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范文1

【关键词】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科学监测

0.前言

环境空气监测是由环境监测机构规定程序和有关法规的要求,对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趋势的各种环境要素而进行技术性监测,对环境行为符合法规的情况进行执法性的监督、控制和评价的全过程。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和产业结构布局的不断优化、调整,许多城市在城市环境、城市建成区规模和人口数量、分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城市环境空气监测呈现出监测点位数量上的不足或者空间分布上的不科学,不能继续满足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的技术要求,从而面临着需要不断进行优化。

1.国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特点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国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构成特点比较简单,环境监测部门把从监测站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再由行政部门一级一级的上报。国内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部门都是独立的各项操作都是由监测站的人员完成的。这样的系统已经落后我们应该不断的进行完善。

2.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主要组件

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主要组件包括:质量保证的实验室、中心计算机室、系统支持的实验室、各个下属的监测站等。(1)质量保证的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所有的监测设备的保养和审定,对检修后的设备进行校准和技术指标的审核,制定和落实系统的质量监测的控制措施。(2)中心计算机的主要工作的内容是通过各种通通讯方式来收集各个下属的监测站监测到的数据和监测设备的工作的信息,并且判断收集到的信息检测和存储,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对下属的监测站远程监测、诊断。(3)系统支持的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仪器设备的运转情况,对系统仪器设备进行保养和设备的维护;对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及时的进行检修和更换。(4)下属监测站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全程的自动监测、收集、储存监测到的信息,按照中心计算机的要求准时的向中心计算机发送监测的数据和仪器设备工作的状态。

3.在现代社会加强监测能力尤为重要

不断的完善环境空气监测,正确的选择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控制点,促进国家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的能力,提高地区性的污染物质的监测水平,不断发展农村特殊性空气监测站和地区性的监测站的建设,使环境质量监测的结果更加贴切实际情况,符合人们的亲身的感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空气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为了让人们了解环境情况,监督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效果,应该准确的环境监测的信息,加强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的能力。

4.顺利推进保证能力建设

(1)各级环保部门应提高组织领导的能力,完善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协调机制,制定本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方案,把各阶段工作的任务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单位,做到部署任务、检查问题、以便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问题。(2)各级环保部门应该和同级的财政部门沟通,把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能力的建设和完善加入到公共财政开支里面,国家和地方应该共同承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建设和完善。(3)各级环保部门应该依据现在的发展形式对环境空气监测的要求,规划对监测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定期的进行人才的培训,把培训各类技能性的人才、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和综合性的管理人才为主要目的,促进人才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保障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的控制提供人才。

5.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我们国家的自动化的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发展的形式,提出了以下的几点意见和建议。(1)把环境监测部门的责任要明确的区分开,不同时期的责任分配到个人。比如:校准日常使用的仪器,每年对仪器进行审核,对收集的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数据的优化应该由专人进行负责。(2)从监测站收集到的数据,经手人必须要谨慎保存原始数据,经手人对数据的修改和筛选的权限要保密,以便于在以后的审核或者是调用这些数据的时候有据可依。(3)不断的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区域性的网络系统。现在21世纪是网络的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系统已经大范围的运用到各个行业中去了,要把信息做到透明化是现在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的目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环境空气监测的系统,促进信息的集中的处理和数据的不断优化,提高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4)要不断的完善城市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按照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现在地级以上的城市都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城市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的,分批的把缺少的监测设备补充完整。根据地区特点的不同建立不同的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各个监测点位之间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数据的传输的系统,和网络化的监控平台,进而提高各市、地区的城市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

6.小结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日益重视的社会中, 展望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未来的发展,对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探测,对大气污染、工业废气的监测以及对食品和居住环境质量的检测都对气体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纳米、薄膜技术等新材料研制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气体传感器集成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气体传感器将在充分利用微机械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传感技术、故障诊断技术、智能技术等多学科综合技术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研制能够同时监测多种气体的全自动数字式的智能气体传感器将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杨亚洋.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及处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

[2]谢晓实,魏东明.关于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的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03(1).

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范文2

关键词:环境质量检测;重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污染程度也在逐步加深,并且有逐步恶化的趋势。在这种现状下,做好环境的质量监测工作便成为了人们关注环境质量的一项主要手段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工具。下面我们就先来看下环境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再浅要的分析下如何加强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质量水平。

1环境质量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主要指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依据各种高科技对决定环境质量的各因素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环境质量以其环境的变化趋势。环境质量监测是对决定环境质量因素的全方面的、间断或者持续的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质量监测是不可或缺的。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环境质量监测也得到迅速的发展。环境质量监测不仅仅是对决定环境质量的各因素的监测,同时也是对自然界里所有生物以及生态的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有三个主要类型,即监视性监测、研究性监测以及特定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具有持续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它可以全面的监测决定环境质量的各因素,而且这种监测不是短暂的,而是长期的、持久的,因为环保是一件长期的工作,而环保又离不开环境质量监测。

2 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要性

2.1 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的提高 ,相应的出现不少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保护成为21 世纪最重要的工程之一。环境质量监测是对决定环境质量各因素的测定,因此,当出现环境污染时,就需要环境质量监测对造成影响污染的各因素进行全面、持久的监测。比如当某一地区出现环境污染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环境质量监测测定影响环境污染的各因素,如大气、土壤、森林、水资源等等,通过对测定结果的分析研究,及时地制定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案,科学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在还没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的地区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2.2 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重要性

经济与环境是紧密相连的一对,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环境基础,而环境也必然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因此 ,我们必须搞好经济和环境的关系。在城市经济建设中,我们有必要制定相关的环境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的制定离不开环境质量监测。通过环境质量监测,城市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城市环境信息,这些环境信息对城市环境规划有着重要的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它能使政府在制定城市环境规划时少走点弯路,提高城市的整个环境质量。

2.3 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科学技术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环境质量监测是一种以高科技为手段的监测,但同时环境质量监测又反过来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质量监测在对决定环境质量各因素进行测定的时候,收集到比较全面的、科学的数据,这些科学数据为人们研究科学技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加快人们研究科学技术的步伐,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比如,在对环境进行监测时,可以为地质学家提供相应的地质信息;在监测生物资源时,可以为微生物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

3提高环境质量监测质量的对策

在新时期背景下,环境问题已经得到全球的普遍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加入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质量监测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不能忽视环境质量监测的作用。在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我国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缺乏有效的分析方法,环境质量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相应的配套技术不全等等。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我国的环境质量监测机制,提高我国环境质量监测的水平。

3.1 改进环境质量监测的方法

目前,我国环境质量监测的方法相对的落后,其先进程度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我们必须改进落后的监测方法,建立自动监测的体系,提高其在噪声、空气以及水资源等方面监测的准确率,提升整个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的自动化能力,促进环境质量监测质量的提高,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更好地进展。

3.2 培养环境质量监测人才

环境质量监测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只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才可实施。在新时期,我国缺少专业的环境质量监测人才,因此,我们有必要培养一批专业的环境质量监测人才。这些环境质量监测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过硬的监测技能,并具有国家持证上岗证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够做到正确的使用监测仪器,认真分析监测的结果,并且根据监测的结果制定出高效的防治方案。

3.3 提高环境质量监测的技术水平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不断地发展,在环境监测技术上,虽然我们拥有一些先进的技术,也取得一些令人欣慰的效果。但总体来说,我国的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水平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此,我们应该努力提高我国环境质量监测的技术水平,在已有的技术水平基础上,不断研制出新的、先进的技术,寻找适合我国环境质量监测技术的最佳路线,完善环境质量监测技术的规范体制,提升我国环境质量监测的整体质量,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3.4完善环境质量监测机制

3.4.1完善环境质量监测机制,首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的制度管理,制定全面及时的质控计划。

质控工作涉及到监测工作的每个工作环节,每年年初根据监测站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质控计划。这些计划包括: 仪器设备检定计划,仪器运检,仪器核查计划,人员培训计划,使用标准物质计划,参加能力验证和比对计划,质控考核计划等。质控工作单纯的对于工作量来说,的确是任务量的增加,但其作为监测工作的流程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承担着维系监测数据生命线的保障作用,因此,质控工作计划是顺利完成监测任务的前提和基础。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要对监测任务,受控的岗位及受控的工作环节了如指掌,才能制定出适合本单位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计划和质控措施,进而使质控工作顺利进行。

3.4.2提高质量意识,端正管理思维。

我国环境质量监测经过实践已经积累了相对成熟的质量管理经验,各单位在质量体系文件指导下,全面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让管理的理念和意识转化成为每个监测环节的自觉行动,使质量管理的规范和要求在各个工作领域得到贯彻落实。管理者应当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原则,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把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反对形式主义,在从事质量检查和评审工作时不能走过场,同时运用好常规的管理措施,如现场空白、密码平行、加标回收、不定期监督检查等;质量管理员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中间环节,应给予一定的权力,配备相应的资源,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质量管理效能;正确处理好管理、人员、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人员和任务发主冲突时,质量管理措施仍然要执行到位,不能由此形成管理时紧时松的坏习惯。

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范文3

关键词 农村环境监测;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239-02

Status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Monitoring Countermeasures

DONG Wen

(Bengb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in Anhui Province,Bengbu Anhui 233040)

Abstract Due to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ollution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ecological destruction intensified,the monitoring of our rural environment was strengthened.The status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monitoring,and the main problems were analyzed,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Key words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monitoring;statu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环境污染程度随之加剧。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各地市环境监测能力也逐渐加强,城市的环境污染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而农村环境的污染状况却日益严重,不仅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影响到农、畜、水产品质量,直接危害到城乡居民的食品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测及污染治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

1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又称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指在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产生的非点源污染,包括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灭菌剂等)、氮磷营养物质、畜禽粪便、农膜以及其他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通过降水或人工灌溉等自然及人工行为,对农村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造成污染。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农业面源在整个污染源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农业源中总氮、总磷含量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7.2%和67.3%,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占排放总量的43.7%。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需的物质基础,农业土地是土地资源利用的主体,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我国耕地面积排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人均耕地仅933.34 m2,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2。目前,我国已经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533.34 m2的警戒线以下。全国耕地面积已经下降到1.2亿hm2。

为了提高土地产出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致使我国耕地化肥施用量是国际安全使用上限的1.93倍,耕地农药残留率达60%~70%。土壤残留大量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使得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造成土壤板结、保水保肥能力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大量不合理地施用化肥,致使化肥的利用率降低,废氮、废磷随着土壤淋融、地表径流等进入湖泊、地下水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危害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大量的农药有机、无机残留物在土壤和作物中,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目前,中国化学氮肥的施用量已占世界化学氮肥的1/4,且研究表明,主要的温室气体N2O的排放量与化学氮肥的施用量紧密相关。

农膜的推广使用,致使大量农膜残留在土壤中,破坏耕地土壤结构,使土壤孔隙减少,降低了土壤的渗透能力,减少土壤含水量,影响植物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致使作物产量降低,破坏了土壤动物、微生物、植物之间的生态平衡[4]。

虽然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规章和标准,但因为农村地域广大,县级环境保护部门难以完全监管到位,部分畜禽养殖场建成后,畜禽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对农村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1.2 工业企业污染

乡镇工业企业废水、废气和固体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上升,但环保投入偏少,甚至有的企业未采取任何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危害很大。一些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从城市迁入郊区的工业园区,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对周边的农村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大量城市垃圾在郊外堆埋、堆放、焚烧,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巨大。

1.3 居住环境及饮用水源污染

随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建设,自来水普及率有所提高,建成一批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部分农村生活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有许多村庄的居民并不使用管网自来水,仍旧饮用水质难以保证的地下水,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部分已建好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因为无人维护,设施运行不正常甚至停运,生活污水依然乱排,生活垃圾缺乏集中堆放、处置设施和场所等,这些依然会对农村居住区周边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2 农村环境监测现状

2.1 已开展的农村环境监测工作

2001年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42个重点城市环境监测站对全国57个“菜篮子种植基地”、15个污灌区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开展调查,内容涉及土壤、灌溉水、环境空气和农产品等。

2006―2010年,环保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专项活动,建立了全国土壤样品库和数据库,基本摸清了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及污染状况。2011―2013年开展的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全国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制度。

2009年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全国各省级环境监测站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监测范围包括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和土壤,从2009年每个省份至少监测3个村庄,发展为2013年各省至少选择10个村庄开展农村环境试点监测,同时在典型区域范围内选择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村庄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范围逐年扩大。如安徽省从2009年的9个村庄扩大到2014年的16个县48个村庄。

2.2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指标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具体指标见表1。

3 农村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环境监测试点村庄数量偏少,代表性不足

虽然农村环境监测的试点村庄数量逐年上升,2012年监测村庄数量已达798个,但是相对于我国60万个以上行政村来说,这个数量还是偏低,代表性明显不足,覆盖率较低。

3.2 农村环境监测能力不足

农村环境监测的内容涉及到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等多方面,监测任务重,但经费极为有限。农村面积广阔,县级环境监测站应为农村环境监测的主体。随着国家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的逐步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的仪器设备配置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部分县级监测站依然没有配置适用于与农村环境监测的原子吸收、气相色谱、离子色谱等基本仪器,有的县级站虽然配置有相应的仪器,或因为人员有限、无相应的技术人员操作仪器,或无相应的场所放置仪器,仪器设备只能搁置不开箱。农村环境监测工作依然由省、市监测站完成,每次采样浪费大量的时间在路程上,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5-6]。

3.3 农村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极少

空气连续监测相对于手动监测数据更具有代表性,而农村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极少,远远不能满足监测的要求。

3.4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宣传不到位,奖惩措施有限

缺乏有力的宣传,农村居民没有深入了解保护农村环境的重要性,无法认识到保护农村环境对生产生活、自身健康的重要性,有限的奖惩措施无法提高农村居民对保护环境的觉悟和积极性,乱排乱放现象依然严重。

4 农村环境监测对策

一是扩大农村环境监测试点村庄的范围,对监测能力有限的地区,可适当调整农村环境监测指标,逐步投入提高其监测能力,进行阶梯性扩项,最终达到全分析能力。二是根据各级监测站的特点合理分配省、市、县级监测站的工作重心,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县级监测站人员、仪器设备的配置工作,并进行针对性培训,使县站逐步满足农村环境监测的能力要求。三是增加农村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四是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建立垃圾集中处理中心,合理堆放、有效处置。五是加强对“农村综合整治项目”的后续监管工作,制订奖惩措施,加强对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六是加强对农村周边垃圾填埋场和工业园区的管理,控制废气、污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七是增加各种经济鼓励措施,使农民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减少对农村水、气、土壤环境的污染。八是增加宣传力度,使农村居民认识到保护农村环境、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测及管理工作,是有利于自身生存的大事,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利国利民的大事,变被动为主动,承担其日常监督职能。

5 结语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保护农村环境、保持农村生态平衡,是人类正常生存的基本保证。农村环境监测刚刚起步,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应该开阔思路、勇于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和措施,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工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尽责尽力。

6 参考文献

[1] 赵晓军,王晓雯,孙聪,等.农村环境监测的布点原则与指标优化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2(12):128-133.

[2] 张铁亮,刘凤枝,李玉浸,等.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6):1-4.

[3] 张雪稠.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经济,2004(9):86-88.

[4] 吴岩,杜立宇,高明和,等.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1):64-67.

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范文4

1 现场勘察和调研

现场勘察和调研主要是对建设项目生产设施及生产线、环保设施及措施的踏勘,对周边敏感点分布等情况的调研。针对水泥粉磨站,生产设施及生产线的踏勘对象包括水泥粉磨制造工艺流程、厂区平面布局、主要工艺设备基本参数、主要原辅材料使用情况等,环保设施及措施的踏勘对象包括粉尘产出环节、治理设施及其主要环保设备基本参数、生态保护措施等。周边敏感点调查不应仅参照环评报告中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和图件,还应查看其它相关地理图件,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核实受纳水体、大气敏感点、噪声敏感点基本情况和变化情况,将调查结果用列表的方式说明其特征、方位、距离、影响因素等,作为敏感点达标分析、防护距离落实情况和监测点位布设的依据。对于环评报告中未提到的新增敏感点,还要查清何时新增,属于环评报告遗漏,还是环评后新建。

2 工况监控

水泥制造工业要求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的80%以上、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情况下开展验收监测工作[1]。验收监测前,验收监测负责人应与建设项目业主商讨确定工况保证方案,同时指派专职人员在验收监测时对建设项目生产负荷、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专职人员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承担,掌握水泥粉磨站工艺流程、厂区平面布置、工艺和环保设备设计和运行指标等基本情况,在验收监测过程中重点关注中控室设备运行记录和各车间生产报表,确认水泥磨单位时间产量是否达到设计的80%以上、环保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否则应通知监测人员停止监测。在验收监测报告中,将收集的主要原辅材料用量、产品产量等工况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文字配合表格形式叙述监测期间实际生产负荷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3 监测时段选择

验收监测应选择在不利时段开展。大气监测应考虑风向对敏感点影响最大、气象因子适宜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时段。除有组织排放外,无组织排放和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当敏感点位于污染源下风向时,受污染影响最大。无组织排放监测适宜程度由气象因子(风向变化大小、风速和大气稳定度)决定,分为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类四类,一般在适宜或较适宜的气象条件下开展监测工作[2]。厂界噪声在昼间和夜间分别执行不同的排放限值,其中夜间更加严格,因此应重点考核建设项目夜间噪声排放情况。在试生产期间,水泥粉磨站虽然仅在昼间进行生产,验收监测期间也应安排企业在夜间进行正常生产,以便对其夜间噪声排放情况进行考核。

4 监测点位布设和数据处理

4.1 有组织排放监测

为减少物料损耗和治理污染,水泥粉磨站在物料传送、熟料和成品库、包装车间等环节设有多个型号、功能相同的小型除尘装置。如果对每一个除尘装置进行监测,工作量将非常巨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环发[2000]38号),可按照不小于同样设施总数量50%的随机抽测方法选择部分小型除尘装置进行监测。

除计算排气筒污染物排放浓度、设施处理效率外,同时还应计算单位产品排放量和排放总量,才能进行全面的达标考核评价。有组织排放以任何连续1 小时的采样获得平均值,或在任何1 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3 个以上样品计算平均值,与排放浓度限值进行比较。对于达不到《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04)表4高度要求的排气筒,其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按外推法计算后严格执行。单位产品排放量按监测时段污染物排放量除以设备产品产量计算,主要用于评估企业环境效益。排放总量按监测时段污染物排放平均浓度与废气年排放量的乘积进行计算,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中给出的总量控制指标进行比较。

4.2 无组织排放监测

水泥制造工业无组织排放监测点位设置较特殊,参照点和监控点分别布设在厂界外20m的上、下风向处。参照点一般设1处,监控点最多可设4处。参照点应不受或尽可能少受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影响,尤其避开近处的其他排放源的影响。监控点也应避开其他排放源的影响,与排放源形成的夹角不超过风向变化的范围,同时兼顾下风向敏感点。当风速小于1m/s时,污染物随风迁移作用减弱,自然扩散作用相对增强,监控点布设要全面考虑无组织排放可能影响的范围。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值是指监控点中浓度最高点测值扣除参照点测值所得之差值,以此判断无组织排放是否超标。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因此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监控点污染物浓度增加不予扣除。

4.3 厂界噪声监测

厂界噪声监测布点原则:(1)根据厂内主要噪声源距厂界位置布点;(2)根据厂界周围敏感点布点;(3)厂中厂不考核;(4)当面对海洋、大江、大河、大山(无居民、学校等敏感点时)原则上不布点;(5)厂界紧邻交通干线不布点[1]。水泥粉磨站西侧紧邻水面宽度约200m的大河,东侧为交通干线,因此在东、西厂界外未设监测点位,仅在有敏感点的北厂界外和靠近主要噪声源的南厂界外设置监测点位。厂界噪声测量结果在进行背景值修正后按昼间、夜间分别评价。对于企业有夜间频发和偶发噪声,还需监测其最大A声级进行评价。

4.4 敏感点环境质量监测

为了对比建设前后的变化情况,验收监测中的敏感点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一般应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致,同时根据环评批复要求、试运行阶段发现的问题和公众关心点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根据噪声随距离的衰减规律,一般在厂界周边200m范围内布设敏感点噪声监测点位。水泥粉磨站北厂界外250m处有一所学校是公众关心点,即使超过200m范围,也可考虑设置噪声监测点位。敏感点和厂界噪声监测点位尽量布设在同一声传播路线上,便于分析噪声衰减规律和评价噪声 治理措施有效性。

敏感点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与相应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确定是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中规定的环境质量目标。敏感点常受包括建设项目在内的多种声源的影响,这就不仅要评价敏感点的现状值,还要评价建设项目对敏感点的贡献值,以便说清建设项目对敏感点的影响程度。对于敏感点噪声监测中出现现状值超标、贡献值达标的情况,可在建议中提出更严厉的噪声治理整改措施。

4 公众意见调查

公众意见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填写、访谈或座谈的方式,针对施工和试运行期出现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治理情况与效果、污染扰民情况征询当地居民意见和建议,环评期间参与调查人员比例应尽可能达到50% 以上[1]。调查对象包括个人和团体,个人指受影响的居民,团体指项目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社区委员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团体宜采用访谈的方式,向其负责人详细了解项目对其影响程度以及相关建议。针对水泥粉磨站周边居民分布分散且文化程度偏低的特点,宜采用上门发放和填写问卷的方式。对于文化程度低的居民,访问人员还要将问卷调查内容转述成居民能够理解的语言,帮助居民完成问卷填写。验收问卷调查内容应与环评公众意见调查内容有所区别,除记录调查对象姓名、年龄、文化程度、住址、联系电话等内容外,应将调查问题集中在项目施工期和试运行期产生的环境问题、污染治理措施的效果以及建议等,不应还询问项目建设是否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等一般居民无法或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上。

除对调查对象结构和调查内容分类统计外,最重要的是对每一条公众意见调查内容的分析。由于居民关心问题角度不同,可能导致调查结果不利于建设项目,因此应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以保证结论的客观公正。水泥粉磨站公众意见调查结果显示较多居民对其噪声治理效果持不满意态度,则应详细分析是对其哪个阶段不满意,如果是在验收监测期间,结合验收监测结果阐述现有治理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更加严格的噪声治理措施;如果是在试运行期间,则说明在试运行期噪声治理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针对性治理措施,以及最终是否实现达标排放。

5 环境管理检查

环境管理检查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非测试性依据,和监测数据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3]。除关注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环保设施建成和措施落实情况等外,水泥粉磨站应重点检查排污口规范化和防护距离落实情况。

排气筒规范化主要是排放高度及其采样口位置的要求。排气筒排放高度按照《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04)表4规定执行。采样口按照相关监测规范进行设置,避开对监测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必要时设置采样平台,确保监测人员安全、方便地操作。对于需要计算处理效率的环保设施,如不能在进口处开孔,应在报告中说明原因。对于未达排放高度、采样口位置不规范的排气筒,要求企业尽快整改。

结合敏感点调查的结果,核实防护距离内原有居民、学校等敏感点是否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要求进行拆迁或搬迁, 是否有新增敏感点。若出现原有敏感点没有拆迁或搬迁、新增敏感点的情况,应及时向环保主管部门汇报。

6 结语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是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因此在验收监测报告中应给出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竣工环保验收条件的明确结论,提出加强环保设施运行和管理、环境风险防范等建议,确保建设项目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验收监测单位应加强与建设项目业主、环保主管部门沟通,确保问题发现后能够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HJ/T 256-200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水泥制造[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HJ/T 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

[3] 何妤,严佳. 编制验收监测方案和报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6):52-54.

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范文5

关键词:环境、监测、发展

现今,人类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差,究其原因,除了常见的各类污染因子外,由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因素的影响,灾害性天气增加,森林植被锐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沙漠化加剧,洪水泛滥,沙尘暴、泥石流频发、酸沉降亦是其中的因素。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及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环境问题不再局限于排放污染物引起的健康问题,而且包括自然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问题。这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用新的思路和方法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因此,环境监测要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污染因子监测开始向生态监测过渡和拓宽,必须对环境生态的演化趋势、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这也是环境监测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1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

1.1环境监测能力加强

监测站监测能力主要以能否开展现行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各种监测技术规范中列举的监测项目来衡量。一、二级站具备各项目监测分析能力(水和废水监测71项、降水监测12项、空气和废气61项、土壤固体废物监测12项、水生生物监测3类、噪声震动监测6项),三级站尽可能具备各项目监测分析能力.并应根据当地污染特点开展相应的监测项目。

1.2环境监测网络与自动监测系统

我国的环境监测网络多为管理型(按行政管理体系建立),同时也组建了以环境要素为基础的跨部门、跨行政区的监测网络,如三峡生态环境监测网、“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网、全国酸雨监测网、沙尘暴监测网、国家海洋环境监测网等。20世纪90年代初,在二次优化基础上,200个监测站组成了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简称国控网),包括水质监测网站135个、空气质量监测网站 103个、酸雨监测网站113个、沙尘暴监测网站37个、噪声监测网站55个、放射性监测网站43个。形成了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市、县环境监测站网络,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4800多个。

1.3物质基础不断加强

环保系统现有监测仪器价值约615亿元,仅原子吸收、离子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色质联机等已有1257台。据对178个国控站的调查,共有监测仪器价值约3137亿元,占全国的51.19%,其中大中型仪器661台,占全国总数的50%左右。每年600亿的国债项目把环保产业包括监测仪器仪表技术装备纳人计划中。“十五”期间,环保投人达7000亿元,重点是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重点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地表水和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三峡库区及上游监测能力建设项目、重点流域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等。

1 .4环境监测管理规范化

目前我国,以环境标准400多项,现行的有370多项,其中,环境质量标准10多项,污染物排放标准90多项,环境方法标准230多项,环境基础标准10多项,此外环境行业标准100多项,近500多个统一分析方法,314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覆盖了大气、水质、土壤、噪声、辐射、固体废物、农药等领域。开发研制了多种环境标准物质,为实验室质控提供了保证。截止2001〕年5月,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环境标准物质569种,其中一级标准物质135种,二级标准物质434种;由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环境标准样品232项,水环境标准物质429种,其中一级标准物质65种,二级标准物质364种;研制出多种纯气和标准气源。进行了基础性研究和认证工作,确定了多种环境本底值或背景值,进行了全国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优化布点认证,制订了全国国控监测网管理办法;建立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制订了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的实施和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内容和考核要求等。

2当前环境监测面临的问题

应当看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保工作的需要以及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环境监测差距还相当大。主要表现在:监测系统整体能力不强;监测队伍整体素质较差;监测管理的水平较低;实验室认可尚未普及;标准物质缺口很大,环境标准国际化尚未起步;监测技术配套性差,可测项目不多,经费投人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大精仪器、自动监测系统大多依靠进口(约占67%)等。但是,我国环境监测面临30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迎接挑战,努力使环境监测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世界舞台上为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经济利益、环境和生态安全担当重要角色。在未来10-15年,我国环保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水、空气环境质量基本达到环境功能区标准,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为了保障人们呼吸清新空气、饮用干净水、享受放心食物,必须进一步加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染的防治力度,安全处置危险废物,确保空气、饮用水、地表水、海水、土壤、生物多样性、放射性、电磁辐射等的环境安全。

3今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3.1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此体系应包括环境监测学基础理论体系、环境监测技术路线体系、技术规范体系、分析方法体系、质量评价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六个体系。环境监测学理论体系,界定概念和框架,揭示科学内涵和基础,指明研究对象和内容,阐明研究手段和方法等。

3.2组建完善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完善的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应包括环境各要素的监测业务网络(主要应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噪声、污染源、生态、固体废物、土壤、生物等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管理网络(应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管理网络)。

3.3加强对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3.4加强对突发污染事故预警监测系统的研究。针对突发污染事故,如何事前预防、事中快速响应、事后风险评价监测,总体缺乏技术支持系统。

3.5加强对室内污染物现场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室内污染监测面广量大,但监测方法大多不适合现场快速动态测定,且分析成本高,这是面临的新领域。

3.6加强11类空气和水质便携式监测仪器设备的研制,野外简易快速分析法以及自动连续监测系统的研究。

3.7加强重点区域环境污染现状的监测调查研究。开展环保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环境长期环境监测调查、环境安全性评价和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3.8加强对污染源总量控制和省界断面污染物通量监测的研究。

3.9加强对生态监测的研究。我国生态监测刚起步,无实质性突破,没有一套成熟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

3.10加强环境标准国际化的研究。当前,我国环境标准国际化面临困境,既不能有效采用国际标准,也不能有效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一般只停留在对国际标准征求意见上,缺乏将我国国家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的投人,难以建立有利于我国的技术壁垒。

3.11研究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并编写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手册。重点完善空气和废气、地表水和污水、噪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手册;加强新的监测技术领域的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如连续自动监测、应急监测、流动监测等。

3.12加强对环境污染与健康关系的研究。环境治理成本必须与人体健康挂钩分析,才能提出科学全面的治理方案;要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也必须说清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和风险。

3.13加强信息深度加工方法学的研究。目前的环境监测仅满足于环境监测数据的完成,而对于监测数据缺乏深度加工;对于监测数据本身的背景、相关性缺乏研究。

3.14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的研究。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要有点有面,有现状分析、趋势分析、规律分析,分析要有整体性、综合性、预见性,既要有监测数据,又要有分析评价和对策建议等。

4结语

环境监测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因此,在进行环境监测相关的工作时,必须深刻领会环境监测对于人们生存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在环境监测工作过程时,亦应该采用严谨的态度,在环境监测工作之前做好充分合适的安排,根据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选择正确的指标,在借鉴外国先进的监测经验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方法,获取客观的环境监测信息。然后,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环境监测将为更深层次的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服务,提出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万本太,蒋火华.论中国环境监测发展战略[(J].

中国环境监测,2005.

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范文6

关键词:环境监测 校企合作 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37-01

“十”的召开,预示着国家对环保产业的重视与投入将逐步加大,对环保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职业院校环保类专业所培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正迎合了社会需求。培养具备高职业素质、熟练掌握实践技能、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的高端技能型环保人才已成为各环保类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我校隶属于黑龙江森林工业总局,将森工总局下属的环境监测站作为合作伙伴引入我校,在设备仪器、人员场地方面达到资源共享。笔者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开展环境监测课程研究,就环境监测的授课内容安排、实训组织形式和学生评定考核方面进行改革尝试。

1 教学内容改革

结合环境监测站岗位能力要求及技能考核标准,对环境监测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和重组。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工作中学习,淡化其重要性;增加设计性实验,侧重水体监测和大气监测内容,其他监测项目作为兴趣试验;在保证课程体系完整的前提下,结合环境监测站工作内容来组织授课[1]。

(1)将环境监测课程内容设计为七个学习项目,包括:河流断面水样监测、污水厂生活污水监测、工业废水测定、校园景观湖水质监测、校园空气质量监测、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22个学习型工作任务。通过这七个模块的学习,将理论知识融入其中,本着理论知识为实践操作服务的原则,淡化理论内容的重要性。

(2)将环境监测课程的技能培养重点定为水体环境监测和大气环境监测。增加设计性实验,结合环境监测站的工作内容,开发出设计性的环境监测实验[2]。具体流程为:确定监测项目。老师创造监测环境,提出监测项目的基本要求,提供监测项目所需仪器药品;下发监测任务,学生独立查阅资料,设计方案,老师指导实施;撰写监测报告,按照监测站撰写报告格式填写报告[3]。设计性实验是环境监测站近期工作内容、常规监测项目或监测员技能考核内容,也可是教师近期科研成果中选取的一部分研究点。

(3)结合环境监测站工作内容调整授课内容。了解监测站近期工作计划,在保证课程体系完整的前提下,对环境监测课程授课内容和进度进行调整。例如,监测站多在夏天到林区采样,将第三学期开设的监测课程移至第二学期开设。同时,实训小组分批分拨跟随监测站到林区实地采样,部分样品的测定在监测站技术人员指导下由学生完成。

2 实训教学六个环节

(1)自学环境监测国家标准:环境监测国家标准是所有高职教材监测实验的母板,环境监测实验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最终要与国家标准相对应,对其熟知是掌握监测技术的关键。同时,水环境监测工和室内环境检测员技能证书的实训考核部分也要依照国家环境监测标准执行。打破常规书本教学,从岗位技能要求出发,学生自主学习国家标准。

(2)监测方案制定与讨论:教师下发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前期查找资料独立完成监测方案。监测方案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间对比讨论、互评打分和教师引导,达到修改方案的目的。将课堂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模拟仿真软件操作:学院已购买东方仿真环境监测软件,并在机房安装,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单独完成仿真软件的操作。前期熟悉实验的流程和解决易出现的问题。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在错误中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最终是让学生构建起环境监测实验的逻辑体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

(4)监测过程指导与评定:指导分为教师指导和技术人员指导。水体环境监测部分由森工总局环境监测站技术人员负责指导,其他部分由教师负责。技术人员同时负责基本实验手法、常规玻璃仪器操作、电子仪器操作等内容的培训。将岗位标准引入课堂,每个实验都有详细的评定标准表,以环境监测员考核标准的尺度来培养学生。

(5)监测案例实地采样分析:以林区水体环境监测调查作为监测案例,以小组为单位协助环境监测站人员对森工林区水体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调查。内容包括:方案制定、采样、布点、保存运输、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将在校学习的各模块知识拼接为完整性监测技能,达到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6)监测报告撰写:以监测项目为单位总结监测过程。包括:资料收集、方案制定、监测流程、数据处理和整体评价等方面的总结。注重学生监测逻辑性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抄写实验步骤。

3 考核方法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考核标准也应以岗位标准为原则。考核主要围绕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环境监测职业岗位工作能力进行,把考核重点落在技能掌握和工作完成能力方面上来。因此,将单一的笔试考核转变为动态的考核模式,考核的目地转变为注重学生工作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学生考核分为四个阶段。

案例分析考核阶段:小组间互评学生拟定的监测方案,评定的过程就是相互提高的过程,占15%的比重。现场操作技能考核阶段:当一个项目完成后,截取监测过程的一部以技能大赛的形式考核学生。也可以口试或答辩的形式让学生叙述监测流程,增强学生监测的逻辑性,占15%的比重。实地采样分析考核阶段:学生独立完成现场分析工作,监测站技术人员作从职业技能考核角度对学生监测过程进行评定,占50%的比重。基础知识考核阶段:常规卷面考试,侧重知识原理、标准法规和实验方法等问题的考核,占20%的比重。

参考文献

[1] 邢翔,张小葵.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完善本科实践教学体[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