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气实训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气实训体会范文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252-01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实训已经运行,但实训设备都尚未达到生产一线的水平;实训生产线的运行主要以教学实训为主,尚未达到“产教结合、以产促教”高效运作的目的。因此,校企联合电气设备生产装配线的设计研究,是解决当前校中厂模式下的校企联合实训生产基地建设中,基础硬件设施的具体实现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中厂模式下的校企联合电气设备生产装配线的设计研究是贯彻“校中厂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是校企合作真正意义上的结合点。企业在校内进行生产,生产真正的产品,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训,实训场地是真实的企业产品生产现场。
通过研究帮助学校有计划的完成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实训基地满足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需要,同时,实训基地建设还要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提高学校投入资金的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教师在参与实训生产线的设计研究过程中,不仅有机会参加一些针对性强的技能培训,还能熟悉企业文化,提高教学相关的专业素养和与企业生产方面的业务能力。
实训生产线作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施的有效载体,其建设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完善,课程改革力度的加大,自动化专业规模的扩大,自动化专业专门化方向拓展等,都需要有配套的实验实训实施。
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理念设置实验实训基地。有良好的实训场所,与企业相关的氛围,促进个性发展的专业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
1 设计目标
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与关键性,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社会发展能力的培养。校中厂模式下的校企联合电气设备生产装配线的设计研究的提出,正是全面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的具体实施要求。
校中厂模式下的校企联合电气设备生产装配线是高职院校利用自身优势,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相结合,积极推动学院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工学结合体系,实现学生顶岗实习,实现“教、学、做”合一,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训。
校企联合进行生产实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企业完成生产,达到学生与企业双赢的目的。学生在真实的产品生产线上一方面学习知识,一方面完成具体的生产任务,同时具备了生产和学习的能力。
按照企业生产与实习教学规律、管理要求原则,装配与电气设备装配工序内容安排合理,便于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流程;部件电气设备装配线型简单、布局合理、安全规范,便于管理,互不干扰;整机电气设备装配线型多机兼容、柔性电气设备装配,多个机型实现共线电气设备装配;有利于模拟企业生产环境,培养学生“6S”的岗位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楼宇电气控制屏柜、企业生产配电柜、配电间电气控制柜为基础,形成通过调整教学场地实现多机型流水线的共用,满足生产和实习教学要求。
2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图如图1所示,以楼宇电气控制屏柜的电气设备装配工艺为主要教学内容,以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模式,结合现代实习教学手段的设计思路,本方案达到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屏柜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流程。考虑到部件实习教学电气设备装配线既能进行企业生产,又要满足电气设备装配实习教学管理的需要,部件电气设备装配实习车间设为三条电气设备装配线,一个其它零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练习区,每条线均设计成直线型双轨道,电气设备装配线的输送为推(拉)式步进输送工装车,拟采用轮式人力驱动。这种设计的其特点是:车间整体布局为矩阵式结构,物件转运流畅合理互不干涉,空间利用率高,还可预留一个备用区(即:其它零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综合练习区或技能鉴定用区或考试考核专用区);电气设备装配线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便于管理。根据不同的部件特点,电气设备装配线设定不同的电气设备装配工艺内容,电气设备装配线分三类部件电气设备装配,分别为,一号线:柜外支架装配线;二号线:柜内设备安装线;三号线:柜内电气设备总装线;四号区:其它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练习区(也可作为综合训练区或考试鉴定用区),各线应配有电气设备装配工艺工装器具、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技术文件(含电气设备装配作业指导书、工位标志牌等)和必要的电气设备装配吊装设备及辅助设施。
电气实训体会范文2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 创新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从更深层次看,是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模式不协调造成的。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下面,笔者围绕矿用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谈一下自己做法与体会。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大型企业―平煤集团承办高职院校,《矿用电气设备》是我院全国示范院校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三门优质核心课程之一,其定位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
2.课程设计思路
教学宗旨围绕“服务于工矿企业”。教学设计基于煤矿岗位用人多且基础应用的电修工作岗位。结合岗位标准要求,将学习分解为若干学习任务,由专职与现场兼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实施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三段式”教学,将课堂延伸到煤矿电修车间;借助现场实训设备等教学媒体,采用多种灵活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考核方式上,学生参与考核过程,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整个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工程实践、与人交往、团队协作等多方位能力。
二、课程总体设计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矿用电气设备方面的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维修工艺与方法,把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2.学习任务开发
《矿用电气设备》课程在知识的选取与结构安排上,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依据课程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参照《岗位职业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确定知识点、技能点和学习性工作任务,通过对同类知识点、技能点序化,开发出8个学习任务。(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与保养;(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故障查询与排除;(3)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更换;(4)直流电动机的维护与保养;(5)直流电动机的故障及检修;(6)矿用隔爆磁力启动器的故障查询与排除;(7)矿用隔爆馈电开关的故障查询与排除;(8)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的故障查询与排除,
3.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围绕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主要从课程总学时、开课学期、学习目标、课程内容要求、教学方法及手段考核与评价、教学媒体与工具、学生已有基础、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参考文献等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三、教学实施设计
1.教学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校内矿用电器综合实训室和电气设备装配车间。同时增设多种教学媒体,为“行动导向三段式”教学中的第一和第三阶段教学提供条件保障。
(2)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室与生产现场的工作条件、设备及工作环境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使实践联系实际,将校外实习基地作为校内实训室的补充,缩小学生校内所学知识、所见设备与生产现场之间的差距,教学中的第二阶段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3)教师团队。聘请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的兼职教师,承担第二阶段的现场教学任务,校内的专职教师承担第一、三阶段的校内教学任务,形成专兼结合“双师”结构课程教学团队。
(4)学生团队。将学生3~5人组成一个学生团队,学生以团队形式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团结协作,各有分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教学实施
第一阶段:教师将学习任务下达给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工作)任务要求和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补充相关知识,采用启发引导、演示操作、团对协作、小组讨论、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课用到以前讲过知识或上次讲到问题时间长,采用提问方式;讲到设备结构到校内实训室观察或采用多媒体,讲到故障分析采用分组讨论,讲到检修进行演示,作业一般布置开放分析内容,教师对学生个人及团队,针对其出勤、提问、讨论、作业、学习态度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考核及评价。并布置下现场工作任务。
第二阶段:学生团队带着工作任务及对企业实际岗位的质疑到校外实习基地,由兼职教师(师傅)讲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兼职教师(师傅)进行演示操作,使学生明确操作工艺流程,设备(系统)完好标准,设备(系统)检修质量标准等。学生分工协作,进行操作、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且通过拍照、抄录、向师傅求教等多种方式,学习企业文化,获取经验知识。兼职教师(师傅)根据学生团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团队之间进行互评。
第三阶段:学生团队将校内所学知识,与校外的实际工作岗位和所学实践技能、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和疏理,并将在现场的见闻和收集的资料归纳整理,实现校内外所学理论实践知识的整合。学生团队通过自制的PPT文稿汇报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教师对学生个人和学生团队的工作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团队之间互评,提出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考核,学生与教师同时参与评价,并且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工作态度、行为能力和努力程度,采用过程考核,包括团队互评、教师对学生评价和教师对团队评价;课程结束后,以答辩和实操等形式,对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结果考核。
五、教学效果
经过06、07、08三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欣喜的说:矿用电气设备课程教学极大调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课程内容、课堂灵活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使课堂内外都投入极大学习热情,现场教学使我们既学到理论又掌握技能,同时学到企业文化。实训基地企业领导与师傅感慨说: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高,理论知识扎实,虚心好问,实践技能学的又快又好,这样学生企业愿留。
通过对矿用电气设备课程近三年的改革与探索,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课程项目化、课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变是促使课程改革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电气实训体会范文3
[关键词]电机实训电机课程实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82-02
一、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新世纪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也必须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与提高。电气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担任的是:电子、电气产品生产现场的产品测试、设备操作和生产管理;电气控制设备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运行、调试与维护;工程项目的技术和维护服务、电子电气设备施工以及电子电气类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技术管理、操作、质检管理及维护检修等方面工作。电机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电机与控制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而实训课的开设,增强了学生的基本技能,还能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下一阶段专业课程打下扎实基础,且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一般实训课程为一周或两周,传统做法是老师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接一些简单的控制电路或到工厂参观一些有关电机与控制的设备,这样实际上是把实训变成补充课堂的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不利于人才培养。
二、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实训教学模式
科学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实训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前提和保证。应针对不同专业如电子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和数控、楼宇自动化、检测等专业所开课程的需要,去选择各专业较适合的课题,如有偏重于电机与控制技术应用等技能训练的,有偏重于电机设备检测和维护使用的,也有偏重于控制电路的故障检查与安全检查的等。教材可要强化和突出电机与控制技术的技能训练,不必强求验证性的实验,也不必受电机与控制基础理论体系的制约,而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要根据不同的课题,确定不同的要求。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同学,我们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基本操作技能方面:要求掌握检测绝缘材料和仪表使用、安全用电与操作以及常用电工工具使用,掌握常用电机、变压器的性能、规格、种类、使用及其拆装程序,还应娴熟地运用常用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配线和调试。操作工艺技能方面:应掌握直、交流电机控制的基本电路工艺和应用,还能控制电路的安全检查与故障检查,能熟练运用直、交流电机控制的基本电路电气元件以及选配。综合操作技能方面:要能大体上掌握常用电机控制等电器设备、以及电机线路装置的生产工艺、调试、安装和维修,并要独自调试和维修常用的电机控制设备。在电机实训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完成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具体电机实训教学中,可将一个班学生分成3-6个组,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手册和资料,挖掘他们内在潜力,让各组学生自行设计控制电路,也可以特意设置电机故障,老师把关,之后各小组互换进行故障检查和安装,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成绩高低不均,在分小组时应有意搭配开,以高带低,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训室全天开放,指导教师、班干部和实训组长各负其责,个别程度低的同学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课,白天的实训内容还可在晚自习中进一步巩固和消化。
三、实训考核体系
电机实训考核是以实践操作为主要考核目标,是检查学生在电机实训中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检测。它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理论考核:这一考核占30%,内容为:电机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学生应结合电机理论来分析解答。例如用实训中测量的一些数据来计算电机的一些参数,以控制电路故障排查去分析出故障点的具置,以给出的实训课题尽快地设计出合格的电气控制电路来,等等。
技能考核:这一考核占60%,技能考核可和理论考核同时进行。它的主要内容是:把实训的内容分成几个单元,学生用抽签的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任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不同任务,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着重从准确性、正确性、规范性和熟练程度等方面来即场评分,如此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心理素质、安全文明规程执行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实训报告及出勤情况:这个占10%,实训报告根据学生在实训中出现的具体实际问题去讨论、分析,最后得出体会和总结。出勤情况则由组长负责,做细致记录和汇总。
四、实训安全问题
实训安全问题是实训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应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在行动上应多加督促。只有不断地进行安全思想教育,才能尽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实训过程中对用电设备进行正确的操作,是安全的重要保证。在进行电工电子的实验实训时,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决不允许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通电试验。在教师也应戴好绝缘手套,两脚站在绝缘较好的材料上,尽量用一只手操作,避免两相触电。并且保证双人操作制度。当一个人操作时,一个人在电源开关侧,一旦发生问题,立即断开电源。在检修设备时,首先要断开电源,然后再检修。检修完毕后,确认设备无短路、断路等故障后,再给设备通电。通电时速度要快,防止产生电弧。对所使用的电气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外壳有电等故障要及时处理,同时要做好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但实训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可预见几个方面工作应做好紧急救治工作。应准备好必要的药品,如有损伤严重要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发生触电事故的紧急救治,一旦发生触电事故时,不要慌张,应冷静,绝对不能用手去拉触电者。首先要想办法切断电源,如果有导线搭接在触电者身上时,附近又没有电源开关时,要用干燥的木棒或其它绝缘物体将导线从触电者身上移开,然后对触电者进行救治工作。当发现触电者呼吸停止时,要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并向医院求救,争取最佳抢救时间。当发生电气火灾事故时,首先要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对暂时无法切断电源的,要用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等不导电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决不允许用水浇注灭火。同时要及时通知消防部门。
五、可行性和效果
实训中,应早熟悉电机的各种技术数据、并据此计算出实训中所需要的数据、画出绕组的展开图,掌握电机的结构、电机的拆卸方法、线圈的绕制、电机的嵌线等电机制作工艺,但实训的质量是衡量学生获得技能高低的关键。若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实训,不仅速度慢、故障点较多,而且若电机嵌线结束后再找故障点相当困难,如果故障点发生在嵌线问题上,还要拆掉重来,有不少学生就囚为这个问题,实训结束时任务还没有完成。这样,课堂上的难点问题在实训中也没有解决,实训收获不大。如何提高实训质量呢?在实训中,对难点、易发生故障的点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对学生着重强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实训实例分析
实训中采用的是6极、36槽、功率为1.5KW的小型异步电动机,采用单层、链式、短节矩绕组嵌线。嵌线时发生的故障,可以通过下而的嵌线方法、嵌线技巧加以避免。首先确定好每相绕组的组数,然后再进行绕线。根据一路反串规律,每相绕组的组数等于磁极个数。例如:我们学生实习的电动机2P=6,那么每相应有6个绕组。要求学生把绕好的三相绕组按“首首相连,尾尾相连”的方式摆放几次,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加深学生对短节距绕组的端部连线力一式的印象,从而减少嵌线过程中出错的机率。
实训中总结出一种快速嵌线方法。嵌线方法不仅关系到线圈嵌放的位置是否正确,而且关系到嵌线的速度。根据实训的经验,对传统的嵌线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简单、易懂、既能确保嵌线正确又能提高嵌线速度的嵌线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先嵌U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封槽,其上层边暂不嵌;空一槽,再嵌w相最后一个线圈的下层边、封槽,其上层边暂不嵌;空一槽,再嵌V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接着嵌V相第一个线圈的上层边;V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空一槽,嵌U相第二个线圈的下层边,接着嵌U相第二个线圈的上层边;U相第二个线圈的下层边空一槽,嵌w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接着嵌W相第一个线圈的上层边;W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空一槽,嵌V相第二个线圈的下层边,接着嵌V相第二个线圈的上层边,后而依次推。最后嵌U相第一个线圈的上层边,W相最后一个线圈的上层边。
嵌线过程中,由于铜线被多次利用,短路、断路故障较多,若嵌线完毕后再查找故障不仅耗费的时间较长,而且故障点也难以查到。因而我们采取在极相组的连线上套上绝缘管,同时,每槽嵌线完毕后,都要用兆欧表测试各种绝缘情况及短路情况。当绕组的绝缘被破坏后,若绕组中的导线与定子铁心、机座相碰就会造成接地故障、在同一线圈内可能会造成匝与匝之间的短路、在极相组间可能会造成极相组间短路和相间短路。对各短路故障根据相应的测试力一法采用兆欧表进行测试,若测得的电阻为零或很小,说明发生了接地故障或短路故障,应立刻查找并排除;若测得的绝缘电阻大于0.5兆欧,说明绝缘符合要求。
(二)实训效果
实训改革后,既能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校期间,需要通过国家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电机维修中级或高级考核,这样才能在就业应聘时,优先被用人单位录用。我校电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强的电子、电工、电气控制等基本操作技术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能很快地适应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并能顺利在用人工作岗位上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在我院对用人单位企业的调查中,用人单位企业反映毕业生的突出长处就是动手实践能力强,毕业生普遍反映在我院学习期间,动手实践能力是他们最大的收获,这是我院非常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结果。同时,我们还应积极营造工业现场环境,创造工业现场气氛,建全贴近实际的电机实训室,我们将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以适应用人单位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马香普等,电机维修实训,中国水利水电出版,2004.
[2]丁守成等,电机系统综合应用实验教学的研究,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10.
[3]朱运利,对高职院校实训实习基地功能的探讨,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5.
[4]彭显刚等,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方向教学改革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电气实训体会范文4
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从事自动化生产设备设备技术应用、维护、营销和技术服务等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应当具备适应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职业岗位需求的综合职业技能。
实训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院校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安排的机械或电气技术方面的专门实训比较多,而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要求毕业生具备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调试、维护及维修方面的综合实践技能,满足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职业岗位需求,因此应当加强学生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技术的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性培训,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应用、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需要机电综合实践技能的岗位的工作要求,这些岗位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沟通交流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这些人文素质的培养也应当贯穿在机电综合实训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及素养,必须探索有效的培养途径及模式,适应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必须要改革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强化机电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实训效果。
二、机电综合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我院从事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专业老师从2008年开始,曾多次带队学生参加全国性、陕西省级、校级的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对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竞赛用设备和比赛方法比较熟悉,也强烈体会到技能竞赛对参赛学生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方面良好的促进结果。因此我院尝试改革机电综合实训教学方法,采用自动化生产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的方式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机电综合职业技能。
本实训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用设备。
整个实训时间用2周,将实训任务分解为一个个项目,实训时学生5人为一组,由老师布置实训任务及讲授要完成实训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要领,通过实训指导书和实训任务书让每组同学明白实训项目任务及要求,随后老师监督整个实训过程,充分发挥同学的主观能动性。技术资料中有实训任务所要求的机械安装图纸、气路图、电气原理图,各个工作站的动作顺序、职业素养以及详细的评分标准。每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如5个小时),完成自动化生产线各个工作站的安装与调试,并要求完成整个系统的联调。实训项目的安排也是由易到难,开始阶段进行供料站的安装与调试,然后进行装配站,加工站及输送站的安装与调试,最后进行分拣站的安装与调试,每个工作站的安装与调试都包含机械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电气系统的安装与调试,PLC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通过以上项目的训练,培养和训练学生机电系统的安装及综合调试技能。实训同时考查和训练每组同学的职业素养,如:规范操作、安全操作、合理分工、团队合作、整理杂物、清理工位等。每组完成项目时,需向老师汇报,同时记下完成时间。当所有小组都完成项目时,由实训老师对每组实训结果现场公开演示、点评,根据综合表现评定成绩。通过这种不断进行公开点评的方式,让各组认识到不足,形成组间竞争,促使各组不断改进技能、提高实训结果。
实训结束后每个学生对实训过程都体会颇深,感觉收获很大,学生对亲自动手组装和调试设备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感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很快学到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适应岗位的信心增强了,这种实训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能力),达到了实训的目的。
三、机电综合实训达到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
要想使机电综合实训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要有符合行业现状、技术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和实训环境。为培养学生真正的职业技能,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实训设备一定要接近真实的在企业中投入使用的实际设备,如实训所采用的各个工作站,专门为训练学生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护方面的技能而设计,其结构组成、检测方式,传动方式、控制方式、执行方式完全和真设备一样,部件全部采用工业标准元件,安装和调试也符合工业规范,为满足实训要求,每个工作站配有编程电脑一部和安装工具一套。只有职业化的设备,才可以培养出职业化的人。
2、实训教学过程接近真实工作过程。实训时将学生分组,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项目,这样类似于企业当中将员工分成若干个班组,要求每个班组按照图纸和工作要求完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实训结果就是经过调试运行正常的真正设备。工作的压力要求本组同学进行分工,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便形成了紧张、进取、互助、团结的工作氛围,让同学们在实训中既锻炼了机电综合职业技能,也切身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电气实训体会范文5
关键词 电气控制 应用型本科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42
0 引言
“电气控制综合实训”课程,作为电气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教学计划在大学二年级开始教授,作为初学者,掌握电路的读图、电路的连接、电路的设计、结合实际情况改造电路等方面,对以后的学习、实践及具体的工程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是要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
本文首先介绍课程的关联引申,在此基础上介绍课程改革的内容,再结合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如何解决,最后进行小结。
1 电气控制综合实训关联课程引申
在学习“电气控制综合实训”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开始学习综合电子技术,电路等基础专业课程,这门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开展,为以后学生考取相关证书做好铺垫。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适当的考取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是很有必要的。
1.1 基础课程安排
“电工实习”课程作为学生在专业课程开始前的基础,具体安排如下:首先通过视频介绍电工学相关应用场合;其次讲解日常生活中电路的基本构成;第三介绍基本电路元件,通过各种电阻、电感、电容及电位器等元件的实物,引入元件的测量及基本电路检修方法;第四介绍烙铁的焊接工艺,通过实际焊接练习,对基本工艺要求进行考核;第五通过合适的电路连接,验证单刀双掷开关控制的两地及多地灯具控制电路;第六总结前五部分,让学生在完成以上内容后,总结个人实践后的体会。
1.2 专业课程安排
在完成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后,“电路”、“综合电子技术――模拟电子”、“综合电子技术――数字电子”等专业课程的顺利开展,“电机学”也同样作为专业课的入门级课程,在二年级上展开,这门课程为将来学习“电气控制”、“运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变频控制技术”及“现代调速系统与拖动”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是很好的铺垫,特别是在将来的就业与择业过程中,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电机,如何根据工业现场条件实施有针对性的控制,这些内容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实践应用能力。
1.3 后续课程引申
在学完以上专业课程后,“可编程控制器PLC”、“智能电器及其控制”、“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机拖动”、“现代运动控制系统”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随之展开,这些课程对前期的知识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就业岗位上如没有掌握相关知识,在结合实际问题解决问题过程当中,很容易出问题。
2 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与实践
本科应用型是本科层次教育,既有普通本科教育的共性,又有区分于普通本科自身的特点,它更加强调的是注重实践、应用和创新,简单说来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这门课程,对于其应用型本科教学过程,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有效地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操作、知识巩固、解决问题、实际应用等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完成课程教学内容。
2.1 教学学时问题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得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简,该课程分48学时(主要上课课时)与32学时(试行调整课时)两种教学进度。
在48学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后16学时是进行PLC相关内容教学,此部分与接下来学期的“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内容有重复,同时在有限的16学时中,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编程、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及顺序功能图编程等内容,显得非常紧凑,教学效果一般。
在32学时的教学过程当中,有针对性的讲解相关低压电器内容,实践基本电工工艺操作;对正反转及Y―降压启动控制电路,详细讲解电路图组成及原理后,进行实操练习,再结合8至10种常用的电气控制线路,由简单到复杂的对4到5种典型电路,进行元件检测、网孔板安装、线路连接、检测调试、通电测试、考核评分,这种少学时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效果良好。
2.2 教学方法的调整
在原先48教学学时环境下,除了进行课程内容讲解外,安排4次综合实训课程,占16课时,紧接著进行PLC方面的课程教学,在所学内容上没有交集,学生在理解上会一时接受不了,什么是可编程控制器,什么是语句表等等,前半段的学习情况才有所成效,又引申出一个不懂的新内容,在教学效果上不尽如人意。
在32学时的教学环境下,尽可能的少讲多做,16+16构成基本的学时,讲课实践对半分,但侧重点在于实践能力培养,前期讲解低压电器,接着讲解基本控制电路,随后讲解基本故障的检查及排除方法,最后通过几个实际安装电路,检验前期所学内容,进行实践考核,这样一来不会出现新的无交集内容,对之前所讲的内容也可以通过自查,得出相应结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老师也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指引学生通过看、听、摸、测、排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
2.3 教改后的基本情况
通过近两年的实际教学,学生普遍感觉这门课程不单单是进行理论教学,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对于电路图的识图与读图、实际控制电路的安装、安装完成后的实际测试等问题,都需要花时间进行巩固,利于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提高了个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懂低压电器原理的过程中,穿行控制电路的讲解,讲完后随即进行阶段实操,自己的电路自己测,最后通电测试,一次通过就有取得优秀的可能,再通过平时的考勤、作业及平时小测试的内容,给出综合评定成绩,学生对于这种做法非常认同。
对于教学的老师来说,除了在讲课过程中进行基础理论教学外,实操过程中对于各种问题的解答,也是十分考验教师教学艺术的。问题的出现各种各样,指导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时,会给出各种引导学生的问题,随着问题的提出与解答,答案渐渐明了。学生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也逐渐了解了问题如何一一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很考验指导教师。
2.4 结合课程教学,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学生综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加强学生实践课程的安排,对于动手能力的实践操作,学校还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应用型本科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还申报了建成了省级示范实验中心,作为实践教学平台的有力支撑。
电气信息综合实验中心整合了三江学院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它包含“SIEMENS自动化示范实验室”、“飞思卡尔MCU/DSP实验室”、“微电子实验室”、“网络实验室”、“通信技术综合实验室”和“电子技术实验室”六个重点实验室;其他实验室如: PLC自动化实验室、高频信号实验室、EDA实训室、计算机仿真实验室、电气实训基地、ASEA测试中心、西门子示范实验室、创新创业实验室等,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
学院通过与南京市劳动局的积极联系与合作,建立了南京市劳动局三江职业技能鉴定站,该鉴定站可以对电子、电气、机械专业的在校生进行中高级维修电工培训,近几年,还与南京市劳动局联合举办了省市级的技能竞赛,与南京地铁公司、中烟南京卷烟厂等单位合作开展了相关行业技能竞赛,目前具有维修电工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高级考评员12人,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3000多人次,指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达96%以上。
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教学计划会根据不同学期,适时安排基础实践环节、综合实践环节、与签署生产实习的相关企业,结合产、学、研组织参观实习、定岗实习等实践环节。
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实践能力的同时,学院适时安排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三菱自动化竞赛,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楼宇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恩智浦”竞赛等,技能竞赛的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有效方式。
学校在每年也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计划,创新训练项目的开展能使参与的学生,在电路设计、电子CAD、机械加工、PLC编程及应用、电气控制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提高,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在以团队完成具体的创新训练项目时,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各自分工完成任务,相互沟通修改完成项目的分歧,最终通过现场测试验收的方式,完成项目的结题工作。通过创新训练项目,加强了学生在具体解决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锻炼其创新思维的养成,为其以后走上相应对口工作岗位积累了必要的经验。
3 结束语
电气控制综合实训课,是电气信息类专业及机械电气自动化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实践课程,其所W内容应用广泛,实践性及应用性强,如何教好对应专业的学生,是我们每位实践教师要面临解决的问题。
我校的电气控制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就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特色,适时的调整教学计划及课时,结合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采用合适的实践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叶莹.浅谈电工实训教学的改革.才智,2013.2.
电气实训体会范文6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0-0135-03
Simulation and Practical Integration Teaching in Electrician Course//ZHANG Qitao
Abstract Integration teaching of simul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elec-
trician course, is a kind of way of teaching that abstract, difficult, bor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learning object constructed as visua-lization, visualization, practice, it is not only accurately and vividly
describe electrical equipment, electric work principle, operation en-
vironment, electrical electrician process and practice of achieve-ment, but also can make students feel the learning interest, inspire participation practice power and skill enhancement to achieve a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electrician course,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e skills.
Key words electrician course; simulation; 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1 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概述
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是指专业教师在电工基础、电工技能与训练、电气控制与运行等电工课程的教学中,以贴近电气技术岗位的教学内容为主,利用自己设计和开发的教学课件、教学软件或教材配套的教学软件等多媒体电工教学信息资源[1],通过计算机和投影仪真实、直观、形象地再现电工原理、电工操作程序和工作场景,让学生上机进行电工原理、电工操作过程的模拟仿真操作,然后进行电工技能训练的实际操作;或者将多媒体引进实训室,一边进行模拟仿真操作,一边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不仅学到电工课程的理论知识,又学到电工实训操作的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电工实际工作能力,实现电气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2 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电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实训操作则具体实在,而且只有在掌握电工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不至于盲目而机械地操作,真正地掌握实际的电工操作技能。如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是比较抽象难懂的,但只有理解和掌握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才能正确而有效地进行电动机控制电路配电板的安装、调试、检测、通电运行与故障排除。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师借助于粉笔与黑板对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讲解和描述,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实践也仅是简单地模仿和机械地操作,不能真正领悟和掌握专业技能。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和情绪,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不利于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结合。所以,如何把抽象难懂的电工原理变得形象直观、生动易学,又如何把电工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在的操作有机地进行过渡和衔接,提高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是电工课程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电工课程的模拟仿真,不仅可以把许多抽象枯燥和难以理解的电工理论和原理变得形象直观、简单易学、生动有趣,而且具有丰富的交互界面和人机交互的特性,学生可以在人机互动的过程中模拟在真实场景下的电工操作,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视觉和感受。教师在电工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将电气工作原理、电工作业环境和实践操作过程进行全面、生动、形象的模拟与仿真,然后使用电工器材的实物,进一步进行电气工程安装的技能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电工实际工作的能力。
如针对现阶段中职学生喜欢电脑和游戏,形象思维能力优于逻辑思维能力,模仿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教师在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2-4]“两地控制一盏灯电路”的教学中,通过动画的形式,呈现电路工作的原理、电器元件的实物和楼上、楼下两个地方控制一盏灯的工作场景,卡通人物在不同的方位进行开关灯操作的同时,电路原理图中电灯的图形符号与仿真工作环境下的电灯也就显示对应的或亮或灭的工作状态。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两地控制一盏灯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以游戏的方式,按照原理图中给出的先后顺序,在实物图中模拟在真实场景下进行连接导线的练习:1)断开总开关,切断电源,防止带电操作;2)按原理图完成全部接线;3)通电运行。
学生在通过虚拟的学习获得实际的知识和初步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采用双控开关、电灯和导线等实物,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际而真实的技能操作的训练,就能够进一步掌握“两地控制一盏灯电路”安装操作的技能。
由此可见,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是融电工知识、动画和音响效果、操作实践为一体,符合学生兴趣和爱好的教学方法。它降低了学生学习电工理论知识的难度,把电工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在的操作有机地进行过渡和衔接,避免了电工操作的盲目性,提升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电工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电工操作技能、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的效果,从而促使学生全身心融入教学活动之中,以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成长。
3 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应用分析
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是最基本和典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学生在学习了低压电器的构造和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为正反转电路、Y-降压启动电路等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学习打下基础。下面以电工技能与实训[2-3]
及配套的电工技能与实训仿真系统[4]“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教学内容为例,进一步介绍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方法及应用。
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模拟仿真
1)器材识别。进入“器材”界面,清晰地呈现交流接触器、空气断路器、热继电器、按钮和熔断器的外形结构,让学生对电器有直观的、整体的认识。将鼠标放到各器件的触点上,师生观察和讨论器件各触点的名称及电路符号。
2)工作原理。进入“电路”界面,呈现电路实物图和电气原理图,将鼠标放到原理图中器件符号上,电路实物图中突出显示对应的器件,与学生一起查看和讨论器件的名称和作用。学生通过电气原理图与电路实物图的对比,为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做好了铺垫。然后进入“原理”界面,通过动画演示,教师讲解或师生讨论分析“有过载保护的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3)电路安装。
①元件的布局:进入“布局”界面,从系统元件库中取出器件,合理布局;布置器件时应考虑器件的位置要与主电路有一定的对应,相同电器尽量摆放在一起,达到布局合理、间距合适、接线方便的效果。
②电路的连线:进入“连线”界面,让学生以交互性模拟仿真的方式,按照原理图中给出的先后顺序(连接线闪烁的先后顺序),在器件布局完毕的实物图中连接导线。
4)试车运行。进入“运行”界面,学生模拟仿真操作:合上电源开关,按动启动按钮SB2,电动机旋转;按动停止按钮SB1,电动机停止旋转。
5)故障排除。进入“排故”界面,根据仿真电路出现的故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查找和排除故障。
学生通过上述过程的模拟仿真练习,基本上掌握了的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安装操作的步骤,为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配电板的安装实训奠定基础。
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配电板的安装实训
1)绘制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图:学生用铅笔、三角板、图板等绘图工具,或者用计算机AutoCAD软件,绘制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图,为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安装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2)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配电板的安装:①电器元件的检测;②电器元件的定位及配线;③通电运行;④电气线路故障处理;⑤清理现场。教师巡视和指导学生安装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配电板,检查、指导学生通电调试,设置电气故障,让学生分析和排除故障。学生在配电板实物的安装实践中提高了职业技术的能力。
作品展示与交流 学生在完成了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配电板的安装操作之后,进一步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实训操作的经验和体会;然后,教师点评学生作品,赞赏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训操作的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教学步骤往往容易被忽略,使得教学过程不完整而感到缺憾。其实,它不仅是激活课堂欢乐气氛,促进师生交流与沟通的主要环节,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精华和部分。学生通过作品展示与交流,不仅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激发和保持参与操作实践的动力,还可以共同分享彼此之间的劳动成果,体验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增强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展现自我,提升职业素养。因此,作品展示与交流是进一步地深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和配电板安装的操作技能,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和配电板安装的操作训练,以及作品展示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职业技能训练的热情,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也促进教师直观地测评学生成长指标,关注学生技能的实现以及项目教学的具体化。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体验和感受课堂氛围和谐的愉悦,关注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促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将模拟仿真引入电工课程的理论教学,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但它并不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唯一的手段和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文化层次、年龄大小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而综合地考虑,灵活地加以应用或取舍。再者,在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实践活动中,计算机模拟仿真是通过虚拟设备和电路的形状、工作原理、操作程序,使学生在视觉和感觉上有身临其境的体会和感受,实现人与机的交流,便于学生对电工的理论知识和电路原理以及操作程序的理解和掌握。
然而,虚拟的情境和操作必然要回归真实的电工设备和器材的操作,才能掌握实实在在的电工操作技能。因此,在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既要重视计算机模拟仿真的应用,更要重视真实的电工设备和电工器材的实践操作。
4 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的价值体现
利于学生胜任企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 电气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反衬出教材内容和教学设备呈现出相对滞后和更新缓慢的状况。模拟仿真能够使用真实先进设备模型,作为学习者的操控平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实际操作,给学习者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使得模拟仿真教学可以及时跟进产业技术的变革和高新设备的学习,从而适应和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职教新理念,以利于学生胜任企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
形象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电工课程是理论和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如果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教学同时进行,效果是最理想的。因此,在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模拟仿真的演示和操作,将比较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易学,再通过亲身实践操作,就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增强学习兴趣。从直观到抽象再回归实践的认识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避免实践操作的盲目性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完理论知识后才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果教学班级的人数过多,教师的指导就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所以,很多学生在操作实训的最初阶段就感到难以下手,无所适从,甚至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如果学生通过模拟仿真的演示和操作,就容易掌握实践操作的方法和步骤,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就容易上手,按正确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训操作。因此,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避免了学生实践操作的盲目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节约教学成本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必须购置一定数量的电气实训器材供学生实习用。但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对规范性操作行为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因此,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损坏一定的实习器材,增大学校的教学成本。计算机仿真,模拟真实环境下的电工作业,没有损坏电工器材的后顾之忧。通过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学生就容易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损坏器材的可能性大大减小,而且也可以缓解因实习器材不足影响教学的压力。
强化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 电工课程的模拟仿真,逼真地再现了电工技能训练的项目,对学生身临其境和亲身参与从而获得技能提升和技能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过,模拟仿真虽然具有直观性的教学效果,毕竟它是虚拟的教学场景,与实际的真实场景还有一定的距离。要使学生掌握真实的实际操作技能,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教学,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模拟仿真教学是实践操作的桥梁,通过实践操作强化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对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专业理论知识运用的能力、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营造寓教于乐环境的能力和调控课堂秩序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尽可能成为“双师型”专业教师。因此,通过电工课程模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的研究与应用,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