学术热情和科研兴趣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问学斋活动”从2008年开展至今,举行了22期植物保护专业相关的教授接待日活动,植物保护专业16名教授,两名外聘“楚天学者”,以及一批副教授和讲师走进“问学斋”,面对面地与本科生谈科学、话学风和谈人生等。有的教师多次参加活动,参与活动学生近2000余人次。“问学斋”为师生互动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校内已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多次被《湖北日报》《人民网》《凤凰网》和《楚天金报》等媒体重点报道。

(二)创办“三农讲坛”学术报告活动,开拓大学生国际视野

为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院启动“三农讲坛”大学生学术报告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和企业家等来学院面对本科生讲学,讲述学科前沿研究进展、讲授自我成长历程,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有效补充传统课堂内容的不足,提升大学生整体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实现学术育人。一方面,积极邀请学界专家和岗位科学家开展前沿讲座和特邀报告、推荐优秀博士生开设“博士讲坛”、联络杰出校友来校开展“校友讲坛”等,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三农讲坛”的形式与内容。近两年以来,“三农讲坛”共举办与植物保护相关的学术报告49场,邀请到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韩国等近百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邀请国外专家开设了全英文讲授的暑期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为超过三千人次的学生奉献了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这些讲坛活动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了重要参考,提升了他们对未来发展的向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认同和大力支持。

(三)师生共建植物保护协会,积极开辟第二课堂

植物保护协会的宗旨是“以趣味让会员愉快,以知识让会员认可,以实践让会员成长”。除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外,教师也是该协会的重要会员,为学生提供经费支持和专业知识支撑。植物保护协会关注农业科学,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意识,服务“三农”。协会积极开展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植物保护实践活动,如开展走进实验室、走近科学家、走进科学活动,不定期邀请院系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研究生座谈;举办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如“狮山行,标本集”和“小型书签”制作等活动;走进校外的农业部门、农资企业以及周边农村服务“三农”开展科普活动;参与解决植物保护的实际问题,这些活动协会将科技创新和学术活动紧密结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为广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拓展大学生植物保护方面的知识体系,提升大学生自主思考科学问题、自主学习和勤于实践的能力,推动植物保护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进程。

(四)注重“以人为本”,建立人才管理保障体系

职业信息报告范文5

【论文摘要】内部财务报告是企业集团财务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的时效性、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是内部财务报告最重要的特征。企业集团的报告实务中,由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内控缺陷、财务与业务不集成以及财务报告体系本身的问题,使内部财务报告信息的时效和质量受到影响,不能满足决策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内部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特征的主要因素,不仅仅局限于从财务领域探讨解决信息质量问题,更强调财务、业务相结合,从生产经营的源头查找影响问题的根源,并从财务集中与企业信息化、内控建设、业务标准统一以及内部财务报告体系完善等方面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内部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标准;统一

内部财务报告是企业按照决策与控制需求设置的,在内部传递使用的信息报告。报告基础是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和管理需求。内部财务报告源于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又是对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的拓展和灵活运用,报告内容不仅涵盖财务会计信息、还包括生产经营信息、资本投资信息、外部竞争者和市场信息等。内部财务报告在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所包含的信息质量决定了报告在企业管理中的发挥的作用和效果,因此现代企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力求提高内部财务报告在经营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一、内部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

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特征是财务报告信息应当具有的基本特性,它服从于财务报告目标,是衡量财务报告质量高低的标准。作为财务报告体系的一部分,内部财务报告信息质量首先要遵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普遍要求,如客观性,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等,但基于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预测和决策职能,且报表使用者拥有相对外部使用者更深的专业知识和基础,因此内部财务报告质量方面更注重及时性、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这四个特征。

内部财务报告的及时性,要求业务及时处理、信息及时反馈。由于数据加工时间的制约,传统的财务报告总是在月度或年度结束后的一段期间内才能提供,而内部财务报告则要求以快报或即时数据查询的方式迅速将信息传达到决策者手中,这种情况下数据不一定非常精确,但是要求报告效果快速直接,因此具有更短的时效性。

可靠性要求报告信息能准确、合理地反映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传统财务会计报告不同,虽然未来和外部的很多因素不可预期,内部财务报告要求对未来的预测也应尽量可靠,因为以正式报告的形式提供给管理层作为决策的依据,报告编制人员就应当采取一定的形式或技术手段对可靠性提供保证,如搜集市场调查数据、使用以数学为基础的预测模型等,否则会对决策产生误导甚至损失。

相关性要求报告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要考虑报告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分析、整理。报告应具有预测价值,能够帮助投资者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具有反馈价值,能够修正以前的不当认识。相关性是内部财务报告最重要的质量特征。

可比性要求按照既定的规则处理业务,以保持报告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内部报告更强调即时性的动态分析,注重趋势变化,趋势分析中,数据往往不要求非常精确,但是对趋势的把握应尽可能准确,即使数据精度不能保证的,但是只要前后的口径一致,趋势正确,某种程度上仍然能够支持决策,因此可比性也是内部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质量特征。

二、影响内部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

改进和提高内部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应当从了解影响报告信息质量的各种因素入手,特别是目前内部报告实务中存在和反映出的问题。

(一)影响内部财务报告及时性的因素

1.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及层次的影响

大型企业集团具有业务多样化,行业多样化的特点,由于多元化经营,业务范围从工业生产到贸易销售、金融、服务等,且涵盖原料生产与采购、产品加工、销售以及物流等多个环节,造成财务报告数据需要层层汇总,多次加工,数据准确性差,需要进行反复的校验和修改,导致编制时间无法保证,影响财务报告的时效性。

2.信息系统滞后的影响

由于信息平台不统一,不共享,财务报告出具方式落后,报告数据无法自动生成,需要人工进行数据组织或者手工计算录入;集团内部各企业系统建设不均衡,存在多个财务信息系统,数据需要在不同平台转换后才能提报、汇总,延长了上报时间。

3.财务报告出具时间的影响

依照会计制度规定,财务报告按年、季、月编报并公布会计信息,但内部信息使用者经常需要随时了解经营情况,标准化的对外分期报告在即时性方面不能满足内部信息使用者的时间要求。

(二)影响内部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因素

1.财务核算不规范

财务会计核算是内部报告数据的产出环节,核算不规范,例如关联交易和投资关系复杂,单方挂账形成未达账项,导致往来款项和投资数据不对应,出具合并报表时抵消不彻底,资产负债虚增虚减,甚至违反会计准则和统一的会计制度,会导致财务报告最基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丧失。报告体系设计不合理,报表项目不能反映业务全貌,无法自动取数,填报口径模糊,引发歧义,影响到报告的准确性。

2.生产经营流程不规范

生产经营流程是产生内部财务报告结果的源头,如果企业内部组织和管理层次多,业务流程冗长,线条不清晰,容易导致报告数据因处理环节过多产生扭曲。内部管理缺乏统一标准,物料划分、装置类别、资产编码等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使用规则,导致内部财务报告中对于相关事项划分出现错误,影响报告质量。由于业务流程不规范、处理方法不统一,同类业务在不同的分子公司采取了不同的处理办法,导致数据口径差异。财务系统和生产经营系统不集成,信息不共享,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处理不同步,导致内部财务报告结论和生产报告结论出现差异,影响生产经营决策。

3.内部控制不健全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缺陷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影响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一是由于缺少健全的政策和培训,职员不够努力而造成无意识的误报,二是管理层有意的错报或漏报财务信息,相对于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 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会计稳健性和报告质量更低,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出现漏洞、人员职责分工不合理、管理问题等导致很多数据从生产源头就出现问题,增加了内部报告错报和漏报的风险。

(三)影响内部财务报告数据相关性和可比性的因素

1.报告结构简单

内部财务报告的数据应当是多维度、多层次、面向不同用户需求的,决策层次不同,部门不同,提供数据的要求不同。企业现有的内部报告体系很多是建立在标准格式报告基础上,不能针对性的提供数据,导致数据对管理者和决策者参考意义不大,相关性差。此外决策所要取得的数据应该是原因数据,只有通过原因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做出有效地决策,但现在很多内部报告偏重对结果披露和分析,就数字论数字,没有延伸至最根本的原因,难以对决策产生直接的作用。

2.计量属性单一

从报告计量属性看,随着市场发展的健全和完善,市场价格机制越来越透明,以历史成本为原则提供的信息在很多时候不能有效支持基于市场的分析决策,特别是市场行情波动较大时,报告结论往往会与市场发生背离,导致决策失误。因此,内部财务报告需要引入更多的计量属性,如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等。

3.数据口径多变

对比分析是内部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方法,数据可比与否会对相关性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外部市场变化频繁,企业机构和组织必须作出迅速反应和调整,如业务板块、分子公司的并购和出售、内部会计政策的变更,内部转移价格体系的调整,这些行为导致企业数据统计、计算口径发生变化,给财务报告的长期对比和趋势分析带来影响,分析人员往往要做大量的数据调整工作才能保证数据的口径保持一致。

三、提升内部财务报告编制时效和质量的建议

内部财务报告是企业各方面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又通过反馈控制职能服务于企业各个生产和经营管理环节,因此要提高内部财务报告的编制时效和质量,不应仅仅局限于财务部门,要从企业信息化、流程和制度建设、业务标准统一以及内部报告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统筹考虑,采取改进措施。

(一)建设、发展信息平台

针对核算层次多,管理分散,以及系统建设滞后影响财务报告出具的问题,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开始采用财务集中核算的形式,财务集中通常遵守“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核算平台、统一操作模式、统一主数据、统一核算标准、统一会计信息“的多统一规划方针,统一主数据和统一核算标准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有统一的会计信息。财务集中的实务发展很快,逐步从会计集中核算发展到会计、资金、预算一体的财务集中、财务与业务集成的阶段,系统平台从以核算记账为主的单一财务系统软件(代表性软件如金蝶、用友、浪潮),逐步发展到以管理决策为主的业务财务集成的信息系统(代表性的软件如MES,ERP等)。

业务与财务集成充实了内部财务报告出具的数据基础,提供了更多的专业信息以供决策,一方面带来管理环节的前移,很多财务报告数据可以追溯到生产经营的源头查找原因,使经营管理的决策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财务、经营数据直接共享,口径保持一致,也使财务报告数据取数的途径更加快捷、直接和准确,将会计的核算与生产监控、考核功能融为一体,使内部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大幅提高。

(二)健全、完善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是企业规范经营行为、落实管理责任,防范风险、实现经营目标的有效工具和手段,有效的内部控制在保证内部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应根据规模、财务状况、经营复杂性等实际情况,对各项业务流程和业务风险进行梳理,加以识别、分析和记录,从明确权限、职责分离、人员配置、具体业务操作等方面,建立控制点,便于系统操作和管理人员遵循。

从内控实务看,很多企业都进行了业务流程重组,各部门编制了本部门的业务流程,但部门间流程缺乏沟通,造成管理职能的交叉或空白,一项业务要么多头管理,要么无人管理,因此应当注意业务流程的统一和整合,同时将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生成过程整合在一起, 既有利于提高内部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也便于监控整个生产过程的运行。

(三)统一、规范业务标准

业务规范、标准和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这些基础不仅仅限于财务和会计,现实中很多会计虚假和可靠性危机并不是财务系统本身能完全解决的,还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业务和环节,虽然现代企业会计核算逐步在按照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进行规范,但很多内部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仍然难以保证,难点在于前端业务环节的处理标准和方法不规范、不统一。大型企业集团往往由若干下级企业组成,每个企业的具体业务处理都结合了自身特点,例如流程生产行业成本核算,由于生产工艺不同,装置单元划分不同,导致了产生了不同的成本分配结转流程和分配系数,此外不同的业务分部对成本费用的确认、归集原则也会产生差异,这些差异符合企业基本准则和制度,但是为业务的规范管理和规则统一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应当在对企业集团的各项基本业务进行充分调研梳理的基础上,以文本的方式明确基本术语解释、业务内容,会计要素确认以及核算的基本要求,制定统一规范的业务处理办法、验收标准以及制度等,使同类业务数据在财务报告上的反映更加具有可比性,步调一致,企业集团的统一决策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规划、设计报告体系

内部财务报告体系应当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适应不同的决策层级,通常可以按照战略层、经营层及业务层的需要做不同的技术处理和数据组织。报告体系的形式和结构也应进行规划,从编报和出具形式看,内部财务报告应当包括常规财务报告和基于业务查询的交互式财务报告,常规财务报告主要用于例行性的日常管理,以定期出具为主,这一类型的财务报告格式相对固定,业务规则和数据口径也不经常发生变化,主要用于例行的经营情况了解。常规财务报告体系要求精简实用,要结合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有重点地反映主要指标,指标体系不仅要涵盖财务数据,还要包括业务数据,如产量、销量、能耗、物耗等基本生产经营数据,取数逻辑要统一、清晰。应当避免财务人员疲于组织和处理数据,而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分析和管理决策中去。

基于业务查询的交互式财务报告是按照管理需求,由分析决策人员定制查询规则和条件,系统自动形成的财务报告,是未来内部财务报告发展的趋势。这种内部报告对数据和系统功能的要求高,首先是数据仓库极其庞大,数据结构和维度较多,需要支持不同条件的组合查询;其次对数据标准和规则统一性要求高,否则查询出的数据口径不一致,仍会对内部报告的相关性产生影响;此外交互式内部财务报告对时效的要求也更高,这是因为业务数据必须在整个业务流程完成后才能进入系统,如果流程的执行效率较低,势必会影响报告结果的出具和查询。

作为交互查询基础的信息模块之间要整合,系统间应有数据接口,便于自动校验和转换,系统应具备强大的查询功能,既要满足提供报表、指标和图表等信息展示的需要,也要支持将报表、指标、图表和文字材料整合成文字文档,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满足各种专业需求。

(五)充实、发展报告内容

理论与实务的进步、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管理需求的变化将促进内部财务报告内容的充实和发展。报告内容既包括报告数据和文字,也包括报告出具的确认基础和计量基础。内部财务报告的发展将更关注未来和预测信息;反映更多的公司营运环境、竞争状况和发展动向方面的非财务信息;更重视基于客户需求的市场信息;更趋向于以市场价格体系为基础进行面向市场的成本效益分析和生产决策,并使用多种计量属性和角度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更注重全面的业绩报告,既包括已确认实现的收益,也包括未确认实现的利得及损失,以及预期对企业业绩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的潜在因素。

四、结论

职业信息报告范文6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企业会计准则

Accountancy occupation judgment and machine-readable turn

Lu Jie-xia

【Abstract】Along with calculator of universality and network technique of development, accountancy machine-readable turn at our country have already get substantial development, make accountancy's work efficiency have very big exaltation.Therefore there is standpoint thinking accountancy the work“a machine-readable turn and then work properly”, give accountancy work bring many negative influence.Along with the implement of 2006 business enterprise accountancy's standards, this kind standpoint more show it shortage.The accountancy check to include confirm and calculate, calculate with report four link, should cent dissimilarity link combine combine an accountancy an occupation judgment to attend meeting to account machine-readable turn to promote an accountancy work of smoothly progress.

【Key words】Accountancy occupation judgment;The accountancy is machine-readable to turn;The accountancy check;The business enterprise accountancy's standard

1.会计电算化

1981年,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将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具体而言,它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1994年,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提出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总目标: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基本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开展面应达到10%~30%。到2010年,力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

纵观会计财务软件公司的日益发展,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的状况可知,这一发展目标实现得不错。随着技术进步,除了会计电算化,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逐步实施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和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等。作为ERP(抑或是MRP、MRPII等)的核心部分,会计电算化在财政部门的引导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尽管普及程度存在地区、行业等差异,不容置疑的是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极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正是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具备准确性和及时性的优势,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在处理繁杂会计数据时,自然具有无以伦比的技术优势。相比传统手工会计,实施会计电算化,能够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拓展会计职能作用,加速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因此,会计实务中有观点认为会计电算化可以完成全部会计工作,或至少是会计核算工作,这是“技术崇拜”,夸大了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不利于会计工作的开展。从会计技术上看,会计电算化只是将传统手工会计的纸、笔、算盘换成了计算机软、硬件。无论会计电算化如何先进,仍然必须遵循会计基本原理、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法规制度,比如企业会计核算应该采用借贷记账法,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国家要求等。因此,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一项会计技术手段。

2.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的载体是会计软件,一般以系统的功能层次结构来反映。所谓功能结构,是指系统按其功能分层分块的结构形式。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如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往来系统、进销存系统等。每个子系统又可划分为几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各层次、各模块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最终形成有机整体,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

会计工作按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核算工作、会计管理工作和会计组织工作。会计工作中,会计核算工作是基础,本文仅限于此。会计核算工作,是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采用相应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工作,以便提供全面、系统、真实、正确和有用的会计信息。

会计从取得经济业务原始数据到输出信息,需要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就是会计数据处理与加工、报告信息的步骤,亦即会计的基本程序。

1.1 会计确认,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辨认哪些数据能否、何时输入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如何进行报告的过程。

1.2 会计计量,是用货币或其它量度单位从数量角度计算、衡量、描述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发生的情况和结果的过程。

1.3 会计记录,指将经过初次确认而可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交易或事项,根据会计计量确定的各要素的货币数据,按照复式记账原理,采用文字和数字叙述的形式在预先设置的账户中记录、反映。

1.4 会计报告,是指将按照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确认、计量、记录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数据编制成财务报表,向使用者提供有关部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以上四个环节存在一定顺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根据实际需要,也存在并行状况,但会计核算工作主要依此顺序运转。

会计电算化借助会计软件,只要有数据输入,之后的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可以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实际上精确性、及时性等技术特性在会计软件中真正发挥作用,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主要在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环节,因为这两部分需要进行大量数据运算,而且具有固定格式。

对应于会计核算工作四个环节,只有会计记录与会计报告可以将格式、规程固定下来予以程序化,而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没有办法程序化,所以会计软件只能覆盖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会计电算化若要完成整个会计核算工作,仍旧必须依赖人脑。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只能由会计人员依据职业判断完成。

按照定义,会计电算化除了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还应能够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以目前技术条件,真正由计算机替代人脑(哪怕是部分)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显然还未能实现。所以,会计电算化只能完成部分会计核算工作。

3.职业判断在会计核算中的地位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据会计准则等,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充分结合企业所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对经济交易和事项进行的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

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主要是为解决What、When和How等问题。在不确定环境下,针对给定的交易或事项,需要识别其经济实质,确定其被确认时机,以及如何计量。此外还涉及记录与报告,但是这些有较多细致规范,无需投入太多精力。

职业判断事关会计工作全局,需要会计人员拥有较高专业素质和职业经验。但其判断过程可以借用管理学中决策的步骤来操作,亦即:①明确问题、确定目标,找出需要职业判断的对象,可以指导会计人员围绕目标有效地搜集信息;②收集相关信息,分清所处内外部环境;③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分析这些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④对各方案进行全面比较,选出最优方案;⑤因时因地进行必要调整并作最后选择。

如前文所述,职业判断贯穿整个会计核算工作,影响、决定着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四个环节的具体处理。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很多,有例如识别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之类简单的、可以程序化的,也有例如衍生金融工具处理之类复杂的、非程序化的。会计核算离不开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要求下更是如此。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在我国上市公司率先施行。该会计准则体系是进行会计处理的基本规范,是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性趋同的成果。制定新会计准则,较多体现了“原则导向”, 即强调原则性规定,很少或者没有具体操作细节,不对所有问题做出详细规定,但是使用时需要借助较多职业判断。

在2006企业会计准则中17项属于在原有基础上修订,22项为新增,涵盖经济领域各个方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新会计准则在会计实务中运用充满着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交易与事项,不论大判断、小判断,职业判断在会计工作中处处相伴。

4.关于会计核算理想框架的思考

4.1 树立“人本”理念。

会计核算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相关利益人提供全面、系统、真实、正确和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的核心是人,是拥有较高职业道德操守、职业判断能力和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会计人员。

会计工作中要坚决摒弃“一电算化就灵”唯技术观,加强会计人员的培养。较高职业道德操守、职业判断能力和会计电算化技术来自各个层面的学习、积累和升华。单位一定要以人为本,积极创造条件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4.2 会计确认与计量依靠职业判断。

引用计算机数据处理中的一句话,Garbage in and garbage out(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是垃圾)。会计核算就是一个处理数据的系统,在其四个环节中,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属于输入端,质量高低事关会计工作全局。同时,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处理的内容错综复杂,难以程序化。所以,在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环节应该且必须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影响职业判断的因素主要有:会计人员自身因素,如知识结构、待人接物能力、价值取向等;企业因素,如需要职业判断对象的复杂性、风险性,治理结构合理程度等;法律法规因素,如会计法、会计准则等对职业判断的规范等。

在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环节进行职业判断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将不利因素限制在最低水平,充分发挥职业判断的作用。

4.3 会计记录与报告借助会计电算化。

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只能由会计人员依据职业判断完成,会计记录与会计报告不是不需要职业判断,而是这两个环节的内容大多可以程序化处理,所需职业判断较少。加之会计电算化拥有数据处理精确性和及时性优势,会计核算可以在会计记录与会计报告环节借助会计电算化。

但是会计电算化系统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三部分才能按照有效运转。由输入端输入职业判断得出的数据,经过规范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加工、处理,才能保证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符合国家要求,在输出端输出全面、系统、真实、正确和有用的会计信息。

毋庸置疑,职业判断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信息的进一步使用还有拓展,考虑到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本文仅限于此。

参考文献

[1]杨家亲,许燕,2003,会计职业判断研究,会计研究,10:43~46

[2] 夏博辉,2003,论会计职业判断,会计研究,4:36~40

[3] 于玉林,李端生,2001,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 万寿义,1996,会计电算化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会计研究,1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