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环境的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环境的价值范文1
一、环境引发课程主题之间的互动
1 环境生成新的主题
环境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要素。幼儿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有兴趣,教师要对日常的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及时发现与捕捉教育契机,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提炼生成有价值的课程主题。小朋友从老家带来了蚕宝宝,孩子们非常关心蚕宝宝的变化。蚕宝宝吃什么呀?是怎么吃的?它什么时候会吐丝呢?它在茧子里睡觉吗?看到孩子们对蚕宝宝如此感兴趣,我就及时调整教育活动计划,生成了“蚕宝宝的一生”的主题活动。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我没有轻易告诉他们结果。而是耐心地在一旁倾听,引导他们通过探究寻求答案。孩子们仔细地观察、耐心地饲养、与爸爸妈妈一起搜索资料、用自己的方式做好观察记录。在探究中不断补充完善主题的内容,获得知识。
2 环境促进活动深入开展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会越来越多,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对孩子们的问题和发现,我小心地保存着一份敏感和新鲜。于是“问题树”就在班级的墙壁上应运而生。我把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专门收集起来,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如在生成活动“各种各样的桥”中,分出了关于桥的来历、苏州的桥、桥的作用等几部分内容,使活动一步步地展开。“问题树”的设立,不仅激发幼儿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开动脑筋,大胆提出问题,更促进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3 环境记录主题开展轨迹
环境不仅推动了课程的生成、开展,还是最有效的活动开展的记录方式。在活动中,我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将活动内容或过程以实录、照片、文字、图画等多种形式记录下来,并体现在环境之中,以此来呈现活动开展的进展情况,同时也帮助幼儿丰富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如在开展“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时,教师就利用环境记录了孩子们调查周边环境状况、小组讨论、给幼儿园张贴环保标记、环保知识大赛等的活动过程,还把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作品展示出来。从环境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活动开展的痕迹,更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成长轨迹。
二、环境是引导幼儿探索的“老师”
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环境是有生命的,是富有魅力的重要教育资源。在给孩子们分享美的同时还能引导他们不断探索,从而改变着幼儿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我们努力让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力求创设开放的、多元的环境,使它们成为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索学习的好“老师”。
1 环境创设的人文性
温馨和谐的学习气氛能唤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幼儿得到安全、愉快的体验,并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因此在创设丰富开放的环境时,我努力为幼儿营造宽松自如、亲切和谐的人文环境。在共同设计、布置的环境中,我们尊重、支持孩子们的想法,鼓励孩子们的做法。如将一贯放在作品栏无人问津的作品作为环境布置的重要素材。给它们制作边框或底衬,分贴在班级不同的地方。如有的贴在“娃娃家”的墙上;有的三两个一串悠闲地挂着,成为吊饰,还可将各区域作自然的分隔;有的则几个一组贴在墙上,增强了作品的灵动性。在这里,孩子们感到的是一份份尊重和分享。
2 环境创设的互动性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因此在布置环境时,要体现环境创设的“互动性”。老师应该支持鼓励孩子的想法和做法,让他们体验到平等。如在创设“我是中国人”的主题墙饰时,先是师生共同讨论环境的布局,然后一起制作大背景,广袤的田野、林立的高楼,孩子们通过学习、交流,不断丰富其中的内容:如古代的四大发明、幽美的苏州园林、设计独特的奥运场馆等。形式有图片、照片、作品、文字。只要你小心留意,在每个角落、每块墙壁和走廊,都能看到孩子创造的痕迹。
3 环境创设的动态性
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应该是有生命的、开放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要随着活动的展开而逐渐变换、充实。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和主题的开展不断更换环境,体现环境的“动态性”。如在开展“汽车总动员”主题时,班级的区域内展示着各种各样的小汽车,墙上张贴着色彩鲜艳的汽车海报,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车模,吸引着孩子们参观、欣赏、询问、评价。几天后,孩子们将展示的小汽车贴标签放到了“超市”内互相购买。而当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各种各样的昆虫上时,在孩子们眼前呈现的又是大自然中各种奇特的昆虫标本和图片、有关昆虫的自我保护、昆虫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等调查表。
4 环境创设的时代性
在创设开放的,多元化的环境时,我们还注意环境创设的时代性。提供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栏“我来读新闻”,发动孩子积极关注收集国家大事、身边发生的典型事件的资料。如北京积极准备奥运赛事、苏州女儿陈艳青举重多次夺冠,为祖国争得荣誉等,都成为环境创设的重要内容,成为孩子们关注讲述的热点。
孩子们在开放的、多元的、动态的环境中实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更重要的是,幼儿能自主、积极地参与整个活动的过程,感受环境的改变,他们在环境创设中寄托自己的心愿,宣泄自己的情感。俨然,环境已经成为引导孩子们探索的好“老师”。
三、家长积极参与的环境推动课程的开展
在环境创设时,我鼓励家长参与教育过程。每进行一个主题活动,我们都通过家园栏目、幼儿园网站等途径把主题活动的内容介绍给家长,把我们的想法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认同、支持和参与。“家园合作、同向同步”,共同创设促使幼儿健康发展的环境。
1 参与环境创设,推动活动开展
在布置环境前,我们都要请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各种材料和资料。很多家长热心地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渠道收集相关的信息提供给我们,成为环境布置重要的资料。有的则帮我们收集废旧物品,纸盒、毛线、碎布片、包装袋、废旧光盘等,在环境中处处可以体现。在参与环境布置的过程中,家长们深切地意识到:现在的教育不再灌输式的了,幼儿的主动性很强,教师的工作很辛苦,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都可以得到再利用,创造出美的环境环境。
2 共同创设环境,促进了家园沟通
家长通过参与环境创设,不仅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孩子的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与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小班的孩子动手能力差,怎样在小班的环境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记录主题开展的痕迹呢?在半日活动中,我指导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柳条,当家长和孩子一起用美丽的柳条把教室装扮得春意盎然时,孩子们欢呼雀跃。
幼儿园环境的价值范文2
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实地观察及访谈对A市七所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园所存在教师对环境创设认识不足、墙面创设缺少家长参与、开放性和教育性欠缺等普遍问题,由此提出一些改善策略,以期为其他地区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提供指导。
关键词
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策略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1]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作为隐性课程,对幼儿有着极大影响,环境创设符合幼儿已有经验、展现形式多样、富有教育性,能够提升儿童的认知水平。然而,在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实际创设中,却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存在着诸多的不尽人意(如,形式单一、缺乏教育意义等)。本文以A市七所幼儿园为例,对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进行实地观察,并对教师进行访谈,阐述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分析室内墙面环境创设现状及不足,提出提高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质量的策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1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1.1促进幼儿审美的发展
造型优美、色彩鲜艳、构图合理的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能激发幼儿情趣,促进幼儿的审美体验。幼儿的世界是美丽的,他们透过视觉来享受周围的一切,我们要根据其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运用多种展现形式、选择不同的材料、筛选不同的内容,来激发他们的艺术感受力。通过创设中的互动来加深儿童对墙饰的色彩、构图体验,促进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1.2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丰富,涉及健康、语言、艺术、科学等多领域。色彩鲜艳、内容生动活泼的墙饰,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使幼儿在主动探究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及想象力得到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将墙面内容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使墙面环境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让幼儿对所学事物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1.3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温馨、舒适,可以减少幼儿的焦虑与不安,让幼儿产生安全感,以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如:教室墙面色彩多采用暖色调,很少大面积地使用亮色,这样可以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分散注意力,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寝室里的墙面环境温馨、舒适,多为夜空中璀璨景象,让幼儿感觉身临其境,这样的环境可以让幼儿有安全感,快速进入睡眠状态;走廊墙面装饰色彩鲜艳、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总之,不同地点墙面环境创设的风格不同,从不同方向满足幼儿的情感体验。
1.4有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华生从行为塑造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行为就是“刺激一反应的联结,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预测刺激”。[2]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是一种条件刺激,内容大多都具有指向性,有目的地培养幼儿行为习惯。如:在幼儿进行盥洗的墙面上装饰一些正确洗手步骤的图示,指导幼儿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楼梯上有一些指向性的箭头,培养幼儿行走的习惯,让幼儿知道右侧行走的常识。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对室内墙面环境创设认识不足
访谈发现,A市大部分教师对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认识不足。几乎所有教师认为环境创设是有必要的,但对为什么进行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的回答却各不相同。有的教师认为进行环境创设可以使环境变得温馨、舒适,让人心情舒畅;有的教师认为室内墙面环境的内容具有欣赏性;有的教师认为室内墙面环境创设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技能,可以得到领导的肯定与同事的赞赏;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室内墙面环境创设只是为了应对上级与领导的检查;只有部分教师认为室内墙面环境创设主要是对幼儿起作用的,认为其对幼儿有很好的教育功能。结果表明,教师对室内墙面环境创设的认识不足,需要改进。
2.2室内墙面环境创设重视欣赏性,忽视教育性
A市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大多是色彩鲜艳的绘画和精致的手工,具有很强的欣赏性。但是这些美丽的绘画和精致的手工,却很少引起孩子的注意,似乎是一种摆设。幼儿喜欢新鲜、复杂、夸张、独特、无规则的形象,而该地区幼儿园室内墙面大多为教师的作品,做工精致,加上教师的思维定势,创设的内容中规中矩,只具有欣赏性却无法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忽视了室内墙面环境内在的教育价值,内容之间也无内在的联系,只是简单地呈现一些自然之物,不利于幼儿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
2.3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不具开放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3]”经观察发现,该地区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大多是静态的,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照片、绘画、手工剪纸、涂料,很少会提供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除此之外,创设的内容大多是封闭性的,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真实形象为主,不具开放性,很少有幼儿作品,缺乏为幼儿提供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2.4创设过程中,缺少幼儿及家长参与
研究发现,A市部分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大多是教师的作品或是现有图片,创作过程中缺乏幼儿的参与和家长合作。通过对教师访问发现:大部分园所的室内墙面环境创设是教师应上级领导的要求进行创设的。本班教师进行商议过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借鉴其他园所或者网络上的一些图示进行模仿创设。不但耗时长,而且创设过程中幼儿几乎零参与,因为教师认为幼儿创设的作品,形象难看、不美观,会影响对墙面环境创设的评价,忽视了环境创设过程中的幼儿参与性原则。除此之外,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缺乏家园合作。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所以在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中也应该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家长的参与可以加深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可是A市幼儿园缺乏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访谈结果表明,教师普遍认为与家长协商困难,家长意见难以与幼儿园要求相一致,家长的文化水平影响其观点,整理家长的意见也会增加工作的难度,因此没必要让家长参与。
2.5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更新率低
经调查发现,这几所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更新频率极低。有的幼儿园半学期更换一次室内墙饰,有的幼儿园一年甚至两三年才会更换一次室内墙饰,很少有幼儿园适时地更换室内墙饰。通过对教师访谈发现,教师认为班级墙面环境创设工作复杂,费时费力,因此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更换室内墙饰。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室内墙面环境创设作用甚微,并且把墙面环境创设看作是一种负担,所以本地区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更新频率低,不符合幼儿园环境与教育教育目标相一致原则,室内墙面环境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3对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的建议与对策
3.1转变教师对墙面环境创设的价值取向
针对室内墙面环境创设认识不足的问题,需要教师转变其原有的价值取向,充分认识到室内墙面环境具有欣赏和教育双重属性,二者缺一不可。在创设过程中不但要展现教师的专业技能,还要加强与幼儿、家长和其他教师的交流,合理创设,充分利用。正视室内墙面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价值,把墙面环境作为一种潜在的课程,遵循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原则,有目的地进行选材,基于教育的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只有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室内环境创设的功能。
3.2室内墙面环境创设要具有开放性
年龄特征决定了幼儿喜欢探究、模仿。因此,教师应该创设一些具有动态、可操作性的室内墙面环境,发挥其开放性。如:墙面可以展现一些科学小常识或者操作工具,让幼儿在空余时间根据墙面提供的内容进行操作探究,增强动手能力,满足求知欲。也可以制作一些让幼儿游戏的墙饰,比如供幼儿随意涂鸦的绘画区,发展幼儿的智力与想象力。开放的室内墙面环境可以开拓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的经验。
3.3墙面环境创设过程中注重幼儿参与及家园合作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4]幼儿是墙面环境创设中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优秀的墙面创设应是幼儿与教师协同合作的结果。我们应始终保持一种信念,让儿童创设属于他们自己的环境,并非成人。因此,缺少了儿童声音的环境创设肯定是不成功的。除此之外,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与家长的交流,采纳家长的建议亦是积极有利的,家长的参与可以深化环境对幼儿的作用。
3.4墙面环境创设应适时更新
适时更换室内墙面环境可以让幼儿保持对墙面环境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室内墙面环境的教育功能。所谓适时指室内墙面环境更换的频率应适度,不宜过低过高。更换过于频繁易使幼儿形成习惯化,对墙面环境失去兴趣,那么即使创设存在,其功能却不存在,长久不换更不能体现墙面环境的适时性原则。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工作规程[J].学前教育研究,1996(4).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1.
[4]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高敏.以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研究[J].教育论丛,2013(1).
[6]粟怡.幼儿教师墙面环境创设认识状况的访谈研究[J].早期教育,2011(3).
[7]尹坤萍.杨芸芝.幼儿园活动室内墙面环境创设现状及研究策略[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27).
[8]戴建芳.幼儿园墙面环境设计与布置[J].学前教育,2009(12).
[9]张红.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墙面布置的问题[J].教育导刊,2004(2).
[10]康丹,阮巧英.浅谈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J].幼教天地,2010(49).
[11]陆婷婷.浅谈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J].科学教育,2009(4).
[12]周琼.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特点及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13]常畅.幼儿园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现状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14]管倚.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及其教育功能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幼儿园环境的价值范文3
关键词:幼儿园 环境创设 文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45-02
1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内容
1.1 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展开研究
1.1.1 幼儿园的教学资源
目前全世界较为先进的幼儿园教学理念是瑞吉欧教学,该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因素,将其最大程度的转换为教学课程资源。相关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培养时一般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借助教学内容来为孩子们营造氛围,即教师在教育期间为幼儿创造相关的主体墙。第二种方式就是借助一切可利用的环境资源,将其最大限度的转换为教学资源。所以不难发现,为了更好的开展幼儿园教学工作,环境创造的作用尤其突出,当然能否有效利用周环境,还要取决于教学的教学水平。通过对周边信息的不断挖掘,将教学与环境合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做也有利于推动环境创设的进程。
1.1.2 推动幼儿的教育发展
目前与幼儿教育相关的理论都认为幼儿教育的优异情况与周边环境有着直接关联,而且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加快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效率能有效推动幼儿的教育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幼儿通过在幼儿园环境的一系列活动,可以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并且随着活动数量的不断增多,幼儿还可以积累宝贵的学习经验。教师再通过孩子们的反馈,对环境进行优良改造,从而最大化的实现推动幼儿发展的目的。第二,幼儿园环境当中的人、物以及事都是影响孩子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不断优化、创设周边环境,让幼儿更好的汲取环境所提供的信息,自身的认知力也会得到加强。
1.1.3 有效展现幼儿园的特点
对幼儿园进行创设工作还可以有效展现其特点,因为创设的初期阶段都是围绕幼儿园设备选取、空间格局规划等方面展开,这些工作的实施都会以一个主题为基准,通过不断改造,使幼儿园的特点更加鲜明,还有助于加深社会公众的认识。举例而言,研究家对北京一所幼儿园的环境进行分析,通过环境的格局、色彩等内容的研究,可以感知到该幼儿园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以幼儿为本,并且强调孩子的行为规范准则。
1.2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途径研究
1.2.1 注意地域差异,在当地教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园创设工作
幼儿园教学的相关学者提出要创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教学环境,该环境既要包含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节日特色,还要涵盖中国服饰文化、中国科技进步等等。由此发现,在进行幼儿园创设工作时,为了提高建设效率,应该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根据地域不同背景,采用不同的设计理念。这种注重地域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建设工作,不但可以有效彰显中国文化的特点,还可以得到大量当地居民的认可,从而提高幼儿园的声誉。
1.2.2 将注意力从幼儿园整体环境建设转变到局部创设环节
笔者认为,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不应该仅局限于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的保护场所,应该大力发展相关物质基础,尽可能的为儿童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所以,将注意力从幼儿园整体环境建设转变到局部创设环节就是为了保障幼儿生活环境的质量,从每一个细节着手,使幼儿园环境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能达到高度统一的效果。
2 影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要因素
2.1 当地发展的经济水平
众所周知,上层建筑主要由经济基础决定,无论拥有多么先进的观念,发展的效率还是需要围绕财政能力来展开,只有当地发展的经济水平较高,才能把观念转换为实践。而针对一些发展较差或是较为贫困的地区而言,开展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的难度很大,这也是目前我国推动幼儿园环境全面发展的软肋。
2.2 幼儿园教育者及管理者的观念
现阶段幼儿园教育者及管理者是影响环境创设的重要因素,首先,幼儿园教育者在教学期间应该统筹兼顾,不仅要从自身主观意愿出发,还要考虑到儿童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其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育的质量。其次,针对幼儿园管理者而言,哪种形式的学习环境会得到儿童的喜爱和认可是目前其最重要的问题,不能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及固态式教学体系,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环境创设的作用。
3 目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3.1 幼儿园管理者、教育者与幼儿的价值观念存在差异
为了有效的推动幼儿教育发展工作,首先应该从环境创设环节开始实施,因为环境资源是教育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开展创设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感受,引用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教学用具,并极力加强儿童与周边环境的互动效果。然而,目前的幼儿园管理者与教育者都没有始终贯彻以幼儿为本的思想,并且单纯的把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认为是空间结构规划工作。幼儿的身心发展没有受到重视,导致幼儿园管理者、教育者与幼儿的价值观念存在较大差异。
3.2 在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时,过于注重视觉效果
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的目的是从全方位保证儿童的活动不受到制约、并且可以充分体会到环境带来的快乐感。所以教师以及相关管理者在开展环境创设工作时,要始终把儿童放在第一位,如何提高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提高儿童探索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内容。而从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发展现状来看,教师过于注重视觉效果,幼儿园室内、室外装饰的美轮美奂,从而导致幼儿不需要自主动手去改变环境,只需要学会如何享受环境即可。久而久之,这种创设方法使幼儿无法理解周边环境,周边环境也不能有效的为幼儿提供信息。所以在这种体系下,孩子动手能力以及自信心都不会得到加强。
4 针对目前问题,进行文化反思并提出相应意见
4.1 认识到幼儿的重要性,为不同幼儿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环境创设方案
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使幼儿、教师双方构建有效的交流桥梁,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园环境当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环境创设人员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水平等内容,制定不同的方案,从而实现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
4.2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期间,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幼儿园开展的所有教学活动都需要围绕教学观念来进行,环境的创设需要具有教学意义以及价值,只有保证每一处幼儿园环境都具有教学内涵,才能大力推动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期间,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教育观念与环境创设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既能保证布置环境阶段不盲目堆积,又能将环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教师在传授知识期间,也要制定合理的目标,以便于借助环境更好的开展教学任务。
5 结语
幼儿阶段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所以幼儿园环境情况直接决定着幼儿生活、学习的程度。为了更好的保障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工作便显得至关重要,相关管理者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做到因地适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本篇论文主要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途径、目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文化反思等方面展开论述。
参考文献
[1] 华娅.浅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J].江苏教育研究,2007(11):63.
[2] 吴冬梅.幼儿园室内环境的教育价值及其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2009(10):57-59.
幼儿园环境的价值范文4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园所文化;认同感
“幼儿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园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有的价值观念及承载这些价值观念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随着学前教育被高度重视起来,各地区大力开拓幼儿园新园区,使得园所文化在建设、传承过程中被稀释与淡化,一些园所文化与教育实践形成了两张皮,实践抛弃了理念,极大地阻碍了园所文化功能的发挥。针对这些问题,我园在园所文化建设及教师培养上开展一系列研究,探究培养幼儿园教师园所文化认同感的策略,使园文化实现个体化,真正植入教师的自我结构之中,发挥园所良好文化的作用。
一、从视觉出发―让文化的主体特征更凸显,增强归属感
1.赋予园所文化主体特征,使之具有协调性
(1)物化集团幼儿园形象标识。借助CIS企业形象设计系统的概念,将幼儿园理念通过一种统一物化形态显现在社会大众之中,让文化变得有形。
(2)利用信息媒介的传播。形成了幼儿园校园文化手册,发挥幼儿园宣传片、网站、报纸的媒介作用,再现各种丰富多彩的历史记忆,强化文化认同的渠道。
(3)形成“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相融。围绕集团“师幼共同快乐成长”的基本理念,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为依托,提高保教质量,形成了“生活融合课程”和“亲职教育”的集团特色,并用外显的环境体现特色方向。
2.赋予教师主体地位,使之具有多样性
(1)理解环境建设与园所文化的联系。组织教师参观各幼儿园去体会文化的内涵,通过分析各园所的文化特征,撰写案例的方式来理解文化内涵,并能为创设体现园所文化的外显环境,提供自己的主张。
(2)实现外显环境教育化、特色化。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资源,立体布局,努力营造让周围墙壁说话,让花草树木赋诗,让文化设施启智的人文环境。凸显各园区在集团统一与个性特色相结合的环境文化中散发园所的特色氛围。
二、让文化有序―用制度保障文化的执行与传承
(1)“以人为本”的理念。幼儿园制度既体现个人价值,又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让教师认可制度为个人与集体发展的双赢性,才能达到高认同度并保持了核心文化的稳固与持久。
(2)“文本指引”的导向。幼儿园形成了《教师100问》《幼儿园制度通读本》等文本,通过对规章制度、师德规范文本的制度解读学习,让教师明白作为该园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养等。
(3)“刚柔并济”的和谐。①管理者以身作则。行政班子内部提倡 “三讲(讲品位、讲气度、讲合作)、双高(高标准的工作质量、高效率的工作作风)、双比(比实绩、比奉献)”活动。做到以“三心(平常心、关爱心、敬业心)处事、待人、治园”。②对教师讲求“诚”字。形成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宽松、和谐、信任的工作氛围。③开展个性化教育方式。“轮岗制度”“金点子互通台”“我要推荐”“向您提醒”“自我评价”“六个一”工程,让教师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加压、自我进步,最终实现自我管理和调控,使制度呈现激励美,促进良好园风的形成。
三、融意识于行为―完成从内隐冲突到接纳与创新的蜕变
1.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策略
开展“我的价值观”演讲比赛、“思维大冲撞”辩论会、“星语星愿”播报台、 “我为星辰献一计”使园所文化面对教师发展本身。并用“故事理念化”即园所文化的理念变成生动活泼的寓言故事进行宣传及“理念故事化”即开展“感动人物”评选、“为我骄傲――特长展示”活动,为其他教师树立了一面旗帜,使园所文化的推广变得具体而生动。
2.提炼“精神文化形态”的策略
(1)通过“学习内化”“文化设计”“转化生成”,让学习成为幼儿园文化的主旋律,并不断细化和调整办园理念与幼儿园特色的载体,让全体员工读懂文化、理解文化、感受文化,实现自我发展的价值。
(2)以课题带动研究凸显特质的园本课程,以特色活动展示为媒介,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并不断在特色上创新,巩固文化的影响力。注重汇编资料的形成,丰富与积淀文化。
幼儿园环境的价值范文5
一、国学教育在学前教学启蒙中的作用
在幼儿园学前教学活动创设的过程中,由于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在活动中会组织大量的问题活动,所以,为展现学前启蒙教学的价值性,幼儿教师在教学方法完善中可以构建问题活动,并通过传统国学内容的结合,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逐渐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在国学教育内容创设中,教师可以通过诵读、领读、幼儿跟读等形式,进行读书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幼儿阅读中,应该注重不同幼儿性格的差异性,结合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国学教学内容的融入,展现幼儿启蒙教育的整体价值。例如,在国学启蒙教育背景下,为了丰富幼儿的探究意识,可以通过展板、LED显示屏、文化书屋等资源的利用,为幼儿播放传统文化,使幼儿更全面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展现学前启蒙教育的价值性。而且,在幼儿园启蒙教育中,家庭环境的营造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幼儿教师可以多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幼儿进行国学故事的讲解,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为幼儿启蒙教育提供有效支持。
二、游戏活动在学前教育启蒙中的作用
通过对幼儿园活动的分析发现,幼儿活动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所开展的游戏活动,幼儿通过活动的参与,可以激发自身的主动性,并在娱乐探究的同时提高对活动项目的认知,满足学前启蒙教育的基本需求。幼儿游戏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通过与环境的融合,可以逐渐形成良好的活动探究方法,充分展现其内容对幼儿启蒙的价值性。在幼儿园游戏活动创设中,其核心目的并不是游戏,而是在幼儿游戏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认知能力,并强调探索欲望,形成观察事物的能力,从而为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活动创设中,为了充分展现启蒙教育的价值性,应该做到:第一,构建趣味性的游戏活动;第二,幼儿活动需要具有社会性的价值。例如,在幼儿园拼图活动构建中,通?^活动可以提高幼儿智力、探究能力以及眼力,实现对幼儿的启蒙教育,所以幼儿教师在幼儿拼图活动创设中,可以引导幼儿辨别图形的特点及颜色,通过对比分析再最终拼好图形。所以,在这种能力培养的活动背景下,可为幼儿创设活动探究情景,并针对游戏的特点,进行活动的引导,有效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并为幼儿启蒙教育提供保障。同时,在幼儿园游戏活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作为活动的引导者,积极引导幼儿进行问题的探究。在一些探究性的游戏活动构建中,可以使幼儿对活动内容进行理解,并认识到活动中多样化的游戏情景,丰富幼儿的情感认知,实现幼儿启蒙教育的核心价值。
三、活动主题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园环境的价值范文6
一、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意义
首先,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实现幼儿教育本土化。儿童浸润于某种文化土壤中,民间游戏是儿童接触和学习本民族文化、认识本民族独特文化符号的重要途径。只有以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抓住时展的特点,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够丰富我国的幼儿教育理论,真正实现我国幼儿教育的本土化。
其次,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有助于幼儿园课程回归生活,与幼儿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目前多数幼儿园缺乏地方特色,大一统的教育内容与儿童的现实生活脱节,儿童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和体会教育的内容。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源于民间、源于生活,是人们在生活中根据需要、经验而创编的游戏活动,与儿童的现实生存状态紧密相连,有助于儿童在轻松、有趣的游戏过程中丰富和拓展生活经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最后,民间游戏本身具有地方性、生活性、趣味性、随机性、简便性。民间游戏的地方性特点有助于幼儿园因地制宜地开发园本课程。其趣味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有助于满足幼儿的内心需要,为幼儿的游戏创造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民间游戏所需的活动材料大都源于自然,具有简便、易得的特点,幼儿在游戏时可以接触自然材料,依据自身兴趣亲自动手制作,真正体现“做中学”的教育价值。
二、当前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问题
(一)目标方面的问题
1.目标理念多从教师出发、多预设、多教育价值,少从幼儿出发、少生成、少游戏价值
多数幼儿园在引入民间游戏时未能系统地思考其与课程整合的目标理念。即教师对民间游戏赋予过多的外在发展目标,控制幼儿在游戏中的自由自主状态。目标理念忽视多样化、综合性、差异性、层次性、连续性、全面性、动态性等特点。
2.目标体系纵向上不够深入、具体,横向上缺乏各领域之间的联系与整合
纵向上缺乏层次性,多数幼儿园只是关注了在整体上开发民间游戏的目的:包括突出办园特色、节省办园经费、传承民间文化几方面,但是对于不同的民间游戏课程目标缺乏详细深入的研究。横向上,幼儿园开发的民间游戏课程基本上是一个个独立的活动方案,各方案之间的内容缺乏有机的联系。
(二)内容方面的问题
1.内容选择来源不够丰富全面,缺乏分类且多集中在体育游戏
民间游戏多种多样,包括益智类、体育运动类、歌谣类、艺术类等方面。已有研究发现,教师在众多的民间游戏中难以选择适当的民间游戏,主要原因是教师在选择时对多种类型的民间游戏缺乏有效的分类。另外幼儿园课程包含五大领域,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而当前幼儿园对民间游戏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对体育游戏的应用,如大多数幼儿教师比较喜欢滚铁环、丢手绢等民间体育游戏,而对于民间戏剧、民谣、民间益智游戏等内容的开发利用则相对比较缺乏。
2.内容开发缺乏系统的改编原则,纵向上素材挖掘不深,横向上素材间缺乏整合
教师利用课程资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利用,这是对现有资源完全熟悉基础上的利用;一种是间接利用,也就是开发的问题。在直接利用方面,多数幼儿教师在选择民间游戏时主要考虑自身对游戏的熟悉程度,忽视幼儿发展、幼儿园环境等因素,容易忽视一些对幼儿有发展价值的民间游戏。在间接利用(开发)方面则缺乏对游戏内容改编的理念及创编原则的系统论述,如多数相关研究仅仅是列举一些民间游戏的改编实例,但是对其改编理念缺乏深入挖掘,多停留在经验总结的阶段。另外,在内容组织方面,横向上忽视内容之间的整合性、连贯性;纵向上对素材挖掘不深,简单模仿居多,创造性运用少。
(三)实施方面的问题
1.忽视实施取向,对素材缺乏创造性开发
课程实施取向是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不同的价值取向反映出不同的教师观、儿童观、教育观、知识观和课程观等,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采取什么样的观念和态度、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当前幼儿园实践中有关实施取向的研究比较缺乏,导致课程实施中对原始素材多采用完全的忠实取向,对民间游戏基本上是拿来主义,缺乏创造性的改编;或者忽视幼儿的兴趣,机械教学。
2.实施途径零星分散,缺乏长效的运行机制
现有的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等。但是幼儿园多是表层运用这些实施途径,对深层次的挖掘不够,有些研究只是将民间游戏作为一种游戏形式穿插在各种活动中开展,表面来看幼儿园中充斥着各种民间游戏,实际上却没有真正将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进行内容整合,导致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只是昙花一现,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3.片面理解民间游戏的环境创设,材料提供不当
宏观层面上,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几方面。目前以环境为切入点的研究主要关注幼儿园民间游戏物质环境的创设,忽视人际环境(幼幼关系、师幼关系的培养等)和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各种仪式等)的创设。微观层面上,在幼儿园具体的民间游戏物质环境创设中,相关研究多停留在环境布置与材料投放方面,而关于民间游戏区角的空间大小、空间布局及材料的制作,室外游戏场地大小及设备的布置,幼儿园墙面和走廊的设计的研究都比较缺乏。
三、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策略
(一)明确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构建多维度的动态课程目标体系
1.明确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基本目标理念
(1)坚持适宜性与发展性统一。适宜 性表现在:第一,与儿童适宜,包括普适性和个体差异性两方面。普适性是指儿童特定年龄段的基本发展规律,要求课程目标与儿童的基本发展规律相适宜。个体差异性是指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存在,课程目标需要考虑儿童的个体差异来因材施教。第二,与地区适宜。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是一种地方性课程、园本课程,应该适宜于具有不同特点的民间地区。因此,在制定民间游戏课程目标时,需做到适宜性与发展性的融合。
(2)游戏性与教育性统一。当今教育倡导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但仅仅强调人的自然性,必然会阻碍人自身的发展,也必然会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偏重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造成人自身发展的不完整,人的完整发展需要坚持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的原则,这样既能促进幼儿的学习,又可以保证幼儿的游戏性体验。
(3)操作性与灵活性统一。可操作性是指具有便于进行实施的特征,一般指具有明确的目标或标准,比较全面完善的方案,清晰的方式手段,完整细致的步骤或路径等方面。灵活性要求课程目标具有自我调节机能,能适应各种发展变化,既能针对儿童的发展情况,也能针对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还能根据本地区和各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情况,兼顾到教师的个体特征等。
2.构建多维度的动态课程目标体系
构建关于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目标的多维度立体图,其中包含多个发展维度,可以涉及民间游戏园本课程开发总目标、各领域民间游戏课程分目标、各个民间游戏课程主题目标、各年龄段分目标、各学年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及每个阶段的认知、情感、技能目标。从横向上来说,这些目标之间需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彼此联系,相互整合。纵向上来说,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学习和经验获得不断提升,目标的制定是一个不断完善与升华的过程。
(二)拓宽民间游戏与课程建构的内容领域,开发民俗文化
在内容来源方面,民间游戏本身的类型多种多样,在课程开发时需注意各主题内容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兼顾五大领域。民族传统文化中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很丰富,包括语言、民间工艺、民间仪式、社会活动、民间戏剧等,这些都为幼儿园课程提供了广阔的教育空间。幼儿园可以以民间游戏为切入点来研究和开发民间文化,丰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如民间儿童艺术(皮影戏、傀儡戏、木偶戏等)深受儿童的喜爱,可以开发为表演游戏;民间文化中的科学小发明(如风筝、孔明灯)包含了一些科学原理,可以开发为科学领域的游戏。
在内容组织方面,首先需要深入分析原始素材,对民间游戏进行合理的筛选和改编。如对民间游戏童谣内容的改编、对民间游戏玩法的改编、对民间游戏规则的改编、对传统玩具材料的改编和创新等。其次,需要考虑内容的整合连贯性和层次性。民间游戏的种类丰富多样,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和实施,既要横向考虑与其他教育内容的衔接和融合,又要纵向考虑民间游戏自身的层次性,形成具有结构层次的内容系列。最后,教师还可以考虑将传统民间游戏与现代游戏相结合,如可将两种以上传统游戏叠加、老玩具融合新玩法、新玩具借鉴老玩法等,以此促进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优势互补。
(三)坚持相互调适的实施取向,优化课程实施
1.综合利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整合民间游戏
首先在实施途径方面,课程实施是一种活动,其中包括活动的一般元素,构成了课程实施的活动系统。民间游戏课程实施的活动系统,可从三种显性实施途径进行思考:以提高儿童经验、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活动;以愉悦、自主、创造为主要目的,通过一定的民间游戏素材进行的游戏活动;把民间游戏渗透到儿童的具体日常生活环节之中,起到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指导生活目的的生活活动等,其中每一种实施途径的具体实施过程都是一个整体、生态的活动系统。
其次在组织形式方面,要注意游戏形式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可以采取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自由活动,幼儿园活动与家庭亲子活动,同龄活动和混龄活动等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形式,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促进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展。
最后在指导方法方面,主要包括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其中,集体游戏指导是以教师预设的内容、目标为主导的,一般采用直接指导方法;个体游戏指导是以幼儿生成的内容、个体意向为主导的,一般采用间接指导方法。集体游戏与个体游戏是相对存在的,在指导中既要考虑幼儿自身游戏的需要,挖掘个体意愿游戏对幼儿个性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培养目标的整体性,运用集体游戏的教育效应,使个体学习与集体活动两者相得益彰,有机结合,使游戏活动的教育多样性具有丰实的层次性。
2.创设具有开放性的整合环境
其一,建构社区、家庭、幼儿园为一体的开放性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园与家庭及社区之间的交流互动。其二,创设有利于民间游戏开展的文化生态系统,其中的各种文化和环境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包括物质环境(民间游戏区角的大小与布局、民间游戏材料的投放、墙面走廊设计、地面装饰等方面)、文化环境(园所文化、学习氛围等方面)、人际环境(师幼关系、幼幼关系、师师关系、亲子关系等方面)等因素。其三,创设适合民间游戏自然发生发展的“准自然环境”,开展不同年龄段班级间的合作,创建“大小长幼”的混龄教育环境,利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
3.加强民间玩具的开发与利用
玩具是儿童游戏的“专用工具”。这里说的玩具是广义的玩具,包括成人特别为儿童制作的玩具和自然的游戏材料。民间玩具是与民间游戏相互绑定的,民间玩具具有传承文化的教育价值,尊重自然、绿色环保的教育价值,色彩造型的美工教育价值等特点。加大民间玩具的开发有利于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做工精美、技能要求高的民间玩具,可以请民间艺人作为主要传承及开发主体,如可以以各地民间玩具艺术保护组织(如民间工艺美术学会等)为依托,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收集。各地区也可以根据本地民间玩具的特色来建设民间玩具博物馆,对幼儿园开放,让儿童参观欣赏多种多样的民间玩具,培养对传统玩具的喜爱 。对于简单且易于随地取材的民间玩具,教师、幼儿、家长可以参与进来自制民间玩具,这有利于丰富幼儿园民间游戏材料,也利于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亲子关系的培养,更有利于促进家园的合作。
【参考文献】
巩丽娜.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建构.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李姗泽.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地位与作用.课程·教材·教法,2005,(05).
李素梅.给予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开发.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