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管理存在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政管理存在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政管理存在问题

财政管理存在问题范文1

关键词:乡镇;财政管理;对策探析

乡镇是基层政权组织,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对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状况备受社会关注,上级部门对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乡镇政府在财政、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等现象。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收不抵支,负债运行的问题和困难,是每一个财政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答的课题。笔者对此展开探讨。

一、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政预算约束不严格。从近年来审计反应的情况来看,乡镇在预算批复、调整及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违反《预算法》的行为。表现为预算编制不科学。实行“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方法,预算既不全也不细,操作性不强,资金分配不透明。乡镇其他收入未完全纳入预算,大量预算外资金的使用透明度不高,预算调整不规范。有些乡镇追加预算没有严格履行报同级人大审批的程序,超出预算部分脱离了同级人大的监督。

2.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由于政府部门在支农项目管理上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导致乡镇专项资金管理分散,情况不明。尤其是对项目多、资金量大的乡镇,未按规定对资金实行专项核算。大部分支出在经常性科目中核算,各项目之间互相调剂、挤占,很难有效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此外,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督突击性检查多,且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具体的处罚和整改措施,使监督流于形式,致使乡镇普遍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和代管资金的情况。

3.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乡镇政府机关财务管理模式五花八门。有的是财政所做账,有的是经管站做账,有的整个乡镇政府机关一套账,有的却多达四套账。乡镇财务人员的分工不科学。有些财政所长既是所长,还是会计兼出纳,有的乡镇一年做一次账,出纳成了事实上的兼职会计,内部管理控制基本失效;有些乡镇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手续交接不清,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4.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负债现象严重。目前,大部分的乡镇在农村基金会、财政周转金、商业银行贷款等方面普遍存在数额大、沉积多、偿还难的沉重的债务负担。一是有的工程项目缺乏科学论证,没有因地制宜,没有可行性研究,结果一些企业效益不好、长期拖欠,资金收不回来;二是有的乡镇盲目搞建设,不根据本乡镇实力、财力、借钱上项目;三是个别乡镇机构臃肿、人员过多、入不敷出,靠借款来维持日常的费用开支。

二、乡镇财政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体制运行缺陷,没有约束机制。缺乏综合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管理不规范,预算约束力弱化,预算编制程序不到位,支出预算编制粗糙。

2.经济利益驱动,法制观念不强。财务收支活动不能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不严密,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许多乡镇没有制定规范性管理制度,缺乏制度约束。不少乡镇在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支出凭据的审核、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等环节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一些财会人员未能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4.乡镇领导和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乡镇领导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培训教育,部分乡镇的财会人员岗位变换频繁,影响了工作开展。

5.个别部门对乡财信息化管理存在虎头蛇尾现象。个别部门未能继续对乡财信息化建设方面给予经济和人员的大力支持,后续管理不够。

三、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层财政职能日益强化,地位愈加重要,作用越来越大。要做好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乡镇在经济建设中的主战场作用,多管齐下,共同努力。

1.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推行“乡财县管”或“镇财县管”模式。按照公共财政的管理要求,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通过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或“镇财县管镇用”,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对实行“乡财县管”或“镇财县管”的乡镇,坚持“五不变”原则。一是预算管理权不变。乡镇财政所负责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组织执行本级预算。二是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原则。乡镇的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各镇所有,县财政不集中、不平调。三是财务审批权不变原则。乡镇的财务审批程序按各乡镇目前实行的审批制度执行。四是独立核算主体不变原则。以乡镇为单位进行财务核算,结余归各乡镇所有。五是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乡镇享有和承担。

(2)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治理方式。一是预算共编。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的具体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二是账户统设。统一开设乡镇财政收支账户,各乡镇财政所按县财政局的批复在镇金融机构开设“国库基本结算户”、“工资专户”、“非税收支专户”等财政银行专用账户,办理乡镇财政资金的收支业务。三是集中收付。即乡镇财政税收收入全部上解县级库,纳入预算管理,乡镇收取的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直接缴入县财政专户,由县财政根据乡镇收入类别和科目,分别进行核算。支出由财政专户拨入乡镇财政收支账户,以年度预算为依据,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原则进行分配。四是采购统办。即镇采购支出凡属集中采购范围的,由镇提出计划和申请,报县财政局审核后,交县政府采购办按有关规定统一办理,采购资金从“财政专户”直接拨付给县政府采购办或供应商。五是票据统管。即乡镇使用的财政票据,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票据由镇会计核算所到县财政局领取,发给各预算单位使用,严格实行“限量领用、定期核销、票款同步、以票管收”的办法。

财政管理存在问题范文2

关键词:乡镇财政;问题;对策

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管理的一个最基础的组织,这个部门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是,目前乡镇财政在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力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一些乡镇的财政部门只重视了制度的制定而忽略了对制度的执行情况的监督,使内部控制成为纸上谈兵,空有理论而没有发挥其实际的效力。除此之外,还有的乡镇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没有理论,更没有实践。对于部门的控制,领导者只凭自己的经验和惯例,而缺乏客观的证据,缺乏一定的制度约束,使得内部管理既不系统也不科学。管理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流程随着领导者的更换而变化,主观性太强,工作效率低下。

(二)财政预算管理不科学

有的乡镇财政预算不能发挥对资金的管理作用,预算制度编制不合理,管理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乡镇财政部门对预算管理的意识淡薄。领导者对于预算管理不够重视,预算管理有时候只是对预算内的资金进行了预算,许多非税收收入的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之外,对这部分资金疏于管理,使得“收支两条线”成为纸上谈兵;另一个方面,预算的编制、调整到执行不是很科学。有些乡镇的财政部门预算制定的粗枝大叶,既不全面也不够细致。实行“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方法,这样的规定太过于粗糙,资金管理不够透明。除此之外,一些乡镇财政部门在以后追加预算时,没有按照《预算法》的规定,没有报同级人大批准,使得这部分预算,缺失了同级人大的监督。

(三)有些乡镇财政入不敷出,负债较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乡村也出现了很多企业,使得乡镇的财政收入有了较多的增长。但是,财政支出以更大的速度增长,使得有些乡镇的财政支出大于收入,产生了财政赤字。除此之外,有些乡镇盲目地上工程项目,而缺乏对该项目的科学论证,使项目建成后效益不好,不能收回投资成本。还有个别的乡镇,机构过于臃肿,人员过多,使得工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例过大。

(四)专项资金的管理不到位

近些年来,政府加大了支农的力度,由于我国政府在支农的项目管理上体制不是很合理,有些职能是交叉的,这样使得对专项资金的管理透明度不高而且分散,管理不是很合理。大部分的资金不按专项资金的方式管理,而是在经常性项目上核算,这样就容易使得各个项目之间相互挤占资金,不利于管理和监督。除此之外,对于专项资金的检查一般都是突击性的,发现问题后,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和持续的监督,使得监督流于形式,很难发挥效力。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在财务管理上缺乏一套合理完整的制度,内部控制不细致,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在有的乡镇对于资金的管理没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对于资金的使用也没有很好的监督。有的乡镇虽然也有自己的监督机制,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切实地履行其监督职能,使监督机制没有发挥监督的作用。

第二,乡镇财政的领导以及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不高。乡镇财政的领导及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总的来说较低,再加上有些乡镇的会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影响了工作。

第三,乡镇财政的有关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财务收支活动不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解决乡镇财政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结合实际,加强乡镇财政的体制建设

我们可以把乡镇财政的体制建设,加入到国家关于财政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科学的对乡镇财政的职能进行定位,改变原来的只抓收入而放松了对支出的监管,重新注重加强对支出的监督管理,结合实际,切实加强乡镇财政的体制建设。各省可以根据国家财政的总体规划出台对本省乡镇财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通过体制的建设,逐渐地改善乡镇财政的困难。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各地乡镇财政发展水平的不同,分类指导和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满足不同类型乡镇发展的需要。对于不同条件的乡镇可以尝试不同的财政体制,因地而适宜,在充分发挥各乡镇的优势的同时,逐渐改善其不足。

(二)加强乡镇财政的预算管理,优化收支结构,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加强乡镇财政的预算管理,首先是领导重视,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科学的控制支出范围,优化支出的结构,同时把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的范围。在预算调整时,按照《预算法》的要求,一定要按规定的程序,经过同级人大的批准,接受其监督。另外,乡财政在安排支出时,要做到以下方面:一要确保公教人员工资性支出,严禁拖欠教师工资问题的再度发生。二要按规定安排各项预算外专项资金如优抚、教育、计生等的支出,及时发放各项救灾款项,严禁截留或挪作他用。三要根据乡财力适当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公益性事业支出,严禁以各种名目乱发奖金、实物。从而确保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和收支平衡。

(三)增强乡镇财政有关人员减少债务的意识,控制举债的规模

对于这个方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统一乡镇财政有关人员的思想,使他们在减少债务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取消财政赤字,减少债务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必然条件,是保持农村稳定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保持党群关系融洽的重要环节。所以,乡镇财政的有关人员必须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二是制定具体的措施切实减少债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消减债务的目标。与此同时,控制新的债务的产生,制定严格的举债的审批程序,严格控制新的举债的规模。

(四)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

专项资金都有其专门的用途,在管理时,严禁其他的项目挤占专项资金,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确保专项资金能发挥它的作用。下拨到各个乡镇的专项资金,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按照批准的用途专款专用。另外,可以实行跟踪反馈责任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于违反规定的有关部门单位或直接责任人应追究其责任。

(五)培养财源,同时精兵简政,增强乡镇财政的实力

在上面的问题中,本文提到乡镇财政入不敷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培养财源的同时精兵简政。各个乡镇可以加大财源的建设力度,安排优势的资源到那些短平快的项目,这样可以使乡镇财政在短时间内增加收入。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可以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二是可以增加现有的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给他们以优惠的政策,使他们快速的做强、做大,为以后的财政收入增长打好基础。除此之外,乡镇可以抓住政府改革的契机,精兵简政,压缩人员的数量,从而减少这工资方面的支出,减轻乡镇财政的负担。

(六)加强乡镇财务人员的培训,加大对违法违纪现象的处罚力度

重视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人事部门结合最近的会计方面的新的变化,及时地组织有关人员学习,给他们补充能量,保证乡镇财政工作的质量。另外,为了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效率和质量,还需要加强监督,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的处罚力度。有关的执法部门合理分工、相互协调,加大检查的力度,对于违法行为,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处罚。

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三农发展的国家,尤其近些年来,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三农的资金投入,以促进三农的发展。然而,目前作为三农发展的必要保障的乡镇财政,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此列举了一些,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旨在对乡镇财政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殷金胜.浅论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J].当代经济,2008(2).

2、许晓剑.关于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思考[J].海南金融,2005(12).

财政管理存在问题范文3

目前,根据《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操作规程》中只规定金融机构如何办理财政缴存款业务。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营业部门在办理缴存财政存款业务中发现存在制度上、管理上的漏洞,从而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管和操作。

一是根据人总行下发的相关文件,“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财政存款仍由其分支机构存入人民银行当地的分支机构。”财政存款的缴存范围由人民银行省级机构会计财务部门进行审核,处罚由货币信贷部门进行办理,人民银行营业部门负责日常的管理和上缴工作。新设立的经营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营业部门开立存款准备金账户后,根本不知道还应在人民银行营业部门开立财政存款缴存账户,上缴财政款项。经常是人民银行营业部门经办人员提示、督促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按照相关的规定办理开户、核定缴存范围、及上缴工作。造成了金融机构漏缴财政款项和人民银行弱化了财政性存款的监督和管理职能。

二是人民银行营业部门执行的文件是人民银行总行1985年8月2日下发的?穴85?雪银发字第281号文件,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联合发文《关于办好人民银行委托专业银行业务和账务以及加强缴存存款等项工作的通知》。至今人民银行总行相关部门也没有下发新的关于财政性存款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的文件,财政缴存也只是简单的柜台式缴存、管理和监督。

三是《关于办好人民银行委托专业银行业务和账务以及加强缴存存款等项工作的通知》文件中第六条有关处罚的规定中规定,“为便于监督和顺利开展各项业务核算,专业银行不按照缴存存款办法的规定迟缴或少缴应缴存款的,从旬后五日、月后八日的次日起,根据迟缴或少缴金额,每天按万分之三罚款。”人民银行营业部门在审核和管理金融机构财政存款业务时,发现金融机构漏缴或迟缴财政存款,只能是简单的上报相关部门,没有人民银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和处罚的依据和制度,给金融机构造成侥幸心理,逃避处罚,不利于人民银行财政存款的监督和管理。

四是各金融机构纷纷开立分支机构,按照总行相关文件规定,财政存款的上缴,按照属地原则,应上缴到当地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各金融机构财政核算业务做法不一,有的将款项上缴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有的汇总上划各金融机构分行、总行进行缴存。这样造成金融机构存在漏缴财政存款的行为,人民银行分、支行之间存在相互推诿,或责任不清的问题。不利于人民银行财政存款的监督和管理。

五是根据《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操作规程》中规定,金融机构每旬办理财政存款业务时,只向当地人民银行营业部门报送财政存款各科目余额表和一式四联“缴存?穴或调整?雪财政存款划拨凭证”,月末另需提交上月月末日记表,且各金融机构报送的余额表格式不同,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辨别,人民银行营业部门经办和审核只是停留在复核数据的工作上。

二、对策建议

一是人民银行总行尽快下发新版的关于财政存款业务的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

二是组织人民银行行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强化财政存款的监督和管理。

财政管理存在问题范文4

关键词:中职教育;财政资金;管理措施

1引言

现阶段,许多中职学校存在教育资金管理缺乏合法性以及资金使用缺乏合理性,甚至一些学校未经相关部门允许,就擅自更改教育财政专项资金用途,导致中职学校的教育财政资金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存在资金闲置以及资金管理不到位问题。其中,提高中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是重点任务之一,这就必须加强教育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中职学校内部专项教育资金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有效的财政资金管理措施。这样,对于促进中职教育财政资金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中职学校内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重视专项资金的申报,却忽视资金的使用

现阶段,政府相关部门的专项教育资金是中职学校教育经费重要的来源途径,因此许多中职学校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资金的申请方面,也就是文本申报方面。其中,和资金实际使用情况相比,项目资金的预算编制耗费了工作人员更多时间、精力,但是,中职院校在获得相应的资金后,很少能够按照最初编制的计划严格控制教育资金的使用。甚至一些校领导错误地认为资金只要用在学校建设上就是合理、合法的,这就出现了很多中职学校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不足为理由,将申请到的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其他设施建设的现象。

2.2财务管理制度松散,财务控制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很多中职院校的领导难以认识到教育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教育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工作上未能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化安排和使用,最终导致学校内部资金会计工作的混乱,出现教育专项资金没有实行专账核算,而是和其他类型的资金混在一起的情况。还有很多学校由于专项资金在规定时间里没有完成相应的支出标准便采取“突击花钱”的方式,对资金的用途缺乏高度重视,单纯认为只要支出规定数额即可,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还有一些专项资金结算缺乏及时性,出现长期挂账不清的局面。另外,由于管理控制意识的不到位,导致教育专项资金的结算控制工作不规范,没有按照相关制度和程序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工作,资金整体利用效果不理想。

2.3专项资金利用效率低,资金使用管理不到位

中职学校办学的主要方向标就是市场的动态变化,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很多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就要根据市场结构而不断变化,这也是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普遍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在专业设备购置和实训基地建设时资金浪费的问题也就比较突出。同时由于中职学校忽视教育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工作导致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全面、合理、科学的规划,最终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4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机制缺乏健全性

第一,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工作没有实现公开透明化,相应的教育专项资金项目信息、申报过程、拨付过程以及财务管理等工作都没有建立公开平台,多数处于半封闭状态,导致监督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第二,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检查措施,目前各地的教育管理部门还没有实现对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设备采购、学生就读等情况的实地考察,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更没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导致资金使用过程中监督工作不到位,很多学校正是利用监督不严的情况故意虚报假报项目、学生人数信息等,恶意骗取国家相应的教育专项资金。第三是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不够,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很多教育管理部门尽管在监督过程中发现了挪用乱用专项资金的问题,但是却没有按照相关法规严肃处理,以改代罚,以罚代法,降低了资金管理制度的威慑力度。

3优化中职学校教育财政资金利用的管理措施

3.1建立教育专项资金信息公开制度

首先必须要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规范资金使用管理行为的最有有效方法就是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而监督制度建立的基础就是信息公开,相关政府部门要及时通过网络、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公开相应教育专项资金的申请、审核、拨付、使用情况,做到资金管理工作全过程公开,也就是在政府层面要及时公开中职学校教育专项资金的分配方法、使用标准以及监督管理制度等;在学校层面每个学校要认真做好资金的使用规划工作,特别是对于专业设备购置、资金财务管理、重点项目支出等工作必须要接受社会的监督。

3.2建立完善的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完善的教育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制度是保证专项教育资金规范合理使用的前提,只有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才能确保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发挥最大作用,对此中职学校可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资金的管理工作:一是加强专项教育资金的预、决算制度,重视资金在申请时的前期论证,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编制计划的科学性、完整性以及规范性,加强资金后期使用过程中的决算审查力度,确保教育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二是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体制,特别是在项目的申报、招投标以及实施、采购、验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三是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相关责任人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考核,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日后其他专项教育资金使用安排的重要依据。

3.3建立完善的教育专项资金内部监督管理体系

中职学校专项教育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要坚持内外监督相一致的原则,在教育资金使用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还要完善内部监督制度,主要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学校内部建立专门的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审查小组,对学校内部的教育转向资金实行全过程的监督和官吏;二是建立相应的资金使用反馈制度,委派专门人员整理并分析各个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确保各项资金都是合法使用;三是建立学校内部的审计监督部门,对学校教育专项资金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审查,确保监督管理制度的长效化;四是突出监督管理工作的工作重点,注重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大型设备采购和学生补助专项资金的审查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4结语

综上所述,校内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资金使用管理不到位、财务控制管理意识不足、重视专项资金的申报却忽视资金的使用。对此,应当建立完善的教育专项资金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专项资金信息公开制度。

参考文献

[1]罗云.中职学校教育专项资金优化管理的探讨[J].当代会计,2015(12).

[2]杨春霞,邵珊.中职教育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析[J].财政监督,2016(10).

[3]李亚林.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管理研究[J].成人教育,2011(2).

[4]陈顺立.关于国家示范性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1(11).

[5]李洪海.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教育事业发展[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12).

财政管理存在问题范文5

一、现阶段我国政府理财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居民收入在全国GDP中的比重偏低且分配不公平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但在我国经济总量在不断攀升的同时,资本收益过分压低劳动报酬的现象已成为当前全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1980年、1990年和2000年我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7%、16%和12%,2000年至2005年这一比重依然徘徊在12%~12.5%之间。与之相对应,美国2000年以后这一比重一直稳定在50%左右。从1999年以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最终分配比例上看,政府最终可支配收入的规模迅速扩大,企业的份额进一步上升,居民的份额则明显下降,相应地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明显削弱。有很多学者认为,仅能勉强糊口的“生存工资”使我国产业具有低成本国际竞争优势是一种错误认识。在我国20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本应由全社会合理分摊的改革成本过多地由“弱势群体”承载了;本应由全社会合理分享的经济成果,过多地由所谓“精英团体”瓜分了。概括起来,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具有如下特点:(1)目前反映全国收入分配差异的基尼系数为0.46,收入分配相当不均;(2)收入差距拉开的速度非常快,短短20多年时间从相当均等拉开到如此差距,在世界范围内较罕见;(3)与收入分配结果相比,起点不公平较过程不公平更严重。起点不公平主要指有关社会政策的选择,表现为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就业的机会、健康的机会等的不公平;过程不公平主要指进入市场和发展事业的机会不平等,表现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区别对待的企业所得税,国有企业改制中内外勾结低价处置资产,利用内部信息或散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股票获取暴利,通过征地剥夺农民,通过关系或贿赂低价获得国有土地等;(4)公共政策对起点不公平和过程不公平关注得不够,民众只能接受效率优先形成的结果不均等,每万元GDP增长所包含的就业机会在最近若干年内不断减少,就业机会减少进一步恶化了收入分配;(5)农民工的工资增长缓慢,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如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GDP年增长率平均在20%以上,但目前珠江三角洲农民工的工资绝大多数在600元左右,最近12年仅增长68元。

(二)优势产业占垄断地位导致行业发展差距过大 目前我国各行业的发展不平衡,某些产业得益于先天性或行政性垄断而获得高速发展,行业收入也远高于其他竞争性行业。电信、铁路、电力、民航、金融和烟草等垄断性行业职工平均工资较轻纺、建材、采掘、塑料制品、林业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高2倍~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别,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倍~10倍之间。垄断行业囤积的巨额资源及利润,使其应对国家宏观管理的能力和空间大大增加,客观上减弱、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这在房地产业表现得最为突出。另外,一些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价格,强制交易;一些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企业间的合并、重组日趋活跃,部分地区、行业垄断苗头开始显现,形形的限制性竞争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而且阻碍了国家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发展。

(三)国有企业的发展没有体现全民利益的增加 1994年税制改革后,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全部归企业所有,因此有些企业既垄断了国有资源又享受税收返还等财政支持政策。对这些企业而言,它们不需支付任何资本成本,但对市场中的其他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客观上形成了不公平竞争。财政部统计的数字显示,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同时,由于未建立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制度,效益好的企业职工收入不断膨胀,困难企业职工收入却不断减低,以至2006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发放的调控,避免工资水平过快增长,导致社会分配不公平。国有企业利润持续增长,与国有企业大多属各种形式的垄断行业、享有对诸多资源和要素的垄断特权不无关系。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虽然源源不断地获取了高额利润,却并未按国际惯例向企业的所有者——国家分红。2006年初,世界银行发表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尽管我国中央国有企业近年来利润持续大幅度增长,但是不论财政部、国资委还是其他任何中央政府部门,都未从中央国有企业获得股利,这与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德国、法国、丹麦、新加坡等国家,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红利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部分收入可以用来解决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改革中的资金短缺问题。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提出的“社会分红”理论认为,在一定地域内,政府从投入国有企业或社会化企业的资金和土地中获得利润后,应将一部分作为“社会红利”分给全体公民,以体现公民对企业或资源的全民所有性质。“社会分红”在一些国家已成为现实。从操作层面看,中央国有企业的利润应向国家分红,省市级国有企业的利润应应向社会分红。因此应理顺机制,创造条件,认真解决与落实国家和人民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收益权。

(四)政府参与分切房地产利润蛋糕无助于降低房价 我国目前高昂的房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却高歌猛进。近10年来,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几乎没有增长,但房地产价格同期却上涨了至少5倍以上。造成房价上升的原因很多,但囤积土地是开发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待机获取高额利润的重要方式。土地本应受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但在国家整顿土地批租背景下愈演愈烈的囤地风潮显示有关部门对此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土地资源的流失,导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手段减弱,而房地产商对楼市的操纵空间更大。大规模的圈地囤地使房地产商通过垄断土地垄断房价,形成区域性房地产主导价格。一些地方政府将土地作为城市经营的重要手段,也为开发商圈地囤地提供了机会。开发商大肆囤地的背后,是地方政府谋求通过房地产开发创造GDP增量纵容的。被囤积的土地长期处于待开发或闲置状态,对国土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公共利益的瓜分。在房价调控上,国家开征土地增值税、房产交易所得税等税收政策无法抑制房价上升的势头,相反推动了房价上升。古往今来,征税从不能压低商品的价格。拉姆齐说:在食盐的交易中,由于需求者好歹都得吃盐,需求较缺乏弹性,所以政府即使向供应者征税,税负也必定会转嫁给需求者;而在青菜交易中,由于供应者好歹都得把当天的青菜卖掉,供给较缺乏弹性,所以即使政府向需求者征税,税负也必定会转嫁给供应者。房地产属于食盐类商品。在房地产市场总体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开发商或卖房者定会将这部分税收转嫁给买房者负担,在这点上,所有的开发商或卖房者是利益一致的。因此,政府通过征税方式调控房地产,税收最终会转嫁给购房者,加重购房者的负担。降低房价需要灵活的调控手段,“一刀切”的征税办法只会加重普通购房者的负担。

二、现阶段我国政府理财中应把握的原则和战略

(一)现阶段我国政府理财中应贯彻的原则 具体而言:(1)以民为本,不与民争利,把“民富才能国强”真正落实;(2)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以扩大就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3)任何产业都不能拥有获取超额利润的垄断特权。

财政管理存在问题范文6

【关键词】 证券公司;财务管理;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随着整个中国市场的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证券行业不断规范,证券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市场环境的过分复杂,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剧等使得证券公司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产挑战。同时,随着现代化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发展,各种新型的交易方式的产生,更加便利的运营环境则为传统的证券公司运营模式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我国证券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急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财务管理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1 证券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面对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证券公司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及程序都存在着不足。我国证券公司存在的具体的财务管理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的证券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证券公司的市场运营过程中离不开公司内部的工作人员,所有证券公司的工作人员完成工作的能力是一个企业能否高效有序运行的关键。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财务管理部门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本质上影响了公司一切的经济活动[1]。目前,许多证券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存在着素质不高的现象,对职业精神缺乏认识,自身工作的业务能力交差,面对客户及公司缺乏工作热情,不仅不能给证券公司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反而损害了公司的基本利益,制约了证券公司的发展。

另外,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证券公司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由于我国的证券行业发展时间较短,许多制度在制定时尚不完善,运行时则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由于制度产生的问题就必须从修改制度入手,必须从根本出发。

第二,我国的证券公司财务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不合理,过于简单与分散,缺乏明确的奖惩制度和严格的财务考核制度。在我国的证券公司的经营中,财务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过分松散,这不仅限制了公司的运行速度,同时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不利于证券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执行。我国的证券公司普遍存在着没有完善的科学的奖惩和考核制度,长期这样下去会严重影响公司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够有效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利于证券公司的生存与长期稳定的发展。

第三,我国的证券公司财务管理缺乏监督管理机制。在证券公司的财务管理中其中的监督管理环节缺少明确的制度,公司不能与相应的法律政策进行统一管理,任何部门的运营都离不开过程中兜里不开合理的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2]。由于缺乏此种监管机制,导致了证券公司的财务风险大大增加。

2 证券公司财务管理的改进策略

第一,定期进行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与职业道德培训。针对财务管理人员存在素质低下的问题,积极地在证券公司中定期举行系统的财务管理知识培训。公司设计良好的生存培训训练,增加员工对公司的依赖与信任性,增加员工对工作的热度,从精神和行动两方面提高公司员工素质。另一方面,证券公司在招聘财务管理人员时,对所招聘员工的个人要求也要尽量提高,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就进行很好的把关。另外,证券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和完善适合本公司运营的财务管理制度。

第二,证券公司要根据自身的特性设计合理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提高创新不要一味的墨守成规将不适合发展的组织结构一路用到底。财务管理结构的适当的改变会对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起到关键作用。另外,要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并且要有一个严格的考核制度为依据,只有当考核准确时,奖惩制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起到提高财务组织管理效率的作用。

第三,要全面细致的制定证券公司的监管机制。将许多公司所忽略的监管机制制定完善,在有一个完善的监管机制的基础下,才能有好的财务管理行动的执行。没有监督机制,就保证不了当各部门运行时出现问题能及时找到出问题的环节,并能有效的解决与避免。要加强风险意识,因为证券行业的特殊性,其高风险是一大特点,监管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也要加强财务风险意识,最大限度地避免证券公司可能出现的损失。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于运行,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证券行业在这艘加速行驶的航船上也按着自己的步调稳步前行中。但是,在各个证券公司不断寻求突破创新,渴望找寻属于自己的经营模式的情况下,许多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财务管理问题是本文的研究中心,只有找到这些问题所在才能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使得财务管理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涛.我国证券公司风险预警与财务困境实证研究[D].山东金融学,2008

[2]曲文红.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深化证券公司财务管理职能[J].科技信息,2009,9(27).

[3]李玮.新法制环境下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对策[N].证券日报,2006(10)19(B4).

[4]吴毓锋.证券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及其内部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2005(10).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