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1

第一,实行财政专户统一归口国库部门管理。将“管事”与“管钱”分离,相互独立,相互制衡。

第二,财政专户开设要求严格,且清理整顿力度大。财政部2013年4月出台了《财政专户管理办法》,对财政专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提出了要求,规定地方财政部门开立财政专户应先报财政部核准,发生变更事宜须报财政部备案;

第三,上级通过多个渠道下达专项资金。有的通过财政预算结算指标下达,有的直接拨入财政专户,有的直拨项目实施单位。

一、执行现行管理办法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专户统一归口国库部门管理的缺陷

一是资金存在安全隐患。财政专户统一由国库部门管理后,财政专户资金拨付、票据打印与传送、会计记账与银行对账、预留印鉴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全由国库部门办理,虽然财政专户管理办法也要求资金拨付、复核、稽核、档案管理和主管领导审核把关的分工责任制,国库部门也制订了相应的资金审核拨付流程和内控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环境因素、国库人员的熟悉程度影响,再严密的内控制度也有缺陷,岗位职能分工存在交叉,资金安全存在一定隐患。二是不利于上级部门的检查和审计。上级部门业务处室下达基层资金有的票据只写文号和金额,国库部门无法分清资金来源,影响资金账务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导致上级部门检查和审计时,业务处室在说“事的进展”,国库部门在说“钱的去向”,至于资金和项目挂钩,谁也无法分清,从而影响上级部门资金的争取和对财政干部工作的肯定。

(二)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设立财政专户的初衷,同时削弱了基层管理财政专户的自主权

财政专户清理归并后,专户储存,分账核算的性质大大削弱,同时也加大了基层的工作量。如我县财政专户由2010年的42个清理归并到15个,一个专户核算4-9个专项资金,这些资金涉及项目由3个财政职能部门管理,记账麻烦,银行也不能形成独立的电子对账单,国库部门只好手工对账单,上级部门审计或检查时不认可手工对账单,还认为没有设立专户专帐核算,甚至要求通报地方政府,从而给地方财政专户管理造成压力。另一方面基层财政专户的开设由财政部直接审批,财政专户的变更和撤销都要逐级报财政部备案,与目前国务院和省政府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下放行政审批权相违背,甚至连省级政府及财政部门出台文件开设的基本建设资金、政府采购资金等专户都要撤销,造成地方政府管理上的被动,影响地方政府干事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三)上级下达专项资金渠道多,基层对账难度加大

尤其时值年终,国库部门要和金库对账,要和基层预算单位对账,更要和上级部门核对资金往来账和下达专项资金帐,尤其对走财政预算结算的专款,有的走指标,有的直接到财政转移支付特设专户,直接下达的资金,上级要求对这部分直接下达的资金要总预算会计列作支出。专户下达的复杂性,加大了基层工作量,更不利于基层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同时,专项资金下达直接到基层或到项目,不便于地方整合项目和资金,统筹地方经济发展。

二、实现财政专户纳入国库管理的策略

在财政国库管理中,将财政专户纳入国库中,不仅可以实现对所有财政资金的集中管理,还可以有效履行央行履行经理国库职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结合财政体制改革发展,赋予我国人民银行国库一定的监督权和检查处罚权,强化国库职能作用,增强国库资金安全管理水平,防范金融风险。

(一)加强财政专户的账户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应该严格审判财政专户账户程序,严格审查和清理有户无资金账户,并加强督促财政部门办销户手续,同时,加强对财政预算专户开户的审批程序,国库部门与会计部门加强财政专户核算,监管开户资料。

(二)改革国库财政制度

在国库财政管理中,转变单一账户体系,转向完全单一账户发展,按照国际通行完全单一账户要求,取消商业银行预算外资金账户,将其资金纳入中央银行统一管理,可以集中管理财政收支与余额。

(三)强化国库银行的监督职能

明确在我国内的国库银行监督管理职能,加强监管预算单位以及用款单位,并强化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同样还需要强化外部审计监督,定期纠正不正确管理行为,防范资金风险,定期或不定期审查预算单位执行情况与财务收支情况,防范资金风险。

(四)实施国库现金管理

应用国库现金管理方法,不仅可以满足我国对财政专户资金保值、增值的需求,还可以采用现金管理的方式,在满足国库现金支出的前提下,对国库内部的闲置现金进行投资,协调国库现金安全性与盈利性,满足财政资金保值需求,可以有效防止财政部门暗箱操作。

(五)保障财政专户的资金安全

在我国当前的财政部门、国库部门以及银行部门中,应明确其各自之间的责任权利,有效发挥其监管作用,并且可以严格审核财政专户资金的拨付情况,以做到 “专户专用”;并需要加强会计核算,完善国库对账制度,确保国库银行账账相符;还要加强国库银行中部门间的沟通联系,建立定期检查机制,防范财政专户资金的风险,规避财政专户资金安全风险。

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2

关键词:财政管理;内部控制;述评;建议

一、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研究述评

众所周知,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发展的比较缓慢,相关的研究成果比较少,笔者经过整理与归纳,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检索中得知,自1999年---2015年有关财政内部控制的研究低于100篇,且核心期刊文章更是少之又少。其一在研究内容上,大多数研究主要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政府内部控制、财政内部控制的内涵、基本要素等,其中研究最多的便是财政业务领域,如国库集中支付动态、会计控制、政府采购控制等。换而言之,从上个世纪末端,有诸多学者便对其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从政府控制内部框架、政府内部控制与审计等角度展开论述,提出有效路径。其二是从研究时间上分析。在2010年之前,有关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文献非常少,在2010年之后,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一发展变化与国内业界对内部控制研究与方向是一致的。从现阶段大多数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并没有制定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学术专著,仅仅有部分内容涉及到政府内部控制著作。在国外学者研究财政管理内部控制时主要建立在可研究范围之内,并且国外政府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深度。以美国为例,其政府内部控制与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比较先进,甚至还积极借鉴其它国家的理论成果,世界各国最高国家审计机关共同组成的国家最高审计组织同样推动了政府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其中在1992年所提出的公共部门内部控制准则指引,在两次改版之后,融入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本概念,并且还根据各个国家的实际经验,归纳与总结了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主要内容。

二、结论与建议

诚如上文所言,在近几年有关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创新发展,且为日后财政管理奠定了基础。然而从我国实际发展情况分析,还需要不断提高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研究水平,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一,在前几年有众多学者对财政管理的内部控制含义进行了分析,且提出了比较新颖的财政控制理念,然而从现实角度分析,有诸多内容在进行论述的时候与我国财政管理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其中有非常多的内容是对国外内容的照搬,没有从我国实际发展情况分析,如此则导致诸多论述与国内财政内部控制的衔接不够,甚至会缺乏应用性。其二,根据对众多学术论著的解读得知,大多数内容涉及了财政预算资金控制,然而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方法,简而言之便是预算单位因受到外界环境与内在因素的影响,导致财政资金不规范。鉴于这种发展局面,则需要积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在构建财政管理内部控制框架的同时吸收相应的思想。其三,从2010年之后,大多数学者对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控制两者之间的关系加以概述,其内容具有创新性,然而其研究成果并不成熟,仍旧存在传统的思想与缺陷。还有一点是因为缺乏对我国财政的分析,在借鉴国外内部控制理念的时候有所不足,导致监督理念与形式呈现出落后性,长此久往会导致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控制在原先的制度框架中不断打转。笔者认为,在财政管理内部框架之中财政内部监督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需要将财政监督作为内部审计机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控制的相互融合,也能够实现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创新发展。且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与我国财政领域所提出的“大监督”一致,同样也会成为我国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创新举措。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分税改革实施以后,我国各级财政部门推出了各类财政改革,提高了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公共财政体系,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有关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研究评述众多,但是其研究内容上存在缺陷,文中针对其研究评述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对策,旨在实现我国财政管理的有效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计金标,方玉红,杨豪.中国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研究述评与建议[J].北京社会科学,2013,06:89-94

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3

[关键词]预算;日常监管;部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058-01

影响部门预算日常监管的因素属于前进中的问题,需要在改革和发展中根据环境逐步创造条件解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文章不再论述。现本着“监督寓于管理,机制建设先行,渐入良性循环”的原则,提出健全完善部门预算日常监管机制的构想如下,供参考。

一、紧抓一条主线

即抓住公共财政管理。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各项财政改革都应在公共财政思想指导下进行,并为这个总目标服务。政府预算是公共财政赖以形成和存在的基本制度,而政府预算监督也是公共财政监督的核心和基本内容。通过建立健全部门预算日常监管机制,逐步形成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寓监督于预算管理全过程的预算运行机制,提高财政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是加强公共财政管理,促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迫切要求。通过我省财政监督部门的工作实践看,立足财政中心工作是财政监督部门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源,财政监督工作偏离了财政管理和改革的中心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适应公共财政体制建立的需要,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职能作用,不断创新服务,为部门预算工作服好务,为改革保驾护航,为管理把关尽责,是监督部门的第一要务。

二、树立两种理念

即“大财政”、“大监督”理念。健全完善财政监督机制,是财政监督工作明确的目标任务,健全完善部门预算日常监管机制更是重中之重,而树立理念是机制建设的核心之一。我们认为,部门预算日常监管机制,要在“大财政”、“大监督”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框架构造和制度设计。所谓“大财政”,我们认为,凡是与财政概念有直接关系的分配和再分配行为都应该属于“大财政”范畴,“大财政”发挥作用的范围,就是“大监督”行使职能的领域,财政工作视角延伸到哪里,财政监督就应跟进到哪里。这里所说的“大监督”,也是内外并举的监督,是“预算-执行-决算-监督”链条上的监督。要通过财政监督部门的监管机制建设,把部门预算改革的目标、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好,围绕事前把关、事中控制、事后检查全过程参与,为财政政策的制定调整、为强化细化财政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树立这两大理念,理清了二者的关系,摒弃管理、监督“两张皮”的错误认识,我们的部门预算日常监管机制建设就有了共同的维系和牢固的根基。

三、建立三项机制

即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部门的协调运行机制;监督部门在部门预算运行中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参与机制;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部门的日常沟通协调及信息反馈机制。把监督作为财政管理的必要环节和组成部分,纳入制度设计和安排,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者紧密衔接、相互制衡的运行体系,实现监督与管理的密切融合。

(一)建立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部门的协调运行机制

具体构想是整合预算编制部门、预算执行部门和预算监督部门,形成既相互分工、相互配合又相对独立、相互制衡的监管互动的部门预算监管机制,明确职能分工,并制度化。其中,预算编制部门负责财政总预算和部门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部门负责预算资金拨付和管理;监督部门负责对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的再监督。三方可根据工作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碰头会,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另外,建议在厅内相关业务处室指定监督联络员,将有关政策文件等信息及时传递到监督部门,特别在涉及相关执法检查工作时,考虑统一编组共同参与,在管理和监督的政策层面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监管融合、互相促进。

(二)建立监督部门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参与机制

1 建立监督部门事前参与机制。对预算编制部门来说,监督部门要对预算编制的依据、范围、标准和程序进行审核,发现不当之处,提出限期整改建议;对预算执行部门来说,监督部门要对其资金拨付进行审核,包括资金拨付审批程序和批复过程是否规范,资金拨付是否到位和及时等。

2 建立监督部门事中监控机制。重点对预算编制部门追加预算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检查,实现对预算执行部门的财政资金收、付、结、存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及时查处和纠正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和滞留资金等问题。

3 建立监督部门事后专项检查和绩效监督机制。特别要在制度上充分授权监督部门对部门决算的审核权限,进一步纠正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同时,积极探索绩效监督机制建设,可选择一个部门或一个行业或一个项目进行试点,就工作组织、制度设计、指标设置、评价标准等进行探索。

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4

一、当前财政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首先,基于公共财政的整体性,财政审计应关注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等多个环节,注重将政府性资金全部纳入审计工作,但受财政管理体制及审计资源的制约,使得当前的审计工作呈现出覆盖范围较低、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难以有效深入到财政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不能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其次,从财政决算及审计工作报告的内容来看,二者存在年度上的差异,使得跨年度的审计工作报告不能有效反映当下的经济变化,不能为政府的宏观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参考;第三,财政审计涉及到的专业、部门众多,如社保、财政、税收等等,存在一单位被多次审计的问题,这不但降低了审计的效率,也不利于审计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利于审计工作高质量开展。

二、基于公共财政改革的财政审计发展思路

1.整合财政审计计划

在当前的财政审计工作中,应结合财政管理现状及政府中心工作,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的财政审计目标及计划,这对于财政审计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具体操作中,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应当积极参考国家重大经济决策、政府工作重点及财政工作重心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整体,有效联系起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等各个环节,通过这种方式,有效避免财政审计各项目之间的各自为战现象,做到工作开展的严密性和有效性。

2.整合财政审计力量和审计方式

公共财政改革的大背景下,具体财政审计工作的开展,应当从项目的特点出发,结合其实际发展情况,配备各专业部门的审计人员,有效发挥其在各个项目领域的特长,逐渐形成“打破界限、协同作战”的模式,促进审计工作开展的高效性。此外,应当对审计、审计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的选择,必要的情况下,可在财政审计工作中结合运用多种审计手段,进而集中反映一些普遍的、宏观的问题,经过有效地探讨求证,提出针对性的的审计建议,以此来推动和促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相关经济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3.整合财政审计成果

现阶段的财政审计工作中,为了达到对审计成果的有效整合,应当从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绩效水平等多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审计资料共享,有效避免工作人员的重复劳动,促进财政审计工作高质量和高效率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成熟的审计成果共享平台,通过这一方式,来综合反映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被审计部门及项目的具体发展情况,提出对策建议。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前提下,应当进一步对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进行研究改进,进而力求将审计评价、发现的问题及原因等分析清楚,然后经过专业的研讨给出整改和处理的措施,注重将此一系列过程融为一体,发挥财政审计工作的功能及优势,促进我国财政及经济的良性发展。

4.加快财政审计信息数据库及管理平台的建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多的高科技技术及设备已经实现了在各个领域的运用,在公共财政改革的大趋势下,应当积极推进以在线审计、实时审计为主的网络审计系统,借助计算机审计方式及大项目管理模式,实现对相关项目的总体分析、分散核实等,充分利用现代审计手段,积极借助大型数据库管理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善后续的数据统计及分析,以此来提升审计质量,促进公共财政体系的发展。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是新时期财政工作的重点,为了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应当不断拓展和深化财政审计工作,力求实现财政审计的创新,实现对整个工作过程的科学管理,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存在的问题等及时进行披露,推动财政改革,维护财政安全,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努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财政环境。

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5

关键词: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现状;对策

一、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的现状分析

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有着密切相关,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扩大这些城市对外开展经济活动的权限,对来投资办厂的外商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以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在经历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快速发展后,经济开发区已经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开发区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外资能力,在引进资金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为了更好的为经济开发区保驾护航,政府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巨大的指导作用,特别是一系列的税收优惠等措施的落实到位,这些举措为经济开发区的可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财力支持和制度保障。毫无疑问,经济开发区财政部门有效的财政管理工作为经济开发区的建设铺垫了可靠的财务基础和管理制度,为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良好发展的环境做出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努力。我们在充分肯定政府财政管理工作成效卓著的同时,也要看到在财政管理过程存在的不足,也是值得我们特别去关注的问题。

第一,存在财政收支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存在着管理工作存在漏洞的问题。在财政管理的实践当中,财政收入是财政管理中一个“漏洞”所在。一般而言,财政收入主要是通过税收的形式完成的,税收是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来源。在税收的过程中,财政管理中的征管漏洞就显现出来了,核算的范围小而且核算的程度不规范,以至于收入来源呈现出稳定的特点,具体来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部分单位存在刻意欠款或者故意偷逃税的行为。在审计的过程中,通过对一些单位现有资料的的审计情况来看,发现部分单位通过所谓“工作”的形式可以拖欠税款,对于有些应该缴纳的税款而并没有缴缴,存在长期大量欠缴的现实情况,更有甚者,有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通过操纵经营情况,瞒报实际的营业收入,通过这种方式逃税漏税;第二个方面,部分企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虚假亏损”情况,必须承认的是,这些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确实存在着亏损的结果,但是,也必须看到有的企业为了不承担企业的责任故意申报虚假的生产信息,以达到减轻企业责任的目的。众所周知,企业在投产后是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以正式盈利的,在这之前的过程中亏损是一种正常存在的现象,但是一些企业通过做假账的形式将利润转移给其他投资者,导致企业账面长期处于亏损才的状态,这些虚假的亏损状态使得经济开发区的财政税收收入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损失状况;第三个方面,目前,财政支出方面也存在这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情况,经济开发区财政的收入不仅要为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还有包揽其他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引起支出结构不合理、超范围超标准的支出等现象。政府的这种“大包大揽”式的管理方式,导致大量财政资金投入和产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资金的浪费现象令人担忧;除此之外,行政管理支出费用较高、各部门机构的扩大和工作人员的扩充等都给财政增加了负担。

第二,财政管理工作中预决算程序不合理,业务人员职责不明确。作为一级重要的财政管理部门,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中存在预算和决算程序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在预算过程中,《预算法》是主要的指导法律,是经过同级人代会的审查批准,但在实际的预决算过程中并没有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相关的工作。另外,财政部门在机构、人员的设置上存在着职责不明,业务不熟练的现象,甚至存在这一名业务人员同时兼任多项职责的现状。岗位人员职责不清,岗位设置与职务分离,使得财政职能弱化,对国有资产难以有效的实施监督管理。比如,有些,土地出让金等形式的基金预算收入,并未未纳入预算管理,导致了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出现不足的现象。

二、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首先,政府缺乏“公共财政”意识。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政府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又管了一些不该管的事情,导致了税收等财政收入支出结构失衡。在收支失衡的条件下,政府只能通过压缩的支出达到平衡状态。从主观层面来言,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工作中,政府职能过大,承担了一些需要市场来调节的公共职能。从客观层次而言,目前现存的税制制度对域间实际情况的差异考虑较少,对不同区域采用统一的比例标准本身就是不合理的。目前,经济开发区自主招商、市场化运转较高,而经济开发区的仍然有较大的管理权限,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只要做好自己的份内的事情就会,为市场发展制定指导性的建议,比如,开发区财政可以在区域内规划配套基础设施等事务管理中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持。其次,开发区管理体制存在着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在目前的体制之下,开发区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属于市级财政的一部分,但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扮演着实在的实体政府的职能。所以,开发区管委会的职能配置并不适合自身管理职能的需要,导致经济开发区的事权、财权偏大,而机构人员配置则显得相对简单,这一不对称的管理机制给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工作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内部机制的不完善必然会出现监督缺失情况的出现,就像是一名工作人员同时兼任多个不同岗位的情况。

三、提升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

如前所述,针对目前经济开l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制定相对应的有效对策。

首先,要协调好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公共财政”的概念。作为政府而言,加强公共公益投入是政府应有的责任,这对于营造开发区良好投资环境意义重大。与此同时,政府要转变自身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提供开发区财政管理工作的社会效益。此外,立足于开发区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赋予开发区财政管理以实体政府的权限,健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不能简单的适用派出机构的管理模式。

其次,完善收支平衡结构,加强财政预决算的监督审核。开发区财政局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重点企业要重点关注的同时,要加大监督力度,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在培育区内支柱产业的过程中,要以发展有前途的高科技项目企业为主,淘汰落后产能和信誉差的企业,进一步完善政府的收支平衡结构。此外,开发区财政局要加强财政预决算的监督审核,严厉打击逃税、偷税等行为,保证税收收入的来源。为了更加有效的实现对财政机制的监督,要积极推行现有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的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真正要杜绝一些不上“账目”支出,减少监督的难度,堵住监管的漏洞。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高度重视审计这一环节在财政管理工作的监督中的地位,防范财务可能带来的风险。再实际的财务工作中,切实发挥审计的监督功能,加强落实财政预算执行的力度。财政工作无小事,事关百姓关注的切身利益,每一个财政问题都是百姓关注普遍热点问题,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正听取群众的呼声。对于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违法违纪和经济类的问题,要加强与相关部分的沟通联系,及时将审计结果和有关资料提交给有关负责部门,特别是要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第三,建立常态化的人员培训机制,挑选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所以,既要加强现有业务员的专业培训,又要通过不同的渠道招聘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人才来弥补目前的人才缺乏的现状。

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6

关键词:财政监督;工作现状;困难与不足;工作打算及建议

为保障经济良性运转,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必须强化财政监督,完善财政管理。现结合近年来沂水县财政监督工作现状,就如何做好新时期财政监督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与探讨。

一、财政监督工作现状

(一)完善规范了制度建设一是在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的基础上,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先后制定了《沂水县财政局驻乡镇财政监督办事处检查工作规定》、《沂水县财政局驻乡镇财政监督办事处日常管理制度》等8项规章制度,对促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为调动各办事处争先创优积极性,制定了《沂水县财政局驻乡镇监督办事处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同时为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定了《沂水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

(二)由被动检查转变为主动监督为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沂水县积极探索具有财政管理特色的财政监督思路,改变以往等待市局下达计划,沿用老办法,按部就班开展工作的局面。对关注涉及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前部署、事前掌控,对存在的违规现象及时纠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不等不拖。例如,我们连续两年主动联合基层财政管理局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落实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的专项检查。针对所查出问题,及时下达了整改建议书,并提出了三项措施:合理分配资金,优化拨付程序;严格考核,规范管理;强化责任、加强监管。真正做到了把会计监督与预算监督、绩效评价等项目结合起来,确保了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实现了“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变。

(三)找盲区、重创新、求突破沂水县监督检查工作打破以往的检查对象主要局限在预算拨款单位的常规,较以往有所创新。例如沂水县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确定检查对象时,对检查单位、重点检查内容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分析,考虑到乡镇中心校幼儿园会计基础薄弱,财经法规知识缺乏,对相关政策理解把握不透,财务监管力度不够等情况,将乡镇中心校作为会计信息质量检点,并延伸到乡镇幼儿园,联合县教体局对整改情况进行回访督查,对整改不到位或以各种理由推迟和不执行整改决定的单位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批评,并视整改情况,保留进一步处罚的权利,对问题突出整改不力的列入下年度重点检查对象,直至问题得到全面整改。

(四)内外兼修、提升素质一是强化内部培训。制定了内部学习培训计划,将每周五上午定为集中学习与讨论日,日常检查中积累的经验以及碰到的疑难个案,作为讨论会上集中学习与解决的重点。二是在注重自身业务学习的同时,我们把每一次抽调任务都作为锻炼提升机会,全力配合。近年来多次抽调人员到财政部驻山东财政监督专员办、省财政厅驻临沂办事处、市局参加专项检查工作;沂水县成立纪检巡察组后,监督办专门抽调业务骨干长期配合检查。

二、目前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沂水县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财政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当前监督检查过程中的困难与阻力,逐渐显现出来。主要有:

(一)财政监督范围及职能“触角”有待进一步拓宽与延伸目前,财政监督检查偏重于预算内组织收入的监督,对预算外资金收入缺乏强有力的监管与制约;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结果检查多,对事前、事中全方位监控跟踪问效少。同时,我们检查出的问题一般是反映在账簿上的现象或结果,对结果的总结有时也只是简单就统计出来的数字分析,对数字背后的问题缺乏深层次的分析与深究,致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违纪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无法全面掌握,难免导致错失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归位的有利时机。

(二)资源共享监督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一是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脱节。目前,财政内部各职能部门与监督机构沟通和交流不规范、不通畅,以致于财政监督机构不能准确掌握各项资金的拨付情况及有关文件精神,经常使监督检查工作处于被动地位。二是财政监督信息反馈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不畅。比如,财政与审计、税务等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与职能协作,财政检查结果无法及时做到资源共享,频频出现重复检查、重复处罚的情况,无法正确引导被查单位的进一步整改,对职能部门处理处罚决定的执行造成了困扰。

(三)财政监督经验交流和业务培训需进一步加强沂水县监督办监督员基层财经工作经验丰富,对专业业务的钻研与学习从未间断,在屡次被上级部门抽调检查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离新形势下对监督专业人员更高层次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完全融入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实现新旧角色的转变本身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进行磨练。另一方面自身的监督检查经验不足,面对面的接受正规系统的业务指导机会少,对相关财政监督规章制度的掌握不够全面,具体运用上不能做到精确的“拿捏到位、收松自如”。

三、工作打算及建议

为进一步确保沂水县财政资金安全和财政经济活动健康运行,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几条不成熟的建议,力求在改革中寻找定位,在创新中谋求发展。

(一)进一步确定监督内容、核定监督重点,全力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作用一是调动业务科室内部联动,提出需要重点督查的项目,然后由监督检查办统一汇总,制定全年监督检查计划,使监督检查工作有的放矢。二是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有关资金进行重点监督,将控制“三公经费”等作为检点。通过对“三公”经费的重点监督检查,最大限度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实现“三公经费”下降目标。三是向重大建设项目延伸财政监督触角。目前国家重大建设中决策失误、成效不明显、未专款专用或出现损失浪费、资金挪用等违纪违规现象仍然存在,并成为项目资金安全高效运转的“瓶颈”,财政部门有义务对其从立项到实施、验收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无缝隙跟踪监督,坚决杜绝项目资金腐败问题。我们要做到事前审核,严把项目立项审核关;事中控制,严把资金拨付审批程序关;事后评价,严把项目验收关;跟踪问责,严把项目绩效考核关。真正从源头掐断资金腐败的链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浪费。

(二)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开展监督工作依法监督是提高监督质量和效能的重要保障。切实在建章立制上狠下功夫,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使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规办事。牢固树立依法监督的理念,严格依程序开展监督。我们监督别人,更要带头搞好廉政风险防控,规范财政监督执法行为,奉行廉洁自律的职业操守。要主动接受监督,把公开透明贯穿于财政监督工作全过程,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把监督工作的政策规定、检查结果公之于众。

(三)进一步加强联合监管机制,实行监管立体化为解决资源共享的监督合作机制不够健全这一难题,下一步要继续积极探索联合监管工作机制,不断推进监管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提升综合服务成效。一是搞好部门配合,加大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力度,在各项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和科室沟通,充分发挥各部门专业、技术、数据优势,达到信息共享,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强化与审计、税务、纪检等职能部门的联合监督检查力度,联合开展一些规模较大的检查,做到既合理分工又相互协调,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和制约机制;同时,在财政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严重违纪违规问题,不属于财政监督职权范围的,及时移交有关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