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原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环境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环境原则

幼儿园环境原则范文1

 

 

一、问题提出

 

科学教育活动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之一,其本身所蕴含的自然科学属性使其相比于其他各领域活动而言,更加强调儿童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幼儿园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缺乏等原因,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根据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相关要求,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应该注重通过环境创设的手段,使儿童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积极体验。这一看似简单的要求,实则对教育者提出了较高的教学要求。科学教育环境的创设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教师应通过何种策略来激发儿童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使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促使儿童与环境发生有效互动,以此实现科学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当前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

 

(一)探究性原则

 

杜威认为,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科学教育最适合发展儿童的探究本能。在利用环境作为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平台或媒介时,环境创设的首要原则就是要能激发儿童探究的兴趣,给儿童提供更多自由发挥和学习的空间。幼儿教师在布置环境时对环境所传达的信息以及儿童由此而进行的探究过程要有清晰的把握和了解,注意在环境创设中适当的“留白”,以保证环境中所包含的探索任务难度适中,儿童可以带着一定的疑问亲身感受和体验探究的乐趣。教师切忌过于明显地在环境创设中呈现问题的结果,或对儿童的探索过程进行过早的干预。同时,所有物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是开放的,供幼儿随时探索,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儿童的探究欲望。

 

(二)互动性原则

 

科学教育环境首先是幼儿的环境,是幼儿可以参与创设、有发言权的环境。环境创设不是简单摆放和展示物品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相互启发,产生创作灵感,并在合作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因此,环境创设的过程不专属于教师,它的教育功能也不单单表现在环境创设完毕后,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所受到的影响。鉴于此,幼儿园完全有必要发动家长一同参与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通过多方的交流增加儿童对科学教育活动的丰富体验。

 

(三)过程性原则

 

科学教育强调让儿童经历体验和探究的过程,而儿童的认知特点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很快获得抽象的科学概念。布鲁纳就曾强调,“所谓学科的教学,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指导儿童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要明确环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发乃至扩展儿童的探究过程,而不是从成人的视角理解儿童从环境中获得知识的结果,更不能人为地缩短儿童自主探究的时间,而过多地向儿童呈现已被固定和抽象化的知识概念。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途径

 

(一)科普教育环境的创设

 

1 创设科学教育公共环境。

 

一所幼儿园首先吸引人们的是其整体的公共环境,而这也恰恰是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理想平台。由于公共环境是儿童日常接触最为频繁的环境,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中存在着最为广泛的人际交往和互动,而不像幼儿园班级环境,人际交往活动基本上只局限在师生之间和同年龄段的幼儿之间。因此,在公共环境创设中渗透不同层次的科学教育元素,可以更好地激起不同年龄段儿童之间的交往和合作,满足不同发展程度的儿童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需要。如可以在幼儿园走廊、过道、楼梯等地方,让教师和幼儿一起利用图片、文字、绘画、小制作、照片等,进行科普教育主题的环境布置。

 

2 开辟科学活动体验场。

 

利用专门开辟的科学活动体验场,可以帮助儿童通过实践操作获得丰富的科学体验。科学活动体验场的开辟可以同特定的科学教育活动相结合,利用幼儿园已有的空间和教育资源,形成系列性的科学教育活动,从而使儿童在完整、连续的科学体验活动中得到成长。如我们在实践中将水池开辟成饲养小蝌蚪的体验场,让儿童在玩水、饲养蝌蚪的整个过程中感受水流的特性,体验生命成长的奥秘。科学活动体验场的开辟要奉行节俭、效率的原则,避免过多地占用教师的精力,同时要在安全保护等方面做好准备与预防。

 

(二)科学实践活动环境的创设

 

1 组织科学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科学教育活动应该面向园外丰富的科学资源,拓展儿童参与科学活动的空间,从而充实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提升科学教育活动的质量。幼儿园应对园外各种资源进行筛选和组织,设立稳定的开展幼儿科学社会活动的基地,设计和组织一套相对成熟的社会活动实践模式。如可以和科技馆、农业科普示范园、青少年实践基地等结成共建或友好单位,使其成为幼儿园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的基地;可以定期带幼儿走出校园,开展诸如记录天气、环保宣传、废旧物品回收等活动,让幼儿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 开展家园互动活动。

 

家长资源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谋求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能更好地充实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家园互动一方面能够凭借科学教育活动这一平台实现亲子教育活动的相关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对家长进行相关的科学教育培训,以及安排家长来园观摩科学教育活动等方式,能够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学的理解。如可以利用地球日、长江文化节、父亲节、科普宣传周等开展多种亲子活动;可以组织重阳登高、环保制作、科技馆体验等活动,以增加家长对幼儿园教学与管理的理解与支持。

 

3 定期组织科技节展示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推进的过程。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大规模的科学教育活动设立为一种定期的园所活动,如通过科技节的形式,集中展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成果,以此激发教师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积极性,以及幼儿参与科学教育活动的自信心。此外,科技节作为幼儿园的一种特色活动,拥有特定、鲜明的主题,对于幼儿园宣传自我、扩展教育资源和谋求社区支持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我们在组织科技节的过程中,确定了十分丰富和鲜明的主题,包括“身边的科学”“绿色生活”“一起来实验”等。围绕主题,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展示活动和比赛。每一届科技节都竭力体现出自主性、趣味性、全员性、家长共同参与等特点,从而有效提升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质量。

 

(三)科学区角环境的创设

 

1 构建班级科学区角。

 

班级作为儿童经常性的活动和学习场所,其科学教育环境的营造对幼儿有着直接的熏陶作用。各个班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在教室内创设科学区角,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幼儿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充分在科学区角进行自由探索。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班级创设的科学区角应因班级差异而各具特色,同时应努力促进不同班级科学区角活动的开放和共享。如有的班级注重自然角的种植实验;有的班级会提供一些材料如电池、磁铁、放大镜等供幼儿开展小实验。这些材料在实践中不仅容易获得,而且可以根据活动需要适时更换,保证了幼儿始终对科学活动保持良好的探索兴趣。

 

2 开设科学活动专用教室。

 

专用教室的创设是科学教育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科学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的物质载体,是培养幼儿实践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的重要平台。开设专门的科学教育活动室,可以充分集中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资源,让儿童更为全面和深入地体验科学探索的氛围,也便于教师利用专门的活动空间,开展特定主题与内容的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园环境原则范文2

一、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的特征分析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环境对人的成长发展能起到强烈的暗示作用,这种强烈的暗示作用在幼儿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幼儿园活动环境的创设应彰显如下特征:

1.活动环境创设应彰显童趣性。活动环境创设应贴近儿童的身体与心理特点,贴近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贴近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幼儿的注意有其鲜明的特征,这就是以无意注意为主,通常会对形象的、直观的、色彩艳丽的事情或现象引起注意,同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正确认识幼儿的这一独特心理特征以使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力求做到色彩明亮协调,彰显童趣性。比如,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环境的创设,就可以配以大型的、色彩鲜艳、富有童趣性的有利于激发幼儿运动欲望的一些运动器具,一些夸张的人物或动物图像,一些卡通形象等,会让幼儿在这样的户外活动环境中轻松愉悦地展开活动。

2.活动环境创设应彰显艺术性。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特别重视环境创设的艺术性,认为:“环境艺术性是教育的一种策略。”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应符合幼儿的审美要求,无论是总体的布局还是活动区域内所设置的物品都应符合幼儿的审美要求。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必须既整洁又要绚丽多彩,布局合理,整体协调。比如,幼儿园应科学、合理地设置游乐区域,在游乐区域内进行精心的规划、合理的布置,让幼儿在游乐区域内能达到既游乐又受到美的享受,让幼儿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让幼儿乐在其中,趣在其中,美在其中。

3.活动环境创设应彰显教育性。活动环境创设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全面发展。假如幼儿园能依据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去创设幼儿活动环境,一定会让幼儿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关系,让幼儿抒发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怀,让幼儿受到美的熏陶,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二、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明确到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活动环境创设应遵循启发性原则。活动环境的创设应有利于去丰富幼儿的知识,去增长幼儿的才干,去激发幼儿展开科学探究的“洪荒之力”。比如,幼儿园可以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五大”领域提出的教育目标,依据幼儿年龄阶段特征、认知发展水平创设。比如,幼儿园活动环境中主题墙饰设计的内容应彰显启发性,内容应该丰富,主题应该鲜明。如可以是以“爱祖国”为主题,可以是以庆祝节日为主题,(如庆祝教师节、庆祝六一儿童节等),可以是以反映一年四季特征为主题等等,力求图文并茂,新颖别致、有趣、富有启发性。题材新颖、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的开展能深深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能让幼儿受到良好的教育,能让幼儿认知的发展与语言能力的提升。幼儿们一定会在与环境以及材料的互动中进行探究、进行发现、进行创新。

2.活动环境创设应遵循感染性的原则。环境造就人,活动环境创设应彰显审美艺术价值,让幼儿在“美”的环境中感受、欣赏、表现美的情趣,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比如,在幼儿园活动区域内,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为幼儿开辟一定的活动区域,让幼儿去展开科学探究,如可以开辟科学探究活动区,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区域内进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的探究,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体验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值得一提的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幼儿充分利用生活中废弃的旧材料去进行科学探究,制作动物、植物模型图去美化活动环境,从而让幼儿去培养自己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情感。

3.活动环境创设应彰显创新性。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幼儿才是环境创设的主体。应鼓励幼儿依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创新设计幼儿园活动环境,让幼儿产生成功感与愉悦感,培养幼儿的主体责任感。当然,活动环境的创设也应鼓励幼儿与他人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幼儿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创设好幼儿园活动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应注意的地方

幼儿园环境原则范文3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环境设置;幼儿

幼儿园是广大幼儿成长、发育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关系到幼儿能否健康、快乐的长大,其整体环境的好坏十分重要。在幼儿园的日常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各类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要注意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合理的设置与维护,使之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乐园”。尤其在新的幼儿教育形势下,探讨幼儿园环境设置的相关策略,意义十分重大。

一、要围绕幼儿们开展环境的创建与设置,体现全面性原则

传统意义上的幼儿园环境,往往都是指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或者称之为实体环境,即幼儿园的设施、材料和教学环境等内容。在新时期的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已经针对幼儿园的环境设置做出了专门的说明,即幼儿园的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精神环境包括人的因素、情感的因素等。所以,无论是物质环境的设置还是精神环境的创设,都必须仅仅围绕幼儿们展开,要体现幼儿的成长需要与个性诉求,要依据幼儿们的需求变化适时的对幼儿园环境进行调整和变革。同时,幼儿园的环境设置要坚持全面性的原则,即把握好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关系,二者都要抓紧做好,绝不可偏废任意一方,事实也证明:只有统筹兼顾,幼儿园的环境才能焕发新的面貌,幼儿们的成长和学习才能真正体现成效。

因此,在把握好“全面性”原则的前提下,对幼儿园环境设置的思路和策略进行量化的调节,以期能够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幼儿们的快乐成长奠定基础,这是必然的合理化选择。幼儿园空间、设施和材料的设置,是实体的环境;而日常教学氛围、情感交流和幼儿个性的把控,则是“软性环境”设置的过程。只有全面掌握幼儿园重环境的设置思路和技巧,才能真正体现环境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才能让环境为幼儿成长、学习“加油助力”。

二、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创设要有的放矢,体现对幼儿的关爱

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也是幼儿园环境设置的重要内容,更关系到幼儿们的健康成长和日常学习。具体来说,人文环境的创设应该遵循“人性化”、“和谐化”等主要原则。所谓的人性化,就是指幼儿教师要更加注重幼儿们的思想与情感,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思维状况,并给予积极的回应。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透过与孩子们的平等和谐的交往来增进与他们的互信,要表现出对孩子们的信任、尊重、接受等积极的情感状态,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善意与温暖。这种良好的情绪传播与“蔓延”,其实就是幼儿园的人文环境的载体。要看到,当孩子们处于老师的平等对待和关爱的“包围”中,他们的个性会更加凸显、性格会更加和善、思维会更加活跃,学习也会更加努力。

再比如,教师在于孩子们的日常互动和交往的时候,可以适度采用身体语言来表述情感,体现关怀,如微笑的表情、善意的点头肯定、轻轻的抚摸、轻拍肩膀等。通过类似这样的身体语言,就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对老师的信任与尊重,并体会到师生之间的和谐气息。同时,创设良好的幼儿园人文环境,还可以通过引导幼儿们开展互动交流,情感沟通,建立相互关爱的和谐气氛来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来提升他们的交际、沟通能力,这也是人文环境创设的一部分,也应该成为幼儿教师们的工作侧重点。总而言之,幼儿园的人文环境是整体环境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超越了物质和实体环境的作用,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努力为孩子们打造更为和谐、友好的人文环境。

三、注重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塑造和谐、融洽的幼儿园氛围

上文已经提到,幼儿园的环境不仅包括具体意义上的物质环境,还包括精神环境。如果把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比喻为“硬实力”,那么精神环境就是幼儿园的“软实力”;我们也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软实力”有时候比“硬实力”更重要。所以,抓好幼儿园的精神环境创设工作,是幼儿园主体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例如,要透过幼儿教师与孩子们的互动、交流,来提升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这对孩子们来说就是精神素质的积累;再如,在开展各类教学活动的同时,要积极启发孩子们的思维,让孩子们充分的展开想象,提升思维的发散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凡此类的实践活动和日常引导教学,都是精神环境创设的一部分,其目标是提升幼儿们的成长素养和综合素质。

再比如,透过自然环境的设置,来培养幼儿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力和感悟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幼儿们的艺术领悟力以及审美能力,这其实也是潜在的培养精神美感的过程。总之,幼儿园的精神要素和精神环境不但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幼儿们的健康发育和快乐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广大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认识到精神环境的重要性,并自觉的将幼儿园精神环境的构建与维护作为环境工作的一个要点来抓,时刻不能松懈。

参考文献:

[1]郭星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4).

幼儿园环境原则范文4

关键词:幼儿园;自然;户外环境;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幼儿园的现状

1.1户外场地缺乏管理

幼儿园设备设施陈旧,器械本身很少经过安全检测,场地偏小、景观杂乱无章、景观设计单调乏味,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性、开放性。

1.2户外环境理念的缺乏

一些教师认为幼儿教育只要在教室里面培养幼儿对唱歌、画画、跳舞的兴趣,忽略了对幼儿户外教育的重视。发达国家比较重视幼儿的户外教育,例如美国的学前教育是普及教育,他们认为幼儿景观环境对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孩子喜欢户外运动,可以获得在室内无法得到的体验与乐趣,他们提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认为户外景观的营造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鼓励幼儿积极接触户外环境接触体会大自然更直接的学习。

2、幼儿园景观营造的原则

2.1安全的原则

幼儿的户外活动是在户外环境中进行的,由于幼儿在跑、跳、追的时候速度不易控制、平衡能力差、防护意识弱,容易导致各种意外的发生,而且大多孩子爱幻想、好动、好奇等特点,因此需要设计中首先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尽可能避免凹凸不平的布置。幼儿在活动中磕磕碰碰是不可避免,材料方面,活动所及的界面之角应尽量采用圆弧形柔性和防滑的材料;在植物配置上,种植无毒无刺无害的植物,还应注意不宜栽植容易招引虫子苍蝇的树种;在地面铺装上,公共活动场地、器械活动场地均可采用软质的地面铺装,如果场地有坡地、土堆、小丘等微地形,坡度应设计平缓以保证儿童安全(如图1)。

2.2专业的原则

幼儿户外场地设计需要综合运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景观设计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它不同于成人,由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使得幼儿环境是有很多特殊的要求,在尺度方面,幼儿视点较低,

图1某幼儿园户外景观(引自互联网)

从使用功能观赏功能上考虑,应做到功能简明尺度小巧;在色彩设计方面,提到幼儿园设计,灰色调子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应采用活泼、温暖、色彩鲜明明快的简单色,幼儿可以在欣赏玩耍中加深对颜色和记忆和辨认,可以适当设计出幼儿喜欢的元素如流行的卡通人物引起孩子的兴趣,很多人认为颜色越鲜艳越好,但有时候颜色不整体容易造成视觉杂乱,适得其反。在很多幼儿园户外景观中很多设计无暇探究儿童的心理活动,在满足儿童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同时也应满足幼儿爱幻想、多变的需求,增加趣味性。

2.3儿童参与的原则

幼儿户外场地的功能是影响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户外景观设计不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发展需要的各种材料和环境,幼儿可以凭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创造各种材料,丰富和积累各种经验,满往合作等智能发展的需要,户外设施可以是各种大型玩具,例如废弃物再次利用制造的游戏空间、泡沫制造的城堡、塑料滑梯、软绳等,让幼儿能在参与中获得发展,并与环境快乐的交流,接受环境的刺激与体验,营造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的户外景观环境。

2.4景观丰富的原则

(1)生态性

幼儿园户外景观设计植物的配置,可以改善小气候环境、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阻挡噪音、降低风速、阻滞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改善光照条件。公共活动场地周围要以草坪为主,配置以灌、乔木,大型玩具、器械场地栽植落叶乔木,保证夏季浓密防晒遮阳,冬季不挡场地阳光(如图2)。

图2 奥地利Guntramsdorf幼儿园

资料来源:王时原,《童眼看设计》

(2)景观性

在植物配置方面根据场地功能可采用孤植、行植、片植相结合的灵活种植,绿化布置宜体现儿童特征不拘谨不呆板,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

幼儿园植物营造是幼儿户外景观实际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园户外环境营造应充分发挥幼儿园的景观功能,同时也是城乡景观营造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同时丰富多彩的植物配置和精致的小品可以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参与到景观中去,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效果。

2.5地域性的原则

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自然条件、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差异,区域幼儿环境的要求也不同,每个幼儿园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幼儿园户外景观营造应将办学特色、地域特点等多种元素与自然景观环境结合起来,因此户外景观环境设计应结合文化与自然、共性和个性相结合。

3、幼儿园户外景观营造的建议

曾经看到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列的观点,她提倡幼儿与自然接触的重要性,但是现代化的建筑空间使得儿童缺乏对大自然的接触,所以营造自然生态的景观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结合场地环境分一块区域种植一些常见的花卉、蔬菜瓜果,举行一些实践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充分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由于幼儿时期抵抗力弱,因此要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尽可能的避免周围环境的污染,另外户外环境应重视日照、通风的要求,如出现环境污染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王青兰,环境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徐康,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68

[3] 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幼儿园环境原则范文5

[关键词]室内环境;教育价值;原则

中图分类号:G4

幼儿园室内环境是指幼儿生活、学习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包含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1]。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影响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周边环境和教育条件。包括地面、墙面、顶面的环境布置和空间布局。它是满足幼儿学习、生活的需要,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条件和基础。精神环境指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幼儿感到温馨亲切的气氛。良好的气氛可以更好的促进幼儿对“自我”开掘、发展和完善,促进幼儿对自身先天潜能最大限度的实现[2]。它们直接影响到幼儿生活的质量。幼儿园室内环境作为一种课程形式本身包含丰富的教育价值,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良好互动中得到成长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情绪

幼儿的生活、学习决定着周围环境的创设,相反,周围的环境也影响着幼儿感知、认知的发展。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环境能愉悦幼儿的心情,幼儿拥有良好的心情学习的效率将大大提高。另外,将学习的目标蕴含于环境的创设中,让环境与幼儿对话,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有利于培养幼儿团结合作与动手的能力

利用环境的作用让幼儿主动活动,让幼儿充分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幼儿在参与物质环境的创设中,增强了师生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提升了师生关系的质量。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了幼儿合作精神的养成。

(三)有利于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安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如果用简单说教的方式向幼儿灌输安全方面的知识必定枯燥无趣。倘若将安全教育纳入环境创设,如教师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粘贴文明用语或行为规范;在班级里开设“每周礼仪小故事”栏目,形成浓浓的日常礼仪小氛围等,有利于发挥环境的教育暗示作用,诱发幼儿积极行为的产生,促进其文明习惯的养成。

(四)有利于幼儿获得多元化发展

良好的环境布置不仅能促进幼儿认知、观察、情绪等心理方面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如,利用环境的美化引导幼儿欣赏美的能力;利用各种形状的装饰物引导幼儿认识图形和空间的能力;利用玩教具的制作发展其想象、机体协调能力等。

二、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室内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室内环境的创设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在创设室内环境时要充分的体现其教育性,并要符合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室内环境不仅仅有美化的作用,更是教师实现教育意图的重要中介。室内环境的布置隐含着大量的教育机遇,具有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创设室内环境时,要让环境的每一部分都有利于幼儿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比如在装饰设计教室墙面时,要结合小、中、大班个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审美与情趣爱好的特点来选择装饰内容。在创设室内环境时,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体现活动的主题。比如以“认识植物”为主题的活动,可以让幼儿搜集或动手设计各种植物叶子的图片展示在墙上,创造出认识、学习各种植物的情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学习。

(二)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指在室内环境的设计中安全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幼儿安全健康成长的前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保障。幼儿的骨骼发育还不完全,他们的行为运动还比较笨拙,自我保护的意识还不强,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保护。在装饰物的选择上要避免有毒、棱角尖锐等有安全隐患的材料。教师还可以利用此机会向幼儿传输安全教育的知识,让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安全知识。

(三)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是指室内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适合幼儿能力、认知、兴趣等方面的个别差异,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十分透彻的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既要了解共性,还要了解个性[3]。年龄阶段不同,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同样是娃娃家游戏,因小班幼儿模仿能力强,为培养其角色意识,通常让其佩戴角色标志。而大班幼儿认知经验丰富,社会接触面广,游戏的材料多是一些富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材料,让其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与知识。

(四)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指在室内环境的设计中,墙饰、悬挂物等要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其造型要充满童趣特征。环境的布置不能脱离幼儿已有的经验,也不能超越他们所能接受的界限。如墙饰内容不能枯燥,要接近幼儿的生活,要能很好的促进幼儿认知、理解、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墙饰的取材可以源于幼儿熟悉、喜欢的童话故事等。尽量采用夸张、拟人化的形象,这会让幼儿感到喜爱、亲切。

(五)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是指室内环境的创设在色彩跟形式上要富有美感,且环境是清洁整齐的,能很好的激发幼儿的情趣、陶冶情操。视觉上的形式美和色彩美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形式美让幼儿体验到对称、整洁、和谐之美。色彩的明亮鲜艳、纯净自然给幼儿带来的是美的享受[4]。

(六)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是指在室内环境的创设中,幼儿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与教师合作完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是积极的参与者,主动的学习者。正是在这种过程中,幼儿增强了自信,体验了成功,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创作热情及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的目地是要为幼儿教育创设一个较为理想、合理、卫生、安全、丰富多彩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更好地去生活和学习,不断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与时俱进,去创造性地开展环境的创设工作。

参考文献:

[1]何德能.幼儿园环境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幼儿园环境原则范文6

关键词:地域文化;民间游戏;园本课程

G613.7

地域文化资源是民族文化教育的立足点。当前,随着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普及,众多国内幼儿园都在着手开发园本课程。园本课程的理论根据在于教育只有贴近儿童的生活,才能发挥显著的效果。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牢牢立足于本园实际,将各种民间游戏资源巧妙地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对幼儿园和幼儿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地价值和意义。

一、地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构建中的作用

(一)是对幼儿进行地域文化教育的需要

幼儿园地域文化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处于一种明显的未成熟状态,待发展空间大,对环境的易感性更强,环境的浸染和熏陶往往对幼儿后天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2]而将地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有机结合,可以激发儿童对家乡生活乃至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增强儿童的民族认同感。因此,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幼儿园课程,是对幼儿进行早期地方民族文化教育的需要。

(二)是幼儿园拓展教育资源的需要

有效挖掘与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能有效解决幼儿园经费紧张、拓展可利用教育资源、为儿童提供优质学前教育环境。目前幼儿园的教育经费普遍比较紧缺,而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构建的富有生命力的民间游戏课程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民间游戏课程大多利用的是可以再生的、自然地、原始的乡土游戏资源和材料。如固原本地的玉米芯、麦秸、石头、泥巴等易得的自然材料,有效降低了幼儿园的办园成本,拓展了教育资源。使得教育由此与儿童鲜活的生命、鲜活的生活状态紧密相连。

(三)是幼儿园内涵化特色化发展的需要

体现地域的特色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基本前提。课程地域化要求挖掘地域蕴含的教育资源,从地域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特点出发,开发适合幼儿学习的地域素材和活动,以加深幼儿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幼儿对地域的感情。课程地域化的过程也就是课程民族化和地方化的过程。

二、地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中的应用

(一)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的应用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又主要蕴含于各民族人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固原自古就是文化名城,有许多自然文化景观。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的六盘山曾以气壮山河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而驰名中外;奇特的山中峡谷地貌和漫山遍野的野荷,汇集了北国风光之雄浑、江南水乡之靓丽。须弥山石窟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它特有的丹霞自然景观和丰厚的历史、人文景观以及它具有的浪漫神奇色彩,使人流连忘返,其雕像之美,让人称奇。固原市幼儿园就分别从“红色六盘、萧关古道、丝路古城、花儿家乡”的四大文化元素入手,深度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影响和熏陶。

(二)地方各类艺术资源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的应用。

固原市幼儿园地处宁夏六盘山下,悠久的历史积淀及浓郁的乡土文化氛围为进行民间游戏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民间流传着大量丰富的游戏资源,如回族的拔腰、踏脚、跳房子、踩草垛等传统体育游戏;民间剪纸、泥塑、草编等美术游戏;喜闻乐见的《马兰开花二十一》、《拍花花手》等童谣说唱游戏;以及舞龙、旱船、高跷、抬轿子等观赏游戏,这些游戏都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创作、流传下来,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和浓厚趣味性的游戏,它曾经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百玩不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人的脑海中留下了属于童年的美好回忆……

挖掘民间音乐和地域音乐资源,引导幼儿体验和感知民间音乐作品的独特风格和情趣,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

三、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构建民间游戏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民间游戏课程包含着特定的传统文化内容,并且经历了多年的历史检验,无论是游戏内容还是游戏形式上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都具有相当的适宜性。因此,对于教育者而言,重要的是要选取那些适宜的教育资源进行筛选和创编,选取不同儿童操作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并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对之进行适当的改造,以更好地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4]

(二)游戏性原则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实现的,而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玩伴等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樱所以游戏环境就成为影响幼儿游戏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它诱发、支撑和发展着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期是最富有艺术创造的阶段,幼儿在民间艺术活动中的活动就是快乐地玩游戏,游戏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愉快的情感体验,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着艺术的变化,快乐地想象着、创造着。

(三)生活性原则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由于幼儿的认识水平有限,我们在选择地域文化教育内容时,应充分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题材,使幼儿在熟悉的生活天地里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感悟。

(四)艺术融合原则

把地方民间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资源融合在一起,这是对艺术文化的再创造,幼儿在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典的音乐的对话中,用美术和身体动作等一些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些文化进行诠释,尽情地释放着自己潜在的能量。艺术与童心相碰撞,产生的是最浅白最直接又是最高深最抽象的艺术。

总之,加强地域文化教育是当前时展对幼儿园提出的新要求。为促进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与认同,培养幼儿的民族气质与世界胸怀,我们遵循适宜性、游戏性、生活性、艺术性、启蒙性等原则,创设一种兼具传统与现代、民俗与时尚相融共生的地域文化特色环境;构建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本土文化教育园本课程,同时为幼儿提供以游戏为主的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以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意志与个性品质等得到全面和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54

[2]吴志芳. 幼儿园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原则与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10,(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