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环境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环境概念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2)11-0015-03
一、理解行为地图
行为地图(Behavioral Mapping)是1970年由Ittlelson等人提出并发展起来的,用于记录发生在所设计的建筑物中的行为,以帮助设计者把设计特点与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连接起来。行为地图方法是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并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各部分相联系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是先由研究人员对行为进行编码,并将行为发生的实际地点和频率标定在一个按尺度绘制的平面地图上,以帮助设计者将设计要点与行为的时间、空间相结合。这是一种记录物体的位置,并测量它们可引起的活水平的介入式、直接性的观察方法,Ittlelson(1970)认为,行为地图具有五个优点:(1)平面图清晰明了;(2)对目标个体的行为有观察、有数据、有描述、在位置上有明确的标定;(3)使用日常表,说明观察与记录持续的时间;(4)观察与记录均有科学的程序指导;(5)利用符号编码及统计、数据系统,以最少的时间和人力获得所需的观察记录。
早期的行为地图是通过纸笔记录的方法收集数据,多用于较小尺度的环境,如对一个房间的观察。目前,行为地图的方法常被应用于研究学校、城市广场、博物馆等。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将行为地图应用于幼儿园户外体育环境设计中。
二、行为地图的理论基础
行为地图是建立在行为场景(behavior setting)理论和可供性(affordance)理论基础之上的。
(一)行为场景理论
行为场景理论认为,某一环境要素的功能特性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在相应的环境背景中才能发挥作用,许多共存的环境要素构成的场所可以产生特定的行为模式。行为场景是指特定的场所及其中人的行为构成的生态单元,由人、环境要素和行为三部分组成。行为场景理论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arker(1976)提出的,他通过对真实行为场景中儿童行为的直接观察,发现行为场景具有清晰、明确的空间性,邻近的行为场景中各部分可独立发挥作用。
对于幼儿园环境设计而言,这一概念意味着不能简单地将游戏区视为适用于各种活的普遍环境,在进行设计研究时,应该将环境的各部分进行分解,如可以将户外环境分解为走道、游戏设备区、玩沙区、开放区、攀爬区等。
(二)可供性理论
可供性概念是Gibson生态知觉理论的一部分。生态知觉理论认为,人可以感知到环境中有意义的刺激模式,自然界中许多客体具有衡定的功能特性,如河湖可供人捕鱼、游泳、行船、取水,但不能供人睡觉和散步。支持个体行为的环境中可被感知的功能特性即环境的可供性。可供性曾被环境设计者及儿童环境研究者视为有实用价值的一个概念,例如环境心理学家Heft(1998)就开创了一种儿童环境可供性的分类法,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概念性和操作性的框架;Fjortoft(2007)用可供性的概念解释挪威学前儿童的运能力发展和健康是与当地的地形和植被相关的;Kytta(2002)在对芬兰和白俄罗斯两个国家儿童的生活环境和运能力的比较研究中也使用了可供性这一维度。通过描述各行为场景的特征,可供性的概念还可以帮助分析各行为场景之间的异同点。
具体到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分析中,可供性的概念可以帮助分析每一个行为场景如走道、游戏设备区、玩沙区、开放区、攀爬区等各自的功能特性,以及各行为场景是如何刺激、吸引、支持、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的。
三、行为地图与幼儿园户外体育环境设计
(一)行为地图的编码与绘制
早期的行为地图法是通过纸笔记录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运用手绘图表来展示行为的空间位置。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和手持型数字编码设备被引入行为地图的方法中,Van Andel(1984)是第一位对户外活进行数字编码并将户外环境特征和相关的数据库联系起来的研究者。现在的研究者可以对更多的变量,包括精确的体育活的位置进行编码,这给环境行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再现的有效方法。
在对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环境采用行为地图法进行直接观察时,首先,要根据研究需要对户外环境的行为场景和幼儿的体育活进行编码。如依据被观察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将行为场景编码为1-游戏设备区、2-开放区、3-走道、4-过渡区、5-玩沙区、6-表演游戏区等,以方便在平面图中进行标注和区分。然后,根据研究目标对幼儿的体育活水平或体育活类型进行编码,如将幼儿的体育活水平分为安静、轻微活量、中度到高度活跃的活量三个等级,或将体育活的类型分为走、奔跑、攀爬、跳跃等;并在绘制平面图时选择不同的标志来表示。在研究过程中,观察者要对行为场景和幼儿体育活的编码有清晰的了解,熟悉行为地图绘制工具的操作;要选择在时间充足、气候温和的日子进行观察,时间段应主要是幼儿的自由体育游戏时间,以减少教师指导或课程要求对幼儿体育活的限制。最后,观察者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使用电子设备将幼儿园的户外行为场景编码和幼儿的体育活编码如实标注在平面地图中。
这种编码方法可以涵盖幼儿园户外体育环境的所有行为场景和幼儿的各种活状态,使得观察者能够将观察到的实际情况详尽、清晰地绘制在行为地图中。
(二)行为地图的分析
对行为地图的分析应涉及到每一种行为场景中幼儿体育活的水平差异,或者活类型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帮助环境设计者设计出更加有利于幼儿体育活的户外环境。Cosco(2010)等人通过行为地图法对两所幼儿保育中心中户外体育环境及其幼儿活进行直接观察,绘制出两所保育中心的户外环境与幼儿活量的行为地图,并分析出由不同行为场景或相同行为场景的不同特点所引起的,幼儿活量的差异和每个行为场景的可供性。他们的研究表明:第一,走道是适合相对活跃的体育活的场景,但其可提供的活水平还要受到走道自身的一些特点,如地面质量(软、硬)、材质(塑胶、沙质、柏油、混凝土等)、走道宽度和走道形状(直线形、曲线形)等的影响,幼儿似乎更喜欢表面硬的、有弯曲的走道,因为这种跑道适合幼儿奔跑和骑车等;第二,多个游戏设备的综合可供性要高于单一游戏设备的可供性;第三,宽敞的玩沙区可以增加幼儿的交往机会,比较适合建构游戏等相对安静的活等。
在对行为地图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时,需要结合环境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幼儿心理学等多学科,详细分析每一种行为场景中幼儿的活量或活类型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可能性原因,从而帮助幼儿园管理者和环境设计者理解各个年龄段幼儿体育活的环境特点。如,当前很多幼儿园在设计户外活环境时,更多的是从色彩视觉秩序、建筑风格等方面人手,根据建筑面积、安全性、经济效益等因素,按照幼儿园管理者或环境设计者的要求,安排活区域、放置体育游戏器械,使得整个户外环境设计更多是符合成人的思想,而忽略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行为地图方法通过清晰的平面图、详尽的数据帮助成人真正地了解幼儿户外体育活的需要,以设计出真正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需求的高质量活环境。
(三)行为地图的适用性
除了对幼儿园特定户外体育环境进行观察和分析之外,行为地图还适用于一些纵向研究,如使用行为地图来评价季节性和气候(如太阳的方位、降水、种植特点、气候带等)对全年体育活的影响;使用行为地图还可以分析性别、年龄、师幼互等个体和社会因素对幼儿体育活的影响,以及分析不同民族或种族背景的幼儿对行为场景使用的潜在差异等。进一步细化,行为地图还可以帮助分析每个幼儿在各种体育游戏中需要的平方比率,还有每种行为场景成本的有效性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纵向分析时,还需要根据研究的需要对各个要素分别进行编码。
可见,行为地图在幼儿园户外体育环境的观察和设计中具有非常广泛的适用性。这些横向和纵向研究不仅可以指导环境设计者的具体设计,还可以帮助幼儿教育者加深对每个幼儿特点和需要的了解,加强师幼互,优化师幼关系,以及帮助幼儿园管理者提高环境创设的成本效益,甚至还可以指导幼儿园户外设计的政策法规的确立等。
幼儿园环境概念范文2
关键词:蒙台梭利 幼儿园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蒙台梭利教学方法是在“爱与自由”中学习成长,这种教育方式通过在实际操作中取得的成效来看,它是一种很成功的适合于幼儿教育的教育模式,能够对幼儿做到因材施教。因此,这种更适合幼儿的教学模式被当前许多所幼儿园所采用,为当前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蒙台梭利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幼儿园教学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逐渐为大众认可与接受。本文就从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以及对数学教学的启示和具体应用三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讨论蒙台梭利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与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是以玛利亚・蒙台梭利的名字命名的,她是20世纪著名的意大利的教育家。她的教育主要是针对幼儿教育,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
(一)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与理念
蒙台梭利于1909年在《适用于幼儿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中首次提出了“蒙台梭利法”这一概念,蒙台梭利教育概念正式形成。这一教育理念主要是想保护儿童健康正常地成长,尽最大可能地去消除他们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障碍,避免他们遭遇任何危险。蒙台梭利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具体渗透到教学的目标、所具备的基本要素和有可能产生的基本矛盾等三个方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环境、齐全整洁的教学用具以及专业谨慎谦和的教师三者缺一不可,这也是蒙台梭利所坚持所认同的观点。这三者其中,成功教学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可以供他们自由学习、自由活动的空间。教师是一种示范、观察、引领、解释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亲切平和有礼,对学生亲切有耐心,对家长有礼,做好家长与学校沟通衔接的桥梁,这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借助着齐全的教学用具,带领幼儿将知识传达、让幼儿接受吸收。
(二)蒙台梭利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在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创新的教育方法。她的教育方法总结起来,包含了系统教育方法、环境教育方法和主体教育方法这几个方面。虽然是几个不同的教育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方法是统一的。其中,系统教育方法是针对儿童成长的系统性,按照幼儿成长认识中水平的差异、接受能力与动手能力的不同,分层给予不同的教学进度,使幼儿的身心都能协调发展;环境教育方法是通过选取合适的教学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动手能力自由选择教学用具进行自由活动与作业。主体教育方法是说发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幼儿的自我感觉为主,让幼儿在自我养成中发展,在此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成长中的一些错误。
二、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与方法对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启示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是在二十世纪初期传入我国的,但由于具体环境的不同,她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被推广开来。蒙台梭利的思想告诉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在自由中认识与发展自我,而不是压抑幼儿的本性得不到张扬,将教师与家长的意志强加给幼儿。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与方法对于当前教学的教育启示,尤其是对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启示表现为以下。
第一,教学环境是前提。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首要前提。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幼儿有更好的空间自由成长,这也为教师和幼儿之间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与沟通平台,无碍于幼儿的自由健康成长。
第二,坚持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一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而蒙台梭利教育则改变了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鼓励幼儿自由学习、自由发展、自己动手,从而活跃幼儿的思维与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素养。
第三,发挥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蒙台梭利教育告诉我们,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幼儿做正确方向上的引导,而不是机械地传达知识,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上的自主性。教师引导幼儿主动获取知识与实践经验,这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指导、分析,从而准确把握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而帮助幼儿健康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三、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与方法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主要是针对数字、字母和图表等之间的转换,进行数量空间等方面的计算推理训练,从而锻炼人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采用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与方法,不仅对于幼儿在数学学科上的兴趣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还能带领幼儿初步认识数的概念,从而挖掘幼儿的潜力。
(一)优化教学环境,增强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感官效应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告诉我们,比起奖励和惩罚带来的幼儿的学习努力成效,环境所起的作用更好一些。蒙台梭利认为,环境能够激发幼儿自主地学习。蒙台梭利的思想要求将数学教学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幼儿通过接触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物去把握数学概念中数与量的概念,从而提高自己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在幼儿园具体的实际教学活动中,认识不同数的概念,比如10,100,1000等数时,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让幼儿在色彩的感官体验中学会这些比较复杂的数学符号,这样不仅削弱了课堂的枯燥无味,同时还提升了幼儿在学习数学中的兴趣,减少了他们一开始对于知识接受的难度。这便是蒙台梭利的思想理念,充分增强数学教学的感官反应,优化教学环境与用具,便于幼儿在独立学习中对物体的分门别类以及数与量的认识中能够迅速有效的获取。
(二)善于积极引导,增强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激发效应
蒙台梭利理论中,幼儿是有学习的主动性的。因此,在幼儿园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具体到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这里以“0”的概念来举例:“0”的概念的教学可以采用“纺锤棒箱”的方式。在这个活动里,数字固定排序,数量则装入另外一个箱子。另外一个箱子中10个格子标上不同的数字,而箱子里的纺锤棒表示数量,让幼儿根据格子里的数选取对应数量的纺锤棒,这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幼儿认识到“0”所表示的就是一个数量也没有的概念。这样做,由于道具的缘故提升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另外通过感官上的体验与接触,使得幼儿的思维得到充分开拓。
(三)加强体验环节,增强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整体效应
心理的活动与身体的动作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是蒙台梭利的观点,幼儿的成长无论是心理的还是身体、能力的成长都有一定规律。只有将影响幼儿学习成长的各个因素考虑进去,使得各方因素都能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个因素对幼儿成长所起的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健全地成长。
蒙台梭利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通过将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相信对于以后幼儿数学教学乃至整个幼儿教育教学都有一个很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慧娟.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宋一,王艳.蒙台梭利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54-56.
幼儿园环境概念范文3
关键词 幼儿园环境 环境创设 环境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今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正在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形成方面,越来越多地引起学前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被誉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然而,目前也有许多幼儿园在环境创设的实践中显示出了一些问题:
1.1 对幼儿园环境及环境创设的有关概念理解不清
说起幼儿园的环境,我们的头脑里立即会出现一副活泼可爱的画面:逼真的卡通动物“活跃”在幼儿园的大门口;阳光下色彩斑斓的滑梯、木马;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区;一幅幅赋有智趣的图画……其实,幼儿园环境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里讲的“环境”,主要指广义上的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是由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幼儿、各种物资器材、人际环境以及各种信息要素,通过一定的文化习俗、教育观念所组织、综合的一种教育的空间、范围和场所。这种空间、范围和场所既是物质的,又是人文的;既是开放的,又是相对封闭的;既有保育的性质,又有教育的性质,因此说,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部分。通过一系列调查发现,许多幼儿园教师片面地将幼儿园环境理解为物质环境。因此他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只注重有关活动室、游戏场、教室、科学发现室等的墙面、窗户的装饰和布置,割裂了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从而忽视了环境创设中人文环境的部分。殊不知,从某些方面来讲,人文环境更能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1.2 以教师的制作和布置为主,忽视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重要地位
在我国幼儿园中一提到环境创设,许多教师就开始抱怨,又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来进行环境的布置,他们将幼儿园环境创设当做了教育教学以外的工作来完成,因此大家显得很忙,也很累,有时结果还不尽如人意,幼儿仿佛不领情,教师也常常会为自己精心布置的环境不受幼儿喜爱而大伤脑筋,这些方法往往都是错误的,教师出了不少力气,却没有讨到好的结果。走访了许多幼儿园后笔者发现,许多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教师们主要依据自己教育教学方便来考虑环境创设,他们毫无根据地凭空想出一个环境创设的主题,较少听取孩子们的建议。更有甚者,连一些最基本的创设原则都不清楚,创设的环境既不能够吸引儿童,又不能够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相适应。他们所进行的环境创设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混淆了环境创设主客体的关系,忽视了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重要地位。
1.3 不注重环境的变化,认为环境创设可以一劳永逸
幼儿是活泼好动的,他们的成长环境应具有弹性,应不断地变化,让幼儿在变化中与环境“对话”。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我国许多幼儿园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每月都有主题墙的布置,但不可避免,仍有一些幼儿园的教师认为环境创设可以一劳永逸,从幼儿小班入园一直到大班毕业,教室里的装饰自始至终就没有更换过。参观过中学、大学的人们不难发现,这些地方的主体环境布置一般不会经常变换,因为这些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已经具有了较强的稳定性,很明显他们与幼儿是不同的。试想,幼儿园的小朋友整天生活在一种不变的环境当中,每天面对的是同样的东西,时间久了必然感觉乏味,这怎能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2 幼儿园环境创新的几点思考
2.1 掌握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相结合的创设方法
幼儿园的人文环境,包括幼儿园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内涵和灵魂,是人们能够切身体会到的一种氛围,它看起来不像物质环境那么明显,但它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应彻底改变将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割裂的现象,全面地去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真正含义,不仅为幼儿创设美好而丰富的幼儿园物质环境,更要为他们创设爱与宽松的人文环境,学会将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的创设方法,只有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出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从而多方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2.2 尊重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参与其中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分析“布置时应注意的弊病时”曾指出:“不要教师自己来做,让学生们自己来设计,自己来布置,这才格外有意思,也才更有教育意义。”“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加深认识,也更加爱护。因此,做教师的应当学会如何引导儿童运用大脑和双手来布置环境”。的确,幼儿才是环境的主人,体现在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主参与、自由结伴、自定主题、自选材料、自己探索、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自发进行交流、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过程,使情感得以激发,社会交往能力得以培养。这对幼儿增强探究周围世界的意识、主动获取经验、扩展兴趣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幼儿参与设计、创设环境。引导幼儿参与墙饰、活动区域、游戏环境、节日环境等方面的设计与创设,帮助教师收集游戏材料,准备制作工具,变教师操作为幼儿自主。玩具是游戏的物质支柱,高价格玩具不一定有高价值。自然材料、废旧材料是制作玩具的好材料,让幼儿收集制作材料,进行简单的制作,既能解决游戏材料的来源问题,节约资金,又能提高幼儿的参与意识。
(2)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活动材料。可以设立“材料仓库”的形式,师幼共同收集材料,把使用材料的自交给幼儿。活动和游戏中供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启发幼儿以想象的方式使用游戏材料,给予幼儿发挥和创造的机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受到自己是真正的主人。
2.3 让环境在变化中灵动
生命的本质在于“动”,只有变化的环境才是生生不息的。幼儿园的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它不仅属于硬件层次的一个空间,也包括了时间运用方式以及环境中人的期望。因此幼儿园环境是根据课程内容、季节变化、幼儿兴趣和心智不断变化的。此外,由于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作用中得到发展的,所以环境的建构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它总是伴随着幼儿活动的展开而变化,并不断重新构造,使之始终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我们可以说,环境是一个变化着的“会运作的生命体”,它时刻激励着幼儿探索事物的愿望,因此,根据环境变化和幼儿发展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内容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在幼儿的周围环境中,蕴藏着大量的教育信息,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观察和倾听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以便与幼儿共同建构新的、有趣的方案和内容。
如春节后,有两位幼儿穿着唐装来到了幼儿园,有几个女孩就围绕着这两个小朋友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有的说这个漂亮,有的说那个漂亮,唐装引起了幼儿的议论和兴趣。老师因势利导,以“唐装”为题和幼儿一起讨论起中国的服装国粹,又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了解中国文化。幼儿不断从不同渠道了解了京剧、昆剧、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窗花……教师根据幼儿不断生成的兴趣创设各种活动区域,和幼儿一起用蓝色印花布、旗袍、唐装、京剧脸谱等装饰墙面。由此生成“我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以及以“京剧脸谱”、“我爱长城”、“剪窗花”、“中国结”等为分支的活动方案。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创造了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总之,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幼儿每天都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个性发展及社会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引导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在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学习到宝贵的知识与经验。不同地区的幼儿园都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教师充分开动脑筋,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挥本地优势,认真探索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理念,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星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4).
[2] 陈艳颖,冯旭芳,牛俊杰.关于幼儿环境教育的思考[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1).
[3] 刘洪岩.探索新时期幼儿园的环境创设[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4] 奚文君.幼儿园环境布置的现状、问题及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27).
[5] 张同梅.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教育,2003(9).
幼儿园环境概念范文4
关键词:幼儿;感恩教育;活动设计;活动实施
幼儿园的感恩活动应立足于感恩教育,孩子在幼儿园受到的影响会跟随其一生,特别是感恩这种意识内潜移默化的观念。感恩活动的设计应该适应幼儿园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观念接受能力而推敲研究确定,不能生硬的强行灌输。而今中国,幼儿教育中的幼儿感恩教育还不是很完善,必须承认还有系列的弊端。感恩活动的进行是在幼儿园内,孩子和孩子、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很重要,活动的进行要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同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幼儿感恩教育原则和策略。
1 把“爱”作为感恩的目标和宗旨
1.1 “爱”作为目标和宗旨的意义
《增广贤问》中“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马无欺母之心”讲的就是子孙应该铭记长辈的养育之恩,将来是要报答的。“爱”,应该作为活动的核心。感恩教育是给孩子灌输应该向对自己有恩惠的事物存有感激之情,外界人和事对自己的好应该被认为是“爱”。这是幼儿园感恩活动要达到的目的,要向孩子传达的思想,从而履行幼儿园幼儿感恩教育的责任。
1.2 概念的易解性
事物之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人和人之间的感恩也是相互的。这样的情感就是感恩,也就是“爱”。孩子不能理解什么是感恩,但是可以理解别人对自己好,就代表和自己亲近,就要对自己亲近的人好。这样连锁的反应在孩子身上是顺其自然的,不需要去讲解任何不容易懂得概念。
2 创建幼儿感恩教育的环境
2.1 幼儿园营造感恩教育大环境
幼儿园感恩活动是针对幼儿感恩教育的,活动的主办方是幼儿园,就是孩子的校园。孩子处于幼儿期,对于玩伴的行为会主动去学习和模仿,孩子们凑在一起接受感恩教育,这样的效果会比对单个孩子的效果更显著。把孩子集中在学校,老师成为思想灌输的主要载体,幼儿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此体现出来,老师说的话做的事就成为正确的典范,孩子就把老师的话当成理应遵循的真理。感恩教育就是把正确的思想传输给孩子,用幼儿教师之口传达,增强孩子的感恩意识,在孩子心里增强可信度。孩子之间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竞争的现象,谁比谁做得更好是一种荣耀和奖励。幼儿园在幼儿感恩活动中应该致力于建立一个良性环境、一个大环境。在日常中告诉孩子对与错,感恩是正确的。适当的奖励制度也是需要的,孩子铭记感恩是对的就应该得到奖励,这也会鼓励更多的孩子往引导的方向走。
2.2 小家庭担负榜样的责任
幼儿除了在学校待得时间意外,就是和家人待在一起。家长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看在孩子的眼中,记住并模仿。幼儿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感恩教育要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践,家长的行为带领孩子做到感恩,就是潜意识里告诉孩子感恩是正确的。对于感恩,家长的态度应该是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榜样,从而到达幼儿感恩教育的目的。比如央视广告里的公益广告,里面妈妈给奶奶打水洗脚的情景,这一幕被站在门口五岁的孩子看到了,在妈妈闲下来的时候孩子就打水给妈妈洗脚,“妈妈,我也给你洗脚。”就是孩子学习妈妈行为的表现。父母始终是孩子的榜样,不能因为孩子少造成溺爱的结果,正确的感恩教育十分非常重要的。
3 幼儿感恩教育的原则和策略
3.1 顺从幼儿心理和生理成长状态原则
幼儿处于心智不完善,无完全行动能力的阶段,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甚至没有定性。所以感恩教育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趋势,感恩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要注意这一原则。幼儿园老师在引导孩子感恩的时候不能生硬的灌输,这样会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不耐烦或者厌恶等情绪。这应该是一种潜意识的灌输,不该是单方面从老师到幼儿的思想概念灌输。说教和实践要结合在一起,这里的实践在幼儿园这样的环境可以是幼儿之间的感恩游戏,比如长辈和晚辈之间角色扮演等创新游戏。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然后在某一个情景下就让孩子去这样做。孩子的天性是爱玩的,趣味性不可缺失,在游戏和活动中激发孩子好玩好动的天性的同时加深对感恩的印象和理解。但也应该看到单个孩子的特殊性,因为家庭条件和成长环境的不一样,对不同孩子要相应采取不同的感恩教育方法方式。让特殊型的孩子融入其他孩子之间,
3.2 幼儿教育的教师感染策略
幼儿处于对承认顺从的阶段,在幼儿园教师说什么便是真理,在家里家长的话就应该遵循。而幼儿往往也愿意听从,应为他们都处于对外界知识的都好奇的时候,但要接收还要通过大人的引导。所以,幼儿园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知道长大要成为的人是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和品行。不仅要说,还要说真是的例子。生活例子比较有说服力,教师要举例说明感恩是对的,实践中的例子说明感恩是会有奖励的,是孩子本身应该具备的品德。同样的,家长是幼儿接触第一手资料的来源,作为幼儿生命中第一位老师,在家庭中要尽量营造感恩的成长环境。遵循幼儿园和家庭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双管齐下的策略。
4 结语
幼儿教育中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中国社会成分现状的今天,幼儿感恩教育尤为急迫。幼儿园感恩活动的开展的非常必要的,但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原则策略。
参考文献
1 吴新梅.幼儿感恩教育初探[J].儿童发展与教育,2006(10)
幼儿园环境概念范文5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多元文化;文化适宜
早在20世纪80年代,全教协会提出发展适宜性课程的概念,指出幼儿园早期的教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要满足和适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要从年龄差异与个体差别两个方面来满足儿童的成长。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面临的问题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 信息一体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相互渗透,在世界各地,不同的价值观互相抵触,同时也互相交流学习,使得幼儿园课程文化的构建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中国在幼教改革中,也多是引进和学习国外的幼教课程与理念,如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舒伯特的后现代课程论、美国生成课程等,而这些幼教理论概念虽然对国内幼儿园课程的改进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有些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尚未将西方幼儿园理论理解清晰,就断章取义的学习,从而严重的脱离原本的形式。在这个多元文化背景中,中国幼儿园课程发展始终未找到根本,脱离实践之外。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培养小朋友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这些问题都需要幼教从业者认真对待,并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引起幼儿园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发展呈现出开放性、民主性与多样性。人们的视觉空间与活动领域也不断的扩展,从而为中国社会文化及人们的价值取向,注入新的元素,从而使之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现代文化与保守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主流与非主流,这些不同文化都互相抵触和碰撞。
此外,造成幼儿园课程问题的重要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的幼儿园课程对文化适宜性和文化自觉缺少重视。幼儿园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适应性产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于同一个理念的实践和理解,可以存在不同,但前提必须是他们的意义要适宜于当地的文化特色。由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色各样的幼儿园课程,中国幼儿园课程忽略文化的适宜性,过度模仿西方幼儿课程,企图通过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来改变自身课程的现状。但是文化背景难以逾越,也缺少正确的衡量规范,从而绝少实现完美的移植。
应当要具备较强的文化敏感性与文化自省能力,在构建中国幼儿园课程中不断审视与反思,才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获得自主地位。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构建幼儿园课程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构建幼儿园课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与多元文化加强对话与理解
幼儿园课程不可以脱离文化背景存在,因而幼儿园课程适宜性极为重要。为此,构建多元文化下幼儿园课程适宜性,首先要做的就要加强对多元文化的学习与理解,通过对话多元文化,更加贴切的理解当今的世界潮流,选择学习适宜的异域文化,吸收对国外文化的精髓,对自身文化进行创新,通过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与共同分享成绩。
2、构建具有外向化的幼儿园课程
让幼儿园课程科学化、大众化、外向化,是近年来中国幼儿教育的长远目标。其中以实现幼儿园课程的外向化最具重要意义。因而,中国幼儿课程构建过程中,在学习和引进他人经验的同时,必须立足中国实际情况,以满足幼教课程实践为前提,关键是要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契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外向化课程,是课程文化自觉核心价值的一种体现。也只有具备民族特色的课程,才适宜幼儿成长和发展。 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并不是一味的模仿和复制,而是选择不同文化的相容点与互补点,也才有利于开展具有外向化特色的幼儿园课程。
3、重建幼儿园课程多元文化生态环境
所谓的文化生态,指的是文化自然生态与人为生态的相融合。传统的幼儿园课程多是对社会或者群体主流文化的体现。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的构建离不开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各种文化资源的组合、创新、适应,在平衡与共生的状态下适应本民族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要适应文化的变化,要适应不同的文化生态环境,在文化生态环境理论的指导下,构建适宜的幼儿园课程。
四、结论
本篇论文通过论述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适宜性的发展概况,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也做了相应的阐述。从而也再一次论证了,不同文化的差异,与幼儿的学习背景、幼儿的发展变化及社会现状调整等有着紧密的关联性。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所追求的理念不相同。总而言之,构建适宜的儿童成长的幼儿园课程,不能与文化背景相脱离,只有结合相应的文化背景,构建适应民族地区发展与需要的幼儿园课程。
参考文献:
幼儿园环境概念范文6
【关键词】安全教育 幼儿教育 多样化
对于个体而言,生命健康权是至关重要的。幼儿作为社会群体中的弱者,其自身的保护意识十分薄弱,加之幼儿大多活泼好动,近些年来幼儿意外伤亡事件可谓有增无减。一个个悲剧的背后,暴露出来的是幼儿园安全管理松懈、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幼儿园必须将保护好幼儿的生命与健康作为自身的首要责任与使命。因此,加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应当是幼儿园日常管理与教育中的首要任务。本文从以下几点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多样化建设提供了中肯的建议。
一、创设安全生活环境
幼儿园安全教育首先应当以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创建作为其他工作的基础性保障。幼儿生活环境的构建首先应当具有特定的“情境特征”,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环境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来看,在幼儿园中应当以硬件设施为依托,充分利用原有的教学资源。在幼儿园大门张贴相应的宣传标语,在院墙、栅栏、楼道口等危险性较强的地点悬挂浅显易懂、色调性强的警示标志。对于不少幼儿园中都存在的游戏绿色长廊,可以通过图示、标语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在室内环境中,幼儿园管理人员可以在盥洗室、衣架等处标明号码,借此构建幼儿的卫生意识与有序的常识。通过以上形式,可以很好地在园内构建安全的教育环境与生活环境,通过环境的熏陶,幼儿们可以耳濡目染地学习到自我保护方法与安全防范意识。
二、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需要所有幼儿教师的共同参与。因此,应当强化幼儿安全的重要性,培养教师的安全思想意识与教师责任感。首先要紧抓教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使得幼儿教师在意外事件与突发状况发生时能够妥当的处理,防止伤害的进一步扩大。其次要组织幼儿教师积极学习关于安全教育的文件精神,建立一定的忧患意识。在安全学习中,不应停留在表面做文章,要加强案例分析,积极查找园内的安全盲区,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教师也应对其加强安全宣传工作,以防假期中意外实践的发生。
三、加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教育
幼儿园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应当从细节抓起,注重一日生活的安全教育,让幼儿可以高高兴兴地来园、平平安安地回家。根据对以往的个体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幼儿园内发生的绝大多数的意外伤害以及安全问题都是由于日常管理的细节疏漏导致的。由于幼儿自我防护意识差,活泼好动的他们难以对事件的后果做出准确估计。例如摔倒、烫伤、吞食异物、走失迷路等类型的事件都是经常发生的。因此,应当将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贯穿到日常的生活中去,教育幼儿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积极引导他们建立安全意识与观念,保证每个幼儿的安全健康成长。
四、开展多彩缤纷的主题教育活动
除去上述的日常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以外,幼儿园管理方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挑选特定的时间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围绕某一意外事件类型来开展,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加强安全教育的力度,对于幼儿自我防范能力提升有着显著的效果。例如,开展一系列的防火、防电、意外自救等活动,并邀请幼儿家长一起参与活动的互动。以防火演习为例,事先准备水、毛巾、电话等道具,对幼儿反复强调整个模拟演习的计划与步骤。模拟活动开始后,假设火灾在某处发生,由教师提醒幼儿应当保持镇定,并引导他们使用蘸水毛巾捂住口鼻以既定路线有序地安全逃生。在此期间,应当穿插119报警的模拟与相关知识的教育。通过类似的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幼儿应对突发状况时的应急处理能力,防止二次伤害的发生。
五、建立家长――学校安全教育互联机制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概念不仅包括园内的安全教育,关于幼儿家庭内的安全教育与社会生活教育也应包含在概念之中。因此,对于幼儿的安全教育就需要联合幼儿园、家长、社会等多方力量的积极主动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主动配合园方的安排,幼儿教师也要发挥其自身的主动性,尽可能多的联系家长,了解幼儿的生活健康状态,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宣传。通过各方的携手努力,可以有效地构建出一个完备的安全教育互联机制,协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结语:保证幼儿的安全与健康成长是幼儿园日常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幼儿园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安全防范机制,探索安全教育的多样化建设。通过安全意识宣传、意外模拟演习、教师素质培养以及家长与园方的互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幼儿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铺就坚实稳固的基石。
参考文献
[1]王悦;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大学;201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