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调研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环境调研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环境调研方案

生态环境调研方案范文1

论文摘要:提出了在健康水循环思路指导下的以供需水预测、节制用水、水资源保护为基础的,综合考虑水资源配置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根据水量需求单纯扩大供水规模的以需定供规划方式。在水资源总量有限的条件下,从依靠技术管理提高用水效率、调整工农业产业结构、降低用水定额、兼顾经济社会用水与生态用水等方面对需水加以控制管理;从一次性水源向再生性水源转变,挖掘供水潜力;对饮用水水源地和一般水体涵养保护、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回用进行全过程管理,实行地表水、地下水统一保护。最后,以北京市新城顺义区为对象进行了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应当由以前水厂一用户一排放的单向利用转变为水厂一用户一再生的循环利用,即实现水资源的健康循环,使水资源的社会循环与自然循环能够相互协调。

1水资源规划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0年代,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强调以自我发展为中心,导致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人们逐步认识到环境与水资源的内在联系,在进行水资源规划时更多地考虑了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国外水资源规划方法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防止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化和改善生态系统质量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在水资源管理过程中积极地开展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工作。水资源的规划重点放在控制水资源需求量上,采取多种节水措施,以保证现有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只有当现有水资源量不足、确实需要增加水资源量时,才考虑开发新的水资源或寻求替代水源(如再生水)。水资源规划的目标则转变为满足现状和将来经济社会开发的适度水资源需求量。同时,在规划过程中应用经济措施和价格手段,以及公众参与的透明规划方式逐渐成为发展趋势。

国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采取以需定供的水资源规划方法,这种方法隐性认为水资源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由此也造成了如河道断流、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地盐碱化等不良后果。在2002年以后,全国进行了新一轮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查清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在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2规划目标及方法

2.1规划目标

健康水循环框架下的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应当为区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规划方法

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方法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在传统规划方法——现状调查评价、供需平衡分析、方案比选的基础上,以“健康、循环”为核心进行规划。

“健康”即在规划的全过程中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

在需水预测中,除进行生产和生活需水预测外,还应进行生态需水预测,其目标为各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等级不低于现状,多数能够有所改善。

增加了水资源保护的规划内容,通过水资源污染现状调研及预测,结合保护目标,制定污染源治理及地表水、地下水的保护措施,重点是建立规划区污水收集、处理和回用系统的布局方案

在建立水资源配置方案集的过程中,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衡量标准之一,去除无法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方案。

在规划方案比选过程中,除考虑传统的水资源量和社会经济因素外,还应加入生态环境保护因素,共同进行多目标的优化决策,形成推荐的规划方案。“循环”的核心是规划区内污水的收集、处理、再生和回用。再生水回用应根据需水预测成果分析可应用再生水的项目,确定不同回用目标的水质要求及水量需求,由此确定不同规划水平年再生水厂的规模、工艺、分布和服务范围。

雨水收集利用也是“循环”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面源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应在规划区内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雨水收集利用方案。

在健康水循环的框架下,应改变传统“以需定供”的规划理念,通过“节制用水”抑制需水预测中不合理的部分,减少需水量。产业结构调整、节约用水和提高用水效率是节制用水的主要手段。通过对农业及工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控制高耗水行业的发展规模,鼓励耗水量小、利用率高的行业发展;通过节约用水的分析来减少不合理的需水量。

通过上述围绕“健康、循环”而建立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将得到由强化节水的需水方案和包含替代水源的供水方案所组成的水资源配置方案集。综合考虑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多因素后可得到优化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3应用案例

3. 1背景介绍

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顺义区将作为北京市东部的重点发展新城之一,承担主城区疏解出来的部分城市功能,是未来北京东北部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地区。随着顺义区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将会发生较大变化,进行新的水资源规划,协调水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势在必行。为此,在健康水循环的框架下研究和制定了顺义区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了2010年-2030年顺义地区工业、城市及农业的发展规模、结构与用水布局,在综合考虑总体用水和供水方案后,给出了顺义区水资源总体布局方案,对地下水、地表水、污水处理及再生水等各种供水利用方式进行了规划,同时也对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的用水来源进行了规划,满足了顺义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

3. 2相关规划成果

①需水预测及节制用水

在生产需水预测过程中,考虑了顺义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限制了高耗水行业的发展,合理抑制了需水量。

生态需水预测的目标是各生态系统的健康等级不低于现状,尤其是重点保护地区。生态需水预测分别讨论了河流、林地、湿地、城区绿地、城镇景观水体的生态需水。通过计算给出了顺义区的生态需水量及参与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水量。

节制用水除应用产业结构调整手段外,还对工业、农业和生活的用水节水进行了调查,制定了工业、农业和生活的节水标准与指标,由此进行了节水潜力计算并给出了可行的节水措施。2030年顺义区工业、农业和生活相对节水潜力如图2所示。

根据生产、生活和生态需水的预测及节制用水分析汇总得到基本方案与强化节水方案下的顺义区需水量(如图3所示)。

②水资源保护

首先,结合水功能区划及现状水质,确定了地表水分阶段保护目标,并计算了相应的纳污能力。根据对污染源现状的调研,进行了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和预测。由此制定了相应时期污水处理厂的布局、规模及处理深度方案。

其次,从工业、城镇生活、畜禽养殖污染源治理和水环境监测、综合整治等方面对地表水资源保护策略进行了规划;由开采量和主要污染物因子控制提出了地下水资源保护对策。

③供水预测

根据顺义区的水资源调查评价,预测了不同规划年顺义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可供水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了雨水集蓄利用方案。

在污水集中处理处置方案的基础上,对再生水用途及回用潜力进行了分析,主要回用于生态用水,同时兼顾农业、工业及市政杂用用水。

④水资源总体布局

由需水预测、节制用水、水资源保护及供水预测的研究成果,给出了顺义地区的6个水资源配置方案,综合水资源量、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指标,经过供需平衡分析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选,给出了推荐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并形成了水资源的总体布局(见图4)。

⑤规划实施的效果评价

通过综合评价给出了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推荐方案,该方案实施后,顺义区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将逐渐得到缓解,地下水储量亏损、地表水生态环境恶化等情况将逐渐恢复,最终形成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规划实施后,将集中力度实施水资源保护方案,其中包括城镇污水集中治理工程、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及地下水源保护工程等,以上工程实施后顺义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将有很大改观,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要求,地表水因水质原因而无水可用的状况会彻底改变,地表水环境安全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地下水也将逐步得到回补,水质也将有所保证。

4结论

生态环境调研方案范文2

一、主动将环保工作纳入供销综合改革相关工作

结合供销社综合改革相关工作要求,将环境保护工作推进、完成情况纳入检验供销综合改革成功与否标准之一,目前拟定的《市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及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提出“支持社属农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企业积极参与土壤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该项补助资金占补助专项资金的30%。”

二、在系统内全面开展“供销+创新+环境保护”行动,落实《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

依据“供销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的原则,制订了“供销+创新+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下发各县(区)供销社。在全市供销系统内明确:至2018年3月底前各县(区)组建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或成立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全面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工作;2018年7月底前新建或规范提升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00个。

三、及时召开系统烟花爆竹禁限放工作推进会,落实《空气质量突出问题整改推进总体方案》

市供销社联合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召集全市六县两区供销社分管安全和业务的副主任和9家烟花爆竹批发经营公司,紧急召开了供销系统烟花爆竹禁限放工作推进会。会上,组织学习《中心城区烟花爆竹禁限放工作方案》,并传达了市环保委办关于总体方案整改工作文件精神,市烟花爆竹流通协会负责人、烟花爆竹批发公司作了表态发言。会议明确要求:一是各县(区)供销社要配合当地公安和安监部门加强对烟花爆竹企业的管理;二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烟花爆竹安全和环保工作重要性认识;三是要制订措施,突出重点,配合做好烟花爆竹禁限放工作。

生态环境调研方案范文3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生态规划; 生态补偿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等做出的具体安排,是具体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各项战略部署、原则要求和规划内容的关键环节。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发展中所处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也不断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

1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生态规划的必要性与内容构成

为了与城市规划的编制层次匹配,城市生态规划需要在城市总规和城市详规两个层面展开,以保证生态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充分体现在城市规划各个层次的编制成果中,并得以实施。城市总规与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生态规划的差别主要是内容差别、深化程度差别、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差别。

城市生态规划在城市总规阶段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主要的区别在于总规阶段城市生态规划的尺度更为宏观,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生态规划为中观尺度。

2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生态规划的案例研究

由于资源(土地、能源、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各方面的压力,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很多城市新区逐步开始采用了有别于传统城市规划的规划设计方法。它们更加关注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采用了城市生态规划的一些方法与步骤。

城市新区生态规划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变革传统的规划建设方法与程序,强调生态要素的保护,采用了一些先进的交通、能源、水资源利用、垃圾处理系统的规划方法与技术。由于上述因素导致的相对高昂的开发成本,城市新区生态规划往往占据有利地理位置,结合产业转型机遇,在具有极高开发价值用地上,进行有别于传统城市规划的探索。城市新区生态规划的特点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新区生态规划的特点

某生态科技城生态规划,规划面积约4km2。生态科技城规划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城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生态规划的方法与步骤,在该规划中,生态规划团队通过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团队的密切配合,较好地将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指标落实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成果中。

生态规划的方法包含两个层面:系统规划层面和指标设置层面。系统规划层面的应用包括采用景观生态规划方法制定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背景下的绿地系统与生物多样性规划,应用综合资源规划方法制定能源规划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在指标设置层面的应用是利用生态补偿方法制定各系统的生态指标。

2.1 景观生态规划方法

针对目前城市详规阶段常忽视场地自然因素,土地利用功能忽视场地自然条件,绿地系统生态效益不佳,难以形成稳定生态安全格局的问题,应该在土地利用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中,认识到目前城市环境是人工—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

采用景观生态规划方法,综合考虑规划区各种自然资源(水系、植被、生物多样性、景观)和生态服务功能。充分保护重要的自然因素,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有意识地采用一些空间规划策略使绿地系统与保留的自然因素相互联系,同时嵌入规划区周边的生态系统,形成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保护物种多样性。由于城市环境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属性,绝对保护不但难以实现,而且未必最好,所以应当探索结合土地利用功能,将保护与利用适度结合。

2.2 综合资源规划方法

针对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提出综合资源规划,通过开源节流,提高需求侧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来源多样性,积极采用可再生资源,末端采取节约措施减少资源需求。

采用综合资源规划方法制定能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提倡开源节流,通过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考虑多渠道选择水资源、能源,提高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能够显著降低水资源、能源耗用。

综合资源规划方法(Integrated resources planning,IRP)是“需求侧管理”概念与传统能源规划结合的产物。综合资源规划方法可以应用到区域建筑能源规划中来。文中的“区域”并非城市级别,而是指社区、街区、成片开发区等规划单元,规划面积在数平方公里以下,建筑能耗指终端能耗即采暖、空调、通风、生活热水、设备用能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建设和区域开发还会持续相当长时间,建筑能耗增长的趋势明显。作为建筑节能的基础,应当使区域建筑能源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占据必要的位置,通过规划控制性指标来约束。

2.3 生态补偿方法

目前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缺乏指导性与鼓励性措施来激励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生态规划中可以通过生态补偿方法来制定指导性与鼓励性措施,引导耗用较多资源的建筑承担更高的环境指标与责任。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建立多层次生态补偿机制(自然与社会角度的生态补偿),采用积极的生态补偿措施。

生态补偿是一个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概念。从自然属性角度,生态补偿也可称为自然生态补偿(Natur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其内涵被界定为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所表现出来的缓和干扰、调节自身状态使生存得以维持的能力,或者可以看作生态负荷的还原能力。

生态补偿从社会属性角度来看是通过调整损害或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将生态环境外部性进行内部化,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自然资本或生态服务功能增殖的目的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质是通过资源重新配置,调整和改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的相关生产关系,最终促进自然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

生态规划中的生态补偿既体现为人—物,物—物又体现为人—人关系。本文认为生态补偿方法可以应用到城市详规阶段中,用以抵消部分人工环境对自然环境的损害,改善和维护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和生态服务功能。生态补偿方法可以应用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系统生态控制性指标制定,以及从生态角度出发,协调各系统之间关系,以达到更好的生态效果。

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从社会属性出发的生态补偿是指通过指标设置等制度安排,促进资源节约利用与自然环境的改善。具体体现在生态规划中,表现为两种形式的生态补偿:(1)单一系统的生态补偿;(2)跨系统的生态补偿。

3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生态规划的步骤及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结合

城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生态规划的规划步骤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一样分为现状调研、规划方案确定和指标引导3个阶段,应该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进行,将生态要素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各系统规划与控制性指标中去,切实指导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

3.1 生态调查与评价

生态环境调研方案范文4

关键词:生态保护;赤水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304-1

赤水河流域是长江上游的天然屏障,因它有独特的水、土壤、气候、和大气微生物等自然生态环境,沿河成就了茅台、郎酒、董酒等蜚声中外的名酒基地,因而素有“美酒河”的称誉。赤水河的环境保护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流域经济发展的优劣。笔者就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 赤水河流域的基本情况

赤水河是位于长江上游重要的一级支流之一,发源于乌蒙山北麓云南省镇雄县,流经云南、贵州、四川3省,于四川省合江县城注入长江。干流全长444km。流域涉及3省的14个县(市),流域面积18932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309m3/s,年径流量97.4亿 m3。

2 赤水河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由于行政管理的条、块分割,导致流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实施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最为重要的一级支流之一,位于川、滇、黔三省接壤地带。由于跨省区不同行政管理的条、块分割,导致了流域内保护规划与区域发展衔接和协调缺位,加剧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性。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流域内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着环境退化、水质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严重威胁。

2.2 由于流域区土地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森林植被锐减,水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

据水文站资料分析,多年平均径流量减少了约6.5%。流域区内周围水质虽然仍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但较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I类水质已下降许多。此外,水土流失严重,对赤水河水源和水质构成威胁。

2.3 由于周围的工业发展和生产、生活等排污污染,影响了区域内地表水环境

水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近几年来,流域区内的工业废水、生产和生活废水都排入了赤水河。根据省环境监测机构对赤水河干流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2004年以来赤水河水质污染物总体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水质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挥发酚、高锰酸盐、氨氮等。

2.4 防洪标准偏低,洪水灾害较严重

据资料记载,自1949年以来,流域发生较大洪灾17次,平均约3.5年发生一次。习水县在2003年“6.24”特大洪水灾害中,经济损失达6亿多元。干支流沿岸城镇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或防洪堤标准偏低或未建护岸工程。

3 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3.1 坚持规划先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流域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关系的发展

3.1.1 划定赤水河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区,并尽快编制保护规划 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要求,抓紧编制完成《赤水河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并按规划切实抓好赤水河流域近期和中长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3.1.2 建立赤水河流域重点水资源保护区,划定具体范围,切实加以保护 在科学论证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早制定出赤水河流域重点水资源保护区具体划分方案,并按规划将赤水河流域所属的乡镇划定为矿产资源开采控制区,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规模、数量,严格审批制度,防止出现大的污染源。

3.2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赤水河流域污染治理

(1)限期清理整治流域内企事业单位污染源赤水河流域内现有多家污染源单位,明确赤水河流域污染治理内容和完成时限,各级政府负责对辖区内的污染源单位下达限期治理任务,并依法关闭和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能力、设备及生产工艺。

(2)做到开发清洁能源与加强污染治理并重,合理调整城乡能源结构,抓紧研究全面推广清洁能源的方案,着力发展城市燃气和农村沼气,逐步取缔城镇经营性燃煤炉灶,尽快使广大城乡居民用上清洁能源,努力减少生产生活污水、垃圾以及其他固体废物的排放对赤水河生态环境的污染。

3.3 坚持标本兼治,大力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建设

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大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力度,下大力遏制石漠化扩大趋势;切实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加快流域内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建设,建成赤水河绿色通道和竹廊;切实加强污水排放的源头治理工作,加强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积极建设污水处理项目,要结合实施“长防”、“长治”工程,最大限度保护和改善赤水河水质。

3.4 加强环境监管,严格环境执法

通过立法确保赤水河流域水质安全,采取从严限产、强化技改、关闭停产等措施,妥善处理流域区上下游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加重污染的现象。

总之,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既要立足实际,也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切实推进。只有真正做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共同促进,赤水河流域才能实现山常绿、水长清,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艾文,任晓冬.赤水河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贵州农业科学,2010,10.

[2] 论赤水河流域资源环境的开发与保护.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4.

生态环境调研方案范文5

关键词:矿产资源 整合情况 调研

一、矿产资源整合情况:

今年,以原来持证矿山总数151个为基数,省和朝阳市下达给我市的关闭矿山数为56个,现保有矿山数量控制指标为95个。目前我市已完成了金、铁2个重要矿种和中国黄金集团二道沟金矿整合矿区、凌钢集团北票保国铁矿整合矿区、盛隆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整合矿区和凉水河建筑用石料整合矿区4个重点矿区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将原有的151个采矿证整合为95个,其中,金矿15个整合为11个;铁矿49个整合为45个,其它非金属矿87个整合为39个,使矿山数量减少37%,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关闭矿山数和保有矿山数量的控制指标。2009年北票市铁矿资源为:矿区面积18.044平方公理,设计利用储量325.5万吨,地质储量356.643万吨。整合合资源品位均在20%以上,68个矿区中,资源品位在20%-25%的占5个,25%-30%的占47个,30%的占16个。通过整合,使矿山企业“多、小、散”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变,矿山开局日趋合理,结构不断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改善,矿山开采数量明显减少,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按权限我市收取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按矿区面积收取,矿区面积大于等于1平方公里,收取20万元;矿区面积小于1平方公里收取10万元。68个矿区中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有两个,其它矿区面积均小于1平方公里,收缴这一项款应为700万元。68个矿区收缴承租费为3566.43万元。

总结经验:

1、科学编制方案。结合本地矿产资源实际,我市相关部门对矿山企业进行了分类摸底工作,在充分掌握矿山企业生产经营、矿山开采、加工选矿、矿山相互间地理位置等情况下,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并请上级主管部门相关专家指导后,编制了《北票市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矿产资源整合范围、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

2、精心组织实施。我市本着科学规划、有序实施,以大并小、以优并劣,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严格程序、依法行政的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积极组织各整合矿区实施矿产资源整合。在具体工作中,以乡镇为单位,召集各矿山企业负责人会议,传达整合精神,组织各矿山企业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以计划规模、科学开采、技术管理和装备水平高的矿山为主体,对其它矿山予以整合。

3、坚持多举并措。我市在对矿产资源进行整合的同时,还时刻坚持以人为本,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召开各乡镇国土资源所所长会议,部署各乡镇国土资源所对矿山企业矿管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矿山企业是否按开发利用方案施工、有无越界开采、有无以探代采现象等,加大了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检查频度和力度。

4、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起草并报请市政府印发了《北票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防治组织机构,编制汛期地质灾害人员值班表,对省级地质灾害区五间房镇骆驼营村、城子地村、黄杖子村进行了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发放工作,累计发放“防灾明白卡”1700多份,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我市矿业经济快速发展,矿山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特别是一些小矿过去在开采过程中只注重经济效益进行粗放型经营,既浪费了资源又破坏了生态环境。通过调查,采空区(采坑口或采石深坑)治理存在薄弱环节、潜在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有关治理措施等不到位或根本没有,导致环境破坏严重,并没有得到及时治理。

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还没有全部到位。全市需进行动态监测的矿山企业95个,其中:金矿企业11个、铁矿企业45个、煤矿企业5个、非金属企业34个。目前完成动态监测(包括储量核实)68个,未完成28个,其中8个正进行野外调查,19个北票市腾远矿业有限公司铁矿企业下在组织协调,近期完成。

另外,整合方案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还需进一步加强我市矿产资源整合工作:

1、矿山生态环境及地质环境治理工作还需要加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落到实处,不走过场,就应更加重视环境治理,重视生态平衡,使经济和社会、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关于空区(采坑口或采石深坑)治理存在薄弱环节、潜在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有关治理措施和治理意见,应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并形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将严格要求矿山企业按照方案进行生态恢复。

2、加强矿产资源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应大力加强矿产资源日常监督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保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确保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对矿产资源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依法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与保护的日常监管,通过填报矿山年报表和储量统计报表及对矿山企业实行年检、“三率”指标制定与考核、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特别是制度措施,从而实现对矿产资源从勘探开发直至闭坑的全程动态监督管理。

3、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工作,完善《北票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4、继续加强矿业权管理。应及时为采矿许可证到期的矿山企业办理延续登记。要做到不积极履行义务的不予换证,不按时交纳各项税费的不予换证,列入整合区不参与整合的或整合不合格的不给换证。同时,对符合条件办证换证的做好服务,不设卡。

生态环境调研方案范文6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探讨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km2,目前,尚需治理的面积近200多万km2。为了适应新时期国家发展对水土流失治理的高要求,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大幅改善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水利部提出了“加强封育保护,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水土流失防治新思路。几年,生态修复的实施,与传统的综合治理相比,其效果更为明显。但从长远来看,生态修复要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我们既要认清破坏生态环境的症结所在,又要注意解决好相关问题。

1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人所共知,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我国人民千百年来靠广种薄收、乱垦滥伐、过度放牧、过分掠夺自然资源生存。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水、土和植被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口增长过快,造成了土地不合理耕种,加上长期形成的广种薄收的陋习,陷入了“越垦越荒、越荒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之中。

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基本概念

生态修复的理念是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适应能力、调整能力、消化能力和组织能力对系统所承受的破坏进行长时间的调节修复,缓解系统外部负荷,实现生态系统的规律性演变,最终是整个生态系统重新恢复正常状况,实现系统的良性循环的过程。

生态修复应用在水土流失治理中是指在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通过生态系统的自身修复机能,另外辅助一定程度上的人工调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机能,从而改善生态系统受损的状况并能对系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策及措施

3.1普及国策宣传强化环保观念

在此方面应加强水土保持方面国策的宣传力度,普及该方面的基本常识,让人民意识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使人民自发地退耕还林还草,圈养畜牧,实现人与自然真正的和谐相处;也可以通过生态修复示范点的建立让人民更轻易地了解到生态系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应该在学校范围内普及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常识,是人民从小形成环保意识;最后还应该大力发动各种媒体进行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如发放环保手册、公益广告等。

3.2坚持防先于治加强执法力度

应合理运用经济措施和行政措施在保护现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予与加强巩固,丰富其物种组成,加强其食物链之间的联系,封山禁牧,使地表植被自然恢复,这种方案相对来说投资少、见效快,适用于未发生水土流失和水土流失比较轻微的流域地区。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乱砍乱伐、过度放牧、采土取沙、毁林开荒等不法行径的监管和惩罚,强化人民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3.3制定修复计划因地制宜治理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貌也不尽相同,因而不同地域的水土流失的状况也差异较大,所以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总理应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域特点定制切实可行的生态系统修复计划,划定治理区域、统计治理面积、确定修复方案,预算修复成本和年限,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分区、分时治理。水土流失发生的种类不同,采取的举措和实施方案也应当与之对应不同,可根据水土保持和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措施的优势,先规划铺设草本植物,结合低等灌木和根系较发达的乔木的种植。总而言之,让不同植物协调搭配,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生态系统机构,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建立生态试点发展修复技术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针对生态修复的理论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但终究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论体系,在以往的科学研究中,我国专家往往过于看重植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而忽略了自然界物质能量循环的规律,忽略了对土层中微生物作用的研究,因此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上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科研潜力,因此我国可以多处建立生态系统试点,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改善试点水土流失的现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试点的研究评价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论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国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5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生态修复区大多分布在山区,同时也多是贫困区,区内农民群众的生活收入基本依靠土地,生态修复的实施一般会加剧修复区内的人地紧张状况。只有考虑到当地的具体情况,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解决好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才能为生态修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生态修复的顺利进行。

4结语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念和技术的发展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个重大的创新,同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广受生态学专家和环境研究者们的关注,经络许多年的科研和实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论已日渐成熟,但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仍需锲而不舍地追求和探索。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应有机地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不同的生态修复治理方案,地方有关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同时应尽可能低发动广大人民都参与其,共建美好家园、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刘荣强. 矿产资源开发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J]. 河北水利. 2011 (09)